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世界計畫線下活動2023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世界計畫線下活動2023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世界計畫線下活動2023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詹太太的轉行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世界法則已經影響了電視圈 第54屆金鐘獎,我坐在台下。然後我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再回頭看這份名單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台灣影視產業新舊時代分水嶺的時刻。無論在軟體(人員、文體)或硬體(設備、器材)都是如此。 至少我真心這麼認為。猜想評審們是不是這樣認為呢?但我希望你也是。 網紅將是演藝圈源源不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收看本篇YouTube影像版本(直播存檔):https://youtu.be/c43MAQ3q2QQ ▶ 收聽本篇PODCAST聲音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u2a4t2sj9a408090kqvtfv8/platforms ▶ 閱讀【方格子】圖...
-
世界計畫線下活動2023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00:18:42▶ 收看本篇YouTube影像版本(直播存檔):https://youtu.be/c43MAQ3q2QQ
▶ 收聽本篇PODCAST聲音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u2a4t2sj9a408090kqvtfv8/platforms
▶ 閱讀【方格子】圖文整理:https://vocus.cc/article/615165dffd89780001a4eee8
【梗你報新聞】2021-SEP. WEEK 4 國內外影視新聞回顧
.
01 國際戲劇員工聯盟 IATSE 號召罷工抗議
成員包括劇場、影視劇組等領域專業人士的「國際戲劇員工聯盟」(IATSE),近日以改善影視劇組人員工作為由,與「電影電視製作人聯盟」(AMPTP)協商最新一期的三年合約;雙方溝通並不順利,IATSE正考慮透過罷工表達訴求。據外媒消息指出,IATSE主要希望優先解決包括不合理工時、醫療健保福利、薪資待遇等議題,其中薪資待遇又與近年來崛起的串流媒體(新媒體)有關。IATSE目前積極呼籲成員為罷工的授權進行投票,不少好萊塢明星公開支持,包括賽斯羅根、班史提勒等人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力挺。
.
02 《黑寡婦》案效應?迪士尼執行長透露正在重新整頓明星合約標準
近期因《黑寡婦》以院線串流同步發行感到不滿,進而向迪士尼提告的史嘉蕾喬韓森;儘管在經過兩個月的官司審理後尚未落幕,迪士尼執行長 鮑勃查佩克證實,未來公司將會調整與演員的合約內容,以確保合理補償因類似情況影響原本權益的演員。鮑勃查佩克在第30屆高盛年度會議中表示,近期發行的電影都是在3、4年前開始製作,演員合約也並沒有料到疫情變化;世界局勢仍在不同改變,未來與演員簽約也必許反映這種事實。雖並沒有針對《黑寡婦》案做出回應,但目前迪士尼確實已開始在內部重新整頓。
.
03 強尼戴普感嘆取消文化已完全失控
強尼戴普近期受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邀請,受頒「多諾斯提亞榮譽獎」;在典禮進行前的記者會上,不少記者追問有關家暴和換角風波的問題;強尼戴普大方回覆「取消文化」是近期大眾需要正視的問題,沒有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他還說,雖然往後扮演大銀幕上的「傑克船長」可能性不大,但他仍然會像往常一樣打扮成傑克船長去探望醫院裡的病童,因為只要能夠看到人們臉上的笑容,一切都值得。有趣的是,記者會結束後,強尼戴普還在離開時模仿傑克船長,讓現場記者一陣爆笑。
.
04 權威媒體爆索尼與迪士尼合作布局「邪惡六人組」獨立電影
DEADLINE編輯 安東尼 D 亞歷山卓在《Hero Nation》PODCAST節目上表示,索尼影業的計畫不僅是要讓猛毒以及蜘蛛人相遇,而是計畫製作《邪惡六人組》的遠大目標。巧合的是,主演《猛毒》的湯姆哈迪,才在社群媒體上傳了一張自己戴著《蜘蛛人:無家日》的帽子,似乎正暗示著《蜘蛛人:無家日》可能會間接提及《邪惡六人組》這個反派團體,而索尼影業也可能正在專注製作這個團體的獨立電影。而目前《猛毒2:血蜘蛛》預計在2021年10月1日北美院線上映,相信真相很快就會被揭曉。
.
05 鋼鐵人、蜘蛛人等漫威角色版權即將終止?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迪士尼上個月收到蜘蛛人合作創作者 史蒂夫帝克特遺產委員會來函提醒,他們對於《蜘蛛人》等系列漫威角色的使用權將在2023年6月生效;這除了關係到電影改編的內容,且關係到漫威娛樂集團的角色版權。倘若官司由創作者方勝訴,不論是漫畫、電影等角色版權,將回歸到創作者手上。漫威針對此事提出反駁,並認為這些創作者們是受雇創作出這些角色,也就是這些漫畫角色本來就屬於漫威而非原創作者個人,因此不符合版權終止條件。未來官司將如何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
06 Disney+考慮投放廣告
近期迪士尼執行長 鮑勃查佩克在高盛集團會議賞表示,未來可能在Disney+上投放廣告;他舉例,Disney+擁有不少兒童用戶,因此當他們在考慮廣告品味時就會與Hulu的觀眾不同;換句話說,Disney+能夠擁有更精密的技術,能夠讓廣告客戶更精準投放廣告給目標族群。然而,此項政策一處可能引發用戶反彈;如此重大的改變恐怕會是迪士尼採院線同步發行後迎來的反彈後,另一個潛在風險。觀眾透過串流平台觀賞影片,時常被廣告中斷,恐怕不是所有觀眾都樂見的。
.
07 史上首位女性007登場?丹尼爾克雷格卸任前夕投反對票
因疫情而延宕多時的007電影《007生死交戰》,即將在本月底上映;主演007的丹尼爾克雷格也將在本片結束後卸下龐德身分,而外傳未來將會出現女版007的謠言,丹尼爾克雷格在近期受訪時直言:為什麼要讓女性扮演龐德?為此,導演 凱瑞福永也表示認同,並認為龐德系列電影需要強大的女性角色,而在《007生死交戰》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龐德需要學習如何與女性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皇家海軍近期在推特官網上宣布,封丹尼爾克雷格為榮譽中校,以感謝他為007和維護英國安全所做的努力。
.
08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3》片名確定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系列電影第三集,於22日正式公佈片名為《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本片仍由前兩集導演 大衛葉慈所執導,並由《哈利波特》系列編劇 史提夫克洛伍斯與JK羅琳合作執筆劇本,艾迪芮德曼、凱薩琳華特斯頓、丹富勒、艾利森蘇朵等人回歸演出,並由麥茲米克森取代強尼戴普飾演葛林戴華德,電影排定北美2022年4月15日上映。
.
09 《蜘蛛人:無家日》導演新作,各大片廠搶購中
為漫威影業執導了三部《蜘蛛人》系列電影的導演 強華茲,目前正著手籌備全新重啟的《驚奇4超人》電影,以及自己的個人原創作品。根據THR的獨家報導,他將推出一部自編自製自導的原創驚悚電影,並敲定由喬治克隆尼以及布萊德彼特兩人同台演出。目前本片在好萊塢掀起激烈競標,包括索尼、獅門、Apple TV+、Netflix、亞馬遜等片商加入戰局。
.
10 「跩哥馬份」英國男星湯姆費爾頓打球時昏倒送醫
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跩哥馬分的英國男星湯姆費爾頓,在24日傳出打球時突然癱軟倒地,緊急送醫治療後並沒有對外近一步公開消息,讓外界十分擔心。據了解,他在22日才慶祝完34歲生日,24日代表愛爾蘭參加美國威斯康辛州舉辦的萊德盃高爾夫球賽,卻在賽程結束後臉色發白,四肢癱軟倒地;身旁人員趕緊求救,被人攙扶上車送醫。
.
11 《不可能的任務》殺青之後說分手
湯姆克魯斯在拍攝《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時,才傳出與片中女星 凡妮莎柯比傳出緋聞,如今在去年開拍第七集電影時,又被爆出與片中小他20歲的英國女星 海莉艾特沃傳出緋聞。根據八卦媒體透露,兩人在拍攝期間被多次拍攝到同進同出,並在今年七月一起在溫布頓勘網球賽;電影殺青後兩人也分手,但兩人仍然保持友好關係。
.
.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世界計畫線下活動2023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世界法則已經影響了電視圈
第54屆金鐘獎,我坐在台下。然後我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再回頭看這份名單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台灣影視產業新舊時代分水嶺的時刻。無論在軟體(人員、文體)或硬體(設備、器材)都是如此。
至少我真心這麼認為。猜想評審們是不是這樣認為呢?但我希望你也是。
網紅將是演藝圈源源不絕的人才庫
話說回顧2016年金鐘獎典禮,吳宗憲直接點名當時聲勢很強的5組網紅:蔡阿嘎、這群人、林進、小A辣、亞洲統神等人,還呼籲電視圈要團結。後來呢,到了隔年,2017第52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場子裡的網紅YouTuber變成13組:黃大謙、阿滴滴妹、放火、千千進食中、小玉+笑笑、異鄉人、安啾+小安啾Venita、古娃娃+藏鏡喵、Meg今天穿什麼,啾啾鞋、壹加壹(ILLY and LEAN)、阿翰po影片等。
他們預錄的一系列bumper,作為金鐘獎廣告破口前的影片串場。這群網紅雖然沒有親自站上金鐘獎的舞台對著全國觀眾耍寶或展現才藝,但重要的是,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象徵性地第一次踩入了傳產電視圈的場子。
兩年後,也就是2019年的今天,已經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網紅陸續進入傳產電視圈。網紅們主持或客串參與各類電視節目,從最大宗的綜藝類、戲劇、或是有特色的脫口秀與談話節目,甚至還有的成為新聞台的議題主角。或許這是金鐘獎有最多網紅活生生站在台上的第一次。先後登場的網紅包括:「這群人」茵聲、「眼球中央」視網膜、以及「一日系列」資深電視咖邰哥。他們或許與電視圈有些淵源,但這一刻,他們在這個場子的身份,是「大號網紅」。他們活生生地站在專屬於電視圈金鐘獎的舞台上,與主持人插科打諢。但其實,電視圈對這幾位網紅並不陌生:視網膜陳子見曾是華視的新聞主播;茵聲雖是於網路影片走紅,但坦言自己其實最早出道於電視選秀。
正處在風口上的網紅圈,將會是電視演藝圈源源不絕的人才寶庫。要成為網紅,得先自己在網路上練習,為自己凝聚聲量,給自己找到了支點與合適的社群標籤,養成垂直市場。其實這種「聲量」,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收視率」的變體。我想,或許很老派的「網路收視率」稱之,也不算離譜吧。老實說,直到現在,當我在向一些傳產客戶說明網紅的時候,我有時也會脫口而出的說,「像這樣的rating就很不錯」。
至於網紅們呢?大號網紅挾帶著分眾市場的高知名度而獲得電視圈的邀約,錦上添花,更加提振全國知名度,影響力更因此打開。但特別的是,可想而知,當網紅踏入了電視圈,從「分眾市場」走向「大眾市場」的那刻起,他們專屬的垂直粉絲、社群標籤也將會因此而有了變化。換句話說,就是「貨就沒那麼純了」。
「分眾」與「大眾」,本來就是艱難的選擇,卻又是必經之路。
內容第一法則:互動,互動,互動
很早之前我有講過「17Q」。它最早是搶答型益智遊戲,特別之處就是玩問答互動。「聲林之王」最早的內容型態則是歌唱PK競賽,玩的也是互動,包括投票、戰況等互動環節。另外,還有同樣也是即時互動益智節目的「一呼百應」。姑且不論三者製作成本規模的差別,網路硬體技術的難易程度,以及獲得三個獎項評審觀點的差異,(17Q是導播獎,聲林之王是綜藝節目獎,一呼百應是益智及實境節目獎),但這其中是有共同點的一件事,就是「線上與線下互動」。對電視圈來說,是「能不能讓不愛看電視的人也能參與?」對數位圈來說,就是「把電視觀眾撈到平台上來」。而這三個得獎節目,反映出的正是電視圈的技術焦慮。
第一個技術焦慮,是製播。
金牌導播李麗芳因為17Q而獲得非戲劇類節目導播獎。如何能夠同時同步控好一個節目在網路上與電視機前的鏡頭語言與影音節奏,這是非常高難度的技法。如同先前講到過分眾與大眾的問題。在製播節奏上,網路節目與電視節目,兩者也有分眾與大眾的問題。
第二個技術焦慮,是硬體。
三個節目運用的互動技術硬體各不相同,花俏各異。當然這也直接與成本有關。貴的硬體不一定效果好,便宜的硬體也不一定做不到。但要能夠克服硬體技術問題,需要更多的是數位產品的知識做為技術創意的基底,但數位產品與技術都變化的太快。這麼多年來,顯然這一向不是傳產電視的長才。
第三個技術焦慮,是內容。
從腳本的設計,到節目的主持、來賓人選,都是內容的一部分。這些人與這些橋段,能同時在電視與網路上吸引觀眾來互動、炒板子嗎?線上的互動,能帶來現下傳產電視度量成敗的收視率嗎?線下收看的收視率,又能在線上帶來互動率與轉換率嗎?這可能是製作人最深的焦慮。
說到內容的技術焦慮,就不得不提「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與劇組運用文字data mining產生腳本的過程,開創首例。關於這個「大數據劇本」實驗,在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有許多報導,在此不贅述。但若以結果論,要做出叫好叫座還能引發網路社群聲量與互動的內容,或許得獎名單的啟發是:傳產電視不能再忽視數位內容的數據力量。但節目創作流程要從「找靈感」走到「爬數據」,也需要很多的技術基底汰舊換新,像是social listening 與data mining。然而這些都需要投資。
左右眼各8K的VR來了:台灣特有種
創新節目獎得主,是公視與Funique VR Studio合製的「台灣特有種」。 這是台灣電視史上首次結合VR 技術拍攝製作的兒少生態節目。
VR 這個議題,我之前也稍微提過一些。無論是Facebook Occulus的VR規格,或是其他主流廠牌的規格,各有高下。大廠一路車拚,製作方也是一路摸索。那麼台灣呢?從2016年起,市面上開始出現各種「兩眼HD」的行銷實驗活動,以及「左右兩眼各4K」的電玩產品,ㄧ直到今天,我們看到足以在金鐘獎舞台上領取影視專業獎項的「左右兩眼各8K」,台灣的這條路可說走了三年。
如同受獎者所說,VR專案與組建團隊的機會,是因為文化部與前瞻計畫而有的。但電視圈的創作者,期待著更多如「前瞻計畫」這樣充沛的資源,讓更多創意十足的年輕人,把先進的影視科技帶進台灣的電視圈。
結語:電視不會死。它只是換個樣子,換個方式。
這是我的老調,但也不是老調。
話說2016年, DMA報告指出數位媒體廣告量首次超越電視廣告量,黃金/死亡交叉首次出現。廣告投放板塊的移轉非常的清楚。但有趣的是,根據資誠2019-2023台灣娛樂暨媒體業產望報告:「2018年,台灣電視廣告量總收入年增率達到1.4%,中止連續三年下滑的態勢。付費電視可望協助台灣電視廣告總收入在未來五年,以1.7%年複合成長率走揚,並跨越10億美元大關。」
走過低谷的電視產業,總有一天會融入各種新的技術,新的表現方式,把更有互動感的內容,帶進觀眾的客廳。當電視產業結合了網紅、互動、VR,然後,或許這一天已經來了。這一點,對於曾經身為電視圈一份子的我,不管是不是太過樂觀,但必須樂觀。
必須樂觀。Because the show must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