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上海中心大廈建築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上海中心大廈建築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上海中心大廈建築師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01】紐約地標The Vessel宣布關閉 2021年開年,當第三個年輕人選擇來此地跳樓結束生命,紐約當紅的打卡地標The Vessel終宣布無限期關停。充滿科幻感的蜂窩設計,無限延伸的樓梯, IG上相關標籤多達近20萬。 早在2019年建成初,這座位於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
上海中心大廈建築師 在 ? 極惡土窯雞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1:52:45
- 就這樣。 台北101(TAIPEI 101)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摩天大樓,樓高509.2公尺(1,671英尺),地上樓層共有101層、另有地下5層,總樓地板面積37萬4千平方公尺,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KTRT團隊承造,於1999年9月動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開幕。 最初名...
上海中心大廈建築師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01】紐約地標The Vessel宣布關閉
2021年開年,當第三個年輕人選擇來此地跳樓結束生命,紐約當紅的打卡地標The Vessel終宣布無限期關停。充滿科幻感的蜂窩設計,無限延伸的樓梯, IG上相關標籤多達近20萬。
早在2019年建成初,這座位於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的大型樓梯就是不少游客必去之地。樓高16層,近50米,置身其中,甚至能俯瞰不遠處哈德遜河、曼哈頓高空美景。
據紐約時報報導,悲劇發生的兩年前就曾有遊客和專家擔心,The Vessel缺乏保護的設計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但這份「安全預警」卻隨著無數人潮被淹沒,直到一年內三個年輕人生命消逝,這個設計師口中充滿樂趣的社交場所,才被廣泛關注起來。
1. 年輕人蜂擁的網紅地標
對於The Vessel的設計者,你可能不會陌生。他就是全球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39歲時,Thomas擊敗了素有「建築界的女魔頭」的Zaha Hadid,贏得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設計權。
同時上海蘇州河畔的魔幻新地標1000棵樹、英國倫敦奧運會主火炬台(204朵銅花瓣)等標誌性建築皆是出自他之手。被譽為建築界達文西的Thomas,設計作品常常跳脫出「建築僅僅是建築」的局限,擁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據Thomas解釋,The Vessel並不是一個死板的靜態雕塑,而應該是一個充滿樂趣的社交場所。作為有史以來最複雜的鋼結構建築之一, The Vessel噱頭十足,遠看像一顆「大松果」。這座巨形觀景樓梯由8層重疊交織、互通的樓梯和平台構成,拋光銅色,流光溢彩,可謂賺足眼球。建築靈感源於印度階梯井形式,包含154段首尾連接的樓梯,2500多級台階,將井底的人一步步向上吸引…….俯沖向下看去,給人視覺、心理上強烈衝擊。
整個哈德遜廣場耗資250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混合用途私人開發項目。花費兩億美金的The Vessel則免費對外開放,除了流量擔當,同時也是紐約當地人爬樓健身、聚會場所。內部路線就像一個層層疊疊的山峰,有一公里長,遊客們可以來此攀爬、探索、遠眺。
雖然項目背景提到「健康都市」、「公民優先」,但設有的3部電梯只為老人和殘障人士提供。擁有無數樓梯的The Vessel,對於孩子、或者推幼兒車的成人其實並不方便。
項目吸引的還是喜歡趕潮流、爬樓的年輕人。2020年初,第一位在The Vessel自殺的是來自新澤西州的大學新生。第二起發生在去年12月,一名患有抑鬱症的24歲女孩自殺,緊接著幾週後,又一名來自聖安東尼奧自殺的21歲男子直接跳下去,結束了自己生命。接連3起事故發生後,哈德遜廣場的開發商終於宣布The Vessel將「無限期關閉」,直到商討出最佳對策為止。
2. 「我早知道這座建築會有自殺問題」
The Vessel悲劇發生前,其實就有質疑聲傳出來了。《建築師報》(The Architect's Newspaper)前副主編Audrey Wachs提出:「當人們爬上建築時時,儘管欄杆高度一直保持在人腰部上方,但人只要站在是高處時,就會有跳下的傾向。」
被人詬病的還有漩渦式造型以及炫目效果,有人曾表示身處The Vessel 內部,會產生嚴重的眩暈感與不穩定感。建築色彩是一種公共色彩,建築心理學研究中,色彩的變化,會導致強烈的心理暗示。尤其當被鮮豔建築包圍時,人們情緒往往伴有衝動感。反之亦然。例如英國倫敦的倫敦塔橋橋身曾是黑色,經常有人跳橋投水自殺。後來倫敦市政府乾脆聽取醫學專家建議,將橋身從黑色粉刷為藍色,跳樓自殺的人數頓減了56.4%。
當建築影響情緒時,針對年輕人,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放大。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Charlotta Thodelius提出,年輕人的自殺往往非常衝動,具有突發性。
「他們可能並不想真正死去,只是想讓一些事情暫停下來。這可能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些在有經歷的成年人看來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與伴侶分手、與父母吵架、考試沒考好,或者被人說閒話。」
The Vessel引起巨大的爭議就在於此。雖然打造了一個令無數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網紅建築,但並沒製造一個真正有效的剎車閥門。美國防止自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研究副總裁Jill Harkavy-Friedman博士對建築師和建築商提出建議:「在設計建築物時應該考慮預防自殺,因為人們永遠不知道誰可能有危險。」
所以,高空建築中,無論多麼微小的防預措施,可能都會影響那些想要自殺的年輕人瞬間決策。
3. 「被浪漫化」的網紅自殺聖地
世界上像The Vessel這樣,被人們主動選擇自殺的建築並不少。維基百科給出的網紅自殺聖地排名中,中國南京長江大橋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一位。從1968年到2006年,有人甚至會千里迢迢跑到這處極富盛名的景區跳橋,自殺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
其中最有名的阻止案例,是志願者在南京長江大橋的欄杆上寫的一行字,「馬達加斯加的首都在哪裡」。他們希望用這個問題讓跳橋的人短暫抽離出來,重新思考,留下緩衝時間。
還有,金門大橋也是全世界最熱門的自殺聖地之一。跳橋人數在1993年大橋上達到10000人便不再有正式統計。金門大橋被譽為20世紀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蹟。全長約2.7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
當人們走在這座雄偉壯麗的大橋上時,會被酷似仙境的美景震撼,進一步喚醒心底自殺的傾向。而從227米(745英尺)最高的橋面上跳下幾秒後,大多數人都來不及反悔,就會被極速江水沖走,當即喪生。
在媒體、大眾的渲染下,大橋自殺屢見不鮮,甚至被浪漫化,成了跟風效應。南京心理危機干預志願救援中心主任張純認為,壯麗的風景能滿足許多自殺者告別世界前享受最後一次的心理。金門大橋的倖存者採訪,就提到想要尋求「浪漫」﹑「壯觀」的景色,在充滿美學的環境下中結束一生。
值得強調的是,無論是南京大橋還是金門大橋,都是一個時代過去的地標符號,預見性遠不及現在。在紐約已經擁有帝國大廈、世界貿易中心等眾多高空打卡地標後, The Vessel更應該吸取教訓、注重設施安全,而不是僅僅只追求轟動效果。預防自殺沒有靈丹妙藥,高空建築自殺有非常多的複雜性,但如果有一個更高的屏障可以增強安全係數,阻止死亡,不失為權宜之計。就像村上春樹說的︰「人們真正的恐懼是對自己的想像力懷有的恐懼。」旅
消除恐懼唯一的辦法是面對恐懼。希望無論是建築商還是建築師,都能將健康、安全作為是城市建築的基石。畢竟建築服務的最終目的永遠都是人。
#旅遊 #建築 #藝術
上海中心大廈建築師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個距離和角度剛好可以看清楚臺北第二和第一高樓的差距。
2020年12月22日,張哲生攝於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和忠孝東路口。
2018年完工的臺北南山廣場,地上48層樓,高272公尺,雖然高度只有台北101(高509.2公尺)的一半,但已是臺北第二高樓。
臺北南山廣場的建築規劃包含三大部分:一棟7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一棟48層樓高的塔樓,與一棟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負責複合式商場(地下3層、地上7層)招商和營運的微風廣場,於2019年1月10日以「微風南山」之名正式開幕。
臺北南山廣場的建築設計師是來自日本東京三菱地所設計公司的須部恭浩(Yasuhiro Sube),他解釋南山廣場的主建築為細長的三角形,形似雙手合十,用以表達謝意並為臺灣祈福。
須部恭浩表示,他在設計南山廣場時,想到了西洋棋,台北101是棋盤上的國王,臺北南山廣場則是王后。他說:「最大的挑戰是旁邊已經有台北101了,如果我們要建一棟與之相配的大樓,必須讓兩者協調。」
未來如果一切順利,臺北市信義計畫區還會再出現兩座和臺北南山廣場差不多高的摩天大樓,一座是位於臺北南山廣場的北邊、地上51層樓(高約280公尺)的臺北天空大廈,另一座則是位於臺北南山廣場東北邊、地上52層樓(高約266公尺)的富邦信義總部。
《認識 臺北南山廣場》
在2008年3月世貿南港展覽館開始營運之後,世貿二館便功成身退,其所在土地所有權人台北市政府(郝龍斌任市長)為了活化資產,提出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招商。
後來,世貿二館土地地上權招標案由南山人壽得標取得50年地上權,並於2012年10月12日簽約,預計總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450億元,將興建購物廣場、辦公空間及博物館等公共展覽空間。
臺北市政府因此案獲得將近新臺幣270億元的標金收入,是目前臺北市土地開發金額最高的開發案,超越台北101大樓決標金額新臺幣206億8,889萬元。未來臺北市政府每年可獲得新臺幣兩億元左右的地租收入,以及房屋稅的收益。
在2013年3月的第24屆臺北國際工具機展結束後,世貿二館開始進行拆除工程。
2013年11月27日,南山人壽舉行臺北南山廣場動土典禮。
臺北南山廣場樓高272公尺,地上48層,地下5層,總地板面積約60,340坪,一開始預定在2017年第四季完工,後來晚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臺北南山廣場的建築規劃包含三大部分:一棟7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一棟48層樓高的塔樓,與一棟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其中高272公尺的塔樓將是臺北市的第二高樓,會規劃為東亞地區最高等級的辦公大樓,以期成為跨國公司設立企業總部之首選。
複合式商場則為地下3樓至地上7樓,將引進國際時尚品牌入駐,預期可帶動臺北的時尚潮流趨勢;寬廣且可穿越的商場挑空中庭,能夠舒緩信義計畫區高樓密集的視覺壓力,為民眾提供開闊的視野,並增進行走動線的便捷性,同時,地下室會規劃31個大客車停車位,以有效紓解停車問題。
至於東臨松仁路的鑽石型建築設計,考量到臺北巿做為國際都會的需求,將會規劃約400坪的藝文空間,落成後除可供巿府做為接待外賓、簽約儀典等重要指標性活動使用,亦可提供給公益性的藝文活動或小型的商業活動、藝文展覽等使用,期能為金融商業匯聚的信義區注入更多藝術文化氣息。
此外,臺北南山廣場的週邊將會規劃多處開放的綠色公共空間,結合綠樹植栽設計、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的設置,擺放行人座椅等街道傢俱;在商場與辦公大樓之間還會規劃開放式的活動廣場,讓民眾可在內參加或舉辦活動。
臺北南山廣場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將以地下連通道或人行空橋串連台北101、ATT 4 FUN 與威秀影城等週邊建築,把信義商圈核心區連結為立體的人行網絡,結合現有的平面人行步道以及廣場空間,讓民眾可以從捷運「台北101/世貿站」直接經南山廣場與信義商圈空橋通往「市政府站」,不論在空橋或地下道的規劃都會以便民為前提,同時在完工後也將與台北101大樓合作,打造更有看頭的跨年煙火秀。
落成後的臺北南山廣場之高度(272公尺)將超越臺北車站對面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245公尺,地上51層),成為臺北市第二高摩天大樓,僅次於台北101大樓(509.2公尺)。
臺北南山廣場啟用後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估計將超過9千個。其中48層樓高的辦公大樓租金為每坪每月3800~4500元,高於附近的台北101大樓,成為目前臺北租金行情最高的辦公大樓。
48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將採飯店式管理,提供專屬管家服務,且配備有24小時100%供電備援,樓高三米二,6至43樓規劃為辦公室,南山人壽目前正積極招商,已與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多家國際大型企業洽談。為了提供最高規格的辦公環境,每個樓層都配有淋浴間,辦公室提供冷暖氣,還有隱密性極高的貴賓專屬電梯,出入電梯採用電腦控制,使用刷卡方式控制樓層,電梯外完全看不到電梯按鈕。另外,7層樓的複合式商場則由微風廣場負責招商,46至48樓還有高樓景觀餐廳。
《認識 台北101》
台北101金融大樓係於1997年7月以BOT方式取得地上權,1998年1月由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主持動土儀式,1999年7月開工,2003年7月由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主持完工儀式。
塔頂在2003年10月17日竣工,使台北101大樓的高度比吉隆坡的雙峰塔多出57公尺,而成為當時世界上的第一高樓。
台北101的主體建築(摩天大樓)旁有一棟六層樓(高63公尺)的裙樓,主要規劃為購物中心「TAIPEI 101 MALL」,並於2003年11月14日率先開幕。
台北101的其他設施開放日期如下:
主體塔樓(出租辦公室):2004年12月31日正式啟用。
89樓室內觀景台:2005年1月19日試營運,同年3月1日正式營運。
91樓戶外觀景台:2005年9月16日首度開放。
台北101樓高509.2公尺,地上101層、地下5層,由建築師李祖原及其團隊設計,KTRT團隊建造。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期間,台北101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紀錄,目前則是世界第五高樓,依尖頂高度僅次於杜拜哈里發塔、上海中心大廈、麥加皇家鐘塔飯店、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
上海中心大廈建築師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80年代中銀大厦 當年建築工人工作情況。
(AI 解像度提升新版)
#歴史時空
中銀大廈(英語:Bank of China Tower)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於1985年4月18日動土啟造,由日本熊谷組負責承建,在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伙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原址為美利樓。大廈落成時為當時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現時為香港第四高的建築物,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及中環廣場,全球排名則位居第39位(截至2017年1月)
中銀大廈設計者為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其亦曾設計法國羅浮宮的金字塔入口等著名建築。中銀大廈的建築籌備由1982年開始,當時香港政府便以11億元港幣,將位於香港商業區中心地帶——中環的6700平方米舊美利樓地段售予中國銀行。可是,當時卻正值香港樓價的高峰期,因此該土地的地價事實上遠低於當時的市值,故被認為是當時的港英政府向中國表示友好的行為。最初,中銀大廈是計劃於1988年8月8日落成的,因取數目字「8」在中國數有吉祥的意思。1987年3月3日動工興建,至1989年終告落成並舉行過封頂儀式,1990年5月17日才正式啟用。
顯示出中銀大廈結構的模型。
中銀大廈樓高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其因此為1989年至1992年間香港及全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紀錄維持了2年才被灣仔區的中環廣場所取代[5]。中銀大廈外型為稜柱狀,就像「節節高升」的竹筍一樣。根據中銀香港網站內的介紹大廈設計是仿照竹樹不斷向上生長,象徵着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則代表中國。結構上,整座建築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強混凝土柱支撐,由三角形框架將建築的壓力轉移到四根柱子上。外面用玻璃幕覆蓋。其獨特外型設計因此讓它成為香港最矚目地標之一,不少香港發行郵票、明信片亦常以中銀大廈為觀景之一發行。中銀大廈同時為幻彩詠香江的參與匯演建築物之一。另外,其結構設計亦被應用至同樣由理雅工程顧問擔任結構工程師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及深圳華僑城大廈。(文字資料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