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產品中有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父的鹽 . 侏羅紀世界2真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爛片,神父給兩顆星. . 不知是否導演換人的關係,就像是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與其說是朱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比較像是一個披著恐龍皮的變態狂演出的恐怖電影. .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失真」,當我看到另一隻被基因混和的恐龍,作為反派在籠子露出奸詐的微笑,這就一點...

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9-21 06:40:55

【 @girlstyle.mag 】彭于晏文藝新戲《第一爐香》裸身床照曝光! . 彭于晏新戲《第一爐香》是一套由許鞍華執導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愛情文藝電影!日前釋出預告片引起網民嘩然,片中更有激烈床戲畫面,與4位女角親密調情的畫面更令一眾「彭太太」咬牙切齒,令人不禁期待電影中更多情節! . 彭于晏新戲...

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 在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Wesle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2 00:11:17

《名媛教育》講述一位初入夢幻般愛情的女孩,然後這個夢又被同一個人狠狠的打碎,於是,她開始對愛情、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與體悟。 ⠀⠀⠀⠀⠀⠀⠀⠀⠀⠀⠀⠀ 開名車戴名錶的大叔 David,一身筆挺的西裝、用幽默且紳士的方式靠近女主角 Jenny,又謙遜地透露出自己對於音樂和藝術的涵養與愛好。再加上,如果有...

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 在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21 14:01:46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三個月前大象誤吃鳳梨炸彈在河裡過世的新聞。我看到的是一個對人類沒有攻擊性大象媽媽,對人性的失望,即使最後許多並非害死它的人類來救它,它仍靜靜地選擇泡在水裡與它腹中的孩子一起走了。也許是對人性的再也不相信,也許是一個媽媽對於孩子最後的保護,怕這些人類是不是又要來傷害它腹中的孩子。...

  • 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02:15:20
    有 313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侏羅紀世界2真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爛片,神父給兩顆星.
    .
    不知是否導演換人的關係,就像是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與其說是朱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比較像是一個披著恐龍皮的變態狂演出的恐怖電影.
    .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失真」,當我看到另一隻被基因混和的恐龍,作為反派在籠子露出奸詐的微笑,這就一點也不是恐龍電影了,完全超脫現實的邏輯,如果是藉由基因中隱藏的天生生存策略,設定一種物種混合基因也會繼承另一個物種,這基本上,是在褻瀆上帝-就算生物先天在基因裡刻畫了什麼本能,主要也是經由後天學習而成,如同母狼訓練幼狼狩獵也需要拋受傷的獵物加以教育,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久了反而不知道怎麼哺育自己的孩子,本作的導演似乎把一切想得很簡單,好像去精子銀行挑了運動員的精子,生出來的小baby一歲就會打籃球一樣,這樣子簡化而且不切實際的思考.
    .
    人的微笑涉及了很複雜的肌肉動作,賦予微笑社會意義,也需要極其複雜的智能,還有後天環境,誠如人類嬰兒一出生又哭又笑一樣,要明白笑=喜悅的表達方式,不是憑空一隻混合基因恐龍可以辦得到的,應該沒有一隻恐龍會有這樣的需求,比較像這隻「帝王迅猛龍」混了人類的基因.
    .
    本作就像一個大雜燴,無論是承襲經典侏儸紀公園還是第一部侏羅紀世界,各種細微的表現都像是沒經過消化的模仿,例如迅猛龍用爪子敲擊地板的動作,反應在這隻人造恐龍上就像是劣質的抄襲,而「合成恐龍」的這個概念也被無限的放大,甚至濫用了,導致帝王迅猛龍一點也不符合科學,所有的東西都像是菜市場買菜一樣,我也可以在基因裡頭寫入了牠看到紅點就會去攻擊特定目標,然後我按手槍上的紅色按鈕,牠就會像被催眠一樣聽命行事,而這樣的不能自主又和牠過於自主的表現(假裝被麻痺然後引誘警衛上前把他吃掉)過於衝突,這讓這隻恐龍看起來根本就是個笑話.
    .
    而目標人類這麼多,這隻恐龍特別執著於一個小女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小女孩不斷逃跑最終是跑回床上,這是一個不合理,這恐龍跑到屋頂上嚎叫,然後特別用爪子開窗戶,潛入小女孩的房間,這又是另一個不合理,當恐龍開始脫小女孩的衣服時,完全就讓牠看起來只是一個純粹的變態.
    .
    從當中只看到導演的惡趣味,以及讓人不能理解,說是恐怖片也不像,比較像是搞笑片,b級的灑狗血爛片,我不確定這系列電影是不是毀在一個不成熟的導演手上,不過更讓我驚訝的是日本方面的理解怎麼會認為超越前作,因為劇情上把侏羅紀「公園」毀滅、進入侏羅紀「世界」世界,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合理懷疑,導演只是接受了一種指令,「結局應該要怎樣怎樣」,然後才開始想前面的劇情,只是為了有一個承先啟後的中介變相,把這個世界變成與恐龍並存的世界,好讓第三部開拍.
    .
    這也是為什麼小女孩本身的複製人設定,還有續續按下按鈕,解放恐龍,是如此出戲而且多餘,他們基本上已經完全和該系列的世界脫離了,只是成為一種工具,先有一種想法形成,然後讓後續的東西牽強的去滿足它.
    .
    本片的左膠感十分嚴重,從開頭說要去營救恐龍,結果被詐欺,救來的恐龍被拿去拍賣,變成恐龍拍賣會,這一切只為了強調人類有多麼自私,當反派人類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而推卸給男女主角時,用的理由也十分荒唐,「因為你們第一集核准了合成恐龍的研究,也用主題樂園利用恐龍來營利,還有男主角也用訓練恐龍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原來可以這樣提升恐龍的智慧,所以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沒資格說我」,而女主角只能薄弱的辯解「我又沒違法」,事實上,這完全是錯誤的歸因,開主題樂園和盜賣盜獵完全是兩碼子事,而合成基因的問題,是在於以生化武器和戰爭為目的進行合成,跟單純噱頭完全不一樣,第一部受雇的中國科學家就是利用了這點,他欺騙了他的雇主,然後研發了做為武器用途的恐龍,才「加料」了一堆有的沒的讓恐龍成為了怪物.
    .
    男女主角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開始營救恐龍,這挺左膠的,又因為不忍恐龍死於毒氣,而產生放出恐龍到人類世界的想法,這完全就是個左膠,在樂園事件裡,犧牲的不只是恐龍,還有人類,無辜的遊客被恐龍叼到天空上或踩死,而自己不斷逃跑,好不容易在脫離那個世界,現在為了救眼前的恐龍,而完全忽略了從前被恐龍捕食的恐懼,而要把人類世界整個變成恐龍世界,再一次重複慘劇,重溫一次被恐龍追殺的快感,完全是膠到不行.
    .
    幸好女主角冷靜下來,放棄了按鈕,但是小女孩按下去了,這讓她是個複製人的伏筆顯得十分刻意而且荒唐,原來,她存在就是為了這一刻,她說「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呀!」似乎把自己跟恐龍聯想在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事實上,完全就是理盲而且濫情.
    .
    看在自己放出去的恐龍再度肆虐這個世界,翼手龍再把人抓起來摔死,小女孩只是一臉懵懂的抱緊男主角,好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觀眾也傻了,只令人想罵「死囡仔脯,手有夠賤欸」.
    .
    然而,本片之所以給兩顆星,多給一顆,是因為他反應了一種預言性質,一個中國科學家為了製作生化武器,所以把基因序列嵌入另一段致命的基因,讓產出來的東西可以躲過熱感應器的偵測,甚至變色完全在環境中隱藏,然後洩漏出去成為全世界人類的災難.
    .
    而最諷刺的是,無論從第一步還是第二部,這位中國科學家腦袋裡好像永遠學不到教訓,滿腦子都只想研究生化武器,這使得觀眾好像不斷的再看一次錯誤的重蹈覆轍,而感到極其愚蠢,當令一個帝王迅猛龍又再度被研發而成,成為架上的商品,當一個歪國人被錢沖昏了頭,試圖拍賣時,中國科學家突然制止了他,那瞬間,人們以為他良心發現,結果不是,他說,「不能把原型拿去拍賣,因為對手也會學」,原來,人類都已經要大難臨頭了他還想著如何競爭,不能讓對手得利.
    .
    這種完全的利己主義,以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確很符合中國人的「我執」心態,白話來說,就是一種狼性,死都改不了,滿口謊言還說的頭頭是道,難怪第一部他會這麼為怪物進行辯解,「怪物是相對的.對金絲雀來說,貓就是怪物,我們只是習慣當貓.」
    .
    中國人喜歡當貓,然後做出怪物來,還能解釋成你們才是怪物,想要迫害弱勢,我才是正義,然後全人類火葬場,可真是非常嚴重的公正世界偏誤了.
    .
    正因為缺乏了這種基本的道德觀和實驗倫理,凡事經過中國科學家的手卻產生了質變,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上演了小孩開大車的戲碼,中國本身沒這技術,都是洋人們給他造一個p4實驗室,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發出來的,用洋人給的資金和技術,研發出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原本要用來救援生命,卻拿來販賣牟利為目的,不變的是代價由全體人類承擔.
    .
    也可以這麼說,某些洋鬼子也永遠學不了教訓,例如「中國促成世界進步不可缺少的力量」、「紅色供應鏈對世界有巨大貢獻」、「讓中國繁榮起來他們就會邁向民主」,這些包裝著左派思想實則利益薰心的愚昧洋屌思維模式,俗稱,用小頭思考.
    .
    電影的結局就是放出恐龍後,人類世界成為一個與恐龍並存的世界,翼手龍飛到高樓大廈上,環視著人類世界燈光明媚的夜景,then,巨大的滄龍出現在衝浪客腳下的巨浪之中.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些柯糞會一邊罵政府害死800條人命,一邊倡導「與病毒共存」了,完全就是災難片看多的關係.
    .
    當浮現了電影中世界末日的影響,這也無意間隔離了自己與現實當中的關係,在進行災難性幻想的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是安全的錯覺,如同電影院的觀眾欣賞了一部恐怖電影,出了電影院後得到一種僥倖的救贖感「我還安全著」,因此人們從不厭其煩地欣賞恐怖電影,反覆刺激,不過,在現實中期待恐怖情節的呈現,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可以治療恐懼,那又是另一回事.
    .
    他們可能看到了侏羅紀公園的浪漫,而忘記了被恐龍啃掉上半身的感覺是怎麼樣,他們忘了當中的脈絡,放出恐龍,恐龍咬你,你被啃掉,「恐龍咬你」這個環節失落了,當看到了結局滿布煙硝的失落的世界,而略去的血腥情節,天真的認為提早到結局就能結束痛楚,於是產生了「放出恐龍->就不會被啃掉」的思維結果.
    .
    現實往往比電影還離奇.
    .
    只不過放出的恐龍只有幾毫釐的大小,然後牠們的名字叫做武漢肺炎.
    .
    在這絕望的世界裡,至少我們還能期待的事是,第三部女主角的胸部依然豐滿,brother.

  • 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8 11:50:33
    有 223 人按讚

    你知道嗎?【斯巴達的狗狗公主——史上首位在奧運「摘金*」的女性 】 和這紀錄現代人無法效法的各種理由 #本日冷知識1577 #文長注意
    ​ 
    本則冷知識兼祝賀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無懸念破紀錄兼摘金,把奧運變成單機遊戲啦。
    ​ 
    撒花 。:.゚ヽ(*´∀`)ノ゚.:。 撒花
    ​ 
    2021 東京奧運有個重點數字——百分之 49——是史上最高的女性運動員參與比率。
    ​ 
    回首 1896 年,在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 1863-1937)的多年鼓吹之後,第一屆的現代奧運在雅典舉辦。時代風氣使然,當時女性運動員是徹底(被)缺席的。顧拜旦心目中的奧運會,是純粹由男子業餘運動員進行的友好競賽。猶如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事也是謝絕女子參加的。
    ​ 
    古代奧運更是嚴禁已婚婦人在場觀戰,理由倒不難懂:希臘男子在田徑賽事中一貫是正面全裸的。奇怪的是未婚女子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不僅可以旁觀男子賽事,甚至可能會在天后希拉(Hera)的慶典上,或與奧運會同步舉辦未婚女子版的運動競賽,可惜這類賽事(Heraean games)的具體記述甚少。
    ​ 
    以上是想強調「古代奧林匹克」和「女性」這兩個詞有多互斥。順帶一提,古代奧運勝利不摘金,畢竟頒發金、銀、銅牌是現代發明,古代是頒發橄欖枝的桂冠,所以標題我加了引號。
    ​ 
    但是酷妮絲卡公主(Cyniska of Sparta, 442-?)就是一位超犯規的存在,她是連續兩屆古代奧林匹克奧運會:396 年與 392 年的大贏家。
    ​ 
    關於本文中提到古希臘的年代,都遵從偷懶原則,省略了「西元前」或 BC 字樣,各位請自己在腦中加負號。關於公主芳名,雖然拉丁拼法很引誘人念成賽妮絲卡,但考慮希臘文是拼成 Κυνίσκα,其中 υ (upsilon) 古音發 /u/,所以,酷妮絲卡。名字涵義是小狗狗♀源自希臘語 κύων 狗。又想到 cynic→犬儒也是同個字根。於是標題「狗狗公主」。
    ​ 
    現代人無法效法酷妮絲卡的第一個理由是,她取勝的項目已經不存在了:飆四匹馬拉的雙輪戰車(chariot)賽。就是所謂的少女與戰車......其實不是,因為 396 年時她已 46 歲了。而且其實酷妮絲卡雖然未婚,卻仍是不能親自上場競技的,即使是公主也無法無視習俗。所以她鑽了一個漏洞。但並不是女扮男裝(酷拉皮卡也不是)。公主的奧運夢是這樣圓夢的:她出錢養馬、親自訓練馬匹,奧運時聘個男人上場駕駛但仍是以她的名義競賽。換句話說,古代奧運的馬術常常是騎手獲勝,但金主獲得榮耀。畢竟馬就像古代的超跑,超貴,貴到平民根本養不起,騎師騎雇主的馬就是常態了。 #我是今夜最稀有的品種
    ​ 
    作家色諾芬(Xenophon of Athens, c. 430-354)更不客氣評論道,大多奧運競技如田徑靠的是男兒傑出的勇氣♂和技藝 → 多半是戰爭技能的衍伸,例如有一項是著全副重裝步兵的裝甲,約六公斤重在 1 stade ≒ 180 公尺的跑道上往返跑一趟,稱為 hoplitodromos (hoplite 重裝步兵, dromo 跑)。離題講一下,大型運動會場叫 stadium 就是因為古希臘田徑場通常寬 1 stade 左右,此一希臘古長度單位是跑道通常的長度。
    ​ 
    色諾芬狂酸說,反觀和馬相關的競賽靠的根本是「恁爸有錢」。畢竟要入手優異的名馬、飼養、日復一日訓練都需一擲千金。超譯成現代術語就類似說,以大量投資墊高競爭者的入場門檻,就是用錢 KO 對手這樣。
    ​ 
    又双離個題,在酷妮絲卡初次奪冠後過了十屆,356 年的奧運會上,馬其頓的菲利浦二世的馬贏了某馬術項目。傳說同一天適逢亞歷山大出生,被當成大吉之兆——幸好亞歷山大沒有因此被命名為 Hippodromniki 之類的,hippodrome 跑馬,nike 勝利。想他姐姐出生那天菲利浦國王恰在 Thessaly 打了勝仗,大喜之下就命名女兒 Thessaloniki 了 (也是現代希臘第二大城)。
    ​ 
    扯太遠啦,浪子回頭。斯巴達的酷妮絲卡公主的功績,現代人無法效法也大概無須吹捧的第二個理由在於她的身分:她的父親 Archidamus 二世是斯巴達國王(雙王之一),她的哥哥也繼任父親,是為斯巴達國王 Agesilaus 二世。斯巴達的「雙王」理解成是戰時的兩名最高軍事領袖,且是斯巴達最顯赫家系才能擔任的。
    ​ 
    時間軸大概是這樣:狗狗公主出生在伯羅奔尼薩戰爭(431-404)前不久,她的名字是紀念斯巴達國王的祖父的小名,而她的父王帶領斯巴達軍三次大肆攻擊了雅典,在公主獲得桂冠殊榮時,斯巴達已在這場古希臘的世界大戰中獲勝(而雅典幾乎全毀),那時她的王兄已繼位,為斯巴達的希臘霸主(hegemon)時期。她便繼承了過世父王的馬匹,且在王兄的大力資助下參賽。
    ​ 
    酷妮絲卡能躋身古代奧運勝者之林的最後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斯巴達那古代罕見的奇葩社會型態。在斯巴達女性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自己名下擁有財產。斯巴達女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也高,理由後述。最後不愧是斯巴達,戰死了無數男人,繼承了遺產的斯巴達的寡婦以富裕聞名。
    ​ 
    話說日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384-322)將會見證斯巴達從希臘的霸主衰退成一地方勢力,讓出其霸主地位給馬其頓。亞里斯多德評論說,斯巴達的衰退起因是它「淪為女性治國的地方」。只不過亞里斯多德有個特色:他說過的每句話幾乎都錯了——還真不容易——我們切莫聽他。例如他也曾斬釘截鐵說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 XD。
    ​ 
    但亞氏這番攻擊也在在反映了斯巴達女子掌握權力之大、獨立性之高,在整個希臘世界都是異類存在,果然就被針對了。其他古希臘城邦中,婦女權利依附於男性家主,女性的預設角色是承擔家務與雜役,只比奴隸高一層級而已。不擁有私有財產,養馬什麼的更不用說了。
    ​ 
    為何有這麼大差異?其實,斯巴達的社會有一項至高原則......你以為是「尚武」對吧?但其實有個法則比尚武更優先,那就是「徹底貫徹優生學」——生產出繁多又強壯的下一代是國民義務,這樣即使斯巴達在征戰中折損男丁,都能很快就生回來,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才好當霸主。
    ​ 
    出於這種優生考量,斯巴達人相信體質強健的女子對於生育壯丁也同等重要,於是產生了格言:「生男當然最好,但即使生女也要把她教養的和她的兄弟一樣強」。這樣到底算不算一種性別分工下的權力平均咧?也因此,斯巴達女性接受的教育包括了健體強身的各種運動、音樂舞蹈甚至騎乘,都由年長的女性教授,只差沒有軍事訓練而已(卡珊德拉表示)。斯巴達很可能有女子運動會,甚至可能讓年輕的男女在賽事上裸裎相見相互競技。又順帶一提,英語的健身房/體育館 gymnasium 這個字就來自希臘語的裸體 γυμνός (gumnos),不過奇怪的,德語 gymnasium 的意思是大學預科學校......不細說了XD
    ​ 
    再加上,其實斯巴達男人在 30 歲之前是不能和妻子同居的,斯巴達男人從相當於我們小學的年紀就被要求集體生活,集體受軍事訓練,和同儕與師長養成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如果早早成家生子,要總不在家的男人張羅家務事和養育後代......就無法,於是斯巴達女性需當家,並掙得了高度自主權。與之相對,理想的斯巴達女性美德完全在於能否養育出勇士。斯巴達的悍母民風在歷史的一頁展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名將,國王皮洛士(Pyrrhus of Epirus, 306-272)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揮軍試圖硬吃斯巴達,當兩軍在城下對峙,斯巴達女性一擁而出,連夜在兩軍之間挖了一條戰壕,還叫士兵男孩們今晚多休息,儲備體力以待拂曉決戰,多威猛的斯巴達媽媽。
    ​ 
    最後來說壓軸的限制級內容,斯巴達社會型態的根本由來——其強悍勇武與其說是出於抵禦外敵,更是無時無刻不在防範身邊眾多的奴隸:黑勞士(Helots)的反叛。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曾估計,每 1 個斯巴達公民或許對應到 7 個黑勞士奴隸,這種懸殊比例,表示斯巴達人隨時都要有以一砍十的自信。
    ​ 
    斯巴達人始終使用一種非人的恐怖,在統御/蹂躪著這大量的他們眼中的人形牲畜,詳情不可描述。因此斯巴達人的男女分工才會如前述,貫徹優生考量,資源全用產兵,技能全點武力,斯巴達女人並不需紡織下田飼養,生產勞作由奴隸做,女人唯需要生養教育出男子,男子唯需要高效率的殺人。知道這些背景,再看《300 壯士》你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 
    好了好了,太嚴肅了,換個話題。話說贏了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人「只會得到橄欖枝桂冠和榮譽」而沒有物質上的餽贈,究竟合不合實情呢?
    ​ 
    顧拜旦男爵認為古希臘人純屬為榮譽、為愛而投入奧林匹克競賽,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曲解罷了。參與多半還是冀望拿些好處的,不管爭名還是牟利。較世俗的城邦常配發年金或給予冠軍終生免稅的待遇,換取一個光榮的代言權,把英雄寫進城邦的神話裡。有點像補習班拿高分榜首同學當招生號召,就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的獎金那樣。也有有野心之士利用奧運的光環(或是說橄欖環)作為進入政界的入口。想,你都變成世界級名人了,以知名度做槓桿試著在世上做出些改變應該算是人之常情。
    ​ 
    另一種政治操作就高調了:冠軍會被當成半神,即古希臘的英雄崇拜(hero cult)。斯巴達的酷妮絲卡,我們的狗狗公主就獲得這種待遇,即使在她過世後多年,在斯巴達對她的崇拜仍不停歇,激勵了更多斯巴達女子投入奧運。畢竟在希臘人心目中傑出的人 = 英雄 = 有神性。出了英雄的家系更是世世代代講話卡大聲。酷妮絲卡的王兄會大力支持她追求奧運夢,大概有著這種算盤,即使他們家世早就夠顯赫了,但能利用的政治資本就要利用......
    ​ 
    行文至此,我的腦忽然嘖了一聲,說:「喂,科宅,奧運比賽大家開心就好。不需要追究這麼多喔」。好的大家,那我們下次再見,祝各位觀賽武運昌隆!
    _
    ​ 
    插圖:歐蘿拉·栖夜·莉絲·凱明公主。和本文關係是沒有。
    ​ 
    參考資料:wikipedia - Cynisca ; wikipedia - Women in ancient Sparta。現代奧運的男女運動員人數比 Number of athlete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by gender 1896-2016
    Published by Aaron O'Neill, Jul 15, 2020。

  • 並不是想引誘男主快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7 15:10:40
    有 115 人按讚

    【極端移民撚 | 盧斯達 on Patreon】

    最近在網上看到不少「移民帖」,很多都是開宗名義說「香港已經玩撚完,請盡快搵夠錢走資移民」。裡面的討論,發帖人和討論者通常都會羅列最近的新聞,然後說這樣說這樣,你認為還可能反抗嗎?說著說著,他們就開始批判留下來的人,咄咄迫問著:「留係香港做到咩?」、「點解要留低做人質?」、「唔好浪漫主義」、「留低交稅養黑警?」

    有人說,哪有錢?他們說,香港很快就會鎖人鎖錢,再儲錢就來不及了。然後我真的見過網民建議人拿著三幾萬港元,投奔英國送外賣租 airbnb。或者說「孫中山也走」,暗示自己真是去打國際線。

    每次見這些留言,我都像著魔一樣查看那些帳號的過去言論。那些帳號在反送中很熱烈的時候,還會出帖叫人去遊行。現在他們說投甚麼白票不是很天真嗎?我想其實遊行也很天真,但明知如此,很多人都是天真都盡做。如果說香港沒有民主自由,是直接導致他們好驚好驚夾著尾巴離開香港的原因,那其實他們在 97 年之前已經要走,至少不是遲到 2019。為甚麼他們等到 2019 年才突然「醒覺」?因為現在有政治審判?其實 2016 年甚至更早就開始。上述的極端言論移民撚,是 2019 年突然性情大變?還是 2019 年之前仍然抱著「可以一等」的希望?等待民主會戰勝歸來?等待別人幫他們一併爭取?

    有朋友跟我說,香港都有網評員的,全職受薪,而且幾好 pay。我不知道北京是否有在移民話題參一腳,而且我們這些善男信女,不了解世界的黑暗運作。你說黨報不是反對別人移民嗎?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他們要是參一腳,就兩邊極端立場都會扮演。或者只是為了強化內部對立情緒,而暫時扮演「支持移民派」,引多兩下,真心信服這套的香港人自己也會情緒激動大發己見,成了自乾五。萬物的矛盾都是這樣操作的。

    有沒有這些人?肯定有的。在示威頻繁的時間,各大媒體都會直播,裡面的大多數留言,通常都是說「大隻係鬼」,以及「快啲走」。無論情況是激烈還是平靜,日還是夜,催淚彈還是水炮,網絡觀眾多數都是說「快啲走」。我們真的在經歷同一件事嗎?究竟有甚麼事都「快啲走」是否香港人的國民性?

    前港督衛奕信曾經這樣評論回歸前後的香港人:

    //「……很多港人有雙重性格,一方面他們說為何沒人站出來,為何無人出來對抗中國、對抗英國或美國。當出現危機時,很多人便說為何要捲入情勢,我們不應捲入此情勢,快離開它。」//

    梁天琦因暴動惡法入獄之前,寫了公開信,第一段是這樣說:

    //「在我回港前,曾經讀過一篇關於近年香港移民傾向的報道,該調查反映漸多香港人移居海外,而年輕人當中,壓倒性大多數都考慮移民。與此同時,我也讀到某些權貴的言論,大概是呼籲香港青年如對社會現況不滿及對前景悲觀,大可選擇離開云云。我先後閱畢這兩篇新聞,心中充滿疑惑:在香港這地方,我們正為下一代創造怎樣的環境?

    去或留固然是許多人面臨的抉擇。但假使香港人,特別年輕一代,都不再留戀香港,退居其他地方,香港的未來也就從此有了定數。相反,我們只有紮根這遍土地,這裏才有改變的可能,香港也不再是座浮城。」//

    也許當時和現在不一樣,很多前設都已過時。沒錯,現在的情況又比 2017 年困難得多,連基本人身安全和言論自由都不太確定。然而心安理得的網民一句「留在香港可以做甚麼」,我想了很多天,幾天睡不好。對那些空口拋下「留在香港可以做甚麼」的人,那些繼續緊守崗位,如常過活的大多數人,又算是甚麼?是愚蠢人嗎?例如媒體業、各界專業。也許他們都有不少人計劃移民,不過他們當下還在緊守高風險崗位,就算不是社會中層,例如沒有 BNO 的年輕人,他們都在努力過活,努力保持情緒穩定。這些人不愚蠢,也不是相信香港明天會更好,只是他們不會否定別人,不自我否定,也不馬上定論這裡的生死。

    他們會說,這些都是「浪漫主義」,暗示自己是老實話難聽的「現實主義」。那就不如談現實吧。香港人一向有錢,很多人根本就雙重國籍,或者已經入了其他國籍。他們要移民,其實不用賣樓,因為現金一向充足,人走了,樓可以慢慢賣,根本不用臨急抱佛腳。

    要香港人流血坐牢爭取一個天大機會,才可以移民的人,其實也就這樣了。我不是針對他們,而是說在座各位都是如此。這類朋友,只是內心不安樂,自己要走,也認為別人應該走,但不考慮別人的承受能力。對一些極端人士來說,水到一個人走,就是傷害了中國 700 萬份之一,而你那佔自己 100% 的未來人生,最後是好是壞,他們是不管的。有人一家大細去看移民,不小心 Freudian slip 說自己去抗爭、打國際線、為香港留後。不如來點血淋淋的現實主義:如果你在香港都搞不到抗爭,冇人識你廿八座大王,你去到外國又能發揮出甚麼?如果在這裡都做不到,去到外面反而能夠做到?

    現實就是你在香港沒有輿論、政治、經濟影響力,在外國也不會突然有影響力。能夠調動資源的階層,不管他們肉身在香港還是南極,他們都有可以做到的事。某國的議會遊說記錄,發現某銀行原來都付過錢,做過點遊說,所以後來被報復。當中的人不會攘著移民,他們在哪裡都好,自有威力,根本不是考慮問題的重點。

    如果說這一切無關社會政治 (其實一向無關),移民只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換一個環境,那很好,任何人都應該對自己好,那就盡早移民,好好過新生活,不要對別人為何留下指指點點,不要標榜自己也很黃,不要去到外國也要泡黃店黃圈,做一堆形式主義的事情讓自己舒服。既然行為本質上與政治無關,為何又要用政治惡劣來增加移民同伴呢?為何要令自己那麼心安理得呢?移民都要多人先夠威?幼稚園學生去廁所都要孖公仔嗎?跟我一起說:「我已決定移民,但主要不是因為被政治迫害」、「我已決定移民,但主要不是因為被政治迫害」、「我已決定移民,但主要不是因為被政治迫害」,說三次吧。因為政治迫害真來到你根本走不了,樓也賣不了。倉皇逃走沒有身份沒有簽證的那些就更加不是移民。

    本來好人好姐、近乎百份百安全的移民,對自己的說辭卻是「走難」,內裡是覺得移民於心有愧。為甚麼要有愧呢?有愧源於虛假的罪惡感,虛假的罪惡感則源於過度的自我意識,認為自己也有運動的一大份。其實他們的一份,可能只是看著直播,不斷留言「快啲走啦點解唔走」,以及捐錢給意見領袖。這初衷,或初執,要說是可愛還是醜陋呢?不管如何,都是「執」,然後演變出很多跳針言論,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的錯誤路徑。

    我這樣說,是否覺得香港明天會更好?當然不是,我自懂性以來,已經總是覺得會大難臨頭。後來我讀了一些存在主義,學會對事物終將腐朽的自然現象釋然。不要說香港,你的身體每天都在衰老腐化,現在總是比不上以前。你怎樣努力,最終都會死,可惜生命是不可能移民的,生命中沒有一個應許之地,不會到達就可以涅盤,不會一切痛苦皆得解脫。如果有這種幻想,我願意沉睡下去相信,至少當下就心安,就安樂。

    事情不會突然好起來,甚至只會不斷變壞,是的,因為人生和文明都是如此行的,高峰之後就會進入漫長的衰退,是物理現象,是宇宙之常經。宇宙最終可能熱死亡,但在那之前,人還是要尋找一些意義和活著的。一個不斷說人生最終都是死,今日就決定原地扭動,鼓勵自己和別人放棄人生,不是現實,而是膚淺的悲觀主義。深刻的悲觀主義,是明知道生命逃不過死亡,仍然積極生活到最後一刻,不讓片面的理性認識將自己引誘至虛無和自毀。

    他們說,無論態度如何積極,對抗不了中國就是對抗不了。然而你最終都要面對,外國就沒有中國的全球力量嗎?如果某件事不成功,這裡的人活著就沒有意義嗎?我從極端移民撚的文字中,似乎就讀到這種想法。這已經不是在哪裡生活的問題了,是 (香港)人的劣根性作崇,連民主運動都特別急功近利。然而人生可能有即時可見的收獲嗎?人生本來就在奔向腐朽,不可能有即時收獲,或者有太終極的意義。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人卻永不能比天體長壽。

    如果說世界大勢一時平衡不到就呼天搶地,歷史上永遠跟痛苦對抗並忍耐的一代一代人類,難道又是笑話?「活著又如何?難道你可以打贏那個緬甸黑警?」是不能的,會有人受苦。他們也不能移民,被關在國家裡面了。那麼一部份香港人還可以收拾細軟離開,歷史不是對他們很好了嗎?為甚麼連論述上都要攞埋個尾彩,反過來西口西面怪其他人不跟他們一齊走呢?我不明白。移民沒問題,但移民又同時成了末日教派信徒的,就令人側目。這些人有多少?有人說這才是主流,大部份香港人被迫如常過活,他們反而認為這才是極端。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