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世紀莊園格局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世紀莊園格局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世紀莊園格局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世紀莊園格局圖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歷史哥澄清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中印問題速報與西藏簡要介紹(上) 1951年以前】 8月30日凌晨與9月2日凌晨,印度動用流亡藏人的免洗部隊 SFF(Special Frontier Force,特別邊境部隊)當前鋒,衝上世界比例最狹長(長143公里,最寬僅5公里,面積604平方公里)的湖,高原上重要淡水來源...

  • 世紀莊園格局圖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5 00:01:47
    有 384 人按讚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中印問題速報與西藏簡要介紹(上) 1951年以前】

    8月30日凌晨與9月2日凌晨,印度動用流亡藏人的免洗部隊 SFF(Special Frontier Force,特別邊境部隊)當前鋒,衝上世界比例最狹長(長143公里,最寬僅5公里,面積604平方公里)的湖,高原上重要淡水來源、珍貴美食裂腹魚主要產地的--班公錯南岸北岸制高點之後

    印度人、台獨份子、藏獨支持者,全部都高潮到喘不過氣來,印度還全國祝賀,代表性的黑頂(Black Top,班公錯周圍地區最高峰)在58年後從中國手上拿回。同時印度也慶祝印度宣傳中的民族英雄 Shaitan Singh 少校誓死保衛的熱欽拉山口(Rezang La)重回印度懷抱

    (1962 Rezang La打了整場戰爭中最激烈的一仗,相比其他地方印軍潰敗迅速, Shaitan Singh少校負責防守的 Rezang La爭奪戰造成解放軍百餘傷亡,他自己全連也死傷略盡,但印度吹成打死共軍350人,讓中共放棄併吞拉達克的英雄)

    解放軍方面也不好過,備受國內指責,因為短短不到一周,重要的班公錯其南北制高點都被印度以幾乎兵不血刃的方式奪去。等於先烈血戰獲得的土地,就大辣辣地被藏獨份子當先鋒佔去還被插上雪山獅子旗與印度國旗。這已經不叫羞辱,這等於是中共中央軍委的臉面被吐完口水後,還被當場當眾撒尿在鞋子上。

    ====================================

    藏人(吐蕃人)因其特別適應高原的能力與能長時間上下山急行軍之耐久特別優勢,冷兵器時代始終能在高原上獨霸一方。進可剽掠四川雲南陝西與北印山腳各邦,退能固守高原擊退中原政權與印度次大陸軍隊。但也因為藏地山脈彙集,冰磧與冰蝕作用強烈且交互,

    地勢險峻複雜,內部聯繫困難,一旦吐蕃中央勢力稍衰,廣大的高原藏地就會變成千百個半獨立小邦與藩屬星羅棋布的地域,而藏傳佛教成為藏人間最大的聯繫。亦即不管當時是拉薩或日喀則當政,勢強或勢弱,藏區中心仍然靠著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號召聯繫整個藏地。

    不過,當熱兵器開始出現,吐蕃/西藏的特殊地位就開始消融:

    1717年,蒙古準噶爾部的大策零敦多布從和闐率6000兵沿今日新藏公路的路線,從西藏西部翻山突擊佔領拉薩,拉薩權威更一落千丈,因此被迫向清廷求援。1720年,年羹堯領軍入藏,擊退大策零敦多布,但從此清廷也開始在西藏建立直接統治。

    #1727年正式開始派任2人的欽差駐藏辦事大臣(當時西藏地位類似被保護國,重要官員任命須達賴喇嘛、駐藏大臣雙核可)

    #1791尼泊爾入侵西藏靠福康安將軍領兵逐退
    #1793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與金瓶掣籤制度(乾隆帝訂下未來喇嘛轉世須經過「金瓶掣籤」的規矩,達賴外派人員須經駐藏大臣核可,達賴與班禪開支收入須接受駐藏辦事大臣審計)

    基本上1793年後,西藏地位類似清廷的「自治領」,至於台獨覺青喜歡吹的甚麼「清廷和達賴是施主和受施者關係...」根本就是鬼扯。有聽過住持怎麼選,還要「施主」來決定嗎?(附錄有欽定藏內善後章程)。

    另外,當時藏南各村有如「自治領下的自治區」,而尼泊爾、拉達克、錫金、不丹則類似「自治領的藩屬」。故藏南是大清領土,但尼泊爾、拉達克、錫金、不丹不是清廷領土。

    #19世紀中葉英國勢力開始併吞西藏藩屬
    #1890中英藏印條約正本還在台北故宮

    1850年後,英國開始向喜馬拉雅山脊推進,對於藏南因顧忌中英關係而不敢下手,但對藩屬就不客氣了。1888年,Thomas Graham上校率英印軍進攻亞東,爆發第一次侵藏戰爭,清軍奉四川總督命增援但不開火,英軍顧慮兩國關係後撤退,1890年中英簽訂「中英藏印條約」(兩國中央針對兩方自治領事務簽訂條約)

    而中英藏印條約也讓亞東周圍成了整個西藏唯一有對外訂約明文規定邊界的區域。

    #1904第二次侵藏戰爭改變權力格局

    1904年榮赫鵬(Younghusband)率英印軍攻入拉薩,1905迫簽實際並無效力的拉薩條約(因為該約無經中英雙方正式代表簽字,之後中英正式簽定「中英續訂藏印條約」,確定中國中央統治權與英國在西藏的特殊經濟利益),西藏政府徹底感受到清廷的衰弱與英國的強大先進,而清廷則憂其在西藏統治地位動搖,1904開始推行藏區新政,但引發「巴塘事變」,新任駐藏大臣鳳全遇害,漢軍旗人趙爾豐率軍血腥鎮壓,並升任新設川滇邊務大臣,強行推展「改土歸流」,有推展過的區域,後來在民國成了「西康省」。趙爾豐的強硬進一步引發清廷和藏區統治階層間的裂痕,許多藏人貴族心態進一步倒向英國並仇視中央政府,最終導致「水鼠年之亂」(1912年辛亥革命後驅逐漢滿蒙回人)。

    #1912辛亥革命失去藏南與西藏軍閥化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四川是保路運動中心,動亂極大,川藏邊區駐軍與官員喪失「靠山」與「後勤」。同時駐藏清軍發生內鬨,革命黨與保皇派打成一團。噶廈政府藉機完全掌握政權。英國也趁著中國中央空虛動亂:

    #英印政府趁機佔據喜馬拉雅山以南藏區
    #藏南清軍被繳械後禮送至加爾各答搭船遣返

    但在意國際法的英國人,希望取得正式條約,於是在1913年10月召開西姆拉會議。英國用各種遊說法希望中國政府接受事實化的「麥克馬洪線」。但北洋政府代表陳貽範蘑菇了6個月就是打死不簽字,英國政府無奈,遂在1914年3月與噶廈政府簽訂「西姆拉密約」,英國代表允諾

    #支持西藏獨立但西藏必須承認麥克馬洪線
    #英國成為西藏的保護國

    但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無力繼續西藏事務,又因爭取北洋政府與後來國民政府支持之故,英國政府1914年8月~1948年,對藏南採取鬆散並睜一眼閉一眼態度(英印政府事實上統治,抽稅、管理貿易、粗略法綱,地方制度任藏南維持原貌,對國民政府代表的「巡視」呈裝死態度),而達旺地區因為是十三世達賴出生地,英國政府特予尊重維持完全獨立。

    1914年8月以後的西藏噶廈政府,失去英國支持其正式獨立後,仍然派出參議員等參加北洋政府會議,但已成為事實獨立的凶狠軍閥之一。1917、1920(直皖戰爭)、1922(直奉戰爭)諸年,藏軍對分裂衰落的川軍體系多次進攻(當時四川也內部大小軍閥分裂,而且人員裝備素質均嚴重下降),

    #1917攻陷昌都並將昌都發展為東侵核心
    #1918金沙江以西已淪陷殆盡
    #川軍軍政人員或死或囚
    #1922後雅礱江以西多被藏軍佔領
    #甘孜成為川藏拉鋸地

    此時的西藏政府,窮兵黷武不斷擴張。覺青口中的純樸可憐西藏並不存在。每逢中央更迭,藏軍都趁機發兵擴張劫掠。1930年更趁中原大戰爆發,西藏噶廈政府又發起新一波總攻向川區、青海擴大勢力。

    #1932終於踢到鐵板

    #青海馬家軍正式走上全國檯面

    1930年趁中原大戰爆發,南京與北京皆無暇他顧的關口,藏軍同步對青、川進攻,川西重城甘孜失守,瞻化與朱倭兩縣相繼失陷,藏軍另一路也派出6000人進犯青海玉樹地區,未料經過長達2年的戰爭,藏軍屢次被以寡擊眾的「青馬」死守要點拖跨,接著又被機動與戰鬥意志高昂的馬家軍騎兵包抄擊潰,最後在1932年反而被馬家軍反攻入西康,金沙江西岸青科寺一戰,更被馬家軍敢死突破,徹底擊潰。金沙江以東的川軍也趁勢反攻擊潰當面藏軍,昌都面臨被馬家軍切斷後路,並被反攻的川軍合圍失陷的威脅,藏軍面臨逾半軍資都將被繳獲的困境。而且藏軍在接連面對青馬的敗仗中,超過4,000人被擊斃,6,000以上受傷或失蹤。

    西康與青海藏族人民也因藏軍與青馬的輪流徵收而面臨破產與飢荒。13世達賴喇嘛聞各種慘訊震駭,由達賴喇嘛遣使,拜託 蔣委員長出面諭令青馬與川軍停戰。

    #1933年起同意恢復駐藏大臣終止事實獨立
    #雖然國府駐藏大臣叫的名稱一直換(使用最長的稱呼是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處長)
    #馬家軍的頑強與戰鬥意志受到蔣委員長特別注意
    相比川軍勝少敗多,青馬的頑強與猛進作風在此戰後被 蔣公注意到。加上青馬對共產黨也堅決抵制,此後青馬實際領導人馬步芳與其子馬繼援,讓 蔣公青眼有加,不只多次嘉獎,青馬相對其他地方軍閥,一向得到國民黨中央更多的支持與補助。(但馬步芳同時也是惡名昭彰的色...)

    ====物換星移,國府兵敗====

    1949年國共內戰國軍一敗塗地,7月8日西藏噶廈政府強勢驅逐133名國府駐藏辦事處人員(沒有啥西藏七年電影裡的溫馨送別「願你平安回到中國」),國學大師兼駐印大使羅家倫協調印方派員至亞東接回狼狽的駐藏人員,作為印度為國府與羅大使所做的最後禮遇(印度當時已準備承認中共)。

    #西藏再度進入短暫的事實獨立(de facto)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國民政府既敗,印度也就在1949正式併吞達旺以外的藏南,撕破英國時代的模糊面紗,1951年連達旺都不留。

    #印度前進政策成為爭議根源

    尼赫魯下令印度守備部隊盡一切可能向前推進,積極占領整個邊境:在邊防線上,哪裡有空隙,就到哪裡巡邏,或建立哨所。「哪一方修建一個對立的哨所,那麼它就將成功地在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權,因为實際上的主權十個有九個都會得到國際法的承認」

    1951同時也是昌都戰役爆發...中共的紅色風暴終究拍上高原。

    =====附錄:金瓶掣籤來由,「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

    (一)大皇帝特賜一金瓶,今後遇到尋認靈童時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於簽牌上,放進瓶內,由呼圖克圖和駐藏大臣在大昭寺釋迦佛像前正式掣籤認定。

    (二)今後鄰近各國來西藏的旅客和商人,或達賴喇嘛派往域外人員,須由該管主腦呈報駐藏大臣衙門簽發路證,並在江孜和定日兩地方新派官兵檢驗。

    (三)鑄造「乾隆寶藏」字樣金幣,邊緣鑄年號,背面鑄藏文。駐藏大臣派漢官會同噶倫對所鑄造之章卡進行檢查,以求質量純真。

    (四)設3000名正規軍隊:前後藏各駐1000名,江孜駐500名,定日駐500名,前藏代本由駐拉薩游擊統轄,日喀則(後藏)、江孜、定日各地代本,由日喀則都司統轄。

    (五)關於軍隊編制,代本下設甲本、如本和定本等,由駐藏大臣和達賴喇嘛挑選年輕有為者充任,並發給執照。

    (六)今後徵調兵丁,每年每人應發糧食2石5斗,總共為7500石。受徵調的兵員,由達賴喇嘛發給減免差役的執照。

    (七)關於軍隊裝備,十分之五用火槍,十分之三用弓箭,十分之二用刀矛。各兵丁要經常操演。

    (八)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收入及開支,駐藏大臣每年春秋兩次進行審核。

    (九)吉隆、絨夏、聶拉木等地方免去兩年一切大小差徭,宗喀、定日、喀達、從堆等地方各免去一年的差徭。?免去前後藏所有人民鐵豬年以前所欠的一切稅收。

    (十)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應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平等,共同協商處理政事,所有噶倫以下的首腦及辦事人員以至活佛,皆是隸屬關係,無論大小都得服從駐藏大臣。

    (十一)噶倫缺補時,從代本、孜本、強佐中考察個人政績,由駐藏大臣和達賴喇嘛共同提出兩個名單,呈報大皇帝選擇任命。其餘人員可由駐藏大臣和達賴喇嘛委任,並發給滿、漢、藏三種文字的執照。

    札什倫布的工作人員,由班禪額爾德尼和駐藏大臣協商委任。

    (十二)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在世時,其親屬人員不准參預政事。

    (十三)駐藏大臣每年分春秋兩季出巡前後藏各地和檢閱軍隊。各地漢官和宗本等,如有欺壓和剝削人民事情,予以查究。

    (十四)今後廓爾喀、不丹、錫金等藩屬之回文,必須按照駐藏大臣指示繕寫。關於邊界的重大事務,更要根據駐藏大臣的指示處理。外方所獻的貢物,也須請駐藏大臣查閱。所有噶倫都不得私自向外方藩屬通信。

    (十五)西藏的吉隆、聶拉木等地區和廓爾喀疆土相連,又為交通要道,須樹立界碑,限制互相出入。

    (十六)今後邊宗宗本均由小宗宗本及軍隊頭目中選派,任滿三年後考查成績,如果辦理妥善升用,否則革退。

    (十七)普通士兵有戰鬥能力者,雖非貴族亦得升任定本甚至逐級升至代本。

    (十八)堪布應選學問淵博、品德良好者充任之。其人選由達賴喇嘛、駐藏大臣及濟嚨呼圖克圖等協商決定,並發給加蓋以上3人印章的執照。

    (十九)政府稅收,照所定新舊章卡兌換之數折收。公平採買各物。

    (二十)吉隆、聶拉木兩地方抽收大米、食鹽等稅,除非請示駐藏大臣同意,不得私自增加稅額。

    (二十一)今後所有免役執照一律收回,所有差役平均負擔。其因實有勞績,需要優待者,由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協商發給免役執照。

    (二十二)達賴喇嘛所轄寺廟之活佛及喇嘛,一律詳造名冊,於駐藏大臣衙門和達賴喇嘛處各存一份,以便檢查。

    (二十三)青海蒙古王公前來迎請西藏活佛,須由西寧大臣行文駐藏大臣,由駐藏大臣發給通行護照,並行文西寧大臣,以便查訪。

    (二十四)各活佛頭目等因私外出時,一律不得派用烏拉;因公外出時,由駐藏大臣和達賴喇嘛發給執票派用烏拉。

    (二十五)對犯人所罰款項、沒收財產,必須登記,呈繳駐藏大臣衙門。無論公私人員如有訴訟事務,均須依法公平處理。

    (二十六)每年操演軍隊所需用之彈藥,由噶廈派妥員攜帶駐藏大臣衙門之公文,前去工布地方製造。

    (二十七)所有卸任之噶倫及代本,應將公館及莊園移交新任,不得據為私有。

    (二十八)不得提前發給活佛及喇嘛之俸銀。

    (二十九)派人催繳賦稅,應按規定期限辦理。各村逃亡戶之賦稅負擔應予減免。

  • 世紀莊園格局圖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03 07:45:58
    有 314 人按讚


    一,近來幾日嘅講題,主要都係講疫症帶出嘅現象。唔少讀者留言都觸及到「平等」、「洗牌」甚至乎「戰爭」,反映到各位嘅緊張同無奈。今日,不如講下大歷史。唔駛返工,sorry,應該話 home office 緊嘅朋友,慢慢睇。

    二,周末思想漫遊嘅時候忽然諗,大多數物種嘅進食習慣都係好有規律。雜食嘅物種(Omnivore)唔係話冇,但都好少好似人類食得咁雜,咁刁轉。同埋,正如之前都有寫過,進食為生存,同為進食而進食,係兩種生活模式。近年,我抱著實驗嘅心態,嘗試「返祖」咁到去「為生存而進食」;即係無必要一日三餐;好食,亦唔代表一定要食。

    三,物種當中,理論上以人類最會有同理心,即係會有「物傷其類」嘅感覺。好快咁睇咗一啲文章,發現原來動物界裡面,主流係好少會食返同類(Cannibalise)。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就算人,都有「人相食」嘅歷史風俗。

    四,點解人大多數時候唔食人肉?類近嘅物種,原來好多時都避免會食返「自己友」。我再強調一次,我唔係話絕對唔會,只不過係有明顯傾向唔會。唔通,真係好似 Richard Dawkins 提出嘅 Selfish Gene 假說?近似嘅基因排序,就更加傾向唔相互攻擊?

    五,記得讀大學個期,演化生物科學(Evolution Biology)同經濟學裡面嘅搏弈論(Game Theory)經常有合作,其中之一就係建立物種演進嘅最適策略。當然,我哋唔係話的青蛙兔仔會坐低慢慢度好一個策略,然後就統治地球;但某啲行為,對物種嘅繁衍同演進,係有抑制作用,有啲,就有助開枝散葉。同類相食嘅物種,就難啲繁衍,結果大自然裡面嘅比例,就相對少啲。

    六,經歷過近年嘅各種病毒疫症,令我有另一個大膽假設,就係同類相食,會更易引述奇奇怪怪嘅病毒疫症。又話說巴布亞新幾內亞山區,就有種叫 Kuku 嘅奇病,係因為人相食呢個風俗嘅成。呢個族嘅土著嘅喪禮,就係將死者嘅腦混合香草放入竹筒,燒來食。食嘅,主要係族中嘅女人同細路。染上病毒嘅人,初則情緒失常,繼續控制唔到身體各部份功能,最後死亡,然後畀其他人食。

    七,有興趣嘅朋友,可以上網搵。但睇完呢個案例,我第一時間諗到嘅係;因為係女人同細路食,而且活人似乎冇傳染性,呢個族先不至於滅族。呢個風俗,當然係平衡食物中唔夠蛋白質同脂肪嘅殘酷現實。更重要係,有理由相信,呢個族嘅男人,去打獵應該都帶唔到幾多蛋白質同脂肪返屋企。所以呢啲原始社會,人嘅存活真係好脆弱,但神奇地,佢哋都竟然可以維持到今日。

    八,從人類學角度,農業革命同文明嘅起源,可以話係同一個銀仔嘅兩個面。不過,凡事都有代價,農業革命令更多人得到溫飽嘅同時,亦都孕育出幾件事:(一)儲蓄,最初儲嘅係糧食,後來演變出金錢(二)土地、牲畜甚至奴隸作為資產嘅概念(三)階級。

    九,概括講,農業社會同封建制度有非常密切嘅關係。封建第一個特色,就係將土地同權力結合;戰爭,主要為土地糧食,其次係削弱敵人生產力。第二,封建制度亦都係階級觀念非常濃厚嘅社會。即係話,冇地嘅,就要用拳頭打個地盤返來;有地嘅,就要用拳頭去保障自己嘅利益。拳頭,就可以用糧食去換奴隸,用土地生產更多嘅糧食。

    十,初一中史,話周代開始行封建制度,以農立國。其實從人類學角度,商朝仍然某種游牧民族過渡到農業社會嘅過程;周公制禮,其實只係好明確咁反映當時嘅現實。至於井田制、分封之類,就係以上所講嘅政治經濟現象。好可惜,學校嘅課程教啲唔教啲,某程度上亦都因為中史嘅治學研究方法真係冇乜進步過,大家滿足於聽下史記故事就算。

    十一,農業社會封建制度,不斷「深化改革」(嘩,呢個詞語,好好用),過程中都經歷過唔少重大危機。結束周代嘅諸侯封建制,係一次。漢末,又一次。唐末,又一次。一直到宋,先係第一次因對外戰敗而「被殖民」。諷刺係,今日有唔少大中華民族主義者,當正成吉思漢鐵木真係偉大領袖,就同某啲向列寧、史太林效忠嘅人一樣咁真心膠。

    十二,好簡單咁講返幾次封建制度嘅危機同改變。周末,係因為農業經濟發達到一個點,有一班唔需要耕田嘅人,經濟實力同文化影響力,分分鐘大過地主。好事來的。最後,出咗一班人,成功用知識同意識形態,取代軍人階級,成為真正嘅執政者。呢個趨勢一直延續到漢。

    十三,其實周代末年,除咗呢班知識份子,亦都有工匠商人之類。孔子嘅學生子貢,就係呢種商人。其實佢哋都唔係傳統嘅土地階層;不過到後來,知識份子當中,有人做官得到封地,咁就漸漸形成「仕農工商」呢個排序。

    十四,與其話秦滅六國,不如話,周末地方力量嘅競爭,有個將經濟、軍事同社會操控結合嘅管治模式,完完全全咁跑出咗。Bingo,商鞅變法嘅意義,唔應該只係睇佢令到秦幾強大,而係佢點樣正面挑戰傳統諸侯嘅統治模式。

    十五,秦帝國,至今都係所有獨裁者嘅學習對象,尤其係中國。楚,就係周代貴族階級嘅舊夢。漢,就代表透過意識形態掌控經濟文化嘅既得利益者最終嘅勝利。漢代,就係呢班人成功奪取資源分配權力嘅過程。期間,出現兩個非常有趣嘅事件。一次係公元前81年,漢昭帝執政期間嘅鹽鐵會議;會議紀錄寫成《鹽鐵論》,而會議結論,係結束部份專營事業。

    十六,某程度上,主將廢除專營嘅知識份子,代表地方嘅經濟利益。鹽鐵會議之後嘅幾十年,漢帝國版圖裡面,出現唔少由地方土豪世家控制嘅莊園經濟,一般人都變返無產階級,甚至連皇室都財困。就係呢個時候,有人企圖推出歷史一次大洗牌嘅嘗試:王莽新政。

    十七,王莽可能係史上第一個以經濟平等分配主義做綱領去奪權嘅歷史人物。歷史教訓係,當你以為大洗牌嘅時候,千祈唔好忘記或低估既得利益反撲嘅力量。

    十八,如是者,東漢末年,又一次夾埋宗教、政治同經濟利益嘅民間政治運動:黃巾。不過,最終都係敵唔過既得利益者,地方諸侯。魏蜀吳三國,除咗代表中國三個地理經濟區域,亦分別代表知識份子、莊園經濟同政治貴族階級。最終,又係知識份子階級勝出;開創一個由吹水唔抹嘴嘅世家統治時代。

    十九,歐洲呢個時候,差唔多就係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執政嘅日子。就係佢,開始咗之後千幾年神權軍權交織出來嘅歐洲歷史中古史。某程度上,教會嘅地位就如同世界這一邊嘅知識份子。你唔好理佢哋係咪真係好識嘢,但佢哋肯定係主導咗意識形態,決定風俗習慣是非對錯。當然,佢哋當中其實係真正有諗法嘅人,但亦亦有唔少腐敗無能嘅人。

    二十,由晉到隋,三百幾年,持續戰爭完全破壞經濟結構,真係成功洗牌。隋,最大貢獻係發展出一套,近乎現代嘅官僚嘅人事任命同法典。由隋初到唐代天寶年,百幾年間,唔敢講年年都係好年,但比起之前嘅三百幾年,算係太平。但話說回頭,南北朝雖然表現黑暗,但都係一次史上罕見嘅文化融和演進。細個時學寫字,見到呢個時代嘅碑文,讚歎幾百年間,文字竟然可以有咁大嘅演進。

    廿一,唐,成就係將官僚人事任命制度「深化改革」。之後千幾年,一直到1905年,都係以科舉取仕。科舉制度,本意唯才是舉,到後來當然乜都扭曲晒。每個朝代嘅知識份子階層,亦各種方法令自己子弟透過科舉制進入權力圈,壟斷權力。讀過中史嘅,都應該記得牛李黨爭;但我可以好大膽咁假設,多數中學生其實都唔係咩事。簡單講,你當係太子黨對團派,咁就明㗎啦。即係話,科舉可能已經廢除百年,但個種血緣關係加讀書教試交織出來嘅小圈子社會,一直運作到今日。

    廿二,後代史家,尤其大中華新儒家,非常嚮往唐代最光輝嘅日子。「天可汗」呢三個字,令到成地都濕晒。實情係,由漢末開始,呢片土地附近陸續出現唔少經濟同政治實體,佢哋亦漸漸有自己嘅軍事力量。國際關係來講,唐帝國雖然有制度優勢,但始終幅員遼闊,好難處理中央同地區嘅矛盾同關係;呢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

    廿三,最終,唐帝國都係要任命掌行政軍事同經濟大權於一身嘅節度使,去防守;但權力失衡,唐末,又係藩鎮割據。黃巢打咗成十二年,令唐帝國分裂。唐末,又有啲似清末;太平天國就係黃巢2.0;節度使就係軍閥。睇到呢度,我諗大家都明白,點解今日中共成日強調 統一同穩定。

    廿四,宋帝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係藩鎮軍人出身。考下大家,佢做皇帝第一件事係乜?無錯,就係大家解除武裝,削藩。不過,新儒家大中華就會話,呢個決定令宋室被外族欺凌。實情係,當時嘅社會,亦都負擔唔起咁沉重嘅軍費開支。

    廿五,唐帝國稱天可汗,宋代就先係金錢外交,到後來變成賠款,大中華就一定睇唔過眼。但實情係,宋帝國無論文化工藝同經濟嘅發展,都可以話係收成期;宋代另一個先係大殺傷力武器:債券同貨幣,先至係真正兩刃劍。

    廿六,曾幾何時,我都好自豪「中國人」係 FinTech 嘅鼻祖。之後,蒙古人將紙幣、債同簿記等概念帶到去威尼斯,最後改變埋歐洲。

    廿七,另外,宋帝國己經出現高度密集式工業生產,甚至出口到中東西非洲一帶。曾經響台灣故宮博物院見過當年買去西非嘅陶瓷,想像到當年宋帝國嘅一帶一路有幾咁興旺。我亦讀過一啲文獻講,北宋期間,對外貿易乜都可以買,就係唔可以買書,因為大多知識密方。陶瓷以外,主要出口有絲綢茶葉之類嘅獨市生意。長江流域,從此成為中國經濟中心。

    廿八,歷史學者、制度經濟學者等等,對宋代點解冇發展出現代資本主義感到困惑。我個人認為好大原因係:政治階層既存在太過強勢;超穩定結構衍生出嘅尋租活動,令到破壞性創造式嘅資本主義無法出現。事實上,一直去到清末,甚至今時今日,呢片土地上嘅經濟操作,仍然由政治階級嘅官僚所壟斷;久不久就一次國進民退。

    廿九,換句話講,未發展出工業社會之前,呢個地方就已經有可以執行計劃經濟嘅官僚結構;呢個進化出來嘅歷史偶然,可以話係中國經濟嘅特色。另外一個陰魂不散嘅思維,就係對國土大一統嘅執迷。

    三十,農業社會封建制度之下,疆域界限嘅地理環境差別,意味收入不均以及社會矛盾同衝突。大一統嘅帝國,最主要嘅維穩措施,就係不同嘅財富再分配政策。漢、唐、宋等,各種宏觀經濟調控,包括向農民發放借貸甚至收購農作物,最終目的都係維繫帝國統治。同時,帝國又要從社會搾取資源。就算今日中共,都一樣係要咁做。結果就係呢片土地嘅政治經濟結構,一直處於某種超穩定嘅格局。

    三十一,嚴格來講,呢片土地到近代先至一次過,由農業社會突變成工業社會再到現代。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白,所謂階段嘅變化,唔會真係有個明顯嘅區界,過程係漫長嘅漸變。即係話,今時今日中國雖然已經現代化,但同時亦可以遺留封建嘅文化同思想。畢竟,流流長嘅歷史,一百幾十年唔算啲乜。正如法國由1789到今日,雖然已經歷第五次共和,但你話佢有依然 Imperial 嘅味道,亦都講得通。

    三十二,經濟,多數行得快過政治。外面世界,已經講緊第四次工業革命,甚至講完咁滯。就算資訊科技革命,都講咗成廿年。

    三十三,洗牌。好多讀者話發展去到某啲樽頸,就會出現戰爭,然後洗牌。作為一個稍為讀過下歷史同經濟嘅業餘專欄作家,我會話實情係更加複雜少少。正如上次 1st Draft by Simon 所寫,中共係無論如何,都想證明,多黨代議政制同自由市場,並非歷史唯一嘅結局;呢個堅持,除咗為咗中共繼續一黨專政,亦都係以上講嘅歷史慣性。再強調一次,知識份子呢個詞語,我係好廣義咁去用,意思指個啲「長期主導意識形態嘅既得利益者」;即係話,今時今日中國大陸嘅知識份子,就係中共。

    三十四,至於戰爭,借用普魯士兵聖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嘅講法,戰爭係政治嘅工具。而政治,就係非市場資源分配嘅權力。所以,唔同嘅經濟模態,就會衍生出唔同嘅戰爭模態。遊牧民族獵戶嘅戰爭,係搶食物搶女人。農業社會封建制度,戰爭係搶地搶奴隸牲口。工業社會呢?

    三十五,工業社會嘅標誌性特點,係生產力。所以,自工業革命,戰爭勝敗,講到尾係生產力同效率嘅角力。由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最主要嘅兩套意識形態,就係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對計劃經濟社會主義;戰爭,亦係呢兩個陣營,兩套意識形態之爭。

    三十六,題外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快完嘅時候,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寫《通往奴役之路》,就係要告誡英美兩國社會,唔好引入計劃經濟,否則就算贏咗軸心國(Axis)但係都會輸畀極權主義。然後,都係歷史。

    三十七,細心睇,當年嘅核心國對同盟國,好大嘅分別就係兩套經濟意識形態之爭。三個戰敗國,日德意,之後走上某種自由民主嘅方包。反而核心國入面嘅蘇俄,繼續冷戰。早排去一個座談會,主講係歷史學者 Niall Ferguson;佢提醒,當年冷戰其實一啲都唔冷,只不過冇全面開拖,世界各地一直都有小戰場,由南北韓到越南到印巴到中東,都係熱戰。

    三十八,至於中美關係,Niall Ferguson 其實早在2006年,就已經用 Chimerica 去形容。呢個字,語帶雙關;一則 Chimera ,即係神話中嘅「獅面龍尾羊」,一隻撈埋唔同特質嘅怪獸。

    三十九,Niall Ferguson 認為與其用冷戰時期嘅美俄,去比喻今日美中關係,更貼切嘅比喻係十九世紀嘅英國同德國。當年英國幫德國對抗法國,甚至乎,英國皇室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有親納粹嘅成員;英德關係其實一直「這麼近那麼遠」。兩國長期有密切經濟貿易關係,但要割嘅時候,又可以好快,好狠。話說回頭,中美有如當年英德呢個比喻,其實出自基辛格手筆。

    四十,中美,又係咪競爭對手呢?早兩個星期,我去咗 Stanford 嘅 Hoover Institution 舉行嘅 Mont Pelerin Society 特別大會。會上聽到一個都幾特別嘅講法。話說,四大生產要素:人力,土地,資本,企業精神。有人認為,中國響人力同土地嘅使用上更靈活彈性;見諸城鎮化同區域發展。中國,亦要透過呢相對優勢,去演進經濟模式。至於美國,響資本同企業精神明顯有制度優勢。不過,兩國各方面,既有互相依賴嘅關係,亦同時有競爭。

    四十一,中美之爭,甚至戰爭,我唔知係咪會發生,但可以好肯定咁講,今時今日嘅經濟模態,同七十年前已經係兩回事,就算有戰爭,模態亦都唔一樣。重點係,正如之前引述克勞塞維茲,戰爭係政治嘅工具,對中共而言,政治戰爭就係為繼續一黨專政,證明唔一定得一個歷史嘅終局,戰爭係咪最理性嘅選擇呢?

    四十二,正如一開始所講,人類,甚至其他不同物種,就算唔會理性刻意咁為自己嘅存活計算,最終都會進化出一套環境之下最有利生存嘅模式。對利呢片土地上嘅人,最理想嘅安排,究竟仲係咪大一統專政?又或者,既然個世界都已經唔再係農業社會土地經濟,越晒級跳去到後工業社會;最核心嘅再分配問題,係咪都唔應該再由一個大一統嘅權力核心去進行?分散去做,效率會唔會更好?

    四十三,自從宋帝國嘅經濟發展,呢片土地上因地域而起嘅收入同財富差異,其實有縮窄嘅趨勢。自古以來,一直有兩個大一統神話:(一)黃河經常泛濫,災難要用舉國之力去處理。(二)抵禦外族入侵。

    四十四,簡化成今日嘅語境,中國必須團結因為天災同外敵。對中共來講,不但多難興邦:中共亦都樂於見到有班藍朋友,日日夜夜疑神疑鬼幻想外面假想敵要侵略國家。

    四十五,其實只要中國唔干擾美國嘅利益,美國又何來動機引發衝突?關稅談判,甚至任何形式嘅制裁,都未至於引發真正嘅戰爭。

    四十六,美國嘅利益,其實好簡單,就係可以繼續維持現時嘅國際經濟秩序;甚至乎,美國一樣驚中國出事,如果唔係,邊個買美債,確保低息?當然,正如之前所講,好多民族主義者仍然深信,外族會入侵,國仇家恨,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又講到美國好驚中國競爭,最終唔想見到中國人強大。無論點解釋,佢哋都好肯定要打一場,甚至好希望有咁嘅一日。

    四十七,美國本身大把問題要解決。事實上,近年冒起嘅「美國優先」,重點係切身利益凌駕國際事務。至於你問美國人係咪想打,99.99999999999%會反問你,點解要美國人冒險?說好了中東退場,都未有著落,又點會 開個咁大嘅盤?稍為了解美國民情都知,美國選民支持美國政府去保障自己利益,但打仗?不了。

    四十八,中共根本最大嘅問題,係人口結構扭曲加上發展樽頸。中共最頭痛,係點樣繼續維持對大眾再分配,同時又唔干犯到政治既得階層嘅根本結構。打打殺殺,中共真係未 ready;付唔起呢個代價。

    四十九,中共最基本嘅策略,就係用一切方法,維繫十四億人對大中華嘅身份嘅執著,亦唔會放棄任何機會去證明,只有大一統中國人先至可以生存落去。

    五十,不過,今次武漢肺炎疫症,真係一次黑天鵝;雖然唔知會亂到幾時,但任何人都好容易代入武漢人湖北人嘅角度去感受個種歧視同壓抑?另外,其他地方嘅中國人,又會點睇武漢湖北同胞嘅命運?佢哋會唔會諗到他朝君體也相同?

    五十一,正如上次 1st Draft by Simon 所講,中共最希望借改造香港,去證明計劃經濟同金融市場可以並存;呢個方向亦意味,無論係宏觀發展,抑或微觀政策,香港特區政府將會更加似大陸。不過,特區政府拒絕封關造成亂象及怨氣,恐怕令香港人更離心;明顯亦見到香港正醞釀恐怖主義。

    五十二,攬炒,不但令香港的結局與北京的初衷完全相反。台灣民選政府在這個時候,刻意體貼民情,更發出一個重要訊息:「台灣人,因為分隔,避開了沉重代價。」莫講對香港人,對某些大陸人,可能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五十三,中共會如何對應?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Leesimon.hk/posts/2672384249481606

    五十四,更多相關的舊文:
    https://www.facebook.com/Leesimon.hk/posts/2653257068060991

    ======

    免費訂閱 1st Draft by Simon:
    http://eepurl.com/gNP4Mj

  • 世紀莊園格局圖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10-25 21:00:00
    有 667 人按讚


    國際學海迷津 24:「習近平訪英行」的英國外交本位解讀

    習近平國是訪問英國,建立「中英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西方媒體則大多以「金錢外交」形容,認為經濟疲弱的英國為了價值400億英鎊的不同經貿協議而「叩頭」。然而外交畢竟是英國強項,長遠戰略的規劃,不會單單在乎一時三刻的金錢。要了解倫敦的宏觀部署,必須從英國外交的特色談起,就此我們可參考英國外交學者 Jamie Gaskarth 兩年前出版的專著《英國外交政策:危機、衝突與挑戰》。Gaskarth認為,英國仍然是今天國際政治格局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決策、目標、實施途徑三方面有如下特色。

    外交決策過程方面,傳統學界對英國外交政策的制定模式通常有兩種解讀。一是「西敏寺模式」(Westminster Model),首相與內閣大臣組成執政核心,對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擁有全面控制權,而外交政策從制定到實施的過程,遵循垂直命令傳遞,下級官員貫徹上級命令。二是「差異政體模式」(Differentiated Polity Model),這一論述不將英國政府視作制定外交政策的政體,而將內閣各部門視作互不相同的行政單元,而且和英國社會公眾、私人部門、乃至其他國家相對應的政府機關產生聯繫,因此在這網狀聯繫機制中,英國內閣的決策權與影響力被大大削弱。但根據Gaskarth的分析,當下英國外交政策的制定事實上是兩種模式的結合,又可稱為「非對稱權力模式」(Asymmetric Power Model):在處理傳統的國與國正式關係上,內閣依然是政策核心;但而在具體議題上(如貿易、人權),既有的跨部門、跨國網絡聯繫機制往往更有話語權。放在中英關係上,卡梅倫決定了大方向,貿易層面卻是英國企業的勢力範圍,關心人權的團體也依然能在習近平訪問中有一定角色,雖然不為最高層重視,卻足以對自己的受眾解畫。

    那此刻英國對華政策的大方向,又是甚麼?Gaskarth認為,當代英國外交始終將「鞏固英國在全球的領導力」作為其核心目標,對領導力的追求還包括維持自己在全球的競爭力、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等,這一傳統,源自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對於英國國際地位的論述。在邱吉爾看來,英國的領導地位應當體現在三個層面:英聯邦國家、英語世界、以及整合的歐洲,英國的國際地位認知和它作為一個島國的地緣位置緊密聯繫,它追求以「域外持份者」的身份,對國際社會發揮不可或缺的領導作用。

    隨著國際格局的變化,英國的領導力無疑受到了衝擊,自貝利雅政府以來,英國對於其領導地位的解讀,也從「領袖」轉變成「核心」:一方面,英國有著作為歐洲國家的歷史認同,亦是歐盟成員國;另一方面,英美之間維持著特殊的戰略聯盟,英國正是作為美國和歐洲的樞紐,在跨大西洋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獨特的協調作用。但這地位不是偶然得來的:二戰結束後,大英帝國解體,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和國際經濟最高掌舵人,法國戴高樂卻強烈不願英國進入歐洲核心,英國外交面臨關鍵時刻。英國的戰略是承認帝國解體的事實,但全力維持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倫敦因為和華府結盟,成為美元離岸中心,才得以在歐美間扮演關鍵角色。當下中國崛起,英國明白政治上、意識形態上無需和中國有共同語言,但經濟上卻需要融入中國體系。

    英國「英屬香港化」

    為了將這遠景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實踐,儘管英國在經濟體量上不再是首屈一指,但仍通過與各國廣泛的經貿合作,維持著自身經濟穩定和增長。在此基礎上,英國往往利用自身與全球經濟的緊密聯繫作為與其他國家談判的籌碼,運用靈活的經濟制裁手段參與國際事務,又或在各大國際政府間組織中積極發聲,通過經濟外交維持其國際影響力。面對中國崛起,英國希望倫敦能成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一如當年融入美元體系,那時候倫敦同時具備美元、歐元、人民幣的同一位置,在21世紀的地位才穩如磐石,這才是英國最高規格接待習近平的原因,也是英國月前不顧美國反彈,在歐洲國家當中率先加入亞投行的部署。事實上,倫敦這定位,是正面和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競爭的,此刻規模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但十年後,幾乎肯定取代香港這個最後的賣點。當香港急速「中國化」,英國卻是迅速「英屬香港化」,此乃何其諷刺。

    硬實力以外,英國外交實踐中越發強調的是軟實力的擴張,「道德領導力」、「文化影響力」,都是英國軟實力外交著重凸顯的內容。在國際層面,通過積極參與全球性或地域性國際組織,英國不斷向外界強調其對全球治理的貢獻,尤其致力於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組織朝著更反映普世價值的方向發展。在國家層面,英國強調「國家責任」,在人權問題、對外援助、核不擴散等事務上積極表態,試圖塑造英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這方面,無可避免地會隨著和北京走得更近,而受到制約。

    但在社會文化層面,英國軟實力卻可以通過和中國整合有所增長:習近平訪英團的一大特色,就是這位中國元首完全接受了英式文化,對女王行英式禮儀、在莊園會談、食炸魚薯條、嘉許英式足球,處處反映了中國人對英國文化圖騰的深層認同,英國的大龍鳳不止是給對方的面子,也是自我貼金。英國只要繼續通過各種政府與非政府機構,在海外進行關於國家形象與民族文化的宣傳,將英國的文化和民族特點塑造為「包容、自由、開放」,而且得到崛起後的中國背書,依然能增強英國在國際社會的吸引力。由是觀之,將英國接待習近平一行簡單形容為「叩頭」,未免短視了。

    小詞典:Jamie Gaskarth

    英國Plymouth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Exeter大學博士畢業,專研當代英國外交,定期於BBC等媒體分析國際關係,主張英國在21世紀依然有能力擔任大國角色,而不認為任何單一理論或意識形態能主導英國外交。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0月26日

    延伸閱讀:英國全國分權外交後遺症
    https://www.facebook.com/…/a.7013360665672…/83097917026956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