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該用情大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該用情大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該用情大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該用情大笨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身邊有兩個太陽時,那就勵志當月亮吧】 一位在我眼中已經是個溫暖大人的朋友J, 前來找我, 談及他的困境。 J是個溫暖體貼的人, 對所有人都展露他的和善, 以及開朗, 每每看見他, 我總能感覺他全力以赴的對朋友伸出溫暖的手, 但我不知道的是, 他熱情之下, 藏著自己對自己的失望, 以及苛責。 ...

  • 不該用情大笨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08 11:44:48
    有 207 人按讚

    【身邊有兩個太陽時,那就勵志當月亮吧】

    一位在我眼中已經是個溫暖大人的朋友J,
    前來找我,
    談及他的困境。

    J是個溫暖體貼的人,
    對所有人都展露他的和善,
    以及開朗,
    每每看見他,
    我總能感覺他全力以赴的對朋友伸出溫暖的手,
    但我不知道的是,
    他熱情之下,
    藏著自己對自己的失望,
    以及苛責。

    J總覺得自己不夠體貼,
    對朋友、家人皆是。
    J覺得自己應該要再更努力一點,
    對學業、生活皆是。
    J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對所有的一切。
    J總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
    活的那樣有成就,
    別人都已經抵達夢想的境地,
    並且發著耀眼的光芒,
    而他呢?
    仍舊做著寫作夢,
    卻一事無成。

    聽著J的故事,
    我向他談起我身邊的兩個太陽。

    榮哲和崇建,
    就像佇立在我身邊的兩個太陽,
    當我們都年輕時,
    太陽就一直發著炙熱的光,
    讓我顯得黯淡。

    過往,
    我總努力的發著光,
    想追上太陽,
    但我畢竟不是太陽,
    我體內並沒有可以爆炸或燃燒的本能阿。

    J聽到這兒,
    笑了,
    他說:
    我從沒覺得儀婷是黯淡的,妳一直讓我覺得你發著光。

    我對J表達我的感謝與欣賞,
    謝謝他過去這麼看待我,
    但對我當時而言,
    我並沒有這樣欣賞自己,
    我只是一直苛責自己,
    不夠努力。

    發現了嗎?
    我其實是另一個J
    我們總是只看到別人的亮光,
    卻從來沒認真欣賞過自己的光芒,
    自己覺得黯淡的光,
    在旁人眼裡,
    卻是閃耀的。

    我在兩個太陽之間,
    什麼時候開始感覺到自己也發著光?

    那一刻是,
    當我放棄變成太陽的時候,
    那一刻是,
    當我認知到自己只能是個月亮的時候,
    那一刻是,
    當我開始喜歡起自己月亮特質的時候。
    於是,
    我開始做起自己喜歡的事,
    也就慢慢的發出不同於太陽的光芒。

    這個世界,
    只需要一個太陽,
    不需要每個人都去當太陽,
    (我身邊有兩個太陽,太可怕了)
    但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星星,
    造就美麗的銀河。

    成為大人的我們,
    要如何照顧自己,
    讓自己成為獨特的光芒?
    很喜歡好朋友李洛克之前為《薩提爾的親子對話》寫的大人版閱讀指南。

    洛克於我而言,
    一直是非常(簡直到了異常的地步)溫暖的暖男,
    亦是個超極努力的恐怖份子,
    (簡直又是另一個太陽)
    我曾經為了開設網站,
    纏著他一次又一次,
    請教他後台程式語言。
    對於我這個程式語言白癡的大笨蛋而言,
    他的耐心遠遠超過我能想像的程度。
    嗯?
    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
    我明明只想問如何坐捷運到淡水,
    他卻告訴我整個去銀河系的航班,
    即便我已經呈現當機,
    他仍體貼的幫我關機再等待我開機,
    然後重新開給我更簡單的一條路徑。

    大人如何照顧自己,
    如何善待自己,
    每個人手上都該有一本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重新養育自己。
    趁著今天博客來會員日,
    入手的時機。
    🔥博客來連結點 https://rifi.cc/

    …………………………………………………………………………
    【大人的成熟指南】/文:李洛克
     
    請你快速心算一下這題:
    一支球棒和一顆球合計要價1.1美元
    球棒比球貴1美元
    請問這顆球 要多少錢?

    好,記住你第一直覺的答案
    這很重要,但我後面再公佈
     
    儀婷老師的新書《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我未婚無子,在讀之前我認為:
    「如果連孩子都能溝通了,面對大人應該也沒問題吧」
    我單純把它當作溝通工具書來讀

    但在讀之後,我卻發覺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正因為這個錯誤
    更讓我覺得每個大人都該讀一讀這本書

    我先講書裡我有感觸的三個觀念
     
    1.重視每一次的求救訊號
     
    你也許不曾注意過
    生活中其實充斥著求救訊號
    甚至每天都可能接收到
    例如:親人朋友發了脾氣

    發脾氣,也許可以理解為:
    「他/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為什麼「不知如何是好」
    就會習慣發脾氣呢?

    這又牽涉到整個人的行為養成
    我舉個例子
    每次當狗狗持續吼叫,就會得到東西吃
    它的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
    所以狗狗會「直覺」養成兩者的連結
    吼叫,成為它遇到問題的習慣方式
     
    情緒勒索的養成,也許就是
    「當不知如何是好時,發脾氣就能得到我們要的」
    例如:
    當我提高音量,對方就會不敢跟我爭
    當我擺臭臉,同事就會答應幫我的忙
    當我烙狠話,家人的態度就會軟化

    發脾氣的一方,可能沒有刻意當作手段
    但是過去的經驗讓他「直覺」會這樣處理
    他可能也無法理性監督自己
     
    所以當我們遇到對方的情緒攻擊時
    我們也不要急著用情緒對撞
    可以想成:
    「這是不是他的求救訊號?」
    「現在他是不是也不知如何是好?」

    把發脾氣的人
    從敵人攻擊的位置,挪到友人求援的位置
    事情也許能拉開一點轉圜的縫隙

    當然,光這一點就很難了
    人終究只是凡人
    稍有不慎就會被情緒控制
    所以要刻意練習成為內化的習慣

    不要輕忽求救訊號
    是我學到的第一課
     
    當我們朋友親人家人
    失控做出一些造成傷害或不可挽回的事
    當我們責怪:
    「當初你怎麼有事不說?」

    也許,對方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只是用情緒包裝著求救
    但我們從未重視而已
     
    2.處理情緒,最快不等於最好
     
    當我們年紀越大、經驗越多
    遇到事情總能直覺地去想怎麼「最快」解決
    但面對情緒與溝通問題
    最快解決的方式,往往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例如,在餐廳哭鬧的孩子,父母拋一句:
    「再吵下次不帶你出來,把你關在家裡。」

    的確,孩子可能就安靜了,事情當下是解決了
    但背後存在的「威脅」
    卻要日日加重劑量,才能每每見效

    小時候威脅:「再吵,就把你關在家。」
    到國中只是改為:「再考爛,就扣你零用錢。」
    到高中可能是:「再不聽話,你就給我滾出去。」

    你也可以回憶一下
    你聽過這類的話是什麼?
    他們可能是出自愛、可能是想解決問題
    但他們的確是威脅了你
     
    如果我們不要講威脅這麼嚴重
    我們就講「快速回覆」這件事

    當有人跟我們提出要求時
    最快的方式是直接回覆:「可以」或「不可以」
    這次的事件就可以立刻中止

    但慢一點,卻好一點的方式是探詢出:
    「他為什麼需要?」
    「他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這其實就是之前職場很熱門的QBQ修煉
    ——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
     
    但如果情況允許
    上面的問題可以再往下探尋:
    「他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他的感受是來自什麼觀點?」

    這又是更高階的溝通方法
    在大人的世界,我們都知道有時候要
    ——先處理心情,才能處理事情

    當情況被卡住了
    有時不是你提出的解決方式不好
    而是他老大哥心裡就是不爽

    當溝通可以照顧到對方的感受
    他覺得被尊重、被肯定、被需要了
    就算是有點為難他的事
    他也可能會樂意一口答應

    然後他會盡力做到他答應的事
    因為人有「內外一致性」的本能
    這就是溝通力的神奇之處

    在與我們重視的人溝通時
    當然應該追求更好,而不只是更快
     
    3.你的觀點不是你的觀點
     
    在讀之前,我認為:
    如果連未成熟的孩子都能溝通了
    那面對大人應該也沒問題吧

    但在讀之後,我卻發覺這想法錯了
    哪裡錯呢?

    許多溝通問題
    只要能挪動雙方或是其中一方的觀點
    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也可以被稱為轉念或點醒)

    而多數的孩子
    比較願意去暸解對方的觀點
    就算是與他極端對立的觀點
    他還是願意聽一聽、想一想
    開啟交流的可能
     
    我發覺比起孩子
    大人們的觀點常常是不可動搖的
    因為年紀、歷練、地位、成就、尊嚴等等因素
    大人們更容易死守自己的觀點

    甚至用自己塑造的觀點
    反向催眠自己:
    「事情就是他認定的這樣」

    認爲自己是一個有原則有立場的人
    不會輕易被洗腦
    有批判性思考或獨立思考的能力
    遇到不合的觀點就先批判質疑

    把感受變成「猜想」
    把猜想當作「事實」
    把事實奉為「信仰」
    把信仰視為「武器」

    你可以想想你心中浮現的某些人
    或是社會上的對立情況
    是不是也有著這樣的現象
     
    所以我才覺得
    在挪動觀點的力氣上
    挪動睿智的大人其實比小孩更加艱難

    愛因斯坦曾說:
    「常識,就是人到十八歲為止
    ——所累積的各種偏見。」

    如果連可被驗證的知識,都可能是偏見了
    更何況是觀點呢!

    那你呢?
    你的某些觀點是什麼?它從何而來呢?
    這兩題很有意思,你也可以想想看
    我也在自我反思
     
    4.最後,不要讓直覺控制你
     
    回到球棒與球的問題
    一支球棒和一顆球合計要價1.1美元
    球棒比球貴1美元
    請問這顆球 要多少錢?

    你可能直覺回答「0.1美元」
    但這是錯的
    正解是0.05美元

    答錯也別覺得不好意思
    你跟超過五成的哈佛高材生一樣都答錯了
     
    這是心理學大師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提出的小測驗

    我們人類的思考方式
    主要透過兩種不同的系統,交互運作而產生

    第一種我稱為「直覺模式」
    是自動的、快速的、基本直覺式的思考
    也是我們最常使用的思考方式

    第二種則是「思考模式」
    遇到複雜的問題時才會啟動
    比較慢、比較費力、講究邏輯
    並且會控制和監督我們的行為

    但偏偏多數人都習慣相信直覺給的快速答案
    因而也容易被直覺誤導、犯下錯誤
     
    所以儀婷老師光是在解決問題前的三招
    1.停頓
    2.穩定情緒
    3.核對觀點

    就是讓我們不要被直覺與慣性控制
    而是用心用腦、啟動「思考模式」
    避免不慎做出錯誤的應對

    我也相信
    能體現我們「身而為人」價值的
    應該是在「思考模式」裡
     
    以上我講的只是書裡的一些淺層技巧
    書中儀婷老師還有更多生活實例
    會去到更深的地方
    幫我們撥開溝通的迷霧

    雖說是溝通
    其實就是理解他人與自我觀照的修煉之旅
     
    你應該也發現了
    我沒有把書中的觀念限縮在親子身上
    而是多講了一些生活、職場與社會的情況

    因為這是一本出乎我預料
    非常實用的溝通書
     
    這本書談論的是親子對話
    但解決的都是大人的問題

    不管你的身份,本書都值得一讀
    幫助我們重新變回成熟的大人!
     
    到博客來看看: https://rifi.cc/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