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上部過濾反氣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上部過濾反氣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上部過濾反氣舉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給大三升大四的同學們,重新思考一下,究竟你們心中「想要做怎樣的設計」?在新一代設計展中,究竟只是想要花幾萬打個卡求畢業還是想「企圖」得到更多? 我能明白現今時空背景與過去有所不同,也不是鼓勵大家要做超大量體作品。引用日本平面設計事務所DRAFT設計總監宮田識在「不要做設計」一書當中的文字:...
上部過濾反氣舉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大三升大四的同學們,重新思考一下,究竟你們心中「想要做怎樣的設計」?在新一代設計展中,究竟只是想要花幾萬打個卡求畢業還是想「企圖」得到更多?
我能明白現今時空背景與過去有所不同,也不是鼓勵大家要做超大量體作品。引用日本平面設計事務所DRAFT設計總監宮田識在「不要做設計」一書當中的文字:「只是一直在整理枝葉並不是設計。因為生活上需要一直砍樹也不是設計。去培育一座森林才叫設計。『不要做設計』這句話並不是在否定設計本身。而是藉由否定只在小細節處龜毛地做設計的行為讓設計師看見設計裡更寬廣的可能性。」
如果你希望在這1年急速成長到一個位置,你能做的事情,真的不是只有「設計」二字而已。
「新一代」的老懷想
這幾年來面對新一代展,不斷有很多角度的批評。今年是我由成大工業設計系畢業30週年,也就是我是整整30年前參加過新一代展的「老學生」(我們那時候好像還不叫這個名字?),當時全國工業設計系只有四所,還是世貿展場剛落成時產出學生設計的第一次,想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三十年前!很多人都還沒出生,有必要跟大家說一下那時候的狀況。我們學生選擇畢業製作的題目,必須經過系主任的同意。原則有二:一是量體要「大」(在那個大家還不知道工業設計是什麼,身邊又是工學院眾多老科系環伺的成大,或許是引起大家注意,同時不輕忽工業設計能力的一個對策);二是必須要有配合廠商。後面這點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產品大,製作時所需的財力根本不是學生可以負擔得起的。如果你想畢業,畢製題目這兩項條件缺一不可!
所以在大三下學期時,同學就開始紛紛三四個人搭組找尋可以合作的廠商以及題目,整個三升四的暑假,就是在一次次找尋廠商、寫企劃書、洽談合作條件下渡過。找廠商有的借助人脈,但更多的是透過黃頁中的企業名單,一層層過濾探詢。和我們合作的條件,除了要將我們的設計作品1:1可以動作的樣品製作出來,還要贊助我們每人約2.5萬元的參展經費(那年系上期待我們以100萬估算,40人正好一人2.5萬),用在海報、邀請卡、專刊、制服、展場...等等上面。當然情況每組不同,未必如此理想,但加上我們公關組也為專刊努力在拉廣告,大家最後都如期過關。我記得結果我們花了80萬左右,最後還有些錢可以退給同學。
當然為了能符合條件,有些找到的題目未必盡如人意,有些可能覺得無聊,或者能讓設計發揮的地方著實有限,但這一年箇中滋味大家點滴在心頭,重點是大家都過關了!我們的題目到底有多大?舉例:有子母式垃圾車(比現在的垃圾車還大一些,有吊桿可以吊起兩個垃圾子桶);射出成型機;鐵路拖拉車頭...。就算是小的也要是系列健身器材;三合一電動掃地機(掃、洗、乾,體積類似2~3台Gogoro);整組高爾夫球具...而且全部都要Working。我們這屆還算客氣,高我們兩屆的學長還設計了一台遊覽車(經過風洞測試的流線外觀加上全新內裝與座椅),北上佈展時是帶著部分同學一起開進展場的!
我們跟現在所有的設計學生的時間是一樣的,也就是一年。可是這一年我們有很多收穫!首先明白了要做自己覺得酷的事,是要付出代價的!要寫企劃,找合作夥伴,找錢...。雖然不是我們自願的,但是心裡也沒太多掙扎,反正事情就是這樣,就做吧!而且學長範例在前,說我們做不到,似乎也沒多大說服力。在一年結束後,對自己的自信絕對翻了好幾倍。聽友校同學說我們誇張,我們倒是感到自豪!面對展覽期間觀眾的欣賞眼光(光是量體就嚇壞他們了),那時真的覺得我們自己酷斃了!
也因為花的是廠商的錢,最後也有賴他們將作品做出來,所以我們更注意與廠商的溝通,更加注意傾聽他們的回饋,做的過程不會太過任性或偏離現實,明白設計有賴團隊合作方能實現,這都為我們日後的設計生涯,打下必要的基礎
所以聽到近幾年許多學生說做畢業設計一個人要花兩三萬,是多大多大的負擔時,我其實是很難理解的。如果你熱愛設計,你一定會找到方法,如果你不喜歡設計,那你花一塊錢都會嫌多。
又說「新一代」是大拜拜,我更難理解。如果你用心做畢製,怎會自己污衊自己是拜拜。就算是拜拜,你心誠自有收穫,那是鐵打的經驗,何須理會旁人說三道四?
我覺得之所以現在很多人覺得「新一代」怪怪的,是因為參加的學校、學生多了,難免良莠不齊,加上部分參與的人並沒有將之當成設計生涯的成年禮,夾雜太多個人好惡,卻沒有在當中見到畢業設計的意義。所以「新一代」怪怪的,是部分參與的人心態變了,是部分學校心態變了,是我們對學生的引導還需加強,但是絕不該否定「新一代」的良善立意與價值。缺點要改,但不該整盆水倒掉,否定了我們台灣最寶貴的設計資產之一。
各位願不願意參觀「新一代」,是各位的自由。要由裡面找出差強人意的作品加以嘲諷一番,也不是件難事。但是我想起自己三十年前,多希望自己一年努力的成果,能遇上有心人的一番點評,那是給我最寶貴的人生資產。今天這樣抱著渴望的孩子更多了,如果你能在有限時間中,由眾多紛陳的作品中發現一件打動人心的作品,請你不忘稱讚他一聲:「年輕人!幹得好!」我也要向每年組織新一代的許多朋友致謝,謝謝你們維持了一件值得的事。我們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