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疾不徐相似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疾不徐相似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疾不徐相似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疾不徐相似詞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光良裏只是意會-談蘇運瑩歌詞之敘事策略 ◎賴宥杉 前言 筆者關注對岸音樂創作多以貼近生活的平實民謠為主,熱愛的創作歌手包含近年廣為人知的宋冬野、呢喃入懷的小眾歌手毛不易,以及由台灣音樂人李宗盛曾在北京生活十年半的結合創作帶領出來的助理兼徒弟-李劍青等人… 而在西元的2016年前後時,...

不疾不徐相似詞 在 U Jo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05 15:50:11

妳們都用了多少時間走出失戀呢 x #UJoydiary: 不疾不徐 /// 失戀的那段期間,有種必須好像要自救、做些什麼,但是卻不知道到底要往哪走的迷網。然後聽歌不聽歌詞的我卻聽進了 #徐佳瑩 @lalabarchannel 的聲音 #艾怡良 @eve_ai_the_crazy_one 的話:...

  • 不疾不徐相似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8 21:00:00
    有 72 人按讚

    光良裏只是意會-談蘇運瑩歌詞之敘事策略 ◎賴宥杉

      

    前言

    筆者關注對岸音樂創作多以貼近生活的平實民謠為主,熱愛的創作歌手包含近年廣為人知的宋冬野、呢喃入懷的小眾歌手毛不易,以及由台灣音樂人李宗盛曾在北京生活十年半的結合創作帶領出來的助理兼徒弟-李劍青等人… 而在西元的2016年前後時,筆者與父親時常在睡前的相處時光運用影音平台回放<中國好歌曲>第二季,就是在當時銘記下了這位獨特的創作人-蘇運瑩;而除此之外,<中國好歌曲>亦有許多令筆者觸發情懷的創作,例如劉潤潔之<情歌貳>、劉雨潼之<等風來>,與唱出木心詩歌<從前慢>的劉胡鐵等人。

    如果僅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吹啊吹呀,我的驕傲放縱;其實並不會讓人如此記得「蘇運瑩」此人與創作… 筆者真切踏實地被她的作品驚豔則是使她獲得主打席位的那首<螢火蟲>;若說<野子>是她前行的意念,那麼<螢火蟲>則像是她為自己的音樂旅程攤開寫下的預言──

    在文藝的任何創作上,筆者認為為自身的創作勾勒出脈絡與藍圖是很重要的。雖說重要,但著實也可遇不可求──而在藉由<螢火蟲>這曲創作後,蘇運瑩跳動靈現的筆調令筆者十分著迷;筆者也主觀地認可<螢火蟲>一曲為接收蘇運瑩創作的閘口… 「從東牆到西域相意暖洋──」,讓我們來看看精靈筆下的海。

      

    正文

    (1) 談蘇運瑩作品中的結構及語句置換之革新

    以作品<螢火蟲>、<精靈>為例

    這兩首歌曲皆在通篇開頭處藉由他者回觀「自我」。像<螢火蟲>之「凝聚匯成的光,若不是你,我們也許飄散低埋…」 到了<精靈>則是「好像有時候會把自己吞噬,看高處山崖獨自呢喃…想想未來,想想朝夕;食物鏈子從縫隙裏看…窄小,卻能一眼致命。」

    而接下來筆者要討論的是這兩首作品如何以不同的形式,堆疊出它們擁有相似脈絡卻各自獨立的層次與空間。在<精靈>中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明顯地將詞彙搬成磚,以類疊的手法建構出時間的延續;「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我要努力看向大地…經常從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一個 天亮的尾巴,等待著一個一個一個一個,脈搏的悸動…」 而在<螢火蟲>當中,蘇運瑩將場域投射出去了;<精靈>是首偏向置放於胸懷裏自我纏繞的起跳飄離,而<螢火蟲>則是讓人以不在人間的視角去感受創作者為她自己、與我們準備的世外空間。 「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邂遇是一條直線,笑臉是豐收的花綠… 靠過來聽迴響 艷過驕陽 心望守相,靠過來看山回樣 腳心一個方向 環繞過琉璃…」 筆者同望這兩篇作品時,在<精靈>中感受到的時間感為延續但凝固的,因它彷彿仍在等待…而空間也像是水平緩慢地流動與張望;而<螢火蟲>在時間與空間上都較於靈動閃現,彷彿真的像能撫摸到一隻螢火蟲身軀的紋路般,感官立體。

    蘇運瑩曾說過她喜愛海,在她這兩首創作中,筆者接續著想探尋她如何透過字詞置換給予讀者她的海洋。

    在這兩首歌中,筆者認為她唱著的海不是所謂太初即存的海;她的海──是她語言及旋律孵育而來的,我們首先看向<螢火蟲>。在<螢火蟲>中,在浪花以前,她為讀者借景山泉;而對於山泉,她也先提供了一個視覺帶入的角度,是天空;一切順流而下──「像路過森林一樣 天空雲麥灰染 也會像山泉一樣,只叮響不主張… 從東牆到西域相意暖洋 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 當歌曲唱到後方橋段,在海出現以前,她也利用相似的方法先切入別的視角,再使後方的浪延續而來──「彎沿的眼睛透過百合花欣相惜,一個位置一方富裕 準備停靠… 你是那跳耀著的百斑斕 我喜歡衝動的溫柔浪花 吸收寬廣一樣,同呼吸…」 她在<螢火蟲>中渲染開的海幾乎也讓人窺見大自然給予的平實及肯定,那就是水的循環;而我也認為兩匹不同的海,在<精靈>中的風格維持纏繞,在<螢火蟲>裏,便是生生不息的循環,如同她在音樂之路投放的力量一樣… 接下來回頭觀看<精靈>這片海。<精靈>這首歌一直以來讓筆者感受到的基調是在凝結固化的過程中去覺察脈搏的跳動──「我可以許願明天,在困境邊緣揣出希望…… 滾石破霜而來 滾石破霜而怒,怎麼安穩平靜… 意望遙遠 意望遙遠;滿載車船 我可以當,心倉馬龍的富人。」 <螢火蟲>中的海,是她自己是人們踏在浪上腳心一個方向、一同呼吸;<精靈>的海則靠近於在遠方凝視,也借代出在生命的困局中,人們如何抽離、如何意望遙遠、如何放空、如何重(從)新(心)拾起盼望與自信。

    蘇運瑩在這些歌曲的基底中蘊藏了她清亮明透的海洋,使得讀著聽著的人們在她的聲線及句讀中有了段浮潛的時光。

    (2)談蘇運瑩的創作軸心:時間當下的永恆性之觀察感觸

    以作品<螢火蟲>、<冥明>、<光良裏只是意會>為例

    在以上的作品觀察中,我們彷彿找到了蘇運瑩心頭上最理想的海洋。而對許多人來說,海洋在時間與空間上也正敘述著永恆性這個概念;除了人們直覺眼光投注的那綿延的浪及繾綣交流的浪花聲響外,海洋蘊藏的廣闊空間及其包容的生命力也幾乎是超越人們思想範疇的… 從蘇運瑩在創作上對永恆概念的詮釋中我們也能找到她人生觀的些許脈絡。

    <螢火蟲>中的「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 永恆是盼耀過這一秒的時間」到<冥明>的「海鷗 眼睛 佔滿 海洋、海洋 懷裡 積蓄 金沙」…對筆者來說,感受到的是不同空間共構出不同層次感受的永恆;盼耀過這一秒的時間此句,與海鷗眼睛佔滿海洋這段詞彙鋪排,都使人感覺到光陰的暫留,恍若不同空間視角卻延續了脈絡…讓人對永恆點了頭── 若說要命名這些關於永恆的歸類,筆者認為上述是從視覺與現實接觸的實體觸發出來的類型。那麼時間永恆性的暫留是擦邊而過還是抓得住呢?到了<光良裏只是意會>蘇運瑩這樣寫道「抓住了一天撿光陰… 沒人能留的住所有奇跡,只有片刻 只想重來… 有天時間給予一切未知,只聞路程 只聽朝遺……」從歌詞的開頭就已經明白她虛實交錯的開展下,這回的永恆觀似乎更為抽象;不藉由海不藉由生物,只聞路程只聽朝遺──在筆者對於這些歌曲來回聽閱過後,很個人的感思到或許<光良裏只是意會>中,去擷取永恆的載體或許為愛。這首歌唱到了後段「拼命掏空以愛為名的賜騙,只有片刻 只想重燃;誰曉得年歲留下痕跡,誰知心愁解開心愁,誰何苦為難愛人?誰一直在等待相遇… 總會有答案,莫心急壞了定律的好事;總有揚長道理,好心的激沖也不能耍臉皮…」也能呼應到在她個人的創作比較中,<光良裏只是意會>的確屬於較為私我、心中來回的確認及囈語。

    在此節的最後,筆者將談到蘇運瑩在這幾個創作上埋入的人生觀;它們傳遞的其中一個共通點在於──心嚮往之,身隨附之… 有想法之時不猶豫,去做;想得到什麼,別猶豫了就去靠近──「像燕子歸途把氣味丟村莊,所以欣賞垂簾 就要目睹垂簾、欣賞曇花 就要青睞曇花;不去想別去看 浸濕後陽光爛漫… 」(作品<冥明>) 時間是永恆的,但時間未必選擇等待你;她的創作是不疾不徐,卻終究永遠在路上的──「相照富欲,肝膽同戀」(作品<螢火蟲>),「不求馴麗,只為灑脫…」(作品<冥明>)──光良裏只是意會……一切都在繼續,為何不去努力? 由此可以想見蘇運瑩對創作之掌握、人生規劃之鋪排…翩若驚鴻,一切恰在好處。

    (3)談蘇運瑩幻氣繚繞的平實寫作情懷

    以作品<生活倒影>、<野子>為例

    蘇運瑩大部分的創作在情境上可能讓大家認為有建植理想國的趨向;或者場景幾乎皆在她愛的海、森林,沒什麼旁人或高樓、卻可能有著老虎;有種時常不在人間的錯覺。畢竟芬多精與浪花其實不是大眾天天的日常、柴米油鹽不太會被放進童話…但以下要列舉討論的就是她風格比較特別的創作,她在歌曲間終於也播映下了灰階的紀錄片──

    「嘿年輕的小夥子,你怎麼看起來沒有精神?你有什麼心事可以告訴阿嬤,阿嬤幫你出出主意… 阿嬤家裏養的雞鴨鵝、魚鳥菜葉,我每天都給它們澆水,覺得很幸福。生活就是這樣的,你能學會堅強、還有發現身邊的美好──你看對面的高山多漂亮。」這是穿插在歌曲<生活倒影>中的一段海南島的黎族話,展現了此作中民間的象徵與氛圍;海南三亞其實就是蘇運瑩的故鄉,所以人們也可以間接理解她反應到創作中那些對自然之美的敏銳與來由,皆是她成長路上的滋養、耳濡及目染;除此之外,另一首要談到的她的成名之作<野子>,也帶著她故鄉的意涵──因為野子一詞即是海南話「野孩子」的意思。

    <生活倒影>是一首蘇運瑩藉由觀察半山腰上工作的茶農而寫下的創作:「半山腰上的人 他還好嗎?為什麼看起來總有悲傷眼睛。路過他的人們也許會問候、也許會就走;也許還沒等他回過神 就已是朝夕又交替…」、「風輕輕拂過半山腰 他的眼睛總有些落寞,雲輕輕蓋過他頭崖 他的眼睛總是有淚痕──」 創作手法明顯平易近人很多,詞句充滿了先前歌曲中未有的懷舊情調與美感、憐憫;很簡單的行文,卻讓人對旋律有異常鮮明的記憶;充分表現了蘇運瑩對社會基層勞動人民的關懷!在筆者眼裏是很成功的突破之作。

    <野子>這首歌,除了副歌語調琅琅上口之外,筆者最欣賞的是蘇運瑩在此作中氛圍的建構──「幻如一絲塵土 隨風自由的在狂舞…我要握緊手中堅定 卻又飄散的勇氣…」一開始語調鋪陳在平實的用字遣詞中,到轉折處又切入特別且隱含寓意的詞彙;蘇運瑩最代表性的風格在轉瞬起伏間呼之欲出,同樣地是如此恰到好處!──而這兩首作品除卻語境在生活經驗上讓人擁有共鳴,在體裁上還有另一個相似可對比之處;<野子>是在歌曲最高潮的地方提出對唱答──「是你嗎會給我一扇心房…讓我勇敢前行;是你呀會給我一扇燈窗,讓我讓我無所畏懼……」 而<生活倒影>則是在旋律終了前,給出一種安舒了的釋懷,彷彿給予生活一個和好的允諾──「悲傷過去迎來朝陽。他終於笑了,他終於笑了…他笑得好看。」

    蘇運瑩的赤誠來自於她對音樂很接近本質的那股純粹、對自己生命價值與感受的深信。觀看她的訪談記錄也像是從枝枒回望樹根的歷程──談起表演,她謙遜地說任何舞台皆是合作及享受;談起創作,經由生活提煉而至的情緒也都幻化為作品的養分與活過的證明;在她的舉手投足間,除了旋律歌聲森林大海,我們更能見著愛。

    三.參考資料:

    《心宇宙》合輯歌詞──〈野子〉〈螢火蟲〉

    《冥明》專輯歌詞──〈冥明〉〈精靈〉〈光良裡只是意會〉

    《幻》專輯歌詞──〈生活倒影〉

    網易云iwini汪峰工作室訪談節目──〈蘇運瑩的自由世界〉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蘇運瑩 #歌詞敘事

  • 不疾不徐相似詞 在 U Joy Dia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8 10:35:18
    有 135 人按讚

    妳們都用了多少時間走出失戀呢

    x

    #UJoydiary: 不疾不徐 ///

    失戀的那段期間,有種必須好像要自救、做些什麼,但是卻不知道到底要往哪走的迷網。然後聽歌不聽歌詞的我卻聽進了 LaLa徐佳瑩 的聲音 艾怡良 Eve 的話:

    「我如此堅強,願我永遠善良,願我真愛上一個人某個人那個人,是不慌不忙,是心之所向」

    喔我知道了,我的方向是 #再愛 呀。

    許多愛情長跑卻換來剩下自己一個人的結局的女孩會私訊問我 #怎麼走出來的呢?
    那是個從說服自己感謝才能不恨,然後為了不愛所以正視了憤,再變成不管愛呀恨呀原來都無所謂了的過程。

    我說,或許我走出來了,但也有課題或許一輩子都走不出來,但無所謂。當我闔上這個篇章學到的是,不否認愛過、不否認自己也傷害對方過、不否認自己自己會帶著對方的影響活下去。學習和對方的影子共處,就讓我不怕黑暗能夠學著再愛了。

    (最近我身邊有好幾個女孩都在經歷這個關呀... 親愛們,希望妳們不要太努力、不要太用力的去振作,不疾不徐的緩緩的走、緩緩的笑吧,抱)

    #Ujoy穿搭日記 ///
    這是當我學到了不疾不徐的往前走之後才遇到的膩摳♥♥ 情侶裝不一定要一起穿同一件衣服,相似的款式、相同的色系,也都能展現他是妳的、妳就是他的這樣的心情呢!

    ❤️Joy文章分類: #joy是棉花糖 ⠀
    ❤️Joy身體密碼⠀165cm / 68~70kg⠀
    三圍(公分):92 / 74 / 98⠀
    
    Ciiao
    🔎植絨字母內刷毛連帽T恤
    🔎暖色格紋傘襬磨毛長裙

    #joy愛穿搭 #大尺碼穿搭 #棉花糖女孩 #棉花糖女孩穿搭 #mybodymyshapemyrules #plussizemodel #厚片女孩穿搭 #中大尺碼穿搭 #ciiao #popootd

  • 不疾不徐相似詞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26 17:59:56
    有 31 人按讚

    奇蹟的女兒(2018)

    圖文好讀版:https://goo.gl/mT3JUi

    有些心虛的說,比起對於華語電影的關注,小銀幕一直是我相對忽略的地方,這些年也僅僅看了《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與《通靈少女》等兩部戲劇,就連曾經紅及一時的《一把青》跟《花甲男孩轉大人》也一直無法耐下性子看完。對於我而言,電視劇的表情與電影不盡相同,雖然同樣是用鏡頭說故事,用剪接作為敘事的斷點。但在敘事結構上、情結鋪陳、角色塑造及內容的深度廣度上卻又截然不同。因此面對電視劇,一直沒有什麼把握如電影一般去討論,因此雖然曾經承諾自己看完之後要好好的紀錄,但首播結束至今,卻遲遲不之如何下筆,也就延宕至今。

    其實就長度而言,此部作品嚴格來說並不算傳統定義的電視劇,而是所謂的迷你影集。就如《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一般,差不多兩部電影的長度,以電視劇的節奏,製作成五六集陸續播出。因此,雖然電視劇長度的相對敘事優勢,但仍礙於篇幅之故,其實可以發揮的支線有限,也更考驗製作團隊本身編劇及執導的功力。

    《奇蹟的女兒》改編自楊青矗的著作《工廠女兒圈》,故事背景設定於台灣經濟奇蹟的七零年代,幾個來自鄉間的女孩來到加工出口區工作,礙於當時對於女性普遍的輕視及歧視,自然遇到了許多困難,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來回拉扯,開啟了一段屬於她們的青春反抗紀事。這樣的故事題材,加上鄭文堂固有的底層凝視,可說是一拍即合。我們可以看中許多人物設計相當的引人入勝、具說服力且接地氣,片中吳朋奉所飾演的香腸小販或許可視為這類型角色的濫觴,道著人生的無奈,在社會上掙扎著,但也盡可能的維持自己的尊嚴活下去。

    老實說,在觀看《奇蹟的女兒》時,有種傳統軍教片的既視感。兩相參照,可以發現除了性別不同之外,在劇情走向、衝突點、角色發展上都極度相似。小人物進入一個極其陌生的高壓環境,與兄弟/姊妹一同遇到困難,反派時時打壓著自己,但也總有善良的好人及時出現,最後發現唯一擁有的是彼此,也只有彼此互助才有勇氣去對抗龐大的體制,不成功,便成仁。而平心而論,《奇蹟的女兒》的前三集,依循著這類型的成功脈絡,拍得十分好看。觀眾跟著温真菱、孫可芳等人在高壓的工廠中闖蕩,對於連俞涵又愛又怕,然後有點同情那個做工的年輕人,常常相會批評著高階主管的不仁不義。鄭文堂確實成功了還原了那個經濟起飛時期加工出口區的樣貌,不管是那種忙碌中帶點對於生命的無奈及妥協,或者是不滿於現狀對於未來充滿憧憬的態度。這些小人物被置放在當時的情境之中,觀看起來情緒感也更加強烈,從中不難看出製作團隊對於歷史考究以及場景製作的用心與堅持。

    因此在這樣精緻製作的撐腰下,演員的演出相對來說也更有說服力,就前三及看來角色發展得十分立體,各有各的衝突,各有各的動機,雖然或許礙於篇幅的緣故,批判起來深度不夠,但至少是一個情感強力,且具說服力的作品。只可惜,經過前三集的成功,第四集卻大大的讓人失望,就好像撒出去的網來不及收,但時間到了船卻硬生生地開走。不疾不徐的鋪陳的結果,在最後收尾的時候才發現著力點相對不足,也落得忡忡結尾的結果。到最後,我們沒有看到溫貞菱的轉變,只看到他從頭氣呼呼地在批判世界,然後離開。到最後,我們沒有看到連俞涵在偽善的世界中獲得甚麼解答,與溫貞菱的抱抱好像就只是濫情的表現。到最後,打雜工人沒來由的抗議,落得一敗塗地,看不出憤怒爆發點為何,然後為何如此這樣做。情緒及行動前後的區隔模糊,動機薄弱,可說是本作中最可惜的角色。

    總體而言,雖然如果要給予一個公允評價的話,我會覺得這是一部野心很大,但十分可惜的作品。誠如上述,在角色上的鋪陳及發展上似乎過於一廂情願,觀眾或許可以投入了解。但我們了解是因為本身的經驗與情感,而不是由他們的行為與動機獲得解答。另一方面,雖然鄭文堂聲稱本作中帶有女性啟蒙的意味存在,但其實當中的力道也是相對薄弱的。或許我們在作品中看見了一些女性覺性的橋段,但看起來卻難以深刻的認同,其廣泛程度也不若想像(或許結局的大抱抱有吧),實在是相當的可惜。

    但如果撇除個人認為劇情及敘事上的瑕疵,《奇蹟的女兒》放置在現今的台灣社會,確實有其意義存在。它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讓我們認識不同於歷史課本中的「經濟奇蹟」。或許站在鏡頭前往往是男性,畢竟歷史是勝利者及掌權者所寫,但在鏡頭背後,那些更多不具名的人們,才是更值得注意的一群。當我們在討論台灣經濟如何經濟起飛時,往往聚焦於甚麼十大建設或者是蔣經國的總總德政,提到加工出口區,也只有數字詪銷售成績,不過,如果沒有那些辛勤在工廠中默默耕耘的女性們,那或許就沒有當時的榮景,奇蹟是表面空泛的形容詞,撐起奇蹟的才是值得被注意的那個主詞。因此我覺得,鄭文堂的《奇蹟的女兒》或許一如他以往的作品一般,可以做為一個議題的出發點,邀請所有觀眾,隨著它獨有的底層凝視,一眼看透社會的虛偽,以及普羅大眾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