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

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6:53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8/01-8/07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黎巴嫩驚世之爆 各國紛紛伸出援手  本週二黎巴嫩存放於首都貝魯特港口倉庫的 2750 噸硝酸氨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的情況下,連續發生兩次威力巨大的爆炸,造成至少 154 人罹難、 5000 多人輕重傷,以及 8...

  • 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10:51:27
    有 11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10:49:28
    有 32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中國分裂為7個國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6 08:56:55
    有 3,479 人按讚

    甲午戰爭的開端

    1
    昨天是7月25日。
    1894年7月25日,朝鮮豐島發生中日海戰。
    這,就是甲午戰爭的序曲。

    2
    日本向外侵略,目標設定,首先就是韓國與中國。
    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1890年的國會演說中,公然説朝鮮、中國東北和台灣,是日本的“利益線”,與日本國家安全密切相關。
    又説,保衛利益線,是日本“國家自衛之道”。

    3
    把他國領土當成自己的自衛之道,顯示了日本建立的,是以侵略為立國之本的思維。
    前不久,日本各大政要軍方,又開始說台灣攸跟台海攸關日本國家安全了。
    這不由得讓我心頭咯登一聲。
    又開始了。
    事隔130年,日本依然想要完成侵略跟分裂中國的夢想。

    4
    對韓國展開長期的侵略行動,包括發動“江華島事件”,簽訂了韓日不平等條約。
    對台灣則發動“牡丹社事件”,測試清朝。
    朝鮮本是中國藩屬。
    日本逐步介入朝鮮內政,讓改革派以中國為敵,逐步控制韓國黨爭。
    日本又藉著中日天津條約,讓李鴻章簽下跟日本互相知會派兵,同步撤軍的約定。

    5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農民起義,宣誓征討日寇。
    朝鮮向清朝求援請求派兵平亂,清朝於是派兵幫助朝鮮。
    日本知道朝鮮向中國請兵,立刻以保護僑民跟使館為名,也向朝鮮增兵。
    朝鮮怕日本入侵,只好寫信請清朝撤離。
    清政府同意撤兵,也請日本同時撤兵。

    6
    日本説,行呀!可以撤兵。
    但是我們得一起搞一個「日中共同改革朝鮮內政」的行動。
    清政府直接拒絕。
    日本就乾脆單方面,惡狠狠直接逼朝鮮“改革內政”。
    不聽話,“我就動用武力”。
    “改革”是什麼意思呢?
    7月20日,日本要求朝鮮,3天內廢除與中國的所有條約。
    7月23日凌晨,日軍直接侵略,攻占朝鮮王宮,建立親日傀儡政府,由傀儡政府廢除與中國的所有條約,委託日本驅逐中國軍隊。

    7
    李鴻章這才如夢方醒。
    7月25日早晨,濟遠艦和廣乙艦在朝鮮豐島海面,遭到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艦的不宣而戰,其實就是卑鄙的偷襲。
    這豐島海戰,也就是甲午戰爭的開端。
    這一路,打到了1895年4月17日。
    清朝大敗虧輸,被迫簽下馬關條約。
    日本終於拿下它的利益線:朝鮮跟台灣。
    下一步,就是把中國切割,吞下,並分裂為日本附庸。

    8
    甲午戰爭戰敗,造成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講的是割讓台灣。
    當時的重要事件“公車上書”,為的,也是台灣。
    清朝覆亡,中國之後的苦難,跟這場戰爭,有太重要的關係了。
    馬關條約裡原本割讓遼東,滿清龍興之地都沒了。
    那是其他列強一看不行,這肥肉怎麼給日本吃獨食?才有“三國干涉還遼”,讓中國自己花錢跟日本買回自己的遼東,這種既荒謬又無奈的事。

    9
    經過這場戰爭,看清了朝廷糜爛無可救藥,中國人死了君主立憲的心。
    1911年清朝終結。
    列強,尤其是日本,摸清了清政府的底,加強了侵略中國的底氣。

    10
    李鴻章作為朝廷權臣,對俄、對日、對洋務、北洋艦隊,他都是重中之重的那支手,大權獨攬。
    結果呢?
    為了馬關條約,中國高薪聘請的洋顧問,竟然是美國前國務卿福士德(Foster) 。
    他極力遊說李鴻章讓步接受日本要求。
    日本的美籍顧問,則起草馬關條約割台。
    史料證明,這根本是美日合作的經典橋段,中國徹底被出賣玩弄。
    豐島海戰後,華盛頓方面致電倫敦,是這樣說的:“美國認為,應打到使日本心滿意足,……這樣列強均能從中國得到好處。”
    也許更多史家的研究,會幫助我們明白,中國是怎麼被內外勾結,不斷出賣的。

    11
    127年後的今天,日本依舊夢想切割中國。帝國主義依舊勾結著,想讓中國衰弱。
    這可不?
    美國又派了人來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只是,不好意思,我們中國,一步一步的,站起來了。
    今天,回想1894年7月25日。
    惕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