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上興赤礁小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上興赤礁小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上興赤礁小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上興赤礁小繼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還原「物業帶動鐵路」的歷史時空】 #永續港鐵霸權 #7月專研 港鐵霸權一大核心就是長期壟斷「鐵路上蓋物業發展權」,今時今日香港土地問題走到如斯局面,與經常被吹噓為「國際成功模式」的「鐵路加物業」(Rail + Property) 不無關係,但服務大眾的鐵路公司搖身一變成為追求利潤的發展商,絕對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YJ Jane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YJ台南 #YJ台南美食 詳細文字介紹:https://pse.is/P2W26 影片快速傳送門: 01 集品蝦仁飯 0:38 02 二哥鱔魚意麵 01:06 03 花園夜市 01:55 04 鼎富發 豬油拌飯 1:58 05 阿村牛肉湯 02:20 06 白糖粿 麻古茶坊 椪糖 2:32 ...

上興赤礁小繼 在 W Jenn Le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02 11:46:12

👠《真有潛規則,拍照拍上床Part 8》👠 . 跟 @dennisfeixx 離開紐約後,我仍默默繼續下一季創作,決定不離開台灣後,我便開始扎根土地。台灣廟宇,成為創作。這已經是三年前的故事了。 . 不堪殘破的柏林日子已走過,但與 Dennis一年的情感踏實嗎?那可不。 可不是嗎?你相信這麼短暫建...

  • 上興赤礁小繼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6 00:16:52
    有 392 人按讚

    【還原「物業帶動鐵路」的歷史時空】 #永續港鐵霸權 #7月專研

    港鐵霸權一大核心就是長期壟斷「鐵路上蓋物業發展權」,今時今日香港土地問題走到如斯局面,與經常被吹噓為「國際成功模式」的「鐵路加物業」(Rail + Property) 不無關係,但服務大眾的鐵路公司搖身一變成為追求利潤的發展商,絕對不是一夕間發生的合理事情。「鐵路上蓋物業」的原意又與今日有沒有變化? 是次研究專題將會透過回顧過上千頁有關香港地下鐵發展的英國解密檔案,還原70年代「物業帶動鐵路」發展模式的源起及原意,將有助進一步理解現時逐漸扭曲的港鐵發展形態。

    ▌構思初現:初期鐵路物業的背景與概念

    「以地養鐵」更早可以在日本找到相類似發展模式 (Murakami, J., & Gregory, K. I.,2012),然而最早「引進」香港的來源暫不可考。但從現有官方內部檔案中,可找到早於1970年交通諮詢委員會 (Transport Advisory Committee)提交的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報告中建議除了計劃興建已設計的4條鐵路路線,並分9期(nine distinct stages) 完成「理想」鐵路系統(preferred system)外,已有提及「發展上蓋物業」的構思。在報告提及鐵路系統的長期發展影響:

    ”Wherever subway systems have been built experience shows that property and land increase in value. This opens up the strong possibility that a part of the cost of providing station concourses could be met through arrangements which permit the private development of station superstructures and surrounds.”

    當年報告所述,由於預視到鐵路系統的帶動下,當地物業及地價將會升值。因而報告提到有很大可能可以容許私人發展 (private development) 上蓋物業去補貼鐵路站的建設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除了提出上蓋 (station superstructures)發展外,首次提到發展上蓋周邊 (surrounds) 的發展概念。可見,現時港鐵圈地/上蓋物業發展一早出現在早期鐵路系統構思之中。

    70年代還有差點讓鐵路系統觸礁的財政艱難,更清晰定位鐵路中的「物業收益」有何功能。參考早期關於興建鐵路系統的英國解密檔案顯示,早於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Mass Transit Railway Provisional Authority),打算先行興建較全面、工程單一批予日資財團(Japanese consortium)的早期系統(initial system),但後來石油危機爆發,日本經濟陷入危機,財團先是提出可否修訂興建成本價格上限由50億為60億,遭到管理局拒絕後則宣佈退出鐵路興建,檔案中可看到港英政府曾一度為此而與日資財團就賠償爭執,甚至有香港主要大班 (怡和除外) 都因財政理由反對繼續推展興建鐵路計劃。

    當年港英內部評估1980年代交通系統會超負荷,即使鐵路系統已被日資延遲一年(have effectively delayed the MTR project for 12 months),連帶物料通賬的財政問題,但卻認為必須「頂硬上」,調整鐵路系統的財政預算、規模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於是臨急推出後來實現的修正早期系統 (Modified Initial System)。在1975年一份關於修正早期系統行政局內部文件,港英將會排除必要鐵路系統以外的多餘支出 (eliminate all expenditures not strictly necessary for resultant simpler system),不僅使整個鐵路規模「大縮水」,同時更建議以溢價債卷(Premium bond)作為融資措施,以及發展沿線上蓋物業(property development on lines)抵消(offset)財赤,皆為確保(safeguard)鐵路在任何情況下的財政可負擔性(the financial viability in any event),讓減少後規模的總興建成本能夠保持於49億的水平。可見,當初「鐵路加物業」發展的概念是在財政大緊縮的特定歷史脈絡生成,目的為防止鐵路興建所帶來財政不穩定情況的其中一法。

    ▌立業辟地:港鐵上蓋四小龍

    直到1975年,為了確保鐵路系統的財政可負擔性以及應急儲備,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向政府申請批出四個鐵路上蓋物業的綜合發展權(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而當時行政局內部討論中,一份十分詳細記錄有關批予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四個上蓋發展權的行政局文件顯示,最早期物業上蓋發展的具體情況:

    —九龍灣車廠上蓋物業(現時德福花園):

    當時除了作為首個利用鐵路車廠上蓋作物業發展的項目,而且亦成為物業上蓋住宅發展的先例,佔地165,800平方呎,打算興建大型屋苑,滿足18,000個人口的住宅需求。

    —亞皆老站(即現今旺角站)上蓋物業(現時旺角中心第一期):

    首個非鐵路站上蓋作物業發展,只是相鄰於(adjacent to) 鐵路站,為首個利用鐵路通風樓(ventilation shaft)的物業發展。

    —金鐘站上蓋物業(現時海富中心):

    佔地60,000平方呎的海富中心,當時金鐘站上蓋物業批地條例原來有列明非工業用途,包括興建酒店(non-industrial purposes which may include a hotel)。

    —畢打/遮打站(即現今中環站)上蓋物業(Pedder/Chater)(現時環球中心):

    當時批中環商業靚地予鐵路公司的理據明顯為商業利益最大化(maximum exploitation of the commercial possibilities),一來可以善用土地資源(物業建於鐵路站上蓋),二來物業及鐵路站同時興建,可以減少工程興建時發展阻礙(development disturbance)。

    其後地鐵公司分別與恆隆、合和、長實多間發展商共合發展上述四個上蓋物業,作為「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的雛型,當時內部估計以上物業收入將會佔地鐵公司總收益的20%。當年批出九龍灣車廠上蓋物業上公頃的市區發展土地,整體政府部門都相當歡迎,認為可以平衡當區公屋主導的房屋格局,與及能夠為該區提供額外設施的機會,甚至具體要求屋苑內有至少10戶1車位的發展條件 (XCC(75)52)。此四幅最早批出的上蓋物業發展,從通風樓到車廠、由單一大廈到綜合發展,已是奠定了日後鐵路物業發展的主要選址方式與發展類型。

    ▌誰主上蓋物業?

    這份行政局文件亦載有早期鐵路用地發展權的重要批地原則(principles to be adopted in respect to land grant to Mass Transmit Railway Corporation),是還原物業上蓋發展歷史一份重要參照。文件清楚列出,上蓋物業不一定是地鐵公司「囊中物」,鐵路物業發展權是否批出,或批給誰,完全是政府「話事」 (the gran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ights on land affected by railway installations will be discretionary)。

    文件亦同時指出,程序上地鐵公司需要先向政府申請(formally apply)批地,政府可以基於實際考慮 (practical consideration) 決定如何運用這些鐵路上蓋用地的發展潛力 (for government to decide on how to dispose of any development potential remaining in the land over and above its Mass Transit usage) 。換言之,港鐵的上蓋發展絕對可以由政府主導及決定,包括根據現時的實際考慮(公營房屋供應長期落後及不足)用作興建公屋,不一定用於與發展商合作興建私樓供港鐵公司利潤最大化。

    ▌物業收益應急而起

    70年代尾,鐵路系統打算擴建至荃灣區。翻查1978年有關鐵路擴建荃灣(Mass Transit Railway extension to Tsuen Wan)的行政局文件顯示,當時除了提及車廠上蓋物業發展的選址爭議外,亦有提及港英對發展上蓋物業的財政原則。物業發展的收入原本並不用作補貼鐵路成本 (revenue from property development was not originally envisaged as being used as a means of financing the capital cost of the railway itself),而是作為應急儲備及改善現金流(contingency reserve and to improve its cash flow)。而且更補充荃灣車廠上蓋物業發展的剩餘收入,可以用作應對以下4個應急情況:

    —抵消「超支」建築成本(offset any excess construction costs)

    —抵消收入財赤(offset any revenue deficiencies)

    —加速還債(accelerate loan repayments)

    —提早鐵路公司對港英政府的投資分股息的日子(bring forward the date when the Corporation begins to pay the Government as share holder on behalf of the public dividends on its investment)

    可見,港英多次強調,鐵路上蓋物業收入為確保財政可負擔性(viability)及應急(contingency),而非像現時政府愈來愈恆常化送地予港鐵興建私樓賺錢。

    引述法國城市學者Aveline-Dubach整理地鐵公司至其後港鐵自1980至2016年收入可見,明顯看見90年代末東涌綫及其後的將軍澳線所帶動的物業發展收入比例愈來愈重,已經超越鐵路票務收入,現時每年物業收益足足佔港鐵總收入四成。可見,透過重現當初的批地原意,更能突顯漸走向扭曲的港鐵發展形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賣樓補車費:明言物業發展利潤補貼車費

    港鐵不應用上蓋物業賺盡的討論,亦見於地下鐵路公司條例的立法階段的重要討論。一份1975年討論地下鐵路公司草案(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 Bill)的行政局文件,提及鐵路公司需要按照審慎商業原則 (prudent commercial principles)。鐵路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不應最大化其投資回報 (maximize its return on investment),只應賺取足夠(enough)收入作營運開支。

    文件亦可見當年政府就發展上蓋物業項目的收益,會清晰公開回應指物業發展可為鐵路帶來的額外利潤,以維持一個「保守的車費政策」 (assist the railway by providing extra revenue to maintain a conservative fares policy)。比起今天已經與物業收益「脫勾」的「可加可減」車費制度,當日港英政府明顯認為物業收益有助更平宜的車費定價。

    在40多年前的歷史時空,當初「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跟現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發展上蓋物業不論就其發展型態、財政狀況、規劃模式、補貼原意,明顯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及原意。是次研究專題透過還原早期興建地鐵的歷史討論,帶出現時不斷被政府吹奏作為「國際級典範」—港鐵發展模式,並不是一套千秋萬世的發展方程式。

    參考資料

    1971 FCO 40 358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5 FCO 40 658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5 FCO 40 659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5 FCO 40 660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8 FCO 40 974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Aveline-Dubach, N., & Blandeau, G. (201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it value capture: The changing business model of the MTRC in Hong Kong. Urban Studies, 56(16), 3415-3431.

    Murakami, J., & Gregory, K. I. (2012). Transit value capture: New town codevelopment models and land market updates in Tokyo and Hong Kong. Value capture and land policies, 285-320.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上興赤礁小繼 在 蘋果vs西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1 13:12:03
    有 1,332 人按讚

    記得兩隻出生到自己會坐著洗澡之後,我就開始蓮蓬頭伺侯
    為的就是希望她們習慣水從頭頂衝下來的感受~
    為的就是希望她們不要怕水。
    第一次她們兩隻坐在大臉盆裡面洗澡,蓮蓬頭一直沖她們的頭
    她們玩到不亦樂乎~慢慢的發現她們好愛玩水~

    於是,從兩隻開始可以玩水之後,我們在夏天就很常帶她們去海邊~
    她們從小水性就很好,一碰到沙子就很瘋狂的做城堡~
    一碰到水,就超興奮,所以她們很愛游泳也很愛衝浪當然也超愛玩沙!

    但是,每次去海邊,都會看到好多酒瓶的碎片~都好怕小孩赤腳踩到><
    也會看到好多保特瓶跟垃圾....
    想一想,如果漲潮的時候,這些垃圾是會被帶到海裡面的!
    不管是魚類還是藻類,環境污染會加速地球老化。
    海洋生態要維持,垃圾基本上就不該進入海洋

    去年暑假的時候,大家都去海邊玩,擦了防曬乳~
    長期以來造成海洋污染,讓珊瑚礁漸漸失去鮮艷的顏色~
    之後我們都選擇海洋友善的防曬乳。
    或是穿長袖下去玩水,希望讓海底世界可以更漂亮。

    偶爾也是帶兩隻去爬山,呼吸大自然最新鮮的空氣~
    吸取芬多精。
    如果環境污染再繼續惡化,那我們難道連爬山都在吸髒空氣嗎?

    面對減塑、還給地球原有的大自然環境,我們需要做什麼?
    首先,回收分類一定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減塑跟節約能源
    當然還有更多更多。

    我們把孩子生下來,是希望他們這一代可以幸福、健康。
    但是面對整個大氣層,整個環境污染,我們能做的就是大家慢慢的一點一滴,無論是做什麼,只要你做的是可以讓全世界可以變得更好,我們為什麼不做?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在台灣倡導環境議題已經很多年了。
    而且在許多環境工作中推動了許多重大的改變!

    你們想一下,十年前跟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十年前我們根本不太擔心空污,那時候兩隻才剛出生~
    誰在意空污,誰在意減塑?
    綠色和平,十年前就在做了!!
    也包括漁業、過度捕撈、環境化學污染、減塑、能源轉型~
    持續不斷的在推廣,就是他們了

    阿木希望,我們能一起幫助地球,幫助下一代~
    現在就邀請你一起加入綠色十年挑戰,讓我們一起維護環境,讓下一個十年變得更好!

    #綠色和平 #地球重生計畫 #綠色十年挑戰 #10yearschallenge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更多資訊,到綠色和平網址看看:https://act.gp/3smZJbP

  • 上興赤礁小繼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1 00:37:29
    有 385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事實」不能侵害到人的「意識」,否則就屬於「非事實」或是「反事實」.
    .
    而所謂侵害人的意識,即是阻止人們的思考,妨礙他們表現的方式,甚至表達的自由,在議題論辯之中,有兩個層次,其一,是阻止討論,其二,不欣賞不同的意見,實施全然的否定,那意味著,阻止他人的質疑和懷疑,對於事實的形成,並無幫助,而且有害.
    .
    如同赤潮一般,因為是藻類,所以大量繁殖,因為水裡富含著營養,所以無限增生,因為那是自然的生物,因為那是正確的,於是水體原有的平衡被破壞,溶解氧下降,水裡的其他生物,植物,魚類,紛紛窒息而亡.
    .
    而這恰巧也是一種汙染.
    .
    換言之,若有個人或機構,打著「事實」的名目,實則是在破壞整體的討論環境,阻卻任何一個想法的發生,因為是「錯誤」所以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我是代表「事實」,所以可以恣意審判他人,我們可以說,這就不是在追尋事實了,而是在戕害整體的言論自由.
    .
    任何事實都是靠「發現」和「懷疑」得來的,包括地球是圓的這件事.
    .
    先有想知道的驅力,然後有提出想法的人,接著人們去驗證它,可以知道它為真,或為假,就算那是假的說法,也可以做為真實的反面例證.
    .
    因此,「合理的錯誤」也是事實的一環,若人提出的解讀、主張,因著他的錯誤而不許發生,連存在都沒有必要,使正確的主張失去可否證性,缺少「驗證其為假的」思路,這就使得「正確」變得無法質疑,剩下單方面的說法,由少數人所壟斷,成為一種真理,去壓迫人們,使其感到不自由,那麼,這就是一種迷信.
    .
    嘗試錯誤才是真實的面貌,覆蓋在事實之上的,便是「意識」,由每個人的解讀與參與而成,每一個人的解讀未必精準,甚至錯誤百出,但便是因著這些錯誤,逐步的趨近真實,若希求完全的正確,把事實產生的第一步,都給否決掉了,那麼,事實就沒有產生的可能,就算產出,也不過是個人的獨斷,或是將前人嘗試錯誤的旅程,拾他們的牙慧,利用他們的錯誤,然後阻止事實繼續前進.
    .
    換言之,若阻止他人發言,或阻斷任何人們懷疑的想法出現,進行討論,這不但不能說是追求「事實」,或者呈現「事實」,捍衛「事實」,確認「事實」,可以說是在「反事實」.
    .
    事實是,百分之一百的事實根本不存在.
    .
    若有人認為,「地球是平的」,他並試圖舉證,並發表各種說法,雖然那些證據並不充分,但如果直接切斷他的發言,或者在他各個私人空間底下的言論,都加註「地球是圓的」,包括他在推特或臉書上發表「今天是個美好的一天」,附上他剛上完大號幸福的表情,強迫每個人閱讀他的推文,都必須得知「地球是圓的」這回事,這基本上,不是在探究事實,而是將事實變成一連串廣告,或是經文,咒語,強迫人們朗誦.
    .
    這屬於一種廢話謬誤,人們理解事實,想聽聽別種說法,即使聽不同的意見的人怎麼說,也不代表對他所言完全同意,甚至人們早已理解到了事實為何,他們早已有了先備經驗,他們可能從三歲起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一再重複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使人們感到反感,讓人們覺得自己被感到無知-好像他們並不知道這件事一樣,又無從反駁,這並不是再確認事實,而是藉由「事實」來拷問他人,使他人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
    .
    事實應該是無害的,知道的人會知道,想說的人就會說,我不想聽事實,這也很合理,並不是事實的錯,而是有人藉由事實在侵犯他人的生活,阻礙人們思考的彈性.
    .
    這種病毒式的「呈現事實」,讓他出現在任何不該出現的地方,沒有經過人們的允許,人也無從拒絕,即是用「事實」來進行犯罪,我們不會希望有人一天到晚都在你旁邊說「你是你媽生出來的」,包括你在洗澡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檢視你的陰毛是否該剃了的時候,在一般正常的情境下,稍具有「常識」的人,都可以知道,那個叨叨不休的人帶有特殊目的.
    .
    而他正在用「事實」破壞其他人的事實,包括我們陰毛長出來的事實,包括今天的午餐是咖哩這件事實,包括我們洗澡的時候習慣什麼都不想的這件事實,包括我們腦袋內選擇那件事實出現,給予我們認知,哪個事實這個時候該擺在那個位置,而有人迫不及待地破壞他們,要讓你生活上每一個「事實」都被排擠,置入他想讓你知道的這件事,他絕對優先.
    .
    他破壞了我們可以選擇相信哪些事實的權利.
    .
    所謂「事實」存在的前提是,每一個人的想法都存在.
    .
    每一個人的思考都是自由的,事實就是包括著每一個想法都存在著而且自由運作的事實,當我們確認正確或者錯誤的觀點,事實或是非事實之前,都體認到的一個先備事實,我看到他說「地球是平的」,那麼,我也正在確認這個人的存在,和他的想法的存在,阻止這一點,你就是反事實的.
    .
    更何況,「地球是圓的」就是來自「地球是平的」嘗試錯誤的結果,如果沒有「平」的概念先形成,人們無從反駁與懷疑,甚至想像,然後得到「圓」的答案.
    .
    對於「地球是圓的」,這件事實來說,如果他被當成一種絕對的真理,進攻的武器,不可質疑的教條,那不僅對它沒有幫助,反而在使人們感到不悅,不舒服,不愉快,感到壓迫,敦使人們遠離事實,甚至拒絕去相信,因為承認那事實即是承認你施加壓力的手段,不如說,那個被施加特殊目的,和激烈手段的事實,已經不是事實了,而是一種純粹的嫌惡刺激,這些不正當的行為,對於「事實」本身,是有害的,是拒絕讓事實被人們認知,這就是在「反事實」.
    .
    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所謂「網傳『藻礁只能在海水污染嚴重的桃園沿海才能看到,是海水重度污染指標物種』?」,他根據專家的說法,得出「水質混濁並不等於『汙染』;而『污染』仍會導致藻礁等生態環境受破壞.」據此查核為「錯誤」,看起來是正確而且無懈可擊的,然而,探究其尺度,其實只是挑語病和瑕疵,進行不合理的否定.
    .
    對照被視為錯誤的原文:
    .
    「你知道為什麼藻礁在全球很稀有嗎?為什麼宜蘭、花蓮、台東、屏東、小琉球和綠島幾乎沒有藻礁嗎?
    事實就是因為人家的海水夠乾淨夠清澈,陽光穿透度高,珊瑚活得很好佷茂盛,沒有你珊瑚藻鬼混的空隙嘛!你就是只能在海水污染嚴重,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阿;你希望海水很清澈,珊瑚生長茂盛,每年至少生長1公分,魚類豐富生機盎然?還是海水繼續汚染,只能養這種10年只長1公分礁石的廢藻?
    這種海水重度污染指標物種就如同中國國民黨,無法存活在真正文明的世界,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唾棄,只能在無腦韓粉滿街,污煙瘴氣的台灣才能存活阿,當然啦,都是愈來愈稀有物種啦!干!」
    .
    以及引述反駁的專家說法,
    .
    「劉少倫解釋,有沙、懸浮物、低光源的水質環境,殼狀珊瑚藻在沒有其他競爭者和藻食動物,長時間下來才能累積礁體、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如果水質清澈、水溫低的環境,就會像東北角偏好許多非鈣化大型藻類和珊瑚,例如石花菜,但不會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又如果是水質清澈、水溫溫暖的環境,就會偏好珊瑚生長,例如墾丁的珊瑚礁生態.
    .
    劉少倫指出,此論點要釐清的觀念有二,第一,有沉澱物的水質不等於『汙染』;第二,藻礁在工業區興建前就有,不是因為工業污染才形成。此外,桃園大潭地區施工後沒有常態化海浪進來淘洗,藻礁將被泥沙長期掩埋,長期下來藻礁生態會死亡,就是現在大潭藻礁G3區的狀況.」
    .
    其實所描述的「事實」皆相同,相較於於長於水質清澈的珊瑚,藻礁生長自水質較為混濁的環境,不過解讀各異而已.
    .
    不過一人將混濁的水質形容成「汙染」,另一人則認為對方指的汙染是工業汙染,據此解釋工業污染前藻礁已形成,不能說混濁的水質等於汙染.
    .
    然而,前人所述的是否指的是「工業汙染」呢?觀察其原意,「事實就是因為人家的海水夠乾淨夠清澈,陽光穿透度高,珊瑚活得很好佷茂盛.」、「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阿」,可以看出,這和工業污染無關,而是指海水汙濁的環境.
    .
    因此,水質混濁並不等於「汙染」,「汙染」也不等於工業汙染,這兩造說法原本是很好的互相滌清事實,但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運作下,變成宛若訓詁學的文字遊戲.
    .
    而更糟糕的是,直接標記成「錯誤」,彷彿他是一種徹底違反事實的完全錯誤;接著,臉書在據此作為依據,對轉傳消息的人、發文者,乃自於社團,直接進行懲罰和標記.
    .
    分享者除了收到警告,文章也被消失在臉書,若有社團有此文章,則社團品質會被調降,明明是一篇發文,卻影響社團文章的觸及率
    ,而嚴重或多次犯規,就會被迫關社團.
    .
    如果這就是所謂事實查核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事實」並沒有浮現,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談論此議題的人被消失,周遭的人感到恐懼.
    .
    「合理的錯誤」是構成事實的一部分;「不合理的尺度」則是消除事實的劊子手.
    .
    該篇被稱之為「錯誤」的文章,被指為「錯誤」的部分,嚴格來說,並不算是錯誤,頂多算用詞不精確,可能會誤導他人,他的觀點雖然偏頗,但依舊在事實的範疇,並不到謠言或是假訊息的程度,而是針對真的訊息,發表自身主觀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帶有情緒性,描述自身感受或是情緒,多半都不是真實的,也不會有人用真實的標準去衡量它,因為,那是在描述自己的感覺.
    .
    誠如同環團說蔡英文殺死藻礁,藻礁是七千年的女神,蔡英文踩藻礁,沒有人會受到處分,或被臉書禁言,甚至被莫名其妙的機構跑來「查核」一番,若依照這種「事實」的尺度,藻礁是生物屍體堆疊起來的無生命體,並不會有「殺死」這種說法,無生命體的藻礁也不會是什麼女神,若有自稱是事實查核機構,跑來說你是一種錯誤,這違反事實,然後如此這般把閱讀你文章的人都殺雞儆猴一番,是否有人能接受?這樣的行為,與其說是查核事實,不如說,是在民主國家內實行獨裁的真理部.
    .
    人們形容事物,多半會使用比喻或誇飾,參雜自身的感受在其中,有人認為藻礁是女神,有人認為藻礁是廢物,這都沒什麼錯誤,真正的錯誤,就是有人跑來嚷嚷著你違反事實,然後找了一堆專家,客觀的分析,仔細地計算,你的話語犯了什麼錯誤,因此你整體是錯的,這樣的人,若不是神經病,就是專業而且訓練有素的狗.
    .
    看起來不同於事實即是錯誤,事實上,是不同於我即是錯誤.
    .
    高語境國家使用語言的方式,和低語境國家是不同的,因此,中文裡經常會有許多集合名詞,涵蓋多種語意,端看閱聽者依照情境加以辨別,例如,汙染,根據教育國語辭典,有沾染、弄髒之意,如《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伎傳.管輅傳》:「或因漢末之亂,兵馬擾攘,軍屍流血,汙染丘山.」
    .
    血流成山,是一種汙染;海水混濁,亦是一種污染,硬要說此汙染就是彼汙染,搬出什麼聯合國定義的工業汙染,實則是一種違背常識的無知.
    .
    若我說,我的內心被汙染了,是否會被判定是錯誤的,而必須被警告?若有人在自己的臉書寫下,藻礁是廢物,是否會有一群事實查核中心的人跑來查水表?
    .
    一種詞彙的用法,縮限它的定義,據此來說其他人是錯的,這叫偽冒理據;抓著一點語病,挑取瑕疵,把部分錯誤,說成整體的錯誤,這叫部分取代整體的謬誤;把這些虛構的錯誤,無限上綱成制裁他人的理由,這就叫搞文字獄.
    .
    低語境國家,因著精確字詞的使用方式,制定了判定謠言的機制,本就尚有疑義,配合著高語境國家的微言大義,造就了漫無邊界,令人無語的絞刑台,每種事實都可以拿來審查一番,差別在何者為我所用,我意欲合為,繩子要套在何種立場的脖子上而已.
    .
    而這種「不合理的尺度」,無論是何種事實,都能判定為非事實;何種言詞,都可以指為錯誤,那麼,這種查核事實的方式,可以說是無效.
    .
    臉書自美國大選以來,針對特定候選人的fuck-check,已經是惡名昭彰,從來我們認為那是針對遠方國家所發生的事,只不過波及到無關選情的中文使用者,現在,台灣有個機構成為了這種fuck-check的背書,開始干涉台灣內政議題,並且侵害人們的言論自由,原以為是遠方的風暴,如今,卻成為燃燒自己房屋的火苗.一群人以為那是「澄清」、「查核事實」、「打臉」而已,殊不知,許多受害者卻因著這種手段,喪失發言的權利,或活在恐懼之中;今天因為站在對立面的人群受到打壓而高興,改天,它便可以依循這種尺度,來懲罰你,只要他認為你在社群媒體的言論,是一種「錯誤」的話,不符合他們所認知的「事實」.
    .
    那麼,你最好確保能永遠跟他們保持一致.
    .
    是誰給他們這種權柄?這個機構是否具有民意?他的代表性為何?這樣的機構誰來監督?誰來查核他們表述的「事實」?網路上大大小小的社群、網站,從來就是經歷過挑戰,論辯,與他人互動而逐漸累積自身的信度,今天,ㄧ個從天而降的機構以「事實」自居,並開始四處查核自然使用者違反事實與否,彷彿它們具有理所當然的信度,所有人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從他們.
    .
    一群菁英圍在會議桌上,扮演真相的仲裁者,找了他們認可的專家,來背書他們的意識,排除他們認為是錯誤的言論.
    .
    只令人嗅聞到傲慢與偏見而已.
    .
    如果他是作為一個網站,一個少數人觀點匯集的粉絲團,據此發表意見,說他們認為哪些人是錯誤的,由公眾評判,那是合理的存在;若他們的行為是去審查他人,藉由臉書去進行言論檢肅,以真理自居,我們必須質疑,它存在的意義為何.
    .
    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查核事實.
    .
    這顯然不是事實,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YSLim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拆你家的水表】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上興赤礁小繼 在 YJ Jane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01 20:13:59

    #YJ台南 #YJ台南美食
    詳細文字介紹:https://pse.is/P2W26

    影片快速傳送門:
    01 集品蝦仁飯 0:38
    02 二哥鱔魚意麵 01:06
    03 花園夜市 01:55
    04 鼎富發 豬油拌飯 1:58
    05 阿村牛肉湯 02:20

    06 白糖粿 麻古茶坊 椪糖 2:32
    07 明卿杏仁茶 06:06
    08 阿江炒鱔魚 6:58
    09 那個年代杏仁豆腐 07:32
    10 永樂燒肉飯 08:07

    11 赤崁棺材板 08:39
    12 冰鄉 草莓布丁冰 09:15
    13 富盛號碗粿 09:49
    14 悦津鹹粥 10:15
    15 度小月中正旗艦店 11:21






    ✨從這裡訂房 賺現金回饋 像折扣碼:

    Agoda http://pse.ee/yjshopback_agxxa
    Booking http://pse.ee/yjshopback_boxxxxg
    (這是Shopback分潤連結,
    使用這個連結訂房你會得到6%現金回饋+NT$100註冊金,
    YJ也可以得到少許佣金,需要訂房的人幫我試試看!可以支持YJ做更多影片❤️)

    ✨訂溫泉湯屋的話用Gomaji網站
    得到3.5%現金回饋
    https://pse.is/yjshopback_gomxji



    其他訂房網站
    AsiaYo 全站住宿:https://asiayo.com/zh-tw/?aff_id=267
    AsiaYo 東京住宿:https://asiayo.com/zh-tw/list/jp/toky...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愛ㄉ妹子&美食推薦s IG(極力推薦)
    https://www.instagram.com/yjpodcast/


    快速更認識YJ:
    數位時代專訪 https://pse.is/YJ-bnext
    Vogue專訪 https://pse.is/YJ-Vogue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yj2moles/


    業務諮詢:yjjaney@cooljapantv.biz ( business only )


    有關青年旅社的常見問題
    Hostel Q&A:https://youtu.be/TuWqm3Qdpvo



    ___________________
    ▬▬▬▬▬▬▬▬▬▬▬▬▬▬▬▬▬▬▬▬▬▬
    我4旅行YJ
    歪接
    YouTube界專門開房間ㄉ
    環台灣完成、環日本準備中!
    兩顆痣、大叔心少女體
    很喜歡以影像紀錄ㄉ變態少女
    香菜4邪教!
    🍑 每週末固定更新!🍑


              ───────────
    .〃∩ ∧_∧   / 謝謝大家的支持  \
     ⊂⌒( ・ω・)  < 我會繼續努力的  |
      \_っ⌒/⌒c \  !!!!!!! /
         ⌒⌒    ───────────






    yjpodcast Taipei Taiwan Hostel Backpacker Review Travel
    旅行YJ YJ兩顆痣 台北 台灣 背包客棧 青年旅社 旅遊 溫泉 湯屋 妹子 北投 礁溪
    타아페이 숙소 대만 대만여행 관광 타이완


    Upload again is Illegal.
    此影片僅上傳於YouTube 旅行YJ頻道,
    請勿二次上傳、搬運、謾罵。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