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阿滴分享 #憂鬱症 的模樣好理性,覺得好厲害,之前有網友邀請我去講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podcast,很抱歉的回覆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可以輕易的自己談起,但當別人問起或是解讀我,就算說的是對的,我還是不太舒服。
我覺得阿滴分享的很好,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憂鬱症像是被...
看阿滴分享 #憂鬱症 的模樣好理性,覺得好厲害,之前有網友邀請我去講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podcast,很抱歉的回覆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可以輕易的自己談起,但當別人問起或是解讀我,就算說的是對的,我還是不太舒服。
我覺得阿滴分享的很好,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憂鬱症像是被困在一個沒有門的房間,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幫助你逃脫,但外面的人急喊著要妳快出來,這就是為何我之前說發病的當下,努力沒有用,在病裡與病外面的人所處在完全不同認知狀態,除非願意想像,不然再多的溝通只會更傷人。
但ㄧ個人要怎麼想像自己從未體驗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始ㄧ直書寫有關精神疾病的文章,在沒生病以前我就是在房間外的人,根本不知道房間裡有什麼可怕壓迫讓生病的人這麼辛苦,而我也清楚發現,目前大多數的人對於精神疾病還是處於同情,同理是目標,但就算用邏輯與知識去同理,未來精神疾病發生在妳身上妳還是會嚇一跳,因為妳會開始不太認識自己,所以自己的方法是想紮紮實實的和病站在一起,當一個坦白的實驗組不斷紀錄自己的情緒起伏,想讓大家知道時好時壞、外表看起來相當正常、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在哭泣,也是憂鬱症患者可能的面貌、痛苦不只有一種模樣和姿態。
當然,我也明白,這樣的紀錄我不只在說服大家,也同時在說服我自己,但目前為止蠻有用的,當走一步算一步。(沒用再說)
憂鬱症的病症是會失去所有對事物原有的熱情,只對死亡有興趣,而我在對死亡感興趣時想了很多,發現整個世界都是建立在「生存」之上:工作、賺錢、積極、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甚至健康、感情、婚姻,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準備的,而以上所有社會教導你的正面知識都和「我追求死亡」相互違背,也難怪所有事情會感到格格不入,因自認解讀這段很合理,所以後來就不再責備自己為何對那些事物一點熱情都沒有。
在上述的狀態,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按時服藥好好休息,不要因為自己連門都出不了而感到自我厭惡,照鏡子要一直提醒外表如常的自己:我並不是平白無故的休息,腦袋生病如同身體感冒發燒,無法動彈沒辦法洗澡吃飯是正常的。
就讓時間去跑,請妳耐心相信且等待會有一天,你會有「比較舒服一點點」的感覺,有人說是光,但我覺得沒那麼誇張。
當時因為自己的情緒麻木難受太久,所以當我開始有力氣可以正常生活後,我開始「刻意」的去做不我很不喜歡的事、去我很討厭的地方。
原因是我發現「另一種痛苦」也是需要適應的,而在適應的過程,你可以暫時脫離原本習慣的痛苦模式。
其實整體來說就是換一個環境。
這樣的刺激和體驗的結果也可以知道自己在發作時,真的不能夠做什麼事,我自己發病時完全不能出席大型場合、或超過兩個人以上的聚會,我會明顯恐慌、全身發抖、不敢和任何人對到眼。
「不能和人對到眼」後來成為我快要爆掉的指標,當對人的防備心起來,也代表我開始不想被任何人了解,因怕別人知道我在看似沒事外表的底下,非常的糟糕。
這些事情當下覺得不可能有力氣紀錄,但相信我,發生過非常多次以後,你的病態自覺會越來越敏感,也可以在快要再次發病的時刻,提醒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折磨,有預告絕對比沒預告好。
再來是老實話,有些文章會說你可以完全好起來,我覺得有點太夢幻,其實憂鬱症復發的機率很高,我比較悲觀現實,我想告訴你,不要追求變回和生病以前一模一樣的人,你絕對會不一樣,但這也沒關係,你可以成為很帥氣的憂鬱症患者,大方的走進身心科,點名自己需要什麼藥(不換藥的情況才可以耍這種帥啦)我覺得這和走進酒吧你指定要喝什麼酒一樣篤定和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算是一件酷的事吧。
(像經歷過很多次bad trip變成老司機?)
好了上面寫的這麼輕鬆,其實想和看到這裡的妳你說聲辛苦了。
活著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你已經很厲害了。
親自走過才知道有這樣另個世界存在,不知道要替過去什麼都不懂的自己感到慶幸還是無知,也發現自己在描述精神疾病時從「妳們」慢慢變成「我們」,一直都知道追蹤我帳號的很多小帳或是也是病友,想再次強調,我們是一起的,別害怕妳一點都不奇怪,也謝謝妳們在我躁鬱症、憂鬱症、PTSD發作的階段吞了我這麼多篇超級負面的文章,一直都很感謝妳們對我比我對自己還有耐心,或是替我打氣加油這麼多次到不太會回覆訊息的我收到不好意思而開始練習回應。
再來,是特別想給一些有PTSD的人:如果妳決定開始談自己的傷痛,請妳一定要找妳信任的人或是愛妳的人在身邊,重組和表達說出口的過程,很像是要換貼在結痂傷口上的ok蹦,在撕下的過程中妳一定會流血,原本的結痂會連同皮膚一起被黏起,妳會痛到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重新撕開、是否做錯了決定,好像連妳原本建立的堅強全面崩解,但其實這是一條辛苦且必經的復原過程,妳必須在每個時間點重新理解替「那件事」換上新的ok蹦,傷口才不至於一直腐爛下去,相信我妳只要不斷的先提醒自己會很不舒服,一定撐的過去。
最後的最後,真心的,希望妳一切平安自在,之前我寫說對憂鬱症患者最溫柔的一句問候是:「妳昨晚睡得好嗎?」,當時有人問我如果想對精神疾病患者表達自己的關心,有沒有一句話是我想聽到又不會抗拒的話?
多數的憂鬱患者會對「好起來」或是「更好」有點反感,所以我的答案是:我很希望妳能過得開心。
願我們都能離開心起來更近一點,沒有辦法也沒關係,至少能聽到一些在意,但也不算太討厭對吧?
不能對憂鬱症患者說的10句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貓心讀詩
要離開咖啡廳回家前,被一個網友兼台大學妹找去喝酒,說是要讓我住的,結果後來她反悔了,說她只是躁症發作跟男友吵架心情不爽所以找我來的,根本沒問過她男友我能不能住。
.
我家11點之後就進不去了,鐵捲門,會吵醒年長早睡的親戚,結果在酒吧遇見了一個來聽團的朋友,我們三個人聊起來,她就把我丟包給對方,點了第二杯酒給我之後對我不告而別。
.
我領了酒才知道她跟那位聽團的新朋友說她先走了。
.
我沒有暴怒,我習慣了重度憂鬱症、躁鬱症的處事模式,所以我可以體諒,但同時我也感到很孤獨:
.
「原來患者之間要建立關係,其中牽扯了太多的疾病帶來的複雜情感,讓這件事情一直變得很困難。」
.
還好新認識的朋友收留了我。
.
在酒吧遇見了大一的同學張凱婷,現在已經是有名的貝斯手了,我們卻出了合照之外,聊不出任何的話題,只知道彼此都有一定知名度而已。這也讓我感覺到孤獨:
.
「原來在10年前認識、在10年後巧遇,竟然沒有半句話聊得起來。」
.
不過,也許這才是人生的本質吧?在眾多孤獨的碰撞中,因緣際會之下,撞擊到了一塊對彼此而言軟硬適中的石塊,進而顯得這些石塊的珍貴。
.
我將之稱之為奇蹟的碎片。
.
也罷,睡覺去,端看這場冒險會帶給我怎麼樣的意義。
順帶一提,這位剛認識的Vocal寫的歌真的是棒極了, @crazyduke_official的主唱 @berlinking6666,期待他們暑假來高雄的表演。
.
聽了他寫的一首未公開的史詩型作品,讓我認識了Heavy Mental的一小部分。
.
好像回到了環島的時候,計畫一直在變,而我能做的就只是找到方式解決問題。
.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的旅程會是如何進行。
.
只希望不要給他造成太大的困擾。
.
#林瑞麟〈寂寞公路〉
有一條線索
在雲的裙邊
牽引著
山風吹來的古調
我亂著頭髮
解讀霧的唇語
在稜與稜之間
穿越失落的遺址
指證你
盛開的寂寞
不能對憂鬱症患者說的10句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傷口和平相處 #憂鬱症 #恐慌症
我今天要說的事情,承接前面兩則為什麼我精神狀況不好,因為壓力跟精神狀不好導致常被鬼壓床的原因。
說來也沒什麼,而且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大概只有不到兩成懂我,一成就是跟我有同樣症狀的人,另外不到一成就是身邊有跟我一樣朋友的人。
想說這些呢,並不是說我已經好了再分享經驗,只是想讓跟我一樣的朋友知道,你們不孤單。想讓大家更了解,其實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難處,看我每天上山上下海又出國,但身體差、糟心事情一堆,時間洗不去一切,但時間會讓你找到方式與自己的傷口和平相處。
好了,正文開始。
前幾年我有一段時間,一直處在每個星期,大概都要痛哭兩、三次的狀態,主要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來是工作上壓力,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個性問題,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完全訴說。
即時我現在願意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也沒有辦法很詳細的表達這幾年來的心情與感受。
從小我就淺眠,高中發現自己有點幽閉恐懼症的傾向,不喜歡去密閉空間,20歲回台中工作時發現自己不對勁,有憂鬱症狀,但當時想說只是剛入社會,又轉換地點,從台北回台中不適應。
我二十幾歲的時候確認得了憂鬱症,吃了一陣子的藥,因副作用太強,讓我無法好好上班,我靠自己的力量跟意志力,去跟憂鬱症和平相處,沒有再繼續治療,當時雖然個性與生活方式因為憂鬱症而改變了,但我情況改善很多,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以為我好了。
有些人認為我脾氣很好,或者是我EQ很高,其實我只是很壓抑自己情緒去處理事情,這只是當年憂鬱症創造出來的另一個我 ,比較沒有喜怒哀樂情緒的我, 我情緒反應變得比以前緩慢,對香味非常敏感 ,騎車容易受到驚嚇,尤其是天色暗了之後,我會被車流燈光干擾,所以我也不太騎車。
後來這幾年發生了些事情(這邊省略八千字),我開始無法控制壓抑自己的情緒,一直有預感,自己長年以來自以為控制的很穩定的憂鬱症,要復發了。
那段時間還伴隨著自己給自己的工作壓力,我只要打開電腦看到信件、報表,我就沒辦法呼吸,這一切都是自己作的,個性決定命運。
淺眠晚上都睡不好、呼吸會困難、好像被掐著脖子,如果放著不管隨之而來的是手腳發軟、暈眩。
一開始以為只是工作上太勞累,直到有一天,天快亮的時候,我突然醒來覺得整個人很不對勁、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心裡面就是很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跳的非常非常快、沒辦法呼吸,這個情況大概持續了二十多分鐘,那時候覺得自己的症狀非常的不對勁,而然之後並沒有再出現這種情況,我也就這麼放著。
直到2019年八月因為一個引爆點(這邊繼續省略八千字),讓我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種內疚又混合著委屈的心情一直滿出來,即使我已經不想哭了,可是眼淚眼淚還是一直狂流,我很清楚自己憂鬱症已經爆了,當天龔少馬上幫我找了一間不錯的診所,最後我終究還是回去看精神科。
醫生診斷後我是憂鬱症復發,還有恐慌症。
其實我已經跟憂鬱症和平相處了十幾年,對於恐慌症是很陌生的,但很慶幸的是我的症狀是比較輕微的,而且我一直在努力融入人群、調節自我的適應能力。
一如,雖然我有憂鬱症,但這我十幾年來,從來沒有自殺的念頭。
再度看身心科已經近兩年, 基本上我算是一個不認輸、意志力很強、抗壓性高的人,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問題, 藉由醫生與藥物的協助之下,我真的是好很多。我很快就找到與恐慌症相處的方式。
再一次就診時,我問醫生一個我自己好奇了十幾年的問題。
那就是從以前我得了憂鬱症之後,我對於很多事情都是非常平靜,沒有感覺,沒有太大的心情起伏了,可是眼淚還是會一直掉,但心裡面其實是很平靜的,我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淚水,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
龔少覺得我這樣子沒有釋放壓力的管道,也沒有興趣,也不常跟朋友出去,是一件還蠻可怕的事情。
我把這件事情跟醫師說了之後。他說因為這就是我憂鬱症根本就沒有好,我必須要回到從前的樣子,才能算是好了。所以他重新調整憂鬱症部分的藥給我吃。
醫生說我怎麼一開始都沒有聊到這些問題,初診書上面也有這項問題提問才對,我說因為這十幾年來我都沒有發作,我也覺得我自己把情緒控制得很好,所以我一直以為我好了,第一次看診在憂鬱症上面我當初並沒有太多描速,只是告知10年前在自己有憂鬱症,現在的情況就點像當初那樣情緒停不下來,醫生才會開了類似退黑激素的煩多閃,著重在恐慌症與睡眠的治療。
我覺得憂鬱症其實是一個滿和善容易相處的人,他是循序漸進,會敲門告知他要進來了。
相較之下,恐慌症是霸道的、甚至有點流氓,不分時間地點,想來就來。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為了恐慌症哭,當天本來就因為憂鬱症爆發心情不穩定,又被診斷還有恐慌症,心裡想怎麼他X的又是我。
第二次哭是因為精神狀態不好連續被鬼壓床一週,但屬於科學派,我很明白鬼壓床只是一種生理反應,身體沒醒,但是意識醒了,而且我從好幾年前就開頻繁的被鬼壓床,所以我對於鬼壓床並沒有感到害怕,只是覺得心情有點悶,總有(怎麼又來了)這種無奈的感覺。各種形式的鬼壓床都輪過一次,(一週!!!一週啊)
有一天再度被鬼壓床後,我覺得真他X的太委屈了,好吧~憂鬱症是我,恐慌症也是我,現在連鬼壓床都連續來找我,掙脫夢魘後緩過情緒來,就想著打電話給老公,我說:沒事,就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可是我第一句話就哽咽了,他馬上就說要趕回家陪我,我一直跟他說不用,因為他在上班,而且我不是害怕,我只是連續一星期被鬼壓床,真的覺得太委屈了才哭的,但他還是趕回來陪我了。
後來又一次,當天剛好是假日,我清楚知道我老公跟女兒就在客廳,但我就是無法掙脫出來,鬼壓床加上夢中夢還有現實的混合幻像,出來之後馬上又被拉進去,等我真正掙脫出來時,已經全身乏力,用最後一點點力氣喊了幾次老公,才讓在客廳的他聽到我說話,進房來看我。
我緩慢從棉被裡伸出一隻手,他似乎明白我怎麼了,抓住我的手,慢慢的把我抱在懷裡,我開始大哭,除了委屈我真的想不到其他形容詞。
好吧~如果真的要形容:X他馬的真的超不爽,超委屈的。
感覺就是有人很霸道的抓著你玩遊戲,但你一直不想玩,又不能不玩。
幸好。
#龔少就是我的鎮定劑
我的恐慌症症狀,比較常出現的是有原因或沒原因的會感到呼吸不順暢,好像有什麼東西梗在喉嚨,有時候會伴隨暈眩、四肢發軟,比較難去人潮太多的地方,如果一瞬間有一群人突然湧上來,我就會呼吸困難,慢慢的就會覺得四肢發軟、開始覺得頭暈很不舒服,暈眩。
有人會形容恐慌症的症狀就是突然被鬼上身。
要我說的話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想怎樣就想要,完全不管你的想法或是你愛不愛,而且這霸道總裁不帶現金、不給副卡、房產地,人家小說裡面都是億來億去的,你遇到他醫藥費還要自付(天殺的你知道精神科的看診費+醫藥費有多貴嗎?)
看精神科後,早晚有固定吃的藥,還有備用一些真的當下緩不過來時的紓解藥物,大概初期只吃了幾次,但醫生告訴我說,我必須要自己克服恐慌症,最好不要依賴紓解恐慌症的藥物,能不吃,就不要吃,自此之後那臨時解圍舒緩的藥物我幾乎都沒吃,都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挺過來的。
我一開始沒辦法去好事多、大型的傳統市場,後來漸漸克服,但我的狀況時好時壞,當我以為我會要跟恐慌症能好好相處時,他就又暴力討債,變著花招在耍你。
我的藥物也是一直在調整中,我又對藥物副作用很敏感,換了很多藥,經歷過經血量變少、換了一種藥後脾氣變超暴躁(龔少覺得那段時間我好像換了一個人),又換一種藥後嚴重影響到生理,懷疑是小腦長了東西,從診所轉診大醫院,我都做好了最壞打算是開腦手術心裡準備,停了藥物之後,指數就又回復正常。
去年的情況真的是時候時壞的,恐慌症又在睡夢中發作兩次,驚醒自己的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甚至遠遠看著一群人潮,我就已經開始不舒服,所以我盡量往人潮少的戶外去,但漸漸的似乎要步入了恐慌症患者,最後會嚴重到不喜歡出門的狀態。
醫生鼓勵我在休息2週後,再試著走進人群中,我也是這樣鼓勵自己,我不會一輩子都被恐慌症綁住。
這近兩年來龔少很體諒我,也很辛苦的帶我到處去看醫生,鼓勵我走出戶外。如果我有採訪工作,他也都會陪我一起去,我發作必須要避開人群的時候,還有龔少可以完成採訪工作。
我天天運動幫助自己更有效的治療憂鬱症與恐慌症,但由於我拒絕副作用發胖的治療藥物,其他藥物對我來說又明顯影響生理的情況,醫生說已經不知道要幫我換什麼藥了。
這個月我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把早上恐慌症的藥全部停掉,因為它的副作用長期下來已經完全影響到我的身體、睡眠、食慾,每日肚子悶痛,(睡眠已經很差了,還能在更差嗎?我跟你說真的可以。)
所以我跟醫生說:「我要停藥。」
似乎,又回到二十幾歲的韌性,林北要靠自己,我要停藥!
想當然醫生表示:................................
醫生已經感覺的到我是能不吃就少吃藥主義者,這次停藥他也沒有強烈反對,但醫生還是有正常開藥給我,跟我說真的不行就馬上把藥吃回來。
我跟龔少說:「我寧可天天恐慌症發作,也不要天天肚子痛。」
總之,我就真的很硬氣,不知道這次可以撐多久,但早上停藥後,肚子不痛了,胃口也好多了~人真的舒服很多,當然恐慌還是像霸道總裁愛上我一樣黏在身上,但是就這樣吧!
打怪打多了,總有一天會升級。
#不要問我為什麼天天躺在床上 #因為我身體不舒服
#不要問我為什麼白天睡覺晚上不睡覺
#因為我不是晚上不睡覺 #我是睡不好
#你睡三小時精神好的跟喝了兩打瑪莉夯 #我睡12小時比不過你半小時睡眠
#精神科中醫芳療符喝酒、#任何可以幫助睡眠的我全都試過一遍了
#不要問我為什麼或是我該怎麼做 #等你跟我一樣你就會知道我為什麼
我是 #有病就要看醫生派,#我有看醫生 (←上一集請看這邊)
不能對憂鬱症患者說的10句話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青少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需關注】:白色百合花飄散出淡淡的幽香,空氣中飄蕩的是輕柔而和緩的小提琴樂章。
這是屬於美智(化名)的日子。皮膚白皙、眼神機靈的她,跟往常一樣帶著一抹淺淺微笑,和大家一起參加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場典禮。放眼場內,都是曾和她攜手共度許多美好時光的同學、同事、朋友,還有家人。
這一年,她才24歲,以決絕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錯過了研究所畢業典禮、婚禮,還有往後無數的春夏秋冬。這樣的離別,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因為美智所就讀的學校,在短短的時間,連同她在內有4個學生自殺,震撼這所頂尖大學【註1】。
青少年憂鬱是近年重要議題,Z世代(千禧年後出生)的問題似乎更為嚴重。調查顯示台灣高中職學生每7人有1人、大學生每5人有1人有明顯憂鬱,但只有10分之1尋求協助。
另外,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連續3年創新高。校園自殺企圖由前年800多人,增加到去年(2020年)1350人,年增68%。Z世代的情緒風暴,值得全民重視【註2】。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劉志洋強調:「自殺率、自殺死亡率,佔整體青少年的死亡原因裡面一直往上在攀升,這是一個讓我們很憂心(的事)。
另外一個我們去探究原因,我們通常都會看見說是人際情感議題、校園生活議題,我們很值得要再去注意的就是關於身心議題,在今天媒體的報導裡面,我們其實看到說身心議題的比例一直往上,而且已經超過其他原因。」【註3】
■「Z世代」是憂鬱症高危險群
▶相處「三不」守則:不強迫、不逃避、不給壓力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提到因為千禧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長年暴露在網路、手機與社群之中,容易在變化劇烈的年代找不到方向。
張家銘表示,這類年輕族群統稱「Z世代」【註4】,雖然物質不餘匱乏,但從出生起就飽受社群媒體影響,一旦生活不順,甚至出現失學、失業等「雙失」情形,就容易成為憂鬱與自殺的高風險群。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
台灣15至24歲自殺人數,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自殺通報人數也從2018年4905人上升到7991人,增幅62.9%。一般統計,憂鬱症患者約15%到20%有自殺傾向,但是近年來的憂鬱症患者卻出現年輕化、自殺傾向更高的問題。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近年來在心理諮詢服務電話1925專線中,15到24歲青少年尋求協助的電話增多,自殺傾向卻接近30%。換句話說,台灣15到24歲青少年比較無法解決自己的困難,等到求助時,心理已經走到比較後端的情況【註5】。
■「青少年憂鬱症」是什麼? 在解釋青少年憂鬱症之前,要先了解「憂鬱情緒」和「憂鬱症」的不同
▶「憂鬱情緒」
通常是生活遇到挫折,導致心情低落,可能是考試成績不好、和朋友吵架或是單純遇到梅雨季節,但這樣的情緒會隨著時間消散、雨過天晴。
▶「憂鬱症」
則是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異常導致,患者會長時間情緒低落、對熱愛的事情失去興趣、失眠、食慾不佳,甚至有自殺及自殘的念頭。
■青少年憂鬱症的症狀
青春期前的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的症狀:
▶暴躁易怒
▶社交退縮
▶社交孤立
▶感到無助
▶社交互動減少
▶對於拒絕極度敏感
▶失去活力
▶對先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睡眠失調(睡眠時間減少或增加)
▶胃口變小或增加)或飲食習慣改變
▶活力降低
▶學業表現下降
▶與師長發生衝突
▶使用酒精及藥物
▶出現自殺的想法
■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的原因
照理說當周遭的人出現上述的症狀時,應該很容易察覺,但青少年的憂鬱症傾向卻經常被父母、師長解讀為「叛逆期的行為」,導致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直到孩子出現嚴重的自殘、甚至自殺的行為時,父母才願意正視青少年憂鬱症的問題。
青春期是憂鬱症的好發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性荷爾蒙開始大量分泌,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有重大的改變,開始積極尋求自我認同,而在這個過程中容易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心情浮動,因此種下青少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此外,同儕的相處、課業壓力及親子關係等也可能導致青少年憂鬱症。
■以下分享3種常見的青少年憂鬱症成因
1.青春期症候群:缺乏溝通,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荷爾蒙分泌出現變化之外,開始建立社交生活圈及塑造價值觀的過程中,很容易與家人、朋友發生衝突,如果和同儕的關係不好,父母又因為工作忽略孩子的感受,長時間缺乏溝通及抒發情緒的管道,就很容易罹患青少年憂鬱症。
2.青少年壓力:來自課業及同儕的壓力
由於升學壓力的影響,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在意自己的成績表現,無形之中增加很多負擔。此外,與同儕相處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很多壓力,會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害怕無法融入人群,有些班級團體甚至會有霸凌的現象,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很多負面情緒。
3.感情因素:在愛情中投入過多情感依賴
處於情竇初開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投入一段感情,有些人可以在感情中找到穩定的情感依託,進而紓解課業及生活中的壓力,但如果在感情的處理上不夠成熟,或是過度依賴這份情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產生很多痛苦的情緒。
不同年紀的年輕人還有可能會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或胃痛,這些也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在憂鬱症最嚴重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有扭曲現實,例如產生幻覺或是妄想的現象。
大多數意圖自殺或想過要自殺的孩子都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及時注意憂鬱症的症狀很重要。可能有些症狀未在此列出,若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註6】。
■發現孩子患上憂鬱症,要如何幫助他們?
面對憂鬱症的孩子可以依偱這五個步驟來幫助孩子。
1.鼓勵孩子維繫社交
憂鬱的孩子通常會遠離朋友或減少去做喜愛的活動,但越離群無助憂鬱康復,因此父母可鼓勵和陪伴孩子與他人重新連繫,不論是做義工、參與朋友聚會或重新培養興趣,都有助孩子重新與社會連結。當然,父母不要安排過多活動使孩子無法負荷。
2.充分運動飲食睡眠
患上憂鬱和患上感冒類似,同樣需要三餐定時、營養均衡的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並且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與運動,減少看3C的時間。
3.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在尋求專業協助時,要緊記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尋找孩子能信任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憂鬱症的康復很重要。
4.陪伴孩子走過治療
大部份的憂鬱症都能康復,但與感冒一樣,康復需要時間,切莫操之過急,應帶著同理與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服藥或心理治療的過程。
5.不要忽略照顧自己
為了照顧孩子,父母容易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結果忽略了自己的身心狀態,結果孩子還沒好,父母反而病倒了。作為照顧者,要留意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不要過於壓抑,也不要過於自責,可以的話,尋求更多親友的支持和協助。【註7】
根據臨床研究,青少年時期若已出現情緒困擾而沒有及時評估和治療,也有可能自己會好,但長大後面對挫折、壓力,就容易誘發各種更嚴重的憂鬱症、焦慮症或強迫症。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陳怡樺表示「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需要一段歷程,需要耐性,9成會好,必須先從生活上排除壓力事件,但也容易復發」。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比喻「憂鬱就像生命裡的黑洞,有很強的吸引力會把你吸到最底層、最糟的境地,但如果能掌握它、和它共處,你就會擁有很多力量」。在成長過程中,也許難保孩子不受傷,不論是來自不自知的父母、或不可測的人事物。
但孩子學會自我整理、照顧、呵護,懂得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健壯內在心理,就能面對外在的壓力和挫折,要幫助憂鬱和心理生病的孩子走出黑洞,必須家庭和學校合作、需要每一個大人更願意理解、更盡力支持、更耐心陪伴,織成一張防護網來接住孩子,幫助孩子遠離憂鬱,或走出情緒黑洞【註8】。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天下雜誌)「頂大生接連自殺 青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https://bit.ly/3quRwRQ
∎註2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青春不憂鬱 - Z世代的情緒風暴】:http://bit.ly/38n60wZ
∎註3
(公視新聞網 PNN)「休學高中生返校遭霸凌 2月間尋短輕生」:http://bit.ly/3rvGI7k
∎註4
「Z世代」
表示從 1990 年代末期(1997 年)到 2010 年代初期的出生的人們。這個世代的人們更熟悉科技產品,不過卻比其他世代在同年紀時比起來更自律、更在意學業表現和就業前景,不過更高的自我要求似乎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以至於這個世代的人們容易有心理健康的問題。(udn.com 聯合新聞網)「新聞常讀到的X、Y、Z世代 代表今年的Generation C是什麼意思?」:http://bit.ly/3cj8gqd
∎註5
(Heho健康)青少年自殺率2年增33%!別再為憂鬱症患者「加油」,3技巧陪伴才有效
http://bit.ly/3l9O1PP
∎註6
(Hello醫師)「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https://bit.ly/3v9TF99
∎註7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像流感一樣能致命的疾病—青少年憂鬱症」:http://bit.ly/3qu5V0s
∎註8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憂鬱症成為青少年「不能說的秘密」?三級防護網避免孩子掉入情緒黑洞:http://bit.ly/3elJcBx
➤➤照片
∎註7
「跨越青少年憂鬱之谷」:搞懂青少年憂鬱,父母孩子不再懼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憂鬱症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