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能笑醫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能笑醫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能笑醫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能笑醫院產品中有408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精神病患暴力挖人眼球?!】 有些事情我早已不想再提,因為就這麼回事:誰來買單? 民眾的憤怒,官方的形式,病人的權益,都有很多可說。 人人誇海口說大話,但沒人要買單,就這麼回事,再說有什麼意思呢? 還是來重提以前曾說過的故事吧… —— 「醫生,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一位50歲的女病人靠在護理站旁...

 同時也有18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萬的網紅老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又一位同事離職了,究竟這間房子發生了甚麼事情?竟然讓房仲嚇跑,就讓老王說給你聽 上一則影片【深夜裡的保全警衛-靈異故事】👉 https://youtu.be/GO1lA81hXZY - 老王說全系列靈異故事播放清單:https://lihi1.com/juEJe 房仲日記全系列播放清單:https:...

不能笑醫院 在 Weiisly薇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1:47:37

【婚姻本身就是一門艱深的學問】 昨天的情緒很複雜,我一向習慣把事情看得很正面。 本來奶爸開刀時冷凍切片是良性所以只切一半, 那時候我們很開心還開玩笑說白開了!沒想到經過兩三個禮拜 ,詳細的檢驗報告發現有癌細胞,判定是惡性腫瘤。 - - 一開始,我們也是樂觀的面對,想說還好提早發現 只是甲狀腺癌一期...

不能笑醫院 在 下巴人 jawjawma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2:19:33

-地雷狗子們- 獸醫的職業傷害之一 就是動物們小嘴嘴小爪爪☺️ 就如今天只是要阻止之前明明很乖愛討摸摸呼嚕呼嚕的貓貓 不要舔他彈繃 結果就被咬了☺️ 真的是友情決裂 - 今天第一次下尿管 哇嗚好酷哦 就是把水抽出來 然後尿管抽出來 哇嗚 真滴酷 還好狗子沒有不悅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 下完尿管之後 ...

不能笑醫院 在 澳洲小雲朵 Celestin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3:52:57

[ 產檢 ] 前天是我第一次在醫院產檢(之前都在家庭醫生那邊問診而已),因為是第一次產檢,所以midwife問了很多很多個人病史,及父母兩人的家族病史,還有一些對於之前的醫療紀錄之類的。 大概問到最後的時候,midwife突然很認真的看著我,然後說:「剛剛老公在我沒有問,現在我可以問了。」,我心...

  • 不能笑醫院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0:36:57
    有 500 人按讚

    【精神病患暴力挖人眼球?!】
    有些事情我早已不想再提,因為就這麼回事:誰來買單?
    民眾的憤怒,官方的形式,病人的權益,都有很多可說。
    人人誇海口說大話,但沒人要買單,就這麼回事,再說有什麼意思呢?

    還是來重提以前曾說過的故事吧…

    ——
    「醫生,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一位50歲的女病人靠在護理站旁低頭問我,當時的我在護理站裡面寫病歷。
    「你住院住多久啦?」我頭也不抬反問。
    「十年。」她冷靜地說。
    我抬起頭來,說:「住那麼久啊?那你記得當初是為什麼會送來住院嗎?」
    「因為我掐我女兒脖子。」她依舊冷靜。
    「那可不行,你只好繼續住啦。」我找出護理站倉庫裡面的陳年病歷,翻看厚厚一疊。

    「可是我不會再這麼做了。」她這麼說。
    「那…你如果覺得你不會再這麼做,就請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啊!」這位病人其實在病房長期病況穩定,確實達到出院標準。
    「他們要我繼續住。」她無奈地說。
    「那你就繼續住啊。」
    「那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她不死心再問。
    「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你就可以出院囉。」也只能這樣,難道讓她自己幫自己辦理出院嗎?

    「那我不是永遠不能回家?」她說。
    「病況穩定,可以申請外出,或著短期回家院外治療啊。」醫院有規定,病情穩定的長期慢性患者可以在家人陪在身旁的前提下,外出走走,甚至回家小住。
    「我家人都不帶我回家。」
    「妳先生不是假日都會來看你嗎?」我記得有一位經常來探望的家人。

    「那是她哥哥,不是她先生。」護理站裡頭值班的護理師說。
    「那她先生怎麼不來?」我問護理師。
    「她先生車禍腦袋受傷,只能坐輪椅,自己生活都有問題,怎麼照顧病人?」護理師說。

    這位病人病況穩定,個性溫和,在這個病房裡還會幫年邁病人取餐,吹頭髮。個子嬌小瘦弱。先生雖然有狀況,但哥哥支持度佳,願意來看病人,也不會積欠醫院伙食費。
    這位病人在病房也幾乎沒聽過任何暴力或是無法藥物控制的精神病症狀如幻聽妄想等等。

    請問各位:【她什麼時候可以出院?】

    我告訴你,除非她家人把她帶回家,不然她【永遠出不了院】。

    為什麼?

    因為這樣配合的病人,哪裡找?
    天底下多的是:病況不穩,個性暴烈,欺負其他病人。個子高大壯碩。家屬不來看病人,積欠醫院伙食費,一天到晚吹毛求疵要告醫護的。
    這種精神病患,誰敢收?

    「ㄟ不是,嚴重的病人你不收,收穩定的病人幹嘛?」我問護理師。
    「醫生你知道我一個人要照顧幾個病人嗎?」護理師插著腰反問我。
    「幾個?10個?了不起20個?病人都很穩定啊。」
    「我要照顧這整棟兩層樓共80個病人,光發便當取餐就花不少時間。」護理師忙著寫工作紀錄,頭也不抬地說著。「每個病人都暴力,班怎麼上?」

    「這邊的病人會暴力嗎?」我問。
    「偶爾還是有的會啊,我就被打過好幾次。」護理師摸著後腦杓說。
    「也是,我以前也被青少年患者拿木棍毆打,腰部瘀青,眼鏡壞掉。幸好旁人上前阻止。」我回憶道。大家這時候都會苦笑著分享自己過去的(被打)戰績。

    「醫師你也會被打喔?那怎麼辦?」
    「我是菜鳥,老鳥說忍一忍就算了,說我上輩子欠他的。」
    「這老鳥醫師怎麼那麼佛心?」
    「當然佛心啊!被打的又不是他!!」我這麼回。即使我知道:當年這位老鳥醫師很可能也被其他病人打過。

    --
    好了,故事還有太多,避免變成牢騷,就此打住。

    護理師被打,醫師被打,自認倒楣,沒人買單。
    病人權益,家屬權益,含淚自吞,沒人買單。

    以這病人為例,司法有介入嗎?警察有介入嗎?直接塞給醫院。

    住院費用呢?健保支付,全民買單。
    住院費用健保出得多嗎?杯水車薪。很少醫院有慢性精神病房,就是因為賠錢。

    更重要的是系統性問題:好的乖的配合的病人,塞滿病房。
    這樣才有理由拒絕那些壞的不配合的家屬更惡劣的病人:我們病房已經滿了!

    沒人要管,沒人買單,鍵盤網民能做什麼?
    「能關注這件事,然後把層級擴大到立法層面,法治及司法層面。不要把病人刑期跟治療綁在一起丟給醫院丟給醫師。」

    要判刑的,監獄要有治療功能。不是有病的就丟出來。
    要治療的,不要健保全部買單。該出的錢要出,不要凹健保。
    醫護被打歪了,病房也不會有警察站崗。這不切實際。
    有犯刑的患者,刑期日期強制住院要給法官決定,醫院配合。
    醫院既然沒有保防能力,那麼就要司法單位自己設立專門醫院,才有辦法處理。硬丟給沒保防能力的醫院,最後就是現況:病房住滿乖順的病人。

    民眾持續的關注,讓關注的漣漪擴大,慢慢會凝聚共識。
    然後立法委員會動,立法之後行政會動,慢慢的,快則十年後,會看到曙光。

    (照片來自網路奇摩新聞)

  • 不能笑醫院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01:31:40
    有 896 人按讚

    『藥物濃度稀釋-2』

    礙於篇幅,我們繼續昨天的話題。

    昨天留言區有個留言很好笑,但也很寫實。

    ▍一個粉絲朋友留言:『麻醉科就是一個稀釋地獄啊,萬藥皆稀釋。』

    她說的沒錯,這是很多人的習慣,包含我。

    1毫升10mg的嗎啡習慣稀釋成10毫升,每毫升1mg。
    一毫升的配西汀50mg習慣稀釋成5毫升,每毫升10mg。

    更別提各種升壓劑強心劑的稀釋,還有小兒麻醉的藥物稀釋,更是一整個複雜又容易出錯。

    ▍除了麻醉醫師之外,其他科別的醫師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機會需要親自去稀釋藥物。

    但對麻醉醫師來說,抽藥、備藥、稀釋,真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深知越多次繁瑣的抽藥和稀釋,就有機會造成人為疏失。

    #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不要稀釋藥物,最好可以是像高端疫苗單次使用單人份的欲填藥物空針。

    ▍BNT疫苗的稀釋真的是一個很容易出錯的過程:

    『0.45cc + 1.8cc = 2.25cc,再抽取0.3cc』

    非整數的稀釋量,非整數的抽取量,在我身為一個天天在親手抽藥、備藥的麻醉科醫師來看,真的會覺得很可怕。

    每次我一個病人只抽一人份就算了,面對快打站,一次同時幾千份的藥物,真的不會出錯嗎?

    ▍BNT疫苗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稀釋造成的問題了,德國甚至發生了護理師,疑似故意用生理食鹽水代替疫苗,造成八千多個人只打了生理食鹽水。

    (2020.12.29 德國)8名照服員意外被打了未稀釋的五倍劑量。

    (2021.2.7新加坡)負責稀釋疫苗的員工被叫去處理其他事,另一名員工以為疫苗稀釋好了,誤打了五倍劑量。

    (2021.6.2日本)準備六瓶疫苗要打三十人,結果打到第六人的時候發現六瓶都用完了,才驚覺沒稀釋。

    (2021.6.8西班牙)八人被打了沒稀釋的疫苗。

    (2021.6.15南韓)誤把剩餘疫苗當成剛開瓶,所以再次稀釋,六名士兵被施打了幾乎沒有疫苗成份的食鹽水,但因為無法釐清施打的士兵身份,最後同批21人只好再次接種。

    如果連工作作風謹慎的日本人都出錯了,是不是這個流程真的很不安全。

    事實上,真實世界裡BNT的狀況,多到美國CDC還專門提出接種錯誤的應對攻略。(如附圖)

    ▍不是只有稀釋的問題,BNT要求不能搖晃,你確定運輸過程中都沒有發生搖晃嗎?泡製過程中都沒有搖晃到嗎?

    BNT要求嚴格的零下七十度冷鏈保存,中間失溫了容易發現嗎?

    稀釋前要把藥瓶上下反轉10次,加入食鹽水後,再上下反轉10次,過程真的都沒有搖晃到嗎?如果不搖晃,是否內容物和稀釋液真的能混合均勻?一切的一切都很謎。

    ▍#疫苗的門檻比較:
    📌需要稀釋的疫苗:只有BNT
    📌不可以搖晃的疫苗:莫德納、BNT
    📌保存溫度
    AZ、高端:2-8度
    莫德納:-20度
    BNT:-70度
    📌抽取量
    AZ:0.5cc
    莫德納:0.5cc
    BNT:0.3cc
    高端:單次預填充劑型免抽藥
    📌抽藥後保存期限
    AZ:48小時
    莫德納:19小時
    BNT:6小時

    就算是被政治操作神化的神藥BNT,我一直都不想去寫這些,是因為我不想看到民眾恐慌,降低疫苗施打率。

    但BNT如此複雜的流程和條件限制,出了意外之後,民粹卻一直去責難第一線的護理師,去攻擊恩主公醫院,甚至牽連到無辜的藥師?

    我想真的是需要個人好好解釋這些事情,真的不需要獵巫。

    改善病安的精神就是:要檢討的是流程,不是個人。

    ▍我個人關於流程的粗淺想法是
    📌把稀釋、抽藥、和施打的人分開。

    📌同一天的稀釋由固定的人負責,稀釋完的藥瓶加上明顯的貼紙做記號,然後整批送去給抽藥的人。

    📌抽藥也是由固定的人負責,抽好的藥物空針整批送去給施打的人。

    也希望指揮中心的專家們可以想出更好更防呆的流程。

    越單純簡化的流程,才能最大的程度避免失誤。

    如果可以把每個人都預設成笨蛋,然後設計出即便是笨蛋也不會出錯的流程,那才是最好的防呆。

  • 不能笑醫院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07:18:11
    有 74 人按讚

    盲道
    我從小就記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可是卻無法想象他們身處黑暗時的恐懼。我有時候嘗試過閉眼凝思,想著自己再也睜不開眼睛,那種空間與感觸的封閉感讓我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我趕忙睜開眼睛,我是又看見了,可我望著周圍的環境,無數盲道四通八達,我雖然可以看見,但是我發現寂靜無人時,閉上眼,跟著盲道走,我心裡的安全感落實了。
    每次門診的病人很多,如果說如柴米油鹽醬醋茶也不為過,我總以所學的醫術去醫治他們的身體,卻有時能或無能的改變他們的心態,或者被他們改變,那天我遇到了一個盲人,他眼睛看不見,可心裡十分明亮。
    「醫師您好,我的腳好像抽筋的痛,這兩天出了點小事情,一時間沒處理,這兩天更疼痛了。」我看著面前戴著名牌墨鏡的女人,她衣著質樸,眼鏡反而顯得很突出。我大致查看了一下她的腳,有些紅腫瘀傷,「X光有看到腳踝骨裂,應該減少活動,如果需要長時間走路,建議穿護踝固定,之後會再安排追蹤X光,骨頭沒有癒合的話,就在受傷部位治療……」「如果情況變得更嚴重疼痛的話,那我會做其他檢查。」我看了看,覺得讓她在醫院東奔西走也怪可憐的,一邊想一邊把她腳踝上的血跡用棉花棒擦去,接著塗上抗生素,包紮一下,聯絡了職能治療老師準備做固定護踝。
    「小姐,你一個人自己來嗎?都沒有人陪你嗎」護理師問道。
    這個盲人在我們包紮時說起了她的故事:「這傷也怪我,那天我在導盲黃磚道上走,前面就是車站,打算送我弟弟上學去。因為人多,我就走的慢點,誰知道一個孩子玩輪滑從一邊滑到盲道上來,結果我想靠邊閃躲,導盲棍掉地上了,那男孩正好踩滑了,我倆撞一起了,我尋思著不能讓孩子受傷,抱住孩子的上半身摔地上了,結果孩子她媽媽以為我打她家孩子,我捱了結結實實的一巴掌。可誰叫我是個瞎子,罵就罵吧,嫉恨就嫉恨吧,可我又在乎什麼呢?一會人家走了,我在地上摸索著,才發現墨鏡都無意間壓壞了。我坐在地上緩了半天,弟弟沒等到我便找了回來,扶起來之後,就拉著我去買墨鏡了,弟弟不喜歡說話,我坐在眼鏡店屋裡的沙發上,弟弟選了好一會,把眼鏡在我臉上試了又試,終於買下來了。弟弟沒有做上那班車,這不陪我這個瞎子來醫院看看,在外面等著呢。」
    我望了望視窗,一個小年輕在門口來回轉悠,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那你挺好的啊!有個孝順又肯讀書的弟弟,不錯了!」我只能安慰著她。
    「是啊,瞎子不中用了,之前開了一個盲人按摩店供弟弟上學,現在叫人舉報無證給封了,但弟弟說他找到了工作,不缺錢了,我也就放心了。」盲人摸了一下她那個擦的嶄新的墨鏡。
    「人生就像這盲道,看得見有看的見的路,看不見也有看不見的路,看得見未必不是好事,眼不見心不煩,我知足了。」我停下了治療的工作,盲人感到意識到他該離開了。
    我聽著她說,也感覺她跟她好弟弟感情如此深厚。我扶著她走出門診的屋子,門外的弟弟不停的感謝我,像日本人一樣90度身體彎腰往前鞠躬,他從口袋裡拿出一些帶盲文和正常手寫的紙片,翻出來兩張遞給我,激動地說:「這是我和哥哥電話,我以後要去上大學了,短時間回不來。以後如果他的腳需要康復治療,就還請麻煩您了,謝謝您。」
    我笑著接過一張紙片,上面標著凹凸的盲文和鋼筆寫下的:「希望不會因為我的缺憾給您帶來壞心情。」
    我感覺這個弟弟很細心,但他卻說這些都是姊姊做的,他只是不希望自己的不便給別人照成麻煩。也許是出於讚歎,我送他們走後,在視窗望著對面的馬路,不知道是角度的問題,感覺陽光總是在盲道上照耀的更多。
    我們的親情常常如此唾手可得,雖然我們擁有更多,但我們卻不如他們珍惜彼此。
    先天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光明的,自帶的光斑瑕影也從不是我們屈服生活的理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