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古代服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古代服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古代服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古代服飾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萬的網紅Initium Media 端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詩人 #崑南:沒有 #創作自由,還談什麼 #愛國主義?】https://bit.ly/3ETfXAD #沈從文 去世的時候,崑南寫過一首詩《我們不說——悼念沈從文》,裏面已經開始質疑所謂「愛國」是被情緒勒索:「於是 我們齊齊愛國/愛得如泣如訴」,而「家國」是痛苦拼刺所成——呼應的是沈從文晚年...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20的網紅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一日,風流的四大才子意外跌入荷花池,穿越到港大,遇見一位貌美如花的仙子,為了搏得仙子的青睞,他們毅然勇闖中文學會的文化周活動......欲知後事如何,請觀看影片。 【中文學會第四十四屆中國文化周——「服飾」】 ⠀ 一年一度嘅中國文化周即將舉行!本年度文化周將以「服飾」為主題,喺十月十九日至十月二...

中國古代服飾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6:00:26

 【沈從文的河】  誰都知道沈從文是享負盛名的小說家。小說《邊城》、《長河》、《蕭蕭》都是他在1949年以前寫的作品,後來面對政權更迭隨之而來的各種衝突,他便棄寫小說,默默從事歷史文物研究,其中如《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至今仍是這個研究領域中的權威作品。  沈從文筆下的人物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

中國古代服飾 在 Shadow’s Reading journe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2:52:38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 – 1988),原名沈岳煥,生於湖南鳳凰縣一個軍旅家庭。青年時期隨本鄉土著部隊流蕩於湘、川、黔、鄂四省邊 境地區,對有關沅水的地理環境、城鎮及幾百個大小碼頭的人事 和風俗具有深刻印象。後離鄉赴北京,在大學旁聽,並學習寫作。 沈從文寫過大量中、短篇小說,代表作有《蜜柑》、...

  • 中國古代服飾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18:39:30
    有 89 人按讚

    【香港詩人 #崑南:沒有 #創作自由,還談什麼 #愛國主義?】https://bit.ly/3ETfXAD

    #沈從文 去世的時候,崑南寫過一首詩《我們不說——悼念沈從文》,裏面已經開始質疑所謂「愛國」是被情緒勒索:「於是 我們齊齊愛國/愛得如泣如訴」,而「家國」是痛苦拼刺所成——呼應的是沈從文晚年研究中國古代服飾這一行為而來的隱喻。

    從銅鏡重追漢唐大夢
    從服飾掃瞄朝代吉凶
    從你祖先的紋身
    刺成千萬個家
    拼成一個國
    一刺一拼的時候
    我們不能哭,但不能不哭

    「因為我覺得沈從文好慘,他不能再創作,將時間去研究這些古代東西,浪費曬(全都浪費了)。當時又有文革、又三反五反,我見到這些東西覺得很不對路。創作無自由,咩(什麼)都假的。」

    #延伸閱讀
    悼念蔡炎培:情詩人代寫情信,你念過多少次香港的小名?👉https://bit.ly/2Xm9Ynj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在台港人 #文化 #詩人 #詩歌 #香港文學 #粵語

  • 中國古代服飾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8 08:00:34
    有 577 人按讚

    #早讀 1902年的今天(12月28日),中國文學家沈從文出生。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兒時愛逃學的他,成年後卻醉心創作,代表作《邊城》《長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他愛過一個年齡正當好的人,情詩被公認爲最美的情話,“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他的《邊城》《湘西》,讓讀者看到了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讚美人性的美。緬懷!
    新的一天從早讀開始,每天早上8:00,不見不散!

  • 中國古代服飾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06 20:00:01
    有 139 人按讚

    |明鄭時期──陳永華可能穿什麼?|(明鄭士人)
     
    ◆東寧總制x諮議參軍
     
      陳永華,是在談到明鄭時期一定不會忘記的人,他創立全台首學的孔廟,也推動了科舉、屯田制,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非常博學,且具有威望的人物。
     
      當然陳永華應該也要呈現他在軍事上的一面,因為他同時也任諮議參軍,在反清復明的軍隊中有一席地位,然而這邊的圖像繪制上,還是呈現當年他當年「鄭式諸葛」的文人形象。
     
    ◆明鄭時期士人穿著
     
      這邊參考的是明鄭時期畫像中的〈臺灣行樂圖〉,由鄭成功次子第11代捐贈予鄭成功紀念館,繪製年代約在清康熙到雍正之間。其中的鄭成功一改郡王裝扮,以當年的士人常用穿著,雖無法證明是否畫中所繪實為鄭成功,但確實可反映當年代的文人穿著。
     
    [飄飄巾]
     
      「飄飄巾」又有別名「飄巾」、「飄搖巾」、「逍遙巾」。飄飄巾頂部前後都為斜坡,各綴一大小相等方形片,質地較輕者迎風則可飄動,在明代的中後期比較流行,受文人士庶們的喜愛。『方巾與有帶飄巾,同為儒者之服,飄巾儒雅風流,方巾老成持重,以之分別老少,可稱得宜。』李漁閒情偶寄》
     
    〔道袍〕
     
      「道袍」乍聽似乎是一種道士服,但實際上是明代男性的常用便服,同為明代中後期流行,可居家穿著,也可穿在禮服裡面。
     
      道袍一般來說寬衣長袖,右衽斜襟,在固定上主要用繫帶而非扣子,並且在衣身的開衩處內部,增加布料打褶以防走光,因此看起來蓬鬆飄逸,是在當時很普及的服裝之一。
     
    [紅鞋]
     
      《風流悟》:『初起穿了些鮮衣華服,紅繡鞋,白綾襪,戴頂飄飄巾。』
     
      許多穿著道袍的容像裡,都可見他們搭配紅色鞋子,應為該年代流行,包括這次參考的〈臺灣行樂圖〉,因此這邊沿用該搭配。
     
    ◆鄭氏諸葛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是金庸在小說裡虛構陳永華時,給他的評語,當然許多資料顯示,陳永華更像是一個對於軍事有所了解的文人,而非一個武功高強的綠林俠士。
     
      現在的台南仍存在的「永華路」、「永華里」,而陳永華創立的孔廟,更是許多青年學子在考試前夕會去祭拜、求好運的地方。時代更迭,但有些事物給人的寄望仍然沒有改變,有機會去附近走走,感受台南豐沛的人文風情吧!
     
    委託繪師:Cheng-zhu Fang(Ajahweea)
    參考資料:〈鄭成功行樂圖〉、〈先王實錄〉、〈大明會典〉、《Q版大明衣冠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 中國古代服飾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12 19:11:18

    有一日,風流的四大才子意外跌入荷花池,穿越到港大,遇見一位貌美如花的仙子,為了搏得仙子的青睞,他們毅然勇闖中文學會的文化周活動......欲知後事如何,請觀看影片。

    【中文學會第四十四屆中國文化周——「服飾」】

    一年一度嘅中國文化周即將舉行!本年度文化周將以「服飾」為主題,喺十月十九日至十月二十三日期間舉行。

    雖然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取消咗開幕禮,但成個星期都會有專題展覽同書展,分別為同學帶嚟相關嘅文化知識同優惠書籍。同學行過路過記得唔好錯過!

    一連五日,我哋嘅IG同FB都會有關於服飾嘅小知識同同學仔分享,記得密切留意住我哋嘅IG同FB啦!

    星期三,我哋會舉行漢服文化分享會。我哋邀請到「漢服香港」同大家分享林林總總嘅漢服知識,同學仔安坐家中都可以增加到對漢服嘅認識,仲可以一睹漢服嘅風采。

    星期四,我哋會舉行香囊工作坊。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佩戴香囊嘅習俗,香囊喺古代仲會作為定情信物添。星期四我哋會同大家一齊製作呢個古代常備嘅佩飾,整完可以掛喺袋度,又靚又特別,聞一聞都心曠神怡啲。

    星期五,我哋會舉行飾物工作坊。同學可以親自製作古風飾物,價廉物美,可以一次過帶走兩件飾物。機會難逢,名額有限,快啲報名啦!

    如欲參加中國文化周活動,可填寫網上報名表格:
    https://forms.gle/FkJVMZ7ckk1S9Jdx7 ,或親臨本會會房(方樹泉文娛中心1A08室)報名。

    如有垂詢,歡迎聯絡學術幹事劉樂盈(6971 8676)或主席林旻軒(6700 1921)。

    *此影片為香港大學學生會文學院學生會中文學會的投帶廣告
    Follow Us for Lastest Update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ucampustv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mpustv_hkusu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ampustv_hkusu

    Our Website
    --------------------------------
    https://campustv.hkusu.hku.hk

  • 中國古代服飾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9-07 08:00:00

    敦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寶庫,更被譽為「中世紀的百科全書」。2014年香港文化博物館首次與敦煌研究院合辦「敦煌 — 說不完的故事」展覽,廣受歡迎。這次我們很榮幸可以與敦煌研究院再度合作,透過數碼化保護技術的成果,結合敦煌出土文物、石窟藝術和嶄新的多媒體節目體驗,帶領觀眾深入認識敦煌文化的內容,細味佛國世界和平凡眾生的故事。科技在文物保育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敦煌研究院在數碼影像紀錄、三維信息提取、虛擬現實重現,以至透過互聯網和多媒體節目作推廣方面,都是內地博物館界的先驅,而且取得了顯著成績。是次展覽有超過100組展品,透過西魏時期極具代表性的285窟、以數碼技術展現的虛擬洞窟和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壁畫、文物文獻、多媒體互動裝置及影音節目等,全方位介紹敦煌的歷史和藝術內容。展覽期間,本館將於一樓聚賢廳展出敦煌音樂文化相關的展品。
    莫高窟第285窟位於九層樓以北,西魏開鑿,中唐、宋、西夏、元重修,窟內北壁有西魏的大統四年、五年(即公元538、539年)發願文題記,說明此窟建於此時。它是莫高窟最早有紀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內容最豐​​富的洞窟。窟形呈平面方形,覆斗形頂,西壁開3個圓券龕,南北壁各開4禪窟。前室西壁門上為第286窟、門北為第287窟,甬道和前室壁畫為五代重繪。西壁主龕內塑坐佛一身,脅侍菩薩兩身,兩側龕塑結跏坐禪僧像。北壁四禪窟內畫有禪僧像;窟頂四披繪飛天、雷神、飛廉、朱雀、烏獲、開明、伏羲、女媧等,邊沿畫山居禪僧像35身;西壁龕外畫供養菩薩、諸天、神將、力士;南北壁壁畫上下分段,各段分組,各自內容獨立,但又有總體佈局:上部畫伎樂飛天12身,奏樂或散花,飄逸多姿,氣韻生動;下方一橫幅故事畫《五百強盜成佛》,畫有戰爭、受審施刑、剃度等場面,為我們提供了古代兵器、刑法、建築、服飾等形象資料;中部畫佛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下部畫藥叉。北壁上部畫說法圖八鋪,每鋪下方有願文和供養人,中部畫佛和菩薩。東壁門兩側畫觀無量壽佛,下畫供養人,並有願文榜題。所繪人物身體修長,俊秀,眉目疏朗傳神。繪畫技法上是西域藝術風格與中原藝術風格相結合,題材上包含了中國與印度的傳統神靈。因此窟開鑿於東陽王元榮任瓜州刺史之時,史載元榮曾在莫高窟造一大窟,故有專家認為此窟為東陽王窟。整個洞窟畫面紛繁複雜,但卻統一在“禪修”這一主題當中。
    第61窟又名“文殊堂”。建於五代947~951年間,元重修,窟主曹元忠。覆斗形頂下方四角龕內,畫四大天王像,為五代洞窟的特征。東壁以及南北壁東側下方分別繪回鶻公 主、於闐公主、曹氏女供養人像。主室中心佛壇為背屏式馬蹄形佛壇,背屏上僅殘存主尊文殊所騎獅子像尾。此窟最有代表性的壁畫是西壁的巨幅五台山圖,這是敦 煌壁畫中規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圖,也是最大的全景式歷史地圖。此圖長13米,高3.6米,畫中詳細描繪了東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圓五百裡的山川地形 及社會風情。圖中所繪城郭、寺廟、樓台、亭閣、佛塔、草廬、橋梁等各類建築一百七十多處,是十分珍貴的古代建築史料。
    博物館為參觀人士提供免費的導賞服務。除特別註明外,導賞服務毋須預約,歡迎到指定的集合地點即場參加。每團人數約20人,先到先得。有關惡劣天氣的緊急安排,請按此參閱詳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2180 8180。
    下午12時45分至1時45分及下午3時15分至4時15分(每日,博物館休館日除外)
    下午12時45分至1時45分、下午3時15分至4時15分及下午4時30分至5時30分(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 中國古代服飾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3-16 08:00:00

    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境內。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後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
    1 券城與南北關: 南關甕城呈馬蹄形,南關主城門南北走,向上有重簷歇山城樓一座,自地面計算高31.8米,甕城西側有甕城城門通往關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甕城城臺上設有炮臺,陳列著明代古燈,外牆有垛口,內側牆低矮無垛口。作戰時可將敵人誘入甕城,主城關閉阻其入城,再放甕城閘門,敵人就被困在甕城裡,只能束手就擒,有“甕中捉鼈”之意,因此得名甕城,在甕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關城的關王廟。北關與南關作用相同,呈長方形的甕城上設有炮臺,甕城城門朝向北側,北甕城中建有北方鎮守大神真武廟,廟內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2 古炮:在居庸關南券城和北券城城牆之上,分別陳列5門古炮。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米,炮口口徑8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1.7米,炮口口徑15釐米;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徑7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徑為14釐米和8釐米。明代是我國古代大炮製鑄和使用最興盛時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獻十支新式武器“火銃”。用火藥發射鐵彈丸,當時稱為“火龍槍”。明朝建立以後,專門設有兵仗軍器局,研製鑄造大炮。大炮被稱為“神威大將軍”。在軍隊中,設有使用大炮的軍機營。京城衛戎,長城關口要衝,配備神機營。明成祖時,下令在長城沿線安置大炮。還“佛郎機”“神槍”“鐵銃”等。《明史.兵志》記載,到了明代中葉,大炮的鑄造工業逐于精良,製造出的“紅夷大炮”長可二丈有餘,重三千斤。發之洞裂石城,聲震數十裡。這種炮,有照門和準星用於瞄準,射程可達500多米。在修復居庸關北關城時,發掘出土石炮彈23枚,最大直徑為15釐米,鐵炮彈6枚,最大直徑5 釐米。
    3 雲台石刻:堪稱一絕,券門內兩側右壁及頂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動,雕刻技藝高超,六種文字的石刻經文、咒語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資料。據專家考證,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傳佛教薩迦教派的特徵。進入券門兩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軀高大,怒目圓睜,並有厲鬼在其左右,是護持佛法,鎮守國家四方的尊神。據說明朝正德年間,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遊,夜間騎馬偷偷混出居庸關時,他的坐騎見到四大天王像,嚇得不敢前行。無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煙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關。券門兩壁四天王的空間處,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兒、西夏、漢等六種文字鐫刻的《如來心經》經文、咒語、造塔功德記等,西夏文是紀錄我國古代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創制於西元1036—1038年間,當時約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師八思巴創立的蒙古新字。它脫胎於藏文,採用拼音的方式書寫,並於西元1269年頒詔推行。以上兩種文字流傳時間很短便廢棄不用,而保存下來的石刻文字對破譯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歷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券門頂部刻有五個曼荼羅,即五組圓形圖案式佛像,佛界稱其為壇場。壇場的設立有保護眾佛修煉鐵,防止魔眾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羅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為: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菩薩形)、阿佛(菩薩形)、金剛手菩薩、普明菩薩。其中除釋迦牟尼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薩在此顯現,則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羅連同其他佛像,共197尊。券頂兩側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圍還分別刻有小佛102座,共計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這些小佛,是明朝正統年間,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時,由鎮守永寧(今延慶縣境)的太監谷春主持補刻的。連同十方佛下的菩薩、比丘,券項兩側部共有刻像1060尊。券門的南北券面上,雕刻著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的一組造像,其中有大鵬、鯨魚、龍子、童男、獸王、象王等等,佛界稱其為“六拿具”。大鵬寓意慈悲鯨魚為保護之相,龍子表示救護之意,童男騎在獸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資在天,而象王則有溫馴善師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紋飾為交杵,又稱羯魔杵、金剛杵。原本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在此為斷煩惱、伏惡魔,護持佛法的法器。鑒於雲台刻石造像的歷史與文物價值,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雲台刻石造像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4 真武廟(1996年修復):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真武廟所祀主神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42年而功成,白日飛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趙玄朗名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時尊為“鎮天真武靈應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元朝時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明代對真武信仰達到鼎盛。朱棣稱帝后,特加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將其所謂修煉之地──武當山賜名“大嶽太和山”。相傳,洪武初大將軍徐達北征“屢有真武靈助之”,因而在關內修建此廟。修復的廟內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帥、六丁六甲神將、水火二將和青龍、白虎等神像。
    5 城隍廟:這組廟宇規模較大。城隍是道教所傳守護城池的神。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據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種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後兩神合二為一,就成為城池之神了。道教認為城隍是剪惡除凶、護城安民之神,能應人之求,旱時降雨,澇時轉晴,以保五穀豐登,百姓安泰。最早是三國東吳時,在安徽蕪湖建城隍神廟,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漸普遍,人們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開明人士死後奉為城隍神,希望他能繼續福佑鄉土,保護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鄉。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規模宏大的城隍廟,並頒佈城隍神的封號爵級,敕封京城城隍為帝,開封臨濠等地的城隍為王;府級城隍為威靈公,官居二品,州級城隍為顯佑伯,官居四品,並按照級別,配製服飾。另外,城隍還管領亡魂。朱元璋還為城隍組織了一套機構,設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機聲稱“城隍老爺”有權拘捕活人到陰間,死人的陰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廟去接受審問。新官上任必須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廟後,方得進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還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視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對大學士宋濂透露過心裡話:“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說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過是震懾臣民,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居庸關的城隍廟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這裡建置城隍廟除為了護佑關城外,還有約束軍民的用意。這次修復是1996年,廟內塑有城隍、閻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6 水門:居庸關地形險要兩側高山,中間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貫穿關城。長城與河道交叉之處,建有雙孔圓拱水門,水門上有閘樓,內設水閘,借此控制門內外水量。洪水季節打開閘口,瀉洪,枯水季節,儲備河水供關城使用。水門橋墩為南北尖狀,以利於減少洪水對水門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毀壞,延長使用時間的作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