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

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1:02:09

《席捲全球的憂鬱症—心理健康該被重視》  本文編輯|鄭凱薰 本文校正|王劭翔  ❙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預測2020年有三大疾病需重視,依序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愛滋病。憂鬱症不是「想太多、抗壓低、強說愁」,更不是「不知足」,它是一個生理疾病,患者會有長期情緒低落、提不起...

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 在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2:31:57

#一杯咖啡看時事 新聞不止 #韓總機 和美食 #自己的國際觀自己建 #啡聞1cc 帶你看世界 . 首先第一站依然是📍#美國 #LesÉtatsUnis 祖克柏顯然很想幫 #FaceBook 刷存在感 #Instagram 和 #WhatsApp 在 #AppStore 上 名稱多了個 #來自臉書 #...

  • 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07:30:22
    有 196 人按讚

    【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4 07:30:00
    有 117 人按讚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遠離重金屬危害」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
      
    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
      
    ■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
      
    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
      
    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
    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
      
    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主任建議:
    ▶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
      
    ▶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
      
    ▶盛裝菜餚食物用安全餐具,不用裝飾器皿,且避用色彩鮮艷的餐具,更不能用鮮豔餐具來盛放酸性食物,以防彩色顏料中的鉛滲入食物中。
      
    ▶與食物接觸的餐具,最好購買沒有顏色或圖案,儘量挑選白色、平滑的
      
    ▶給予小孩的玩具的挑選上,也應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安全標章之玩具。
      
    ▶使用中藥則須注意其來源安全可靠,如長期服用後發現四肢微麻或無力等神經症狀,應暫時停藥且諮詢其他醫師。
      
    ▶在所處環境,宜注意清掃、吸塵,避免處於有落漆、剛油刷或焊接作業的場所
      
    ▶油漆建議選用獲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之健康綠建材標章之水性材質
      
    ▶從事含鉛作業時,應穿著工作服,且勿將工作服穿回家,下班時需於工廠更衣、沐浴再回家。
    (資料來源:【註1】)
      
    ■遠離重金屬危害,食品重金屬檢測
    每當聽到在食物檢驗出重金屬殘留,總是讓人覺得惶惶不安,深怕不小心就把這有毒重金屬一併吃進去。不過正因為人民對飲食安全的高度重視,目前大部分食品都會進行重金屬檢測,確定檢驗的重金屬含量低於衛生濃度標準後,才能出現在市面上販售。
      
    ■重金屬是什麼?
    一般定義是指密度大於 5 g/cm3 的金屬,但若用在食品檢測中,則是對於生物體有危害的「有毒重金屬」之簡稱,當食入過量有毒重金屬,慢慢累積在身體的有毒物質便會引發各種疾病,讓健康亮起紅燈。而我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將以下7種物質列為重金屬檢驗的目標對象。
      
    ➜鉛:鉛幾乎對於人體的所有器官和系統都有影響,主要的毒性是影響成人和兒童的神經系統。而孩童又比成人更為敏感,鉛對於孩童的發育、精神智能發展與認知能力皆有影響。IARC已將無機鉛認定為可能的致癌物(IARC 2A)。
      
    ➜總砷與無機砷:砷依照存在的型態分為『無機砷』及『有機砷』。有機砷的毒性較低,但無機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對人類具有致癌性(IARC I),可能導致罹患肝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風險增加。著名的「烏腳病」即為砷中毒之後果。
      
    ➜鎘:鎘會損害腎臟、肺臟及骨頭。著名的「痛痛病」即為鎘中毒的疾病之一。
      
    ➜汞與甲基汞:甲基汞(有機汞的一種)和汞蒸氣比其他型態的汞更有害,曝露率在高濃度的金屬汞、有機汞或無機汞可能永久損害大腦、腎臟和發育中的胎兒。著名的「水俁病」即為甲基汞中毒所引起。
      
    ➜錫:短時間攝入過量無機錫化合物,恐會引起胃痛、貧血等問題,也可能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銅:適量的銅有助於維持健康,但攝入過量的銅會引發噁心、嘔吐、胃抽筋、腹瀉等急性症狀,非常高濃度的銅會導致肝、腎損害。
      
    ➜銻:高濃度的銻恐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雙眼或肺部發炎,或是引起胃痛、腹瀉、嘔吐與胃潰瘍等腸胃道病症。(資料來源:【註2】)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建議日常可食用這3類排鉛食物:
    ➜含鈣、鐵、鋅食物:
    鈣、鐵、鋅與鉛進入體腸胃道是通過同一運載蛋白,所以具相互競爭機制,因此可以多吃些富含鈣、鐵、鋅的食物,例如豆製品、肉類(牛肉)、蛋類、動物肝臟、牛奶、蝦皮等。
      
    ➜蛋白質食物:
    例如豆製品、蛋等,其蛋白質成分與體內鉛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進而阻止人體對鉛的吸收。
      
    ➜含維生素C的食物:
    可抑制人體對鉛的吸收、促進鐵質吸收,有助抵抗鉛害,協助體內的鉛從糞便排出。
    (資料來源:【註1】)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議題「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簡介
    ➤➤議題召集人:葛應欽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余幸司代理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
    ➤➤提出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之政策建言,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保障消費者健康。
      
    本計畫針對加強食品風險預防提出以下政策建言:
    (A)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
    (B)分析檢討已有規範之食品或添加物之國際差異。
    (C)評估對健康效應爭議之食品或添加物風險。
      
    經專案會議討論,將集合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完成「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建言書」,研究成果將可提供食品藥物管理署參考,以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此建言書分六個章節,分別為前言、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分析檢討已知規範之食品添加物之國際比較、評估爭議性食品及汙染物或添加風險、食品安全與食品詐欺之國內外處理經驗及結語。
    https://forum.nhri.edu.tw/projects/forum-projects/108-pp-5/
      
    1.來源
    ➤➤資料
    ∎【註1】
    元氣網「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4847119
      
    ∎【註2】
    SGS「遠離重金屬危害:讓重金屬檢驗為你做好食品安全檢測」:https://msn.sgs.com/Article.aspx?n=5825&d=FOOD
      
    ➤➤照片
    ∎【註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重金屬危害 #鉛 #鉛暴露 #心血管危險因子 #股骨骨密度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恩主公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世界衛生組織青年定義 在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26 05:07:32
    有 7 人按讚


    正臺媒 國際中心

    PMI執行長寫道:iQOS和電子煙等無煙替代品正在改變用戶對「減害」的看法。

    據財富雜誌(Fortune)報導,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MI)執行長André Calantzopoulos在該媒體發表文章談到了電子煙規管,他表示,iQOS和電子煙等無煙替代品正在改變用戶對減害(Harm Reduction)的看法。 同時,無煙產品需要明智的規管,菸草公司應該參與對話。



    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MI) CEO:無煙產品明智規管,菸草公司應該參與FCTC COP9會議。/圖:WHO FCTC

    以下為全文:

    自從香菸的無煙替代品首次面世以來,這對吸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然,對於這些人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完全戒菸。對於從未吸菸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最好的選擇是永遠不要開始使用任何菸草或尼古丁產品。

    但是,由於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於那些原本會繼續吸菸的成年人來說,現在有了更好的選擇:無煙產品,包括電子煙和加熱菸,可能比香菸更好。菸草燃燒會在香菸煙霧中產生絕大多數有害化學物質,並且通過消除燃燒過程(無煙產品就是這種情況),與香菸煙霧相比,有害化學物質的含量可以大大降低。與每種香菸相比,一種產品是否減少了有害化學物質的排放,必須對每種產品進行科學評估。

    但是,這種在公共衛生領域改變軌蹟的機會處於危險之中。在美國,近期發生的肺部疾病與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主要是與含四氫大麻酚(THC)的電子霧化產品有關)與使用純正的合法電子煙無關。同時,媒體廣泛報導了美國年輕人對使用電子煙的非常合理的關注。這種報導使許多吸菸的男人和女人對無煙替代品感到困惑。

    令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的是,一些國家中的少數菸草控制非政府組織正抓住機會呼籲立法,禁止某些或全部無煙替代品,或者嚴重限制吸菸者獲取和學習這些產品及其方法的能力。如果立法單位通過在基於科學的方法上選擇一條禁令路線來回應這些呼籲,則可能會失去公共衛生進步的機會。

    需要明確的是,無煙替代品並非沒有風險,青年或不吸菸者絕對不應使用。但是,如果這些產品經過科學證實,使用適當的安全和質量控制措施製造並以負責任的方式銷售,則與繼續吸菸相比,它們是更好的選擇。

    我們相信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MI)應當對所有菸草和尼古丁產品進行規管。政府如何在定義前進的道路上發揮關鍵作用。通過採用與科學技術進步保持同步的風險比例法規,它們可以影響成年吸菸者轉向更好的替代品的速度和規模。

    世界衛生組織(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的締結方將於今年秋天在尼德蘭(Netherlands; 原荷蘭)召開COP9。每兩年召開一次的會議的代表,將私下決定無煙替代產品的未來。從歷史上看,這種審議是單方面的,幾乎沒有餘地沒有考慮不同觀點的餘地。

    幾十年來,控菸政策一直側重於鼓勵戒菸和防止引發菸草的措施。無煙替代品還沒有達到消費者廣泛採用所需的規模,因此規管這些問題並不是首要大事。現在,我們處在十字路口:我們可以繼續做出這些決定,而不會引起廣泛的公眾辯論,也不會阻礙進展,也可以呼籲就如何最好地規範這些創新進行公開而知情的辯論。

    由政府,科學家,民間團體和菸草業代表的包容性和透明過程將徹底審查迄今為止取得的科學進展。這也將促使人們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討論如何最好地使原本會繼續吸菸的成年人從香菸(一種最有害的尼古丁消費方式)轉向無煙替代品,從而使我們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共衛生效益。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一些菸草控制組織(有意或無意)使用情緒,政治或意識形態,拒絕將菸草業的創新視為可行的替代方法,政府可以用來補充現有的戒菸和預防措施。我認識到我們行業的歷史已經黯淡無光,但是我對沒有客觀評估公共衛生機會就無法取得進展的邏輯感到沮喪。

    專家和國家衛生主管機關(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以及英國公共衛生局(PHE)等)正在嚴格審查無煙產品背後的科學,並認識到減害是可行且急需的菸草控制方法。

    作為此過程的一部分,我們認為該行業公開分享其研究計劃和結果非常重要。十多年前,在PMI,我們致力於研發計劃,該計劃的靈感來自製藥行業所採用的方法,並且我們與FDA的指導保持一致。迄今為止,我們已經進行了18項非臨床研究和10項臨床研究,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來廣泛分享我們的科學發現,包括在同行評審的出版物,科學活動中以及專用的在線平台上。您可以在PMI Science網站上查看我們的研究結果。

    我們的科學研究包括對無煙產品氣霧劑中化學物質排放的分析,評估氣霧劑與香菸煙霧相比的氣溶膠毒性的實驗室測試,以及在實際使用條件下調查是否減少有害化學物質暴露的臨床研究。適用於完全改用這些新產品的吸菸者,以及改換是否對他們的健康狀況產生有益的影響。我們還將進行上市前測試,以了解成年吸菸者如何感知和使用我們的無煙產品,並在產品投放市場後進行長期評估,以評估其對減少危害的貢獻。

    現有的證據(我們和其他人的證據)表明,完全轉換為具有科學依據的無煙替代品雖然不是無風險的,但比繼續吸菸仍是更好的選擇。我們一直邀請科學界和監管機構研究我們的科學,驗證我們的結果,並進行自己的獨立研究,令人鼓舞的是,在過去的幾年中,許多獨立研究已經確認了我們研究的關鍵要素。

    去年,經過嚴格的科學審查,FDA批准了iQOS (PMI的加熱菸產品)在美國銷售。在該決定中,FDA決定在美國市場銷售該產品以適合保護公眾健康。這使PMI成為唯一家通過FDA上市前菸草產品申請(PMTA;Premarket Tobacco Product Applications)使用加熱菸草產品的公司。

    FDA正在繼續對我們改良的風險菸草產品應用進行實質性科學審查,這將決定我們是否能夠在美國銷售帶有風險相關信息的產品。因此,在此過程進行期間,我們不會針對美國消費者做出有關產品風險狀況的任何聲明。

    但是,基於我們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以及全球成年吸菸者對我們無煙產品的積極接受,我們不僅將無菸產品視為我們產品組合的補充,而且還將其視為可以使公司邁向無菸未來的創新。

    該行業中的其他公司以及許多初創公司也正在開發和商業化香菸替代品。在美國,將很快期望這些公司將其產品提交給FDA進行審查和授權,我們認為這一步驟對於為成年吸菸者提供一系列經過科學證實的替代品至關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當今世界上有11億菸民。該組織估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大致相同。否則,那些繼續吸菸的人應該了解更好的替代品,以便他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至少有4000萬人會繼續吸菸,而他們將改用我們的無煙產品。就背景而言,自我們推出IQOS以來的五年中,截止到2019年9月,大約880萬成年吸菸者完全轉向了該產品並棄用了香菸。

    需要明確的是,無煙替代品的商業化不能以年輕人或不吸菸的人為代價。明智的監管是實現適當平衡的關鍵。這意味著要製定法規,承認無煙替代品在幫助那些本來會繼續吸菸的成年人遠離香煙的同時,保護年輕人和不吸菸者的作用。負責任的銷售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菸草和電子煙製造商應僅向吸菸或使用無煙產品的成年人銷售他們的產品。在PMI,我們制定了一套良好轉換規範,無論我們將無煙產品商業化,我們都會遵循這些規範。例如,我們拒絕向從未吸菸者或戒菸者提供這些產品。

    我是來自世界上最大的菸草公司之一的執行官長,我了解到我們對無煙未來(Smoke-Free Future)的願景可能會受到一些懷疑。雖然我不能代表整個產業,但我可以告訴你,對於PMI,這比任何一種產品或想法都大得多。我們正在全面進行業務轉型。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我們將全球商業支出從無煙產品的8%移轉了60%。作為一家企業(我們並不否認存在商機),這些數字清楚地表明了我們致力於無煙的承諾。我們的無菸產品已占我們2018年總淨收入的14%,而2015年為0.2%,我們有雄心壯志,到2025年達到38-42%。

    除了我在公司中的職位身份之外,作為個人,我覺得向吸菸者提供這些更好選擇的選擇一直很明確。您能想像如果將這些產品關在門後會如何面對對我們公司的批評嗎?

    我們正處於菸草業的關鍵時刻。我希望我們能夠在創新和事實的基礎上找到共同的基礎,邁向無煙的未來。

    對此,台灣五大菸商:傑太日煙 (JTI),台灣菸酒(TTL)、帝國菸草(Imperial)、英美菸草(BAT)、菲利普莫里斯台灣(PMI),因逢過年期間皆無法取得相關回應(菸商排序依照我國2018年紙菸市佔率)。





    我國2018年菸品銷量市佔率排名,前三名為:第一、傑太日煙42.1%、第二、台灣菸酒23.2%、第三帝國菸草10.7%。/圖:自由時報

    聯絡請洽:正臺媒 +PlusMedia Taiwan 臉書粉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