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階反矩陣技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階反矩陣技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階反矩陣技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階反矩陣技巧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新登場的新手主管課程,閃亮上架 ep 01-21 是2017年錄製的作品(新手主管) ep 22-29 是2020全新錄製的進階版內容(帶人的技術) 我發現自己這四年,完全沒有老,反而越來越有活力! 本課程適合: 1. 新接任基層主管或中階主管的朋友 2. 今年即將有帶人需求的夥伴們 3....

  • 三階反矩陣技巧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3 10:09:02
    有 249 人按讚

    全新登場的新手主管課程,閃亮上架

    ep 01-21 是2017年錄製的作品(新手主管)
    ep 22-29 是2020全新錄製的進階版內容(帶人的技術)

    我發現自己這四年,完全沒有老,反而越來越有活力!

    本課程適合:

    1. 新接任基層主管或中階主管的朋友
    2. 今年即將有帶人需求的夥伴們
    3. 第22至29集為全新錄製之主管進階實務操作方法,非常值得實際操作與練習。

    年假期間,大大學院提供購買三堂七五折,兩堂七九折,一堂八八折的優惠,歡迎大家選購其他憲哥的線上課程喔!

    ep 22 :凝聚團隊的四步驟與實務做法
    ep 23 :前饋練習與實務做法
    ep 24 :向上管理(上)- 五個訣竅與技巧實戰
    ep 25 :向上管理(下)- 如何對老闆報告說重點
    ep 26 :情境式領導,辨別員工能力與發展階段
    ep 27 :教練角色矩陣
    ep 28 :教練的六個好問題/領導的連續帶/如何帶領知識工作者,或資優資深員工
    ep 29 :SPIN 提問與引導的技術

    大大學院

    https://reurl.cc/zbraAp

  • 三階反矩陣技巧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2 09:44:33
    有 125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從內做起》x2本
    🔊你有沒有注意過,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誰的聲音最有份量?當一群好友聚在一起,誰是大家聽從與追隨的對象?在工作場合的會議裡,誰的意見最快得到大家的接納?你腦中第一個浮現的人,就具備了一種特質:「領導力」。
    ✍️心得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leader-within-you/
     
    【以前的我對領導力的定義】
     
    幾年前的我,總認為「領導者」就是握有職位和頭銜的人,像是一家公司的執行長或副總,自己也把晉升職等當成工作的主要目標。直到某一次跟同事們聊到副總A和副總B,同事說副總A如果離開了公司,在社會上仍然享譽、充滿影響力,副總B相形之下則會失色許多。

    這讓我不禁好奇,對自己問了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如果把職位和頭銜拿掉,你是誰?」當時,我腦袋只有一片空白,我好像什麼都不是。後來,隨著自己也成為了主管,必須學習如何帶領團隊,我開始接觸《與成功有約》與《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之類談領導管理的經典書籍,試著回答自己最初的問題。

    漸漸地,我對這些書中的一種想法產生共鳴:「領導力就是影響力,一個人的成功在於他對其他人的生命帶來多少正面的影響。」我開始檢視自己對生活和團隊的安排,是否跟心目中的領導力互相符合。我也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心,想學習更多關於這方面的事情。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我之前在〈閱讀前哨站〉分享的文章,流露出了對領導力的求知渴望,天恩出版社向我推薦了一本經典書籍《從內做起》的最新再版,我馬上深受吸引。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的領導學專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已年逾70歲的他仍充滿熱情幫助更多人成為一個好的領袖。

    這本書的第一版在1993年出版,過了25年之後,他重新淬鍊這些年來教導與實踐領導力的經驗,翻修了書中89%的內容,並且增加了兩個全新的章節,形成這本2.0版。我雖然沒讀過最早的那個版本,但是我喜歡這種反芻人生經驗,並對以往的觀念做出新詮釋的做法,許多的智慧反而在此時更顯得永恆。

    書背的一段話讓我著迷:「即使是一個最內向的人,在一生中,也會影響上萬個人。」作者說,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將會觸摸到多少生命,你所能做的就是開發自己的影響力。我曾經在《安靜,就是力量》的讀書心得裡分享過我是一個十足的「內向者」,對於一個內向者如何成為領導者、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一直是我樂此不疲的課題。
     
    【為什麼領導力很重要?】
     
    回到在這篇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誰的聲音最有份量?」這個人不一定是最年長的人,反而是最讓大家信任、對家族做出最多貢獻的人。如果你是有孩子的父母親,你的小孩是比較聽你的、還是聽另一半的?「當一群好友聚在一起,誰是大家聽從與追隨的對象?」這個人也不一定是頭銜最顯赫、薪水賺最多的人。

    在職場上,為什麼有些人要請同事幫忙就難以啟齒?有些人卻可以輕鬆尋得跨單位的支援?甚至,有些主管要指派下屬做事情,還得搬出官威用考績來威脅。原來,這背後的差異就在於「領導力的高低」,有些人使盡全力仍無法影響別人,有些人則自然而然有人自願協助。

    作者認為:「領導力就是博取人來追隨你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懂得提高自己的領導力,會讓生活更美好和有成就,也會讓職場更順暢和有效率。與其追求身分、職位或頭銜,不如明白領導力的運作方式,讓自己學會如何培養和建立領導力,進一步加深對別人的影響力。

    作者把領導力的程度,由淺入深歸納成「領導力的五個階層」。這是一個有順序的發展藍圖,非常精準地描述了各種階段裡的領導力程度。此外,書中共十個章節,每個章節都談一種「建立領導力的方法」,我將它們拆解到對應的各階層當中,讓你了解在每個階段最該注重的是什麼事情。
     
    【1.職位:靠權力影響】
     
    我在職場上最討厭聽到老闆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因為這是大老闆要的。」然後,就沒有其他理由了,單純要你按照「高階職位」給的指示去辦事。這種做法看似簡單又暴力,不講情理但快速有效,在講求效率和效果的企業裡,似乎是種司空見慣的現象。

    這是領導力的第一個階段,你仰賴權柄去影響別人,一旦拔去職位和頭銜,你就什麼也不是。所以作者提出我們需要啟動「自律」和「自我成長」兩個方法,用持續一致的學習心態,讓自己開始接觸和練習更多關於領導力的事情,讓自己朝下一個階段前段。
     
    【2.認可:靠關係影響】
     
    第二階段需要建立別人對你的認可,使人自願為你效力。領導者必須表達對別人的關心、建立連結、獲得信任,開始藉由關係的累積,對別人發揮影響力。這個階段很適合採取「僕人式領導」的方式來建立關係,也就是「如果你幫助人得到他們想要的,他們會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

    這個時候你不倚賴自己的職位和頭銜,反而選擇相信別人、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打造一種鼓勵的氛圍,你衡量自己的成功是以增加他人多少價值而定。當這層關係建立起來之後,別人會開始自願幫忙你。
     
    【3.生產:靠成果影響】
     
    第三個階段要發揮你對別人的關心,你的首要目標是幫助整個團隊獲得成就、創造成果。你必須願意從對方身上學習,並且與他們一起工作,利用共同的目標來凝聚向心力、提升團隊士氣。上一個階段是關係型領導,這個階段則是成果型領導,懂得融合兩者的領導者,會創造出一個強而有力的最佳組合。

    首先,在這個階段你必須掌握「解決問題」的心態與技巧。凡事總有困難、總會出錯,領導人的心態則是把別人視為問題或分心的事情,當作改進的機會。但是不能總是「代替」對方解決問題,而是先「陪同」近距離觀察他們面對問題的反應,花時間幫他們學習如何解決,然後教導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才「放手」讓他們自己來。

    其次,是懂得制定「優先次序」。如果每件事情都優先,等於沒有事情優先,而且當小事情太被關注,大問題很可能就會產生。以「重要性」/「急迫性」的矩陣準則來檢視自己的工作清單,確保自己將重要的事情當成最高優先。此外,也要在行事曆上保留至少20%的「餘裕」時間,利用這些空白的時段提高自我察覺的能力、保留思考的時間、恢復自己的精力。
     
    【4.立人:靠幫助別人影響】
     
    立人指的就是「人才發展」。作者認為一個領導者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有能力,而是因為他們有培育他人的能力。領導者應該幫助他人開發潛力,讓他們學會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最高竿的還能指導別人如何也成為一個領導者。立人就是一個「複製」的過程,倍增你的影響力。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態度」會大幅影響你想要發展的對象,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心態就是「全力以赴」。這也是一種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願體挺身而出,替團隊拔除一切障礙取勝的態度。尤其在困難時刻,必須樹立楷模,展現出決心、堅韌、專注、果斷,展現出對長期目標的正向態度。當你在對方身上「創造正向的改變」,這股影響力便會繼續傳遞下去,如同作者說的:「你能走多遠不是重點,而是你能帶領別人跟你走多遠」。
     
    【5.巔峰:靠尊敬影響】
     
    這裡的空氣很稀薄,只有少數人能夠到達這個層次。透過前面四個階段的深化,人們會對這個階段的你已經抱以十足的尊敬和信任。他們之所以追隨和聽從你的聲音,許多時候單純是因為你的品格和信念感動了他們。

    在這個階段的領導者具有「願景」,他們看到願景、追逐願景,然後幫助別人也看到並追逐。前西德總理康拉德.艾德諾(Konrad Adenauer)說過:「我們都活在同樣的天空下,但我們的地平線不同。」每個人都有潛力懷抱願景,但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有。

    作者認為「品格」是領導力的根基,擁有優秀的品格並不保證人生或領導就能成功,但是拙劣的品格最終會使一切事情出軌失控。擁有品格的領導者,能夠和別人之間建立堅定的信任,並且讓自己的內在比外在來得強大。

    最後,作者根據過去五十多年觀察各國領袖和企業領導人的觀察,他的結論是鏗鏘有力的:領導力就是「影響力」。如同他最喜歡的格言「凡自以為是領袖,卻無人追隨,只是紙上談兵而以。」在巔峰階段的領導者,透過各個階層的深化,加強了自己的影響力,進一步發展出最深刻的「領導力」。
     
    【培養領導力的過程?】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深深著迷於「領導力的五個階層」這個概念,也知道了對於不同的團體或個人,我們都處在不同的階層。例如一個人可能在朋友之間是第三個階層的領導者,但是剛就職的環境裡可能就只是第一階層的領導者。面對不同的對象,都需要重新建立這層關係,重新走過這段過程。

    我以前也曾經認為,有些人天生看起來就有「領袖樣」,但是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養成的。」我從他的字裡行間發現一件最重的事情,也是書中十種建立領導力的方法裡最具代表的,那就是「自我成長」。

    「自我成長」是作者在這本書2.0版加上的最新章節,在最後的十章,我認為這就是貫串全書最重要的一章。他建立領導力的方法是透過寫作和出書,出版過好幾十本暢銷書的他自嘲道:「我年輕時全心全意學習寫作,出版的前七本書有個共通點:它們的銷量都不好。」這段話除了令我會心一笑之外,也似乎讓我明白了些什麼。

    他以自己的故事做為楷模,也就是「成長即目標。」已經七十多歲的他,在書中仍不斷流露對於自我成長的渴望,對過去錯誤的修正,對未來抱持的新展望。在建立領導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抱持成長的心態,總是虛心學習,力求精進,在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領導力成了隨之而來的成就。
     
    【後記:喚醒你的內在領袖】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一切有價值的事都是上坡。」作者認為自律對成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這段旅程就像一段上坡的山路,在過程中我們會遇到無數的困難、挫折、阻力。登山好手吉米.威泰克(Jim Whittaker)曾經帶領無數人登上山頂,他說:「你去征服的永遠都不是山岳,你征服的只是自己。」這也是作者最想傳達給我們的精神。

    作者用自己的經歷和業界與學界的故事,交織出這本涵蓋廣泛的領導力書籍。《從內做起》的英文書名是「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翻成中文是「發展你的內在領袖」,但是我更喜歡「喚醒你的內在領袖」這個說法。我們內心的領導力其實一直都在,是時候讓他發芽茁壯。
     
    【抽獎辦法】感謝 天恩出版社
    《從內做起》天恩官網購書連結 https://bit.ly/3jC1EEP
    1、抽出「2本」《從內做起》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對你的人生各個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是誰?挑一個寫,例如:「對我的投資觀念最有影響力的是約翰伯格先生」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24(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25(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三階反矩陣技巧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9 18:41:00
    有 134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高產出的本事》x2本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情形?當你面對主管或客戶做簡報的時候,他開始眉頭深鎖,語重心長地說道:「講重點…」。當下你亂了分寸,心想我已經準備了這麼多資料卻仍被嫌棄,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職人簡報培訓專家劉奕酉的《#高產出的本事》就是你的特效藥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output-to-win/
    .
    【當人們過度關注輸入,卻忽略了輸出】
    .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取得資訊的管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容易。許多人追逐著吸收更多的資訊,卻很少回頭思考,自己處理這些資訊的方式跟技巧。在職場上也常見到,投影片充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表,卻讓人抓不到其中的重點。

    然而,光是擁有一堆資訊還不夠,你還得學會如何消化吸收,轉化成別人看的懂的東西。因此,懂得把資訊的「輸入」轉化成有價值的「輸出」,讓每次的「產出」都能講到對方心中的「重點」,就成了每個職場人必備的關鍵技能。

    究竟,我們該如何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講重點」技巧呢?
    .
    【《高產出的本事》是一本必讀之作】
    .
    最近上市的《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就是談論「化輸入為輸出的產出技巧」的翹楚。這本書的作者是職人簡報培訓專家劉奕酉,我長期追蹤他的Medium專欄,他是我目前看過能將簡報做得既精簡又精美,而且總是直指核心重點的人。

    他曾經說過:「在大數據時代,能夠自主思考、表達觀點並採取行動,也就是能運用自身的知識與技能進行產出的人,將會是未來能存活得更好的人。」人們欣賞能夠化繁為簡、講話總是提綱契領的人。這種人讓人感到「有料」。

    在這本書裡,作者毫不藏私地提供高效產出的祕訣:八個表達框架、四個圖解模板、產出內容的鑽石架構、五種產出之後的應用方法。這本書的內容豐富、論述精準、舉例貼切,是一本非常適合擺在辦公室的案頭書。

    以下,我除了簡述書中部分的精華,還會結合我自己在職場帶領團隊的經驗,另外挑出「八個表達框架」特別著墨,用一張圖整理成「八個講重點的訣竅」。希望能讓你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講話「有條有理」、總是「講重點」的人。
    .
    【為什麼要學「優勢輸出」模型?】
    .
    懂得把雜亂無章的資訊,整理成結構化、條列式精闢見解的人,在職場上的優勢會越來越大。我很推薦作者提倡的「優勢輸出」模型,他強調掌握這套優勢輸出模型的人,在未來會無往不利。

    在〈專業有價、產出有值;有本事產出,就能讓價值兌現〉這篇文章裡,作者將這個模型分為四個步驟:定位、重組、產出、場景。

    .定位方向:釐清產出的目的、對象,並選擇合適的框架。
    .重組架構:根據框架來組織合乎邏輯、簡明扼要的表達內容。
    .產出內容:將表達內容轉化為完整結構的產出內容。
    .場景應用:把產出內容應用到各種不同的場景之中。

    那麼,學會優勢輸出模型的人有什麼好處?作者說:「首先,省下了構思架構的時間;其次,有了框架做為架構,也可以除去不必要的素材蒐集,又進一步提升了效率。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自然更有餘裕去產出內容、優化內容,也更可能發揮巧思與創意。」
    .
    【如何「講重點」的8個訣竅】
    .
    讓我們思考一個情境:當你在執行專案或任務時,無論你要跟主管匯報進度、尋求協助、展示成果,要注意的是,主管當下心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快速、清楚地表達出事情的全貌,再直接切入其中的重點,這時候你就需要一些框架的輔助。

    書中談到的「八個表達框架」,很適合用來把事情的全貌說清楚。以下,我用一張圖把這八個框架整理在一起,在每個框架裡,我用藍底色標出來的項目,就是主管心中「最重要的事情」(範例),讓我們分別來看這些範例。

    1.重點框架
    最泛用的框架之一,把你想表達的重點濃縮成三個(盡量不要超過),掌握「三的原則」,當事情不超過三個的時候,對方會比較有耐心聽完你講的重點。當然,最後別忘了重申,你講完這三個重點的結論是什麼?這個框架可以靈活運用到以下每一種框架裡。

    2.清單框架
    當你想要表達的事項,非得超過三個的時候,請開始「分類」。你如果想講10件事情,就試著把項目拆成三個大類別,每個分類再配置小項目(例如3:3:4)。同樣地,跟主管強調的重點,就以三個「大類別」為主,其他的小項目已經不是他最關注的重點。

    3.時間框架
    用時間來表達一件事情,可以分為:期間、階段、步驟。以「期間」為例,區分為過去、現在、未來。通常而言,如果事情的進度沒有落後,老闆只會關心你「未來」要做什麼。如果事情真的落後了,你就多講一點「現在」做了什麼安排,「未來」能不能追趕回來。

    4.空間框架
    用空間來表達一件事情,可以分為:距離、性質、規模。以「距離」為例,區分為遠、中、近。把事情用距離的方式表達(國外、國內、同縣市),有助於看出全貌,再從「近」的事情出發,說你的行動和計劃,同樣可以用「三個原則」講出三個行動。

    5.主題框架
    許多人熟知的黃金圈法則,從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由內而外說明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做法、和結果。對我們自己而言,「為什麼」的內在動力固然很重要,但主管時常關注的重點反而是你「做什麼」和有什麼「結果」(除非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指派你做這件事情…)。

    6.議題框架
    這是一種很嚴謹的表達方式,總共有四個步驟:論點、理由、實例、重申。我認為最重要的在於「論點」本身,後面的眾多理由、實例、重申,都是為了支撐論點而存在。記得讓自己的表達圍繞著論點走,不要離題了而不自覺。

    7.問題框架
    闡述一個問題的時候,可以用這四個步驟來表達:情境、衝擊、課題、對策。這四個順序並沒有一定,你必須評估當下的狀況,最希望讓主管知道的重點是什麼?然後把希望強調給主管知道的項目「移到最前面講」。

    8.課題框架
    描述一個課題的時候,通常會用背景、任務、行動、成果,來依序交代。背景、任務、「實際完成」的行動和成果,通常是簡單帶過就好。如果事情進展順利,主管最關心的重點就是「計劃預期」的行動和成果,記得強調這個部分。

    為什麼作者要提供這麼多「框架」讓我們參考使用?他說:「框架,可說是將『解決問題的過程』抽象化後的輪廓,能幫你跳脫這種漫無目的的摸索,替你創造邁出第一步的機會。」框架讓你有跡可循、讓你有勇氣踏出第一步。

    此外,學習這些框架,就像是練武功的人學習蹲馬步一樣,屬於基本功的鍛鍊,唯有當你真的去使用、去練習,才能將這些框架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如果心中沒有這些基本泛用的框架,就很難將繁雜的資訊整理成有條理的重點。
    .
    【什麼樣的「圖解框架」容易讓人秒懂?】
    .
    當你開始運用許多種不同的表達框架時,記得搭配一些「圖解」來輔助說明。作者用這篇文章〈一流商務人士的思考術:懂得用框架解決問題,加速思考到產出的品質與效率〉的「圖解框架」為例,說明在不同的情境下,你都可以運用這些圖解框架來講重點,讓人一眼就看懂(樹狀圖、流程圖、矩陣圖、文氏圖、散佈圖)。

    例如,當你使用這些圖解框架來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還可以針對裡面想要「強調的重點」(圖中橘色)的部分,進一步深入說明。作者也提醒:「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你可以先把馬步打穩,然後再發展出自己的招式。
    .
    【後記】
    .
    雖然,這種整理重點的產出能力並非一蹴可幾,但有了《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的幫助,會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如今,我持續向作者的文章學習,如何思考讀者的需求與文章定位、如何設計出思緒縝密的行文架構、如何用簡單的圖表呈現複雜的概念。

    對於受雇者而言,這本書可以幫你增進簡報技巧、改善你的企劃提案、精煉你的說話內容。對於自雇者而言,無論是作家、講師、部落客等內容創作者,也絕對能從這本書中受益許多。

    懂得將雜亂的資訊精煉之後輸出,才能將資訊化成屬於自己的知識,再用各種框架把知識傳遞給別人瞭解,成為善於講重點的人。這不只是一種職場技能,也是一種必備的生活習慣,除了會改變你職場的軌跡,也會提高你視野的高度。
    .
    講重點的關鍵就在於:在對方分心之前,就切入重點。
    .
    【抽獎辦法】感謝 樂金文化.富者樂金
    1、抽出「2本」《高產出的本事》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如何產出命中重點的簡報」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9/22(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9/24(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