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和家庭代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和家庭代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和家庭代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和家庭代工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台灣的未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機器人與智慧化工業生產普及後的世界:新畢德邁雅時代降臨 我們都看到了這些趨勢:人類的工作正在由機器人取代;目前教育體系提供的所有訓練,幾乎都會在短期內自動化。 科技進步,帶來全球化的終結 一台機器人的生產力就能抵上一整排低薪勞工,再加上製造地可以更加接近消費地,也將使得目前的全球供應鍊...

  • 中和家庭代工 在 台灣的未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2-22 20:42:46
    有 8 人按讚


    機器人與智慧化工業生產普及後的世界:新畢德邁雅時代降臨

    我們都看到了這些趨勢:人類的工作正在由機器人取代;目前教育體系提供的所有訓練,幾乎都會在短期內自動化。

    科技進步,帶來全球化的終結

    一台機器人的生產力就能抵上一整排低薪勞工,再加上製造地可以更加接近消費地,也將使得目前的全球供應鍊體系面臨崩解。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危及大量白領階級的飯碗。也因為製造業大舉撤離亞洲原本的幾個製造業中心,也讓航運業者開始嚐到業務大幅萎縮的苦果(有兩家甚至已經宣告破產),而這恐怕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照目前的情況下去,特別是自動化製造繼續快速發展之下,另外還會造成一個目前沒有人看到的問題,也就是保護主義抬頭。

    世界各地的高牆正繼續升高,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政治嬗替。幾乎每個國家都面對棘手的移民與階級不平等問題,而科技本身也造成孤立主義的興起。更進一步說,事實上是科技促成了孤立主義。

    科技本身並不帶來保護主義,但科技使保護主義成為可能

    自動化的工廠和機器人並不是保護主義的直接起因,但卻使得保護主義變得可能。在上個世紀,我們透過代工和各種委外服務取用世界上的廉價勞力,並且擴大了經濟規模。

    舉例來說,台灣廠商在中國和越南大量投資設廠,然後把產品賣到美國和歐洲市場,而這一切都來自於降低成本的策略,以及對廉價勞動力的搾取。

    當某些國家力推「工業4.0」之後,製造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當人類所需的食物和貨品大部分都由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製造之後,勞力成本的高低就不是重點了。不發展這些科技的國家,其製造成本就會上揚;舉實際例子來說,如果德國決定快速發展自動化工廠,法國人即使上街捍衛他們的工作權,也將徒勞無功。

    智慧製造技術的成熟與普及,將翻轉現有的經濟體系,甚至世界局勢。

    麥可.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說,某些國家在某些領域中比其他國家更具優勢,所以製造業應該轉移到更具優勢的國家從事生產;然而當自動化工廠在全世界各地普遍設立後,擁有這種競爭優勢的就再也不是國家,而會是具備自動化製造技術的廠商。

    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關切機器人的競爭優勢,而非關切國家的競爭優勢。假如在美國利用智慧工廠能生產出數量更多、品質和價格更具競爭力的紡織品,就完全沒有必要在孟加拉生產紡織品。我們對機器的依賴日益加深之時,對人力的需求就會隨之下降。

    上述的情形勢將造成更多障壁為之興起。當「第一世界」的強權國家重新取回製造上的優勢地位,其他的國家勢必被拋在腦後。

    法國工人的抗議對象將不再是來自中國的競爭者,反倒應該抗議自己國家裡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美國人一直擔心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跑來搶工作,但是到頭來,美國工人的工作還是會逐漸被機器人搶走,所以川普想要建立的邊境障壁,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而當機器人和各種新技術讓個別化、差異化小量生產變得可行後,規模經濟就變得愈來愈不重要。

    當貨物不再需要飄洋過海之後,愈來愈多船公司就會面臨財務危機。世界各國都將揚棄海外代工,集中火力發展本國製造業的實力。大家都會把發展重點轉移到人和機器的互動關係,國際貿易的重要性將日益下降。能自我學習的機器人已經出現,而且還會不斷改善;智慧工廠也能夠輕易設立在任何地方。

    新「畢德邁雅時代」

    自動化製造的時代,將會終結全球化。就像在拿破崙戰爭後的「畢德邁雅時代」(Biedermeier Age)。

    根據維基百科,「在拿破崙戰爭落幕後,政治壓迫逐漸增強,迫使人民專注於家庭和非政治事務。由於此時期對出版物訂有嚴格的審查制度,畢德麥雅作家主要選取非政治題材,例如歷史文學、鄉村生活等。受限於政府之下,人們僅能在家中和密友談論政治。這種氛圍直到1848年革命才見轉變」。

    如歐洲人從各地戰場撤回到自己家中一般,公司也會把重點挪回自家、合作研究單位、關係密切的合作對象,以及與他們使用相同語言,擁有共同價值觀的自己人身上。不再有人想要委外,像現在一樣去面對、克服不同文化和法律系統的巨大鴻溝。大家都會漸漸開始效法日本人長期以來踽踽獨行的做法,認為他們才是對的。

    政客也將因為巨大的利益,群起鼓吹孤立主義,以搧動社會恐懼心理與批判中國來爭取選票;在海外從事生產的廠商將被指為叛國者與壓榨者,所以這些廠商將有動力返國投資機器人生產。現下的選民將會更加喜愛在國內以機器生產的商品,而非在海外以人工生產的商品。

    當然,這樣的轉變可能需要數十年才會落實。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台積電,不會在一夕之間被設立在內華達或德國北部的機器人工廠取而代之;但像是食物、塑膠製品到家具等等商品,改由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則是指日可待的。

    機器人本身的成本下降速度,將超乎你我的想像;領先世界的機器人製造商Fanuc現在正在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而且從中累積大量的經驗。機器人正在互相學習彼此,而且比人類更精於此道。

    世界貿易組織在過去就是失敗之作,本來就不受歡迎的各種貿易協定也將大規模失效。對飽受歐盟傷害的英國來說,只要擁抱機器人,即使脫歐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各國會將貿易協定棄如敝屣,甚至也沒必要重新談判。

    上次畢德邁雅時代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不止息的戰爭,以及世界政經秩序的大崩壞;身處新畢德邁雅時代的開端,我們應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

  • 中和家庭代工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8-01 14:00:12
    有 108 人按讚


    帶領台灣走向國際的創業家──施振榮
    科技新報 作者 吳 佩儒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31 日

    現年 71 歲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耕耘台灣科技業四十載,享譽國際,曾被 CNN、BusinessWeek、Time 評選為「有遠見的企業家」、「年度亞洲之星」、「亞洲英雄」等銜,退休後也持續關注台灣未來發展。

    宏碁創業草期

    施振榮 1944 年出生於彰化,後進入交通大學取得電子工程學碩士。1976 年,施振榮與邰中和、林家和、黃少華、葉紫華用 100 萬聯合創辦宏碁公司。施振榮曾在受訪中提到,宏碁當時因為需要微處理器,市面上卻沒有其他公司提供這樣的產品,所以只好自己製作,因而踏入代工領域。

    施振榮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可說是宏碁品牌崛起的縮寫。他認為,企業的發展必須從組裝、製造,往兩側的技術、專利與品牌、服務等「附加價值」前進,才能增加企業的價值,提升產業競爭力。而其所創辦 Acer 正式循著微笑曲線理論的最佳實踐者。1987 年,施振榮推動宏碁公司建立 Acer 品牌,不再以製造代工為主要發展方向,在當時以代工為主力的台灣是一大創舉,成功將 Acer 推入全球 PC 領導品牌之一。

    1990 年代時宏碁曾面臨嚴重虧損,但施振榮馬上推出著名的「速食店模式」,宏碁只保留附加價值高的主機板製造業務,組裝與零件採購,因為可替代性高,則移至市場當地進行,這項策略成功使宏碁轉虧為盈。宏碁現在的業務範圍從半導體、周邊,到個人電腦,完整囊括上下游,形成一個架構完整的國際品牌。

    2005 年,施振榮退休,交棒給其下王振堂、李焜耀、以及林憲銘分別執掌品牌 Acer、BenQ 與代工的緯創 3 家公司。施振榮享受十年的退休生活,本來想潛心於公益,不料,2013 年宏碁的大危機使得施振榮不得不回鍋掌舵。

    回鍋宏碁挽救局勢

    2013 年 11 月,面臨蘋果 iPad 大賣,導致小筆電業績下滑,Acer 當年度大虧損 131 億,時任宏碁 CEO 王振堂與總經理翁建仁只好背負宏碁營運不佳的罪名而請辭,並邀請施振榮回鍋接任董事長一職。
    施振榮將他如何重整 Acer 的心路歷程寫成《新時代.心王道》一書。書中他寫道,2011年 Acer 就產生危機,但他一直堅決不回鍋,直到 2013 年,宏碁陷入創立以來最黑暗、虧損最大的一年,他才不得不回去。

    施振榮回鍋後成功使 Acer 獲利起色,遂於前 2014 年辭去董事長一職,交棒給原台積電全球營銷業務副總裁陳俊聖,施則轉而擔任宏碁自建雲服務的首席架構師。宏碁自建雲是宏碁現在正在嘗試轉型的方向,鎖定全球熱議的物聯網的不同領域,將推出智慧家庭、醫療應用、車聯網以及智慧教室等應用,來發展如何拭目以待。

    除此之外,施振榮設立智榮基金會以倡導其「創造價值、利益平衡、 永續經營」的三大領導理念,培訓領導人才。並跨足藝文界,接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催化藝文與企業界的結合,也創辦台灣精品品牌協會推廣台灣品牌升級。

    給年輕人的建議

    在接受《財訊》訪問時,施振榮建議年輕人:台灣產業已經無法提供空間給年輕人,年輕人想在舊的舞台找出成長空間,是緣木求魚,年輕人應要想辦法先找到一個機會不斷地學習,嘗試搭建自己的新舞台,或是在不同的舞台中轉換與嘗試,最終找到可以發揮自己的新舞台。

    對新總統期待

    新政府上任,施振榮曾投書聯合報,強調台灣現今面臨的挑戰,急需展業升級,必須洞悉未來市場需求的能力及跨領域整合能力,並培養新核心能力,政府也應投入資源協助,才能與產業界共創新價值。

    http://technews.tw/2016/07/31/stan-shih/

  • 中和家庭代工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9-07 18:49:25
    有 11 人按讚


    IC新聞
    /解決難民根源問題--ISIS,英法發動空襲和偵查
    /難民恐倍增至800萬
    /場館毀損嚴重,紅點不排除撤出松菸文創
    /聯發科宣布約以292億購併立錡

    /解決難民根源問題--ISIS,英法發動空襲和偵查

    歐洲面臨的難民湧入危機問題,其中有多數來自於敘利亞,而為根本解決問題,目前報載已有英國國會將表決在敘利亞境內發動空襲。英國「獨立報」並呼籲政府公平承擔逃離戰爭和迫害的難民數量,發起「歡迎難民」請願活動,短短幾天已有超過30萬人參與。另外,法國則是考慮扭轉立場,對敘利亞伊斯蘭國發動空襲。

    由於敘利亞難民加速外流,多國聯軍未能逐退伊斯蘭國,加上俄羅斯有增加敘利亞軍力的計畫,諸多因素讓法國立場備受挑戰,不得不重新考慮改變立場,並有可能在飽受戰火蹂躪的敘利亞上空展開偵察飛行。

    另外,為協助因應數以萬計難民湧入歐洲的問題,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說,面對這場悲劇,福音呼喚並要求他們與最弱小和最孤苦無依的人為鄰,給予他們具體的希望。教宗已經提出呼籲表示,歐洲每個天主教教區要收容1個難民家庭,同時表示梵蒂岡兩個教區將以身作則。方濟各的祖父也是從義大利移民進入阿根廷。目前在義大利有超過2萬5000個教區,德國則有1萬2000個以上。

    /難民恐倍增至800萬

    另外,英國獨立報也報導指出,如果伊斯蘭國攻下一向有敘利亞「脊梁」之稱的M5號公路,敘利亞難民可能很快就會倍增至800萬,目前這條公路還是連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政府控制區與敘利亞西部和北部的唯一要道。這條公路如果被伊斯蘭國戰士占領,可能將引發恐慌,導致政府控制區數百萬人往外逃亡。

    報導指出,目前已逃亡的400萬難民已讓歐洲各國焦頭爛額,到時候情況將每下愈況。

    /場館毀損嚴重,紅點不排除撤出松菸文創

    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紅點設計大獎」兩年前進駐台北市松菸文創園區,並成為目前全球3座紅點博物館之一,但由於場館毀損嚴重、台北市未盡修繕義務,加上租約已屆滿到期,紅點不排除撤出台北目前的據點。

    紅點指出,他們是在民國102年受台北市之邀設立博物館至今,但因場館品質低落、大巨蛋施工傷害場館,導致館內產生48處裂縫、3處漏水、6處地板高低落差,甚至有5件作品因此受到毀損。

    目前全球紅點博物館共有3處,分別是德國埃森、新加坡及臺北紅點設計博物館,共同點都是設址在具時代意義的古蹟中。

    /聯發科宣布約以292億購併立錡

    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再度出手展開購併動作,聯發科與立錡下午聯合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與立錡董事長邰中和連袂出席,共同宣布聯發科將公開收購立錡;以立錡今天收盤價187元計,聯發科相當以溢價4.27%收購立錡股份,預計明年第2季完成,聯發科預計砸下292億台幣。

    邰中和表示,紅色供應鏈的威脅避不開,未來挑戰非常大,與聯發科並肩作戰是好的方案。

    /生產力4.0攸關台灣競爭力,工研院開課說分明

    工研院為推廣結合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這些工業4.0概念的台版「生產力4.0」計畫,將在9月10號、11號連續兩天在台北科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行一場「台灣邁向未來製造-生產力4.0的發展趨勢、機會與策略」大型研討會,邀請西門子、IBM、研華及工研院等專家分享案例,以及剖析相關產業的切入點及未來商機,攸關台灣未來產業競爭力的轉折點。

    行政院展開台版工業4.0,推動涵蓋製造業、商業服務業及農業的「生產力4.0」跨部會計畫。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羅達賢表示,由於臺灣產業過去的代工發展模式已面臨很大的挑戰,必須儘速轉型發展,另一方面,受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影響,國內從15歲到65歲工作人口每年將以18萬至20萬的速度減少,人口結構改變將造成就業人數下滑的生產力危機,而因應勞動人口下滑,各國無不積極推動數位製造、智慧製造等相關政策,以鞏固國家產業競爭力。

    因此,工研院產業學院特別規劃一場2天15小時的「台灣邁向未來製造-生產力4.0的發展趨勢、機會與策略」研討會,由該院副院長張所鋐揭示由智慧自動化走向生產力4.0的關鍵、西門子總經理鄭智峰介紹工業4.0虛實整合的發展主軸、IBM首席顧問陳百川分享運用Big Data驅動智能工業、台灣微軟副總經理葉怡君分享雲端大數據推動產業創新,並有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及工具機中心主任陳來勝從智慧機器人、智慧製造分析生產力4.0的角色及因應之道。

    羅達賢指出,企業迎向「生產力4.0」應扎根智慧機械聯網、工業大數據硬底子工夫,使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銷售等垂直與水平價值鏈具備自主感知、預測和配置能力,進而實踐訂製式量產與服務生產力。他表示,產業學院針對物聯網、大數據及智慧製造均開辦系列訓練學程,希望業界能藉此學程成為企業進入「生產力4.0」的敲門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