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氣候分界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氣候分界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氣候分界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氣候分界線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傳統上,我們對北約,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印象,都停留在它是一個西方國家的協防組織,這個概念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像是介於歐亞之間的土耳其,其實也是北約最早成員國之一,另外在蘇聯解體後,許多原本隸屬敵對集團──華沙公約組織之下的東歐國家,也陸陸續續都在近年,加入了北約的陣營。很多人,包括美國前總統川普...

  • 中國氣候分界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6 15:00:37
    有 1,366 人按讚

    傳統上,我們對北約,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印象,都停留在它是一個西方國家的協防組織,這個概念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像是介於歐亞之間的土耳其,其實也是北約最早成員國之一,另外在蘇聯解體後,許多原本隸屬敵對集團──華沙公約組織之下的東歐國家,也陸陸續續都在近年,加入了北約的陣營。很多人,包括美國前總統川普,都常在私底下或是檯面上公開質疑:北約的原始目的是要對抗共產集團的擴張,或是防止德國在二戰後再起,但這些威脅其實在當下的國際局勢裡,早已消失或者說變得不重要,因此北約也在實質上,等於是失去了它的存在目的。但很弔詭的是,就在許多前蘇聯附庸國,近年來紛紛脫離俄羅斯羽翼之下,轉而加入北約陣營的時候,北約的擴張,反而又把北約陣營的分界線,拉到了俄羅斯邊界的附近,因而引起了俄羅斯的警戒,導致了北約組織和俄國之間,對立氣氛逐步升高,有點倒因為果地讓北約似乎又重新找到了它存在的意義。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半島兼併事件後,防禦俄國的軍事進逼,現在就成了北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不過,另一方面,隨著美中對抗態勢越來越激化,美國總統拜登上周接連出席七國高峰會,還有北約峰會時,都隨身攜帶著華府現在最在意的外交議題:也就是號召盟友一起加入「抗中集團」的行列,而北約開會之後發表的公報,果然不出意外,也在美方的遊說下,特別加進了關切中國「挑戰」的文字。然而和近鄰俄羅斯的威脅比起來,中國說實在地,並不是此刻歐洲國家最擔心的問題,多數北約成員國也不認為中國是急迫的挑戰,反而是在氣候變遷和抗疫等工作上,歐洲很積極地想和中國進行合作。

    {內文}
    69年前,北約第一任秘書長,曾任英國首相邱吉爾二戰期間最高軍事顧問的哈斯汀斯蘭諾將軍曾說:北約的宗旨,是把蘇聯擋在外頭,將美國拉進裡頭,同時讓德國沒有想頭...

    北約組織宣傳影片:
    ...彼此結盟,意味著將我們的意志和情感,全部凝聚在一起...藉由群體合作,達成個體無法完成的目標...不同身分族群,各懷不同技能,群聚一堂,立下盟約...因為我們都嚮往「自由」,所以我們挺起胸膛,大聲宣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69年後的今天,當拜登的空軍一號坐機,停靠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停機坪上,準備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舉辦的第31屆領袖峰會時,重新回味蘭諾將軍當年那段美蘇德論述,除了德國這部分,與當年英美法等創始國所設想的國際局勢,已經恍若隔世之外,讓人驚嘆的是,現在對照彼時,歐亞大陸上的情勢竟是如此相似,就彷彿七十年只是一晃眼,世界仍是沿著意識形態的隔閡,一分為二,冷戰對峙。

    14號的峰會場上,各國政要勾肩搭背,呼朋引伴,氣氛熱絡的程度,就彷彿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會,或是同鄉聯誼社、不少人甚至拿下口罩,交頭接耳,扒著肩膀,就談起國家大事。在這場繼七國高峰會後,睽違已久的大堆頭、大規模實體國際集會上,30位歐洲與北美國家領袖和行政首長,與他們的一級幕僚,先把對病毒的憂慮擺在一旁,把迫切待解的集體國防議題,和懸而未決的內部爭議事項,搬上了桌面,尋求協商共識,因為畢竟,這是北約領頭羊美國的強勢回歸,光是拜登一句我們「回來了」,就足以讓在場盟國領袖,心跳加速。

    北約秘書長 史托騰伯格:
    各位先生女士,竭誠歡迎各位來到這裡,非常高興能重新和大家面對面,我們的聯盟正面臨關鍵時刻:地緣鬥爭加劇、區域動盪、恐怖主義、網路攻擊,還有氣候變遷問題。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獨自因應這些挑戰,但歐洲和北美並不孤單,我們擁有北約這個平台。這張會議桌旁的30個國家,
    是全球最堅實的民主陣營,涵蓋10億人口,擁有超過全球半數的軍武,只要有志一同,我們可以抵禦任何外來威脅。

    荷蘭總理 呂特:
    我想拜登給大家的感覺,是比較不「奇怪」...

    盧森堡總理 貝特爾:
    至少我們知道,現在這位美國總統相信多邊主義...

    美國總統 川普(2018.6.10)
    我們不能被人家佔便宜,他們一直欺負我們;我們的挹注占了北約經費七成,坦白說,他們是受益者,我們是花錢的人,所以...看著辦吧!

    美國總統 拜登:
    我要再次重申:北約至關重要──對美國利益來說;如果北約不存在,我們還得「弄」一個北約出來...

    迥異於他的前任川普,曾經放話北約已經過氣,不再具有存在的意義,甚至批評德國形同是俄羅斯的俘虜;美國總統拜登親訪布魯塞爾,重新擁抱北約,與盟友肩並肩,對著攝影機露出微笑,這些動作的本身,就已經釋放出拜登此行最想對外釋放的訊息:也就是美國不再是過去四年那個無法預測、脫軌暴走的美國,今天的拜登政府已經重拾起多邊主義,走回了以禮相待、溫和漸進的國際外交中道路線。然而,在歡樂大合照與溫馨開場白、替歐洲做足面子之後,拜登想從峰會場子上拿回來的裡子,卻是個歐洲國家一時間有些尷尬的承諾:由於美中矛盾加深,拜登希望北約,這個原本視野只及於大西洋周邊地帶的協防組織,能夠就過去歐洲並不熟悉,也無意插手的亞洲威脅,做出表態。

    英國首相 強森:
    我認為中國,就如我過去一再強調的,中國已經是個無法忽視的巨大存在,對北約來說也是必須思考的策略因素,畢竟過去72年當中,北約大多數時間,都聚焦在蘇聯...那個前蘇聯,與其陣營所帶來的各種威脅當中。但我覺得中國問題必須要...我不認為,今天在場人士中,有誰想要和中國爆發一場新冷戰,我不認為如此,但我想大家確實,確實看到了挑戰

    延續拜登此趟歐洲行,從G7到北約一以貫之的外交戰略目標,中國,也首度赫然紙上,在北約峰會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被點名是北約必須關注的對象之一。公報文中第三條,直指北約現在面臨來自專制強權國家,多面相的威脅,和系統性的競爭,而除了傳統宿敵,來自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對北約形成的威脅之外,公報中也應美方要求,特別載明了中國不斷擴張的影響力,和其外交手段,對於北大西洋公約國家帶來了「挑戰」,其中包括解放軍軍火庫裡,不斷充實的核武軍備。

    北約秘書長 史托騰伯格:
    我們關注中國的脅迫手段,因為這完全違背了我們在華盛頓公約中樹立的基本價值。中國正快速擴張其核武軍備,包括了核彈頭,與大量先進載彈系統。

    短短一星期內,兩大國際集團,都在美方策動之下,做出堪稱是有史以來,對中國最強烈的言詞表態,先是七國高峰會後的共同宣言,洋洋灑灑羅列了香港、台海、南海、新疆維吾爾人權和新冠溯源問題,再加上中國的一帶一路,逐項給予針對性的批判,提議抗衡舉措;緊接著,北約峰會也把北京向外擴張,靠著投資、貿易、與科技設備,輸出影響力到歐陸內部的行為,貼上紅色標籤,發聲示警。而中國官方對於華府接連出招的聯外抗中,也隨即重砲回擊:環球時報社論聲稱美國的終極目標,顯然不是與中國熱戰,而是要炒作美中緊張氣氛,升高各國危機意識,藉此拉攏盟友,孤立中國,收割霸權角力的政治利益;另一方面,美國紐約時報則是觀察到,雖然北約國家樂見美國重回領導地位,但不少歐洲領袖卻對拜登會見普丁,向俄羅斯伸出橄欖枝,回過頭卻要求北約搖旗吶喊,充當美國抗中啦啦隊的做法,並不認同;東歐外交人士甚至警告,白宮明顯地厚此薄彼,忽略俄羅斯威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踏進莫斯科的戰術陷阱,賠上歐洲邊境安全。

    德國總理 梅克爾:
    從中俄聯合陣線的角度來看,我們不能忽略中國問題,但我也覺得不應該過度反應,要嘗試拿捏分寸,中國在某些領域是勁敵,但其他方面卻是夥伴,這我昨天在G7峰會就說過了。

    法國總統 馬克洪:
    我必須再次強調:七大工業國不是反中俱樂部。七國集團是一個民主國家集團,我們設法解決全球問題,而中國也願意和我們合作,不管是在氣候議題,還是世界貿易協定的規範,還是國際開發,或是在非洲債務問題上,雙方都有合作空間。

    對多數歐陸國家,尤其是那些蘇聯解體後脫離華沙公約,獨立建國並加入北約的東歐政體而言,俄羅斯在邊境部署大軍、近在呎尺的武力威脅,對東歐而言才是具體,又迫切的危機,相較之下,中國不但缺乏地緣關係,雙方在氣候變遷等全球性共通議題方面,更是合作的好處遠遠大於對立的必要性,而德、法、英等歐洲大國,則是在私底下擔心原本區域性的北大西洋防禦聯盟,有可能因為轉向遙遠的亞洲,而稀釋有限資源,在不知不覺中,無故被扯入另一場,意識型態掛帥的東西新冷戰。

    美國總統 拜登:
    ...因為有很多獨裁國家都自認,他們的政府可以比我們這些民主體制,更有效率、更成功、更能因應變換的世局。我們將證明他們大錯特錯。

    《外交事務》期刊一篇由兩位美國政治學者聯合撰文的評論指出,近年來,由於美國頻傳內部分裂、種族衝突等問題、又遭受疫情重創,國際間也開始響起有關民主與極權,到底誰是王道的論戰;拜登上台之後,為了重振民主陣營聲勢,一馬當先地高舉意識形態大旗,加入了制度的論戰,其結果,卻是和北京的大外宣正面碰撞,導致美中進入了準冷戰狀態。學者認為,華府現行的抗中策略,並不聰明,只會重演冷戰的空轉和虛耗;事實上,今天的美中關係,並不同於當年的美蘇態勢,北京對外輸出影響力的方式,主要是透過經濟和科技力施壓,而非政治思想的滲透;而美國的內部分裂,也唯有透過自身制度的改革與政治和解才有望解決,不可能光靠誇大外來的威脅轉移焦點;因此,對於華府來說,如何建立一個有彈性的新國際秩序,嘗試與北京共存,而非激化對立,才是穩定局勢、找回美式民主的優越性與自信的有效策略。

    https://youtu.be/rba_EpkCk5I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TVBS%E6%96%87%E8%8C%9C......
    並開啟🔔

  • 中國氣候分界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6 07:00:02
    有 7,711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北極圈異常高溫,對其他國家到底有什麼影響?至少韓國的氣象專家們認為,今年韓國梅雨季連續下了超過50天的雨,而且是兇猛異常的暴梅雨,正是因為受到北極圈溫度升高的影響。6/24入梅以來,韓國梅雨季到現在還沒有結束,而且短時間內集中強降雨的型態,讓韓國八道全淹成一片,釀成了重大災情。首爾漢江水位暴漲,發布了九年來首次洪水警報,沿岸11個漢江公園全都淹沒在暴漲的漢江裡,沿岸交通要道幾乎癱瘓,主要跨江大橋之一的雙層跨江大橋,下層潛水橋也沒入漢江超過十天,完全看不見。江原道的鐵原郡五天之內就下了半年的雨量,第四大河蟾津江潰堤,鄰近村莊滅頂,空拍畫面顯示,原本的稻田房屋變成了整片洪水汪洋。土石流,人車被急流沖走,房屋被洪水沖垮各種災情不斷。不只是九年來最嚴重的洪水災情,梅雨季預計要到8月16日才會結束,也創下史上最長梅雨季記錄。

    {內文}
    (啊 警衛室漂走了 怎麼辦)

    近一週,韓國遭遇了九年來最大洪水襲擊,首爾市針對漢江大橋發布了九年來 首次洪水警報,漢江水位上升至歷史高點,沿岸11個親水公園被迫還地於水與漢江河面融為一體 已經看不出來。

    時序已經過了立秋,但在往年已經結束的梅雨季,今年卻遲遲看不到盡頭,從6月24日入梅開始,先是中部區域和首都圈連續豪雨不斷,梅雨鋒面還會時而往上,時而向下移動,形成中部雨勢才見緩和,南部地區又開始暴雨的無限循環,這場暴梅雨持續持間超過50天,刷新韓國氣象廳的紀錄。

    (韓聯社新聞主播)
    此前最長的梅雨季是2013年從6月17日到8月5日長達49天,而梅雨季節結束時間最晚的一年,則是1987年夏天的梅雨季直到8月10日才結束,而以今年的情況來看,目前預測要到8月16日今年梅雨季才會結束,將是持續時間最長結束時間最晚的一年,而且降雨不是一點點而已,而是以強降雨形式在短時間內持續降雨,每小時逾100mm集中暴雨,一天總降雨量達到800mm

    首都圈所在的京畿道和中部的忠清南北道雨勢猛烈,韓國媒體形容是「毀滅性暴雨」,部份地區時雨量達到100mm,光是一個晚上累計雨量 最高就能超過280mm。

    全國各地都傳出山體滑坡,大量土石砸向環山道路及民宅,河川水位暴漲 路過的轎車連人帶車被沖入急流。坡州一輛公車受困在水深逾一人高的路中央,消防隊划著橡皮艇趕來,才把車內人員安全撤出。南北韓分界線的非軍事區DMZ,有長達7公里防線因為暴雨崩塌,鐵柵欄被沖走,連地雷都被沖到了附近的民宅區引發恐慌。江原道更是從七月底開始雨就沒停過,高城郡單日降雨量達到460mm,鐵原郡8月1-5日五天累計雨量還突破700mm,是鐵原年降雨量的一半,鄰近的漢灘江河水泛濫沿岸村莊幾乎滅頂。

    (鐵原郡民眾)
    媽,你還在家裡嗎?我到巷子口了,(淹水)進不去啊
    (JTBC記者)
    村子居民搭乘消防隊的橡皮艇撤離,各種家俱物品在洪水裡漂著,我現在站的地方水淹至大腿,但再進去一點 水深則高達胸部

    首都首爾的災情同樣慘重,漢江週邊多處路段被溢出的河水淹沒,連接漢江南北岸的主要雙層跨江大橋之一盤浦大橋,下層的潛水橋 直接沒入暴漲的漢江裡 已經超過一個星期,只剩上層的高架路面還能通行。

    (JTBC新聞旁白)
    被淹沒的(河濱公園)停車場看起來像剛插秧的水田,圓形橄欖球場成了一面巨大鏡子,(下層的)潛水橋消失後,水位升高至盤浦大橋的下緣,曾經閃閃發光著名的三色浮島也被水淹沒

    南部的全羅南北道緊接在中部之後迎來了大暴雨,光是7號到8號凌晨,光州和全羅南道總雨量高達500mm,全長212公里的韓國第四大河蟾津江潰堤,沿岸農田及村莊瞬間滅頂。

    (KBS新聞旁白)
    (7號白天)全南和順降雨達到195毫米最高,光州南區降雨191毫米,羅州則是188毫米,暴雨瞬間就造成了災情,橫越光州市中心的光州川水量暴增,有氾濫危機,全羅北道也下了超過200毫米暴雨

    異常的梅雨季暴雨現象不只出現在韓國,韓國氣象專家認為,包括近期中國華中地區 長江流域的洪災,日本九州的暴雨,都和全球援化下的北極異常高溫有關連。

    (聲源:啟明大學地球環境科學教授/金海東)
    決定我們中緯度地區的氣候就是偏西風波動,偏西風波動的振幅,因為北極圈溫度上升每年都在擴大,以韓國日本的情況,支配南方暖空氣的是北太平洋高氣壓,北方冷空氣則是來自於鄂霍次克白令海的冷空氣,從白令海到韓國東海 日本列島,冷空氣一路南下,與南方的暖空氣相遇後形成游擊性暴雨和嚴重降雨,(同時)北方冷空氣和南方的暖空氣持續對峙很長時間,導致梅雨季持續時間變長

    八月份才開始,短短十天的暴梅雨,受災人數逼近八千人,逾2萬處建物設施毀損,但暴梅雨還沒有結束,韓國氣象廳預測,今年梅雨季將持續到8月16日,屆時不只創下最長的54天梅雨季紀錄之外,周末開始還會有一波強降雨來襲,受災區還未能喘口氣,但下一波極端暴梅的考驗,已經迫在眉睫。

  • 中國氣候分界線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4-17 10:48:03
    有 107 人按讚

    #中國氣候 #中國農業 #中國分區地圖 🇨🇳

    季風氣候:熱帶、副熱帶、寒帶(東半部)
    乾燥氣候:草原、沙漠(西北半部)
    高地氣候:(青藏高原)

    重要分界:
    1. 南嶺(華南與華中分界)

    南嶺(南嶺山脈;五嶺、五嶺山脈),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故又稱「五嶺」。地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省區交界處,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長期以來,是天然屏障,先秦時期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嶺南百越地區的經濟、文化不及中原地區。

    2. 秦嶺、淮河(華北與華中分界)
    「秦嶺-淮河線」的意義包括:

    (1) 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
    (2) 相當於中國年降水750mm等降水量線
    (3)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 ,
    即水稻和小麥主產區分界線
    (4) 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5) 相當於中國一月份平均攝氏零度的等溫線
    (6) 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7)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界線
    (8) 河流無冰期和有冰期的分界線
    (9)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分界線
    (10)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3. 長城(東北與華北分界)

    萬里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遊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即是防禦的最前線,也是攻擊起始線,和交通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前線在長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遊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即使攻破長城一段,攻勢往往被後勤強大的中國所包圍阻斷,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4. 大興安嶺、陰山(農牧分界)

    大興安嶺平均海拔1,200~1,300米,最高峰達2,035米。山脈北段較寬,達306公里,南段僅寬97公里。形成於侏羅紀造山運動時期。東坡較陡,西坡則向蒙古高原和緩傾斜,海拔790~1,000米。大興安嶺大部為火成岩,地形平滑,山頂渾圓,山坡較平緩。山脈東坡被嫩江及松花江的許多支流切割。

    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黃河流域的北部天然界線,亦是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是古代漢族地區的北緣。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呼和浩特以西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高峻,脈絡分明。南坡山勢陡峭,北坡較為平緩。

    重要農作區:
    水稻兩獲區、水稻雜糧區、稻茶與稻麥
    冬麥雜糧區、春麥雜糧區、春麥
    西部畜牧業、灌溉農業與綠洲農業

    重要經濟區:
    → 珠三角

    多層次的農業經濟架構,又有廣州這個世界貿易大港為依託,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市場廣闊,產銷活躍。明代後期,珠江三角洲的農業生產商品化傾向日漸明顯,成為嶺南最活躍、最具商品意識,因而最富有創新、反傳統精神的地區。廣東近代工業的新興產業,主要從19世紀末葉從珠江三角洲一帶興起。

    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部份)、肇慶(部份)共9個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礎上加上香港、澳門、惠州(整個)和肇慶(整個)四地構成的區域,也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2014年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

    → 長三角

    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個發展程度較高的經濟區域、中國第一大經濟圈以及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製造業中心、躋身於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其雛形為1982年12月22日成立的上海經濟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4年批准的《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

    → 環渤海

    環渤海經濟區指渤海周邊地區構成的經濟帶,為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狹義上指京津冀地區、山東半島地區和遼中南地區構成的經濟圈;廣義上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和山西省。區域協調組織有環渤海區域合作市長聯席會。

    該經濟區跨越華北地區、東北地區以及華東地區;其包括北京市、瀋陽市、天津市、石家莊市、青島市、大連市、濟南市等位於渤海沿岸的城市和位於黃海沿岸但環繞渤海的沿海城市。

    作者:晟景出版社、晟景粉絲團
    資料來源:Wikipedi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