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下弦月長怎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下弦月長怎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下弦月長怎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下弦月長怎樣產品中有18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39] 細說分鏡 Vol.16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21 🖍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體驗到,攝影是一個剎那間的永恆 🖍沒有任何人能複製的他人的感動, 🖍每一個感動都是私密的,只有自己清楚 🖍因此我們才如此的著迷 照片帶來的意義,除...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在名為時間的摩天輪裡, 往上、往下,往前、也往後。 在青澀的日子裡,我們打過勾勾, 時間和距離是生活永遠的難題, 但如果你沒忘記,我也記憶深深 願我們每次驀然回首,都有你,都有我。」 #告五人 #愛在夏天盛夏之約 #蔡振南特別演出 - ▍...

下弦月長怎樣 在 范揚景 FYJ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09:47:55

那是一年炎熱的暑假 我剛從蘆竹騎著我的白牌機車 從山路駐唱拿到微薄的演出費回到新店 跟學校幫我拍攝的學姊約在深夜的馬路 沒有行人 只有偶爾警車經過 警察過來問我們拍到幾點 我很不好意思的連忙抱歉說 :再一小時就好、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那時是為了20歲自己辦的校內第一場演唱會而到處一個人想辦法理解...

下弦月長怎樣 在 于庭yut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2:19:52

昨天 @thedodomen 的吉他自彈自唱演出大家都有看嗎?是不是非常的棒! ❤️ 我們練的第一首曲子是陶喆的找自己,對於完全沒彈過吉他的Eric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找自己之餘找和弦。因為原本預計的時間是六月多就要演出了,時間關係我們兩次課就要解決一首歌,等於是今天教,下一次就要會彈整首。一開始起...

下弦月長怎樣 在 一日一樂 | 音樂分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2 04:15:34

【克里夫Cliff – 過客Passerby】 . 「在生命這段旅程中,我們都是過客。」 . 克里夫的阿公、叔叔、伯伯都是厲害的討海人,小時候的他跟著長輩們在海上馳騁,享受著海風親吻臉頰的溫煦暖流,傍晚回家後一家人在餐桌上吵吵鬧鬧的吃飯聊天,都是他童年最深刻的美好回憶。這首 以「海」作為主角,像是...

  • 下弦月長怎樣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9:56:58
    有 45 人按讚

    [想攝影139] 細說分鏡 Vol.16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21
    🖍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體驗到,攝影是一個剎那間的永恆
    🖍沒有任何人能複製的他人的感動,
    🖍每一個感動都是私密的,只有自己清楚
    🖍因此我們才如此的著迷

    照片帶來的意義,除了我們眼睛看得到的「 內容」,點線面組成的線條、曲線、圖案,色彩與亮暗表現之外,再加上作者的創作目的,這樣子就代表了這張照片的生命與價值嗎? 當然不只,想一想,是不是每次看自己的照片總是一看再看,縱使說不出千百字形容它對你的好,但若看著他人的作品,他人口沬橫飛地訴說照片的故事,我們也不容易觸動心弦,這代表我相信無論如何,照片與作者、觀者三人之間,總是有完全觸及不到與不同的心境。

    🟥永恆、照片、與我們
    太陽與月亮交際,照片地表上每一生態角落,這地球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長久永恆,萬般生物皆有生命周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不過這樣想法也有些狹礙,「非生命」的物體也是有可能「永恆」的保存,就像是「數位照片」就可以透過電磁記錄方式一直保留下去,只要妥善的保存,比如定期的更新硬碟,小心使用,那麼一張數位照片哪怕過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都能一如按下快門那一刻的模樣,「永恆」地保存下去。

    🔹將照片透過拆解,透過電磁特性記錄,這個動作,只是記錄一張照片「01010001…」等二進制的數位資料,只是拼湊成圖案,我們稱為「照片」,若只把照片的「永恆保存」挶限在 0 與 1 的電磁特性記錄,若從這個角度來定義「數位照片的永恆」,就顯十分可惜,因為我們知道,電腦等物理電磁特性,只是保存了照片的「物理形式」,卻無法保存了「代表的意義」,那顯然不足以說服許多人,物理電磁性能如實永恆地記錄照片,一張照片除了這些 01 組成的資料以外,應該還有更多東西才對,沒錯,那就是「照片的故事」。🔹

    就像前數篇文章提到「照片的故事」,就無法透過電磁特性記錄下來,除非像我這樣子的透過電腦、作業系統、中文輸入,將每張照片背後故事保留記錄下像,或著像是這篇文章存在目的 - 將我把這隻影片,每一分鏡、畫面、旁白等,再多說一點「分鏡後面的故事」,再透過數位檔案記錄下來,若能為照片做到這種方式的記錄,我才覺得那達到「永恆」更進一步。

    🟥照片故事的生命
    由於工作的關係,為了寫文、備課,我會有特定目的,在電腦硬碟裡不斷尋找某些照片,這時間的幅度可能一跨就是五年、十年,看到多年前的照片,有時會有一種陌生的感覺 – 像是在看別人的作品一樣陌生,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觸,這些照片無疑是我親手拍的,卻又有點距離,有些還想得到為何這個角度拍、拍來做什麼,但隨著時間越久,對這張照片解讀的空間也越有限,對一張照片記憶不斷的流失,而且還是數萬張照片,想想是有些可惜、恐怖。

    🔹如果數位照片背後的 0 與 1 能保存所有的照片與故事,那就不會有上面的感觸,以及「照片意義在我們心中滋長」的可能。🔹

    回到「照片背後的故事」這點,今天看這張照片,拍攝當下有了感受,了解為何這麼做、為何這麼拍,按下快門回家欣賞後,同時再為這張照片寫下故事,這樣子就結束了嗎? 不,還差得遠,當你時過境遷,過上好段時間,無意間再翻看同一張照片,你又會對這一張照片的故事,心裡又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想 – 多年前的照片不變,同時留在照片底下的故事說明也一字不動,它就是電磁特性永恆不變數位記錄特性,但變得是我們,一張照片所帶來意義又更加延伸,好像他會跟隨著我們,隨著我們的人生滋長下去。

    若真的有興趣,做一個實驗 (雖然我自己也沒這麼做過,相信挺好玩的),隨機挑一張最近拍的作品,寫下當下的感受,最好是字數多一點比較能記下更多的想法,過了半年好了,再把檔案打開來欣賞一下,再參考底下的照片故事,也許心裡不會有什麼變動,但如再過個半年、一年、二年再重看這份照片與資料,我相信心裡的感受絕對又更加不同。

    照片與當時寫下的故事都是不變的,變的是我們,一張照片故事,似乎可以又再更加的無止境的延伸下去,若是以這個觀念看待照片的「永恆」,那就沒完沒了,一張照片對自己的意義與價值不斷的增生下去,但我們人生肉體生命有限,直到那一刻,照片生命或許才算是真的結束,自那時才開始「永恆」保留下去。

    而正是如此過程,才會讓我重新體會「照片」「照片故事」與「我們」三者的關係是會不斷的變化,有些照片不但讓我重新回想起當下的感受,更因時間因素產生了模糊的距離,讓日後的我重複看這些照片,賦予了新的感受、價值,這樣子的心情每天都在我的大腦裡不斷的上演類似的劇碼,我才更去想著一些我們常說的「一張照片真的訴說千言萬語嗎?」「照片故事真的一成不變嗎?」「如何保留這樣感動持續下去」…等各個有趣的話題。

    🟥剎那間的永恆
    撰文的今天,我在擷取影片裡的畫面,想想當初製作這影片時,挑選適當的素材放進來,那時在挑選素材,也都是為了要傳達旁白所說的事情,比如說這句話「攝影是一剎那間的永恆」這句好了,為何挑選那張照片,我當然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張照片一定要有一種「多踏一步、快慢一秒就失去眼前畫面的感動」的感受,所以我挑選了一段影片,我走在德國國王湖山林路徑時,不時抬頭欣賞這片湖邊森林的美,不時陽光自林間透射錯落進來的感受,那真的就是「多踏一步」就會錯過一些景像的場景,於是我選了這個片段影片、這張照片來說著「剎那間的永恆」。

    🔹前面說到「永恆」,在我看來你很難去為永恆做一個邊界,我自己的邊界,就是直到我離開人世為止,這張照片所代表真正的故事,到此為止,沒了,再多的他人解讀都是個人多元詮釋,不是我的故事,但如果加個「剎那」兩個字,就更加簡單一些「剎那間的永恆」,就是那一個身體感受環境後的瞬間感受,所按下的快門,產生的照片,將照片生命剪裁至「那一刻」就好,我想還算是可以辦得到「永恆的保存那一刻」。🔹

    意思是,若我們同意照片生命是會伴隨我們不斷的成長 (或是消失),我們只限定「某時、某刻」,也許就那 3-5 秒,那樣子來解讀一張照片「剎那的永恆」就稍微講得通了,至少按下快門當下前後一刻的心情,較不容易隨著我們時間生命的推移,而有太多不同的解讀。

    🟥照片是私密的感動
    到現在看到那張選進影片的照片,仍可回憶我胸前背後滾滾發燙的感覺,那天天氣正好,說不定超過 40 度絕對有的,但好在濃密林間給了旅人遮避的空間,流動的風讓我這一路稍感舒適些,不時仰望、回頭看看身處的環境多麼美好,還可聽到接駁船電動馬達,以及水面波動的聲音,這一路真是享受,若時間再給我多點,我更願意放慢腳步想想「我幹嘛來這裡」「走那麼快幹嘛」「幹嘛帶這多的相機與鏡頭在背後」等等雜念。

    上頭這段短短 188 個字,你能感受多少? 我相信多或少,能帶給你近似的經驗,但與我當下拍下照片的感動仍有不少的距離,一來單單 188 個字是無法說完當下我所有的心情寫照,再乘個 10 倍來到 1880 字放在這裡,只能更拉近你,與「我跟照片」之間的距離,再極端想像一下,你跟我同一時刻走在一起,肩並肩步伐步速一樣,同樣抬起頭來,採著相同的構圖,但這一路來我們對那一刻旅程的感受絕對不同,相同的畫面,採用的曝光決定也不同,「你拍你的,我拍我的」,我們擁有各自對自己照片的感動,當下馬上交換看彼此的作品,還是無法百分之百感受對方心裡的那份心境。

    🔹所以,每張照片帶來的感動,都是無法複製的,也是非常私密的故事,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我們已經重複過類似的經驗無數次,相信你我都有類似的感受過,而這一層「私密的感動」如此的珍貴,而將照片「剎那間的永恆」解放開來,照片故事又隨著生命不斷的滋生出更多意義出來,唯有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這種關係才得已存在,他人只能遠遠、盡可能感受,無論如何貼近你,始終只是隔在門外,透過細縫看著你與照片、作品間是如何的相知、相愛。🔹

    我了解這層關係,多麼想為每張照片寫下與照片的連結與故事,但可惜那是一輩子無法做完的功課,我只能盡可能保留其 0 與 1 的電磁特性記錄下來,讓未來不同的我再次看到,除了帶來回憶,也希望給未來的我更多剌激與想像空間..

    🔹「現在拍的照片,都是給未來自己的一份禮物」,當你這麼想,也許你會更珍惜每一張自己拍的照片,無論好壞,不用與他人比較,都是你自己的寶藏、禮物。🔹

    最後再回到一個場景,聽著他人分享作品,無論表達過程如何,我們始終感到「照片與說者」與「我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怎樣都能抓到說者與照片之間的感動、連結,對我來說,始終還是覺得「故事表達得好如隔層紗,反之表達拙劣如同隔座山」,那樣的感受,而我也能同樣換位思考,當別人聽著我如何分享我的作品,也是有著相同的感覺,最直接的例子就是 – 寫到這裡近 3400 字,你能感受我多少心境上的想法呢?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下弦月長怎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2 22:00:30
    有 132 人按讚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 下弦月長怎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1 22:30:18
    有 176 人按讚

    「#初階彈奏與訓練該注意的事」( 9/2 12:04 更新 已額滿)

    最近兩班的研習專題,昨天畫下句點,預計從10月再次啟動,想先利用這個月好好把我其他工作進度給補齊。

    不過,這半年的專題研習課程中,大家的許多疑問,其實還是來自於基本,不管是基本觸鍵,或其他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開一堂基礎課程,希望能一次完整講述所有在兒童教材階段就該訓練的基礎與觀念建議。

    非常希望未來想上蔡老師專題研習的人,都先上過這堂基礎課程🙏🙏🙏。

    初階(兒童教材到巴哈初步)是坊間學琴孩子佔最大的學琴階段,它不是只是很簡單的手指動動,涵蓋許多教學概念,影響未來很遠。

    📍【課程綱要】

    大家都知道「基礎很重要」,有時卻淪為只是口號。到底怎樣才叫做「把基礎打好」呢?要如何方方面面都照顧到?

    所謂的「瓶頸」,其實是壞習慣的積累爆發。學的時間越長.程度往上走,能力卻沒跟上。

    📍兒童教材階段最怕養出三大問題:

    1. 手變緊硬彈
    2. 視譜能力跟不上彈奏能力,看不懂音與節拍
    3. 不練琴



    🔸「兒童教材階段常有問題與多方面訓練」

    🔸【 基本手型與運作概念】手站不好/小關節太軟/坊間雞蛋手.蘋果手迷思

    基本解釋:手掌.指節.小關節.小吸盤
    .手指訓練:如何強化小關節/ 抬高與貼鍵/ 開收/影響深遠轉手指/和弦彈法/ 休止符
    .所謂「放鬆」,其基本原則
    .為何小指不能捲翹,手指不飛,大拇指不夾

    🔸【訓練層面】訓練與教的差別

    避免:視譜過慢/不看指法,譜亂看

    1. 耳朵太好?還是只是懶的認音。如何解決視譜與節拍。
    2. 眼 -> 腦 ->手: ex.和弦進行練習要點 / 先唱譜後彈奏
    3. 唱譜+打拍。反拍的的重要性與影響
    4. 短暫記憶的利用
    5. 耳 :如何教孩子聽,孩子才知道要聽什麼。(和弦彈法、休止符、疊音)
    6. 常彈錯音三大主因
    7. 如何避免填鴨式與流水帳教學
    8. 節拍器,很重要嗎

    🔸【教材搭配基本原則】

    ——————————————

    📍【上課日期】
    9/23、9/30 (四) 早上10:00-12:30 共兩週。

    📍【線上課程使用軟體】zoom。 上課前給會議 ID。

    📍【報名方式】

    填妥表單:https://forms.gle/ZiNkmbVvFf8ABqgr9 ,加蔡老師 line ID,匯款後告知您的帳號末五碼。

    012 台北富邦銀行(士林分行)
    帳號:300168101957
    戶名:蔡佩娟

    *依匯款時間視為報名順序。

    *備註欄若需寫字,請寫您的名字,若寫「報名研習課程」之類的文字,無法辨別是哪位匯的款喔。

    *上課時請盡量在鋼琴旁,鏡頭照到琴鍵

    #教師研習 #鋼琴老師 #初階訓練 #音樂系 #鋼琴教學法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 下弦月長怎樣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20:00:03

    「我們在名為時間的摩天輪裡,

    往上、往下,往前、也往後。

    在青澀的日子裡,我們打過勾勾,

    時間和距離是生活永遠的難題,

    但如果你沒忘記,我也記憶深深

    願我們每次驀然回首,都有你,都有我。」

    #告五人
    #愛在夏天盛夏之約
    #蔡振南特別演出

    -

    ▍愛在夏天

    詞:潘燕山
    曲:潘燕山、潘雲安

    他 就活在我心上
    撐著一把傘
    就站在我夢旁
    我的頭髮
    有月光的柔長
    卻圈不起
    一朵雲的形狀

    他 兩頰發著光
    眼神是迷茫
    卻留給我想像
    怎樣的美夢
    才不會醒呢
    如今的夏天
    花都開好了

    我們的愛在 螢火蟲的夏天
    時間 就像那盛開的睡蓮
    只是那一切就像蜻蜓點水
    於是那陽光悄悄的
    喚醒了黑夜

    他 兩頰發著光
    眼神是迷茫
    卻留給我想像
    怎樣的美夢
    才不會醒呢
    如今的夏天
    花都開好了

    我們的愛在 螢火蟲的夏天
    時間 就像那盛開的睡蓮
    只是那一切就像蜻蜓點水
    於是那陽光悄悄的
    喚醒了黑夜

    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我來到陌生的巷子口
    我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降落
    那是花開花落日升日落的悸動
    驀然回首 愛在耳後

    我們的愛在 螢火蟲的夏天
    時間 就像那盛開的睡蓮
    只是那一切就像蜻蜓點水
    於是那陽光悄悄的
    喚醒了黑夜
    喚醒了黑夜

    -

    本MV歌詞使用justfont之新作「蘭陽明體」

    讓宜蘭的水悄悄地喚醒家鄉的模樣

    聽聽故事:https://reurl.cc/43yY2V

    -


    / 音樂製作 /

    製作人 Producer:告五人 Accusefive / 羅恩妮Annie Lo
    詞 Lyricist :潘燕山
    曲 Composer:潘燕山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潘雲安Pan Pan An / 羅恩妮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豆漿 Dojam / 潘雲安Pan Pan An
    貝斯 Bass:余銘展 Daniel Yu
    鼓 Drum:林哲謙 Richard Lin
    電吉他&貝斯&鼓錄音 Electric Guitar&Bass & Drum Recording:柯弗奇 Evan Ko /
    林鉑堅 Po-Jian Lin @ 相信音樂錄音室 B'in Music
    弦樂監製 Strings Producer:羅恩妮 Annie Lo
    弦樂 Strings: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朱奕寧 Yi-Ning Ju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陳奕勇 Yi-Yung Chen
    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Weapon Gan
    大提琴 Cello:劉涵 隱分子 Hang Liu
    弦樂錄音師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林尚伯 Lin Shang-Po
    弦樂錄音助理 Strings Assistant Engineer:陳祺龍Chris Chen
    弦樂錄音室 Strings Recording Studio:112F Recording Studio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葉育軒YuHsuan Yeh@相信音樂錄音室 B'in Music Studio
    混音 Mixing Engineer:黃文萱 Ziya Huang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 Engineer:黃文萱 Ziya Huang

    / 影像製作 /

    影像製作:恭喜發財映画
    導演&編劇:胡瑞財
    副導:林冠蕙
    導演助理:羅婕 / 楊雅雯
    導演組協力:劉芷妤

    演出 蔡振南 / 陳雅慧 / 鄭煒齡 / 蕭鴻

    製片:梅致祺
    執行製片: 林知融
    生活製片 :謝孟庭
    製片組實習生:梁詠喨
    場務:范子霽
    防疫組:林宸瑀
    攝影指導:莊竣瑋
    攝影大助:馬崇智
    攝影助理:何晟豪 / 郭沛鑫
    美術指導:陳若宇@趴踢兔美術工作室
    執行美術:王宥睎
    燈光師:林宏洋
    燈光大助:吳思賢
    燈光助理:林建志, 林盈宏
    燈光組司機:田峻榮
    空拍師:柯奐辰@肯尼飛飛
    劇照師:游子宸
    演員管理:陳柔伊
    演員造型:大日子工作室
    九巴司機:張輔弼 / 葉世輝
    攝影器材:鏡頭銀行
    燈光器材:貞寶影業
    剪接:周雨青 / 林思妤
    調光:李芷璇
    特效:謝蕙琪
    場地協力:麗寶樂園渡假區 https://www.facebook.com/LihPaoLand
    特別感謝:麗寶樂園渡假區全體同仁 / 蕭秉亞 / 胡焰棠 / 萬美麗 / 林宸瑀


    ‥‥訂閱・相信‥‥‥‥‥‥‥‥
    ▶ 訂閱相信音樂YouTube官方頻道
    – MV首播、新歌搶先聽、獨家花絮
    http://bit.ly/YTBinMusic

    按讚相信音樂官方FB Like on Facebook
    – 官方訊息公佈、即時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ibinmusic​

    ➩ 告五人OFFICIAL ➩
    ★ YouTube:@告五人Accusef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ccusefive​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ccusefive/​
    ★ Weibo:https://weibo.com/u/6207194144

  • 下弦月長怎樣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20 10:00:01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2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CPXAb1BOE6Y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多國研擬設立「疫苗護照」,在香港,相關討論亦愈來愈多,有人放眼遊埠,專家關注實際可以怎樣操作,有商界人士則擔心各地疫苗認證要求不一,不知該打哪款。「疫苗護照」的複雜性,在於它既是科學問題,亦是政治問題。很多地區急欲恢復國際旅遊救經濟,然而刻下新冠疫苗短缺,縱有「疫苗護照」亦必是利富不利貧,加上現時新冠疫苗只遏病情不阻傳播,大舉放寬旅遊之門,病毒必然「四圍走」。國際疫苗認證談判,無可避免滲入政治角力,惟現實是不可能只有某一兩個國家的疫苗獨步天下,為了逐步恢復全球經濟交往,最終各方都要放下成見,認證、接受各款主流疫苗,現時香港最重要是克服疫苗猶豫、提高接種率,否則任何倡議皆是空中樓閣。

    蘋果頭條
    英國首相約翰遜周五與4個新來英的港人家庭進行視像訪談,以了解他們來英的目的及需求。他表示代表全國歡迎他們選擇來英國定居,並對此感到自豪,又指相信英國會令他們感覺如家。約翰遜說,英國長年擁抱因追求自由而被原居地排擠的人,所以對英國向持BNO港人提供5+1定居計劃感到十分自豪。有份安排是次會面的慈善團體領袖Krist Kandiah透露會面十分愉快,與會家庭主要是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建築師及教師,有向首相反映港英專業資格銜接的困難,又特意提及帶小孩上學遇到的問題。

    東方正論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移民對於香港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97前已有一股波瀾壯闊的移民潮,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一度吸引港人回流。然而好景不常,移民潮在回歸20多年後愈演愈烈,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受訪者計劃永久離港,人數高達150萬,當中四分之一正在準備離開。香港人無聲吶喊,用腳投票,難道不值得管治者反思嗎?有民調機構訪問逾5,600名年滿12歲的香港居民,發現多達21%受訪者有計劃永久離港,即每5個港人1個將會移民,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星島社論
    中美高層周四(十八日)在阿拉斯加舉行的首次高層戰略對話,火藥味十足,罕有地在記者鏡頭前互相發炮。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開場白即表明要關注新疆、台灣、香港問題,又指中國經濟脅逼盟友,威脅全球秩序。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隨即一口氣發言近二十分鐘還擊,嚴斥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指美國國內人權等存在許多問題,還動輒用武力進行「侵略」,推翻其他國家的合法政權,造成世界動盪不安。中國官員會後指美方在開場白無理攻擊中國,挑起爭端在先,因此中方作出嚴正回應。

    經濟社評
    以歐洲為首至少20國在未有充分證據疫苗可致血栓下,爭相輕率煞停牛津/阿斯利康針劑,結果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表明「安全和有效」後,多國急忙改弦易轍,但恐已無從挽回公眾信心,遏止正在反彈的疫情。歐洲大國今趟政治凌駕科學,可堪各地引以為鑑,港府亦要謀定而動,最終應否轉購另一藥廠的出品。EMA周四指出,阿斯利康疫苗與血栓風險提升沒關聯,強調接種利益大於風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地昨日隨即復打。

  • 下弦月長怎樣 在 林鴻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09 20:00:11

    #你有你的冬天#林鴻宇

    「不要在別人還沒伸出手抓緊你時就先自我否定了」

    對於過去的不將就
    面對未來的不枉過

    林鴻宇《你有你的冬天》

    在回憶中繫上最好的片段
    抓緊我,再活一遍

    ■ 數位收聽:https://hungyulin.lnk.to/YourheartInWinter
    _
    ■ 歌詞
    演唱|林鴻宇
    作詞|林鴻宇
    作曲|林鴻宇、羅大惟

    總說距離加深情感才會更想念
    桌邊旁的動態提醒 你不顯得可憐
    我的悲觀總大於樂觀 煩惱 會多一些
    刪不掉的舊照片 在腦海不斷的重現

    看看,你說看看,未來會長怎樣
    拜託 還不就是那樣
    把我的未來你的未來重新再活一遍

    你有你的冬天
    可是我有我的熱烈
    不在同個時間 同個地點卻都想好一點

    你有你的傷悲
    哭過不要再懊悔
    在同個回憶 裡面繫上 最好的一切
    怎能觸景傷情 別自我否定

    可能思念總 越 飄 越遠
    直到看不見
    突破種種意外之後才能夠遇見
    我的悲觀總大於樂觀 煩惱 會多一些
    刪不掉的舊照片 在腦海不斷的重現

    看看,我們看看,未來會長怎樣
    把我的未來你的未來重新再活一遍

    你有你的冬天
    可是我有我的熱烈
    不在同個時間 同個地點卻都想好一點

    你有你的傷悲
    哭過不要再懊悔
    在同個回憶 裡面繫上 最好的一切
    怎能觸景傷情
    別 再觸景傷情
    別自我否定

    你有你的冬天
    可是我有我的熱烈
    不在同個時間 同個地點卻都想好一點

    你有你的傷悲
    哭過不要再懊悔
    在同個回憶 裡面繫上 最好的一切
    怎能觸景傷情 別自我否定
    _

    ■歌曲 製作名單
    演唱 Singer:林鴻宇
    作詞 Lyricist :林鴻宇
    作曲Composer:林鴻宇、羅大惟
    製作人 Producer:吳奕宏
    編曲 Arrangement:吳奕宏、楊友豪、羅大惟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s Arranger:吳奕宏、林鴻宇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 Arrangement :楊友豪
    弦樂編曲 Strings Arrangement:盧思蒨
    中提琴、小提琴 Viola & Violin:盧思蒨
    弦樂錄音 Strings Recording:李詠恩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吳奕宏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Playroom / 荒原錄音室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吳奕宏
    母帶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吳奕宏
    OP: 好感度音樂有限公司Good Sense Music Service Co., Ltd.
    SP: Universal Music Publ. Ltd Taiwan

    ■ MV 製作名單
    導演 Director:阿諺 Yan
    影像剪輯 Editor:Nicole
    插畫設計 Graphic Designer:Nicole
    標準字設計 Font Designer:Nicole
    動畫設計 Animation Designer:Nicole
    攝影 Videographer:冷杉映像 - 阿Lee

    「冬天的城市街頭,充斥著佳節氛圍與儀式感,步行在路上,那些場景與氣氛往往會勾起人們開始回憶過去在同個街道與在乎的人相處的種種,不管是實際發生過的,或是自己腦補的,還是現實與想像交錯的,帶著耳機的散步途中,腦海中跟著眼前的街景與音樂產生的畫面與小情緒,就在這樣想像的過程中,成為刀刃,儘管心中的畫面是美好的,但就是心酸到一個不行,細細切割信心。

    從這樣的概念出發,這次的 MV 選擇在台北的街景做定 camera 拍攝,透過插畫人物,在下著雪的台北,勾勒一段想像或回憶中,出現的美好片段,再用結尾美工刀回割的畫面,與歌詞『別再觸景傷情,別自我否定』做回扣,儘管回憶或想像時而美好、時而如刀刃切割般傷人,但要『在同個回憶裡面,繫上最好的一切』,繼續往前走。」

    ■ 更多相關資訊:
    林鴻宇 facebook:https://reurl.cc/4xndR
    林鴻宇 instagram:https://reurl.cc/Gkxoqd
    林鴻宇 StreetVoice:https://reurl.cc/RNmez
    林鴻宇郵件:hungyulin9@gmail.com
    WIN Music & Creativity:https://www.instagram.com/win_music_creativity/
    冷杉映像:firstudio2020@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