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兒虐悲歌】科學研究: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還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 南投三歲林姓男童,因尿褲子後,被卅七歲林父帶去浴室管教,林父推倒林童致其後腦勺撞牆昏迷,男童21日送醫當晚,因傷重轉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不幸的是,4月1日傷重宣告不治。 4月2日,檢察官相驗後下令解剖,法醫指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新幸福工作學 #TOP1講師的好感工作術 這集邀請到 #吳雅玲老師,來為大家介紹他今年所寫的新書。 我相信每個人體內都有上帝賜予的天賦,只等待我們的發掘。--玫琳凱.艾希(Mary Kay Ash)美國知名女企業家 成功,就是讓別人覺得「有你真好」。無論你是剛出社會的菜鳥,開...

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0:33:53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中國企業】比亞迪排名全球第三?3家中企上榜財富《改變世界》排行榜⠀ ·⠀ 美國商業雜誌《財富》(Fortune)近日發佈《改變世界企業》排行榜(Change the World),共有52家企業上榜,種類眾多,包含電商企業、科技...

  • 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9 07:30:01
    有 62 人按讚

    【兒虐悲歌】科學研究: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還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
     
    南投三歲林姓男童,因尿褲子後,被卅七歲林父帶去浴室管教,林父推倒林童致其後腦勺撞牆昏迷,男童21日送醫當晚,因傷重轉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不幸的是,4月1日傷重宣告不治。
      
    4月2日,檢察官相驗後下令解剖,法醫指出,林童頭頸、四肢、軀幹等處,佈滿新舊鈍性傷及結痂疤痕,還有頭部硬腦膜下出血、嚴重腦水腫、視網膜出血,顯然長期受虐,南投檢方收押林父後,解剖遺體發現男童長期遭虐打,全身都是新舊傷,林母不僅放任丈夫打孩子,自己也幫忙出主意教訓兒子,檢方訊後認為林母也涉殺人、妨害幼童發育致死及傷害等罪,一併聲押獲准[1]、[2]。
      
    ■兒童虐待
    兒童虐待(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兒童不當對待」)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廣義來說,兒童虐待主要可以分為四種:身體虐待、疏忽、性虐待及精神虐待。
      
    ■兒童虐待防治的困境
    這些受到虐待的兒童,很多都有長期身體及心理的後遺症、甚至死亡。儘管如此,在研究及防治上仍有很大的困境。例如:每個醫療人員對於兒童虐待的認識及理解可能不盡相同,導致有些病例無法確診,甚至受虐死亡病童被誤診為其他原因。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致使兒童健康相關資源的投入明顯不足,社工人員嚴重缺乏,對於高風險家庭無法確實追蹤評估,導致同一個受虐兒繼續受傷害、或是同一個家庭有下一個受虐兒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就公布:有25%的成年人認為他們小時候有受過身體虐待;而且有20%的女性及約7.69%的男性小時候有被性虐待過。此外,也有許多人認為他們兒時有被精神虐待及疏忽,所以兒童虐待遠比一般人想像的還多而且嚴重。
      
    ■受虐後產生的後遺症
    兒童虐待常常會對兒童及他們的家庭造成長期的傷害及後遺症。如果嬰兒期或學齡前受到虐待,可能會對這些受虐兒的腦神經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他們成年後行為、肉體及精神狀態偏差:包括成為兒虐的加害者、罹患憂鬱症、變成菸癮者、肥胖、高風險性行為者、藥物及酒精濫用者等。以上這些行為、精神及肉體的後遺症,又會造成許多疾病,例如心血管問題、癌症、性病、自殺等[3]。
      
    ■暴力環境與早衰有關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基因科學家伊登夏夫(Idan Shalev)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若小時候曾是霸凌受害者,老化的速度會比其他人快,因為他們體內的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會受影響[4]。
      
    為了研究暴力經驗與早衰的原因,專家分析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端粒結構長度,由許多重複核酸片段所組成的DNA序列;若端粒較長,可避免染色體末端的基因受到破壞,或不小心接上其他染色體或基因序列;如果端粒縮短,便是細胞老化的徵兆。研究人員針對3種主要的暴力行為:家暴、經常性霸凌、成年人施暴虐待,檢視雙胞胎在5歲與10歲時的DNA樣本,並比較他們的端粒長度。
      
    結果顯示,受到持續性暴力傷害的兒童,端粒明顯變短。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曾經面臨各種不同類型暴力的兒童,端粒變短的速度最快。由此可見暴力對孩子的創傷,不僅只於表面,其實是很深遠的。其他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曾受霸凌或其他類型暴力對待的兒童,他們的DNA會受到嚴重破壞。
      
    ■兒童時期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也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
    長期受到虐待的兒童,腦部功能運作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這些傷害是無法抹滅的,並導致快速老化的風險,甚至增加在65歲以前得到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的機率。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時期曾遭遇的嚴重壓力,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這樣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不論什麼情況下,減少兒童暴露在暴力環境是無比重要的[5]、[6]。
      
    ■大家雞婆一點,拿起電話通報!
    ▶精簡後的通報流程,提供更明確的篩檢指標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劉家正表示,通報流程簡化過去複雜的兒虐篩檢表,讓醫生不用再看高達300頁的工作手冊,能在一頁間迅速完成判斷並通報,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詹前俊指出,過去因不好判斷,加上有時通報錯誤就會引來紛爭,因此基層醫師通報意願不高。精簡後的通報流程,提供更明確的篩檢指標,包括體重過輕、沒按時施打預防針、有不正常傷口都在篩檢範圍之中,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有可能是高風險家庭。
      
    在基層醫生未全面加入前,過去往往是等到兒童重傷、奄奄一息送到醫院救治後才會通報,但現在有了診所的加入,將有助於拉起第一道防線。詹前俊表示,簡化後的通報流程有助於降低基層醫生通報時的困難度,當通報意願提高了,也就能將及時拯救更多兒童。未來新北市的1613間診所,都將成為婦幼安全的防護網之一。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社會安全網的建構不能單靠警政單位,還有賴各局處與社會大眾一起協力防治,由下到上一起防止兒虐發生,「大家雞婆一點,拿起電話通報!」侯友宜說[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疼哥哥虐死弟弟 3歲雙胞胎爸媽收押」: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42000
     
    ∎[2] (鏡週刊)「南投3歲雙胞胎兄弟不同命,父母偏愛哥哥竟虐死弟弟」: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409soc001/
     
    ∎[3]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四期)【青少年健康問題面面觀-認識兒童虐待的類型後遺症】
    ◎林口長庚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 李恩沛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803009#.YHT_YugzaM8
     
    ∎[4] Shalev, I. (2012), Early life stress and telomere length: Investigating the connection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Bioessays, 34: 943-952. https://doi.org/10.1002/bies.201200084
     
    ∎[5] (Hello醫師)「小時候被暴力對待~長大可能較早老化」: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other-child-health-issues/childhood-exposure-to-violence-tied-to-premature-aging/

    ∎[6] (風傳媒) 「家暴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科學研究: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還會引發此後遺症」: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981299
     
    ∎[7] (親子天下)【侯友宜呼籲「大家雞婆一點」擴大兒少安全網!新北市1613家診所加入家暴守護網】: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956
     
     
    ➤➤照片 
    ∎(Pixabay)「Child Abuse」:https://pixabay.com/photos/child-abuse-fear-stop-coercion-1152327/
     
    ∎[7]
    疑似家暴/兒虐? 10個簡易就醫篩檢指標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s://bit.ly/3ddzwYO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
    https://bit.ly/3dZPJA3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兒童虐待 #兒童不當對待 #兒虐悲歌 #受虐孩童 #受虐兒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 / 衛生福利部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4 11:30:00
    有 1,628 人按讚

    0304紐約時報

    *【拜登稱德州取消戴口罩規定是“尼安德塔人的思維”】
    拜登總統週三強烈抨擊德州和密西西比州取消全州戴口罩的決定,稱此項決定是“重大錯誤”,拜登將違反科學建議的規定比喻為「舊石器時代思維」。他表示,接種疫苗已展開,現在遵循醫生和公共衛生專家的指導至關重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us/texas-abbott-masks-coronavirus.html

    *【科學家稱巴西新冠危機對全世界“是一個警告”】
    由於對預防措施的不遵守、檢測數量有限、疫苗推廣緩慢,巴西目前成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週二,有超過1700餘人死於該病毒,創下大流行以來最高的單日死亡人數。此外,該國正在與一種更具傳染性的病毒變種作鬥爭,這種變種可能會導致痊癒的患者再次感染。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world/americas/brazil-covid-variant.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疫苗供應來源越來越多,嬌生公司的第三種疫苗也獲得緊急授權,製藥商默沙東也同意協助製造。拜登總統宣布,到5月底,能為每個美國成年人提供施打。而目前各州面臨的是如何分配及施打的挑戰。
    #拜登總統呼籲在三月底前,讓每一名學校的雇員至少接種一劑疫苗,隨後,白宮展開新任務,由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和新教育部長Miguel Cardona為重新開放的學校進行的宣導。
    #洛杉磯曾經有大量醫護人員感染冠狀病毒,但自11月下旬開始接種疫苗以來,該地醫護人員中新病毒病例的報告下降了94%。
    #根據一項新研究統計,在79個國家/地區接受調查的醫院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醫院報告由於大流行而中斷了向癌症兒童的醫療服務。
    #佛羅里達州稱,上月所舉行的超級盃足球並未導致冠毒案件增多。
    #在封鎖12週後,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從下週起,將允許部份商店,博物館和動物園,在一周內每10萬人感染少於50的地區重新開放。如果發病率在每100,000例感染中有50到100例之間,則開放的範圍也會有限。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北方一間2019冠狀病毒疾病檢測中心發生爆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由於曾有多次抗議活動反對封鎖限制,並出現暴力抗議行為,此次不排除也是因此而被蓄意破壞。
    #印度製藥公司Bharat Biotech表示,其疫苗Covaxin在中期試驗中顯示出81%的功效。
    #自從性騷擾醜聞席捲其政府以來,紐約州長古莫首次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宣布本月晚些時候,紐約將放寬對居民和社交聚會的限制,並開始允許更多人進入藝術和娛樂場所。
    #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的兩位姐妹埃琳娜公主和克里斯蒂娜公主,上個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受了Covid-19疫苗,儘管他們尚未在本國獲得早期注射的資格。
    #東京奧運會將於本月做出決定,是否允許海外觀眾入境觀看奧運會。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03/world/covid-19-coronavirus

    *【緬甸抗議“最血腥的一天”:軍政府鎮壓致38人死亡】
    據聯合國緬甸問題特別代表稱,週三至少38人死亡創下了反政變抗議活動鎮壓以來最大的單日傷亡。該代表還表示,她收到了許多來自緬甸國內公民的資訊,懇求國際社會採取行動,結束鎮壓;與此同時,軍政府領導人拒絕了她訪問緬甸的要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world/asia/myanmar-protests-united-nations.html

    *【美國務卿首次重大講話將中國列入“八大優先事項”】
    在長達28分鐘的外交政策演說中,布林肯將捍衛民主、應對氣候變化、處理與中國關係等列為優先事項,並稱對華關係為“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他還承諾將重點關注外交如何對普通美國人產生的直接影響,並制定不“與日常生活脫節”的外交政策,為拜登爭取國內選民的支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us/politics/biden-blinken-foreign-policy.html

    *【後疫情時代,習近平如何描繪中國發展藍圖?】
    儘管自信地聲稱中國正面臨著“東升西降”的大趨勢,但這位中共領導人也在內部向官員發出警告:不要忽視我們的競爭對手,尤其是美國。這種兩面性宣稱反映的是一種讓中國保持警惕的努力,因為在國內取得成功的同時,中國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都面臨著嚴重的不信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world/asia/xi-china-congress.html

    *【拜登總統最新民調】
    週三發布的全國Kaiser家庭基金會民意測驗中,有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同意總統如何應對Covid-19危機;僅有30%不支持。拜登的支持率目前在全國範圍內為51%,不支持的為42%。另外,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創下歷史新低。蓋洛普民調顯示,在對新冠病毒的焦慮和對經濟競爭的擔憂之下,只有20%的美國人表示對中國有好感,比去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在1989年天安門鎮壓發生後,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也僅降低至34%。與此同時,美國人對俄羅斯的好感度也創下歷史新低,為22%。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biden-polls-approval-rating?_ga=2.176114274.1546581262.1614650935-1305779676.1608620621#americans-views-of-china-hit-a-record-low

    *【美交通部監察長報告稱趙小蘭濫用職權】
    去年12月,該部監察長要求司法部考慮對趙小蘭推廣其家族的航運業務進行刑事調查,該業務由她的姐姐經營,與中國有廣泛的商業聯繫。但在週三公開的報告中,監察長表示,在川普政府的最後幾周,司法部的刑事和公共誠信部門都拒絕受理此事。該調查還詳細列出了一系列案例,顯示趙小蘭指示其工作人員花費聯邦政府的時間和資源來幫助解決與造船公司及家族有關的事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us/politics/elaine-chao-inspector-general-report.html

    *【紐約州州長古莫為性騷擾醜聞道歉】
    古莫自性騷擾指控浮上檯面以來首次露面,他表示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尷尬,並為此道歉,但他也表示自己不會辭職。此前,包括兩名前助手在內的三名女性對其提出性騷擾指控,越來越多的民主黨同僚呼籲其下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nyregion/cuomo-sexual-harassment-scandal-apology-non-resignation.html

    *【國際刑事法院將對以色列佔領區的戰爭罪指控展開調查】
    以色列在2014年加沙戰爭中的行動和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發射火箭彈的行為將成為調查重點。進行調查的決定激怒了以色列,並受到了巴勒斯坦領導人的歡迎。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world/middleeast/israel-palestinians-gaza-icc.html

    *【伊拉克美軍基地遭火箭彈襲擊】
    據伊拉克和五角大樓發佈的聲明,有10枚火箭彈被發射至伊拉克安巴爾省的Ayn Al Asad空軍基地,這是美軍駐紮在伊拉克的最後幾個基地之一。此次襲擊發生的不到一周前,美國襲擊了敘利亞-伊拉克邊境伊朗支援的民兵組織。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3/world/middleeast/iraq-base-rocket-attack.html

    *【專欄:反川普偶像的沒落】
    從醜聞纏身的古莫到疫苗計畫舉步維艱的歐洲人,被奉為偶像的反川普英雄形象紛紛崩塌。時報專欄作者Ross Douthat寫道,這再次證明,反思川普如何上位是多麼重要。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303/trump-cuomo-media-covid/

  • 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1 03:11:55
    有 86 人按讚

    #台灣疫情 #文長慎入 #個人心情抒發

    最近台灣疫情似乎造成社會越來越恐慌,新聞也不斷報導要求公布確診者足跡,網路上也各種要求鎖國的聲音。

    另外也有關於疫苗的各種聲音,到底要不要買中國疫苗?到底要不要晶片外交?到底為什麼台灣疫苗還沒研發出來?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台灣到底何時有疫苗?

    反正這幾天看新聞,就是各種混亂,還有各種政治議題,政治人物們各自推託,攻擊自己的政治對手,政黨對立還是不斷在發生。

    老實說,從疫情開始以後,就一直看到很多在吵那些議題看了也讓人很心煩。從台灣防疫好棒,到台灣開始有小規模的群聚感染,進而看到人性險惡。

    從當初攻擊在中國的台灣人,攻擊沒有國籍不能回台灣,攻擊網國外各種網紅們,攻擊英國在台灣隔離情侶,攻擊海外台灣人,攻擊桃園人,攻擊各種有的沒有的人,到現在台灣各種混亂,還有什麼避桃令,之後就會變成避北部人令,之後就會變成? 還要避誰?那這樣就大家都不要做生意不就好,都不要出門見朋友不就好。

    有一點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要一直亂攻擊,一方面說醫護人員很辛苦,不要有境外移入,一方面又一直攻擊確診的人,說為什麼要來自己店裡,公布足跡,一方面又一直要求公布平鎮醫院,一堆人想辦法挖出在醫院工作的人,甚至確診人接觸前的足跡都被拿來大做文章。

    感覺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攻擊跟焦慮,造成大家一直恐慌。為什麼不是大家給予醫護人員支持,檢討SOP的是否有問題,對事不對人。為什麼什麼事情都要對人?明明如果事情出問題,流程出問題,那大家就不要去責備其他人,一起公開透明檢討流程不就好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怎麼確保台灣疫情不要爆發,確保大家都平安,而不是人人自危的感覺。

    當然,大家聽到確診者出現的時候,會緊張是正常的,可是最近總覺得已經變成了混亂,包含網路上看到有人跟公司通報自己跟確診人接觸,還要被家人罵,被不理解,就怕影響過年家裡在市場生意之類的。

    這也是英國一直以來一直在反覆解封矛盾,一方面大家想做生意,一方面大家希望疫情平息,一方面自己害怕自己被隔離。

    至於疫苗,全世界現在都苗短缺,台灣目前拿不到疫苗也是正常的,畢竟全世界有好多國家疫情比台灣更嚴重都買不到疫苗。至於要不要用中國疫苗什麼的,就算要買也不一定買的到,另外對於中國疫苗,很多國家也是有相對的疑慮,就像土耳其和巴西都有使用中國研發的疫苗,也是有很多使用上的疑慮,效能等等。

    畢竟目前全世界最受到矚目,並且公認最穩定的幾個疫苗,可能還是Moderna、BioNTech 或AZ研發的疫苗,Moderna一直都是疫苗界的權威,BioNTech則是全世界第一個研發出的Covid 疫苗,這些疫苗們的資料也比較完善。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台灣當然還是比較希望可以拿到這些疫苗。加上台灣跟中國的關係,就算要買中國疫苗也不是這麼容易。

    台灣自己也是在研發疫苗,但是疫苗本來就很難研發出來,尤其沒有足夠的臨床實驗。也不是說要出來就可以出來,一直逼他們也拿不出來。

    說要晶片外交,但德國也不一定有疫苗可以賣,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國際上的事情本來就很難講。AZ是英國的公司,當初也是跟牛津大學一起合作的,本來其他國家的AZ疫苗也不一定是英國產的,產量什麼本來就有可能不穩定。德國也不可能要求AZ去做甚麼事情,所以晶片換疫苗,本來就是很多不確定性,沒有什麼絕對。

    如果大家這麼擔心的話,自己做好防疫,不要出去玩,不要去賞花,不要去吃大餐,不要跟朋友去跑趴,不是比較實在嗎?而不是像之前學校延長開學,家長就把小孩都送到補習班,或者在學校的門口裝什麼酒精噴灑所有小孩全身這種事情。

    另外居家隔離,真的很麻煩,一人一室,按照台灣的居住環境根本非常困難。尤其像是基隆,大部分的房子都是老舊房屋,根本不可能有一人使用一間廁所。老人小孩需要人照顧的,也不可能就是爸媽自己隔離,讓他們自己生活吧?

    另外居家隔離如果沒有適合空間居家隔離,很多人也很難花錢去住檢疫中心,又不是像國外回台灣的人,本來就有規畫要花那筆錢,突然要拿出一筆錢也很難。

    所以本來就沒辦法期望居家隔離一定會百分之百,就算去怪罪那些居家隔離的人也沒什麼意義。

    還有什麼500元保單的,付500元可理賠10萬,大家好像都把疫情想得很像一個賺錢好機會之類的........明明就是這種嚴重的事情。

    回到鎖國的議題,鎖國的話,目前網路上有兩種聲浪,一個是說,所有人都不能進入,在海外台灣人也不能,然後扯到海外台灣人都是會台灣用健保的,因為台灣醫療比較好怎樣怎樣的。另一個是說,不要讓外國人進來,為什麼還可以開放外國學生勞工進來,使用台灣醫療資源。

    第一個,海外台灣人很多回去的,也是因為簽證到期,也不是只是沒事想回台灣,簽證到期就算不回去,也是會被遣返,總不可能國外遣返回台灣,台灣還拒收吧?另外一直以來,在罵海外台灣人回台灣用健保,這也是一個迷思,很多人回台灣也不一定是要回去看醫生,或許在美國,醫療很貴沒錯,在還沒來英國之前,我也一直以為英國跟美國一樣,看醫生很貴,也很不方便。但來英國以後我才知道,英國的NHS是完全免費的,即使你不繳健保費(沒收入就不用繳。)你也是都免費,就是這樣才有很多英國人吵著要脫歐。

    雖然很多人也會說,可是在英國看完醫生去拿藥也是要自費,這個也是要看你拿的是甚麼藥物,如果拿的是在藥局可以買的到的藥物,對,你要自費,但不會很貴。如果你得癌症之類的,要去醫院化療,那種龐大的開銷,就不用錢。我之前在大醫院看完專門科醫生拿到的一些藥物,也是不用錢的。(雖然不是像癌症那種這麼昂貴的,但是那些藥物也不是在一般藥局可以買到的。)

    所有Covid的治療在英國也是不用錢的,如果有看其它在英國的台灣人分享自己確診到醫院治療的經驗,是很嚴重的那種,被送進醫院的,不是那種在家裡自己好的,他們的經驗也是非常好的,非常感謝這邊的醫護人員。

    英國醫療一直以來的問題,也是醫護人員嚴重不足,資源不足的問題,醫護人員非常辛苦,錢少事多。即使這樣,他們也是從疫情爆發以來,毫無休息,一直在為我們努力。跟台灣新聞報導的什麼這邊得了就只能等死完全不一樣。會讓你在家裡就是因為,別人真的比你更嚴重,醫護人員必須要採取,最嚴重的人先治療,這樣才能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至於很多人一直說什麼,為什麼陰性報告進入台灣還確診怎樣的,台灣驗那麼多人都陰轉陽了,本來檢驗就不一定準確,國外也沒必要問你是不是要回台灣才給你驗。有時候檢測的時間,病毒量怎樣都有影響。所以就算台灣普篩,真的也不一定有意義就是了。

    然後還有人說什麼,這些人就是看不起來台灣才要出國,留學生就是看不起來台灣教育怎樣才要去國外念書。會說這些話的人也很奇怪,通常他們如果之後有錢,小孩長大,也是會想辦法送他們小孩出去唸書的~看太多案例了。

    為什麼要仇視去國外唸書的人,或去國外工作的人?有些人會說,那些人去國外賺大把的錢,回來使用台灣醫療怎樣。

    說真的,從我來英國以後,我自己看到的是,很多來國外的人,就算他們不來,在台灣也是賺大把的錢,來英國工作也沒有賺更多,他們只是想要在不同的環境生活而已。本來家裡就很有錢了,根本不缺那一點在國外的錢。王文洋也不是因為來英國會賺比較多錢才住在英國啊!

    還有很多打工度假的人,也是為了有在國外生活工作的經驗,或者想看看不同的世界才來的。他們來這邊可能也沒有賺得比他們在台灣多。

    至於留學生什麼的,有些人也是在台灣努力工作存錢了很多年,來圓個夢,也有很多人是很努力考公費留學,或者像我是使用教育部的留學貸款來的。

    當初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送了很多留學生來英國學習,去美國學習,才有今天的日本。

    如果所有台灣人都一輩子待在台灣,那台灣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現在台灣有很多科技也是以前的台灣人們去國外學習技術回來的,台積電也是。如果沒有台灣人去國外學習新技術,帶回來台灣,台灣哪來的技術?哪來的新觀點、哪來的新的想法?

    那如果台灣人都不想出去,我們幹嘛還要學英文,我們就不用學英文學日文,一輩子待在台灣不就好了?幹嘛還要學世界歷史,就像英國人都學英國跟歐洲歷史就好了啊!反正他們也不在乎其它地方在幹嘛。一大堆人連日本韓國在哪裡也都搞不清楚呢!在學校又沒學,也搞不清楚什麼長江黃河的,尼羅河比較近還比較可能學到。胖子還要跟我解釋,喔你知道那個蘇伊士運河嗎?對!因為大部分的人連蘇伊士運河是什麼都不知道。

    明明就只是一個疫情,搞得好像整個社會分裂。

    現在還有什麼不能去桃園,或者桃園人不收怎樣的。

    看了真的是覺得很無言。

    至於外國學生跟外國勞工來台灣,台灣一直以來都仰賴很多從東南亞來的勞工,包含醫院裡面的很多看護們,他們不能來,不是突增醫護人員的壓力嗎?

    現在台灣少子化,大學也越來越仰賴外國學生,外國學生都不能來的話,對台灣學界也是一種衝擊。

    很多政策都必須要有配套措施,而不是一個口號,不是說想怎樣就想怎樣,而沒有考慮到後果。就像英國政府一直被罵,政府官員也是很辛苦,台灣的政府官員們也是很辛苦。

    各種政治鬥爭,政客亂罵,人民們跟風,一起在網路上亂罵。到底有多少人看到一則新聞,可以好好想想,這則新聞背後的意義,這件事背後的意義,或者每一件事情背後可能的原因。尤其是網路世代,越來越少人開始思考,開始有對新聞或資訊的判斷能力。

    雖然我也知道,在網路的世界,鄉民們就是這樣,酸民們在網路上亂攻擊亂講話天天在發生。但也因此,造成很多人內心的壓力,包含那些確診者,確診醫護人員,包含所有住在桃園的人,住在北部的人,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住在台灣的外國人們。這樣互相傷害真的很沒有意義。

    希望在疫情下,大家能夠更團結,一起創造嶄新的一年。

  • 中國醫癌症資源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3-22 23:04:19

    本集主題: #新幸福工作學 #TOP1講師的好感工作術

    這集邀請到 #吳雅玲老師,來為大家介紹他今年所寫的新書。

    我相信每個人體內都有上帝賜予的天賦,只等待我們的發掘。--玫琳凱.艾希(Mary Kay Ash)美國知名女企業家

      成功,就是讓別人覺得「有你真好」。無論你是剛出社會的菜鳥,開始帶人的老鳥,或是已經有番自己的事業,都必須認清工作的本質,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

      什麼是理想人生?對於上一代的人來說,這不是年輕時該思考的問題,等薪水、職位、資產都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再來想想不嫌晚。
      但是對現在的新時代,「理想」擺在第一位,重要性超過事業成就與金錢。只是,萬物皆漲,唯獨薪水不漲,男女老少為生活掙扎,在藍色的憂鬱浪潮中,載浮載沉,要幸福工作,好像很難。

    理想與麵包,可以兼得。

      吳雅玲,台灣Top1企業講師,歷經各大企業人力資源、行銷企劃等高階管理職務,上百場兩岸專業企業教育訓練演講,讓她得以窺探頂尖人才的工作態度。

      正當人生一帆風順時,她發現自己得了乳癌,在對抗癌症的過程中,受到醫師細心照料,對工作、服務與人生,又有不同境界的體會,更加領略幸福的工作本質:不只讓自己感到幸福,也讓別人覺得「有你真好」。

      本書是雅玲老師二十年以上的工作精華,融合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訴你如何自在的幸福工作, 讓工作變幸福,練就堅強無比的職場競爭力,無論待在哪個單位,經歷低谷或高潮,都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作者簡介:吳雅玲 老師
      現職
      新思維國際顧問有限公司 董事長暨首席講師
      演講場次超過3000場,各大企業約聘講師
      經歷
      全國電子專賣店(股)公司 人資/訓練經理
      長青連鎖藥局(股)公司 總管理處處長
      中國生產力中心 流通業顧問師資格
      中國生產力中心 特約講師(含流通業顧問班講師)
      各中小企業協會 特約講師
      各大企業 約聘講師
      *榮獲勞委會頒發企業優秀講師

      學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行銷流通管理碩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