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世界第一圍棋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世界第一圍棋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世界第一圍棋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joanzkow (星浪)看板GO標題[新聞] 黑白三國志:中日韓圍棋故事時間Thu Jul 2...

世界第一圍棋手 在 瓊姐娛樂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4:48:22

妹豬牙Jace呢輪上位喇,首《隔離》爆紅極速彈起。佢有個朵叫「九碗飯」,唔止因為佢一次過食九碗飯 #大食呀呢條女 #掃食者嚟 其實一人分飾九角都難佢唔到: 🍚1️⃣ 歌手 #佢隻碟有金唱片銷量 #知佢咩料啦 🍚2️⃣ 跳舞 #牙Jace細細粒 #跳舞超掂 🍚3️⃣ 主持 #妹豬BU傳理系畢業 ...


黑白三國志:中日韓圍棋故事

2023年07月20日 17:16 新浪體育綜合

 中國是圍棋的發源地,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就有圍棋了,而日韓的圍棋是在隋唐時代
才從中國傳過去的。

  圍棋的興盛,與國運是息息相關的。作為圍棋的“祖宗”,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棋壇
霸主,直到清朝末年,中國圍棋開始走向衰落。

  說到中日韓國圍棋的崛起問題,先來說點小知識:

  中日圍棋規則不同之處

  1、執子先後順序

  唐朝圍棋是黑先,明清以來中國圍棋習慣是白先,這點可以從《忘憂清樂集》棋譜中
看出來。

  2、“目”的由來

  “目”並不是日本自創,中國的古籍中也有“目”。漢桓譚《新論》中說到圍棋時有
“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目”(也有作‘罫’與目同義);

  梁武帝《圍棋賦》中有“方目無斜,直道不曲”,用“目”表示一個方格是中文中常
見的,如“綱舉目張”。現在口語上還常常習慣把數叫做數目,目即數,點目即點數。

  另外,“目”和“道”、“路”一樣都是中國古代的軍事單位,“目”是最小一級軍
事單位,古代軍隊中所謂的“頭目”即是“目”這個單位的頭。圍棋模仿戰爭。以軍隊的
名稱借用是很正常的。

  唐以前多用“道”,宋以後通用“路”,唐朝時大約多用“目”和“枰”,日本圍棋
傳自唐,因此不用中國在宋以後才流行的“路”。

  《敦煌棋經》中棋寫作“碁”,而宋朝的《忘憂清樂集》中是“棊”,現代為“棋”
。日本用“碁”正表明了它傳入時的特徵。

  3、計算方式不同

  中國大陸圍棋採用數子法,吳清源老先生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科學的方法。

  中國臺灣省圍棋則採用數點法,目前只在臺灣島上使用這種規則,極為麻煩。

  日韓均採用數目法,也是目前爭議較大的方法,存在許多不合理性。

  目前通行的方法是:在哪個地方比賽,就採取哪個地方的規則。在中國大陸比賽時就
採用數子法,黑棋貼7.5目,在日韓比賽就採取數目法,黑棋貼6.5目。

  回到正題,中日韓圍棋崛起之路。

  中日韓三國圍棋水平,早期當屬日本圍棋水平最高。

  日本圍棋對中韓圍棋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中國圍棋也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可以和日
本分庭抗禮,甚至於超過日本。

  韓國圍棋也一樣,在日本和中國的幫助下,現在也達到世界上頂尖的高度。

  中日韓圍棋對抗,就是現代版的“三國演義”,上至國家,下至庶民,圍棋都受到重
視,也體現了三國間的圍棋文化交流。

  日本圍棋崛起之路

  很多人相信,國運與棋運是捆綁在一起的,由日本圍棋發展史便可見一斑。隨著日本
國力超過中國,日本的圍棋也處於領先地位。

  在經歷了“明治維新”的短暫低潮期之後,日本圍棋又再度興盛。而隨著日本國力的
發展,國民生活愈發富足,日本圍棋越來越普及。

  黃遵憲在《日本國志》中曾這樣描述道:“圍棋最多高手,豪富子弟風雅士夫無不習
之者,良朋夜宴酒酣興豪則楸枰羅列矣。”

  日本圍棋發展,大致經過了幾個發展階段

  一、成立棋院,確立段位制,日本圍棋迎來了黃金時代。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湧現出一批圍棋棋社,如裨聖會、中央棋院、六華會等,
這些棋社在1925年春合為一體,成立了日本棋院。

  日本棋院本部設在東京,並在各地設若幹分院。棋院發行圍棋雜誌、書籍,培養棋手
並確立了段位制度。

  日本棋院的成立,結束了少數世家壟斷棋壇的圍棋門閥體系,鼓勵棋手們自由爭鋒,
有力地促進了棋藝的提高,這是日本圍棋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不久若干棋手退出棋院,推雁金准一為盟主,結成棋正社,並說服《讀賣新聞》社,
向日本棋院提出挑戰。

  本因坊二十一世秀哉為棋院一方與雁金准一的決戰,使全國的圍棋愛好者欣喜若狂。
以此為契機大大刺激了圍棋界,使之進一步興旺起來。廝殺結果,秀哉獲勝。其他的對戰
也因棋院有一批以木谷實為首的年富力強的新秀,致使棋正社敗北。1927年《朝日新聞》
社登載了大手合(日本棋院的升段賽)比賽情況,其它報紙也紛紛開設了圍棋專欄。

  圍棋在日本一步步紮根於一般群眾之中,確立了穩固的地位,迎來了黃金時代。

  二、吳清源時代標誌著全盛時代的來臨

  1928年只有14歲的吳清源東渡日本,去日本學習圍棋。1933年與59歲的秀哉名人較藝
,破天荒使用了第一、三、五手下在“三三”、“星”、“天元”的新佈局,這是對道策
以來日本傳統佈局理論的一次挑戰。

  這場頗有對抗氣氛的惡戰歷時三個月,在日本轟動一時。但是,除本因坊一門外,大
多棋手公認吳清源應該是真正的勝者。

  此戰之後,吳清源打破了日本傳統圍棋理論的束縛,成為當代圍棋理論的開拓者。

  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圍棋界稱之為“吳清源時代”,吳清源也被譽為“昭和棋聖”


  1937年秀哉名人引退,把本軒坊名號轉讓給《每日新聞》社,《每日新聞》社又決定
捐助日本棋院,設立由全體棋手參加以實力爭奪本因坊稱號的冠軍賽,這就是現在每年一
度的本因坊戰。

  1939年《讀賣新聞》社籌備的“打入制十局棋”,也以木谷實與吳清源的交鋒開始了


  出人意料,吳清源在第六局就以5:1一邊倒的成績擊敗了木谷實。

  所謂“打入制十局棋”就是雙方積分相差4時(如4:0、5:1、6:2)即使不滿十局
,比賽也算結束,積分高者為勝,敗者要降低棋分。

  吳清源與木谷實的“鐮倉十番棋”是圍棋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筆,二人打破常規,
採用新佈局法,以全新的思路挑戰傳統的佈局,奠定了現代圍棋的基礎。吳氏每年要與應
屆本軒坊冠軍下三局棋,這幾乎成為定例,而且總是吳氏取勝,吳清源成為高居於日本棋
壇之上的超級棋士。

  三、職業棋賽的舉辦,讓日本圍棋蓬勃發展

  隨著圍棋事業的發展,每年一屆的本軒坊戰已遠遠不能滿足棋手們的奪魁欲望。

  1962年《讀賣新聞》社舉辦了首屆由職業棋手參加的“名人戰”,這是與本因坊同等
級的冠軍賽。

  其它職業棋手賽還有:

  《產經新聞》1963年開始主辦的“十段戰”、

  新聞三社1975年聯合主辦的“天元戰”、

  1977年《讀賣新聞》社創立的獎金規格最高的“棋聖戰”、

  以及五十年代開始的“王座戰”、

  1976年開始的“碁聖戰”(為區別于“棋聖”,中國一般稱其為小棋聖),

  合稱為日本七大頭銜。

  中國圍棋的崛起

  一、聶衛平開啟了中國圍棋崛起的第一次高潮期

  上世紀八十年代,聶衛平在中國棋壇的崛起,開啟了中國圍棋的崛起之路。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日圍棋擂臺賽上,聶衛平以一己之力,連敗日本“超一流”棋
手,其中就包括了當時日本圍棋界第一人,一代棋聖藤澤秀行,幫國人揚眉吐氣了一把。
之後三年,聶衛平九戰九捷,中國三連勝。

  聶衛平可以說是中國圍棋的領軍人物與靈魂,無論多大的風浪,都無法對他形成威脅
。這不僅是因為他是圍棋界的一哥,更多的是形容他對中國圍棋的貢獻。

  聶衛平對中國圍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舉辦中日圍棋擂臺賽、成立中國圍棋棋
院、創辦聶衛平圍棋道場等,讓中國圍棋從無人問津的尷尬地步一下子興盛起來了,為中
國圍棋發展培養了後續人才。

  二、曹薰鉉的崛起讓中國圍棋再次消沉下去

  曹薰鉉的崛起,破滅了中國圍棋重回巔峰的美夢。

  1989年,曹薰鉉在首屆應氏盃決賽中3:2擊敗中國棋聖聶衛平九段,奪得冠軍,從此
開啟了韓國圍棋統治棋壇的時代,中國圍棋再度被壓制,開始了漫漫“抗”韓之路。

  繼曹薰鉉之後,韓國棋手李昌鎬、李世石等人代表韓國圍棋界,統治了棋壇二十多年


  三、中國圍棋再度崛起

  直到2013年,中國圍棋後起之秀徹底成長起來,在那一年圍棋界6大國際比賽的冠軍
,全部被中國選手包攬,他們分別是周睿羊、陳耀燁、時越、唐韋星、範廷鈺、羋昱廷。

  從這一刻起,中國圍棋,終於再度崛起。2015年,來自中國的天才少年柯潔橫空出世
,橫掃棋壇,以極快的速度登頂世界第一寶座,得到了“魔王”的稱號。成為當今棋壇當
之無愧的第一人!

  韓國圍棋的崛起

  一、第一個階段:趙南哲普及圍棋

  木谷實一生收徒無數,弟子段位總數達到500段,來自朝鮮半島的趙南哲,就是木谷
實的徒弟,他也被韓國人稱為韓國“現代圍棋的開山鼻祖”。

  趙南哲師從木谷實,學成後未在日本棋壇發展,回國普及圍棋,當時韓國圍棋界可以
說是一窮二白,是趙南哲讓韓國現代圍棋走上了正軌。

  他廢除了巡將圍棋、確立段位制度、開展新聞棋戰。

  為了在韓國推廣現代圍棋,趙南哲堅持“普及圍棋不能套用日本的圍棋用語,必須用
我們的語言進行改造”,他一邊翻譯日本用語,一邊又自己創造詞匯,推出了韓國圍棋界
的名著《圍棋概論》。隨後,《圍棋概論》引起了巨大反響,使韓國學圍棋的人數直線上
升。

  趙南哲長期而艱巨的努力終究獲得了回報,1985年1月1日,韓國媒體在光復四十周年
之際評選了引領韓國發展的百人,趙南哲赫然在列。

  三年之後,世界性的圍棋比賽問世。在首屆應氏盃決賽中,韓國棋院的曹薰鉉以3:2
擊敗聶衛平獲得冠軍,宣告韓國圍棋已然崛起,並且與中日形成鼎足之勢。

  二、第二個階段:曹熏鉉得應氏盃,開始了曹氏圍棋霸主時代

  日本圍棋對全世界圍棋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韓國和中國都是受益者。

  韓國天才曹薰鉉和中國天才吳清源都師從于賴越憲作,是師兄弟。日本圍棋界以開放
的精神,成就了中韓兩位天才。

  曹薰鉉獲得首屆應氏盃冠軍之後,就已經是世界級的大師級人物了,回到國內,幾無
敵手。而韓國國內學圍棋人數猛增,更重要的是他親手培養出了李昌鎬這樣的天才。

  三、李昌鎬崛起

  曹薰鉉,回到韓國之後,徐奉洙,劉昌赫等也在不斷的衝擊挑戰曹薰鉉的領先位置,
促進了韓國圍棋的發展。

  當李昌鎬從曹薰鉉手中接過國內冠軍的寶座之時,標誌著壓制數代中日棋手的天才棋
手李昌鎬橫空出世了,李昌鎬的輝煌史就是中日棋手血淚史。

  隨著李昌鎬以一己之力率領韓國登上世界圍棋領導地位,韓國圍棋的職業化也得於大
大的提升,權甲龍道場等專業化的道場開始興盛。

  韓國第三代天才李世石繼李昌鎬之後,再次展現了對世界圍棋的統治力。好在中國也
誕生了常昊、古力、孔傑等人,不至於輸的像李昌鎬時代那麼難看。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曹薰鉉一個人撐起了韓國圍棋,力壓中國和日本,開啟了
韓國圍棋的霸主時代。

  日本圍棋的強大,不僅僅在於對圍棋的專注,更在於開放精神,日本不僅成就了絕世
高手吳清源,還培養出了曹薰鉉。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國力日益強大,中國圍棋慢慢也有了崛起的跡象。當
代棋聖聶衛平以一己之力,數次打敗日本超一流高手,撼動了日本的霸主地位,在這崛起
的關鍵時期,被曹薰鉉統治的韓國圍棋界截胡了。

  曹薰鉉打敗如日中天的聶衛平後,建立了自己的圍棋帝國。韓國稱霸圍棋界二十多年
,基本上靠得就是曹薰鉉一脈,一共出了三個天才(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

  日本圍棋由於太過於重視傳承教育,圍棋教學還是以師徒制為主,導致日本年輕棋手
普遍實戰經驗不足,思維缺乏新意不夠靈活。

  而中韓的圍棋學院制度更加專業,大規模的招生與海量練習,培養出了一大批實戰經
驗豐富、棋路靈活的年輕棋手,使得日本逐漸失去霸主地位。在中日韓三國圍棋爭霸中淪
為了陪練,圍棋界已經二分天下,來到了中韓爭霸的新時代。

  韓國圍棋強在頂尖力量,而中國圍棋卻湧現出了一批頂尖的年輕棋手,特別是在2006
年後,韓國的李世石每次大賽到後半段,都要面對數位中國棋手的圍攻,終究是力不從心


  漸漸地,以柯潔為代表的中國圍棋年輕力量開始重新統治圍棋界,古老強大的中國圍
棋完全壓制了韓國與日本的圍棋界,重新回到王座。

  在“三國演義”混戰最激烈的時候,阿爾法狗的出現使得三國圍棋界停止了爭鬥,三
國棋手決定共同攜手一致對外!

  (轉自“普洱棋苑”)

https://sports.sina.com.cn/chess/weiqi/2023-07-20/doc-imzciprp9224986.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M.1689865626.A.560.html
※ 編輯: joanzkow (180.176.190.76 臺灣), 07/20/2023 23:08:36
swfswf: 有沒有誰沒看過以下的youtube視頻?關於這個主題最棒的。 07/20 23:18
KAOKAOKAO: 數點法是怎麼個麻煩法了? 07/21 04:45
KAOKAOKAO: 而且我們這一套 真的有人講「數點法」嗎? 07/21 04:46
swfswf: 而且三國哪來的一致對外,人類已經被永遠打趴了,只能學 07/21 07:03
swfswf: AI的下法搶第二。 07/21 07:04
white123123: 看到第二段就知道不用看了,口國人真的不適合寫歷史 07/21 10:47
dummy5566: 自衛文 07/21 22:4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