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上美術樣品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上美術樣品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上美術樣品屋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疫情下「宛如在家」的感知出發,看展覽中「樣品屋裡的鴿子」】 齊簡《樣品屋計畫》將自己的寵物鴿擺置在一個「實體屋內的樣品屋」。疫情前夕,在展場與那隻困在樣品屋內的鴿子相遇,像是預言著在警戒下,必須在封閉室內自主隔離卻響往自由的你我。 但另一個深層的意義是,特別容器也指稱一個政治地理學概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家的對話新書介紹 #張瑜良總監專訪 第一本,以設計出發,一次解決風水、改造的居家滿分提案 讓家居更美好的答案,就在設計的細節裡 質感格局x完美氣場x風格選物的幸福論 室內設計師,是安心好宅創造者。 好的家居,呈現人和空間的情感交流,身心靈與物件的安頓關係。 當房子外觀被架...
上美術樣品屋 在 日常白噪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9:43:25
#電影deco學 除了故事劇情、敘事方法、拍攝手法到電影配樂 欣賞電影有太多太多層面了 但是美術設定中的電影場景deco,是你有注意到的範疇嗎? ⠀⠀⠀⠀⠀⠀⠀ 今天我就要來開啟一個新的單元 來分享我看電影的其中一個視角 歡迎來到 『電影deco學』 ⠀⠀⠀⠀⠀⠀⠀ 這次要來分享的電影是2018年的...
-
上美術樣品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1-08 14:16:25本集主題: #家的對話新書介紹 #張瑜良總監專訪
第一本,以設計出發,一次解決風水、改造的居家滿分提案
讓家居更美好的答案,就在設計的細節裡
質感格局x完美氣場x風格選物的幸福論
室內設計師,是安心好宅創造者。
好的家居,呈現人和空間的情感交流,身心靈與物件的安頓關係。
當房子外觀被架築起來,美好故事的後續,才正要開始……
家是我們最初的宇宙,一個真實的宇宙,如果我們親密看待自己的家屋,即使最破落簡陋的落腳處也有美妙之處。──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舍拉
*設計師,這裡有煞如何解?
對於溫馨居家的想像,您是否有過以下的疑慮:
「我的房屋進行裝修,對於空間枝微末節的要求,難道錯了嗎?」
「風水老師說不行,設計師卻堅持,該怎麼辦?」
「陽宅老師說形煞,對門有凶、穿堂破財,如何能解?」
台灣寸土寸金,買房裝修,可是一輩子的決定。但是若被長輩說上一句:這裡有煞!就得耗費金錢精神,修這裡補那裏,原本家的完美想像,不免出現裂痕。
其實,陽宅形煞問題,是可以用建築室內設計上的專業,不用浪費大筆鈔票或心思,就能改善或化解。
建築空間設計職人──張瑜良,執業迄今已逾十五年,將自學校所學、實際工作經驗,並應證陽宅學原理,結合專業技術,一次解決設計和風水上的種種宜忌,提供量身訂做的裝修改造方法,成就一棟美學陽宅。
室內設計的本質不只是技藝,還是一份志業。
面對設計與陽宅相互牴觸時,唯有找到平衡點,才不會在設計人與陽宅老師之間,蠟燭兩頭燒,仍得不到最好的解惑,將健康家居越推越遠。
*本書特色
◎ 看專業設計師,如何在寸土寸金的空間建案中,運用周延的設計概念,化解各種風水疑難雜症,既不花大錢,又保有空間美學!
◎ 精選九大案例,以及居家、辦公、庭院、臥房等各式好宅空間規劃,從案例學細節,清楚明白,一網打盡!
◎ 設計職人不藏私,第一手大公開!嚴選室內設計實景照、平面圖,無論大坪數或小坪數,高雅簡約或溫馨鄉村,是最佳的參考資訊。
作者簡介:張瑜良(建築空間設計職人)
正統美術設計科班,名校復興美工室內設計組畢業,因緣拜師精研下,又集後天陽宅學背景,執業迄今已逾十五年,作品多次在市場上獲肯定,規劃過熱銷的接待中心、樣品屋、實品屋、豪宅、婚宴會館、診所等。
▲學歷:
復興美工 室內設計組
中華科技大學 建築製圖科
師承玄林大師後天陽宅學
▲經歷:
新竹市鐵人三項運動協會 創會理事長
新竹市張廖簡宗親會 第六屆總幹事
國際獅子會MD300 台灣總會認證講師
新竹市光輝獅子會 第十九屆會長
新竹市中山義消分隊 第五屆顧問
中華民國獅子會秘書協進會 首屆財務長
國際獅子會300G1區2014─2015瑞獅會刊社 社長
國際獅子會300G1區2016─2017講師團 團長
上美術樣品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疫情下「宛如在家」的感知出發,看展覽中「樣品屋裡的鴿子」】
齊簡《樣品屋計畫》將自己的寵物鴿擺置在一個「實體屋內的樣品屋」。疫情前夕,在展場與那隻困在樣品屋內的鴿子相遇,像是預言著在警戒下,必須在封閉室內自主隔離卻響往自由的你我。
但另一個深層的意義是,特別容器也指稱一個政治地理學概念——「領地」。以動物佔「地盤」的行為為例,就像是人對空間權屬的聲明: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展覽 #疫情 #居家感 #美術館
上美術樣品屋 在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秘密客採訪日誌X藝術與建築】
#好有藝文氣息的接待會館
#支持本土藝術家
經常採訪國內外建築師、設計師的秘密客,對藝術創作一直都很有興趣,這幾年尤其特別喜歡台灣的本土藝術家,從他們的作品裡面,經常看到來自於本土的情感與溫度,讓人特別有親切感。
我們很欣賞的建設公司坤山建設,從過去就十分支持台灣藝術家,經常收藏本土藝術家的作品。近期在他們的新案 #坤山沐慕 新添了台灣畫家夫妻檔陳介一、李淑娟的作品,經過扎實學院訓練的陳介一老師,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美術博士,作品有著自由揮灑的灑脫感以及強烈的戲劇張力;李淑娟老師的版畫則有著細膩的線條與神韻,在畫作的輝映下,讓本身空間就已經很有特色的接待會館更像藝廊了。
在接待會館入口就可以看到兩座巨型酒甕,其實這也是陳介一老師的作品,剛從酒廠結束展覽借展於此。藝術家很特別的選擇以酒甕為材料,再仔細一看,上頭竟然是是瑪麗蓮夢露的圖案,是一件非常獨特的創作。
「坤山沐慕」79坪樣品屋,以兩代三口人為藍圖設計的居住空間,簡單的陳設卻非常有溫度。客廳沒有運用太多繁複的設計,以黑色的地板來呼應潑墨風格的石材牆面,具有行雲流水的自然紋理,隱喻著東方山水畫意境,傳遞出詩意空間,與地板呈現一致的平衡調性。
「廚房成為家的靈魂設計」,開放式中島吧檯連結一旁的書桌空間,寬闊的場域讓整體視覺開闊起來,開放式廚房一旁則特別設置一處起居空間,一家人可在這輕鬆聊天,看看書、泡茶、喝杯咖啡、夜晚小酌一杯,讓居家多了一處可悠然自得的生活角落,藉由放大的公領域空間,讓家人的互動作為空間主軸,呈現迷人的生活場景。
在餐廳方面,放置一張大尺度的長桌,可作為孩子閱讀、男女主人辦公區及用餐使用, 搭配投射燈營造出明亮層次,餐廳使用到木格柵元素收編作為背景,此設計亦延續了接待中心,以及呼應「坤山沐慕」未來公設規劃將格柵從一樓延伸至二樓,空間設計,呈現一貫連續的秩序美感。
在主臥方面,設計師以考量睡眠的舒適性,沒有太多繁複的設計,包括規劃獨立的更衣空間、設計一字型的收納櫃方便屋主放置生活用品,並且延續活動區域的空間質感,收納櫃採用穩重的黑色系,來營造內斂的人文風格。
參觀個案:坤山沐慕
接待會館:竹北市文興路、嘉興二街口
洽詢專線:03-658-1088
#坤山沐慕 #坤山建設 #竹北 #地產秘密客
上美術樣品屋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湯姆大大說出了我內心的想法。
前幾天去逛了一下和平青鳥,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建案展示間並沒有不好,原本很想說:這是個100分的行銷,只是以「書店」二字來說,我不覺得它是個及格的書店;但我今天覺得,這句話其實可以反過來說,它或許是個不及格的書店,卻是個100分的行銷。
這兩句話,就看想先說哪一句話而已,哪句話擺後面就影響了整篇文章的處理結構。但其實我想談的比重是差不多的,這兩件事情沒有好或壞,它就是一體的兩面。
前陣子(上個月)因為經歷幾場活動的關係,特別有機會跟書店從業者接觸,也啟發我對「書店」這個空間有不一樣的想法。當書店變成一種商業授權的機制,可以成為建案宣傳行銷的一部份、同時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Why Not?書店展現了它身為一種空間的價值,這是超乎以往的模式啊各位,這是早期傳統的書店所做不到的事情,但現在它可以是一種價值的呈現了,即便它只能存活短短6個月,就算是讓一般民眾為了打卡、探奇的心態而來,有何不可?有些人以前可能甚至不太逛書店的,你建立了一個讓他們願意走進來的機會,它確實就是創造了一個可能性。
只是,當天我逛完整棟書店後,產生另一面的想法是:
1. 一般書店內的陳列,都會有基本數量、平台展售,和平青鳥現場的書,以單一品項來說皆僅有一本,某種程度上比較像是圖書館,反而不像是書店。很顯然這裡的書是為了展示而存在,並非為了銷售。(我想這部份大家都知道)
2. 這導致的狀況會是——由於讀者大部份只翻讀、不購買,此種快閃店的型式,是否會造成大量退書?這對出版社的影響較小(因為單一品項只進一本,所以就算毀損,影響也不大,當做行銷展售成本是非常便宜),反而是中間涉及經銷的單位是否會有影響?倘若是依照一般寄售型式,今天只有一家快閃店可能還好,以後不小心有更多快閃店出來,大量購書後又大量退書(而且一定有部份書毀損),經銷商可能都會擔心以後到底還要不要合作了;如果接受買斷/部份型式,應該是比較有利於後續合作下去的機會(吧)。
3. 再者是選書。上次去參加複雜生活節,有幸聽到新手書店鄭大哥談書店怎麼選書。他說到不管是獨立書店、還是連鎖書店,最基本的事情其實還是在於選書,也就是你有沒有辦法為平常會來這家書店的人,提供他們會需要、也會喜歡的類型。我以前雖然隱約知道這個道理,不過當天被點醒以後才又再次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有些書店主打商業書、有些書店就是人文社科、有些書店專攻文學甚至詩集類型......簡單來說,每間書店在這個年代也都是要經營自己的「社群」。那麼,快閃書店能經營/帶動怎麼樣的社群?這些社群即便在快閃書店A結束後,能帶動到快閃書店B嗎?而這些快閃書店與在地的社區、居民的關連性深嗎?這些都還不涉及閱讀風氣啊購買啊,單純勾起連結性就好,快閃店能串起這樣的社群嗎?
但上述這些以目前情況來說,或許都是多慮了,目前可能可以確定書店搭配建商的展售中心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只是得利者目前暫時未必有辦法擴及產業整體),而未來能產生什麼樣的變革,或許就再期待看看了。
#對很多事情我常常也沒什麼答案
#謹此為記
一間書店的可能性
今日李志銘兄在鳴人堂發了篇書店觀察〈書店,作為「炒作房地產」的新寵?〉,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無論是其批判的力度或論述的主軸,僅對於牽涉具體人物的部分 與大辣程度的標題有所保留。閱讀之後,我在臉書上也給出三個問題,這是轉貼這篇文章之前,我自己的功課:
一、從書業角度看,美學型書店/地產式書店是否有益於整體。快閃型書店(於經銷與金流模式會是更大挑戰)是否可能做到有益於整體。二、一家書店的外部價值如何被彰顯。若只能透過地產機制被彰顯、乃至變現,那無可避免會成為景觀統治的一環。更進一步談,我們是否可能奪回這定價(定義一間書店的價值)的權力。三、更老的問題是,參與上述地產機制的知識菁英,是否就失去能動性。這問題的對象不只是志銘兄所針砭的,還包括最菁英、參與這機制最久的台灣建築師們。
從拙作《文學理論倒讀》乃至於日後關於書業的一系列文字,不難找到我與城鄉所出身的志銘兄共鳴所在。以我自己的文字來敘說,建築業者主導的營建模式改造臺灣住宅形式半世紀。資本最大限度榨取勞動生產剩餘,而我們即便苦熬一生,也買不了其中一處粗糙滲漏但有著金碧輝煌名號的居所。那每一個現代性的當下,我們先是遺忘了自己的空間,而後炒房資本與政治權力合作下的都市規畫,則毀滅了每一處地方。今日,在與書業有關的地景思考中,泡沫般堆疊的地租成本,直接扼殺了街角書店(或說一樓書店)的可能;而無論是社會整體再投資的停滯(資金集中於所謂的資產股上)或是人民的困窮與幾無閒暇,都使文化相關產業成為得勒緊褲帶、燃燒理想的現實。
我不會走進作為建案樣品屋的和平青鳥,就跟我不會買房、無法定居、這輩子跟有室內設計的生活空間絕緣一樣簡單。青鳥的建築師選書人們,應該也不會選到我的書。但以下的我,還是要給出幾點不同的思考,甚至說是為青鳥的存在辯護了。
一、書業本位的思考:
志銘兄所指的美學型書店/地產式書店是否有益於書業整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書被展陳、只要書被銷售,它都有益於書業,而它也會直接反映在總出貨數字上,成為友善書業合作社足以運營、不可缺的百分之一。再怎麼不濟,它都不會是那種把書當裝飾壁紙的無內容貧乏場所,而所有跟書有關的事,也正一場一場在裡頭發生,甚至爆滿。
之前我擔心的,較是書店的時效問題,如果已知六個月即撤店,那麼期初進貨的百萬圖書,很可能就會有相當大的比例期末被退回,而屆時我們這對獨立書店友善的圖書供給方式、使任何一家城鄉書店可以成立的友善供給方式,倒過來可能會變成合作社整體物流作業上的龐大赤字。我不知道友善書業或與和平青鳥直往的出版社,在供應上有沒有採取怎麼樣的特別措施(比如部分買斷或由短期書店負擔因此增加的管銷成本),但從目前的銷售狀況來看,無論有沒有採取其他風險分攤措施(我信任合作社伙伴會思考得比我周詳),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這間短暫的書店正以相當大的能量推動新書流動,簡言之,賣掉很多的書。
二、關於書店的外部價值:
對書業有利,仍不足以構成對這家短期書店的堅實辯護。
一路走來我們相信的,書店之於台灣的存在,有著無法估量的外部價值;相對於那些不斷將成本外部化的大資本大企業而言,這是我們想守護書店存在的最重要理由。我的第二個思考點是,志銘文中提到的建商們,其實是看見這書店的外部價值的。只是在企業經營的路徑上,它們所見所為仍會是為這地產的泡沫堆疊服務,最終仍會複製那豪宅的高牆與牢不可破的房地產階級社會。
一個類似圖書定價制之於出版端的思考,針對這資本的路徑,書店能否提出解方,讓自己成為自身的定價權力者,走出不同的發展道路。
過去幾年的范特喜微創文化是我一直關注的。他們是一群建築人,廣義來說也是建商,但他們的操作方式遠為不同。范特喜先以資金介入一處老社區,保存街區的完整,然後主動尋找或以較低租金吸引特色商店群的進駐,乃至於扶持一家很珍貴的鐵皮屋書店。傳統的營建資本當然也想介入,周邊的房價都不知道炒過幾輪了,但我總是這麼解讀此刻台中向上市仔(這是我高中蹺課在此鬼混時對它的稱呼)一隅的地景,是范特喜乃至於新手書店的存在,保護一個老社區不被營建資本購入、圈養、推平。
而在我現在每天鬼混的台北赤峰街一帶,也有些有趣的發展,書店以及特色商店群的存在,活絡了一處已沒落的舊日汽修聚落,其中也有建商資本的作用在,只是這些不同的力量有的是持有、維繫這片日治晚期建築的連棟街屋,但也有的是想使其縉紳化、地產化,未來如何此刻猶未可知。如果你也看見此間浮光書店的價值,同時,其他房東們也看到了,只是我們的量尺不同,一邊是租金、一邊只想有個地方閱讀與書寫。另一個我今年驚訝的例子是苑裡掀冊店,書店空間繼承舊日工廠,書店裡的人物本身就是在地社會運動的凝聚核,而更多在地本來就存在的文化群體、環境群體因為這凝聚核而更加茁壯,她們打造了那我本來想像不到的海線小鎮景觀,包括返鄉青年在那街角開的豆花店。(本來還有個很棒的書店惦惦是我一定會舉例的,警察眷舍保存與社區長照跟書店同時發生,但它已經消失了。)
我們守護書店,因為裡面的每一家書店都可能長出完全不同的樣子,即便是一家建商開設的書店,也都有這可能性存在。今日的我們或許或會對吳董事長要將誠品打造成連鎖的獨立書店不以為然,但無人會否認,舊日誠建與吳清友先生對於台灣出版的貢獻。(我尺度很寬的,大福先生也是我認為的有貢獻之人,雖然在定價制的推動上他跟我在不同的立場上,而且我愈發覺得他開著書店是為了說話與撩妹。)
我不知道和平青鳥的建案是什麼名字,日後會變成怎樣的建築,基地被抹平前曾有怎樣的紋理,但只要是一家書店,就有一個烏托邦的可能,那怕是最微弱的可能。它的意義還在發展中,最後可能很符合「炒作房地產的新寵」這一指稱,可是只要有閱讀的發生,只要有任何一位讀者在此遇見比如《反造城市》、《權力地景》或《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這樣的書,它就不會是上述大辣標題所能完全定義的。
三、關於知識菁英的角色:
志銘兄有一段針貶的對象是,「參與響應、共同為這場品牌背書的一眾代言人」。但無論是名人效應、媒體宣傳乃至於展陳設計(文中批判為已成審美疲勞的展陳),這其實一直是出版與書業的重要技術。我這麼想像,當代的書店或出版先是一種氛圍(也是一種泡泡),走進之後才是光,翻開之後才可能抵達家園。代言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參與者是否意識到背後的資本結構與地產機制,他如何反身自處。
志銘兄所指的蔦屋書店、文心藝所、和平青鳥,是與建商不同程度的合作案例,但這程度之別也同樣可以讓我們來衡量,其他文化場域裡的營建資本關連。我指的是,林榮三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們,或者忠泰美術館展陳的藝術,它們是否也適用同樣的標準來批判呢。這麼討論不是要拉更多文化標的或文化人下水,而是提醒,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應是他的作品、他的行為、他的影響,而不是只有他與資本的距離。有年跟移民工運動走得較近,總想著這家房仲公司或那家電子大廠的環境與人權記錄,真的沒問題嗎?好險找資金的事都是張正負責,其他難事有其他伙伴負責,我只要負責亂想與傲嬌就行了。(多傲嬌呢,比如說成事第二日立刻發文退出和碩群組。)而說到底,在「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這條憲法空文被真正實現之前,如果有家建商願意在城鄉地帶投資一家書店,或有一位名人能連結到營建資本投資於書業整體,我都會是支持的。
早期職業之故,我關注的(或者說又愛又恨的~)的知識菁英是另外一群,他們是在這建商營建環境中最頂尖的一批建築人們。愛的是在如此大環境中他們猶有創造性的突破,或者在教學領域上建樹無數,恨的是絕大多數的他們,都無法拒絕這資本結構與地產制度,他們所教育出來的,仍然得一批批成為建商美學的圖章。二零一三年那本書裡有一段是寫給他們的:
❝再說一次,建築已死,是資本決定了地景。當建築人對平價或銀髮住宅等議題已失去了聲音,當農地開發可以被包裝成國際競圖的學界盛事,當大師作品在街道裡再現出階級區隔的高牆,我們這都市裡豪宅的貧乏,我們這郊野間農舍的虛假,我們無動於衷的沉默,就會是臺灣建築的實相所在。這是我認為建築人該揭露的真實,這就是我們該以美學來否定的體制。❞
很長一段時間,建築師是台灣最具有文化資本的群體,許多的著作出版也值得追逐,文心藝所的選書人中,就有許多我熟悉的建築人物。看到他們,我一方面不免會想笑,你們還真是喜歡評圖這位子啊,連書也要像擺模型一樣菁英評選一番;但另一方面,我其實更願意正面期待他們,如同期待每一家書店的可能性。下來玩吧,不要只居於資本圍塑的光鮮廟堂,歡迎你們的參與,到每一個社區每一處在地,你們可以設計的、可以營造的、可以調度資金來實現的,是人與書的空間、是有機的建築、是地方的再創造、是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連結。可以的。
不要是建商的書店,也不要只是建築的書店,就來建築書店,就來建築一間書店,實踐所有的可能吧。
#我不是在浮光工作而是在浮光裡工作
#這篇開權限吧,湯姆致書業的伙伴
#感謝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的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