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醫公衛實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醫公衛實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醫公衛實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醫公衛實習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民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物】彰基護校校長 華仁愛(1909〜2011) 文/陳永興 #華仁愛(Jeane Walvoord), 1909年6月9日生於日本,她的父親是美國派往日本的宣教士。在她10歲那一年,父親要逝世前,她們全家圍繞在父親床前禱告,她聽到了聲音說:「Jeane,妳長大了要做宣教師。」從此她立志要學習父親...

  • 中國醫公衛實習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2 09:00:18
    有 31 人按讚

    【人物】彰基護校校長 華仁愛(1909〜2011)
    文/陳永興
    #華仁愛(Jeane Walvoord), 1909年6月9日生於日本,她的父親是美國派往日本的宣教士。在她10歲那一年,父親要逝世前,她們全家圍繞在父親床前禱告,她聽到了聲音說:「Jeane,妳長大了要做宣教師。」從此她立志要學習父親走上傳教的路!父親過世後,母親帶領家人回到美國。華仁愛取得公共衛生碩士學位,1931年她受教會差派前往中國廈門的教會醫院服務,期間曾患了大病被送回美國休養一段時間,之後又被派往菲律賓服務。1954年,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弼院長邀請她來台灣,接任彰基的護理部主任,1955年彰基設立了護理學校,她擔任校長並主授內外科看護學與公共衛生課程,當時為中部地區培養了不少護理人才。在1961年台北馬偕院長羅慧夫邀請她前往馬偕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兼任護理學校校長,當時彰基的護理學生就前往馬偕受訓兩年再回彰基實習,兩校合作了六年之久,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多能通過考試成為優秀的護理人員。
    她的公共衛生專長讓她重視疾病的預防工作,她成立了彰基的公衛部門,深入社區及偏遠鄉間從事巡迴義診及衛教工作,她又編寫「#公共衛生」教科書,並訓練公共衛生護士!1974年,華仁愛從馬偕退休,獲頒「好人好事」的獎牌,感謝她對台灣護理界和公共衛生的貢獻。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3e16f56f-8fb0-4963-a66d-4473bf387bbf

  • 中國醫公衛實習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12 11:51:31
    有 1,864 人按讚

    院士並無「如是說」,媒體何苦危言聳聽

    今天(12日)中國時報的頭版頭條:「新冠肺炎史上最強病毒」,語氣非常震撼,副標則為:「無症狀會感染,傳染力難捉摸」。正、副標題在邏輯上兜不攏,再細讀內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中時有誤導讀者之嫌,試說明如下:

    (一)賴明詔院士以RO值代表傳染力,SARS為0.5,新冠病毒為2~3,是已知冠狀病毒中最強的,但史上傳染力最強的病毒是麻疹,RO值介於10~15。

    (二)說到麻疹,小時如某戶人家小baby得麻疹,不數日,家中沒得過的兄弟姊妹全部中鏢,發燒哭鬧,全家雞犬不寧,累壞媽媽,但大人們及鄰居都處變不驚,因為他們都得過了,有免疫力。媽媽頂多抱小孩到診所打退燒針,在家額頭敷冰枕,不隔離,不住院,一週雨過天晴。

    (三)後來念醫,在小兒科當實習醫師,親眼看到麻疹的重症,回天乏術者死亡診斷書上都寫著「麻疹肺炎」,極似目前的2019-nCo的狀況。後來,新生兒一律打「四合一」疫苗,麻疹肺炎從此絶跡。

    (四)這個新病毒所引起的疫病開始叫「武漢肺炎」,北京不爽,故今改稱「新冠肺炎」,但大部份的麻疹患者叫「麻疹」而不叫「麻疹肺炎」,稱「新」亦有不妥,未來如有更新的冠狀病毒引起新的瘟疫難道要叫「最新」或「新新」?合適的名稱也許應該是「冠毒呼吸道症候群I、II、III…」。最新世衛給的名字叫COVID-19,是不倫不類,相當沒有學問。

    (五)造物仁慈,病毒的傳染力、致病力、重症率、死亡率之間有很巧妙的搭配,傳染力強、死亡率高者,人毒俱亡,或者人有辦法把毒阻絶於人的世界之外。傳染力雖強,但重症率不高,尤其是死亡率低,再加上潛伏期亦可傳人者,最後一定是人毒共生,不足為患。

    (六)2019-nCoV初現,公衛及防疫人士分外眼紅,摩拳擦掌,戰鬥力十足,誓必完全滅毒而後甘心,其動機、用心及努力均令人佩服,但半年後再回頭看,恐怕這境界會陳義過高,尤其疫情過後,兩岸恢復大三通,社會上一定會有很多身上帶抗體,得過此病而不自覺者。

    (七)疫苗遲早會問世,但誰該打疫苗將是一門大學問。

    (八)最讓我感到樂觀的是:武漢1月23日封城,釋出500萬人,分北、中、南三路流竄,但迄今已三週,早過潛伏期的中位數,但全中國除湖北(尤其是武漢)一省外,新增確診數不增反減,死亡數亦不多,是病毒離湖北後,毒性減低了?RO值下降了?我想兩者都有可能,天無絶人之路,但願如此。

  • 中國醫公衛實習 在 王奕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5-21 17:38:38
    有 84 人按讚


    去年我跟Min Su、姜冠宇,開始發想並做第一本白皮書跟醫療展的時候。

    還有很多人懷疑這種找台灣醫界專業人事,撰寫回應台灣問題、介紹台灣的醫療環境、回應wha議程、介紹台灣幫助世界各國的醫療的白皮書,「這麼硬的書真的有用嗎?」「國外的專業人士真的會有興趣嗎?」

    團隊的成員一路在被質疑跟挫折下,還是找到一群希望能讓台灣醫療環境更好、能順利加入世衛的專業人士,一起來合作完成這本白皮書。

    在第二屆開始,就成為日內瓦當地越來越多各國衛生官員、專業人士、各國實習的學生,有興趣去閱讀內容的書。

    因為這本書的含金量很高,他不是在單方面歌頌台灣,而是在用台灣的專業來回應WHA的議程,介紹台灣的專業人員能如何能回應世界的疾病問題。

    以及我們為何不能加入世衛,還有我們國家的衛生官員如何實踐去幫助其他國家的公衛問題。

    我們當初的想法就是,與其跟過去一樣,只是單方面抗議台灣為何不能加入世衛,不如改告訴世界,台灣是值得被納入世衛的國家,我們提供的技術幫助,是中國用金錢買不到的。

    如果讓台灣加入世衛,更多的國家與台灣的環境都能共同提升。

    因此要喚醒更多國家協助台灣,勇於對抗中國的壓力。

    如今才第二屆,我們的醫療展跟白皮書的矚目程度就大幅度的增加在各國專業人士跟官員及媒體的能見度。

    我們要非常感謝外交部的協助,還有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蔡明憲的力挺。

    以及許多肯願意相信我們這方向的做法能有幫助、而願意出錢出力的台灣人。

    團隊回台灣後,將會持續號召更多關心台灣加入世衛以及願意一起做國際外交的人士參與本計畫。

    未來我們的白皮書將會持續做下去,透過這樣的方式,與各國的公衛專業人員連結再一起,爭取更多人力挺台灣。

    經由蔡明憲理事長在記者會對於我們展示與白皮書著作的提及,國際記者對於我們白皮書內容與次世代醫療外交展示感到 #高度興趣

    這些展示於國際記者會的亮相,感謝 #駐日內瓦代表處 看見我們的努力,同時白皮書的內容,我們感謝 #台灣整合醫學醫學會、台大急診科 #石富元 教授、生醫觀點BioMed、台灣年輕藥師協會Taiwan Young Pharmacists' Group、Vivian營養師的營養週記,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年度會回應國際的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