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上海交大qs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上海交大qs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上海交大qs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朱成志的華山論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次學測,一萬多名考生英文作文0分,卻沒有引起社會注意, 因為這些考生都會考上大學的。 為何大學競爭力變這麼差, 相信大家心裡早有答案。 這幾年台灣嚴重對立, 外有兩岸關係冰凍,經濟困窘; 加上少子化衝擊、退場機制失靈; 這兩年政治更公然干預學術, 校園充滿民粹氛圍。 主管部門教育部 似乎早已...
上海交大qs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次學測,一萬多名考生英文作文0分,卻沒有引起社會注意, 因為這些考生都會考上大學的。
為何大學競爭力變這麼差,
相信大家心裡早有答案。
這幾年台灣嚴重對立,
外有兩岸關係冰凍,經濟困窘;
加上少子化衝擊、退場機制失靈;
這兩年政治更公然干預學術,
校園充滿民粹氛圍。
主管部門教育部
似乎早已放棄整治大學沉痾,
不看不聽,
又哪裡會在意高等教育節節敗退?
查百強排名時,從第一名看下來,
一個非常直觀的印象是:
牛津、哈佛、劍橋等「第一梯隊」,
自然是台灣沾不上邊;
緊接著是大陸清華北大、新加坡、
香港、日、韓等「第二梯隊」;
接下來,
大陸前10強大學例如上海交大、
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此時還看不到「台灣大學」的名字,
令人開始有點沉不住氣。
再下來,
等到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
等大學也開始躍入眼簾,
台大的名字才緩緩出現。
僅僅是10多年前,
台灣的高等教育
還不把大陸大學看在眼裡,
當時北大、北京清華
還在後頭苦苦追趕,
連百強都沒進入,
台灣自認競爭對手
是香港、新加坡;
星港都是雙語教育,有國際化優勢?
沒關係,
台灣有優質師資和研發能量可以補強。
不料過去5年來風雲變色,
台灣的大學排名愈來愈差,
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落後。
不提別的,
此次QS學科排名,
2018年台灣還有26個學科進入50強,
2019年掉了8個,今年又掉了7個。
明年呢?又要掉幾個?
我們還有任何優勢嗎?
https://gvlf.gvm.com.tw/article.html?id=71422
上海交大qs 在 國研院科政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指考 #填志願 #學校排名
#考生與家長看過來 #點圖看內文 #有看有保佑
前途?錢途? 選校?還是先選系?
我的老天R~到底該怎麼選才好?!
🎉指考成績公布了,7/24-7/28開始選填志願~~
每年相關單位都會對全球大學及其所屬的領域進行排名
泰晤士、上海交大、QS的 #世界大學排名 都是全球知名,且具權威性的高等教育排名
就讓 #科政中心 為大家整理 #這3個排名的差別
給你參考,選出 #適合的理想志願 喔!
#國家實驗研究院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上海交大qs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大該多做點令人〝Wow〞的研究
日前,我接待了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的執行總編Dr.Ed Gerstner,這是由研發處負責的訪問,要特別謝謝李芳仁研發長及研發處所有同仁的協助,同時在圖書館安排了一場演講,請Ed說明Nature及其系列期刊的文章特質,以及編輯選題上的考量。當天有二百多位同仁報名參加,算是相當踴躍。
Nature和Science這兩本雜誌,在全球的科技研究者心中有其崇高無比的地位,當然他們的名字取的好也有關係,〝Nature〞表達了探索大自然未知的渴望,〝Science〞本身就已意涵科學界菁英成果分享的殿堂。但是他們某種程度也是化劣勢為優勢,因為科學研究界也講究專業,所以有許多新的科學期刊非常專注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認為這樣才能吸引單一該領域研究者的支持,成為特定領域的頂級刊物。從專業分工而言,範圍太廣泛對Nature和Science反而是不利的,但他們卻能扭轉此劣勢,反而經營出卓越非凡的局面。此外,近幾年來,由於網路的普及,訊息傳遞快速,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大家愈來愈重視校際排名與校際的研究地位,其中不管是QS、Times,上海交大等大學排名系統,都將研究機構發表在Nature或Science的論文成果當成是該校在尖端研究上是否領先的指標。台大這些年來,也因此積極鼓勵同仁,能夠挑戰性的將一些原創成果發表在Nature或Science。
Nature也注意到最近這幾年亞洲的作者投稿及發表數目不斷增加,根據編輯內部的分析資料顯示,目前亞太的作者比例已達三分之ㄧ,是個非常活躍且成長快速的區域,因此,Nature在東京、香港、北京皆開始設有編輯駐點。這次來台巡迴演講的就是一年多前派駐在中國上海的執行總編,主要負責Nature Communications ,並協助Nature在亞太地區的推廣。
這次安排的演講主題是要瞭解Nature的經營編輯的理念,他們如何能在研究界分工專注的趨勢下,仍維持頂尖競爭能力;以及編輯的要求理念為何,作者該如何準備才能順利讓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馬友友曾經說過:「每種傳統都來自於成功的創意。」Nature之所以能夠在科技時代變動中,一直維持崇高地位顯然和編輯群的努力與不斷創新也很有關係。Dr. Gerstner當天說明他們編輯如何仔細篩選卓越的發明,他一再強調著作對世界前瞻的影響力是Nature 的重要考量,維繫著讓Nature成為全世界醉心於Discover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的研究者嚮往且願意分享的平台,因此幾項劃時代創新的發現:包括上世紀最重要DNA結構、Neutron、Laser、MRI等等,皆是先在Nature期刊被揭露。而在重要影響力的追求中,他們強調”Significance”必須對非該專業而言也是”Significance”。意思就是說,重要的物理學論文必須讓生物學家讀起來也認為是重要的發現,反之亦然。而編輯團隊也善用創業管理上常說的”Put your feet in your customer's shoes”的以客為尊原則。所有編輯都謹守著” Put your feet in your customer's shoes”理念。尤其Dr. Gerstner特別強調他們就是希望給讀者看到:〝Wow!這真是精采絕倫的發現!〞;〝Wow!這真是神奇絕頂的發明!〞; 〝Wow!我怎麼沒想到!〞他在講這幾個〝Wow〞時,那種眼神發亮,崇敬興奮的神情,至今仍令我悸動和感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ature並不以他的老大就忽視科技進展帶來的衝擊,反而是能夠靈活應變。比方說,在應用新科技以提升使用者便利性方面,Nature就非常積極主動,編輯群非常貼心的導入Open Access、Open Data概念,將Nature之發表資訊以非常清晰、易懂且系統化的圖文方式,呈現在網頁上。任何人對任何相關資料,不管是要查詢文章內容或是要做分析統計,甚至是不同國家、區域、學校等比對資料,皆一目瞭然。從各個細節中,在在都可看見Nature的用心。套句老話:「完美盡在細節中,但完美絕非只有細節」。抓大方向,掌握世界影響力;抓小細節,獲取每位使用者的心,造就Nature世界頂峰的地位。
台大這十年來在Nature僅有13篇論文,表現不算突出,近兩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每年皆有5~6篇文章,以及去年在Scientific Reports有14篇,算是在科學研究上有貢獻。但十年來加計所有Nature子期刊,也僅有77篇論文,以台大的實力,我相信大家也不會滿意,特別是對此哈佛大學2012年就有369篇文章,我們事實上是有很大很大的努力空間。
當然,台大的學術研究專業橫跨非常多領域,不一定都以Nature為尊,但Nature所標舉的兩大價值理念:1)卓越頂尖的創新一定是跨領域的、非該專業研究者能看得懂,也認可的創新; 2)真正的創新一定會讓所有的讀者都說〝Wow,真讚!〞,應該是在任何科學領域都是相通的。我盼望台大的團隊也能參考這種想法,「以終為始」的在擬定研究主題前,就能多想想未來是否能有達成令人〝Wow〞的表現。我深信台大一定是做得到的,因為,我們是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