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AIDA2自由潛水訓練(part I)
這會是篇很長很長很長的心得文,
所以分成三篇文。
不知道怎麼分類才好,
只想把滿滿的情緒、經歷都記錄下來。
.
我怕高、怕水。
每年還是會想設下一個目標,挑戰自己。
從完成高空跳傘後就一直想完成這個被我寫在bucket list之一的夢想。
.
從小就...
關於我的AIDA2自由潛水訓練(part I)
這會是篇很長很長很長的心得文,
所以分成三篇文。
不知道怎麼分類才好,
只想把滿滿的情緒、經歷都記錄下來。
.
我怕高、怕水。
每年還是會想設下一個目標,挑戰自己。
從完成高空跳傘後就一直想完成這個被我寫在bucket list之一的夢想。
.
從小就怕水甚至不會游泳的我,
偏偏我就是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海。
2017年逼自己獨自報名游泳課程,
想讓自己在學自潛前敢下水、不怕水。
.
隔年以為自己上完泳課準備好了,
但實際上卻因為膽怯海的深不可測而遲遲不敢報名上課。
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想像中的這麼熱愛海洋。
但我不想退縮,更不想讓自己遺憾。
.
直到2019四月中第一次到綠島旅遊,
海水的溫度、能見度、島嶼的面積大小,甚至是島上生活的感受,
對我來說恰好介於小琉球跟蘭嶼間。
在那次回本島前,
心底默默想著:下次一定會再來。
也激起我想學自由潛水的動力。
.
五月中旬剛好工作進度提前完成,
加上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
想要讓自己獨處流浪一趟,
才匆匆的詢問 @oceanian_
還有沒有名額可以報名。
恰巧,就在月底前還有最後一堂課!
就衝了吧!!!
即使沒有人陪也沒關係,
就出發吧!!!
對於一個連單獨逛街、吃飯都怕孤單的我來說,
跨出這一步集結了我許多勇氣。
.
‘Don’t worry, you are stronger than you thought!’
好友在我出發前這樣對我說。
.
還沒出發前就開始煩惱著這五天的時間我要怎麼度過?
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只有五天根本不夠!
居然能夠享受這樣的自由了!
從這時候開始與自己對話。
或許少了可以一起分享一路上所有感受的旅伴,
但我也因而認識了許多朋友。
.
先說一下自潛AIDA2的通過標準是
STA靜態閉氣:2分鐘
DYN動態平潛:40米
CWT等重下潛:16米
.
才知道,原來自由潛水一點都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
第一天下午一點半開始上理論課,
我提前到了海子的交誼大廳等待,
預先熟悉環境,放下緊張。
教練、潛伴到達後,先是簽下相關的同意書,
畢竟自潛是極限運動的一種。
.
隨後認識我的教練、潛伴!
而這三天的課程內,
有一位能讓你放心的把生命交給他的教練,
有助於讓自己在海裡放鬆。
你的每一潛,
教練都會陪著你一起下去,
你不用擔心教練會不會沒有注意到你的狀況,
只需要放心的專注完成你的動作。
不過當我得知阿崴 @lwswei_0131 才20歲的時候,
不僅沒有因而感到擔心,反而提升對他的信任!
因為他的成熟穩重超出實際年齡的表現太多太多了!!
.
雖然在出發上課前,有做一些關於自由潛水的功課,
但在上課的過程中因為不斷吸收到新的知識而感到充實!
原來靠著憋一口氣下潛的背後最大的訣竅就是放鬆!
於是調整出自己覺得最放鬆的姿勢平躺著,
兩分鐘的調息時間,讓自己放下所有雜念、感受,
進入腦袋一片空白的放鬆狀態。
調息時間到了,
從腹式呼吸延伸到胸式呼吸將氣吸足,
然後開始閉氣,
當時間一秒一分的過去,
因為呼吸反應出現了橫隔膜抽動,
但沒關係,繼續放鬆,那不是缺氧了,
教練在上課時說的話排遶在腦海中。
而渴望呼吸的感受在後續的每一秒都感到難熬。
練習閉氣的技巧就是訓練自己提高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度,延後呼吸反應的時間。
還記得我第一次還是太過緊張,
已經過了調息時間,我還是沒辦法做到自己覺得吸飽氣的全呼吸,
教練輕輕的說沒關係,等妳準備好再開始就好!
讓當下的我可以感到平靜。
.
下午三點半就出發港口下海進行第一次的STA!
穿上3mm的防寒衣在海裡一點都不覺得冷,可以更容易放鬆!
第一次穿上長蛙既興奮又期待!
當下的心情就好像幼雛展開了翅膀!
也許因為可以邊浮潛邊憋氣,
所以成功的超過2分鐘的時間!!
接著恢復呼吸,對著教練/潛伴比出I’m ok 👌🏽的手勢。
成功完成STA之後,開始學踢蛙鞋!
以前看影片都覺得踢蛙鞋很輕盈又柔軟!
當自己實踢之後才感受到在水裡的阻力有多大!
學會正確的踢蛙姿勢才能有效的前進。
再來就是學習救援流程,SAFETTA。
要在海上維持平衡再替潛伴做出人工呼吸真的不容易啊!
自己都快吃水了哈哈哈
加上還不習慣防寒衣的浮力,
一直在亂飄亂踩腳踏車。
.
晚上七點半繼續上完理論課,
如何避免及觀察出潛伴有無LMC、BO、以及學習至今我還是不會的Frenzel⋯⋯等。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吸收這些自己有興趣的新知識,
所以精神超級亢奮,聽得津津有味,
完全不覺得累!!!
而且當天晚上我還失眠.......
直到凌晨四點我還醒著!
隔天早上九點就要到開放水域海訓,
八點前就必須要吃完早餐的我覺得完蛋了⋯⋯
(待續
-
Photo 📸by: @lwswei_0131
-
#vitaminsea #oceanian #greenisland #freediving #freedive #freedivingphotography #bluesea #discoverocean #aidafreedivingcourse
上課時間延後通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校園輔導諮商可以更好
#數位遠距開啟新可能
就如同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是學生好好學習的重要基礎, #校園內輔導支持 是我長期關注的重點。
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在國外, #遠距 輔導與諮商已成為校園日常支持系統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部分難以到校的學生來說。
但在台灣,通過遠距諮商審查的學校,極為稀少。原因包括各地審查的規定及標準不一、學校本身硬體設備仍不足等。
因此,如果有些孩子因為身體因素,常需要跑醫院或間歇性無法到校,他的實體輔諮只能取消、延後重排或中斷。
也有些孩子因為心理或家庭因素,間歇性或突發性無法到校;儘管他們在當下更需要諮商與支持,但卻因為時間、空間及交通的限制,難以得到足夠的協助。
之前我透過提案(註),請教育部協助,緊急公告了「疫情期間學校及輔諮中心遠距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 (https://bit.ly/3BfdcXQ ),促使停課期間內,學校可以遠距輔諮,加速恢復上萬學生因疫情不到校而被迫中斷的校內輔諮服務。
但此原則,最終只能處理學生「因疫情不到校」的狀況,無法解決我前面提到,校園內一直存在的遠距輔諮需求。
這必須有系統性的處理與改變,法規要修(例如現在因為法規限制,未成年學生不能接受遠距諮商)、教學現場的校方及老師需要知道遠距輔諮如何落實(日前甚至有校方以為遠距輔諮只是隨便打打電話聊天)、資源要投入(補充設施設備等)。
校園的遠距輔諮需要更多討論、研議相關規範、提供實施原則與指引,才能讓學校和輔導人員有所依循,也更加保障學生權益。
停課不停學期間,校園特別開放的遠距輔諮,為台灣主管機關一直以來堅持實體諮商的狀態開啟了新的可能。
我會繼續請教育部借鏡國外經驗,正視目前台灣校園狀況,研議台灣校園遠距輔諮的具體可落實方案。用更好的方式、接住每個年輕學子,讓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完整的保障!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註:先前停課不停學期間,我辦公室持續收到學生、老師及心理師的陳情,表示停止到校上課期間,原本面對面的校內心理諮商也被迫停止。
同時,也無任何學校能提供遠距心理諮商,加上其他校外諮商管道多數中斷,估計有全國有上萬孩子們面臨求助無門的狀態。
例如,6月份我參與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舉辦的「 #別讓兒少聲音在疫情中隱形」記者會。會中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5成青少年因為無法跟朋友們見面感到失落與難過、2成8的青少年因而愈來愈容易感到孤單寂寞,對於疫情影響原有的校園活動、就學及生涯規劃,也有4成7的學生感到無力及焦慮😢
這顯示恐懼、擔憂、煩躁、焦慮等情緒,確實在許多學生身上累積,對於原本已在諮商或有諮商需求的學生來說,影響可能更為強烈。
又如,根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抽樣調查,推估6月時全台約有3萬名學生諮商被迫中斷,且因疫情新增諮商需求的學生,也無法得到協助。
我因此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以確保學生的心理輔導諮商不會繼續中斷。
感謝教育部的積極處理,在7月初公告了「疫情期間學校及輔諮中心遠距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盡快恢復照顧。
上課時間延後通過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教育部今天舉行公聽會,討論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延後國高中上學時間的提案。一份公民團體的調查顯示,接近九成的民眾認為延後上學時間有必要。有學生主張,可以先廢除早自習,或開放早自習自主參加。教育部會聽取各方意見後再來決定。
上課時間延後通過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馴獸編:以下開放各位學生、家長們討論!
#國高中 #上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