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現在的social media移民潮,不禁想那個還沒有fb/ig/whatsapp的年代。
在Whatsapp出現之前,玩的是MSN。如果毒自在家覺得寂寞,最好就是開個MSN friend list出來。
看着朋友們那包含火星文、emoji同顏文字的status不停update,icon不斷...
看着現在的social media移民潮,不禁想那個還沒有fb/ig/whatsapp的年代。
在Whatsapp出現之前,玩的是MSN。如果毒自在家覺得寂寞,最好就是開個MSN friend list出來。
看着朋友們那包含火星文、emoji同顏文字的status不停update,icon不斷轉色,竟然有種大家在班房裡各有各hea的悠閒感。
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MSN可以看到朋友在聽咩歌、睇咩片。
大部份等溝女或者等女溝的人,都當正自己是電台DJ那樣播歌寄意,但也有些屎忽鬼會故意將檔案名改成AV片名,send給朋友播,等大家都見到某某在睇AV。
這麼豐富即時的status update,記憶中好像只有MSN能做到。
接收資訊的話,玩的是xanga或者blog。
Xanga比較私人,大多數是用來練習火星文vocab,或者睇其他人流水帳數自己今天做了什麼。
當然在朋友xanga裡流連,也可以順籐摸瓜睇找到不少好睇的xanga。例如史兄早在寫《澳牛的黃昏》之前,他那個鴨屎綠色的xanga,已經是佬編經常到訪的地方。
Blog就感覺是比較成熟和公開的世界。還記得那時候睇一個叫新春秋的合寫blog,見識了知識和智慧原來不只在課本,也可以來自不同背景和不同專長的人的鍵盤裡。
但blog比較需要耐性經營,朋友不容易看到,而且會儲落一大班不明來歷的網民。那時候為了儲起愛讀的blog,還會用一個叫RSS的工具把blog內容聚合起來。
Blog可以乘載的深刻和廣闊,是講究即食的fb post不能offer的「慢」讀體驗。
人的記憶是挑食的,我們傾向反芻那些有趣的回憶,把比較不好的吐掉。
在懷緬前social media的樂趣之時,佬編忘記了,那些曾經愛用的工具,是如何被我們放棄的?
MSN雖然好玩,但點都不及whatsapp即裝即add,還可以同時取代SMS那麼方便。
Blog和xanga固然好睇,但其實不及fb有個news feed,可以讓全世界直接貼相貼link畀人睇,一目了然。那時候看着fb上一張接一張的娘娘軍糧,什麼xanga和blog都要898。
或許我們都忘記,我們現在在用的所有通訊或資訊app和平台,都是因為比前一代更方便,盛載更多資訊,才能夠活到現在。
如果新事物沒有更好用的話,是很難disrupt人類的惰性的。要有足夠多人一起轉會,這個轉會才能成立。而要夠人,便利是最大公因數。
如果你未能判斷一個新平台會否有將來,有一個快捷的測試方法:你和朋友平日在哪一個平台上流連得最長時間,那個就較大機會是留得下來的平台。
原刊於蘋果日報
不明來歷sms 在 佬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着現在的social media移民潮,不禁想那個還沒有fb/ig/whatsapp的年代。
在Whatsapp出現之前,玩的是MSN。如果毒自在家覺得寂寞,最好就是開個MSN friend list出來。
看着朋友們那包含火星文、emoji同顏文字的status不停update,icon不斷轉色,竟然有種大家在班房裡各有各hea的悠閒感。
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MSN可以看到朋友在聽咩歌、睇咩片。
大部份等溝女或者等女溝的人,都當正自己是電台DJ那樣播歌寄意,但也有些屎忽鬼會故意將檔案名改成AV片名,send給朋友播,等大家都見到某某在睇AV。
這麼豐富即時的status update,記憶中好像只有MSN能做到。
接收資訊的話,玩的是xanga或者blog。
Xanga比較私人,大多數是用來練習火星文vocab,或者睇其他人流水帳數自己今天做了什麼。
當然在朋友xanga裡流連,也可以順籐摸瓜睇找到不少好睇的xanga。例如史兄早在寫《澳牛的黃昏》之前,他那個鴨屎綠色的xanga,已經是佬編經常到訪的地方。
Blog就感覺是比較成熟和公開的世界。還記得那時候睇一個叫新春秋的合寫blog,見識了知識和智慧原來不只在課本,也可以來自不同背景和不同專長的人的鍵盤裡。
但blog比較需要耐性經營,朋友不容易看到,而且會儲落一大班不明來歷的網民。那時候為了儲起愛讀的blog,還會用一個叫RSS的工具把blog內容聚合起來。
Blog可以乘載的深刻和廣闊,是講究即食的fb post不能offer的「慢」讀體驗。
人的記憶是挑食的,我們傾向反芻那些有趣的回憶,把比較不好的吐掉。
在懷緬前social media的樂趣之時,佬編忘記了,那些曾經愛用的工具,是如何被我們放棄的?
MSN雖然好玩,但點都不及whatsapp即裝即add,還可以同時取代SMS那麼方便。
Blog和xanga固然好睇,但其實不及fb有個news feed,可以讓全世界直接貼相貼link畀人睇,一目了然。那時候看着fb上一張接一張的娘娘軍糧,什麼xanga和blog都要898。
或許我們都忘記,我們現在在用的所有通訊或資訊app和平台,都是因為比前一代更方便,盛載更多資訊,才能夠活到現在。
如果新事物沒有更好用的話,是很難disrupt人類的惰性的。要有足夠多人一起轉會,這個轉會才能成立。而要夠人,便利是最大公因數。
如果你未能判斷一個新平台會否有將來,有一個快捷的測試方法:你和朋友平日在哪一個平台上流連得最長時間,那個就較大機會是留得下來的平台
不明來歷sms 在 邱芷微-美薇 Chelffy Ya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今次又有新招數呃錢呃你啲個人資料!!以下就係我今日親身的經歷:
今日我朋友俾人hack咗個WhatsApp,然後俾我收到以下的WhatsApp message & SMS !
大家記得,如果收到不明來歷的SMS,千祈唔好亂咁俾驗證碼啲陌生人,因為你一俾個驗證碼對方,你啲個人資料就會俾人偷到!你又唔係申請啲乜,無啦啦點解會有個驗證碼唧!心水清都知有問題啦!請大家提高警覺🌟😃
不明來歷sms 在 方保僑 Francis F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透過「白撞」形式騙取WhatsApp帳號是最常見和最簡單的方法,一般騙徒亦懂得操作,「例如話你WhatsApp有問題,要你個驗證碼,騙徒可能只係隨機撞,sms收到驗證碼,(騙徒奪得帳號後)下載phonebook(電話表),唔使技巧,只係用程序」。他指,其他方法包括以Starbuck和麥當勞等問卷調查為名,騙取市民開啟惡意程式或木馬程式的連結,有機會被截取短訊,進而取得帳號。
方保僑指,防護方法都是老生常談,建議市民開啟WhatsApp和即時通訊軟件的二步驗證碼,會較為安全,不要開啟不明來歷的連結,不要下載不明來歷的軟件,因為軟件有機會被改動,並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