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神話故事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神話故事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神話故事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神話故事書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Openbook閱讀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奇幻之島專題 👀|台式奇幻・漫畫篇】 結合中國武俠、鄉野豔情傳奇與科幻情節的成人喜劇的《狎客行》、首開台漫中式華美古裝以及穿越元素之先河的《傾國怨伶》、鄭問與郝明義合著的奇幻武俠《阿鼻劍》橫空出世⋯⋯台漫黃金時代過去之後,在千禧年前後的十多年間,本土奇幻原創漫畫題材大多仍以玄幻武俠為主,且使...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從沒想過讀一本醫療科普書籍可以令我捧腹大笑,娛樂之餘,又能吸收到些許的醫療專業知識。 本書作者汪漢澄醫生,以他深厚的醫療知識為基底,搭配神話故事與人文歷史,組成了此大作。書中時而出現的插圖,是由作者的同事幫忙繪製的,剛好能與作者正在談論的知識互相搭配,為這本書大大加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我這...

  • 中國神話故事書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1 12:00:13
    有 357 人按讚

    【⛰#奇幻之島專題 👀|台式奇幻・漫畫篇】

    結合中國武俠、鄉野豔情傳奇與科幻情節的成人喜劇的《狎客行》、首開台漫中式華美古裝以及穿越元素之先河的《傾國怨伶》、鄭問與郝明義合著的奇幻武俠《阿鼻劍》橫空出世⋯⋯台漫黃金時代過去之後,在千禧年前後的十多年間,本土奇幻原創漫畫題材大多仍以玄幻武俠為主,且使用較多的多屬中國古典元素,直到地表最萌媽祖崛起——韋宗成《冥戰錄》,看板娘、舞台劇、美食跨界合作等接到手軟。

      
    漫畫進入網路時代後進展飛快,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使得看漫畫的習慣大幅改變,行動閱讀平台與「條漫」成為新時代漫畫產業的藍海,網路也成為許多漫畫創作者自由投稿的起點⋯⋯
      
      
    Openbook閱讀誌與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 特別製作 #奇幻之島 專題,從大鳴大放的台灣小說與漫畫一路爬梳,專訪小說家 星子的故事書房、瀟湘神及漫畫家韋宗成、Rimui 韋蘺若明 ,與讀者一同領略台灣豐富的文化風景所孕育的奇想翩翩。

    .  

    #韋宗成:「我去參加日本的活動,會有一些本來就關注台灣漫畫產業的日本人來購買作品,也遇到很多相關的出版社介紹。」因此對於台灣本土原創奇幻,韋宗成認為重點是:「必須擁有自己的特色,並且在台灣商業市場能站穩腳跟,之後再尋求往外擴張。」

      
    從數位平台發跡的 #韋蘺若明,談到創作和發表管道的差異時表示:「其實數位平台和紙本出版對漫畫家來說,要做的事情是一樣的,都必須不斷的產出。但數位平台可以得到很立即的互動和反饋,對於作品的思考與反省也可以較快速地做調整。」

      
    ☉-------☉​

    ⛰【專題・奇幻之島】👀
      
    📍小說》從民俗、道教系統到原住民神話:用台灣式奇幻,向國際自我介紹👉https://reurl.cc/Ak5dq8
    📍漫畫》融合中國和日本,更有在地元素,多元差異與包容,造就迷人的台灣圖像👉https://reurl.cc/eErXxb
    📍對談》台灣的日常,可能是世界的奇幻:小說家吳明益X紀大偉👉https://reurl.cc/Gm1ekp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
    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
    https://goo.gl/Enkzy3

  • 中國神話故事書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00:32
    有 302 人按讚

    #妖怪學成果豐碩 #奇幻是傳承文化的建構過程
    【⛰#奇幻之島專題 👀|台式奇幻・小說篇】
      
    據Netflix統計,2020年最受國內觀眾喜愛的戲劇是浪漫、奇幻類型,其中描繪台灣都市傳說的本土劇《女鬼橋》榮膺「2020年最受國際觀眾歡迎的在地影劇」之一。在串流平台盛行、影視改編需求大增的此時,全球都把越來越豐富多元的IP當成金礦來挖掘,正適合檢視台灣近年豐沛的奇幻與科幻創作的成果。
      
    Openbook閱讀誌與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特別製作 #奇幻之島 專題,從大鳴大放的台灣小說與漫畫一路爬梳,專訪小說家星子的故事書房、瀟湘神及漫畫家韋宗成、Rimui 韋蘺若明,與讀者一同領略台灣豐富的文化風景所孕育的奇想翩翩。
      

    🐅#星子:從我兒時的靈異小說、武俠小說,到90年代香港鬼片、日式ACG、西方劍與魔法類型奇幻的耳濡目染,再到網路小說時代五花八門的個人風格發展,加上後續出版市場、租市小說、便利商店口袋書的熱潮並且持續演化,才漸漸有了近年本土奇幻風格的雛形,這整段演進脈絡是一體的。

    👻#瀟湘神:雖然現階段,我覺得台灣奇幻還在摸索,但追尋自身歷史與文化,以奇幻小說的形式詮釋與再定義是正確的。解構文化並重組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文化的繼承與翻譯,在反芻當代與歷史關係的同時,也是在界定自身與國際的關係。我認為台灣奇幻向國際自我介紹的時刻已經不遠。

      
    ☉-------☉​

    ⛰【專題・奇幻之島】👀
      
    📍小說》從民俗、道教系統到原住民神話:用台灣式奇幻,向國際自我介紹👉https://reurl.cc/Ak5dq8
    📍漫畫》融合中國和日本,更有在地元素,多元差異與包容,造就迷人的台灣圖像👉https://reurl.cc/eErXxb
    📍對談》台灣的日常,可能是世界的奇幻:小說家吳明益X紀大偉👉https://reurl.cc/Gm1ekp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
    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
    https://goo.gl/Enkzy3

  • 中國神話故事書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30 17:24:25
    有 23 人按讚

    【一起來寫】那些年,我們一起唬爛的孝道故事 //鄭雋立
    .
    不久前迪士尼新版《花木蘭》「超譯孝道」導致華語圈譁然,東方主義式的謬誤想必大家都心有餘悸。這幾天FB則流傳某廟宇的驚悚雕刻照,內容是《二十四孝》「#郭巨埋兒奉母」的駭人情境,勾起不少人對說教式 #愚孝 的恐懼。
    .
    ■ #二十四孝的虛構性
    .
    該故事起源本身就有爭議,一般認為源自晉朝《搜神記》,而元代.郭居敬或其門人在《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可能為道德訓誡而刻意誇大敘事,要不是神蹟般地「挖到黃金一釜」,郭巨就要葬送妻子懷胎十月忍痛妊娠的骨肉。
    .
    民初文人魯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直言不諱道出寓言的虛妄與荒謬:「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偏偏我國初等教育通常默許這些文本進入校園,包含佛道教與基督宗教的各種「神話」,作為「#德性教育」的素材對兒少進行道德需索。再對照這個故事與《聖經.創世紀》「獻祭以撒」的神似,不免聯想到它們背後通用的潛文本:#家父長權威對個人的壓迫。
    .
    ■ #為什麼我們應該質疑教化故事
    .
    《荀子.子道》『魯哀公』一段孔子就嚴厲批判,#盲目順從不能視為孝道,且文言文被誤讀成格言使用、忽略脈絡及互文關係(例:父慈子孝),有時甚至會被曲解成上位者便於教化治理的詮釋。古代沒有學術倫理機制,文本遭竄改者甚多,類案便有現代學界普遍視為偽經的《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陳昭利(2001)認為這是假託譯經家「鳩摩羅什」之名灌輸 #封建思想,完全偏離原典鼓勵與父母同皈依三寶、持戒布施的初衷。
    .
    此外,張錫勤(2006)提出,各種忠、孝、貞、潔…等愚德行為體現了宋元明清的封建道德日趨嚴酷,證實 #傳統政權以威逼利誘驅使國人行孝,正是魯迅筆下的「禮教喫人」。
    .
    ■ #孝道寓言初衷可能為反抗棄老惡俗
    .
    西蒙波娃《論老年》提到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在被大和民族同化前,有著不光彩的棄老惡俗,這是因為早年漁獵社會在環境嚴寒、資源匱乏下為求生存不得不採取的手段。而各地生活在嚴寒酷暑等惡劣環境裡的古老民族,如愛斯基摩與印地安人也都有類似狀況。有些因無暇照料而厭棄老者,也有長輩在嚴寒中捨身離群避免拖累兒孫。波娃寫道:「#年紀是張王牌但比不上能力來得重要。」
    ◆見圖一:
    .
    在華人的傳統教育,孝道作為美德典範被大肆歌頌,很有可能是為了撫平或教化庶民審視先民在惡劣環境下的棄老惡俗。但郭居敬之流滿懷善意的「孝子」恐怕沒料到,在物質充足、理盲當道的社會,孝道寓言竟變成氾濫成災的說教圖文,成為守舊人士施行世代剝削、貶低年輕族群的工具,一種「#博愛座式的惡俗」,是的,善意鋪成的道路也能通往地獄。
    .
    ■ #互相體諒才是孝道的真諦
    .
    日本作家深澤七郎兩度被翻拍成電影的小說《#楢山節考》,便描述了古代信濃國(今長野縣)的棄老傳說,古代當地因為飢寒交迫,必須將年過70的長者揹上深山任其自生自滅,電影版赤裸裸呈現了連吃穿都有問題,更遑論道德禮教的淒涼。而主角的萬般不捨、母親連離別前都不忘為兒子著想的慈愛令人動容。1983年的電影版在國際讚譽不斷,更獲頒坎城影展金棕梠獎殊榮。
    .
    1990年代盛行的「野牛圖書」翻譯故事書系列也收錄過其改編。童書版增加了幾段動人的改寫:兒子暗自往返深山奉養母親,更因為母親暗中用機智解決統治者的刁難,打動村人,終究破除了棄老的迂腐規則。
    ◆見圖二:

    |

    ■ #延伸閱讀
    .
    ◆李長潔:迪士尼《花木蘭》新版與孝道迷思: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64544903733129
    ◆鄭雋立:康乃馨與母親節起源: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60352190819068

    |

    ■ #參考文獻
    .
    魯迅(1979)〈二十四孝圖〉《朝花夕拾》(插圖本),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典為1928年付梓成書)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 (2020)《論老年》,台北市:漫遊者文化

    陳昭利(2001)〈『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民90.03,頁169-195

    張錫勤(2006)〈論宋元明清時代的愚忠、愚孝、愚貞、愚節〉《道德与文明》2006年 第2期 ,頁20-2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