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Eddie Tam 譚新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2465230753&issue=20210205 譚新強:BNO移居英國人士 應以Uncle Roger為榜樣 不是Uncle Tom 最近英國放寬了B...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稀如 Michelle T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命的意義】網上視訊工作坊將於七月開課,請密切留意FB或網站。 《一念之轉》(另稱覺醒功課 The Work of Byron Katie)簡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畢明 Budmi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1 23:56:42

世上最chic的人 有些消息,錯愕得令你反應滯後。無法即時整理那嚿情緒。是一嚿的。到今天,我才真的定過神來。可能也因為事情也清楚了。 她死了。RIP三個字完全寫不出。不想是事實。心裂了一下。有聲的。震驚。無法言語。任全世界得我一個人,不爭氣地拒絕二〇二〇最後的無情,她還是走了。聖誕前夕的前夕,突...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Zero +o One Planet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0 13:05:35

- 成為三字頭的掛報還依舊掛在門上,今年要進入三字頭第一年。  不知道是不是29歲生日辦的太盛大,不信邪的我沒過過生日,29歲那年包了一間小酒館把朋友們都找來,換來人生最悲慘的30歲。  2018 年上半一整年完成【新媒體實戰plus+ 中國營銷大咖的商業進化論】,也是我想証明自己是有辦法辦...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鐵樹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2:34:55

《G殺》一套會令大家思考的電影,我們正活於這樣的一個香港,一個令大家毛骨悚然的地方!!多謝導演及演員的精彩創作,多謝給予鐵樹四子反省的空間。 鐵樹蘭第一首於電影的主題曲就已是那麼沉重的題材,我要走出我一片天 但世界要你妥協 命運被迫上錬 花光一輩子 演員:陳漢娜、杜汶澤、黃璐、李任燊、陸駿光、...

  •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5 08:11:49
    有 233 人按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2465230753&issue=20210205

    譚新強:BNO移居英國人士 應以Uncle Roger為榜樣 不是Uncle Tom

    最近英國放寬了BNO護照的居英權,並設下了「5+1」的入籍路線圖。此舉遭到中國強烈反對,馬上宣布不再承認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的有效性。

    不少人當然認為英國不懷好意,故意干預中國內政,再次挑撥離間,煽動香港人反對中央的情緒。再者Brexit(脫歐)後的英國前路渺茫,如能吸引到大量富有香港人到英國消費和投資,也有着數。當然大部分英國人是反對的,Brexit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抗拒移民。說到底,英國是一個階級觀念極重,充滿種族歧視的國家。不管如何,這仍勉強可算是遲來的春天。英國背棄香港人30多年,早在1980年代中英談判時,就有道德責任賦予所有香港人居英權(實應直接英國國籍)。最初時曾發出約370萬本BNO護照,但沒有居英權的BNO形同廢紙,所以回歸後逐漸變得凋零。但隨着近兩年的香港動亂,申請人數再度上升,去年翻倍多達30多萬。現在終於有機會得到居英權,估計將有更多人申請,有資格的人數約300萬,加上他們的家人,總數或超過500萬,即約香港人口七成。如真的那麼多人離開香港,短期內確有挖空香港人才和財富的風險,這亦是中國反對的原因之一。

    但整體來說,我認為今次BNO風波是一件好事。從2019年開始,我已多次指出《基本法》的多個嚴重錯誤和漏洞,尤其仍充滿鴉片戰爭可恥痕迹,世上罕有的畸形荒謬國籍與居留權混淆問題。西方外籍人士(expats),仍如十九世紀鴉片販一樣享有特權,只需住滿7年,即享有永久居留權和所有社會福利,甚至擁有投票權,區議會和立法會功能組別參選權。在美國,綠卡持有者絕不能投票,歐洲、澳洲等地都一樣。即使英國,現在給予BNO居留權,相信也必須6年以上入籍後,才有投票權。但不公平地,我認為對香港貢獻更大、主要來自菲律賓和印尼等亞洲國家的外傭,無論在港服務多少年,又永遠得不到永久居留權,遑論投票和參選權。

    此外,大量香港人擁有雙重甚至三四重國籍,美、加、澳、紐等,已超過100萬,如包括現有和曾經擁有(護照過期不等於放棄國籍)BNO人士,遠超過香港一半人口!當然還有超過200萬的居港內地同胞,奇怪地和侮辱地,連他們也需要同樣住滿7年才可獲得永久居留權。在美國,從加州搬到紐約州,只需一個月就可登記做選民。所以過去兩年,每當我看到反對政府人士和偏頗新聞報道,經常以香港人民意支持作為各種傷害香港和國家的暴行為最重要藉口,甚至包括殺人放火等喪盡天良罪行,我就愈覺得有弄清楚香港人定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實現今中國以民為本,外交政策和平,40年沒有戰爭,內地發展成績斐然、近年政策更不再單以經濟急速發展為目標,亦非常關注脫貧、貧富懸殊、社會公平公義和環保問題。政經制度的效率和合理性,已逐漸超越西方。中國社會當然仍有很多問題,但對比美國,毫無疑問,相對少罪惡和暴力,社會較充滿正能量,較少怨氣和仇恨,所以根據哈佛中國長期民調研究,中國中央政府得到90%以上人民支持,其實也不意外。只希望以邪教式、歇斯底里式、自卑兼自大式憎恨中國的人,包括部分香港人和西方人,願意張開眼睛,看清楚中國以大多數人利益為依歸的成功和合理政策,不可只看某些不知真假的打壓個人自由個案,以此為延續錯誤偏見和歧視的藉口。

    以為4年投一次票就是民主已過時

    現代人亦應放棄過時思想,以為4年投一次票就是民主,就是天堂。美國的選舉制度固然充滿不公,甚至反民主,即使英國和歐洲政治制度亦大致上停留在200年前,甚至中世紀階段,完全跟現代社會和科技脫節,更未必適合人類共同面對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的長期挑戰。適當的科技運用,可讓政府更實時關注人民和地球的需要,以此制訂更有效的公共健康、交通和經濟政策等。譬如發現新疫症出現,政府就應馬上採取隔離、大規模測試和緊急醫療措施,一切按照科學,跟傳統所謂左右派政經理念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就是中國的做法,美國反而一切以政治掛帥,連口罩都成為政治圖騰,結果一場COVID疫情,至今已近50萬人死亡,比二戰還要多!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至今已181年,香港回歸中國亦已超過23年。《基本法》並非上帝頒下,刻在石上,永不可改動的《十誡》,它只是一個寫得非常差,充滿錯漏和殖民地時代色彩的過時小憲法。修正及改良《基本法》並非甚麼大事情,現在已到了固本清源,撥亂反正的時間。中央絕不應亦絕不能拘泥於一些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束縛,而讓香港情况繼續轉壞,成為西方意圖阻礙中國發展的棋子。

    近兩年前我最初提出香港國籍法不合理時,很少人關注此問題,喜見現在已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議題。我的建議非常簡單,符合人情和法理,主要只有兩點:

    (1)取消所有單一外國國籍人士的投票和參選權。住滿7年者,仍可保留永久居留權;(2)應寬待多重國籍人士,包括BNO。雖然中國是不容許雙重國籍的,但基於香港特殊歷史,所以有點寬鬆彈性處理,也屬合理。有傳聞中國或將取消利用BNO「5+1」計劃移居英國人士的永久居留權和投票權(在入真正英籍之後或之前都有可能),甚至有人建議所有雙重國籍人士的永久居留權都應被取消。

    我明白中國對英國假慈悲,臨時給予BNO居留權的憤怒,除嚴重干預內政外,亦有點擔心如人數太多,不止出現走資情况,亦可能出現這批「英國人」遲些回流香港,不公平地繼續享受香港各種社會福利。我認為中國可以大方一點,繼續讓雙重國籍人士享有永久居港權,最重要是先搞清楚誰應享有投票和參選權。以我了解,現在申請特區護照時,表上已說明如成功,申請者將成為中國公民,如持有其他護照,將只被當作旅遊證件,而非國籍證明。

    不過,我認為此做法仍不夠清晰,明顯不少擁有中國香港特區護照人士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仍自居為英國、美國人或其他國籍,但又偏偏經常上街示威或暴動,亦積極參與投票或參選等政治活動。如此荒謬、如此如意算盤的事情,即使西方國家如美國和英國,都是絕不會容許和容忍外國人在當地搞暴亂、搞革命的!在美國,間諜搞顛覆政府的最高刑罰是死刑。

    我建議最簡單的做法是給予這些雙重國籍人士一個最後機會,在投票和參選前,必須作出一個選擇,是否願意宣誓成為中國公民。宣誓後,就仍可享有投票和參選權,當然其他護照就真的只算是旅遊證件。即是如犯了法被拘留,發出其他護照的國家使節,亦無權提供協助。

    如不願意宣誓,就當然不應享有投票和參選權,我建議應取消特區護照,但仍可保留永久居港權。此做法可解決雙重國籍問題,亦等如開拓出一種香港綠卡制度。在美國也有一些綠卡人士,永不入美籍,但就仍保留居留權。

    英脫歐後匯率樓價大跌

    我明白即使我說到口乾,仍有部分人士繼續對政府不滿,真的會選擇移民英國。這亦非壞事,有如一段已沒有愛情的婚姻,離婚可能是最好的決定,勉強是沒有幸福的。看到估計將移民英國的人數約十多萬,不少但也不算多,對香港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移民當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尤其英國。倫敦位處北緯51.5度,比多倫多,甚至魁北克市還要北,如非受惠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帶來較溫暖水流和氣候,實應比加拿大更冷。但冬天仍當然極早天黑,擔保下午4點不到黑齊(蘇格蘭不到3點半)!這種天氣非常容易令人抑鬱,要比較小心。加上英國疫情嚴重,每100萬人的感染率是香港的40倍,單是英國的死亡率已經高於香港的感染率!

    英國公投決定Brexit後,經濟已轉差,匯率樓價都大跌,可能是抄底機會,但未來英國發展方向,仍然一籌莫展。政治上仍非常分歧,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很可能在未來10年脫離英國獨立。Brexit前,英國人可在歐盟任何國家居住和工作,現在當然喪失這些機會了。

    英國除了天氣冷,人情更冷,不要忘記階級觀念是他們發明出來的。整天滿口民主自由,但王室、貴族、封爵等封建制度就通通保留着,男士見到英女王仍需鞠躬,女士更要行屈膝禮(curtsy),自由平等?算了吧!

    倫敦雖然真是個多種族城市,街上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來自東歐、南亞、中東和非洲,來自中國和東南亞也不少。但這不等如各種族就很和諧。除操着貴族口音的英格蘭人會歧視他們,認為是低階級的人外(包括操cockney和其他低級口音人士),即使其他種族人士亦會互相歧視。尤其在過去一年COVID疫情中,不少亞裔人士,不管來自日本或泰國等,只因外貌像中國人,就曾在街上被襲擊。

    網紅Uncle Roger常誇中國文化易惹仇恨

    Uncle Roger就是其中一個例子。Uncle Roger是29歲,年輕英俊的新進網路笑匠紅人Nigel Ng(黃瑾瑜)的化名角色,扮作一個操誇張廣東口音,對任何事,特別中國菜非常挑剔的中年漢。數月前,Uncle Roger以一段非常搞笑,批評BBC烹飪節目的Egg Fried Rice視頻,在YouTube上走紅,至今點擊人次已超過1.5億,subscriber亦超過300萬。黃瑾瑜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明顯接受良好西方教育,英文完全沒有口音,中學後去了美國Northwestern大學念工程。畢業後去了英國做data scientist,但他醉心演藝界,所以毅然成為了全職棟篤笑藝人。闖了數年,終於在網絡世界打出了名堂,在西方已頗出名,在馬來西亞老家更是個紅人。

    約兩個月前,當Nigel走路回家時,不幸遇到一個人,突然無故向他襲擊,揮拳打他的臉,幸好傷勢不重,嘴唇流血和面上瘀黑。Nigel認為襲擊者不知道他是誰,打他的原因可能亦是COVID 導致的種族歧視。我不知道襲擊者是否認識Uncle Roger,如認識可能更憎恨他,因為Uncle Roger此角色雖有點自嘲成分,所有情節都只為搞笑,但主調就是他對亞洲尤其中國文化非常驕傲,不停誇獎中國人注重教育和家教,反過來不停取笑西方人不懂飲食,甚至笑謔批評他們的各種生活習慣和文化。

    數周前又發生了一次網上的不愉快事件。Nigel與另一美國飲食KOL Mike Chen聯手做了一個節目,後來發現Mike Chen原來是個法輪功邪教徒,就馬上把視頻下架,並在微博上向中國人道歉。此舉完全合理,但當然被一些人在網上攻擊,被誣告為五斗米而向中國折腰。Nigel澄清絕無此事,他暫無任何來自中國的收入,而他只想為觀眾帶來歡樂,無意加入任何政治元素。我亦替他非常不值,早前他表示因襲擊事件陰影而有意搬家,近日他更回了馬來西亞探親過年。即使他選擇留在亞洲發展,我也不會感覺意外,前途可能更好。

    移民縱賣樓 最好留點騰訊傍身

    近日看到一篇移民倫敦指南,教人如何在那邊成為一個稱職的送外賣人員,看完有點心酸。文章非常詳細,逐步教人到埗後如何以BNO身分拿合法工作證明,然後開銀行戶口,如何加入Deliveroo等外賣Apps。連在哪裏買單車,哪條路線較賺錢和安全,都詳盡介紹。他說每月收入,折合約13,500港元,我真不知在倫敦如何能夠生活!所以我之前已提醒過考慮移民的朋友,必須有傍身之技,從前很多人學斬叉燒,現代人最好學點投資。我勸喻移民英國的人,即使賣掉香港房屋,最好留點騰訊(0700)傍身。英國FTSE指數沒有多少隻揸得落手,Unilever洗衣粉?AstraZeneca好一點,有COVID疫苗,買Diageo不如買茅台,還是同樣面對中、英身分危機的匯控(0005),要買也不用跑到英國買。唯一要小心的是入了英籍後,如英國「制裁」騰訊(笑了),可能不容許英國人持有。

    此指南最後語重心長,善意提醒香港人送外賣時要禮貌,收到貼士更要大聲講Thank you,務必令英國人對香港人留下良好印象(在香港的服務員當然無此多餘責任)。我贊同,但小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突然發作,腰骨發軟,有種想做Uncle Tom(西方著名小說奴隸角色),90度鞠躬的衝動。希望他們多點以Uncle Roger為學習榜樣。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匯控及茅台財務權益)

  •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5 07:39:00
    有 25 人按讚

    【香港01】紐約地標The Vessel宣布關閉

    2021年開年,當第三個年輕人選擇來此地跳樓結束生命,紐約當紅的打卡地標The Vessel終宣布無限期關停。充滿科幻感的蜂窩設計,無限延伸的樓梯, IG上相關標籤多達近20萬。

    早在2019年建成初,這座位於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的大型樓梯就是不少游客必去之地。樓高16層,近50米,置身其中,甚至能俯瞰不遠處哈德遜河、曼哈頓高空美景。

    據紐約時報報導,悲劇發生的兩年前就曾有遊客和專家擔心,The Vessel缺乏保護的設計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但這份「安全預警」卻隨著無數人潮被淹沒,直到一年內三個年輕人生命消逝,這個設計師口中充滿樂趣的社交場所,才被廣泛關注起來。

    1. 年輕人蜂擁的網紅地標

    對於The Vessel的設計者,你可能不會陌生。他就是全球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39歲時,Thomas擊敗了素有「建築界的女魔頭」的Zaha Hadid,贏得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設計權。

    同時上海蘇州河畔的魔幻新地標1000棵樹、英國倫敦奧運會主火炬台(204朵銅花瓣)等標誌性建築皆是出自他之手。被譽為建築界達文西的Thomas,設計作品常常跳脫出「建築僅僅是建築」的局限,擁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據Thomas解釋,The Vessel並不是一個死板的靜態雕塑,而應該是一個充滿樂趣的社交場所。作為有史以來最複雜的鋼結構建築之一, The Vessel噱頭十足,遠看像一顆「大松果」。這座巨形觀景樓梯由8層重疊交織、互通的樓梯和平台構成,拋光銅色,流光溢彩,可謂賺足眼球。建築靈感源於印度階梯井形式,包含154段首尾連接的樓梯,2500多級台階,將井底的人一步步向上吸引…….俯沖向下看去,給人視覺、心理上強烈衝擊。

    整個哈德遜廣場耗資250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混合用途私人開發項目。花費兩億美金的The Vessel則免費對外開放,除了流量擔當,同時也是紐約當地人爬樓健身、聚會場所。內部路線就像一個層層疊疊的山峰,有一公里長,遊客們可以來此攀爬、探索、遠眺。

    雖然項目背景提到「健康都市」、「公民優先」,但設有的3部電梯只為老人和殘障人士提供。擁有無數樓梯的The Vessel,對於孩子、或者推幼兒車的成人其實並不方便。

    項目吸引的還是喜歡趕潮流、爬樓的年輕人。2020年初,第一位在The Vessel自殺的是來自新澤西州的大學新生。第二起發生在去年12月,一名患有抑鬱症的24歲女孩自殺,緊接著幾週後,又一名來自聖安東尼奧自殺的21歲男子直接跳下去,結束了自己生命。接連3起事故發生後,哈德遜廣場的開發商終於宣布The Vessel將「無限期關閉」,直到商討出最佳對策為止。

    2. 「我早知道這座建築會有自殺問題」

    The Vessel悲劇發生前,其實就有質疑聲傳出來了。《建築師報》(The Architect's Newspaper)前副主編Audrey Wachs提出:「當人們爬上建築時時,儘管欄杆高度一直保持在人腰部上方,但人只要站在是高處時,就會有跳下的傾向。」

    被人詬病的還有漩渦式造型以及炫目效果,有人曾表示身處The Vessel 內部,會產生嚴重的眩暈感與不穩定感。建築色彩是一種公共色彩,建築心理學研究中,色彩的變化,會導致強烈的心理暗示。尤其當被鮮豔建築包圍時,人們情緒往往伴有衝動感。反之亦然。例如英國倫敦的倫敦塔橋橋身曾是黑色,經常有人跳橋投水自殺。後來倫敦市政府乾脆聽取醫學專家建議,將橋身從黑色粉刷為藍色,跳樓自殺的人數頓減了56.4%。

    當建築影響情緒時,針對年輕人,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放大。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Charlotta Thodelius提出,年輕人的自殺往往非常衝動,具有突發性。

    「他們可能並不想真正死去,只是想讓一些事情暫停下來。這可能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些在有經歷的成年人看來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與伴侶分手、與父母吵架、考試沒考好,或者被人說閒話。」

    The Vessel引起巨大的爭議就在於此。雖然打造了一個令無數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網紅建築,但並沒製造一個真正有效的剎車閥門。美國防止自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研究副總裁Jill Harkavy-Friedman博士對建築師和建築商提出建議:「在設計建築物時應該考慮預防自殺,因為人們永遠不知道誰可能有危險。」

    所以,高空建築中,無論多麼微小的防預措施,可能都會影響那些想要自殺的年輕人瞬間決策。

    3. 「被浪漫化」的網紅自殺聖地

    世界上像The Vessel這樣,被人們主動選擇自殺的建築並不少。維基百科給出的網紅自殺聖地排名中,中國南京長江大橋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一位。從1968年到2006年,有人甚至會千里迢迢跑到這處極富盛名的景區跳橋,自殺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

    其中最有名的阻止案例,是志願者在南京長江大橋的欄杆上寫的一行字,「馬達加斯加的首都在哪裡」。他們希望用這個問題讓跳橋的人短暫抽離出來,重新思考,留下緩衝時間。

    還有,金門大橋也是全世界最熱門的自殺聖地之一。跳橋人數在1993年大橋上達到10000人便不再有正式統計。金門大橋被譽為20世紀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蹟。全長約2.7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

    當人們走在這座雄偉壯麗的大橋上時,會被酷似仙境的美景震撼,進一步喚醒心底自殺的傾向。而從227米(745英尺)最高的橋面上跳下幾秒後,大多數人都來不及反悔,就會被極速江水沖走,當即喪生。

    在媒體、大眾的渲染下,大橋自殺屢見不鮮,甚至被浪漫化,成了跟風效應。南京心理危機干預志願救援中心主任張純認為,壯麗的風景能滿足許多自殺者告別世界前享受最後一次的心理。金門大橋的倖存者採訪,就提到想要尋求「浪漫」﹑「壯觀」的景色,在充滿美學的環境下中結束一生。

    值得強調的是,無論是南京大橋還是金門大橋,都是一個時代過去的地標符號,預見性遠不及現在。在紐約已經擁有帝國大廈、世界貿易中心等眾多高空打卡地標後, The Vessel更應該吸取教訓、注重設施安全,而不是僅僅只追求轟動效果。預防自殺沒有靈丹妙藥,高空建築自殺有非常多的複雜性,但如果有一個更高的屏障可以增強安全係數,阻止死亡,不失為權宜之計。就像村上春樹說的︰「人們真正的恐懼是對自己的想像力懷有的恐懼。」旅

    消除恐懼唯一的辦法是面對恐懼。希望無論是建築商還是建築師,都能將健康、安全作為是城市建築的基石。畢竟建築服務的最終目的永遠都是人。

    #旅遊 #建築 #藝術

  •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0 10:27:30
    有 3,092 人按讚

    1020新加坡聯合早報

    *【拜登在六大搖擺州民調領先川普】
    美國總統選舉誰是贏家,經常是取決於幾個關鍵搖擺州的投票結果。一項綜合各州的民調顯示, 川普在2016年總統大選拿下的佛羅里達、賓州、密西根、北卡羅來納、威斯康辛和亞利桑那這六個關鍵州,目前的民調支持率都低於對手拜登。本屆大選最主要的競選課題是川普政府的抗疫表現,而大多數選民給川普打了低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35

    *【《紐時》:身為年長白人男性 拜登比希拉蕊更受歡迎】
    許多在2016年總統選舉時沒有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的民主黨支持者和獨立人士,今年都打算支持拜登。《紐約時報》發現,那是因為選民對拜登的接受度比對希拉蕊來得高,而單是他的年長白人男性身份,就使他比希拉蕊佔優勢。
    拜登的高民意支持度,當然也得益於民主黨人強烈希望將川普趕出白宮。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40

    *【川普和拜登不約而同促選民提早投票】
    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星期天分別到搖擺州內華達和北卡羅來納拉票,兩人不約而同地促請選民提早投票。川普星期天在內華達州卡森城的競選集會上說:“提前投票已經開始,去投票吧。”此前一天,內華達州剛剛啟動了提前投票程式。另一方面,拜登也在北卡特勒姆市的一場“免下車”集會上說:“我們必須保持這種驚人勢頭,我們不能放鬆。別等了,今天就去投票。”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39

    *【分析:川普對經濟體系傷害 即使拜登當選短期也難癒合】
    分析員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任四年,不僅無法履行消除貿易赤字的承諾,也對全球貿易所仰賴的多邊經濟體系造成深遠打擊,所造成的傷害難以在短期內癒合,這在當前的冠病疫情時期尤為棘手。即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最後能夠勝出,美國的貿易政策預計將繼續推行保護主義措施,中美對峙的情況也將持續。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表示,評普的貿易政策“破壞與交易夥伴的長期聯盟和加劇不確定性的同時,並未給美國經濟帶來實質性的收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42

    *【川普團隊要求最後一場辯論集中外交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的競選團隊要求更改總統大選最後一場辯論的形式,並把辯論主題集中在外交政策上。美國總統大選最後一場辯論定22日晚上在田納西州舉行,主持這場辯論的全國廣播公司(NBC)主持人韋爾克(Kristen Welker)上周公佈了六個辯論課題,包括“抗擊2019冠狀病毒疾病”、“美國家庭”、“美國種族”、氣候變化、國家安全以及領導力。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0-1094226

    *【美總統大選辯論將設靜音按鈕】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以15分鐘為一段,辯論委員會表示,在每段辯論開始時,兩名候選人各有2分鐘的發言時間。當一名候選人在發言時,另一名候選人的麥克風就會被調為靜音。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0-1094243

    *【川普支持者和反對者大打出手】
    美國總統川普選情落後,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星期天在麻州波士頓市發生衝突,結果一些鬧事者被警方帶走。當天,大約50名川普的支持者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外,發表一系列親川普和反民主黨的演講;大約150名與他們立場相左的民眾在街對面,試圖用吟唱和鼓聲淹沒川普支持者的聲音,雙方隨即爆發衝突。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44

    *【澳洲智庫報告:美中實力差距過去兩年大幅縮小】
    2020年版“亞洲實力指數”報告從八個領域以總分100分評價亞太地區26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實力。從2018年首次發佈報告起,美國三年來一直保持第一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38

    *【全球疫情隨冬季來臨加劇 總病例破4000萬】
    北半球冬季來臨,全球冠病疫情隨之加劇。路透社的統計顯示,全球累計冠病確診病例已在週一破4000萬起,而且病毒的傳播速度仍在不斷加快。根據各國官方數位所進行的統計顯示,全球累計冠病確診病例在32天內從3000萬起直飆到4000萬起,此前病例從2000萬增至3000萬起是38天,1000萬增至2000萬是44天,而疫情暴發之初從一起增至1000萬起是三個月的時間,疫情擴大的速度明顯遞增。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36

    *【北京新增確診病例 體內曾出現抗體】
    北京昨天新增的一名確診冠病輸入個案患者,體內曾經出現新冠病毒抗體。27歲的女患者上週二(13日)從約旦坐飛機,經土耳其和丹麥抵京,入境後經海關檢測沒有出現異常,送至隔離酒店觀察。患者翌日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轉往醫院就診,其後多次病毒檢測為陰性,並出現病毒抗體陽性。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1020-1094245

    *【美CDC“強烈”建議所有乘客戴口罩】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強烈建議”所有公共交通乘客戴口罩,以遏制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的傳播。根據CDC網站資訊,這項指引將涵蓋飛機、火車、巴士和德士;除適用於美國境內的公共交通,也適用於搭乘飛機出境的旅客。CDC強調,口罩應該覆蓋佩戴者的鼻子和嘴巴。交通運營商應規定乘客全程戴著口罩。拒絕戴口罩者將被禁止上車或登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0-1094235

    *【川普斥佛奇為“災難” 但暗示不會開除他】
    美國總統川普以“災難”來形容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但因擔心社會負面觀感而不想解雇他。川普19日前往亞利桑那州競選前,在拉斯維加斯一家酒店與競選團隊通電話。此次通話旨為提振其團隊的士氣。川普目前在民調中落後於民主黨對手拜登。競選團隊允許記者參加週一的電話會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0-1094212

    *【IATA尋求以檢測取代隔離 重整受挫的航空業】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正在著手建立一個將取代強制性檢疫的檢測系統,以説明重振被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所摧毀的航空業。IATA亞太地區副總裁克里夫稱,IATA代表著全球約290家航空公司,正在與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建立可擴展、可負擔和快速的檢測系統。克里夫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說:“我們需要測試,因為我們需要擺脫隔離措施。”“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的是,如果有一個為期14天的隔離,就等於關閉邊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19-1094079

    *【英國威爾斯週五起實施兩周阻斷封鎖措施】
    英國威爾斯將從週五開始實施為期兩周的“阻斷封鎖”(firebreak)措施,除提供基本服務工人外,每個人都必須待在家裡,以應對第二波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擴散。威爾斯第一部長德拉克福德說,他瞭解人們對冠病的限制措施感到厭倦,但由於當地的加護病房已滿,因此實施這些規則來應對疫情是至關重要。德雷克福德:“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病毒的傳播將繼續加速。” “我們的重症監護室已經裝滿了。”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19-1094077

    *【研究:有冠病患者康復後仍出現呼吸困難、疲勞等症狀】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有不少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患者在康復後仍出現呼吸困難、疲勞、焦慮和抑鬱等症狀。英國牛津大學表示,一項關於冠病病毒所造成長期影響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許多出院的患者在感染該病毒兩到三個月後,仍出現呼吸困難,疲勞,焦慮和抑鬱症狀 。該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說,科學家還在冠病倖存者發現了多個器官出現異常情況,並認為持續發炎可能是其因素之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19-1094075

    *【阿拉斯加岸外芮氏規模7.5強震 當局發佈海嘯預警】
    美國南部阿拉斯加岸外海域19日發生芮氏規模7.5強烈地震,當局發佈了海嘯預警。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表示,海嘯預警涵蓋阿拉斯加大部分沿海地區,包括人口稀少的阿拉斯加半島。目前的高風險區向東北延伸到庫克灣(Cook Inlet)數百英里,但不包括阿拉斯加的最大城市安克雷奇(Anchorage)。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0-1094227

    *【印度:澳洲將參加與美日印海上聯合軍演】
    印度計畫在下個月晚些時候在孟加拉灣舉辦馬拉巴爾演習。印度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說:“隨著印度尋求在海上安全領域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並鑒於與澳洲的國防合作不斷加強,馬拉巴爾2020軍演將有澳洲海軍的參與。”聲明還稱,美日印澳“共同支持自由、開放且包容的印度-太平洋,並將繼續致力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19-1094081

    *【指涉違反緊急法令 泰警查四媒體引反彈】
    泰國員警下令調查四家新聞媒體,指它們涉嫌違反緊急法令,發佈威脅國家安全的新聞內容。此舉引發媒體反彈,指責政府打壓新聞自由。巴育政府本月15日頒佈的緊急法令除了限制超過四人的集會,也禁止媒體“發佈含有可能造成恐慌或故意歪曲資訊、影響國家安全或和平秩序”的新聞和線上內容。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1020-1094118

    *【泰國19名因參與抗議活動被捕示威者獲保釋】
    泰國人權律師組織說,泰國法院19日批准了19名因參與反政府示威而被捕抗議者的保釋。該組織表示,被釋放的人不包括任何主要的抗議領袖。據報導,泰國反政府示威星期一進入第六天,數千名年輕人聚集在近農業大學的十字路口(Kasetsart Intersection)進行示威,高喊“獨裁統治者巴育下臺”、“釋放我們的朋友”等口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19-1094076

    *【聽取國安會勸告 馬國全民共識取消會議】
    馬來西亞巫統與伊斯蘭黨組成的全民共識聯盟原定19日晚上開會,討論土著團結黨加盟的事宜。但兩黨在聽取國家安全理事會的勸告後取消了會議。“當今大馬”報導,國民陣線總秘書安努亞慕沙向媒體表示,他們是在國安會的勸告下取消會議。他說:“沒有(開會)。雖然有人赴會,但(會議)已在國安會勸告下取消。”當晚的會議原定在吉隆玻太子世貿中心舉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0-1094246

    *【印軍逮捕一名迷路中國軍人 不久將釋放】
    印度軍方稱,一名中國軍人在拉達克印度實控區被印軍逮捕。印軍準備不久後釋放他。據India Today報導,印度軍方的聲明稱,這名中國軍人在實控線東側迷路後被印方逮捕。印軍稱,向這名中國士兵提供了藥物、氧氣、食品和溫暖衣物,幫助他抵禦高海拔的嚴寒天氣。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1020-1094213

    *【消息指法國準備驅逐 231名疑似極端宗教主義者】
    法國警方消息人士星期天透露,法國政府準備驅逐被列入監視名單的231名疑似極端宗教主義者。歐洲1號電臺率先報導這個消息,不過,法國內政部並未回應媒體詢問。法國一名中學歷史科男教師派蒂上週五在課堂展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隨後在巴黎巿郊街頭被一名18歲的俄羅斯車臣裔少年斬首。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41

    *【中國反腐力度加大 今年近30高校領導受調查和處分】
    中國持續加大高校反腐力度,今年共有近30名高校領導人受調查和處分,近三周內就有至少四人被查。受訪學者指出,今年的“高校大地震”揭露了高校內部體制的問題,可能觸發長期的高校制度改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020-1094124

    *【林鄭:實施至今已過百日 國安法有效恢復港社會穩定】
    林鄭日前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說,《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的三、四個月裡,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市民可以放心,不需要再擔心上街會遇到“黑暴”或受到襲擊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020-1094130

    *【菅義偉訪越稱要推動日企投資東南亞減少依賴中國】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越南訪問時強調要與東盟各國強化關係,大力推動日本企業投資東南亞,建立多元物資和零部件供應鏈,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20-1094137

    *【中國第三季增長帶動前三季轉正 分析:本季可再提速增長 全年料增速2%】
    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9%,讓前三季經濟累計同比增長0.7%,扭轉了上半年的下跌勢頭。經濟師警惕復甦進程中出現的“K型反彈”跡象,可能加劇社會貧富分化。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加速復甦,雖然增速略低於市場預期,但仍帶動前三季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全面收復受疫情衝擊的失地。分析師看好第四季經濟進一步提速增長,全年經濟增速在2%左右。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01020-1094187

    *【中國證監會批准螞蟻集團香港IPO】
    螞蟻集團正推進香港與上海兩地同步上市,集資規模最多達到350億美元,或成為全球最大IPO,超越沙烏地阿美去年12月上市創下的294億美元紀錄。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01020-1094188

  •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3 03:48:00

    【生命的意義】網上視訊工作坊將於七月開課,請密切留意FB或網站。

    《一念之轉》(另稱覺醒功課 The Work of Byron Katie)簡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患者好轉
    第二組:患者服食抗抑鬱藥物-有40-60%患者好轉
    第三組:參加九天的覺醒功課課程(The School of The Work with Byron Katie)-有94%患者好轉!
    學習使用轉念作業,即時解除讓我們痛苦的念頭。有時人生就是被無謂的信念搞砸了,改寫負面信念將會為人生帶來新出路,活出圓滿人生。

    2021年《奇蹟課程》將會提升並重新整合至《覺醒功課》,以《一念之轉》為基礎,把《奇蹟課程》裡的非二元的概念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化解過去讓我們痛苦的知見世界,認清仁慈的真相,然後把療癒力量帶給我們遇見的每個人,以生命影響生命。可讚好Facebook以獲得最新資訊。

    電郵:hypnohealinghk@gmail.com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12 20:00:58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The Work of Byron Katie(覺醒功課/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患者好轉
    第二組:患者服食抗抑鬱藥物-有40-60%患者好轉
    第三組:參加九天的覺醒功課課程(The School of The Work with Byron Katie)-有94%患者好轉!

    身心靈導師謝稀如 Michelle 已在香港推廣 The Work 多年,歡迎觀看YouTube的免費視頻分享!2021年第三季也會辦一些實體或網上工作坊和導師班,讓大家學會轉念之餘,也可協助別人轉念,解除痛苦,療癒自己療癒別人,一起覺醒於真相,記得密切留意啊!

    【七天靜心導引】復活節免費網上課程
    報名連結:http://bit.ly/inner7d
    FB活動詳情:https://fb.me/e/dqDx1yY71

    網址:http://www.awaken0.c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 世界上第一個得抑鬱症的人是誰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8:30:00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The Work of Byron Katie(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患者好轉
    第二組:患者服食抗抑鬱藥物-有40-60%患者好轉
    第三組:參加九天的覺醒功課課程(The School of The Work with Byron Katie)-有94%患者好轉!
    研究報告:https://www.theworkresearch.com/

    本工作坊以Byron Katie的《一念之轉》作為基礎教導,學習使用轉念作業,即時解除讓我們痛苦的念頭。有時人生就是被無謂的信念搞砸了,改寫負面信念將會為人生帶來新出路,活出圓滿人生。

    Byron Katie 在過去三十年帶領過數以萬計的人操練「轉念作業」並證實了它的功效,就連《當下的力量》作者Eckhart Tolle都對她推崇備至。Byron Katie 設計的六道問題,四句反問讓我們深入內心找到真相,並可將之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比如:政治、工作、家庭、金錢、疾病、自我批判、對死亡的恐懼等等。

    *********************
    上課日期:5月18日, 6月1, 15日(三個星期一)
    時間:7:30-10:30pm
    地點:Zoom網上視訊課
    *導師會參與學員的Whatsapp群組,整個月內全程參與大家的課外練習討論,並於課程後在群組支援大家。

    原價:HK$1,050
    現提供前所未有的優惠價:
    視訊優惠價:HK$450 全三課
    二人同行優惠:每人HK$285 全三課
    報名連結:https://bit.ly/thework202005

    課程以廣東話進行,歡迎海外人士參加,報名表內含付款詳情。

    建議實時上課,一來共修力量很大,二來有即時視訊小組練習,如有上課,恕不提供重溫;如要請假,可提供錄影,需於七天內完成重溫。

    *必須填寫正確的電郵地址,閣下須以此登記電郵登入視訊課程
    *********************

    導師簡介
    謝稀如 Michelle
    過去數年已辦過多場一念之轉工作坊,曾遠赴美國及德國親自跟隨Byron Katie學習運用The Work,解除痛苦的念頭,及解除小我的執念,完全是一份覺醒功課。
    香港催眠及身心靈整合中心創辦人、前身心靈平台董事、靈性導師、臨床催眠治療師、催眠講師
    一直致力教授靈性教導、催眠及靜心技巧,讓我們學習如何活用當下的力量去轉化我們的人生,使我們獲得內在平安並創造奇蹟。

    網址:http://www.hypnohealinghk.c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