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醫轉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醫轉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醫轉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醫轉系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

中國醫轉系 在 Moo|不務正業の菜鳥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03 11:44:38

· #看完不要忘記分享給想走這條路的朋友喔 從我開始收到的第一個留言箱問題 到現在大概三年的時間 有許多想不開的人們問了這個問題 / “到底要重考、轉學考還是考學士後” / 好吧今天就不厭世了 來好好談談這個問題 以下是個人想法僅供參考喔 首先私醫聯招和學士後的競爭相當激烈 一次就考上的少...

中國醫轉系 在 有用翔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20 04:20:10

今天跟冰冰好料理們玩旅遊大亨一直輸 :阿你都有學校念了輸一下又不會怎麼樣 :........ 與其說有學校念很開心 不如說有學校念才是痛苦的開始 前幾天跟家人討論 大家都說 如果要念藥學就去考指考 如果你念清大的話 全家都支持你 台灣藥師薪水比醫生低很多 地位比醫生低很多 但是分數沒有低很多 對...

  • 中國醫轉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2 11:03:05
    有 1,911 人按讚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 中國醫轉系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11 17:40:27
    有 943 人按讚


    父母的背影

    我的父親出自高雄的農村。
    大學畢業後,為了養家做過很多工作。

    後來最主要的工作從事養殖漁業相關產業

    我有幾個患者的家長是在湖內、茄萣養魚的,經常有話題可以聊。

    雖然我沒有父業可以繼承,但父親努力工作的身影,對我影響是很深遠的。他很強悍,可是幾乎沒有打過我(在那個年代的父親,這是少見的)。

    他的缺點當然很多(還好他不會看到這篇XDD)
    但對我的正面影響是巨大的。

    我也期許我也可以做孩子的榜樣。至少他長大後想到父親,是個正面的形象。

    我想,我們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好的「背影」吧

    (為什麼我會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呢?)

    這張照片,是三十多年前跟爸爸去澎湖義診的時候照的。

    最近一位負責哈佛大學醫學院入學面試委員十多年的的教授告訴我,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 每年收到全球大約八千分申請書,初步篩到八百人之後,進行面試,最後錄取一百五十人入學就讀。這位教授負責面試這關,要把八百人篩到最後一輪一百五十人。我很驚訝的聽到這位教授和她的委員會的成員們,認為面試的目的,是要找出那些人來唸這裡會快樂、適合當醫師並且可以熱愛他們的工作,我想,也許成績、論文數目、過去在校表現多優秀,在這八百人當中已經差異不大了。

    跟台灣的學生一樣,很多哈佛申請人會在申請書中寫上一些到偏鄉、開發中國家的服務經驗。只是美國還沒有聽到厲害到像台灣,還有專門的公司(營利的,且不只一家),可以提供志工旅遊服務,讓學生家長付錢,利用暑假送小孩到開發中國家服務,增加履歷。哈佛大學的教授說他們看的是consistency,意思是說,要看看這些人是否真的始終如一、持續地在做些工作。教授說,如果一個學生真的很關心弱勢,他不會忽然到了要申請學校才開始。哈佛大學委員們曾經用consistency這個條件,抓出一份作假的申請書:某個學生寫道他去牙買加的soup kitchen (免費供餐給街友的服務)服務了十二天,細心的教授去查了之後,發現這個人是跟家人去牙買加度假十二天,其中花了兩天去soup kitchen當志工,拍照留念。為什麼口試委員可以抓出來這個作假? 因為從這個學生前面的紀錄,看不出來他會有興趣和熱情去做的事情。

    每當放榜季節,就會有許多網路文章報導某同學考上或申請上醫學系,有時候這些報導會講這些學生立志習醫的是因為小時候家中有人經歷疾病之苦。這跟我父親立志習醫的故事很像,他在1945年左右,因為美軍轟炸台北,我的祖父帶祖母、七個小孩舉家到大屯山腳躲避空襲數月,我的祖父染上感染症(不知道是瘧疾、或是腦炎)過世,兩歲就喪父的父親,從小立志要當醫師救人。第一年考上中山牙醫,讀了一年後,利用生物實驗課翹出來重考,實驗課的助教跟同學說他考不上的,後來重考上了北醫牙醫,當了第四屆學生,據說當時台幣十萬元捐給學校,可以從牙醫系轉藥學系,再加碼可以轉醫學系。家裡沒錢,所以父親沒有轉系圓醫師夢,就這樣繼續唸完牙醫系,之後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做住院醫師,然後在台北開業。

    開業以後,父親沒有改變初衷,他跟馬偕醫院從1980年代開始利用每年暑假期間到澎湖的離島義診,連續去了十年後,馬偕因為換了院長停辦,他用個人的力量自己去,前前後後總共持續了三十年。不跟大醫院去後,義診需要自備器具,他去高雄拆船公司購買輪船上拆卸下來的壓縮機,自己裝上木板和輪子。有幾個小時候依稀記得的畫面是,父親帶著一家人到離島義診,我負責拖著父親自製的壓縮機,在前往將軍島的小船上,一面暈船嘔吐。

    很多參與過義診服務的醫師會質疑義診的成效,因為看一次、給一次藥就可以治療好的疾病真的很少。但牙醫的義診不一樣,例如拔牙是一次就好。我爸爸還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他幫比較辛苦的病人免費裝假牙。他曾經幫服刑人、身心障礙的病人免費裝假牙,他需要在現場打模後,飛回來台北找技工做好假牙,之後再飛去澎湖一次,親自幫他們裝上,這種免費服務做了很多年之後,因為擔心這樣做會影響當地牙醫師的生意,才停止。

    照出這張三十多年前的照片,是因為最近爸爸帶著孫子們去澎湖旅遊,重溫過去三十年爺爺走過的足跡。(我們家還在美國所以這次沒跟上,但下次是一定要的)。我認為那是孫子輩們非常好的教育。這讓我想到我在南非的牧師有一次講道問的:你給你的孩子們什麼畫面? (甚麼樣的身影?) 南非許多人在家中有酒窖,酗酒的問題也嚴重,牧師在台上演出醉酒的爸爸,問:這就是你想要給孩子們的畫面嗎? 其實牧師在講的是impartation (有點難翻譯的字),老師傳遞知識給學生叫做impart知識,前提是老師要先有知識,那麼父母親impart character (品格)呢? 做父母的要先問自己有什麼可以好的生命性情可以impart。

    離開臨床太久,我已經沒有辦法給自己的小孩診治病人的畫面和身影,也許小孩長大後記得爸爸的身影是滑手機、對著筆電打報告、讀paper,或是偶而去演講。 但是我還是需要勉勵自己,把從我爸的身影那得到的impartation(希望有):
    第一、 始終如一、持續 (consistency)
    第二、 關心比自己更辛苦的人 (莫忘世上苦人多)
    第三、 當個傻子 (有時候)
    這幾件事情傳遞給下一代。

    (遲來的)父親節快樂,謝謝爸爸。I am so proud of you, daddy.

  • 中國醫轉系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17 17:35:10
    有 53 人按讚

    #非洲評論 #西部非洲 #布吉納法索 #邦交國

    作者:翁士博 (政大英語系畢業,在西非地區工作)

    與一個國家斷交,我們失去了什麼?

    原來,中國大陸在宣布與布國建交的時候,簽訂的協議書裡頭,就包含了接收布國赴台的獎學金生,而且是整批「打包帶走」,全部接收到中國,再另作分發,安排學校和科系,如果不合意還可以申請轉校或轉系,並提供全額獎學金,條件甚至比之前台灣給的還要好。這些原本台灣不要、布國不理的留學生,就這樣被整批運走了。

    一張機票,就把我們訓練、投資這麼久的非洲未來菁英人士給搶走了。我驚覺與布國斷交並非只是過去的新聞,我們可能正在輸掉改變未來的契機。

    在識字率人口大約2成的布國,這些20-35歲之間的年輕人,能夠通過考驗來台深造,代表他們已經是該國2千萬人口之中的佼佼者,成功從當地鬆散的教育體制中掙出頭。一般人在若有似無的小學、放牛吃草的中學、毫無競爭力的大學期間,隨時都會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而中輟,能念完高等教育的人稱得上是TOP 1%的優秀青年。要獲得台灣獎學金,更要與其他國家競爭,名列前茅才有機會。

    非洲學生來台灣,大多是就讀醫療、資訊、語文科系,他們畢業後的出路都相當好,許多人歸國後進入公家單位,或是進入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事務。這些人在台灣念書時的成績表現,可能不是特別出色,但是一旦學成歸國,帶著台灣所學的新科技和技術,程度一定是領先其他同輩十幾二十年的,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國家的領導階層,帶領非洲改造和發展。他們這一代當家作主的那一天,就是非洲經濟起飛的時候。我們提供獎學金給這些學生,不僅僅是鞏固當下的邦交而已,更是為了參與非洲未來的發展,期望有朝一日他們強大起來的時候,會惦記著台灣的栽培,回饋給台灣。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更不應該斷了獎助學金,輕易讓他們走,甚至繼續吸引更多布國學生來台就讀。在外交艱困時期,我們更需要留住他們,兩國政府斷交並非他們的錯,如果台灣以德報怨,繼續對留學生釋出善意,即種下了一個種子,讓他們完成學業再歸國,他們必定會感念在心。等到他們當家掌權了,難道不會回報,對台灣作出貢獻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