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丙種業務主管回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丙種業務主管回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丙種業務主管回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丙種業務主管回訓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萬的網紅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意外的有被推爆 那我們就來聊聊為何我會擔心今年台灣工地管理會有重大風險 因為有版友可能不是相關產業或科系 先介紹一下台灣幾個營造現場比較特殊的狀況 (營造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遠早的發展歷程和特殊法規 所以獨特性比多數產業高) 1.層層分包特殊文化 先說一下轉包和分包不同 轉包是拿到案子後...

  • 丙種業務主管回訓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20:48:21
    有 912 人按讚

    『意外的有被推爆 那我們就來聊聊為何我會擔心今年台灣工地管理會有重大風險

    因為有版友可能不是相關產業或科系

    先介紹一下台灣幾個營造現場比較特殊的狀況
    (營造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遠早的發展歷程和特殊法規 所以獨特性比多數產業高)

    1.層層分包特殊文化

    先說一下轉包和分包不同

    轉包是拿到案子後抽管理費或業務費用後

    就把主要部分或整個工程再轉給其他廠商施工

    但分包則是主要得標廠商將一部分工程與其他廠商分工施工

    分包這件是在全球營造業都是普遍的

    但是分包的方式 規模 切分方式 層數 及分包後權責歸屬則有很大差異

    台灣的特色是營造業普遍規模很小

    (這點跟很多人的印象應該是相反)

    https://reurl.cc/KxL6D9

    全台灣營造業在109年第4季共有19,028家

    大約一萬四千家是丙級營造和土木包工業

    這還沒有計入材料行 設備廠商 資材公司等

    可能沒登記在營造業但會出入工地協助工程的廠商

    還有到處走跳的師傅(個人 夫妻檔 師徒)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 營造工程很少有較長的持續性

    每個工地完工後 是否有相近的工程能續接 不確定性很高

    不像很多產業人員可以固定編制持續生產或提供服務

    所以營造廠會保留主要的主管和核心的技術人員

    等拿到下一個案子時 再依工程案的特性和規模 將工作分配給協力廠商

    協力廠商同樣有一樣的問題 所以會再把人力和機具不足的部分再分給下一級廠商

    這樣的層層分包 安全責任如何整體控管

    就跟最上面承攬工程的營造廠觀念 能力 制度有很大關係

    另外也跟各分包廠商有無合作經驗有關 有共同合作的經驗

    再效率 信任度上都能提高 也能降低一些工程風險

    .
    2.施工人員的非制度學習

    台灣早期多數施工人員的訓練都是師徒制為主

    師傅用他當徒弟受到的訓練方式再複製一次來訓練自己的徒弟

    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很多工序和工種 仍然是以師徒制為主要學習方式

    技術學校教的工種數量有限 而且經常與現場及時代有落差

    這也導致很多工法在操作上會有各種不一致的說法和見解

    甚至在安全的管理上 也缺少一致的認知和操作方式

    .
    3.工務及工地管理的大學教育

    大學教育主要還是以理論和學科知識為主

    實務經驗和實習 台灣的大學對其重視度反而低於歐美

    也就產生許多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與誤解

    因為缺少實際工地與操作經驗

    所以師傅一開始並不會信任大學畢業幾年 擔任工地管理人員的指令

    有時會聽從 也只是因為位階權力的關係 而不是從心底聽進去

    所以只要一沒有人督導 很多安全措施和流程就鬆懈了

    而大學畢業擔任管理的工程人員 對於工地的適應性通常也不高

    也不少人不願意與師傅和工人搭話 自然雙方更不了解彼此的顧慮和立場

    無法用師傅能理解的方式傳達重要的安全事項或調整安全管理方式

    直接用學校或機關理想的方式來管理 自然事倍功半......

    最後實際對工地工務管理影響最大的 還是由工地出身的管理人員為主

    但也因此許多觀念可能還停留在很早期的年代

    .
    4.公家機關的制度流程與認知

    公共工程許多的制度流程訂定是為了達到規範要求而做的

    多是參考國外的資料後再加以修改定案

    但國外的條件往往和國內有很大的落差

    也因此許多制度如果直接移入執行 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弊病叢生

    後來有許多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發現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會參考多國制度後 再拼裝修訂執行的流程與相關管理制度

    不過這裡又發生一個大問題

    多數參與修訂的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

    很少是工地出身 他們大多經常造訪工地作查核

    但查核那天的準備好的狀況和平常的工地運作狀況往往很不一樣....

    而且走馬看花的查核 無法看到很多實際進行的細節和環節

    所以將國外的制度拼裝後 再由缺乏基層實際經驗的專家學者和公務人員修訂後

    產生更詭異的制度 而這樣的制度和流程往往不但不能有效達到規範要求

    反而產生更多的虛工和紙上作業 以及越來越多的督導成本

    層層督導 高層督導去督導督導的督導 就會變成這種梗圖的情境....

    https://imgur.com/o3g9r8f

    這種狀況反而最容易發生危險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會放在文件上

    而不是現場 而且出事後 90%以上的時間和重點放在檢討和推託責任

    而不是討論如何避免下一次意外或特殊情況的處理方式

    .
    5.外籍勞工的管理

    外籍勞工可申請投入國家建設屬大規模的營造工地

    此外也有許多外勞學成後 會跑到私人案場工作

    與很多人的觀念再次相反

    外籍勞工如果在一開始就給與完整的安全訓練和觀念指導

    反而是最有機會持續維持的群體

    因為他們很怕違反相關規定會被遣送回國

    所以只要是聽起來合理 不影響他們收入的措施 大多會有意願配合

    這個情況在緬甸也很明顯

    緬甸在最近動亂前 有一陣子和平的日子

    很多地方都開始由外資投入 設置小型工業園區 想運用當度充足又便宜的人力

    那時聽去緬甸勘查的工程師說 當地主要投資的外資來源有

    台灣 新加坡 日本 中國

    而且只要看園區工地工人的打扮和配置大概就能猜到是哪個國家投資的

    安全帽反光背心備齊 還請好幾個人固定在路邊指揮交通(即使幾乎沒車子)

    這園區多半是日商投資

    工地工人有戴安全帽和反光背心 車輛進出時會有一組人跑出來指揮

    但沒車輛時沒人在外面的 通常是新加坡投資的工業區

    工地工人安全帽戴著但沒有扣好或看起來破破爛爛 背心有人有 有人沒有

    車輛進出時有一人不情不願 出來看看的 大概是中國投資的光業區

    至於沒有安全帽 沒有背心 擺一個電動左搖右晃的破爛假人在門口的

    大概就是........

    工人同樣都是緬甸當地人 但穿著和動作卻會因為不同國家的管理

    而有很大的差異.... 這情況在台灣也同樣適用於外籍勞工的管理

    .

    以上是台灣營造工地幾個特殊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還能維持一些微妙的平衡

    讓工地事故的機率大概略高於工地外交通事故機率

    (考量從業人數和交通工具使用人數差異後的機率)

    但今年因為嚴重缺工的問題 恐怕會讓許多工地事故機率暴增

    嚴重缺工的原因就在於人力供需嚴重失衡

    需求面上的問題:

    1.科技廠快速大規模擴廠

    2.房地產熱潮增加大量建案興建

    3.前瞻計畫多以工程為主 短期過多工程案件需要執行

    供給面上的問題:

    1.年長工人退休或傷病缺工

    2.工地風險衛生隱憂和起步待遇難吸引年輕人

    3.缺少工地實際技術的技職訓練教育單位 (如果已經有訓練 不用從起步待遇做起)

    4.新冠肺炎造成外籍勞工來往狀況不確定性

    上述問題就造成今年恐怕得面對台灣營造歷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缺工潮

    而上述的所有問題又會和台灣營造特殊的狀況 產生更致命的結果

    這部分也蠻複雜的 明天會再開一篇文來描述

    --------

    另外很遺憾的

    昨天找了一下兩年多前在八卦版的發文

    那時就有提到一些台鐵內部的問題

    雖然這次直接原因是工程外包廠商出了問題

    但這也反應到台鐵在管理上 偏向把風險管理的部分也全都外包出去的心態

    https://reurl.cc/NXLjGQ

    對風險管理的觀念和心態如果不修正

    台鐵事故仍然會頻繁發生 頂多是不同的人輪流砸鍋.....』

    Re: [問卦] 營造公司有沒有評鑑制度 https://disp.cc/b/27-doaf

  • 丙種業務主管回訓 在 夢想騎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5-06 21:00:00
    有 20 人按讚


    【一業一故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詩)
     
    嘴裡嚼著香甜的白米飯,這都是農夫一點一滴辛苦栽種的。以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已經漸漸退燒了,有越來越多不同領域且高學歷的人成為農夫,像是中山大學材料光電系的蘇建鈞,在畢業後回到台南家鄉投入農業,利用Google map與導航器計算「最短耕田路徑」,節省農務機器的油耗,目前已經是年收破百萬的「科技農夫」。
    有個現在是業務主管的朋友小美(化名),很久以前就有農夫夢,在上個月到東部打工換宿當三個禮拜的農夫,而有了許多的體會與收穫-很感動的是自己終於可以完整吃完一碗飯!
     
    鼓勵大家多利用實習或打工的方式去體驗每個專業領域,一方面有豐富的收穫,也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期待透過一業一故事讓大家更認識農夫這個職業,也反思自己與每一個職業的適配度,發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所在。
     
     
    ★職業名稱∥ 農夫
     
    ★職務簡介∥
     從事各種食用作物(如稻、大豆、小麥、花生、玉米、甘藷及其他雜糧作物;茶、甘蔗、菸草及其他特用作物)、林用作物、藥用作物、飼料作物、植物保護等之播種、栽培及採收等工作
     
    ★工作內容∥
     1.工作任務:用手操作、控制機械和歷程、辨識資訊
     2.工作環境:室外,曝露於各種天氣、用手來處理、控制或感覺物體、工具,或控制器的時間、接觸到污染物
     
    ★需求背景科系∥
     農藝學系、園藝學系、生物農業科技學系、精緻農業學系…等,若非相關背景,可至農民學院受訓
     
    ★具備的專業能力∥
     1.需具備的知識:化學、人力資源、食物生產
     2.需具備的技能:種植栽培能力、認識農藝作物、整地作畦與田間管理、種苗生產管理
     3.可具備的證照:丙級農藝技術士、農藥代噴技術士、丙級農田灌溉排水技術士
     
    ★更進一步了解∥
     為土地鍍金,創造最動人的農業價値-百大黃金農夫
      https://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7000.html
     他堅持穿西裝種田!日本最帥農夫真的種出一片天
      http://hottopic.chinatimes.com/20160719003294-260811
     
    ★影片推薦∥
     【吉時從農 青春逐夢】青年農民-黃文慶 
      https://youtu.be/3Hlf6wRrXJc
     大愛電視台 節目:【農夫與他的田】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
     
    ★資料來源∥
     Jobooks工作百科(農林漁牧>農)https://occupation.taiwanjobs.gov.tw/
     104工作世界 https://wow.104.com.tw/jobWorld/profession
     遠見雜誌 https://www.gvm.com.tw/index.html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
     104百工的一天 https://plus.104.com.tw/p/group/321
     農民學院 https://academy.coa.gov.tw/
     
     
    【一業一故事】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龍曾說:「世界上只分成兩種人,從事自己喜歡且適合自己工作並藉此生活的人,以及不是那樣過活的人。」 所以我們得先找到自己喜歡且適合自己的工作。
    我們將藉由一業一故事的主題,每周介紹一個職業,期待透過我們的介紹,可以讓青少年對各種職業有更多的認識。
      
     Intel的創辦人安迪·葛洛夫曾說:「你的職業如同你的公司,而你是執行長。」你想要什麼樣創立什麼樣的公司呢? 出發總要有個方向,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想要認識的職業哦!
     
     
     
    圖/ GoodTV好消息電視台 攝影助理:StevenChen 陳信佑
    文字/慧嬅

  • 丙種業務主管回訓 在 歐中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7-05 20:53:05
    有 59 人按讚


    歐中慨籲解決兩院看護人力不足問題

    (記者李三祿報導)昨天上午,三總澎湖分院及衛福部澎湖醫院看護組長,邀請歐中慨議員參加協調會(如圖),討論有關醫院看護工人力不足問題,俾能有效回應病人家屬急迫性需求,協助患者早日康復。
     歐中慨表示,個人長期關注醫療相關問題,發現澎湖兩家公立醫院住院治療病人經常滿床,其中又以老大人或重度疾病者居多。這些長期臥床且行動不便的患者,極需有人24小時照顧,惟因家屬上班工作致無暇陪伴照料,故私下聘請看護工協助病人接受治療,成效良好頗受院方及家屬信賴。
     他說,擔任看護工者需擁有合格證照方能執行照顧任務,否則醫院不允許協助照護病人,以免發生意外而引起糾紛。因此,有心從事醫院看護工作的民眾,必須參加衛生主管機關舉辦的教育訓練課程,結訓後取得合格證書才能再參加丙級照護考試,通過多層嚴格考驗方可執行看護業務,並非任何人都可以擔任此重要工作。
     歐中慨指出,由於澎湖兩家公立醫院的合格看護工只有20名,而住院病人總數卻超過百人以上,若以全天候24小時計算,看護工必須兩人一組去照顧一位病人。換言之,兩家醫院百名住院病人只有10個幸運患者能聘得到看護工,這樣的懸殊比例實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也難怪家屬怨聲載道。
     衛生局長鄭鴻藝表示,澎湖經訓練合格擁有證照的看護工人數不少,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年齡漸長體力不繼、另有生涯規劃等因素而逐漸遞減。惟看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兩家醫院均無人向衛生局反應,這種供需失衡的現象必須立即解決,衛生局已積極籌辦教育訓練課程,希望有意投入此行業的民眾踴躍參加,俾能有效提升照護品質及活絡就業市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