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07:25:19

我覺得在大學與高中之中 有很多人患了一種名為依賴病的重症 判斷病徵有個很明確的標準 如果上同一門課,你會因為最好最熟的朋友沒來 或者最要好的朋友不過因事請了一天假 你就立刻而感到慌張無助,孤單寂寞 焦急的四處張望,想找對方到底去哪了? 煩惱對方沒來,那今天下課後該找誰吃飯? 上課若覺...

  •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7 11:29:13
    有 339 人按讚

    #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什麼心理需求,可以如何強化心理照顧。於是,我們在線上聊了起來⋯⋯​
    ​.
    心理師:​
     「從你的經驗中,你覺得還有什麼會有機會帶來一些幫助呢?家人的聯繫鐵定是,如果一些錄音,有辦法協助像你父母這樣的人嗎?​」
    ​.
    茻:
     「​我其實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耶!這段日子,我就是傳我兒子的照片、影片。其實我覺得視訊最有用,我媽每天看到嬰兒就很有動力。​
     如果從這個方向去想,應該要有一些能帶來希望的、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來支撐病患的精神健康。我們可以具體描繪那個圖像,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好起來,已經可以規劃之後的日子,而不是活在悔恨中⋯⋯​」
    ​.
    心理師:​
    ​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安靜能繫望』」。
    ​.
    茻:​
     「這個是什麼?​」
    ​.
    心理師:​
    ​ 「(咦?)​」
    .
    ————​————​————​————​————​
    ​.
    這個是什麼?​

    ​ 這個是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防疫大作戰」裡,司長宣導的壓力因應內容。​
     ​這個是衛福部「總柴提醒」的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
    ​ 這個是2007 年,歐美各國災難創傷專家,針對大型災害與創傷,歸納出的五項介入原則,並且發表於學術期刊中。​
    ​ 這個是蘇逸人博士翻譯,後來在「災後創痛的復原長路:大型災難初中期介入的基本原則與作法」(蘇逸人、游勝翔、周嘉瑛,2009)文章中,整理出的應用表格。​
    ​ 這個是龔怡文博士在某次團隊會議腦力激盪時,提出成為「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
    ​ 這個是許多臨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導內容。​
    ​ 這個可能是國內心理健康目前流傳最成功的口訣。​
    ​.
     然而,比起燒燙傷急救的「#沖脫泡蓋送」,這個「心理急救」五字訣可能仍是大眾較為陌生的字眼。​
    ​.
     因為比起生理的健康,我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始終遠遠不足。​且讓我們透過「確診隔離」的處境,談談這些原則如何得以成為一種「心理強化」技術。​
    ​.
    ————​————​————​————​————​
    ​.
    茻:
     「所以這五點,有一個固定的順序嗎?​」
    ​.
    ————​————​————​————​————​
    .
     特別說明一下,「#安靜能繫望」其實是五項原則,不是五種做法,也不是五個步驟。不用照順序,也有很多彈性的做法。事實上,在確診隔離的處境,五個原則實際上可能會像是這個樣子:​
    .​​
    🟧 #安 安全​
    ​.
     安全是相對性的概念。即使身在隔離病房戴著氧氣罩,看似不安全,但我們仍可想辦法「提升」安全程度。例如:​

    ◼️接收正確的疾病訊息;​
    ◼️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協助;​
    ◼️減少接觸引發焦慮不適的影像或訊息;​
    ◼️當過於恐慌擔心時,張開眼睛、凝神聆聽、專注身體感覺,重新與當下的環境連結。​
    ​.
    茻:
    ​ 「看來心理層面的建設,也是安全建設的一環。我比較好奇的是,對於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說,這些資訊都是「早已知道的事」,或是他們必須直接面對讓人焦慮的種種衝擊,那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
    🔺給醫療團隊:​
    .
     其實醫療團隊也很需要這些安全感喔!尤其對很多支援的人力來說,例如防護依就不一定是很熟悉的事。所以醫療人員也想要確定自己的需求有被聽見、確定自己有被保護與準備好、確定自己的生活有被良好支持,這都是重要的安全需求。​
    ​.
     不過如果先把重點放在病人身上,我們可以想像:當醫療團隊過於忙碌,又加上全身防護,難以重複說明相關訊息時,使用懶人包單張或海報,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病人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怎麼了、接下來會如何,即使真的要面臨死亡,也能帶來莫大的安心。​
    ​.
     但請千萬千萬,不要給出虛假的保證。​
    ​.
    ————​————​————​————​————​
    .
    ​🟧 #靜 鎮定平靜​
    ​.
     平靜是為了減緩過度強烈的情緒波動,能夠避免後續更多的困擾。平靜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我們獲得自我掌控。例如:​
    ​.
    ◼️知道這些壓力引起的焦慮反應是自然的;​
    ◼️把每天遇到的問題劃為可控制的小單位;​
    ◼️練習意象放鬆技巧;​
    ◼️促進正向情緒,例如喜樂、幽默、興趣、滿足、與愛。​
    ​.
    🔺給醫療團隊:​
    .
     當處在呼吸困難中,呼吸的放鬆練習恐怕難以帶來成效;當行走都成為負擔,肌肉放鬆可能也過於沈重。這時候,意象類的放鬆技巧,例如「自我暗示放鬆訓練」可能較有幫助。同時,人們可以在想像與實際的經驗中,感受到正向的情緒,並且擴展個人的資源庫。例如陳茻的母親走到窗邊曬太陽,說那是日光浴,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
    ​.
     特別提醒,不建議在這樣的狀況下,一直讓病人談論焦慮與憂鬱的困擾情緒。​
    ​.
    茻:​
     「什麼樣的情況算是與病人談論焦慮與憂慮的情緒呢?​」
    ​.
     過去有的做法認為,最好引導人們把不舒服的情緒盡量「說出來」,像是一種「宣洩」,並且相信這樣會有幫助。但是研究發現,在重大壓力下,刻意引導人們一直訴說負面情緒,反而增加後續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所以現在不建議一直刻意引導病人談。不過如果病人本身很想談,還是可以談喔!甚至最好是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
    .​​
    ————​————​————​————​————​
    .
    🟧 #能 自我與集體效能​
    ​.
     效能是當個人與團體知道自己「做得到」的時候,感受到的權能與尊嚴感。這可以讓我們重新得到控制感,甚至開始累積成就感。例如:​
    ​.
    ◼️知道自己擁有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新校準現況,設定當下可以達成的目標;​
    ◼️主動判斷並解決問題;​
    ◼️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
    🔺給醫療團隊:​
    .
     也許很難想像,都已經確診隔離了,還能如何幫助他人?然而陳茻的母親就是最好的示範:為了保護醫療同仁,她每天主動消毒、整理自己的房間,就為了讓他們少穿脫消毒一次。這樣的利他與感恩心情,有太多研究提出,對於身心的恢復,能帶來確確實實的助益。​
    ​.
     因此,千萬記得,不要把病人變「小」了。讓人們擁有一些自我的掌控,其實比無微不致的照顧來得更好。​
    ​.
    茻:​
     「所以,其實重點不只是這些舉動實際上產生的幫助有多大,而是這些行為本身,在事情發生時就具備深刻的意義嗎?人透過實踐,實際去做點事情,是真的會讓身心感覺變好嗎?​」
    ​.
     沒有錯,事情不在大小,「實踐」這件事情本身確實有極大心理健康意義。我們在具體的目標與完成的行動中,可以一次又一次確認自己是擁有能力與資源的。這就像是一種「參照經驗」,我們可以藉此更知道自己是誰!​
    ​.​
    ————​————​————​————​————​
    .
    🟧 #繫 聯繫​
    ​.
     社會支持一直是心理健康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學超過80年的幸福(Happiness)研究,告訴我們「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只要能維持通訊,便有許多可以連結的方式,例如:​
    .​
    ◼️找出所愛的人,並與他們聯繫;​
    ◼️分享親密的情感;​
    ◼️感覺被需要;​
    ◼️確認自我的價值;​
    ◼️獲得實際上的協助(像是餐點、治療)。​
    ​.
    🔺給醫療團隊:​
    .
     注意到了嗎?在情感方面,也許我們都還有更多可以學習的面向。除了教導病人與家屬表達彼此的關懷與愛意外,也可以讓病人知道他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這同樣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面向。而除了情感外,社會聯繫還可能帶來具體、實際的協助,甚至獲得因應方式的教導等。畢竟身而為人,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動物。​
    .​
     但特別注意,社會聯繫也可能有負面的。例如若有人輕視病人的需求、對復原不切實際的期待、表示不認同⋯⋯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聯繫圈。​
    ​.
    ————​————​————​————​————​
    .
    🟧 #望 希望​
    ​.
     希望是「蓋洛普調查」主張最有力量的幸福信念。希望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包含主動性,更要付出努力。例如:​
    .​
    ◼️標認、擴展、建立自己的能力;​
    ◼️設定嚮往的未來目標;​
    ◼️規劃前往目標的途徑;​
    ◼️看見自己已經展現出的力量。​
    ​.
    🔺給醫療團隊:​
    .
     希望不是許願,而是了解目前的困境,但接納各種可能性,努力克服困難。同時,希望也經常來自前面的安全、平靜、效能、聯繫四個原則。當陳茻的母親透過視訊看著可愛的小嬰兒,想著以後要怎麼跟他玩、帶他去哪裡,落實到生活的細節,知道自己做得到,也就更能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
     特別注意,可以讓人們看見自己「已經展現」的力量或從事件中的獲得,但不建議讓人們發現「尚未理解」的意義。​
    ​.
    茻:​
     「『安靜能繫望』,聽起來很簡單,但簡單的東西最好用。​」
    .​
     是的,它不僅是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也可以是促進病人恢復的「心理強化」技術。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實徵研究的有效作法!​
    ​.
    ————​
    .​
     撰寫「安靜能繫望」時,我想到前陣子看到一段話,來自電影《#愛上觸不到的你》結尾:​
    .
     「肢體接觸,出生後的第一種溝通方式,安全感,安心感,舒適感,都在指尖溫柔的愛撫下,或嘴唇輕輕觸碰柔軟的臉頰下,在快樂時聯繫著我們,面對恐懼當下使我們強壯,強烈情感帶來的興奮感,還有愛,被愛的人觸碰,就跟需要呼吸一樣重要。我從來不知道被觸碰有多麼重要,他的觸碰,直到我無法擁有它。所以,如果此時你正看著這段,可以的話,觸碰他,觸碰她。生命短暫,經不起任何一秒浪費。」​
    ​.
     在Covid-19時代的隔離病房中,碰觸已成奢望。不只得維持社交距離,有時甚至還生死兩忘。然而現代的科技,讓我們即使實際上隔著病房、隔著面罩,仍能透過網路與通訊,敲開一點點縫隙。​
    ​.
     台大醫院家醫部蔡兆勳主任,前陣子分享了一對老夫婦同時住院,當阿公進入呼吸窘迫後,團隊透過iPad,讓兩人透過視訊道別,見了最後一面。​
    ​.
     我真心相信,網路與通訊,真的是不亞於維生系統的重要生存依據。若各種維生系統包括藥物、氧氣維護我們的「身」,那麼網路與通訊,便在此刻維持我們的「心」。​
    ​.
     是否,我們能讓所有住進醫院的重症病人,都能擁有一台可供視訊的設備,無論是手機或是平板呢?​
    ​.
     若今生無法再碰觸彼此,請至少讓我們得以好好道愛與道別。​
    ​.
     有你(妳)的陪伴,即使死亡將至,也可不再恐懼孤單。
    .
    ​#安靜能繫望 #心理急救 #心理強化
    .
    👉本文由黃天豪臨床心理師撰寫,原發表於個人臉書,經同意授權引用;圖片由心理師想跟你說丁郁芙臨床心理師設計。相關連結分享於留言區,也歡迎大家參考!

  •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21:00:01
    有 97 人按讚

    約瑟夫‧布羅茨基詩中的巴洛克敘事  ◎蕭宇翔

      

    “It seems that what art strives for is to be
    precise and not to tell us lies, because
    its fundamental law undoubtedly
    asserts the independence of details.”

    from The Candlestick by Joseph Brodsky

    |賦格與俄語

    布羅茨基曾自言,最早教會他詩歌結構的啟蒙老師即巴赫(J.S. Bach)。與其說音樂值得詩歌嚮往,不如說這是藝術具備的公分母,在這點上,布氏幾乎發展了一整套韻律理論,藉音樂的特性深刻地反觀詩歌。他認為:「所謂詩中的音樂,在本質上乃是時間被重組達到這樣的程度,使得詩的內容被置於一種在語言上不可避免的、可記憶的聚焦中。換句話說,聲音是時間在詩中的所在地,是一個背景,在這個背景的襯托下,內容獲得一種立體感。」(註一)「包括音質、音高和速度,詩歌韻律本身就是精神強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它們甚至不能替代彼此。韻律的不同是呼吸和心跳的不同。韻式的不同是大腦功能的不同。」(註二)音樂是以音符與節拍承載時間,而對詩歌而言則是韻律和語氣,如何藉此重構時間(或說面對消逝),此即作詩法。

    從各種層面來講,巴赫的作曲法和布羅茨基的作詩法的確相像得不可思議。譬如巴赫窮盡一生不斷改進的的賦格曲式,宣示了一整個巴洛克時代的成就。賦格可分成兩大類:一種輕快簡單如舞曲,風格飄逸;另一種則結構嚴謹,由層層模進所交織串聯,厚重而壯麗。這兩種風格剛好可以蓋括布羅茨基一生的詩風。

    如同巴赫的音樂,布羅茨基的詩風同樣既古典又現代,事實上,布氏認為:「現代主義無非是古典的東西的一種邏輯結果──濃縮和簡潔。」(註三)這是因為在俄羅斯,布氏生長的城市,彼得堡──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混合體,古典主義從未有過如此充裕的空間去填充現代,幾百年裡義大利的建築師紛至沓來,抑揚格節奏在這裡自然如鵝卵石,布氏認為,彼得堡不僅是俄羅斯詩歌的搖籃,更是作詩法的搖籃,在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中足以看見彼得堡的天使壁畫、金色尖頂、柱廊、壁龕,當然還有文明的末日景觀。(註四)

    於是我們看到布羅茨基在遵守嚴格韻律之餘,常以古典的耐心,巴洛克式的句法層層雕琢、延展,甚至在長詩〈戈爾布諾夫與戈爾恰科夫〉裡,將兩名精神病患的交談分切為片斷的組詩,相互衝突而又離不開彼此的兩人,類似區分大腦兩半球官能的對稱,這表現在詩章結構、內容的平行現象和各章編排的對稱與反差。十四章標題的總合構成了「十四行詩」一樣的文本。對稱嚴格之外,十四章的篇幅是均等的:各有一百行,第一章和第十三章例外,是九十九行。所有「對話」的各章都用十行詩節,每節各有五個同樣的對偶的韻腳,這無疑是强調二重性的又一種方法。(註五)巴赫以同樣的方式創作賦格曲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在音樂裡,這稱作對位法。總總精妙的巧合不僅讓我揣想,巴赫之於布羅茨基,是否如坂本龍一之於德布希,認為自己是前者的轉世。

    然而,詩歌畢竟是獨立於音樂的另一種藝術,其最重要的素材不是音符與節拍,而是語言。布氏對於自己的母語同樣有著系統性的見解,他認為俄語是一種曲折變化非常大的語言,你會發現名詞可以輕易地坐在句尾,而這個名詞(或形容詞或動詞)的字尾會根據性、數和格的不同而產生各種變化。所有這一切,會在你以任何特定文字表達某個觀念時,使該觀念具有立體感,有時候還會銳化和發展該觀念。從句複雜、格言式的迴旋,是大部分俄羅斯文學的慣用手段。(註六)

    就語法的錯綜而言,名詞常常自鳴得意地坐在句尾,對於主要力量不在於陳述而在於從句的俄語是相當便利的。此非「不是/就是」的分析性語言──而是「儘管」的綜合性語言。如同一張鈔票換成零錢,每一個陳述的意念在俄語中立即蕈狀雲似地擴散,發展成其對立面,而其句法最愛表達的莫過於懷疑和自貶。(註七)

    因此俄語詩歌總的來說不十分講究主題,它的基本技術是拐彎抹角,從不同角度接近主題。直截了當地處理題材,那是英語詩歌的顯著特徵。但在俄語詩歌中,它只是在這行或那行中演練一下,詩人接著繼續朝別的東西去了;它很少構成一整首詩。主題和概念,不管它們重要與否,都只是材料。(註八)

    依憑著俄語的不規則語法,離題這件事可想而知卻又非同尋常,原因是它並非由情節的要求而引起,更多是語言本身──意識流不是源自意識,而是源自一個詞,這個詞改變或重新定位你的意識。(註九)數世紀俄語聖殿的「文字辮子」,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尼古拉‧列斯科夫對高度個人化敘述的偏好(skaz),果戈里的諷刺性史詩傾向,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滾雪球般、狂熱得令人窒息的措辭用語大雜燴。(註十)

    總的來說,布氏認為,俄羅斯詩歌樹立了一個道德純粹性和堅定性的典範,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於保存所謂古典形式而又不給內容帶來任何損害。(註十一)而他與普希金、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托娃、古米廖夫,繼承了這些傳統。除此之外,俄羅斯歷史與現實的噸級質量,同樣可視為此種巴洛克作詩法誕生的要素,因為通過在細節上精確複製現實,往往便能產生足夠超現實與荒誕的效果。

    布羅茨基身為一個現代人,其語言與內容定然比起生活在古典時期的人更感飢渴、躁動,正因如此,布氏所使用的古典形式與韻律乘載了一股力量,這力量總是從內部試圖吞噬並篡奪本體,形成詩歌內部的最大靜摩擦力,一旦觸發就會以加速度往前衝破。對付這種力量,人類需要古典的耐心,無怪乎布羅茨基經常引用奧登的話:「讚美一切詩歌格律,它們拒絕自動反應,強迫我們三思而行,擺脫自我之束縛。」(註十二)

    |呈示部──黑馬

    這是一首完成於1962年7月28日的短詩,只有三十五行,布羅茨基只有二十二歲,然而已暴露出布氏善於綿延鋪陳的作詩法──布氏開頭動用了二十八行,傾全力試圖描述黑色的荒野中一匹馬到底有多黑,一系列的形容包括:那馬腿比夜色還黑因此不能融入夜色、黑得沒有影子、黑如針的內部、如穀糧正藏身的地窖,或肋骨間一座空洞胸腔,眼中甚至傾瀉出黑色的光芒......有人說這是俄羅斯式的想像力,實際上,不如說,這是俄羅斯現實的質量,其形容依靠的不是修辭,而是物理或光學,當然還有作者敏感纖細的一顆心。布氏曾引用芥川龍之介的話來形容自己:「我沒有原則,我擁有的只是神經。」(註十三)

    一首詩的主要特徵必然是最後一行,不管一件藝術作品包含甚麼,它都會奔向結局,而結局確定詩的形式並拒絕復活。(註十四)〈黑馬〉驚人的結尾,的確拒絕了復活,但與其說是死亡的手勢,毋寧說是「第二次誕生」,這手勢的反轉向讀者指認生活的嶄新,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開篇:「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黑馬〉是一首奇蹟之詩,其震懾力或許只有里爾克的〈無頭的阿波羅像〉能匹敵。因為它們做到了同一件事:提醒一個人的被動地位。當我們以為是我們是主格,是觀察者,是生活的主宰,並因此可以置身事外。實際上,某種東西正在高處端詳、物色,伸手指向我們。我們的生活是被選擇的,遠非自己所選。這匹黑馬或是繆斯的化身,也可能是黑帝斯,無論如何,宿命引領牠找上我們,並且,我們必須學會如何駕馭,否則將就被牠踐踏或遺棄。

    「為何要將蹄下樹枝踩得沙沙作響?
     為何要湧動眼中黑色的光芒?

     他來到我們之中尋找一名騎手。」──〈黑馬〉末三句,蕭宇翔譯

    |展開部──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

    〈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創作於〈黑馬〉的隔一年,顯然他自覺抓到了某種可善加發展的作詩法。這兩百二十七行的輓歌體詩作,十足展現了俄羅斯古典式的耐心,那年布羅茨基只有二十三歲。誰敢將巴黎聖母院的工程交給一個二十三歲的小夥子?因此,當阿赫瑪托娃讀到此詩時驚嘆:「約瑟夫,您自己也不明白您都寫了什麼!」也並非沒有道理。但誰能料到這是讚賞?

    布氏的作詩法顯然是致敬,因為他曾譯過多恩的詩作。其詩意冥想往往表現於展開、放大的隱喻。這樣的隱喻和比擬方式又稱為「協奏曲」(來自意大利語concetto,「虛構」,在這裡的意思不是臆想,而是思想的提煉,想象的建構 )。「協奏曲」是全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典型特點。(註十五)布氏透過這種方法來重構現實,試圖藉現實質量的高度來還原多恩的死亡。

    開頭以「約翰‧多恩入睡了,周圍的一切都已入睡」作為梁柱,接著便是繁複的雕塑、大量裝飾、戲劇性的突出處,其中有關睡眠的動詞出現了五十二種:沉睡、入睡、酣睡、安眠、打盹、睡了,諸如此類,並附上了一百四十三個睡著的物件,包括門閘、窗幔、木柴、窗外下著的雪、監獄、城堡、貓狗、倫敦廣袤的大地、森林與海、大批書籍、人們頭頂上的天使們、地獄與天堂、上帝與惡魔、所有詩行、語言之河、韻律、真理、一切,全都睡著,一步步將敘事的時空拓幅,同時以特寫鏡頭加強景深,並不時跳回重覆的同一句:「全都入睡了,約翰‧多恩入睡了」,彷彿約翰‧多恩既渺小、單一,又等同於萬物──這輕盈、飄逸與向下俯瞰的視角正暗示多恩的死亡,因為只有靈魂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與抽離。這是大沉寂。而到了第九十九行,布氏的聲音才終於介入,扮演多恩的靈魂,這究竟是多恩的獨白,還是布氏與多恩的對話?或許兩者皆是。但絕不可能是布氏的獨白,因為他抗拒以別人的死亡來行自我的抒情,他害怕自己的呢喃蓋過了死者的哭聲。

    「是你嗎?加百列,在這寒冬
     嚎哭,獨自一人,在黑暗中,帶著號角?

     不,這是我,你的靈魂,約翰‧多恩。
     我獨自在這高空滿懷悲傷
     因為我用自己了勞動創造了
     枷鎖般沉重的情感、思緒
     你帶著這樣的重負
     在激情中,在罪孽中卻飛得更高」──節錄〈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婁自良譯

    |再現部──歷史的填縫與增長

    布羅茨基的傳記作者列夫‧洛謝夫認為,顯然由於某些內在的原因,布氏感到有必要完成十七世紀的功課,彌補俄羅斯詩史的缺口。這種巴洛克式的敘事詩體在20世紀俄羅斯抒情詩中被視為陳舊的或處於過渡狀態。19世紀「詩體故事」是相當流行的:普希金的《未卜先知的奧列格之歌》、雷列耶夫的《沉思》,托爾斯泰的歷史題材的抒情敘事詩,或如普希金的《箭毒木》、萊蒙托夫的《將死的鬥士》、涅克拉索夫的《毛髮》——這些只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毛。(註十六)

    到20世紀這種體裁過時了。這些大量有故事情節的詩「是民眾容易懂的」,其實就是蘇維埃俄羅斯文化產品的思想檢查官容易懂,當然,也只有這樣的詩才能服務於宣傳目的。但高雅的現代派俄語詩幾乎完全排除了故事情節。於是早期馬雅可夫斯基或茨維塔耶娃激情洋溢的抒情詩,阿赫瑪托娃情感含蓄的自我反思,曼德爾施塔姆關於文化學的冥思,便傾向於極其準確的自我表現。這種純抒情詩的理想是——作者和作品的「我」的完全同一。這一類抒情詩總是充滿激情,而且詩里的情感總是明確地表現。甚至俄羅斯現代派的長篇敘事詩也是內心的傾訴。(註十七)

    然而,俄羅斯的過期品,在那個時期的英語詩歌中卻是典範。托馬斯·哈代、W.B.葉慈、羅伯特·弗羅斯特、Т.S.艾略特、W.H.奧登同樣地既寫第一人稱的詩,也寫關於「別人」的故事。他們對虛構人物進行細致的心理描寫,詳細地描述他們的生活場景,往往在詩中使用直接引語。(註十八)弗羅斯特尤其受布氏推崇,他在訪談中提到:「弗羅斯特的敘事的主要力量——與其說是記述,不如說是對話。弗羅斯特筆下的情節照例發生在四壁之內。兩個人彼此交談(令人驚嘆的是他們在彼此之間什麽話不說!)。弗羅斯特筆下的對話包含一切必要的情景說明,一切必要的舞台指示。描述了佈景、動作。這是古希臘意義上的悲劇,簡直就是一齣芭蕾舞劇。」抒情作品的戲劇化,利用「舞台」、「演員」,使他可以包羅萬象地轉述日常生活的可怖、荒誕,而在浪漫主義抒情獨白的傳統形式中,存在主義悲劇很容易就被偷換成個人的抱怨。(註十九)

    布羅茨基從海洋的另一頭提領了勇氣,證明了復古與先鋒並非反義詞,而是「創造」的兩種釋義。前文提到的某種「內在的原因」,正是這跨洋閱讀的效應,從海的另一頭遠望,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祖國,而是整個世界。因此俄羅斯歷史自覺的根本問題才會產生:是歐洲還是亞洲?對布羅茨基來說,歐洲從它的希臘化源頭開始,就是和諧(結構性)、運動、生命。亞洲是混亂(無結構性)、靜止、死亡。布羅茨基總是把地理(或地緣政治)主題表現於嚴格的對立模式的框架之內:亞洲——西方,伊斯蘭教——基督教,樹林——海洋,冷——熱 。「那裡的氣候也是靜止的,在那個國家……」(〈獻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與此同時西方文明正往前邁進。(註二十)

    「……死亡是模糊的,
     就像亞洲的輪廓。」──節錄〈1972年〉,婁自良譯

    |結語──未完成的賦格

    某些「內在的原因」以其迴避、模糊、朦朧的句式,提醒了我們作者論的重要性。布羅茨基之所以會大量閱讀英美詩歌,是因為那時候他被放逐到俄羅斯北方的諾林斯卡亞村去做苦役,這荒涼之地人口稀少,被森林和凍原所覆蓋,蘇聯時期甚至用做核彈試爆。然而重點在於,那裡的環境從17世紀起就很少變化。那是一個停滯甚至往回走的時空,作為放逐和讀詩的場所再適合不過,某種層面上來講,兩者是同一回事,因為緊接而來的總是孤獨,和絕對的遠景。

    布羅茨基在那十八個月裡研讀翻譯了大量的英美詩歌,這直接造成了布氏詩體範圍的急劇擴大。這急劇的變化表現在詩的個性的結構,因而布羅茨基急需自我表現的新形式,或者說,新的作詩法找上了他,而他逼迫自己學會如何駕馭,並樂在其中。

    其後的流亡也是意料中事,因為詩人的倫理態度,事實上還有詩人的性情,都是由詩人的美學決定和塑造的。這就是為什麼詩人總是發現自己始終與社會現實格格不入。(註二十一)故而當同時代的俄羅斯詩歌傾向減法與抒情時,布羅茨基則使用加法,並盡可能隱匿自己的音色;當蘇聯政府在拆除舊建築、發射衛星、造火箭時,布羅茨基則面向女神柱、迴廊、雕刻與大理石紋。而數十年的流亡經驗在時空幅度與心靈程度上的擴大比起放逐有過之而無不及,帶給布羅茨基更強的漂流加速度,一種從語言本身向外的擴張與膨脹,並且更多謙卑,及更加堅定的作詩法。

    奧登曾對布羅茨基說:「J.S.巴赫是非常幸運的。當他想讚美上帝時,他便寫一首眾讚歌或一首康塔塔,直接唱給全能者聽。」的確,只要聽過巴赫最後的「未完成的賦格」,便能感受到那竭力向上攀升的意念,與其說巴赫試圖趨近完美,不如說是親近上帝。

    然而在普希金說過「上帝像俄羅斯一樣哀傷」,並且布羅茨基模仿了這個句式,寫出:「死亡像亞洲的輪廓」之後,上帝不再是信仰的對象,或許死亡才是。但這並不妨礙布羅茨基的幸運,或許他比巴赫更加幸運,因為上帝畢竟不是一陣音樂,而就布羅茨基對死亡的信仰而言,他認為,寫詩正是練習死亡。因為死亡並非逃避,而具備激活現實的效用,藉此我們活下去,傾全力。(註二十二)這就是為甚麼詩人之死這個說法比起詩人之生聽起來更加具體,因為「詩人」與「生」本是同義反覆,而詩人之死揭示了一首詩的完成,因為藝術終將奔向結局。

    世人最後一次見到布羅茨基是在1996年1月27日,亞歷山大‧蘇默金和他們的共同朋友鋼琴家伊莉莎白‧萊昂斯卡亞拜訪了他。妻子瑪麗亞準備了美好的晚餐,以及提拉米蘇,布羅茨基狀態良好,在庭院的草地上喝了高強度的瑞典伏特加,並且一定,他抽了好幾根菸,伊莉莎白即興彈了幾曲鋼琴。深夜,在祝妻子晚安後,布羅茨基說他還得繼續工作,便走進書房。窗外,一團世紀末的烏雲在月亮的催化下像是一顆孤獨的大腦,而星星閃亮如電子迴路,閃爍著隱藏的靈光。他站著抽菸,吸氣的時候眉頭深鎖,那貪婪的胸腔彷彿要將所有元素納入懷中,就像他所使用的語言,永遠不滿,於是只能撲向自己。而當他吐氣時,就像是壞掉的噴火器,以掃射的方式噴濺煙硝,不時岔出幾道烈焰,其熱度足以蒸發貝加爾湖。瑪麗亞在早晨的地板上發現了他,門開著,他正試圖離開房間,臉流血,眼鏡也撞壞了。一根尚未點燃的香菸掉落地面,開門時必然還在滾動,而布羅茨基的心臟必然也還在跳動,儘管再微弱。

    最後順帶一提,「賦格」的字源一般認為來自拉丁文的「追逐」或「飛翔」,在義大利語中則是「逃走」。而在俄語裡,如果由布羅茨基親自發音的話,應是絕對的沉默,其理由無比高貴。因為「流亡」這個詞對他而言從來都是一種傲慢或張揚,他認為,這無非是將個人的苦難作為標籤特別化,但他仍難擺脫這段經驗,包括接踵而至的加冕與議論。如今,他以永遠的沉默終結了它。正如布氏自己的詩句:

    「黑暗恢復了光明修復不了的東西。」——節錄〈論愛情〉,曹馭博譯

    |註解
    註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7)《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哀泣的謬思〉p.37-41, 〈在但丁的陰影下〉p.80,〈論W.H.奧登的《1939年9月1日》〉P.263-304,〈取悅一個影子〉p.314
    註二: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8
    註三: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空中災難〉,p.236
    註四: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9-110
    註五:參見《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77
    註六: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哀泣的謬思〉p.28
    註七: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自然力〉p.133-134
    註八: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5-106
    註九: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自然力〉p.134
    註十: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空中災難〉,p.249
    註十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9
    註十二:奧登(W.H. Auden,1907-1973)英語詩人,生於英國,1947年入籍美國,是將布羅茨基引入國際詩壇的關鍵人物。此兩句詩引自奧登的組詩〈短詩集之二〉。
    註十三: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水印‧魂繫威尼斯》,上海譯文出版社,p.19
    註十四: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2
    註十五: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55
    註十六: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58-60
    註十七: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0
    註十八: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1
    註十九: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1-62
    註二十: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92
    註二十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7
    註二十二: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布羅茨基 #巴洛克 #賦格 #黑馬 #俄語 #巴赫 #蕭宇翔

  •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翻譯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8 22:09:13
    有 51 人按讚

    🇦🇺澳洲防疫政策快報🇦🇺10月8日

    ▶聯邦政府政策、新聞
    →澳州外交部長Marise Payne將在今明兩天訪問新加坡,並與新加坡總理討論疫情。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0例,共1,160例,死亡6例。
    →4個活躍病例,4例正在醫院治療,1例住在重症加護病房。
    →24小時內6,729測試。
    →昆州總理表示新州還有另外24小時時間來查看神秘病例的來源,[我]期待新州總理所說的話。我們希望新州能迅速處理這些病例。
    →昆州最新疫情消息https://www.qld.gov.au/health/conditions/health-alerts/coronavirus-covid-19/current-status/contact-tracing.
    ⬛新州
    →新增12例,共4,072例,死亡55例。
    →新病例4例從海外返回,住在隔離飯店;7例與已經病歷相關;1例在調查中。
    →新州24小時內共進行12,498次測試。
    →新州目前51人在醫院治療,1例住重症加護病房。
    →在新州,最近出現的三例來源不明的新冠確診病例打破新州連續12天沒有社區傳播的情況,同時也可能破壞即將開放邊境的可能,新州州長稱這是個不錯的警鈴。新州政府需要在48小時追溯到這3例確診病例和之前病例的關聯性,否則將會影響原定11月1日與昆州邊境開放的計畫。這三例確診新冠的病人分別來自Campbelltown, Parramatta and Wollondilly等不同地區,並且很有可能之前沒有相互關聯。
    →新州總理認為不應該也不必要地催促聯繫追踪者這件事。
    →新州健康局正在與Potts Point的Monopole餐廳合作,評估10月4日星期日晚上6點至8點有感染者,在這段時間的顧客和員工有可能暴露於感染的風險。
    →新州衛生局正在評估參加以下場所的人們可能暴露於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在以下時間出現在以下地點的任何人都被視為臨時接觸者,即使出現最輕微的感染症狀,也應立即隔離並接受檢查。
    •10月2日(星期五) 下午6點至7點:Narellan Town Centre, Kmart
    •10月2日(星期五)早上7:30至9:30在Campbell街的Mazda Artarmon維修中心
    •10月3日星期六:Carlingford,Fitness First(除了皮拉提斯課外的所有與人):上午8點至9:15
    •10月4日星期日:Penrith Homemaker Centre–上午11點至下午1點
    •10月4日(星期日):Penrith的Guzman y Gomez–下午1:30至下午2:00
    •10月4日星期日: Penrith的Home Co – 2:00 pm至2:30 pm
    •10月5日星期一:Westfield Parramatta –上午9:30至11:00 am
    •10月5日星期一:Castle Towers購物中心–下午12點至下午1點
    •10月5日星期一:Castle Towers購物中心的Surf Dive'n'Ski–下午12點至下午5點
    •10月6日星期一- 在Epping Bridge and Rawson Streets交叉口的Chemist Warehouse上午10:30至11:00
    •10月7日星期二-North Ryde的Macquarie University Sports and Aquatic Centre outdoor pool area上午5:30至10:30
    →衛生局宣布以下時間在以下地點者,被認為是親密接觸者,必須在那裡進行測試和14天隔離,並在整個期間保持隔離狀態,即使收到陰性的病毒測試結果。
    •在10月3日(星期六)上午8:15至上午9:15去過Fitness First Carlingford皮拉提斯班上課的人
    •在10月3日(星期六)晚上8點至晚上10:30,一例確診病例在Milson’s Point的Ripples餐廳就餐者。
    →新州衛生局宣布在以下時間搭乘同班次火車的旅客可能暴露於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在以下時間出現在以下地點的任何人都被視為臨時接觸者,即使出現最輕微的感染症狀,也應立即隔離並接受檢查。
    •10月3日星期六搭乘火車,在晚上7:13 從Parramatta車站離開,並在晚上8:04到達Milsons Point火車站。
    •10月4日14:41從Parramatta搭火車15:31到達市政廳
    •10月4日17:29從市政廳搭火車17:50到達國王十字
    •10月5日23:18從Artarmon搭火車23:48到達中央火車站
    •10月6日從中央車站(Central)更換巴士,時間是23:48,到達Strathfield 00:15
    •10月6日00:15從Strathfield出發的火車00:45到達Parramatta
    •10月6日,17:08搭乘550巴士從Epping的Beecroft Rd,D站17:41到達Parramatta的Smith St after Phillip St。
    •10月6日04:52從Moss Vale的火車07:09到達利物浦
    •10月6日16:58利物浦的火車於19:12到Moss Vale
    •10月7日04:51從莫斯維爾(Moss Vale)搭火車07:08到達利物浦(Liverpool)
    •10月7日13:31從Campbelltown搭火車15:50到達Moss Vale
    →新州最新的疫情消息https://www.nsw.gov.au/covid-19/latest-news-and-updates.
    ⬛維州
    →新增11例,共20,247例,新增死亡0例,共死亡809例。
    →目前維州有203例活躍病例。
    →在總病例中,墨爾本大都會區18,850例,維州其他地區有1,197例。有17例在醫院治療,包括1位住在重症加護病房的患者。
    →新病例6例與已爆發病例相關,其他5例仍在調查中。
    →50例活躍病例與養老院相關、25例與醫護人員有關。
    →維州衛生局正在抑制Box Hill醫院的病毒感染爆發,目前有2位員工、1位病例被測出陽性反應。
    →維州衛生局呼籲在9月23日至10月1日間去過Chadstone購物中心的任何人都應該接受病毒檢測-即使症狀輕微。在9月30日至10月3日期間去過Kilmore的OddfellowsCafé咖啡廳的任何人都被列為潛在性的近距離接觸者,即使根本沒有任何症狀,也應該挺身而出進行病毒檢測。
    →維州副首席衛生官表示今天新增病例增加兩個神祕病例,墨爾本的神秘病例中有8起是在9月22日至24日之間記錄的。在9月30日至10月4日之間,有6個記錄。
    →維州衛生部長說,到今年年底,可以在更多地方推行侵入性較小但同樣有效的病毒唾液測試。
    →維州疫情更新請上官網查詢 https://www.dhhs.vic.gov.au/media-hub-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
    ⬛北領地
    →新增0例,共34例,死亡0例。
    →10月9日星期五12:00將開放邊境給大雪梨區的居民,取消大雪梨區為病毒熱點區。北領地衛生部長表示我們對新州的測試機制和聯繫追踪者具有很高的標準非常有信心,因此我們對星期五開放邊界給大雪梨地區居民的計劃感到滿意。承認開放北領地給雪梨入境者,等於增加健康風險,但這種風險是可以接受的。
    →北領地衛生部長表示我希望人們開始戴口罩,我很高興看到人們開始戴口罩。我認為這將向每個人發出一種訊息,表明我們正在認真對待這些行為。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13例,死亡3例。
    →坎培拉地區居民可以在以下網址找到離您最近的檢測診所:http://www.covid19.act.gov.au/testing
    ⬛西澳
    →新增2例,共690例,死亡9例。
    →活躍病例11例。
    →財政部預計西澳的硬邊界將在明年4月-6月的某個時候放寬限制。
    →西澳預算盈餘,儘管有疫情,因為礦業發展蓬勃,所以經濟仍在繼續。
    ⬛南澳
    →新增0例,共472例,死亡4例。
    →活躍病例3例。
    →進入南澳的旅客跨境旅行限制。新規定將於2020年10月8日(星期四)上午12:01生效。新的指示提供了對目前跨境旅客進出南澳限制的最新信息,並允許旅客從社區低地傳播區穿越米杜拉過境。

    跨境社區成員
    ➡️ 現在,跨境社區成員被歸類為居住在維州或南澳不超過70公里的居民。
    ➡️ 如果您以批准的跨境社區成員的身份穿越SA / VIC邊境,則從您進入的地方開始,進入南澳或維州的行程不得超過70公里。
    ➡️ 跨境社區成員必須在過去7天內或第1&12天提交COVID-19測試。
    ➡️僅允許出於以下目的進入跨國界社區成員;就業、教育、有組織的體育活動、為他人提供護理和支持、獲得食物、汽油或其他燃料或醫療護理或用品。
    ➡️ 擁有已批准旅行身份的跨境社區成員無需申請新的批准,除非他們根據不同的基本旅行者標准進行申請。
    穿越米杜拉
    ➡️ 該方向已更新,允許從新州開車的旅行者經過維州米爾杜拉過境,以到達南澳。
    ➡️旅行者不得在維州停留(除非有法律規定或緊急情況),而必須直接前往南澳/維州邊境。在維州停留且不遵守直接旅行規定的旅行者將不被允許進入南澳。
    ➡️旅客只能在以下道路上行駛:Sturt Highway、Calder Highway、Meridian Road between Abbotsford Bridge和the Sturt Highway去Yamba。
    隔離要求
    ➡️修改了指示,以明確自我隔離的要求,人到達該地點開始自我隔離後,必須在該地方停留14天。到達日未計算在內,被歸為零日,因此在接下來的14天內需要進行自我檢疫。
    ➡️從低社區傳播區(WA,NT,QLD,ACT,NSW或TAS)搭乘轉機到達南澳的旅客,必須自從抵達低社區傳播區之日起隔離14天。
    ➡️被要求在授權人員確定的場所隔離的旅行者不得拒絕COVID-19測試。如果拒絕,則將要求他們在最初的14天隔離結束時,再進行10天隔離。無論是否經過COVID-19測試,與該人一起旅行的人還必須在隔離區再待10天。16歲以下的兒童需要被隔離在授權人員確定的地方隔離,必須在抵達的24小時內和第12天接受COVID-19測試。
    →緊急情況管理(15號跨境旅行)(COVID-19)已被撤銷,並由緊急情況管理(16號跨境旅行)(COVID-19)取代。
    ⬛塔斯
    →新增0例,共228例,死亡13例。

    ★聯邦政策和各州政策詳細內容,請自行到政府官網查詢。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請照顧你的心理健康,如果在澳州你或你知道有人感到憂慮、焦躁需要找人聊聊,或適遇到家暴、性侵等,請善用利用以下熱線電話。
    澳洲全國性的家暴、性侵專線 1800 Respect National Helpline: 1800 737 732
    維州安全步驟危機專線:1800 015 188
    婦女危險專線(NSW):1800 656 463
    生命線 13 11 14
    兒童求助熱線 1800 551 800
    澳州男性熱線 1300 789 978
    Suicide Call Back Service 1300 659 467
    戰勝憂鬱 1300 22 46 36
    Headspace 1800 650 890
    如果需要電話口譯服務,請撥打電話131 450。

    今天澳洲新增25例,共27,206例,死亡897例,世界病毒感染第78名。雪梨突然境內感染新增8例,比昨晚提到的3例還要多,但早點發現是好事,病毒檢測率也提升許多。明天北領地就要對大雪梨區的居民開放邊界,希望防疫之戰能繼續成功。昆州則是對新州下24小時通牒。維州今天新增病例變成十位數,希望能早點找到神秘病例的來源。

    住熱點區的朋友,防疫還是要小心。祝大家在疫情中健康平安,也謝謝辛苦的第一線防疫人員和家屬,還有乖乖遵守規定的人們。記得多聯絡親友,跟異鄉的家人朋友報平安!

    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和世界禱告,希望大家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