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傳統色色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傳統色色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傳統色色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傳統色色譜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468的網紅杰朗仕,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傳爐壺 傳爐是紫砂壺的一個經典器形,其製造型取材於青銅器。民國紫砂藝人俞國良的傳爐曾以傳爐壺參加1927年巴拿馬國際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並和程壽珍的掇球壺同時獲獎,首創紫砂陶器在國際賽會獲獎的先聲。 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中,但絕大多數的器形是由前人遺器中,慢慢改良、演化而來。前者如清代紫砂...

  • 中國傳統色色譜 在 杰朗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09 00:01:21
    有 44 人按讚

    傳爐壺

    傳爐是紫砂壺的一個經典器形,其製造型取材於青銅器。民國紫砂藝人俞國良的傳爐曾以傳爐壺參加1927年巴拿馬國際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並和程壽珍的掇球壺同時獲獎,首創紫砂陶器在國際賽會獲獎的先聲。

    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中,但絕大多數的器形是由前人遺器中,慢慢改良、演化而來。前者如清代紫砂名手邵大亨自傳統故事中創作出來的「魚化龍壺」及從自然界所啓發的「風卷葵壺」,這些均成為後人廣泛沿用製作的經典形制;後者如明人徐友泉「仿古提梁犧尊壺」、陳仲美「仿古鳳盉壺」之屬,俱是延制青銅器的形制。

    四方傳爐壺的形制到底是濫觴於那一時期。在製作本專輯的過程中,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持清朝紫砂巨匠的「四足方壺」,此器敦厚朴實,寓圓於方,確是鳴遠光素器的代表力作。此器的壺腹外鼓,底有四足呈圓柱狀,在神態上與四方傳爐壺十分類似。另有一種「四方爐壺」,其上半身結構與四方傳爐壺幾無二致,只是在下半身並未收斂,而是直落至底,形成四個假足。

    裝飾手法
    紫砂史上,四方傳爐壺出現最頻繁的時期當在清末民初,其後漸漸減少,直到現代除了偶見幾把之外,似乎不易再見新作(大批貨除外)。由於民國初年,紫砂陶器盛行以陶刻裝飾,加上四腳豬的壺身寬廣,提供了書畫銘刻的最佳空間,所以傳世的民初四腳豬幾乎有七成以上,器身都飾有書畫銘刻。常見的手法是一側刻上人物、花鳥、山水等《芥子園畫譜》中的國畫圖案,另一側則刻上行書、草書、隸書等詩詞、短句,或刻以鐘鼎石刻拓本、博古圖錄等古趣盎然的圖樣。執刀者如東溪、跛陶、岩如、石生、缶碩等,相信都是老壺友熟悉的民初紫砂陶刻名手。

    另有一種善用泥料色相變化的裝飾手法,便是先以紫砂或紅泥為本色制坯,外層再裹以一層藍綠泥。如此一來壺身內外便有了兩種泥色,更妙的是此種組合一經刻刀刻划後,自然露出裹層胎色,色系對比醒目卻不顯突兀,確是一種十分具有巧思的裝飾手法,不但達到融書畫於砂壺的藝術效果,更藉由以泥飾泥,充分體現紫砂的純樸本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圖版中有兩件「愙齋」訂制,俞國良制器的四方傳爐壺,它們不但壺身兩側都飾有書畫銘刻,更別出心裁地在底足塗上彩釉,相當罕見。我們知道,紫砂壺的彩釉裝飾在清朝曾盛行一時,不過由於它掩蓋了紫砂純樸的本質,所以到了晚清便漸走下坡,至民國初年更見式微。「愙齋」即為紫砂名人吳大澄,他或許同感於彩釉裝飾過於冶艷,所以授意俞國良將其飾於底足,如此既收裝飾之功,更不掩紫砂本來面目,不失為一種頗具創意的手法。

    在此順帶提一下吳大澄其人其事,他生於清道光年間,為江蘇吳縣人氏。初名大淳,字清卿,號恆軒。歷官廣東、湖南巡撫,他擅於金石書畫,更熱衷於收藏書畫、碑版、泉幣、鐘鼎之類的古董,後來他偶然收得一件古銅愙蹲,欣喜之余便自號「愙齋」。吳大澄亦是紫砂陶器的愛好者,常至宜興延聘高手訂制砂壺,用以饋贈友朋。他所訂制的砂壺底部多鈐有一枚陽文篆印「憲齋」,其篆法十分精妙,為凡印所不及。受聘的制壺者則落款於壺蓋內側,一般多為作者名章,如本文兩件愙齋砂器便是典型範例。

    造型特徵
    就造型而言,四方傳爐壺屬於紫砂光素器的範疇,器身形狀以方器為基本形,但方中寓圓,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圓潤之美。就製作的難度來看,四方傳爐壺的成型難度相當高,甚至可謂是紫砂陶器中,最具挑戰性的幾個器形之一。陶手一般多采鑲身筒技法作成粗坯,再將上下左右逐一拍圓,所以從純手工製作的四腳豬內部四側,一般都可看出四條泥片相接的突起接線。而壺嘴的造型難度亦高,方中帶園,圓里寓方,再加上多為三彎流式(當然亦有一彎流及二彎流者),在處理上倍增挑戰。況且壺嘴攸關全壺氣勢、整體造型,更涉及實用層面(如出水是否順暢有力、斷水是否果斷不留茶涎),所以四腳豬的壺嘴最能看出陶手的技藝修為與美學涵養,亦往往是鑒賞陶手制器真偽的重要參考。
    四腳豬的壺蓋延續了全器造型特微,所以多為方型圓角,一般多采壓蓋形式,製作精良的壺蓋要能四面通轉無礙,且面面俱到,能接續全壺氣韻。至於壺鈕的處理則有橋型、笠型、圓方型等形式,取決的標準除了要能便於掀蓋、隔熱,更需顧及與器身的整體搭配協調與否。

    四方傳爐壺既俗稱四腳豬,其「豬腳」自然是最明顯的特徽。幾乎所有的傳爐壺式的底足皆採「釘足」形式,且多屬短柱型,其它如石瓢壺常用的圓釘型或如意雲頭型則未見使用。即使是小小的釘足,各家作法亦見差異,有的耿直如圓柱,有的則呈倒梯形,更有的尖削如粽角,各見特色。
    至於壺把的形式則千篇一律為「端把」形式,未見有提梁或橫把者。其端把均為上粗下細的「正耳把式」,常見於方器的方形端把因線形不搭,故未見採用。

    以上是四方傳爐壺在造型上的特徽。不過,儘管四腳豬的造型討喜,但它在「性別屬性」上仍偏向於男性用壺(如西施壺、思亭壺則偏屬女性適用)。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矮胖的端把壺式在裝滿茶水時顯得十分凝重,從力學角度來看,單憑姆指與中指捏把,食指壓蓋的「優雅執壺」手勢是幾乎不可能操作的。較常見的使用方式是將大拇指輕壓壺蓋(以防傾壺注水時落蓋之險),再將其餘手指視把圈大小,適度扣住壺把,來進行茶事操作。

    著名人物
    擅制四方傳爐壺的高手亦多產生於此一時期,如俞國良、李寶珍、馮桂林、汪寶根及吳雲根等均有佳作傳世,其中又以俞國良堪稱個中高手。他生於1853年,其製作技藝十分精巧細膩,且不喜拘泥於既有形式,常憑巧思將舊制加以修改而產生另一番意趣,吳大澄便常延聘他代為制壺。當時的紫砂陶手普遍認為傳爐壺最為難做,但俞國良所制傳爐壺不但勻挺有力,氣勢渾成,甚至曾以傳爐壺參加1927年巴拿馬國際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並和程壽珍的掇球壺同時獲獎,首創紫砂陶器在國際賽會獲獎的先聲。現今宜興紫砂工藝廠藏有一件俞國良以罕有的大紅袍泥製成的傳爐壺,此器泥色光潤,朱紅鑒人,火度極佳,堪稱為俞國良的代表性傳器。

    其它擅制四方傳爐壺的陶手尚有:
    李寶珍,清末民初人,善搏砂壺,遺器以傳爐壺較為常見,風格以精巧見長。多於蓋內落「寶珍」二字楷書陽文長方印,壺底落「李寶珍制」四字篆字陽文方印。

    馮桂林,清末民初人,是個相當多產的陶手,可謂「年無一日歇,日無一刻閒」,擅制各款茗壺,所制傳爐壺氣度大方。常用二枚「桂林」陽文篆字方印,由於曾在吳德盛陶器公司供職,所以有些制器底款均鈐有「金鼎商標」圖章。

    汪寶根,清末民初人,工於制壺,觀其遺器,自有一番甜美圓潤之風。常於蓋內落有「寶根」二字陽文篆字方印,上方落一枚「汪」字楷書小方印,部份作品則有「旭齋」二字陽文方印,篆法極佳,應系出自名家刀下。

    吳雲根,1892~1962年,字芝萊,是現代著名的制壺高手,特別擅長於紫砂塑器的製作,制器風格樸實穩重,光潤內蘊。常於蓋內鈐上「雲根」二字陽文篆字方印,或蓋「芝萊」楷字長方印及「芝萊」篆字長方印。壺底用印則有「吳雲根制」篆字方印、「吳芝萊造」楷書方印,另於鐵畫軒供職時,制器則加落「鐵畫軒制」篆書方印。

    當代的四方傳爐壺製作相當少見,或許是陶手覺得此為傳統壺式,造型上較無新意,又或是其成型不易,製作曠日費時,不如其它器形討好。本文收錄了曹婉芬、李碧芳及陳國良的傳爐制器,前兩者俱為較早期的作品,或許是出自閨秀之手,所以在氣勢上較缺乏傳爐壺應有的渾厚氣魄。

    反倒是近幾年迭出新款的陳國良,在所製作的「靈玉式傳爐壺」讓人頗有耳目一新之感。此器一反傳統「以方寓圓」的基本架構,改採「以圓寓方」的設計原則,全器上自壺鈕,下到底足,無一不是渾圓蓄勁,倍增溫潤。若說傳統傳爐為「四腳豬」的話,那此壺或可謂之「迷你豬」。由此可見傳統形制固然是先輩遺產,但若不能另出新意,老是因循反復,必將被淹沒於紫砂的潮汐中;反之,如能反芻前人智慧,消化之後再賦予全新的時代風格,必能為今日紫砂再寫新頁,亦將無愧於紫藝先輩。

  • 中國傳統色色譜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2-01 18:30:01
    有 324 人按讚


    <中國傳統色彩——秋香色|古色古香|14>

    《紅樓夢》第三回:「臨窗大炕上鋪着猩紅洋罽,正面設着大紅金錢蟒靠背,石青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

    《紅樓夢》第四十回:「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緑的,一樣就是銀紅的。」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寫到了湘雲的打扮:「只見他裏頭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繡龍窄褃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裏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裏緊緊束着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紅樓夢》第一百零九回:「〔 妙玉 〕拴着秋香色的絲絛;腰下系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手執麈尾、念珠。跟着一個侍兒,飄飄拽拽的走來。」

    秋香色又稱秋香綠,是較灰的綠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淺橄欖色,由綠+黃調成,隨調配比例而顏色有所區別。有主綠秋香色。也有主黃秋香色。《清史輿服志》二注,皇帝「禮服用黃色秋香色」。

    秋色又帶香色,那是怎樣的一種顏色?那樣的顏色混搭在一起,像一首新奇的詩,要好好品一品。

    秋色加香色,便是秋香色。它是白色加黃色,接近淺橄欖色,還有一點點綠,再加一絲絲香氣。但又不是那種普通的淺黃、淡黃或是黃綠,終究是一種不可言喻的色彩。這樣一種奇妙的顏色恐怕只有曹雪芹能說得清,道得明。

    還有另一種說法:秋色,在古語中表示「白色」,李白詩「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其中的「秋霜」,可不能理解為「秋田裏的白霜」,就是白霜的意思。

    香色呢?表示檀香和沉香的顏色,是專指實物的顏色詞,沉香,是一種植物,木材質地堅硬而重,黃色,有香味。

    所以,秋香色不是帶有綠色的黃色(greenish yellow),而是,帶有白色的黃色,但是又和淺黃色、淡黃色不同。

    另一種說法是「香」原作「湘」。《雪宦繡譜》分作老湘、墨湘、銀湘等不同色級分別。《清禆類鈔 服飾》中記載「香色,國初為皇太子朝衣服飾,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嘉慶時庶人可用香色,於車幃巾櫛,無不濫用,有司初無禁遏之者。」

    在書畫界用藤黃加少許墨。調好的色叫香色。如多加點就成為秋香色。它的特點是非常穩重。耐看。

    中國人對色彩的形容上有聲、有色、有相。秋香色,那是有秋天草木香味的顏色。色彩是一個有生命的對象,你只有親歷其境,用心感受才能悟出其中的奧妙。

    中國人很注意色澤,只有色澤本身才是顏色自身的。「澤」是中國人最注意色彩的觀念之一。所以在複合色中,哪一種顏色重一點,哪一種顏色輕一點,色澤就不一樣了,名稱自然也不同。就秋香色而言,這是大自然中自然存在的顏色,偏黃一點就是秋香黃,偏綠一點,就是秋香綠。直呼「秋香色」是一個籠統的稱謂,這正是中國色彩名的「神」所在。

    以筆者的看法,此色應該分為偏土黃的「秋香色」和偏綠的「秋香綠」兩個顏色。這點從博物館收藏的古代絲綢文物上就可以看出,既有秋香色,也有秋香綠。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 中國傳統色色譜 在 鉄道旅人 李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10-20 11:20:55
    有 29 人按讚


    「台灣不好玩,要來,就別走了吧!」

    【不要來臺灣,臺灣不好玩 】

    一位中國青年寫的,很中肯很感動。

    愉兒在離開台灣的日誌上說:
    「台灣,你還是別去了;去了,就別走了吧」
    我很認同這句話。

    今天見到了來自遠方的朋友,幾千公裡外的,赫舟飛了過來。
    初次見面,跟當初看到你們一樣,但是我很喜歡。
    親切而自然。

    台灣不好玩,特別是跟團。
    小王子的父親說,台灣不好玩,我也覺得。

    這不是因為我不愛這個地方,我很愛,但不好玩。
    台灣不是來玩的地方,是來「生活」的地方。

    今天盈彤問我,台灣是風景漂亮嗎?
    我說,這裡美的是生活方式。

    台北的101、阿里山的日出、日月潭的風光、墾丁的海水、
    花蓮的峽谷,可能很容易被比下去;
    但是這裡有可愛的人們。

    治安不是最好,但也不是太差,偷搶拐騙的會有,
    跟全世界所有國家一樣,但也總有人會拾金不昧;
    風景不是最美,但也還不錯,我告訴盈彤,
    風景美在跟誰一起看;人們不是最善良,但是很熱情,
    特別是南部的鄉親,台灣人出去玩不帶地圖,
    不是因為路標很靠譜,而是因為路長在嘴上,
    隨時都有人願意告訴你哪裡怎麼走;
    這裡就是有人會撿到手機送還給你;
    就是在迷路車沒油的時候會有人帶著你去加油,
    然後用很重的台語腔說:「小姐,你藍(男)朋友很帥捏!!」

    就是會有小販明明兩人只點了三根關東煮,
    他會送你一個,告訴你因為一人兩個比較公平;

    就是會有老闆因為你是遠道而來的客人招待你;
    就是會有加油站在你騎車凍著手的時候為你端上熱水;
    就是會有早餐店的老闆記起每個學生的名字,然後熱情的跟你打招呼。

    這是台灣,我很愛的地方。

    她的風景真的不是最美的,像周杰倫的歌詞說的,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和你一起躲雨的屋簷」
    她美的是人們,是悠閒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不在台北(我是說悠閒,相較於其他地方來說)。

    台北一點也不現代,應該說,沒有偶像劇裡現代。
    沒有上海摩登,也沒有北京部分地方先進,
    它是台灣最匆忙的地方,也是最不夜的地方。

    敦南的誠品24小時,許多夜市最早10點打烊,
    金山南路的酒吧夜店到凌晨五點,
    電影院也總有午夜場,這裡是個繁華與傳統的交界帶,
    101高聳入雲霄但是對面是菜園與四四南村。

    西門有著無限多少男少女的小玩意兒,
    但是也有個巴洛克的紅樓站在那裏;
    捷運挺方便的,這裡的人沒有太多的熱情,
    我想城市就是這樣,因為人來人往的,
    但是也挺井然有序的。
    不能吃東西的捷運、
    有秒數的綠燈小人跟被教導著要讓行人走的車。

    往南走,越南越熱,人們熱情指數也越來越高。
    有人說南部很綠,可是我覺得是他們單純。
    單純的人只會相信對他好的人,
    請不要懷疑為什麼民進黨在南部有如此高的支持度,
    不是因為一句愛台灣,
    而是因為他們在地方的時候的確很不錯。(離題了)

    南部,這裡的人們多數有著濃濃的台語腔,
    但是他會單純的誇獎你,不是為了要你買東西;
    這裡的人騎車不愛戴頭盔(安全帽),
    也不喜歡遵守交通規則,說實在挺亂的,但亂的挺可愛的。
    這裡的步調很慢,時間就好像停住一樣,
    所以我說,這裡不好玩。

    除了城市以外的地方,要用悠閒來看待。
    阿里山,我沒看過日出,但是我喜歡漫步。
    沒有太漂亮的風景好看,但是就是跟著對的人散步,就很棒。
    墾丁的沙灘不是最棒的,
    但是跟著對的人躺在沙灘上數星星就是無可比擬的。

    旅行需要伴,
    不管是自己或是另外一些伴,特別是在台灣。
    走台灣,需要從容不迫的悠哉,
    需要有個晚上可以躺在墾丁的小灣聽Live演唱數星星;
    需有個白天可以繞恆春半島;
    需要有段時間可以在車上看著窗外發愣;
    需要有個機會可以看到什麼就去嚐一下,
    哪怕那是個大地雷。

    這裡實在不好玩啊~
    因為這裡最可愛的,是這一群人。
    不是最善良,也不是挺邪惡,但保證很熱情。

    這裡沒有偶像劇裡漂亮,因為鏡頭可以美化一切。

    淡水美,美在第一次看見夕陽,
    也美在和好朋友坐在河堤的榕樹下看潮起潮落;
    高雄美,美在規畫好的愛河岸,
    也美在端杯飲料站在岸邊吹海風;
    鹿港美,美在傳統的建築,
    也美在閉上眼聞見裊裊的香以及看見形形色色人們的虔誠。

    台灣的不好玩在匆匆忙忙,
    因為囫圇吞棗的總是會使人搞不清楚哪裡有意思;
    台灣的好玩在停下腳步,
    很綠的台南其實很好客,
    很純樸的台東真的會相信你是台北人;
    民宿老闆把你當自己家人一樣,親切而自然;
    我不敢說東西便宜,但是越往南價格會越低,
    通常還會附送老闆的噓寒問暖。
    人不是最善良的,但善良的不少;
    不是人人都熱情,但熱情的不少。

    我說來台灣待一陣子的人是最幸福的,
    因為可以在匆忙與悠閒之中遊走,
    可以在下雨的時候賴在屋子裡聽雨聲,
    也可以撐著傘去走老街;
    可以在大太陽的時候曬衣服傍晚收進來用臉磨蹭暖洋洋的
    它們,也可以在海邊踏浪瘋狂的大叫。

    白天可以去九份看神隱少女裡的街道,
    吃芋圓看山海景、可以在平溪的街上吃小吃、
    可以在南澳的海濱騎腳踏車、
    可以在埔里看教會的人虔誠祈禱,
    也可以在阿里山上坐著發呆。
    晚上可以在貓空山上喝茶看台北的不夜到天亮、
    可以在墾丁的海灘數星星、
    可以在任何一個不管大小的城鎮逛夜市,
    也可以窩在屋子裡看數不盡的第四台。

    台灣不好玩,真的。

    這裡不適合來匆匆去匆匆的。

    要來了,就別走了吧。


    (文章原文/中國旅遊部落格網)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74980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Core Warning

Message: Module 'imagick' already loaded

Filename: Unknown

Line Number: 0

Backt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