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對稱作戰理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對稱作戰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對稱作戰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對稱作戰理論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仔細算一算,其實年假根本沒幾天,為了完成手上的工作,不自覺將來不及進行的全數堆到連假期間,現在光想到過年就暗自胃痛;然後七號到了又繼續結了一批新春讀物,上月底入手的貌似還有幾本沒送到,這些還未分享的書單就已快溢出鏡頭。新的一年大概只能彼此勉勵關關難過關關過,先來看看現有的這些作品,應該原本大多要在國...

  • 不對稱作戰理論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7 11:03:18
    有 1,384 人按讚

    仔細算一算,其實年假根本沒幾天,為了完成手上的工作,不自覺將來不及進行的全數堆到連假期間,現在光想到過年就暗自胃痛;然後七號到了又繼續結了一批新春讀物,上月底入手的貌似還有幾本沒送到,這些還未分享的書單就已快溢出鏡頭。新的一年大概只能彼此勉勵關關難過關關過,先來看看現有的這些作品,應該原本大多要在國際書展亮相的,可惜天不從人願,這些都是個人非常希望能趕緊翻閱的作品,其中包含二月選書、掛名推薦的,以及提前生過火的,先在這裡概略介紹,今日正逢博客來會員日,有興趣的書籍大家可以一起下單囤個書好過年。
    ⠀⠀⠀⠀⠀
    一不小心就忘記先公佈的二月選書,其第一本入選 2020 年這裡的十大推薦書籍(https://pse.is/3byhaf),打開了我對韓國文學的眼界,相隔一年後接續著戰前篇《吹過星星的風》,下一本《#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後篇)》終於出版。1990 年代之前,文學是處於「民族書寫」的時期,以民族意識、勞動文學的鮮血歷史構築了時代;1990 年代之後,國際環境丕變,文學開始挖掘個人存在與日常議題,包括同志文學、家族解體、傳統道德觀的崩潰、網路虛擬世界的震撼等,再加上「世越號」引發的反省,作家開始思考,如何找回失去的批判精神,克服個體生存的各種矛盾。《戰後篇》引自詩人申東曄的詩句「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期待濃縮戰後韓國文學的精萃:從民族文學到個人,從社會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從國境之內到跨國性格的作品,隨著韓國的發展與全球化,當代的書寫有了嶄新的生命,包括「女性」、「新世代」、「新歷史小說」、反映「貧困」文學等多元關鍵字,他們既得面對自我認同與群體的妥協,同時也正在攪動社會能量,正在蓄勢待發,創造二十一世紀迥然不同的文學景觀。
    ⠀⠀⠀⠀⠀
    此次恰好也掛名推薦另一本韓國新人作家張琉珍的作品《#從此好好過生活》,1986 年生的新人作家張琉珍,以文壇中少見的獨特背景:在IT 產業的多年工作經歷為根基,寫下八篇發人省思的現代故事。探討組織中的上下關係、上班族如何夾縫中求生存、現實與理想的拉扯,深入韓國人對感情的自私心態、自我意識的膨脹、結婚文化等各種生活中會交手的人際關係。張琉珍筆下的每一個人物,相較於金字塔頂端的高階份子,並不特別突出,卻也沒有落後;沒有胸懷太遠大的理想,可能也不會成為抗爭權力結構的領頭人。她以細膩精靈的筆觸,入微而生動的日常觀察,在每篇故事裡一邊塑造殘酷寫實的職場生態,一邊散發微小卻深刻的溫暖關懷,讓人不禁想一讀再讀。每讀一次,就更拋開悲傷一點,逐步往快樂靠近 —— 從此,好好過生活。
    ⠀⠀⠀⠀⠀
    再者是近期的日本文學新書耀眼非常,大家應該都不會忽視村上春樹的新作《#第一人稱單數》,裡頭囊括都會的奇幻愛情、生活的過往片段、人性的善惡辨證、虛實的互見筆法,結合了短歌、散文、音樂與小說,展開村上風格的全新複眼小說,八個題材視角各異的精采短篇,可說是邁入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村上春樹,回望人生愛與死主題的珠玉之作連發。其次為前幾天先行介紹過相當喜愛的女作家櫻木紫乃《#二人生活》,褪去暗黑外衣被譽為最「幸福」代表作,北海道江別安靜度日的一對平凡小夫妻,身為前電影放映技師的丈夫信好,收入不穩定,一家經濟重擔全落在護理師妻子紗弓身上,二人盡其所能地過著簡樸生活,各自承受婆家及娘家施加的無形壓力,無法預料的未來,堆疊在內心深處的不安,唯獨二人一同下廚時的安逸與幸福,又讓彼此再次假裝看不見現實的種種窘迫。全書以十篇俐落的短篇故事交織成一幅平實動人的婚姻生活圖像,隨著夫妻的日夜相處與陪伴,生活猶如層層堆疊顏料的水彩畫,二人關係日益加深,無法三言兩語回答的生活與情感,卻能引發深刻共鳴。櫻木紫乃在尋常生活中刻劃夫妻如何相處,文宇樸素、冷靜,但諧和,相對於永恆的失落,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作者讓讀者看到如常作息的同時,也看見如常方能致遠。
    ⠀⠀⠀⠀⠀
    看到桐野夏生厚如磚塊的桃紅色最受爭議小說《#異常》放在書店裡,當下就覺得非買不可。本書取材自震撼全日本的「東電 OL 殺人事件」,描寫一群被勝敗優劣緊緊束縛,卻又總被幸福拋下的女人,情節黑暗,內容辛辣,於美國出版時甚至遭到刪修。在真實社會案件發生之後,桐野夏生不滿大眾媒體以獵奇的眼光看待整件事當中的女性,她思考著,在走上街頭賣淫之路前,一個女人是從什麼樣的少女時代長大成人?一個「怪物」在蛻變成形前,是什麼樣的人?全書結構縝密,觀察犀利,衝擊性的內容令文壇震驚不已,桐野夏生數度強調,自己的書寫是想藉著寫下為生存而苦的現代女性,如何在「性」的議題上展現從未有人深入探討的面向。直至 21 世紀的今天,《異常》所展現的美醜迷思、道德束縛,仍教今日讀者低迴再三。另一本則為第 161 屆芥川賞獎作今村夏子《#紫色裙子的女人》,我家附近有個人稱「紫色裙子的女人」,附近的公園裡,甚至有張長椅被稱為「紫色裙子女人的專屬座位」,如果她是「紫色裙子的女人」,那我就是「黃色開襟衫的女人」,只是沒有人知道「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存在,不像「紫色裙子的女人」那麼出名,我從很久之前就想跟她做朋友,決定誘導她到我們公司上班,終於第一次講話,而我的人生卻開始走樣。從執念與憧憬衍生出的瘋狂、滑稽,兩位女人之間觀察與被觀察的故事,誰才是真正的窺視者?還是在故事外,正在閱讀這個故事的你?
    ⠀⠀⠀⠀⠀
    華文作品也同樣非常引人注目,李明璁首本著作《#物裡學》相隔 13 年終於推出新版,新自由、不受侷限的寫作風格,將深入淺出的理論解析、與雅俗共賞的抒情隨筆,巧妙而精準地融合一塊。重新復刻的新版,不僅修訂、收錄這些精彩作品,更加入上萬字的新寫篇幅,以及作者重新攝影的近三百張相片。內容共分十章 ── 影像之物、聲音之物、飲食之物、裝扮之物、居所之物、行旅之物、秩序之物、解放之物、象徵之物、閱讀之物。涵蓋日常事物的諸多典型與變貌。全書時而溫柔時而批判、帶點詼諧也適切感傷、私密對話同時宏觀思考、提供療癒又指向雋永。郭強生繼《尋琴者》後又帶來《#甜蜜與卑微》,親自選編創作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 15 篇短篇小說,透過書寫與閱讀參與郭作者的現在與曾經,甜蜜與卑微,如同一部文學紀錄片,洗染鄉愁的慈悲,銘刻你我的成長史,從小說家個人文學路上的啟程、流轉與歸返中,窺見同代人四十年來的轉折與追尋。另一方面,舒國治《#理想的下午》也迎來二十周年新版,「生活」本是毫不規劃,用心品味,以感受接觸溫度,以「自己的時間」行走。汲汲營營、庸庸碌碌後的佳美時刻,未必常常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理想」,鬧中取靜,亂中取簡,就像在吵雜的街坊巷弄中,得一間寧靜的咖啡廳窩著。「理想的下午」,即是這特別的六小時,自是有限,有賴下午人們,享受外間的下午時光。全書共收錄 31 篇散文,是遊蕩,是生活,也是美學,寫簡單中的自由,說自在中的態度。
    ⠀⠀⠀⠀⠀
    當然不容忽略的還有陳雪未出版即售出影視版權的懸疑長篇小說《#親愛的共犯》,知名財團二公子、名餐廳老闆張鎮東遭綁架,重案組女刑警周小詠在各界壓力下,必須儘快偵破案子救回肉票,隨著深入調查,發現豪宅「白樓」裡外藏匿重重汙穢:張家商場對手心有怨懟、餐廳合夥人行跡可疑、張家大哥大嫂因爭奪接班心生忌憚、傭人們各懷心事,張鎮東的妻子崔牧芸則心神恍惚。蒐證途中,多年前一樁見不得天日的虐童案件赫然曝光,然而當是非與證據漸漸浮現,周小詠卻無法突破眾人心防、也說服不了自己的心。難題接踵而來,周小詠只能依靠直覺與夢境,摸索案件輪廓 —— 當一個靠夢境解案的刑警,面對一群在惡夢中找光的同謀,為什麼刑與罰擺在眼前,卻仍暗自希望他們無罪?亦相當期待拜讀蔡素芬的《#藍屋子》,空間設計師華生,無意地從藝品行帶回了一幅內有一幢藍屋子的畫作,洋式風格鑲嵌著一副東方獅頭門環,閃著異國想像的光澤,吸引他走近、撫觸,竟由此涉入了一段異質空間的歷程,並牽引出對於物件的執迷慾望。同一時,他分別多年的女友露西從日本宮崎回來,到淡水港埠邊的旅館工作,為了替華生搜尋過去海洋年代的物品交易故事,走進了幾代人興建旅館的生命史。作者藉由《藍屋子》尋索深藏於物件「流浪的故事」,一只錫杯、一塊菊花鑄鐵片、一座鐘或指南針,每個物件,都應有屬於它的故事,是誰所遺留下?曾投注生命熱情的擁有者,何以將其遺忘?它們又將傳遞至誰的手上?
    ⠀⠀⠀⠀⠀
    剩下是翻譯文學,上月底提過「冬夜三部曲」最終章《#重生的女巫》,神祕兇烈的大火一夜焚城,人民不明白火焰從何處來,也不知道剛學會使用魔法的瓦西莉莎呼喚風雨,才拯救莫斯科免遭火海吞噬,全國上下卻人心慌慌,恐懼的王國百姓一心想燒死瓦西莉莎,燒死女巫,交換安寧。眼睜睜看著摯友犧牲,自己葬身火海,她在昏寐中醒來,一路跌跌撞撞逃進午夜的黑暗森林中。「午夜」告訴她,她將會在一片闃黑的路上遇見前所未見的眾多精靈,抵達傳說中的湖畔小屋,接著前往遙遠的國度,她會知道自己的身世。徘徊在幽魂路上,瓦西莉莎思念起自己的家人、羅斯、冬王莫羅茲科,還有她最珍視的精靈國度,她看見心愛的一切將再度焚成焦土,終於覺悟自己的使命,女巫瓦西莉莎不僅要實現預言,她更要改變預言,女巫的傳人將作出非凡的抉擇。還有影迷無法錯過的《#克蘇魯的呼喚:H.P. Lovecraft 恐怖小說傑作選》,洛夫克拉夫特一向專注於描寫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與人類在宇宙中不可名狀的生物/邪神相比之下的渺小。作品中的人類角色試圖以理性面對前所未見的古老超自然威脅,但大多角色最後都落入理性崩壞的瘋狂深淵中,作者對大多數邪神或其從屬生物也只提供粗略的外觀或行為描寫,反而營造出更強的未知恐怖感。此書收錄了克蘇魯神話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則故事,請靜下心、深呼吸,慢慢閱讀,喚醒你內心深處,那股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並勇敢面對源自久遠古老年代的超自然威脅。
    ⠀⠀⠀⠀⠀
    永不過時的納粹主題又一作品,《#黑森林的白玫瑰》敘述痛恨納粹政權的女孩芙蘭卡,家人和男友已死於暴政之下,自己生無可戀,原本想走進森林自我了斷,不料在雪地裡發現一個傷重昏迷的德軍飛官。要救他嗎?他代表了她所痛恨的納粹勢力。不救他嗎?他口袋裡有著和妻女的合照,她們難道不是在家苦苦等待他的歸來?當芙蘭卡決定暫緩自殺計畫,把飛行員拖進附近的洞穴,卻聽見他在惡夢中大喊英文。以真實故事為藍本,與其他二戰小說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芙蘭卡「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人」的獨特視角,當你痛恨當權的暴政,卻又愛國愛家;當秘密警察橫行霸道,言論和思想管制嚴格,對外卻戰火頻仍,國家危在旦夕。那樣的矛盾與衝突,再加入了「美軍間諜」這個未爆彈,成功還原納粹統治底下的德國人生活,既有紮實的歷史細節,複雜深沉的人性戲碼,更有驚悚小說般的緊張節奏。
    ⠀⠀⠀⠀⠀
    亞馬遜年度總榜第二名的小說《#親愛的艾德華》依然獻給身處於創傷時代的我們,12 歲的艾德華,與家人以及 183 位旅客一起登機,從紐約出發前往洛杉磯,飛機卻不幸墜毀,僅艾德華獨自生還。故事以雙線交錯呈現,透過細膩筆觸訴說機上乘客的人生故事與這趟旅程之於他們的意義;同時描寫艾德華劫後餘生的創傷與憂傷,對所愛之人的思念,他深知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好轉,但也試圖理解「為什麼是我」,從多年來泅泳其中的失落,領悟到痛苦原來是愛,而重新找回人生的定錨點。作者以寫實而溫柔筆觸,描寫人生無常,以及面對失去後的種種內心變化,引領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珍惜每個當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的代表作《#魂斷威尼斯》推出新版新譯,剛獲封為貴族的偉大作家阿申巴赫,在一次散步途中,突如其來地興起了旅行的渴望,於是他動身前往威尼斯,遙遙的水鄉澤國。只是他沒預料撞進他生活的,遠比異鄉情還要來得凶險、致命、震懾人心。當不安與傳言正壟罩著威尼斯,一名美如從希臘雕像般走出的少年在沙灘上奔馳,蜂蜜色的金髮,膝窩閃閃發光,泛青的血管讓他的身體宛如半透明的材質構成,他決定留下。還有什麼比接近美更能成為永恆的事呢?
    ⠀⠀⠀⠀⠀
    最後一本為《#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你腳下的地面,是另一個深邃世界的屋頂,地下世界的岩石、寒冰、地下河中,記錄、封存了地球最悠遠的歷史,地下世界有人類對誕生與死亡的原始想像,森林中地下的「樹聯網」是樹木和真菌的互助網絡,在人眼所不能見之處,樹木會在土壤中向別的樹木伸出援手,巴黎有座地下城,洞穴和隧道以對應的地面街區命名,一座鏡像城市因而產生,而地面則成了對稱,地下的黑暗世界還能讓科學家觀測宇宙的「失蹤質量」,也就是「暗物質」而證明其存在並確定其性質,堪稱當今物理學的聖杯。自少年時期便迷戀高山的自然寫作才子 Robert Macfarlane,在六年間 180 度翻轉視角,無數次深入自然界最美麗也最駭人的空間,探訪了一個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聲息洶湧的世界 —— 我們庇護的珍貴之物、產出的有價之物、處置的有害之物,全埋藏在這些最古老也最原始、陰暗也最明亮的地下空間中。當我們不斷追尋地表高處,持續搜索眼前可見的事物時,是否停下步伐,關注過你我腳踏的這片大地之下,究竟如何揭示「人類的前世與今生」?
    ⠀⠀⠀⠀⠀
    ⠀⠀⠀⠀⠀
    ⠀⠀⠀⠀⠀
    (以上文字內容皆截錄自各出版社的書介。)

  • 不對稱作戰理論 在 蕭瑟寡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22 10:14:23
    有 72 人按讚


    奇文共賞,邏輯實在太好笑。

    《中美引發現代戰爭之淺見》
    作者:邵維華(台灣人)

    (編者按語:先來介紹一下作者,邵維華(YST),“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數學博士,曾任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數學助理教授,後來轉入工業界工作,在美國休斯飛機公司(己併入波音公司)擔任資深系統工程師。

    邵維華是美籍台灣人,他從事的是雷達相關工作,他向我們提供了兩個非常寶貴的視角,其一是從軍工的視角來看中華復興,其二是揭示了白人心裡的陰暗面,他們白人到底是怎麼看待黃種人的崛起。

    現將原文轉發如下:

    從古至今,從動物到人類,但凡新的老大要取代舊的老大,就必定會爆發一場衝突,這是自然規律,沒有人可以違抗。雖然中國一直號稱和平崛起,但是美國人從來不信,其他人也不信。現在的大勢是:美國的衰落已成定局,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時間站在中國人這一邊,所以美國必須要儘早挑起衝突,沒事也要找事來修理你,否則他就來不及了。這就是該書的理論基礎。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美元債務危機,他已經欠了二十多萬億美元,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如果繼續加息,美國很快就要連利息都無法支付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美國不願意縮減軍費呢?那是因為超強的軍事實力是免於被催債的保證。就像村里的惡霸,到處白吃白喝欠了一屁股債,他至今沒事的原因就是別人打不過他,要是打得過他,早就把他打殘廢了,所以,美國欠再多錢也要保證軍費開支,這是他霸權的基礎。

    美國的軍事霸權是如何投射出去的呢?就靠他的航空母艦作戰群,美國遠離歐亞大陸,所以美國的陸軍不起什麼作用,靠的就是海軍來震懾別國,而海軍主要就是指航空母艦,這是一種純進攻型武器。

    最早的時候海軍靠的是戰列艦,這就是大艦巨砲主義,這種思維的巔峰是日本的大和戰艦,但航母的出現迅速淘汰了戰列艦。日本傾全國之力造的大和號,竟然幾乎無所作為,航母淘汰戰列艦,是因為戰列艦的砲打不到航母,而航母的艦載機打得到戰列艦。此後就是航空母艦的天下了。

    美國有11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全球跑,到處欺負一些窮國弱國,看上去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但中國人非常巧妙的發明了“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辦法來打航母,這是中國人的獨門絕技,美國人也沒有的,因為美國沒有必要研究這種技術,這就是東風-21D 。

    一枚東風-21D的價格是1000萬美元,而一艘航母的價格是45億美元,再加上全部艦載機,總共值100億美元。假設一輪東風-21D飽和攻擊用掉10枚導彈,也就1億美元。我用1個億來交換你100個億。我不用損失一個士兵,而你還要報銷航母上的5000名水兵。這種仗還怎麼打下去?東風-21D打航母,比當年航母打戰列艦還要爽啊。一旦中國能擊沉一艘航母,美國的其他航母將迅速淘汰,就跟當年戰列艦被淘汰是一樣的。

    要實現彈道導彈打航母,光靠東風-21D是不夠的,這是一整套系統工程,其中最難的部分是航母的搜索、發現和跟踪。只要能搜索、跟踪、鎖定,那麼已經完成了90%的任務。這就需要用到中國的天波超視距雷達了,目前中國已經有兩套天波雷達。

    至於有人說美國有反導武器,那不過是廣告宣傳罷了。道理很簡單,朝鮮發射了那麼多“二踢腳”,你只要能成功攔截一次,朝鮮就完了,他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再威脅你了。那為什麼美國不攔截呢?就是因為他知道攔不住啊,所謂的反導只是宣傳口號,沒有實際療效。萬一攔截失敗了,這臉還要不要了?

    假設反導是真的,確實可以攔截導彈,那麼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你一枚反導導彈的價格是150萬美元(愛國者3),那我發射一枚50萬美元的普通彈道導彈,就讓你攔截。你起碼要發射三枚才能保證攔截,那我50萬美元的導彈交換你3枚150萬美元的導彈(總價450萬美元),這個買賣我很划算啊。這種仗打下去,你肯定先破產。

    還有一種更加巧妙的方法。我可以釋放假彈頭,假彈頭在雷達上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模一樣,我每發射1個真彈頭,再搭配3-4個假彈頭,雷達顯示近一百個彈頭,但其中只有30%是真的。這時候你怎麼攔截?用150萬美元的真導彈,去攔截只要幾萬美元的假彈頭?那如果我第一輪齊射全是假彈頭呢?在第一輪就把你的攔截導彈全部消耗光,接下來你沒有彈藥了。美國打打被制裁的伊拉克都會後勤吃緊,何況稍微大一點的國家,這就是美國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手的原因。

    再比如兩國打仗優先會把對方的雷達站滅掉,中國就建造了很多非常便宜的山寨雷達站,真打起來它也會發射信號,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樣。你導彈順著無線電波跑來炸我山寨雷達站,但我山寨雷達站一個只要幾萬塊人民幣,你導彈一顆要上百萬美元,你耗不下去啊。

    到2020年底,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將實現全球覆蓋,自產的航母也將下水,工業產能遠超美國,到那個時候,美國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所以美國必須將衝突爆發的時間提前,趁著自己還有優勢,必須早點動手。但中國力求將衝突出現​​的時間延後,想拖到自己優勢更大的時候。於是你會發現,美國天天主動找茬,中國天天被動應付。

    作者認為,雖然中國人通過“不對稱戰爭”的方式可以化解美國的軍事優勢,但是中國在軟實力方面非常的差勁。中國在外交上過分的被動,這些年來一直被外國的理論所驅使,這完全不像是個大國的樣子。在叢林世界中,被動應付的國家是不會受到尊敬的,用自己的話語來解釋世界,可以奠定中國人心理上的優勢地位。崛起的中國必須要有一套帶有進攻性的理論框架,如此才是中華復興的正途。

    中國過去實力不濟,在不該輸出革命的時候,為了意識形態而輸出革命,所以慘遭失敗。中國現在實力大增,為了自身的利益,應該輸出革命的時候,卻畏縮不前,導致坐失良機。中國人要有自信,要能夠不卑不亢,才能把握機遇,做出正確的決定。

    作者在美國跟白人混的時間長了,他說美國人骨子裡就鄙視中國人,所以美國政府只要說中國偷竊了美國的技術,美國的媒體全都相信這就是事實。因為他們覺得你們中國人自己是不可能研發出來,那麼唯有偷竊這一個辦法。現在華為的5G比美國人還先進,先進一方不可能去偷落後一方的技術啊,所以美國就惱羞成怒,封殺華為。

    作者發現中國人對美國是深入骨髓的恐懼,比如大陸網民在談論日本、印度、韓國、台灣、越南的時候喊打喊殺,但對於美國就變得非常退縮,喪失了自信,連基本分析能力都大打折扣。因為網民確實害怕美國,對於戰勝美國沒有信心。其實真的不必沒信心,朝鮮戰爭的時候都挺過來了,何況現在。

    美國並沒有他看上去那麼強大,因為美國所有的牌都已經攤在桌面上了,他沒有別的東西了。這些年來,美國專門欺負弱國,給世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懼,但他連稍微大一點的伊朗都不敢動。如果動中國的話,中國能夠第一時間將美國的衛星都打掉,沒有了衛星,美國的作戰能力將降低90%以上。忘了說了,導彈打衛星也是中國的絕技。

    作者認為2020和2030是兩個關鍵時間點,過了2020年美國再打中國就沒有取勝的可能了,而到了2030年,中國將全面超越美國,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川普最近像瘋狗一樣的狂咬。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