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不知所措反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知所措反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知所措反義產品中有66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博客來:https://goo.gl/vgJbbf 金石堂:https://goo.gl/i78Ftr 誠品:https://goo.gl/SPdXgW 晨星:https://goo.gl/NuueR5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
「不知所措反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人類圖聊聊吧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海綿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知所措反義 在 高爾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知所措反義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5:29:20
張曼娟的課外讀物 #張曼娟 四位作家,每位作家的短篇文學作品風格都有所不同,進入文學的世界,讓經典成為自己的知識養分。 芥川龍之介-鼻子 人的心裡永遠有著矛盾的情緒。對於不幸的人,人類會給予同情與憐憫,並且希望能對他有所幫助,以證明自己的優勢;一但這不幸被那人擺脫了,旁邊的人會突然覺得悵然若...
不知所措反義 在 人類圖聊聊吧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00:16
感謝我的G中心空白 一路帶著我往前走 G中心主題 #愛 #方向 #自我認同 G中心空白的非我運作 #我是誰 #我在哪 #有人愛我嗎 #有人重視我嗎 曾經我也深陷其中 記得大學時期 曾經為了索求「愛」 無止盡的退讓自己 退讓到我都不認識自己了 當時被好朋友一句話敲醒 「如果你不愛你自己 憑...
不知所措反義 在 海綿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19:43:40
・ 說來好笑,小時候總以為,自己長大了會變成很厲害的人。幾年前和友人無意間聊起,才發現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不知道你是否也一樣,有過這樣單純可愛的綺麗幻想? 我嚴重的程度是這樣的:國小,坐在母親的機車後座,穿梭市場採買、課堂上被老師點名,到黑板上寫下答案——諸如此類的平凡日常,我總感覺,是不是...
-
不知所措反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18 19:00:04《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博客來:https://goo.gl/vgJbbf
金石堂:https://goo.gl/i78Ftr
誠品:https://goo.gl/SPdXgW
晨星:https://goo.gl/NuueR5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僅剩三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的「一天聽一點」我要跟你分享一篇文章。我會把這一篇文章唸給你聽,這一篇文章來自於嘉玲最近推出的新書,這一本新書叫《早點這樣想,該多好》,它是在今年的7月7號,推出到市場上。
對嘉玲而言,這一本書是她所有出書的過程當中,最特別的一點。因為過去幾本的著作,都是以一個主要的核心論述去做討論。不管是希望帶給讀者,能夠學會一些溝通裡面的關鍵,還是在人際關係裡面的觀點。
簡單來說,先前的著作都是有一個核心主軸去做前進,然而這一本書《早點這樣想,該多好》,是嘉玲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她的一些散文所匯集起來的。
身為嘉玲的伴侶,我看她在寫這一本書的過程當中,她是這麼的享受,她是這麼的快樂,或許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是把一些文章剪一剪,編成一本書嗎?
然而從我的角度看嘉玲在寫這本書,她真的不是幾篇文章,剪一剪出一本書而已,每一篇散文、每一個文字,都是嘉玲心血的結晶。她內心有一個深刻的相信,想要傳遞給大家。
就像是如果你有公眾演講的經驗,你會發現其實越短的演講,是越難講的。如果今天我一個概念,可以用一本書就把它說完,那說實在一點,它的難度跟我每一篇文章,不過就是兩三千字的篇幅,要能夠把一個概念承載清楚,要能夠把一個感動傳遞給大家,其實越短是越難寫的。
所以嘉玲就曾經跟我說,這一本書《早點這樣想,該多好》這裡面的文字,是最接近她平常的話語方式,那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嘉玲、靠近嘉玲的話,那這本書其實是一個會帶給你很大感動的入口。
說了這麼多,我要開始為大家唸我選的這一篇文章,然而選的這一篇文章,裡面的主人翁其實就是我。請原諒我自肥一下,因為我每一次看它,我都非常的感動,我很希望透過嘉玲的文字,加上我的表述,把這份感動傳遞給你。
這一篇文章的標題叫做『寫給生命的情書』,以下我就開始唸給大家聽~
那天你讀完了我剛上架的新文章,嘴裡念念有詞,這麼會寫,什麼時候有機會輪到我成為你故事中的主角啊?
我沒接話,腦中浮現幾位攝影圈和廚師界的好友,他們似乎都把最好的作品留給了旁人,最親近的家人,連一張合照和一桌好菜的時間都顯得奢侈,因為太靠近,總忘了要惦記。
你打趣的話,在我心中迴盪了數天,我認真的想。如果真要為你的生命寫一首詩,我最想記錄的是哪一段經歷,突然間有個數字跳進我的腦中,你曾經問我,你知道幾年份的威士忌最好喝、順口,價格又合理嗎?
我搖搖頭,要你別賣關子,你淡淡的說是12年,為什麼是「12」?我不假思索的問,你帶著一點滄桑的語氣,緩緩的說,12年能讓一個孩子褪去一身的稚氣,開始有了大人的模樣,在那個關鍵的轉折點,你會聞到一股迫不及待成熟的香氣。
還有,你可曾發現「12」是中國人最喜歡呈現時間的刻度,一天12個時辰,一年12個月,一輪12個生肖。當每個月份都歷經了屬於它自己的年頭,相乘起來就是一個等距的正方體,裝載著一個世代更迭,宣告不同思維的交替。
所以你喜歡這個年份的酒,是因為你喝的到時光的推移,完整發酵的厚度。你笑而不答,我知道你的人生也藏著一瓶酒,你正等著它散發最香醇的滋味。
2005年是你生命中的低潮,工作上的不順利,使你逃到了書本的世界,甚至開始錄製「有聲書評」,這對少時不讀書,總在留級邊緣的你是巨大的改變,沒人覺得你是認真的,頂多逢場作戲。
我也曾問過你為何是「書」?你說正因為壞到不能再壞了,乾脆就去做一件自己原本最不拿手的事情,看看情況還能多糟,那時你生命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裂縫,你縫不起來,你不知所措。
唯一記得的事情,是父親離開前告訴你,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有聲書評」像是一塊浮木,幫助你在那段情緒的波濤中,暫時有個依靠,不會耽溺在黑暗裡。
你拼命的讀,用心的準備,對著錄音筆反覆的排練,沒有掌聲,沒人問候,有的只是長長的沈默,感覺像是被世界遺棄了,卻還不死心的想要留言挽留,一則則書評,是你給生命的情書,寄託著你無處發揮的才華。
偏偏命運是個不浪漫的情人,書評從未為你謀得一職半位,它只是靜靜的成為你生活的旋律,定期演奏,即使無人喝彩。但沒有裂縫,就看不見陽光,當年的那道傷,使你踏上了自修之路。
在一次次的訪談中體悟溝通的真諦,才有今日你胸前的勳章,寫著你的故事我終於明白,所有悲傷的人背上都有一道傷,或深或淺的傷口,總有愈合結痂的一天,痛會過去,傷痕會留下。
傷痕不是用來後悔的,它是在提醒自己曾多麼勇敢,只要你願意把目光落向前方,你就能夠把傷背在背後,成為你生命前進的動力。
親愛的,再過一個月,時序就要進入2017年,也是你持續寫信給生命的第12個年頭。這一路我見證了你的堅強與勇氣,這瓶酒你釀了這麼多年,風味早已成熟,醉人的不是那一本本的書,而是你穿越了生命的考驗,焠鍊出最深的體會。
如今這塊浮木對你的意義,已大不相同,可它卻能夠代替你,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陪伴有需要的人們,因為他們會在你的聲音中聽見堅持,寫於2016年的12月。
這一篇『寫給生命的情書』為你唸到這邊。嘉玲的文字之於我,就像是一杯好酒,一杯好茶,不管是好酒、還是好茶,它能夠帶給我們的是入喉之後,那回甘的韻味,所以我想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
把韻味跟回甘留給你,在你心中慢慢的迴盪沈澱,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近期我們開的課是8月30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
不知所措反義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17 20:00:03這是一首新寫的舊歌,是一個埋藏在大哥心裡多年的心事。
這是一封從未寄出的和解信,放在抽屜的最深處,等待時間走到明白的時候。
這是大哥和父親從未發生的對話,是遙遠對望的眼神,是終於伸出去的雙手,是一個久違的擁抱
大哥事母至孝,身邊的朋友都知道。總會提到小時候母親匆匆的腳步,憂心忡忡的眼神,提到母親返老還童的可愛,提到回到家,為母親熱一盆水,幫母親洗腳,說到母親孩子氣的笑容,大哥總是為此衷心開懷。
但是很少說到父親。
年輕的時候去大哥家裡,瓦斯行的樓上,老太爺總是悠閒踱步,似乎若有所思。印象中沒有聽他說過一句話,但總是記得大哥母親喊著『阿宗,吃飯了』。到底少小離家來到陌生城市的李伯伯在想些什麼?他的若無其事真的是悠閒自在嗎?他是拘謹自矜還是不知所措?到底他怎麼看待獨子走上一條他完全陌生的路?他聽過大哥寫的歌嗎?他喜歡嗎?他為此驕傲嗎?大哥了解嗎?介意嗎?
所有的問題都是一首未完成的舊歌,都在一封未寄出的信,等到明白了,問題也不再是問題。這是大哥和自己的對話,回答了自己多年來的心事,這是一封寄給自己的信,寄出了,讓父親從此安然地待在歌裡。
這是一首和你無關的歌,除非你也想起,你和父親那從未發生的對話,並且,回去寫下那封早該寄出的信。
----------------------------------------------------------------------------------
新寫的舊歌
詞曲:李宗盛
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 是啊 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 旁觀者
刻意拘謹的旁觀者 遺憾 我從未將他寫進我的歌 然而
天曉得這意味些什麼 然後我 一下子也活到 容易落淚的歲了
當徒勞人世糾葛 兌現成風霜皺褶
爸 我想你了
到臨老 纔想到要反省父子關係 說真的 其實在回答自己
敷衍了半生的命題 沈甸甸的命題
它在這裡 將我拽回過去 像個終於靈驗的咒語
那些年只顧自己 雖然我的追求他 無能 也無力參與
只記得 我很著急 也許 因為這樣 沒能聽見他微弱的嘉許
我知道 他肯定得意
只是 等不到機會 當面跟我提
思念其實不是 不是這個歌的主題 我相信不只有我 在回憶時覺得吃力
兩個男人 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
有幸運的 成為知己 有不幸的 只能是甲乙
若是你同意 天下父親多數都平凡得可以
也許你就會捨不得再追根究底 我記得自己
當庸碌無為的日子悄然如約而至 我只顧卑微地喘息
甚至沒有陪他 失去呼吸
一首新寫的舊歌 它早該寫了 寫一個人子 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我早已想不起 吹噓過的風景 而總是記著他 混濁的眼睛
用我不敢直視的認真表情 那麼艱難地掙扎著前行
一首新寫的舊歌 不怕你曉得 那個以前的小李 曾經有多傻呢
先是擔心 自己沒出息 然後費盡心機想有驚喜
等到好像終於活明白了 已來不及
他不等你 已來不及 他等過你 已來不及
一首新寫的舊歌 怎麼把人心攪得
讓滄桑的男人 拿酒當水喝
往事像一場自己演的電影 說的是平凡父子的感情
兩個看來容易卻難以入戲的角色 能有多少共鳴?
一首新寫的舊歌 怎麼就這麼巧了
知道誰藏好的心 還有個缺角呢
我當這首歌是給他的獻禮 但願他正在某處微笑看自己
有一天當我乘風去見你 再聊聊 這歌裡 來不及說 的千言萬語
下一次 我們都不缺席
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 是啊 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
刻意拘謹的旁觀者
爸 請你從此安心 待在我的歌
製作人Producer:李宗盛 Jonathan Lee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蕭力惟Kenny Hsiao
編曲Music Arrangement:周國儀Mac Chew
鋼琴Piano/電鋼琴Fender Rhodes/Keyboards:周國儀Mac Chew
鼓Drums:John Ashley Thomas
貝斯Bass:Andy Peterson
吉他A. Guitar:李劍青 Li Jian Qing
弦樂編寫Strings Arrangement:李劍青Li Jian Qing
弦樂Strings:許義昕conductor、曲靜家Violin1、薛媛云Violin2、楊凱甯Viola、吳登凱Cello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蕭力惟Kenny Hsiao @敬業 Promise Studios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林正忠Jerry Lin @白金 Platinum Studios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Mastering Engineer:孫仲舒M.T. @鈺德U-Tech Mastering Studios
----------------------------------------------------------------------------------
數位音樂:
iTunes/Apple Music:https://goo.gl/88nntU
Spotify:https://goo.gl/Nxtx2x
KKBOX:https://goo.gl/ytMmA4
MyMusic:https://goo.gl/tgNVu1
friDay音樂:https://goo.gl/Najcee -
不知所措反義 在 高爾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5-05 20:09:19今天小切11:30墜落火炎山,一瞬間連我都沒看到他怎麼摔下去的,我只有聽到聲音一直往下延伸,還來不及反應小切已失去蹤影,看了一下懸崖角度,幾近80度左右,我瘋狂的叫'小切'小切'但都無聲無息,我愣在那不知所措,想過打119但根本不知道小切是否還活著,當我還在思考下一步的時候,山谷下傳來小切的叫聲,大約30-40米,但這都是一個未知數,當下看了手機電量還剩100%,我告訴我兄弟 @eds.jpg 我要下去救他,但他一直告訴我再想想,因為那個角度沒繩子根本不可能,但我還是毅然決然要下去,當時我穿著鞋子,但如果我繼續穿著鞋子我感受不到石頭的穩定度,隨時可能因為石頭剝落我也墜落,這時我把鞋子脫掉,告訴他,我手機帶著,如果下去我都沒回應,隨時打救護車...
半小時後,我終於能目視到小切了,他用盡全力在抵抗地心引力,我告訴他不要怕哥哥來救你了,但這時我到了跟他一樣的高度,平行站在80度的斜角,靠的是一顆小草的根,我伸手抓不到他,隔了15公分,這時小切往前緩慢的移動了小半步,碎石子也跟著滑動,眼看他又要向下墜,腎上腺素也爆發,一把抓了他後頸的皮把他拖過來,我終於抱到他了,檢查傷勢,眼角有撞到瘀青但不致於破開要縫,抱他時也沒有哀嚎,那應該是沒有骨折,不幸中的大幸...
我抱著小切往上看,真的好抖好斜,我一手抱他ㄧ手抓樹枝樹根,緩緩往上爬,每一步都做好了往後跌的準備,閃過很多護身倒法的動作,每一顆石頭都不可靠,我平均分配我的重量,我腳踩的輕重,慢慢的往上爬,花了40分鍾,終於我們回到故事的起點...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一定要記得訂閱+鈴鐺喔
持續發高質感影片喔~
高爾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ek0717/
Facebook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k0717
Youtube頻道:https://ez2o.com/9vHDJ
地點:三義火炎山
music: 悲歌
影片製作 高爾賢@ek0717
高爾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ek0717/
我的攝影器材:
Sony A7lll
zeiss 16-35 f4
Gopro5
Dji MavicPro
Rode mic pro plus
更多影片~
與泰國警察對峙差點進警局(Vlog)
https://youtu.be/KVVRyRWHfwI
非法闖入曼谷最貴飯店結果警察來了...(Vlog)
https://youtu.be/WQJG9gDVeac
隨機親吻泰國人妻(social experiment)
https://youtu.be/XMLVfxb0tcQ
在泰國巧遇聖結石(Vlog)
https://youtu.be/znmi_JkqtY8
第一天空拍機就在泰國飛不見了(Vlog)
https://youtu.be/WWHCTogH1fs
我的模特兒受傷了(Vlog)
https://youtu.be/wucTmDiRSXo
用生命在拍的旅遊主持人(Vlog)
https://youtu.be/B1-Z1VK6V78
教你怎麼把台灣拍得像國外(Vlog)
https://youtu.be/lz79V3aS20g
與名模女孩們的約會(Vlog)
https://youtu.be/-fA_M9LPI0E
第一次跟俄羅斯名模一起跳水(Vlog)
https://youtu.be/2VgxWysNMcM
女神級的網美跟我一起睡飯店(Vlog)
https://youtu.be/qir6lNWVumY
第一次見面就去住五星級飯店(Vlog)
https://youtu.be/VfknvtwFjbU
跳水絕不要犯的錯 l 必看
https://youtu.be/8H7oCn1NPiU
救了小切一命 差點被景美溪沖走(Vlog)
https://youtu.be/KGP9Mls1_CI
#就是愛生活 #小狗 #墜落山谷 #風景#懸崖跳水 #美女 #性感 #質感 #瘋狂 #人生 #lovelife #life #like #man #dream #beauty #kiss #self #cliff #jump #girl #crazy #diving #hot #sexy #taiwan #best #heaven
不知所措反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不知所措反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找出深埋體內的復原力
我對復原力的定義是:「復原力是內在力量的泉源,能讓你安然度過困難和挑戰,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
復原力不只能讓你從挫折中振作,它還是人體內建的一份力量、資源、智慧和養分。我們的復原力藴含強化心智所需的一切,所以人才能順利橫渡生命中的每道關卡。它總是伴我們左右,幫助我們走出不知所措的迷霧,認淸自己有能力化解這些困難。挑戰永遠不會間斷,它們是人生無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假如你知道怎樣提取自己的復原力,你就擁有面對這些挑戰需要的利器,不用擔心自己會被打倒。不論你碰上的逆境是大是小,復原力都會幫助你克服一路上的阻礙。
找出復原力是一段必須親力親為的歷程。我們每個人對生活壓力的反應都不一樣;也就是說,你面對挑戰的方式可能與其他人完全不同。對付挑戰沒有所謂的單一標準答案,也沒有什麼能一體適用的反應。最重要的是,你要發展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用它幫助你面對人生道路上碰到的任何挑戰。
每個人都必須依據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環境,摸索出一套最能有效運用復原力的方式。不過,你在努力追求日常復原力的同時,也請務必留意評估自身進步的標準。
大部分的人都會用很嚴苛的標準評判自己,但用寬厚、仁慈的態度對待自己,是強化復原力的重要基礎之一。你要成為自己最忠實的朋友和盟友,也要意識到你在這段旅程上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是當下最需要體會的際遇。
誠如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所言:「雖然這有點玄妙,但當我能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我就能改變自己。」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昨天的直播中,我們有談到,可以跟對方聊聊他的內在資源—這就是復原力的一部分。包括過去的成功經驗,還有現在的努力,相信自己的信念,身邊支持性的關係,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資源,這些常去整理出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大大幫助自己,也能循同樣的模式幫助對方。
這本書有些新的觀點,我想期待晚上跟大家分享,歡迎到時候一起來線上討論。
祝願您,能順利展開復原之路!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不知所措反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918紐約時報
*【F.D.A諮詢小組建議輝瑞為老年人和其他高危人群才需加強針】
F.D.A諮詢小組以壓倒性的投票,否決了輝瑞申請為大多數民眾施打加強劑的申請,只限定為65歲或65歲以上或有嚴重新冠病毒-19高風險的人群推薦,並且至少在6個月前接受了第二次注射。這項投票結果,等於是對拜登政府的戰略是一個打擊。原先拜登政府希望,在接受第二劑疫苗接種八個月後,向美國大部分完全接種疫苗的成年人提供額外的疫苗接種,推廣計劃將在下周開始。但
委員會成員似乎對普通人群需要加強注射的觀點不屑一顧,輝瑞和其他地方的資料似乎仍然顯示,兩次注射可以預防嚴重疾病或住院治療,並沒有證明第三次注射可以阻止感染的傳播,部分專將還批評缺乏資料表明額外注射對年輕人是安全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7/us/fda-pfizer-booster-covid.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在F.D.A投票前幾個小時,CDC發布了一項研究,顯示輝瑞疫苗的保護作用減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週五發布的數據表明,輝瑞-BioNTech 疫苗在完全接種後的四個月內對新冠肺炎住院治療的保護水平顯著下降。研究發現,從接受者接種第二劑疫苗兩週到四個月後,輝瑞疫苗在預防住院方面的有效率為 91%。然而超過120天,其有效性下降到 77%。Moderna 疫苗在同一時間段內沒有顯示出類似的保護性下降:在接受者接種疫苗四個月後,它對住院的有效率為 92%,與之前的 93% 的有效性幾乎相同。
#拜登政府正在談判購買另外 5 億劑輝瑞藥物以捐贈海外。這將使計劃捐贈的總數達到11.5 億劑,約佔世界需求的十分之一,但目前尚不清楚捐贈將在多久之後進行。
#從10月4日起,英國對國際旅行限制將放寬和簡化。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封鎖期間,兒童的視力可能會惡化。該研究由中國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根據 2018 年至 2020 年對廣州十多所小學的 2,000 多名學生進行的年度眼科檢查的數據進行。根據這項研究,在 2018 年接受過眼科檢查的二年級學生中,約有 13% 到 2019 年發展為近視。相比之下,2019 年接受眼科檢查的人中有超過 20% 的人到 2020 年出現近視,這一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的初步測試表明,大約 7% 的學生有近視。研究人員說,對 9 歲及以上學生視力的影響似乎可以忽略不計。研究結果表明,年幼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影響。菲律賓兒科眼科和斜視學會會長 Carlos Emmanoel Chua 博士表示,香港、新加坡和中國的研究也得出結論,大流行由於各種原因對兒童的視力產生了負面影響。
#美國一些州的病毒激增似乎正在下降,但死亡人數仍在增加。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庫,隨著 Delta 變種在未接種疫苗的社區中肆虐,據報導,每天新增死亡人數平均超過 1,900 人,過去兩週增加了近 30% 。大約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死亡者死於這種疾病。聯邦數據顯示,疫苗接種的步伐仍然相對緩慢,美國64% 的符合條件的人已完全接種疫苗。(聯邦政府沒有授權給 12 歲以下的兒童注射。)
#印度衛生部表示,印度週五一天內注射了2500萬次疫苗,創下了新紀錄,而這是為慶祝總理莫迪生日而採取的特殊舉措。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17/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法國對協議感到憤怒,召回駐美國和澳洲大使】
法國稱美國和澳洲的行為“在盟友和夥伴之間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召回其駐兩國大使,以抗議拜登總統向澳洲提供核動力潛艇的決定。1778年,法國和美國長期結盟的歷史上,首次以這種方式召回法國大使。馬克洪的決定,反映了法國對其所謂的“野蠻”美國決定,和來自澳洲“背後捅刀”的憤怒程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7/world/europe/france-ambassador-recall-us-australia.html
*【為何澳洲押注與美國“共命運”對抗中國】
三年前剛剛擔任澳洲總理時,莫里森曾堅稱,澳洲可以與其最大交易夥伴中國保持密切關係,同時與其主要的安全盟友美國合作。他在一次早期的外交政策談話話中曾說,澳洲不必做出選擇,但在週四,澳洲已做選擇。在與北京的關係幾年來急劇惡化之後,澳洲宣佈一項新的防務協議,讓美國和英國幫助其部署核動力潛艇,這將對澳洲軍事力量起重要推進作用。獲得重型武器和絕密技術的做法,澳洲已決心在未來世代與美國共同命運,該協議將為深化兩國軍事關係開闢道路,提高人們對澳洲加入與北京的任何軍事衝突中的預期。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917/nuclear-submarines-china/
*【五角大廈承認,8月29日在阿富汗的無人機襲擊錯誤,導致10名平民死亡】
五角大廈承認,美軍撤出阿富汗之前的最後一次無人機襲擊,是一個悲慘的錯誤,造成1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7名兒童,此前五角大廈最初表示,這是一場有必要防止對美軍部隊襲擊的恐怖攻擊,國防部罕見的坦誠,為這次混亂的撤軍結局,提供了一個可怕的註記,並且使拜登總統和五角大廈都成為國會質疑調查的焦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7/us/politics/pentagon-drone-strike-afghanistan.html
*【希望、恐懼和錯誤資訊將成千上萬的海地人帶到美國邊境】
本周,有數千名海地人聽說了一條進入美國的捷徑,於是,他們在穿越格蘭德河淺水區,攜帶著床墊、水果、尿布和毯子,以及在等待輪到他們請求進入美國時用來度過難關的食品。14000名多名的移民聚集在邊境社區Del Rio,這一激增讓當地官員和當局不知所措,而今年的過境人數達到驚人的高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7/us/del-rio-texas-migrants.html
*【聯合國就當前氣候協議發出警告,稱世界“正走在災難的道路上” 】
聯合國最新報告稱,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2.7攝氏度,即使所有國家都實現了承諾的減排,這一上升,可能會加劇極端的野火、乾旱和洪水的發生。這項逐國分析得出結論,以工業化前的水準衡量,氣候變暖的程度,可能會增加致命熱浪的頻率,並以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城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正走在一條災難性的道路上。這也顯示,巴黎協定中,各國領導人的承諾和實際做到的行動差距很大。儘管最新的科學研究証明,到2030年,全球變暖氣體的排放量至少需要減少四分之一,以避免變暖帶來的嚴重影響,但與2010年相比,近十年全球變暖氣體的排放量不只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16%。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7/climate/climate-change-united-nations.html
*【美國官員警告稱本月18日國會可能有暴力事件,但目前並未有具體或可信的細節】
拜登政府部署數十名國民警衛隊士兵,以確保一些和1月6日國會暴動有關的被告,18日號召聚集華府,並再次對國會山莊進行襲擊。在美國極端分子的威脅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國會警察局局長稱,這已是維護安全的新常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7/us/politics/sept-18-rally-capit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