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世界遺產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世界遺產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世界遺產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世界遺產定義產品中有1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95的網紅阿全的世界拼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消息 好消息!》 《預購開始囉!》 《繼莫札特咖啡豆,再來一個中/深焙好咖啡豆》 《奧地利最有名的☕咖啡品牌 《Julius Meinl茱利曼尼》 《奧地利小紅帽咖啡》 有幾款咖啡豆在海外及奧地利官網或是奧地利其他城市的商店都買不到,一定要去《維也納本店》裡才有賣的《☕SISSI THE EMP...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世界遺產定義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22:16

|#公眾外交事件簿 029 📂事件代號:泰式料理外交 🔎涉案國家:泰國 📆案發時間:2002年至今 你去過 #泰國 餐廳嗎?吃過泰式料理嗎?你喜歡 #泰式料理,甚至知道 #椒麻雞 和 #月亮蝦餅 不是泰式料理嗎? #美食 有多大的魅力,甚至可以在國際關係裡占有一席之地?美國南加大的《#公眾外交...

世界遺產定義 在 HF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15:47:01

HF HAPPENINGS ✨ 展出超過500件作品,巴黎龐比度中心原創展覽《Women in Abstraction》向女性藝術家致敬 🖤⁣⁣⁣ ⁣ 在La Prairie的支持下,巴黎龐比度中心舉辦首個向女性藝術家致敬的大型展覽,以原創手法重新審視源於1980年代的抽象藝術史,共有接近110位來...

世界遺產定義 在 goodbyehkhellou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6 21:10:58

港式鐵閘一百年後會唔會變成英國移民歷史建築羣? (同開平碉樓齊名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早幾日網絡上有人問英國有無香港屋邨鐵閘,老老實實,從來唔敢話英國治安特別好,不過係咪等如呢啲鐵閘有用?有無了解過英國有其他防盜方案比鐵閘更實際? 更深入嘅問題係,安裝啲咁嘅嘢,對自己甚至「香港人」响英國嘅形象有咩...

  • 世界遺產定義 在 阿全的世界拼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08:39:37
    有 7 人按讚

    《好消息 好消息!》
    《預購開始囉!》
    《繼莫札特咖啡豆,再來一個中/深焙好咖啡豆》
    《奧地利最有名的☕咖啡品牌
    《Julius Meinl茱利曼尼》
    《奧地利小紅帽咖啡》
    有幾款咖啡豆在海外及奧地利官網或是奧地利其他城市的商店都買不到,一定要去《維也納本店》裡才有賣的《☕SISSI THE EMPRESS Espresso☕》

    《茜茜公主義式濃縮咖啡豆》
    《豆子屬於中/深培的咖啡豆》
    《混合了巴西和印度的100%阿拉比卡咖啡豆》豆體本身飽滿厚實,咖啡脂豐富造就了香氣十足,尾韻有微微果香果酸,就像茜茜公主一樣有韻味又不失甜美。

    本來只有去維也納老城的專門店才買得到,台灣領隊在團員、親友們的支持下,再次大向店家遊說,談定了再ㄧ次的海外團購,下單後,店家幫我們烘豆子包裝,貨運到維也納再搭飛機回台灣。

    #專門為我們下單後才烘培的
    #美味值得等待

    ☕一包250g的咖啡豆售價580元(含台灣關稅及國際運費)
    (不含台灣本地運費)。
    目前我們下單給《維也納Julius Meinl小紅帽茱利曼尼本店》,他們就會開始為台灣鄉親製作這款《限定義式咖啡豆》。
    現在可以開始預訂囉!

    《小紅帽莫札特咖啡豆,目前有少量現貨,已經在台灣囉!》

    ====================
    ☕2011年聯合國文教組織將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列為無形的世界文化遺產。

    ☕奧地利好咖啡的誕生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圍攻維也納城有關係~

    👑茜茜公主是誰?
    提到奧地利,就不能不認識Sissi公主。
    Sissi一般翻譯為茜茜或西西,是19世紀奧匈帝國伊莉莎白皇后的暱稱;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熱愛旅行、清新脫俗、氣質高雅的茜茜公主,嫁給了王子的她,沒有童話故事的結局,卻成為自由精神和傳統宮廷規矩徘徊的悲劇人物。不少電影電視劇曾描述她的故事,使其蕩氣回腸的一生流傳千古。
    這也是小紅帽咖啡,為什麼要特別幫茜茜公主👸量身訂製咖啡豆的原因。

    #小紅帽咖啡
    #奧地利維也納
    #特別訂製
    #限量發售
    #阿全歐洲選物

  • 世界遺產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17:09:08
    有 102 人按讚

    ⬆️續上一篇 你是哪裡人? 💁‍♀️

    很多人直觀都覺得我在台北哈哈, 所以私訊我知道我在高雄後都有點驚訝

    分享一個安琪自己的小故事, 安琪30出頭歲在內湖某公司任職業務主管時, 當時跟一位不是我面試進來的新人聊天, 發現她是高雄人,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 哇~你皮膚好白, 我以為高雄太陽很大啊,都會曬黑🥶
    ,後來我每當回想起這段對話心裡都無限愧對這位新人, 因為我犯了貼標籤的錯🙏

    我認識雷蒙南漂到高雄, 我到三多路的傳統市場買菜, 有菜攤阿姨說:啊妹啊!你是越南來的喔?🙄
    去中山路練瑜珈, 瑜伽老師問我, 你是香港來的嗎?😅

    我猜可能是我的口音, 有一種太多捲舌的台北腔?? 跟老公那邊的親戚吃飯, 高雄親戚們常常會說台北人都是有錢人💸啊~那個什麼什麼都要多少錢⋯⋯
    台北很難開車啊, 都是高架橋很奇怪

    拜託~我台北來的, 就是高架橋才厲害啊, 開到哪裡只要不塞車一下子就到了, 高雄的路才奇怪勒, 開一開就是死巷, 到底為什麼要設計T字路啊, 害我每次開車只要一轉到巷子裡就有莫名恐懼, 哈哈哈

    然後這一年疫情下來我開始在台灣買愛馬仕, 我跟你們講全台灣最有錢的人都住在中部~ 因為台中愛馬仕的BKC配貨比是全台灣最高🥇台中人我驕傲😆

    人與人交往連結常常會不自覺幫對方貼上我們腦海裡既有的標籤印象, 其實不只台灣人啊~ 之前常出國玩的時候認識一位在倫敦的荷蘭人, 他就說他們荷蘭人只要是比他們以南的國家全部定義成南歐人(包含法國)所以只要是南歐人就是沒有他們北歐人高級, 然後整個歐洲人就覺得美果仁就是他們的分支, 低於他們一等, 我比較少踏到美國這片土地, 我就不清楚美國人怎麼想歐洲人了, 可能就是一群無所事事只會花光老祖先留下來的珍貴遺產的不愛上班的只會浪漫的廢人😅

    所以其實把自己眼界放大一點, 不要輕易定義自己, 或許可以接受這世界的範圍會更寬闊也不一定喔~ 要是哪一天外星人來攻打地球. 我們其實也就只是“地球人”🌍

    打字了那摸久~順便一提我的業配😘
    現在安琪有一個魚油+益生菌團只要你在台灣不管是哪裡人都可以買, 哈哈哈, 請看安琪粉專的置頂文呦~ 或以下連結
    這團開完接下來等明年
    安琪是除了不大想被輕易定義自己是哪裡人之外, 這四年除了這個團, 也不接業配文, 之後有機會再來分享為什麼不接葉佩雯之文😆

    🉐️ 最後兩天下單時間敬請把握
    https://www.facebook.com/chezangelblog/posts/394736755351061

  • 世界遺產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16:47:25
    有 2,168 人按讚

    《飛出了戰爭:一個結束,與另一個開始》

    美國最後一次從阿富汗起飛的航班,留下了許多未兌現的承諾和阿富汗未來命運的問號。

    美國歷時最長的戰爭以毫不客氣、也毫不掩飾所有缺陷的方式結束。

    喀布爾國際機場跑道上滿是垃圾,阿富汗人想離開、卻走不了的人們繼續徘徊在機場大門外,他們對未來充滿恐懼與不安,正如這個國家的未來也充滿了問號。

    美國人,走了。這曾經是許多阿富汗戰士的渴望,也是許多平民特別女性的恐懼。

    美國最後一班飛機,提前一天,8月30日,下午三點起飛。那天夜晚,塔利班勝利地向夜空開火,這一次炮火代表的是慶祝,不是殺戮。

    離開的最後一天,兩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於喀布爾國內航站樓中,昏暗的燈光下,與塔利班戰士握手。

    一排處於飢餓且脫水的阿富汗人,登上了灰色飛機,他們是最後被撤離的阿富汗人。在幸運的指間之間,這架飛機帶著他們遠離死亡威脅,也同樣走向不確定的未來。

    對美國人和西方盟友,噩夢結束的日子在星期一终於到來。再留下來,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難民,多少恐攻。

    但結束不等同和平:它往往只代表這個任務,這場戰爭無以為繼了。

    最後一天,曾經於815塔利班入城喀布爾後保衛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的數千名美軍,也是在波濤洶湧的情況下陸續起飛,離開。

    離開不只是機場,包括一個到後來不知為何而戰的戰場。

    一架又一架笨重的運輸機,在最後幾個小時內,「飛出了戰爭。」

    與之前被擊敗的蘇聯軍隊不同,美國人的遺產並不是一片佈滿被毀壞的裝甲車殘骸。

    相反的,他們留下了提供勝利者塔利班精銳的武器和裝備。這是 20 年和 830 億美元,美國裝備阿富汗軍隊和警察部隊,一個「意外的禮物」。

    但阿富汗也再次進入了另一個循環。

    這個循環已經反復定義了過去 40 年的暴力和動盪史。

    自 1979 年蘇聯入侵以來,這是第五次,一個舊秩序崩潰,另一個新秩序建立。但每一次新秩序都伴隨著復仇、清算:最終又跌入另一場混亂和戰爭的循環。

    阿富汗的未來現在由塔利班決定。他們是否會像 1996 年一樣,從一群爭鬥的軍閥手中奪取權力,並且延續復仇的循環?

    還是真正接受其領導人最近幾天承諾的新道路: 一種對過去的接受與和解。

    難題不只留給塔利班,也留給美國。

    自從賓拉登和基地組織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對美國發動恐怖攻擊美國總統小布希宣布美國揮軍阿富汗、作為全球反恐戰爭的第一步以來,近 20 年:而現在,美國如何界定與它在 2001 年全力推翻的政權,新的關係?

    對於美國人而言,那同樣是一個對於過去報復或和解的選擇。

    當然,美國還得面臨過去廿年在中東地區種下的仇恨種子,那包括了阿富汗、伊拉克、敍利亞、利比亞⋯⋯任何國際恐怖主義威脅,隨時可能捲土重來,攻擊並復仇美國。

    美軍撤離,塔利班執政,或許從此之後,阿富汗的農村可以是寧靜的,他們發生空襲的可能性大幅減少。

    夜深人靜時,再也沒有匆忙掩埋的路邊炸彈,政府車輛爆炸或只是擠滿一般平民家庭的小巴士遭火箭攻擊,全家死亡。

    但阿富汗人們也普遍擔心,隨著美國人的真正消失,塔利班統治的真實面貌將是什麼?

    人們也會擔心,在塔利班只會戰鬥不會執政的情況下,政府官僚體系的崩潰,阿富汗混亂的局面,阿富汗很難修復的經濟、基礎建設毀滅和糧食短缺及伴隨而來致命的飢餓。

    美國在阿富汗的衝突雖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但撤軍,不是突然決定的,它已藴釀多時。撤離阿富汗,早在 18 個多月前已由川普政府確定了。當時川普政府與塔利班簽署了一項協議,撤軍時間表比拜登更早,2021 年 5 月 1 日前從該國撤軍。

    「和平協議」中,作為交換,美國釋放戰俘,塔利班同意停止攻擊美國人,並阻止基地組織和其他恐怖組織在該國避難。

    但事實上,和平協議忽略了一件事:與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作戰多年後,塔利班的影響力,已成倍增加。他們佔領偏遠關鍵戰區的前哨和檢查站,鄉村地區,主要道路。

    今年年初,塔利班更進一步,已佔領幾個主要城市。

    當時的美國正在爭論拜登政府是否可以上任,川普正在美國本土全面反擊他沒有敗選。

    誰也沒空理睬塔利班。

    直到危機,全面且無情地攤開在所有人的面前。

    當拜登總統和北約在 4 月宣布美國和聯軍將於9 月 11 日撤出時,塔利班已經攻佔一個又一個地區。

    對於美國扶植的阿富汗安全部隊要麼投降,要麼成群結隊自己解散。

    於是,如螺旋般發展,很快的,阿富汗省會城市也被塔利班圍困。

    儘管拜登和其他美國高級官員一直認為美國空軍和阿富汗軍隊加起來人數接近 30 萬人:但據美國官員私下稱,在最後幾天,阿富汗安全部隊逃的逃,自行解散的解散,軍隊的總數僅剩原來的六分之一。

    阿富汗軍隊逃離的不僅僅是戰鬥,包括絕望。

    另一個美國人很少注意到的是美國早已悄悄不知不覺減少部隊。但這件事卻深深影響阿富汗政府及軍方。他們明白一件真相:美國自 2009 年 12 月以來,在阿富汗一直處於撤軍階段,早在歐巴馬總統時期,數萬軍事人員已於美國對抗ISIS時,也就是2014 年起自阿富汗撤離。

    從那時起,阿富汗人和美國在阿富汗的盟友,一直處於警覺和猜疑的階段,各方都努力確保他們的未來和他們的商業利益。

    這種不確定性加劇了西方所譴責的阿富汗官員腐敗,但諷刺的是美國仍然繼續用數十億美元養活他們,一廂情願期待阿富汗政府可能以某種方式改變,自立自主。

    現在,從戰爭的金庫中汲取養分的阿富汗前政治家、前企業家和前社會精英們,最終都逃離了。

    最後一架美國軍用飛機起飛,留下至少 100,000 名有資格在美國重新定居的阿富汗人,因為他們曾與美國人一起工作。

    撤離工作開始於 7 月,當時對幾千名阿富汗人美國尚進行有序而適度的撤離:但隨著喀布爾於 8 月 15 日崩潰,情勢急遽變化,終而演變成一場世界末日的出逃。

    人們棄車行走至機場:美國軍隊以紅外線監控機觀察人群是否帶著炸藥,但人太多了,多到曾經踩死了小孩,多到紅外缐沒有發現那名超級炸彈殺手。

    回憶15天來,瘋狂想逃離的阿富汗人從運輸機腹部墜落,包括8/15日那天直升機以轟隆聲倉惶撤離了美國大使館。

    阿富汗在喀布爾當地美國大使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外交使團之一。

    當西貢淪陷,直升機被當地人互相以一隻手和一隻手拉扯,最終人掉入大海的疏散悲劇場景,阿富汗的撤離讓人想起了前一代美國戰爭的場景。

    “我們與塔利班有著互惠互利的關係,”一名阿富汗士兵諷刺地說。

    他在夜深人靜時擠在機場人海附近,手持標牌、文件和合法護照,美國士兵手持步槍以手電筒照亮,他們被美軍大喊大叫,要求他們停止前進並返回。

    其中一個人被一串帶刺的鐵絲網夾住,驚慌失措的家人趕緊將其拉了出來。

    一年前,或十年前,或 15 年前,塔利班是林木中的影子,看不見的幽靈。他們將美國、北約和阿富汗軍隊面前的地面,變成了佈滿地雷的地獄。每往前一步,心中都得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前面的朋友突然被地雷炸成兩半怎麼辦——哦,止血帶放在這裡,他的血型是O型陽性。

    然而,在美國這場戰爭的最後幾個小時,塔利班已經不是躲在森林的幽靈,他們就在該國首都,就在總統府,就在機場大門的另一邊。

    他們突然變成無處不在,塔利班的黑白旗幟圍繞著美國僅控制的機場陣地,圍繞著人群,最後是由他們製定時間表,逼美國人結束戰爭——而不是按照美國人想像的911。

    對於在戰爭最後幾週駐紮當地的美軍而言,他們的任務已不再是巡邏、平反叛亂行動或清除地雷。

    他們不再攻擊塔利班武器藏匿處或炸彈製造商,因為炸彈製造商及其指揮官,現在正控制著這座城市。

    年輕的美國士兵和海軍陸戰隊的任務是設法幫助那些有幸抵達機場大門附近的人:他們把人拉過門檻,到達未來可能過上更好生活的地方。

    當然有時那些阿富汗人並沒有合法的文件,被拒之門外。再多同情,也不得不拒絕。

    美國人在最後幾個小時,再次面臨軍事損失——13 名美國軍人,週四在伊斯蘭國恐怖襲擊中喪生。當時美國士兵試圖對一群拿著文件的阿富汗人進行分類,以供撤離:而這些人中,有一個自殺炸彈客,於是近 200 名阿富汗人在同一場恐怖襲擊中共同喪生。

    這是一場毀滅性的屠殺。

    在卡達、科威特、德國和美國,數以萬計的阿富汗人如今坐等在基地,他們已經遠離塔利班新政府的陰影,但他們也不確定何時或如何到達美國。

    在美國,歷史學家和分析家將回顧美國為什麼失敗?解決方案和被誤導的戰略是什麼?也許美國人民會要求對成千上萬的生命和花費的數兆美元負責,為什麼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塔利班最終重新掌控局面,甚且比 20 年前更強大?

    也許他們不會在乎,而是關注受到戰爭深刻影響的美國,能否繼續前進——包括政治、經濟和個人。

    至於留在阿富汗這個擁有 3800 萬人口減去最近幾週逃離或死亡的數千人的國家,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向前看,問自己及任何願意傾聽他們的人:接下來,阿富汗會發生什麼?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30/world/asia/us-withdrawal-afghanistan-kabul.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 世界遺產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03 14:34:12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 世界遺產定義 在 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0-07 09:30:00

    繼金星、木星在天蠍後,接著本週三,水星也要進來了。

    水星進天蠍,讓合作、婚姻間的「金錢虧欠、不夠尊重、溝通不良」的問題「持續發酵」,大家不怕醜的把內心話,或秘密、內幕說開來,在天蠍能量強勁的時刻,因為被踏到底限忍無可忍所以不需再忍,不如就實話實說、破罐破摔,說不定還會有奇蹟或轉機。

    只是,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的是,多半會夾雜太多揣測、情緒與黑暗面,或覺得難以信賴,有被迫害妄想,這也是溝通時彼此要很有智慧的地方,有些信賴已變得薄弱,經不起說錯話、存心刺探的破壞,一旦如此,唯有破局了。

    不過萬幸的是,目前太陽還在天平,水星進入後也逐漸與金星合相,對於「想好好解決問題」的人來說是好消息,因為彼此也不想事態再不當擴大,拿出友善、想好好溝通的態度,事情也許會有好的轉折。

    天蠍也有秘密、性議題的能量,水星在此會勾起大家「傳播秘密」,越神祕越被議論,越禁忌越引發關注,應該會有更多與富豪、權貴之間的「暗中交易、性祕密、財色情仇」等相關勁爆話題湧出,其內幕之離奇、金額之巨大、牽連之深沉,無不令人瞠目結舌。

    死亡相關話題也必然被帶動,社會將有事件帶動大家討論「生死議題」,如探討死後世界、神祕學,或對謀殺事件、偵查探案感興趣,或對死亡唏噓,或深感遺產分配、預立遺囑的重要性,在在彰顯了「錢」若不好好處理,真的會成為萬惡之源。

    天蠍議題有時也會發酵成「尊嚴」之爭,彼此都對「不尊重」很敏感,所以不要只用自己的視角去看事情,衝突發生時,也要檢討自己有沒有充分尊重對方,大家對尊重的定義是否一致。

    此外,我們也會在乎「花了錢、花了時間、花了心思」最終得到什麼,這是「價值觀」的衝撞,你認為的好未必是我認為的,深刻的理解了彼此是同類或異類後,也不需有太多情緒或遺憾,能早點知道、和平分手總是好事。

    本週水、火亦90度入相,所謂「爆料不斷、內幕曝光」,且溝通時人們容易「說話衝動、不謹慎」,「用字過於直白、動不動嗆聲」而爆發衝突,注意溝通的用字吧,除非你的目的就是挑釁,而本週的挑釁,「效果都很驚人」,有「足以弄死人」的能量,還是謹慎點好。

    本週魔羯的責任可分給別人承擔,白羊應製造一點情趣;誰應深入了解理財結構,又是誰該當心焦慮暴食的後遺症呢?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

    ◎工作注意:獅子、天秤、天蠍、魔羯
    獅子:可聽取眾人意見 別一意孤行
    天秤:遇到長官的問題,請柔軟抗拒
    天蠍:工作急又趕,應避免偷懶拖延
    魔羯:責任可分給別人承擔

    ◎桃花注意:白羊、巨蟹、處女、水瓶
    白羊:應製造一點情趣
    巨蟹:告白或讓對方知道你心意
    處女:保有自我最迷人
    水瓶:講話太直接 會被扣分

    ◎財運注意:射手、雙魚
    射手:應深入了解理財結構
    雙魚:資金進帳出現曙光

    ◎健康注意:金牛、雙子
    金牛:當心焦慮暴食的後遺症
    雙子:矛盾的養生方式,要注意


    ◆ 唐綺陽 Jesse Tang ◆
    唐綺陽占星官網:http://www.astroinfo.com.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esseTang11
    ↬微博 Weibo:http://weibo.com/jessetang1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