[爆卦]中坑古道拱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坑古道拱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坑古道拱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坑古道拱橋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淡蘭百年山徑|淡蘭中路:中坑、枋山坑步道 ]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語出《西遊記》,描述深山與世隔絕,時間自然流逝,不受節令曆法約束的自在,用來形容美猴王在水簾洞快活度日的生活。近日,透過臉書知道詹偉雄詹哥又去了一趟嘉明湖,他感嘆寫道:「城市只有人生,山中卻有歲月。」 我的解讀是,山裡...

  • 中坑古道拱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0 20:00:27
    有 2,724 人按讚

    [ #淡蘭百年山徑|淡蘭中路:中坑、枋山坑步道 ]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語出《西遊記》,描述深山與世隔絕,時間自然流逝,不受節令曆法約束的自在,用來形容美猴王在水簾洞快活度日的生活。近日,透過臉書知道詹偉雄詹哥又去了一趟嘉明湖,他感嘆寫道:「城市只有人生,山中卻有歲月。」

    我的解讀是,山裡的「時間感」若是用登山者角度檢視,久久到訪一次,每次都匆匆經過的話,流逝的速度彷彿靜止,最起碼要用十年或數年為單位,才能端詳出物換星移的差異。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上山,會發現時間不是一分一秒經過,而是驚覺風起雲湧的歲月已靜悄悄地消失。

    但是居住在山裡的人,我說的是古早時代的先人們,時間是一點一滴、一點一滴地流動著,往門外看是日昇日落的更迭,往門裡望是一家族的興衰,人生歲月和山緊緊相扣、密不可分,即便在荒地屯墾有什麼辛酸血淚,從現代人的視角來看,依然是宛如桃花源的逍遙時日。

    走淡蘭中路的中坑古道,南向過青蛙石和石砌拱橋後,會抵達一處龐大的古厝遺址,斑駁的牆面和地板上爬滿樹根,斷垣殘壁傾頹一地,只留下幾座出入的門框和矮牆,老厝的樑柱和石牆佈滿了痕跡,每個刻劃都有故事。

    「時間」在這座廢墟裡有了不同的意義,你可以坐在前庭休息用餐感受當下,也可以輕輕走進屋內用想像力穿梭古今,感受一甲子的寒暑、一個人生的歲月。

    ——————

    #2D1N行程規劃

    D1:柑腳 > 中坑古道 >枋山坑古道 > 闊瀨(宿)
    D2:闊瀨古道 > 三水潭 > 灣潭古道 > 雙溪口福德宮

    這趟行程要補完上回沒走的「蘭入山孔道」O型環狀路線之下緣,也就是從柑腳接中坑、枋山坑古道到三水潭這段。出入都用公車銜接,很方便,輕裝的話一天就可以完成。

    但我們硬是拆成兩天以重裝模式分段完成,每天行走時間僅約4個小時左右,步調可以放得很慢、很慢、很慢⋯⋯推薦給想要去山上悠閒度日的人 :)

    ——————

    #D1路線

    一大早從台中開車到雙溪車站停妥,約莫中午搭781號公車,從起站搭到終站「長源」,在柑腳的威惠廟下車後,踢一段公路進入「中坑古道」,經過廢棄水梯田、青蛙石和古厝群,在路線頂端的「三方向碑」轉往枋山坑古道下山抵達闊瀨。

    ・中坑古道 5.5K
    ・枋山坑古道 3.9K

    GPS紀錄步行距離約10公里,行走時間約4.5小時(不含休息)
    總爬升556m,總下降394m

    ——————

    淡蘭道 Tamsui-Kavalan Trails
    #淡蘭古道 #淡蘭中路 #國家綠道 #中坑古道 #枋山坑古道

  • 中坑古道拱橋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10 18:31:00
    有 328 人按讚

    一條被遺忘的百年山徑:淡蘭中路的中坑古道

    這些年假日我經常往雙溪鄉野跑、灣潭古道、坪溪古道、虎寮潭、虎豹潭都去過好幾次,前幾個星期,到了料角坑,我沒有走入北勢溪古道,而是往憨子坑方向走,走到北42公路,看到路標,左邊是濶瀬,右邊是中坑,心想有一天到中坑看看。
    這個禮拜的台北捷兔的兔子張家兄弟居然找到中坑古道,讓我的中坑古道行提前實現。這條荒廢了百年的古徑,先前有劉克襄在他的北台灣漫遊中提及,作家謝永河也在他的著作「北台灣踏查行」特別紀錄了中坑古道。
    過了雙溪隧道,往柑林國小的盤山坑產業道路前行,這條古道有石砌拱橋,百年土地公廟、古厝、柚子園、梯田駁坎,還有野放的牛群,砂岩砌成古橋,在淡蘭古道中,這是一條有歴史,卻被大家遺忘的古徑。
    兔子從盤山坑產業道路跑過去,沿途都是非常原始的農村景觀,中坑古道沿途美不勝收,尤其是下半段,一路下坡,清風徐徐吹來,跑起來舒服無比,有如發現新大陸。從中坑、豹子廚,到泰平、濶瀨、三水潭,到灣潭、坪溪,這一線我愈來愈熟悉了!

  • 中坑古道拱橋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27 07:30:00
    有 185 人按讚

    【地球公民志工小旅行之平溪東勢格の煤礦小旅行】
    這次的地球公民的志工聚會,是由幾位志工提出並籌劃的。一早於木柵捷運站集合後搭上8點35分的795公車前往平溪,9點40分抵達平溪國中,從斜對面登山口進入。

    「東勢格越嶺步道」過往是平溪庄與東勢格兩地村民往來的山徑,後來更是發展礦業時期的要道之一。古道上鬱鬱蔥蔥,不時遇見建源煤礦的廢棄礦坑、拱橋、礦場事務所遺址,積著白色濁水的斜坑還有人笑稱是溫泉。沿著瓜寮溪翻過越嶺鞍部後一路往下,下行不久,視野豁然開朗,開闊處石砌的東勢格十三號顯得可愛,我們在這裡用冰涼的山泉水冷卻自己,聽說過往那戶人家有養牛,附近都不用除草呢。稍作休息後是較為崎嶇濕滑的山徑,還好天氣不錯,否則腳底下可能是大小瀑布不斷、跌聲連連。

    不愧是全台雨量前幾名的火燒寮,才抵達中午用餐地點就下起大雨。平溪國小東勢分班1993年廢校後,平溪農會於2007年進駐作為一些食農、生態等推廣基地,並且開發珠蔥、湯圓、挖箭筍等主題課程,林珂竹大姐說,過去很多雙溪、宜蘭人來挖礦,現在整個平溪鄉人口才4533人,人口老化非常嚴重,更有13年沒有新生兒在這裡報戶口了。聽完林大姐的分享,我們才逐漸意識到,剛剛走過的古道過去是多麼的繁榮、上學的必經之路,又如何因為產業移出的原因而快速凋零。

    平溪文史工作的高文祿大哥帶我們實際走訪火燒寮「鴻福煤礦(原大東煤礦)」一帶,有本斜坑、風坑口、排煙口可以看,而90歲的老打石工的房子前,就是過往台車經過的地方。高老師在這裡跟我們說著過往礦坑作業環境之惡劣,高溫又沒有空氣,而我們解釋煤礦開採後要立刻運出,否則開始氧化後如果爆破,氧氣燒光焦化,是礦災的成因之一。過去小童工七歲就要顧風門,長大一點則推空台車上來儲煤槽,儲煤槽是用三十馬力蒸氣動力的捲陽機選煤。坑外還有抽水坑等工作,因為不抽水坑就要淹了。

    最後一站是菁桐的礦業生活館,由新北市平溪導覽協會的楊錦聰為我們導覽。臺陽公司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所有,1921平溪鐵道竣工設置菁桐車站,當地居民都得出來協助鐵路的建置。楊大哥從礦工的生活介紹起,礦工的宿舍一家人擠在狹小的空間裡,許多戶共用廚房、出事的時候互相照顧非常緊密。菁桐當時可以說是不夜城,三班制,開採挖出的捨石山就堆了三座。台陽員工俱樂部更是全由檜木建成的。1973年為了讓礦工轉業,臺陽公司還蓋了石底鑄造廠,1987年臺陽退出煤礦經營。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小胖最後總結說,我們在平溪所見的煤礦開採,其實就是《礦業法》早期條文所規範的產業。藉由這樣的親自走訪,從東勢格的小型財團到菁桐的大型財團這些系統與機制,試著理解為何早期礦業開採所產生的條文會這樣處理?又當代礦業由於主要是石灰石開採,哪些規範因此不足?而如果《礦業法》條文能放入關礦計畫,產生機會讓礦村、礦業者與政府共同磋商,那麼礦村在礦業離開後或許就不會如此遭遇如此迅速的轉型,也能不單單只以石底鑄造廠的運作方式作為銜接,此次的志工聚會,讓志工們意識到,過往《礦業法》實質處理的產業型態早已與當代不同,也對於推動礦業法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作者/ 廖苡珊(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攝影/ 何家璇(政治大學新聞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