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国传媒大学科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国传媒大学科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国传媒大学科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国传媒大学科系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Zheng Tao 正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 年终于步入了三十岁! 🙈🙈🙈 首先来骗大家点一个赞 👍 祝韬哥今年步入30岁快乐,30而立!正式步入人生新阶段 🤤🤤🤤 当然,今天是 1-7-2021。2021年也过了一大半,好的不好的都有。 回首过去,我从12岁懂事以来,到今年的30岁。 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人生最好最酷最适合我的安排,...

  • 中国传媒大学科系 在 Zheng Tao 正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1 20:16:36
    有 1,402 人按讚

    2021 年终于步入了三十岁!
    🙈🙈🙈 首先来骗大家点一个赞 👍 祝韬哥今年步入30岁快乐,30而立!正式步入人生新阶段 🤤🤤🤤

    当然,今天是 1-7-2021。2021年也过了一大半,好的不好的都有。
    回首过去,我从12岁懂事以来,到今年的30岁。
    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人生最好最酷最适合我的安排,老天这安排简直太酷太棒了 🎉🎉

    我也非常很庆幸在每一个人生道路的选择点的时候,都是由我自己亲自做出决定,才造就今天的我。
    感恩 ♥️
    如果把时间点一一串联,这一切的发生完全是已经注定,从第一个点的发生,就注定会成就现在的我,想躲也躲不了。
    相信其实很多朋友都对我的经历很感兴趣,那么我就趁着空闲时间,来和网友们分享一篇我最完整版的,就连我身边亲近的人都不知道的 《韬哥的自述》
    把记忆带回到二十年前,重新回忆当时。
    首先我先简短的介绍我自己,我叫正韬,今年30岁。经历有点两极,几年前从事是一名牙医,机缘巧合下创业,成了马来西亚第一个跨界旅游业的牙医。

    如果把30年分成几个时间点的话,这一连串故事的起点应该可以从12岁开始说起。
    (当然我也想借着这篇感想提醒身边一些很在意孩子成绩与表现的父母,以及身边想创业但又没方向的年轻人的一些忠告。)
    相信每个人和我一样,都经历人生好几个重大的转折。选任何一个都会导致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发生重大改变。

    🔥选择点1:
    特选中学 ✅ / 普通中学
    12岁因为小学UPSR成绩优异,我和全古来的7A考生因成绩入选了只有7A才能进入,就连6A1B的进不了的特选中学。🎉
    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学校呢 ? 在我学生时期我觉得这是一间很酷的中学,因为在里面的都是精英,而我也在里面所以非常有优越感的认为我也是精英,我相信里面的学生都是那么的认为的。
    一直到我大学时期才慢慢发现,这不是一间普通的中学,它是一所只培养专业人士的地方,我把它称为专业人士制造机,专门生产医生牙医律师工程师的地方。
    中学毕业,来到了SPM考试放榜,也是大家开始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了。我们这群朋友成绩都好但,其实也没什么其他职业选择,大多都成了医生,牙医,工程师。成绩特别标青的同学则申请了JPA 或者 Matrikulasi 奖学金。
    18 岁其实对我们来说其实还是一个对社会毫无认识的一个年龄,要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做出职业选择的决定其实太快了。
    尤其是这个看似条件非常好 JPA 这一块我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实就好比政府在你18岁送个你的一份高级礼物(JPA Offer), 我把它形容为一个鞋盒,一个不管你合不合脚合都必须要在几年后才可以打开鞋盒,但你其实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尺寸的鞋。
    所以由于这份礼物条件太好太珍贵,大家没想太多就收下了,殊不知几年后打开的竟然不是自己尺寸的鞋。
    当然,对于职业规划已做好,方向又很确定的同学这是天大的好事,而对于那些成绩好但却还不确定自己未来要什么的18岁屁孩来说这可是噩梦,很可能就此浪费上这几年青春,甚至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发生在我身上会怎样 ?那种想跑却跑不掉的感觉。很庆幸,这并没有。

    xxxxxxxxxx

    🔥选择点2:
    跟风✅ / 不跟风
    ⚠️很多人曾经问我,为什么当初会想成为一名牙医?有些人会猜想是否和家里扯上关系,毕竟父母都是老师。
    但我都很大方的承认: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
    自己在中学时期和同学因为特选学校的成绩竞争让我陷入了随波逐流🙈跟风🙈攀比🙈怕输🙈的状态中,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当时的思想心态不成熟, 看见朋友选什么我也选什么。
    当然,和身边的同学一样,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典型职业成了我仅有的选择,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
    又是因为成绩的关系,必须选择一个和我们成绩匹配的 “Atas” 职业🙈
    其他行业例如 :
    房产汽车保险销售,No❌
    学校教书,No❌
    餐饮酒店管理,No❌
    导游,No❌
    技术业,No❌
    经济,Account更不用说,因为我们理科班出生 ❌❌❌
    全部都不够 Atas 嘛 ! 🙈😂
    成绩好的局限就是你在职业选择的时候必须选择一个和你的成绩匹配的行业,因为这个社会会对你有Expectation。 当然,如果有很大出入的话,那么准备面对闲言闲语吧 🙈🙈🙈
    所以进入大学前,身边的好友都申请到奖学金即将出国留学成为未来医生工程师,自己也想要这份荣耀与优越感,所以最后选择了跟风。
    (在这里声明,自己并没有看轻任何职业,不然自己为何会离开牙科坚持创业。职业不分贵贱,现在我才发觉以前我看不起的销售工作居然是其中一个最赚钱而且时间自己拿捏的行业,一切业绩就看你要不要冲。而当初我们非常看好的医生职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工作性质比起众多行业,其实一点都不算好,问问您身边的年轻医生就知道了,看看他们最近发起的黑色运动就知道医生也有失业烦恼的一天)

    xxxxxxxxxx

    🔥选择点 3:
    本地大学 / 出国留学 ✅
    在出国留学之前,我有幸体验了几个月的马来西亚真正的本地大学生活, 来到了沙登博特拉大学 UPM 就读。和医学院相比这是才是一所真正正规的大学,里面有各种科系各行各业。
    在里面认识到的朋友同学都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怀着不同的梦想,有着不同的爱好,好比一个小小的社会。
    与其说来读书读书,不如说来玩好了。里面的生活非常开心,天天有活动,吃喝玩乐唱歌跳舞。
    然而,在几个月后突然收到了国外牙科系的 Offer,我选择离开本地大学,有幸可以出国到印度这个医学大国留学顺便看看世界。这次经历是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也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印度求学的日子,除了读书考试上课,我趁着课余假期的时间玩遍了印度大大小小的地方,也开始慢慢踏足东南亚各国,遇上了数不尽的摄影题材也从此开始爱上了旅行与摄影♥️,当初的一个决定从此改变我的一生。
    经常我在想如果当初选择留在本地大学,人生故事肯定改写。但我永远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xxxxxxxxxx

    🔥选择点 4:
    兼职打工 ✅ / 专心向学
    自从去了印度,见识了市面,和世界上很多人一样中了旅行毒。为了一解这个永远戒不掉的旅行毒,大学时期开始兼职打工一心想要赚钱。大三开始回到马来西亚后就启动了疯狂的省钱与打工模式。
    为了节省开支,我的每一天的消费都不超过 RM6,坚持存钱与省钱。
    好多个周末骑着脚车来回宿舍,到 Aeon / Tesco 当一个一天工作12小时工资只有 RM80 的百货商场销售员推销快熟面,派传单,以及每一个农历新年售卖的春联等。
    还记得某个情人节刚巧碰上学校小考,为了网上推销我们的玫瑰花,忙到深夜才有时间拿起书本翻翻,三天后考试结束后又赶到马六甲鸡场街摆地摊卖,虽然辛苦,但是非常有满足感,甚至萌生有一种想要放下学业 All In 创业的念头。还记得,有一个晚上在网上第一次遇上一个Google广告费与代言收入大约百万马币的网站,开始对网络创业与自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世界上竟有这种操作。
    除此之外,接下来也误打误撞接下各种婚礼拍摄成为婚礼摄影师,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也就是因为婚礼摄影存下了一笔小钱,开始有能力增添各种摄影器材,以及开始策划属于自己的背包穷游旅行。

    xxxxxxxxxx

    🔥选择点 5:
    什么都不做 / ✅成立自媒体。
    2014年,我因在网上看到几张在沙巴仙本那 (Semporna)的旅游摄影照片,深深被这里的人文与景色吸引,当下立即买了机票飞到来这里。
    在这四天的时间,我来到了 Tun Sakaran Marine Park 群岛之一的 Pulau Maiga看见小孩们无忧无虑地在划船,无意间拍摄到了一组他们在水上划船的照片。
    也就是因为这一组的照片,当我把照片放到网上分享时,得到了非常大的回响,吸引到了好多摄影与旅游爱好者的关注,依稀记得当时面子书一天内有大约 500 个 Follower 的追踪。
    知名度被打开,接下来的旅程都开始有人在关注我的摄影作品。
    我也因此开了我的面子书专页以及部落格,从此打开了自媒体生涯。
    现在回想起来,自媒体这一块是我人生中做的最重要以及回酬最大的投资。这些年我牺牲了大量和朋友出外喝茶逍遥的日子,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研究如何做好社交媒体。
    得到的回酬远远超过我想象中的那样。不单单只是吸引了各大媒体的访问,更让我顺水推舟成功创立了 Bucket List Ticked 这个旅游品牌。

    xxxxxxxxxx

    🔥选择点 6:
    在家 / ✅出国。
    寒窗苦读五年毕业后,成功得到了 Bachelor Of Dental Surgery 牙科医生的职位, 成了牙科助理口中的 Dr. Zheng Tao。也因为老天的安排,注定当时在国外的我,技术上出现的一些差错,导致我阴差阳错误打误撞来到东马砂拉越以及在那里卫生部医院与诊所任职。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如果当时留在大馬的话没有发生技术上的错误,是否会有今天的我。我身为一名的牙医的身份其实也是在我当了牙医一段时间才让广大读者知晓。一直以来在大家的眼中,我是一个四海为家的背包客,在社交媒体的呈现都是以国外生活以及各种旅游攻略为主。一直到接受了马来西亚第一报章媒体《星洲日报》的专访后,才透露我的真实职业。
    其实,身为一名牙医的工作日子挺写意的,但日复一日面对着小小四面墙的诊疗室也不是长远之计,和我想要的完全不搭。以职业的角度来看,虽然牙医这个职业真的很好,安稳且也很有前景,但我知道我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它承载不了内心那个日益壮大的创业梦想。
    我非常明白工字不出头这句话,每个人一生中一定要有创业思维而不是打工思维,打工思维将会使你陷入极度安稳的状态,人生根本无法突破,从那时开始就萌生出去创一番事业的念头。与其过一个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的三等人生,不如趁年轻敢敢出来闯一番。
    在医院任职的这些日子,完全颠覆我的思维。凌晨被委派前往手术室帮突发车祸骨折的病患进行缝针与包扎,也见证过因吸烟习惯患上末期口腔癌症病患所面临的垂死挣扎。
    看着他们濒临死亡的恐惧与无助感,彻底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我打从心底非常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无常以及可贵。每当我回想起来在医院早上的那一条挤满各种病患的走廊时候,我都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照顾身体与健康,更要买好自己的保险,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个先到来。
    在那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一切我所能活得潇洒,活得轰轰烈烈。
    从那时开始,脑海里有了追梦的念头,有一个不能等要去做自己最喜欢事情的想法。

    xxxxxxxxxxx

    🔥选择点 7:
    留在医院 / 辞职创业 ✅
    也因为这样,我告诉自己是时候聆听内心的声音,遵循内心的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在天时(日渐蓬勃的国外旅行趋势与网络普及化)地利(马来西亚超好用的护照)人和(知名度已经打响)的配合下,毅然 All In 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从牙科领域 “惊天大跨界” 去幹一番旅行事业,成为一名旅行平台的总监兼执行长,行程策划人和身兼多职包山包海的超级领队。
    行程、驾驶、拍照、下厨、策划、录影、航拍、沟通、讲解等等几乎一手包办,领着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甚至海外众多旅游爱好者一同出国,为他们定制专属他们的人生最难忘的旅程。
    也因为渐渐看到成绩后间接成立了属于自己旅行风格的一个平台 Bucket List Ticked。
    它是马来西亚第一个以 “完成您人生的旅游清单” 为概念的旅游平台,。创立于2017年,主打前往世界上非一般的特色目的地与景点,专门为亚太区的旅游爱好者策划特色目的地之旅,打造属于他们永生难忘的旅程。Bucket List Ticked 探索的地点包括北欧,西伯利亚,西藏,非洲,南美洲等冷门景点。
    我和团队伙伴们经历了短短一年半的耕耘,Bucket List Ticked 很幸运成为了马来西亚最火红,成长最快速的半自助旅游平台。在 2020 年的成绩更做到了44 团的成团出发以及连续16个月档期爆满的记录,团员总人数更是达到了600位。
    我们也预计在 2021年,我们的成团数量会有至少60%的增长。
    由于曾经任职牙医,就这样成了马来西亚第一位跨足旅游业的牙医,所以常在旅程中空档和团员们分享牙科医疗等保健知识,希望为普罗大众提供最好的价值。
    也因为这样,找到了人生最有满足感的事情,俗称天命,即分享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教导帮助他人,顺便吃遍世界各地美食,看遍世界各地精彩人文,又能游走世界各地大山大水的美丽景色为我们 Bucket List Ticked 尊贵的团员在国外记录旅程美好的回忆。
    从中认识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团友丰富了我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最后和他们结下一辈子的友谊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这真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礼物 !

    xxxxxxxxxx

    🔥选择点 8:
    没得选择 / 遇上Covid-19 ✅
    这个真的没得选,2020年全世界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新冠病毒的发生彻底毁灭了大家的旅游梦。我也因此遇上了大麻烦,但非常庆幸的由于之前没有大手笔的扩张与消费,我们得以全身而退,只要一切慢慢恢复,我们也可以很快和大家相聚。
    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留在卫生部,至少可以保着我的饭碗,不会经历这次的灭顶之灾。
    肯定有好多人会问是否后悔离开卫生部,如果继续当着牙医就不会经历这次的遭遇。
    但对我来说,这次创业的经历太精彩了!一个 Covid 的来袭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说真的,不知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挺感激这次新冠事件,让我得到我从来没想过的东西。
    我来到了一个从未想过的全新人生。
    我对人生,金钱,人际关系,物质的看法与理解有了另一番体会与见解,我感觉人生已经开始突破。
    2020年所失去的一切,2021年正在以另一个形式慢慢的回来。

    今年步入 30 岁,回顾我之前的人生,我都很幸运地不管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样的反对声音,我都有自己的底气,以及钢铁一般的坚定,勇往直前只跟随自己的意愿。我会一直坚持的一件事,就是继续按照我自己编排的人生剧本过活,并且活得自在,而我所选择去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打从我心底真正想要去干的事情。

    我非常庆幸,活了30年,这些年来我都为自己而活,也从来没迎合别人的期望,在做出跨界这么 All In 的决定的时候更是完全没有在乎世俗的眼光与言论,真真正正实践生命由自己掌控的原则。话说回来,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无非是还没步入婚姻大关或是中年之前,豁然地搞懂人生许多大道理,有什么必须追求,什么事情得舍。尤其是遇上了新冠肺炎这等毁灭性状况,因为之前的安排与布局以及一直以来妥善的理财投资方式让我可以比较安全地渡过这次危机,也很快地重新调整人生大方向,继续向未来前进。

    创业路上,我遇到了好多有心创业但无力踏出的打工者。我真心希望可以我的经历来感染更多很想踏出舒适圈但又没有勇气的创业者以及年轻的一辈,带领他们战胜内心的小声音,也非常愿意和他们分享理财以及投资的好处。😎😎😎😎😎😎

    但愿有朝一日我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为社会服务贡献,为各阶层人士提供价值,用我的生命影响其他生命。我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送上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遵循内心的选择,做最好的自己,世界会因你而不同。🥳🥳🥳🥳🥳🥳🥳🥳🥳

    我感恩我经历的这一切。我也很坦然面对人生接下来的道路,因为我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做出的选择,一切的一切都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 中国传媒大学科系 在 Shuleen 丘淑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9 07:00:02
    有 786 人按讚

    《从维特效应看自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每年大约有80万人自杀身亡,大约每40秒就有一人自寻短见。这个数据已超过死于战争、恐怖活动和谋杀的人数总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下,人们也正面临精神健康的危机。

    自杀是非常复杂的现象,看似一个人的事,但它的影响不会随著一条生命的逝去而消失。研究估计,每一宗自杀案件对身边至少六个人的生活造成显著的影响。不仅如此,当自杀事件被大篇幅报道后,还能像流感一样传染,引发模仿行为,也称作“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

    1774年,德国文豪歌德出版了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小说的主人公维特爱而不得、生活处处碰壁的人生悲剧,并以维特浪漫且戏剧性的自杀行为作为结局。该作品造成轰动,也掀起一股自杀潮,甚至被一些国家列为禁书。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菲利普斯(David Philips)正式称这种现象为“维特效应”。他发现,自杀新闻被报道得越广泛,随后自杀的人就越多。

    若自杀者是公众人物,其影响更甚。日本学者发表1989年至2010年109位日本公众人物的自杀案观察报告,媒体每报道一宗案件,当天即增加4.6%的自杀案,效应维持10天。2003年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自杀后,4月份的自杀案共有131宗,比前一个月99人增加了32%。当中不乏有死者留下遗书,交代自己的行为与张国荣的事件有关。如果个体存在与自杀者相似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人生境遇等,更容易促成模仿。这或许能解释韩国娱乐圈近期接二连三的自杀事件。

    说虽如此,规范的媒体报道还是能达到预防和减少自杀事件的,称作“帕帕吉诺效应”(Papageno Effect)。帕帕吉诺是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主人公,和维特有相似的境遇,都是情场失意试图自杀,但最后被他人劝服,改变寻死的念头。1987年,奥地利媒体改变过往的方式,只在页内简短报道,要么干脆不报道。之后的半年内,在维也纳地铁站自杀的人数减少了80%。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地铁的乘客人数还几乎翻倍,但自杀人数依然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了《预防自杀:供媒体工作者参考》指南,并提出“六要、六不要”的报道指引。

    六要包括:
    ✅ 要提供寻求帮助的准确信息
    ✅ 要教授公众有关自杀和自杀预防的相关知识
    ✅ 要报道如何应对生活压力或自杀想法
    ✅ 要谨慎报道名人自杀事件
    ✅ 要谨慎采访自杀者家人或朋友
    ✅ 要意识到媒体工作人员自身可能会受到所报道的自杀事件的影响

    六不要则是:
    ❎ 不要将有关自杀的报道放在显著的位置或过度重复类似的报道
    ❎ 不要使用煽情或者将自杀正常化的语言
    ❎ 不要详细描述自杀所使用的方法
    ❎ 不要提供关于自杀地点的详细信息
    ❎ 不要使用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
    ❎ 不要使用自杀现场的照片或录像

    笔者通过询问与观察,发现媒体工作者对自杀报道的作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因此建议媒体科系的课程与职场培训纳入相关内容,毕竟自杀事件有别于其他新闻,不能以一般的手法处理。

    另一方面,在这个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人人都是“记者”、“主播”,自杀事件的传播自然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因此,除了媒体人需要秉持专业的报道操守,也需要加强对网络与社交媒体使用者的教育,让相关知识普及化,全民齐心预防自杀。

    (文章刊登于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Oriental Daily News Malaysia)

    需要情绪上的支援,可以联系

    檀香爱心线 03-7981 5300
    生命线协会 03-4265 7995
    文桥辅导室 03-9287 7251
    博爱辅导中心 03-7785 7955
    心灵扶助协会 03-7956 8144

    IG : instagram.com/djshuleen

    #淑霖 #DJShuleen #律师DJ
    #EmceeShuleen #CelebrityEmcee
    #电台DJ #RadioDJ #爱FMDJ #AIFMDJ
    #东方评论 #专栏作者 #Columnist
    #东方日报专栏作者 #知淑达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