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上位作用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上位作用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上位作用英文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於人體的平衡系統】 分享一下人體平衡系統如何工作,以及我們如何能夠簡單的訓練他們。 人體的平衡主要由三個系統共同合作完成。 1 前庭系統 (節錄自wiki) 前庭系統(英文:Vestibular system),是負責人體自身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感覺系統,對於人的運動和平衡能力起關鍵性的作用。...
上位作用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人體的平衡系統】
分享一下人體平衡系統如何工作,以及我們如何能夠簡單的訓練他們。
人體的平衡主要由三個系統共同合作完成。
1 前庭系統 (節錄自wiki)
前庭系統(英文:Vestibular system),是負責人體自身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感覺系統,對於人的運動和平衡能力起關鍵性的作用。在大部分哺乳動物中,前庭系統和耳蝸(負責聽覺)是內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一起構成了內耳迷路。
前庭系統連接前庭神經,發送神經信號給控制眼球運動的中樞神經系統,保證我們在移動時也能擁有清晰的視覺;也發送信號給肌肉相關的神經結構,使我們保持直立。
由於人的運動由旋轉和平移兩種方式組成,前庭系統也由兩個部分組成:半規管(感知旋轉動作)、耳石(感知直線加速)。
前庭系統在解剖學上由半規管和耳前庭構成,後者在結構上位於半規管和耳蝸之間,包含了耳石,與中耳的聽小骨相連。
而當前庭系統出問題,常見症狀之一是BPPV,全名為良性陣發性姿勢變換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發生的原因可能為耳石剝離,其碎屑落入半規管中,大多為後半規管。當頭部轉動至某些位置時,這些碎屑發生位移並改變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而導致頭昏、暈眩以及眼球震顛等症狀。
此類問題最好求助專業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2 視覺系統
主要透過眼睛的輸入,了解我們周遭環境的相對位置,進而幫助我們保持平衡。當然視覺的不平衡與缺陷也會影響到平衡,這也需要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比較恰當。
3 本體覺系統
本體覺簡單來說,就是感受我們自己身體處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包含在哪裡,要往哪裡去,以及速度,身體上有非常多的感覺受器可以幫助我們偵測身體的移動,透過這些訊息的輸入,我們身體才能夠自然的產生回饋而平衡。
Homunculus 皮質小人
為對應著大腦中負責該部位運動與感官功能的區域的大小,進而繪製人體的特殊方式。
基本上會發現頭,舌頭,手掌,以及腳相對占比大。換句話說,比例越大代表該處感覺受器越密集。
這個比較有機會透過良好設計的訓練而改善。
以上三個系統中,至少要有兩個能夠運作正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保持平衡。
我們如何透過訓練強化人體的平衡系統?
1 本體覺強化
就如同皮質小人的敘述,透過四足支撐類型的練習,我們可以把身體本體感覺受器豐富的部分與地板接觸,不管是靜態的穩定或動態的移動轉換,我們都在刺激身體的本體感覺活化,練習平衡,像是 Animal Flow 類型的練習,其實真的是非常好的開始。
2 站姿穩定
透過髖膝踝,甚至赤足訓練,實踐在單腿站,分腿蹲,深蹲等等,我們在肌肉骨骼系統跟動作控制做訓練,一樣可以強化站姿的穩定能力。
3 視覺的挑戰
在良好的動作控制基礎下,我們可以嘗試閉眼睛做動作,在SFMA的SLS,也有閉眼睛的測試版本,同樣也是強調沒有視覺輔助下,我們其他兩個系統合作的表現是否正常。
經典的影集像是夜魔俠,他沒有視覺的幫助,卻開發出更強大的本體感覺,才能夠打擊犯罪。
而這些都是人體動作的重要基礎,分享給大家。
#平衡系統
#前庭覺 #視覺 #本體覺
#kensyoga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上位作用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你要在晚餐後]又即係,肚餓唔好買Bitcoin。大量粗口(主要係在remark),不喜勿入。
TLDR:醫生係人,法官係人,投資者都係人。唔好低估生理同心理狀況對你決策嘅影響。唔好高估啲人有幾「專業」,有幾「獨立思考」。接受呢啲缺憾,然後先可以避免畀佢拖累。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1. 想當年,廿年前,我都仲會睇啲「教你見工」嘅書。例如話你知HR唔會以貌取人呀,HR好專業唔會畀你啲把戲玩到呀,唔好諗住吹水過骨咁呀,難逃佢地法眼。
2. 後來我心諗,頂,啲書咪又係啲HR自己寫,唔通自己話自己唔專業?個個都話自己好專業啦,除咗有啲害群之馬。正如每一個藝人都話自己唔會腿張開靠上床上位,「不過我就聽聞有其他人咁做」「但我就絶對冇」。你上網都知,戲院傾計嘅,永遠都係其他人。每一場都有人,但一定係其他人。
3. 然後,仲有呀呃食飯之王阿Jens嘅故事(https://fbook.cc/3Snu),嘻,HR有幾專業?
4. 但講返,大個仔,有獨立思考,應該知道根本唔係咁。個個都話自己好專業,不偏不倚,唔會畀其他嘢影響自己決定。下話?幸好我地有大數據(!)。打從Freakonomics一書風行後,啲經濟學家就好鍾意做呢啲研究。「當然唔係為咗出位」「學者都係好專業的」。(而事實,呢啲研究幾好做)
5. 之前應該都有人研究過,邊個時段見工嘅人HR特別易請,考試(例如考口試考琴學車)咩時間最易拎高分。甚至我懷疑你條裙幾短 心口開幾大 本身咩上圍 都有影響(黑面神多數都係男人)。你可以拎去寫論文
6. 咁講真,如果有得揀嘅,例如人地公司肯就你時間見工嘅,真係留意下。Life Hack呀,你人生就係一連串嘅法定,分分幾個小決定就一世。唔信?你諗下剛好爭幾分讀唔到醫嘅人,剛好爭少少而入唔到大球會嘅球員。
7. 以前呢度我都寫過(https://fbook.cc/3Snv),醫生生日,病人特別易死(所以識玩記得約2月29號開刀),真係高一截的。仲有聖誕,週末都係。巧合?唔係啦,人地啲數字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原因好多,可能心情興奮,約咗人食飯,或者走到好遠食,或者早早交畀副手做。醫生都係人,唔好咁駝鳥啦。
8. 正如舊文都提過,台灣啲友鬼月唔去開刀,驚死,根本就剛好掉轉。冇人鬼月開刀,醫生得閒,先冇咁易出錯。個個質晒之前之後開,醫生咁累,先易死人。
9. 我仲提過股災醫生會唔會開錯刀,球員生日會唔會特別易拎牌,犯規(史上得一個球員世界盃生日食紅牌,咁首先佢要夏天生日),射失十二碼等等假想。「唔去讀Econ真係嘥晒」
10. 咁另外,張相左邊,係我在Patreon寫過嘅。係丫,我係睇咗WSJ嘅文。但扯,WSJ咪又係摘錄Daniel Kahneman本書。
11. 篇文,講乳癌。醫生在臨收工前,或者放飯前,都係比較少叫病人去驗乳癌嘅。所以識揀就揀最早睇,好大機會醫生都會叫你check 下
12. Daniel Kahneman話呢啲就係Noise,同一個人,唔同時間唔同情況固然會有。亦都所以佢叫你肚餓唔好買Bitcoin唔好炒股票,心理生理因素好影響我地,唔好高估自己啲乜七自制力同獨立思考。
13. 你睇下球員射十二碼,法定時間同120分鐘後互射,入球率係爭一截的。一來身體累,二來心理壓力大。或者,你睇下Paper Trade同落場真炒,考mock同真係考試(本人分別不大),自己唱K同上台唱,你咪知有乜分別。
14. 仲有,唔同人之間,noise更加大。佢地做啲研究,即使同一個國家,同一個case畀啲法官睇量刑,判刑年期都可以爭三四年,財務顧問嘅,畀同一個客嘅資料佢,話風險承受能力好低至到好高都有,建議配置股票嘅百份比,由0-100%都有,「即係亂嚟」「明明話財務顧問好專業」「佢係專業,但唔係對你專業啫,邊個產品分佣分得多咪建議邊個畀你」
15. 右邊嗰篇,Economist,講Decision fatigue,亦係講肚餓或趕收工集中力下降。佢用個例子係批貸款重組。咁見到臨放飯或放工,批核率的確唔同。但畀你估下,臨放飯放工,會係批得鬆啲,定批得緊啲?都未必咁易估?到底肚餓時係宅心仁厚啲,定更加不近人情?
16. 答案:Decision fatigue之下,人係會啟動Default 模式!貸款重組嘅case,拉勻晒審批率係40%,所以default係唔批。亦見到趕放飯放工就會唔批嘅機會大好多
17. 法官呢?臨食飯原來易啲批假釋。醫生呢?越近放工越鍾意開抗生素(即使冇必要)。篇文冇講,但我assume 批假釋開抗生素就係default
18. 點避免呢啲情況害到你?首先個人層面,你係個用戶嘅(例如病人),除咗去game the system(做最早嘅病人)。仲可以:睇多幾個醫生,拎second opinion.
19. 仲有,文中有講,我地都係會先入為主嘅。所以有時你做決策時,可以整張Check list.例如請人,與其你畀佢天花龍鳳第一句就刷你鞋,不如整個check list喎,啱嘅先mark.唔怪得HR咁鍾意整份interview form畀 interviewer填。而埃汾就最憎,埃汾最憎填form。冇錯,我其實係個睇feel嘅人,歷任嚟見過工嘅事後都會知,我理得你講到天花龍鳳,我最關心係:我同呢條友夾唔夾到,會唔會日日想打七佢。咁當然,傾一陣未必知,所以早期我in係in好耐的。後期比較忙,就求鬼其。冇錯,decision fatigue,而我從冇話我係完美。(*)
20. 又或者,休息下。真係十分重要。唔同嘅作家(!)有唔同嘅寫作方法,好古靈精怪都有。實不相瞞,我寫文冇靈感嗰時呢,知唔知會做乜?係去沖涼,一沖就好多靈感。
21. 仲有,你見我成日睇埋啲垃圾港產片,有啲真係唔睇都知垃圾,亦係為呢種作用,放空呀。同樣地,以前我去唱K呢,就真係完全專心唱歌,唔睇電話,亦唔講任何工作嘅嘢,亦都唔會講股票講市。
22. 最新嘅例子?而家呢篇文亦係。Andrew Wiles嘛,唔發現呢排我都好少在呢度寫股票?但事實Patreon先寫啦。Nvidia 愛馬士 日日新高 又話你知咩。仲畀你啲網友屌我唔識晶片添。係喎,我要識分啲袋先可以買愛馬士股票呀可。甘比發咗達未?(當然發咗!但佢係發咗先識分!唔好因果掉轉。即係咁講)
(*)我耿耿於懷一件事。我在康宏時請個馬仔,咁原本都有個驚跌地我覺得OK。我老細亦都基本上信我,只係循例望左一望。點知去到HR,HR條女阻我。話條友英文唔得。我心諗,你戇鳩的嗎?我何來care佢英文得唔得?我老細都未出聲。況且,閣下咩position去話佢英文唔得?你英文好得?仲屎過我。不過當然講就天下無敵,我已經進入咗佛系mode,十幾年前可能我會嘈上去,而家嘛,「是但啦,請過個」。所以後來有位英文一樣都係媽媽地嘅小朋友執咗佢二攤,呢位小朋友都知呢個故事。呀小朋友都奇怪,做乜佢出身各樣嘢都麻麻地,成績又唔係好,我都請佢。答案,冇架,啱feel,加埋,夠平。因為我唔撚想又同HR解釋一大輪做乜鳩佢個「薪酬調查」(**)話冇經験嘅應該咁多咁多人工,而我要畀多一兩千。
(**)呢個真係屌開有條路,鬧多嘢。最撚好笑,佢地個乜柒「薪酬調查」。出嚟話呢個位,一年經験個人工應該20-22K(唔係實數,不重要)。話我畀23K佢多。OK,咁我當然知道呢啲都係佢地職責,或KPI,或刷存在感嘅方法。是但啦,關我春事,又唔係畀我。咁但,turn out 佢offer畀條友,係19K(留,係另一HR)。咁照計,關我春事,又唔係畀我。但我都要同個小朋友交代下嘛。我問返此HR,你老味我畀23K你又用你個「薪酬調查」大我,而家你又畀19K?即係你個「薪酬調查」把撚架啦。你估佢點答我?嘩我真係拍手呀,佢答我「我地公司有其他 benefit啦」。我屌你啦,你個「薪酬調查」其他公司肯定冇benefit架,其他公司冇大假架!冇Pantry呀!斟水要畀返錢公司呀可?當然我只係婉轉咁話佢知件事有幾好笑,而其實此人(另一個HR)冇乜嘢,都係跟規矩做嘢,所以冇必要搞到佢難做。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上位作用英文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不是台灣的罩門,政治遺傳才是
從1980左右到今日2021,台灣經過無數政治、社會、經濟大風波,跌跌撞撞中實現了許多讓自己人叫好、國際間豎起大拇指的進步。但是,台灣有沒有那種永遠止步不前、只會原地打轉、消耗國力、傷透民心的痼疾呢?
當然有。而且每次出現大風波、大事件時,其中必然有這些錮疾的蹤影。十年來我說過幾十次,無論台灣的錮疾多嚴重,只要再給台灣30年穩定的國際環境,隨著世代的淘汰,台灣一定成為名符其實的寶島。但關鍵問題是:這個地球、這個世局,會不會給台灣30年的穩定大環境?如果這個穩定的條件不再,台灣人是不是不能夠再依賴自然演變的紅利,而應該自我以濃縮的方式了斷那些錮疾呢?
期待錮疾隨著自然演變、世代交替而自然消失,這是一種「內科治療」或「養生調養」的思路。而濃縮了斷錮疾的思路,就是「外科手術」。內科還是外科,就是擺在今天台灣人眼前的選擇。
2021年的疫情起伏,又是一個反映錮疾的案例。台灣人是繼續像過去一樣,發生時罵罵咧咧,事後船過水無痕,還是藉著這個案例,動一次外科手術呢?這,乃台灣人的自我選擇,賴不得別人。
先不打自招,以下文字的大部份並不是今天寫的,而是4年前2017年寫的。但正因如此,更加證明了台灣的錮疾並沒有因為其他方面的進步而有所減緩。我把這些錮疾歸咎於台灣的政治遺產 – 肉桶政治。從1980年代一直到今天2021年,政黨輪替了幾番,肉桶政治還是肉桶政治,否則怎會稱為「錮疾」呢?
肉桶政治,國家GG
《導致一個國家淪喪到無法翻身的,有三種極端。民粹政治走到極端就是暴民政治,菁英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寡頭政治,而肉桶(pork barrel)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制度性的自肥和分贓。三者中任何一者走到極端,這個國家就GG了。GG是遊戲用語,Good Game,表示一個玩家用力玩遊戲,但終於因為不知改進或亂搞亂來而鞠躬出局。
這三種政治雖然各有其名,但若從臨床病徵來看,肉桶政治是共同的病像。若不是肉桶自肥分贓太明顯,一般的民粹政治也走不上暴力之途,菁英寡頭也可能被人民忍受。
蔡英文出任總統、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做出的一連串改革動作,坦言之,其唯一的合理性基礎,就是拆除國民黨時代、已經深入國家機器肌理的肉桶政治。請試想,黨產清算、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固然背後也有民粹怨懟、糾正菁英把持的社會推動力,但是真正拿得上「民主法治」檯面的客觀理由,難道不就是對長年肉桶政治自肥分贓的解構?
邏輯的結論只能有一個:蔡英文作為總統身兼民進黨主席,在行政院長也由她直接指派下,倘若在遇到台灣內政大事時,無能或不願解構該事件的肉桶肌理,而只是讓肉桶內職位互換,或A肉桶換為B肉桶,幾件大事下來,她就GG了,民粹動力和菁英形象都無力回天;更糟的是,台灣人民眼睜睜得看到歷經兩大黨,國民黨和民進黨執政,都無能無願解構台灣的肉桶政治結構,這將導致進一步的青年喪志、企業外流、人才佇足,台灣也就GG了。
肉桶政治的聚落何在?一曰政黨,二曰機構,三曰幫派。其隱密性,三大於二,二大於一。
肉桶聚落三之一 - 政黨
先說最明顯的,一眼就看穿的,政黨肉桶。最早的國民黨,不但好康吃盡,還要巧立各種名目收費勸捐,部分補貼同黨、部份納入私囊;這也是今日民進黨追索不當黨產、追溯某些個人或家族責任的合理性基礎。前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導致其入獄的各種原因中,也有濃厚的政黨肉桶成份。而近日的「前瞻計畫」預算的分配,其中政黨肉桶成份也招人起疑。政黨肉桶是最明顯的,因為「數字會說話」,只要拿出那句記者界的名言,「順著錢摸」(follow the money),脈絡大致可尋。
肉桶聚落三之二 - 機構
其次是圍繞著「機構」的肉桶政治。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國營企事業的採購和壟斷性販售,如台電公司和中油公司和其他無數大小不等的國營單位;除了採購和販售,若再細分,無數公有財團法人、基金會、協會的預算和人事,也都在機構肉桶的聚落範圍內。
2017年的一個例子:815全台大斷電,其處理方式幾乎就是一場機構肉桶的標準戲碼。一字排開鞠躬謝罪下台的高層人士,多數的真實下場不是「反向高升」就是「如如不動」,再不濟就是「轉桶」,A桶轉B桶,大桶轉小桶,轉到那些早已被馴化的國營事業或財團法人。幾乎各個都是林書豪,尼克隊轉火箭隊罷了;與林書豪不同的是,「林來瘋」靠得是真實球技、真實的積分數據,而台灣的機構肉桶隊員能夠不斷轉桶的底層邏輯是「權來瘋」或「錢來瘋」,靠得是過去權力派用脈絡和預算服從的業績。
肉桶聚落三之三 - 幫派
第三,最隱晦的,就是幫派肉桶。當然這裡的「幫派」指的不是四海竹聯天道盟,而是往往跨政黨、跨意識形態、跨公部門/私部門,遊走於某個領域、橫跨產官學的菁英同盟,例如大家朗朗上口的「交通幫」、「財金幫」,還有社會不太意識到的如「科技幫」、「工業幫」。
台灣的政策,多年來老酒裝老瓶,距離世界的前段班越來越遠。是沒知識嗎?不會吧,台灣的產官學人士中的博士比例,不是世界第一也是第二。是不懂方法嗎?也不會吧,所有的社會、經濟大議題,哪一次不是把全世界的方法都收集起來爭論?那麼,為什麼只要是「政府」這玩意插手的領域都一律的落後?為什麼金融領域會落後世界前段班十幾二十年?這已經不是前述的「國營機構肉桶」所能解釋得了的,因為金融行業早已有相當比例的私人家族在經營。觀念和作為上的落後,恐怕只有長年盤據領域、內部繁殖、跨公跨私的「財金幫」生態才能解釋。
科技、工業也有幫?
再說到非公非私、既公又私的「財團法人」如工研院、資策會,過去固然有其貢獻,但在常年的高層官派和財政預算下,不僅喪失了世界新經濟轉型的應變能力,而且弊端叢生時有所聞,甚且淪為科技幫搏擊上位的「中途之家」或出事下台後的「回收再利用塲」,淪為酬庸安置處所。工研院及資策會今天依然是台灣科技人才最集中的機構之二,然而由於結構陳舊,方向凌亂,困住了數千名新生代、中生代科技人才。我常在想,如果把這數千人才送到以色列發揮,或者乾脆把工研院、資策會外包給以色列經營管理,這些人才不知道可在世界上發揮出多大的光芒。但現在,他們都在幫派肉桶政治的走馬燈昏光下,逐步向著凋零老兵蹉跎前行。
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
這樣說,會得罪許許多多人,我知道。但是我覺得不明說已經不行了,因為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許多身在肉桶中的人,都是好人,他們鞏固所在肉桶的出發點甚至都是善意的,然而,如同我們都聽過的那句真理:壞人做壞事理所當然,最怕的是好人在體制下不能做好事,甚至不得不做壞事。對這個道理,我們都要戒慎恐懼,尤其是社會菁英。
台灣快要來不及了,多年來吃老本,在社會動力上、態度上、行動力上,與國際前段班越差越遠,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沈痾僵局之下只能動手術,任何「內科式的調理」,沉痛得說,原來就已經微薄的政府預算,只會被種種肉桶政治結構一點一點的吸啄殆盡。肉桶政治,無論是上述三種的哪一種,若再不做手術式的解構或切除,最終將把台灣的民粹推向暴民政治、或菁英政治變成寡頭政治,與大家好不容易取得的一點民主和公民意識,背道而馳。那還談什麼前景和主體性呢?
「轉診」後的台灣
台灣這個肉桶病號,已經由「國民黨醫院」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一次,後來又從「民進黨醫院」回診至「國民黨醫院」,現在再度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不論這個病號的病因來自何處、起自何時,當下所在醫院和醫生們,都沒有抱怨的權利。醫好他,使他重新散發活力,就是你的責任。醫不好,只有三種原因:1. 病人已經病入膏肓,回生乏術;2)你的醫術、醫德不行;3)醫院內醫生派系內鬥、肉桶利益綑綁,把病人推來推去,每推一次就折騰病人一次,直到無治。
上述三種肉桶就是三個大染缸,讓原本或許懷著改革大志進入政治或公務領域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會習慣而「不聞其臭」。請問小英總統和她所帶領的民進黨,倘若上述三種肉桶政治的肌理不除,所有的「改革」對台灣的發展前景有「治根」的作用嗎?即使國民黨徹底從台灣消失了,倘若民進黨在其梁山泊派系生態下,開始繼承幾十年來的自肥分贓高層利益結構,全面剪枝嫁接「肉桶政治」,台灣就準備GG吧。
現在斷言還過早。但是,每一次的政策決定,每一項的立法決定,每一盤的人事佈局,都在考驗著全面執政的民進黨、總統、行政院長、立法委員們,究竟是遠離了肉桶一步,還是向肉桶靠近了一步。我們是多麼的希望看到,台灣出現一個「非肉桶型」的政黨啊!》
以上寫於2017,當下是2021。再度請教讀者大德,你覺得台灣的政界靠「內科調理」有用嗎?或者,你寧可看到一次「外科手術」?值此中國共產黨謀台孔急之際,肉桶政治正是其上下其手的最佳土壤,統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見縫插針,肉桶政治下的縫隙太多了。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對肉桶政治這政治遺傳動手術,不論經濟上有何亮點,台灣會GG。不知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看法如何?年輕世代的看法又如何?
疫情正急,讓我們先全心抗疫。疫情穩定受控之後,別忘了台灣要立足國際,還有本質性的政治遺傳肉桶毒瘤待切除。
(更多有關台灣政治遺傳錮疾,造訪 InsightF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