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世一琴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世一琴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世一琴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世一琴譜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是鴛鴦大盜,是音樂朝聖忍者》 *與焦元溥在高鐵上同車,前往今夜衛武營陳毓襄&高雄市立交響樂團Rachmaninoff 3浪漫之夜。 *焦元溥唸完佛萊契爾外交法律碩士之後,回到自己從小最愛的古典音樂。在倫敦國王學院再取得音樂學博士,他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Rachmaninoff 。(論文在學校...

  • 世一琴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12 17:14:48
    有 5,318 人按讚

    《不是鴛鴦大盜,是音樂朝聖忍者》

    *與焦元溥在高鐵上同車,前往今夜衛武營陳毓襄&高雄市立交響樂團Rachmaninoff 3浪漫之夜。

    *焦元溥唸完佛萊契爾外交法律碩士之後,回到自己從小最愛的古典音樂。在倫敦國王學院再取得音樂學博士,他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Rachmaninoff 。(論文在學校網站,可以查詢)

    *焦元溥的妹妹安溥(張懸)回憶從小倆人感情良好,惟獨懼怕在家經過哥哥門口,一不小心就被拖入房間聽一個多小時古典音樂,每次開口都是:我又發現了一個最棒的演奏,這是真的,你一定要聽!

    *元溥沿路貼出Rachmaninoff 3的鋼琴譜最難的音節。看得從小習小提琴的楊應超目瞪口呆⋯⋯

    *1909年Rachmaninoff 搭船兩個月前往紐約,Rachmaninoff 帶著他的作品Rachmaninoff 3 當年11/28 首演。這位當時還是俄羅斯貴族後裔的鋼琴家,等於是帶著音樂到紐約踢館:他自己演奏,各大名鋼琴家皆曰實在太難了。

    當時Rachmaninoff 才36歲,八年之後俄羅斯大革命,他被迫開始離開動盪的俄羅斯,流亡海外。最終在美國加州落腳。

    從此為了扛下家中生計,他不停地演奏,主要的角色從作曲家,變成鋼琴家、指揮家。

    50歲之後,他完成的主要知名作曲,包括Rachmaninoff 4,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其中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他度假居住於瑞士琉森湖邊完成。

    Rachmaninoff 在他七十歲前的四天前,因皮膚癌過世。一生流浪,他最後的家落腳洛杉磯比佛利山莊。

    但他的音樂如此大草原,似乎從來沒有離開俄羅斯。

  • 世一琴譜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2-22 17:19:48
    有 112 人按讚


    過年前發生一樁小事,話說我不是煮了豬腳薑興致勃勃地上傳嗎,沒想到在我fanpage有位大馬讀者對我自稱『馬拉妹』大表不滿,對我興師問罪。本來僅僅是認知的不同,我就冷冷回應一句,但她接二連三無理和無禮的發言,我就索性開火炮轟她的無知,然後下逐客令。

    面對這位讀者一開口就咬定你是罪人的態度,想起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假如我是錯的》,實在讚嘆作者楊大偉的智慧。在這篇文章,我看到別人,當然也看到自己。如何把握講話的態度和分寸,是一種智慧,若能在氣在上頭時尚有瞬間轉念、退一步想的能力,也是平常修煉的成果。
    真的,不要老是以為自己是對完的,萬一,假如我是錯的?
    ----------------------------------------------
    假如我是錯的 | 楊大偉 | 東周刊 9月16日

    少年時代的筆者,和很多人一樣,是個好勝的人。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贏的東西一定要贏到。不是因為要威風,而是因為自信心莫名其妙地爆棚,根本不認為會有做不到的可能。逐漸地,必做變成必對、必勝、必贏、必中,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就是覺得自己「無得輸」。

    後來,隨著人成長,經歷過以為必升的跌到四腳朝天,以為必對的變成一敗塗地,以為死黨的變成陌路人時,自己頓然面紅地領悟到,這世界唯一必對的,就是沒有什麽是絕對。從那時起,「肯定」變得不再那麼肯定,原來有時我們主觀看的世界,真是太窄、太短視、太片面。

    舉一宗真實個案做例子,內地去年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新聞,話說一間小學的音樂老師在上課期間,安排一名同學到其辦公室拿琴譜。放學后,老師回到辦公室,發現辦公桌櫃桶原存放的一萬六千元現金少了三千多元。老師第一時間想起剛才的同學,懷疑他偷了該筆現金,因為房間根本沒有其他人有鑰匙。校方收到通知,除了進行調查,更報警將事情跟進。

    儘管同學夭口否認,但當匯報給校長時,音樂老師認定是學生所作,更聲言對這位同學很失望。校方將事情告知家長,要求他們馬上到學校協助調查。沒料到同學沒有等到父母前來,竟從學校高處跳樓,當場身亡。全校震驚之餘,大家都以為這位學生的自殺是出自良心責備。

    到學生的身後事完成,風波算是告一段落。老師回复他的正常工作,由於天氣轉涼,老師拿出衣櫃裡的風衣,手一插進褸袋,發現袋內有錢,拿出來一看,不正就是「被盜」的三千多元?這時他的身體變得比冰還要冰冷,因為他發現當時原來是錯怪學生,同學是因為被冤枉而自殺的。當時那一刻的斬釘切鐵,竟是徹頭徹尾的大錯特錯,他以為很肯定的說話,直接拿走了同學的生命。

    「說話不要說盡」是自古以來的金石良言,萬一真的是中傷或冤枉,製造的傷害和遺留下來的仇恨,可能是生生世世也是無法計算,亦是這個原因,佛家為什麽很強調不要犯口業。

    最近筆者在讀任志剛的新書《居安思危》,在後記部分,任總專程感謝幾位他的啟蒙老師,其中一位就是利國偉爵士。任總道出,當年自己初出茅廬,態度傲慢,不可一世。一次單獨閒談中,利爵士不經意地提點他:「話到口邊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這句話對當時的任總來說猶如當頭棒喝,馬上感到「面紅耳赤,汗流浹背」,因為利爵士出到口,證明自己應該已經得罪了不少人,亦講過不少過了火位的話。

    人大部分時候都覺得自己最有道理,否則不會那麼理直氣壯,但我們若真心作事後檢討的話,會發現曾經不少的豪言,事後看其實都是一派胡言。因此「話到口邊留半句」,留餘地給別人的同時,也留餘地給自己,沒必要太過尖酸刻薄,更不要咄咄逼人,因為這個世界,有一點我們真的要不時提醒自己,那就是:

    假如我是錯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