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重語言治療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重語言治療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重語言治療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重語言治療推薦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不當管教、批評、控制,甚至語言暴力、情緒暴力、虐待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身心嚴重受創。如果沒有療癒,長大以後我們就會「內化」父母的暴力語言與批判,在心中形成一個「挑剔鬼」,繼續自我批判、時時感到自責、內疚,而這就是讓你活得不得安寧的原因。 不要小看童年的受虐經驗,它會讓我們變成一...

  • 三重語言治療推薦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9 07:15:01
    有 3,357 人按讚

    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不當管教、批評、控制,甚至語言暴力、情緒暴力、虐待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身心嚴重受創。如果沒有療癒,長大以後我們就會「內化」父母的暴力語言與批判,在心中形成一個「挑剔鬼」,繼續自我批判、時時感到自責、內疚,而這就是讓你活得不得安寧的原因。

    不要小看童年的受虐經驗,它會讓我們變成一個「低自尊」的人。因為低自尊,所以我們會一直覺得:我「應該」為別人的情緒負責,別人不快樂、過的不好都是我的錯。

    如果想要好好過生活、停止內心的內疚與自責,那麼我們就必須讓自己內在那個「挑剔鬼」閉嘴。具體做法就是書上所提的:做一個有界線的人。

    有了界線以後你才能夠去分辨:哪些是我的責任、是我該負責的;而哪些不關我的事,我們得把責任還給別人。有了清楚的界線以後,你才能清悠度日。

    取自《內疚清理練習》推薦序/周志建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有些朋友不喜歡自己常感覺內疚,或者說,因為自己常內疚而內疚。個性的養成,除了先天遺傳,還有後天教養,也就是我們可以常常把視野回到原生家庭去重新檢視我們的成長歷程,這也是我引述上面推薦序的原因之一。

    一個人的個性養成,非常複雜。而一件事的促成,在現代越來越複雜的社會之下,又怎麼能有簡單的歸因?

    我喜歡這個摘文裡面提供的方法,這篇文章搭配上一篇一起看會更好。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4006131636069783/

    祝願您,能看到自己的限制,抓穩界線,不承擔自己根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

    ps. 今天晚上會進行這本書的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 ... ... ... ... ... ... ... ... ... ... ... ... ...

    【文/ 伊麗絲.桑德】

    如果你容易覺得疲累,卻沒有充分的理由,那麼你的內疚感恐怕已經過量。造成疲憊的原因,可能是你累積了過多的自我批評,或對自己要求太高。要是你還會因為很累而責怪自己,甚至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想知道內心是否壓抑了太多批評,你可以試試「向外引導」。問問自己:「還有誰可能會是需要為問題負責的人?」並整理出清單。例如:跟同事及女友相比,馬汀比較沒那麼有活力。大多數時間裡,他都會感到精力不足,也會因為自己沒完成更多事而不開心。

    馬汀問自己,哪些人對他的疲累程度有所影響,並列出清單如下。
    ●我的老闆
    ●我的女朋友
    ●我的醫生
    ●我的父母
    ●我的同事和朋友

    等你整理好這份「共犯名單」之後,可以個別寫一封信給他們。不必寄出這些信,你只是單純為了自己的好處而寫。就把它當做一項遊戲,不必擔心要是他們讀到信的話會怎麼想。讓每個人都分配到一些應負的責任。你可以對他們個別提出建議,該如何為改善這個狀況出一分力。

    以下是馬汀寫的信:

    {給老闆的信}
    親愛的老闆,
    難道你看不出來,每天下班後我看起來有多累嗎?難道你不覺得我的工作過量了嗎?或是我完成的工作,其實沒有讓我受到足夠的認可?你有想過你能做些什麼,好幫助我變得更有活力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建議你開始想想吧!
    馬汀敬上

    {給女朋友的信}
    親愛的卡蜜拉,
    妳難道沒注意到,我看起來有多累?妳覺得妳可以做些什麼,好幫助我變得更有活力呢?我需要更多的愛、溫暖,還有性。如果我們可以用做愛開始每一天,我很確定我將可以擁有更多的能量。但是,妳或許不希望這樣。妳是否想過其他任何妳能做的事情嗎?比如說,別因為我沒做到的事情生那麼大的氣。也許妳會有一些其他的建議,我覺得妳應該花一些時間想想看,妳在我的疲勞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愛妳的馬汀

    {給醫生的信}
    親愛的醫生,
    我已經跟你提過我的疲勞好幾次了,但你只是做一些血液檢查,還說我身上什麼問題都沒有。我並不覺得這樣就夠了,你還需要做更多。我希望你可以幫我做個徹底的檢查,查清楚我身上到底有什麼毛病,並且找出治療的方法。
    馬汀敬上

    {給父母的信}
    親愛的爸媽,
    多希望你們教過我如何過快樂的人生。
    愛你們的馬汀

    {給朋友的信}
    親愛的漢斯,
    你有注意過,我們一起出去好幾個小時之後,我看起來有多累嗎?你怎麼不問我「為什麼你看起來這麼累」?或是問我「是否有事情困擾著你」?你總喜歡告訴我各式各樣的事情,你覺得這些我都喜歡聽嗎?其實不是,至少不是一直都喜歡。漢斯,我還寧願多聊聊我自己。
    愛你的馬汀

    把你的憤怒向外引導,會讓人覺得充滿活力。即使在書寫的時候,馬汀也可以感覺到這些信正在減輕他的內疚感。這讓他明白自己需要更往那個方向前進,也決定跟更多人談談他的疲憊。

    如果你發現自己過於偏向天平的某一端,那麼往另一端前進一些好達到平衡,是比較健康的做法。如果你常壓抑憤怒、讓自己背負著內疚感,那麼採取相反的做法,會是個好主意—把憤怒抒發出來。在心裡幻想或寫下你不會寄出的信,藉以探索「把所有的憤怒向外引導」是怎樣的感受。當你承擔了別人應該負起的責任,你的負荷太沉重,也就無法從其他應該分擔責任的人擁有的身心靈資源中獲得什麼。

    .

    以上文字取自
    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
    圓神書活網∣http://bit.ly/T0400060
    博客來∣http://bit.ly/T0400060-B
    誠品∣http://bit.ly/T0400060-E
    金石堂∣https://bit.ly/3msxyGo
    Kobo電子書∣ https://bit.ly/2G7Ji0N
    Readmoo電子書∣ http://moo.im/a/cwHIOP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三重語言治療推薦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2 20:00:02
    有 1,290 人按讚

    協助他們看診時,我建議盡量使用他們能接受的觀念與名詞。在不說謊的原則下,巧妙地說明,有時候會有不錯的效果。

    舉例來說,有些長輩不能接受自己要去看「失智症」,卻能接受自己是「腦退化,記憶不好」,而接受治療,就可以「顧腦」。

    長輩無法理解「血管性失智症」,但能接受「腦部小中風,需要治療」。他們不容易想像「抗憂鬱劑」的藥理、原理,卻能接受「調整腦部內分泌」的觀念。所以,我們應當多加嘗試不同的說法,找到長輩能接受的方式,協助他們就醫,或是接受適當的治療。

    取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

    *********************************

    各位朋友,晚安:

    「身為父母,需要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如何說出內心需要協助的想法,不管是外在的或是內在的需求。」

    過去傳統的教育,讓長輩很難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所以常常進行曖昧溝通,拐彎繞路地暗示自己的「想要」。有些甚至動輒使用責罵的方式,讓成年子女或老年配偶疲於奔命。

    所以我跟銀髮族相處的時候,會很誠懇地說明表達的重要性。直接、清楚、具體,有「愛」也要說出來,親子在人生最後一段相伴,少點遺憾多點愛。

    摘文是我很常被問到的問題,剛好早上朋友也在留言處提問,所以我把這一篇找出來回應。真要執行,也不一定容易,也許用勁巧妙,也要幾個月才能生效。

    祝願您,能重視心理健康,養腦練心長智慧!

    *********************************

    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怎麼辦?

    【文/ 蔡佳芬】

    「○○號,○○○請進診間。」診間護理師親切地叫喚初診的新病人。
    「今天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嗎?」我端詳面前這位看起來憂心忡忡的女士,邊開口詢問。
    「醫生,其實不是我要看。我不是病人,是我媽有狀況。」她回答。
    「這樣啊,病人有來嗎?依照規定,必須親自診察本人才行哦。」
    「醫生,真的很抱歉。我想帶她來,但是她都不肯。我不知道怎麼辦,只好掛自己的號,先來跟妳討論。」
    高女士不停點頭、拜託,急得淚都要飆出來了。

    上面這種情景,每個月總是會重複好幾次地出現在我的診間,我相信有不少的精神科醫師門診也有類似的經驗。
    或許你發現自己的親友可能有精神、情緒問題或是失智等症狀,但不管怎麼勸說、哄騙、拜託,都難以撼動病患的抵抗,他們就是不願意來看精神科門診。
    依照法規,醫師不能對於未曾親自診察的病患,給予診斷或是開立藥物。看著那些痛苦的家屬,我心裡雖然能了解,卻無法違規來協助。畢竟看病不能隔空抓藥,或是單憑想像。
    之前有不少報章雜誌的記者前來採訪我,大家都有志一同地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勸病患就醫呢?

    以下,我分享幾個方法,希望能對這類的長輩有幫助。

    ■ 方法一:順水推舟
    有時,我們正面勸說無效,就必須要找一些順水推舟的機會。
    因為老化的關係,長輩不免會有一些身體上的小病小痛,當這種狀況發生時,其實就是一個適當的時機點。
    舉例來說,憂鬱症的個案,可能會出現胃口不佳、食欲差、體重下降或者是失眠、多夢等現象。我們可以順著病人的抱怨,建議他們:「這種情況,應該要到醫院去看看醫生,說不定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又或「我們可以聽聽看醫師有沒有什麼建議,能夠促進胃口,改善身體的健康,讓自己睡得好一點。」
    再舉例來說,焦慮症、恐慌症的病人會出現胸悶、心悸,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手抖、冒冷汗,覺得自己好像快要死掉這樣的症狀。
    當長輩向你抱怨這些不舒服時,我們就可以順著他的話,勸說他到門診去接受檢查或是治療。
    只要病人願意進到醫療院所來,就達成一半的目標。
    記得進入診間時,要向醫師打個暗號,套好招。有經驗的醫師,一聽到陪伴者開的頭,就會有默契的點點頭,順勢安撫第一次來看診的長輩。
    另一方面,醫師也會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因為對初診的個案來說,身體方面的檢查,也是鑑別診斷所必要的項目。

    ■ 方法二:買一送一
    有許多親友為了要協助長輩接受精神科的治療,都會採取「同時掛號」的方法,也就是向長輩表示:「我也睡不好,我有點緊張,不敢一個人去看,我們一起去看,你陪我。」
    這個方法是成功率不錯的一個招式。一方面可以讓長輩覺得並不是只有他自己這樣,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出看精神科沒什麼大不了。
    時常,我在門診聽到的對話是:「我今天沒有要看喔,我是陪他來的。他說一個人不敢來,所以我才答應跟他一起來。」
    對於比較不容易建立關係的病患,有時候我會先對親友進行問診的動作,並且讓他在一旁聆聽。在過程中,親友就可以把相關的症狀述說一遍。
    這過程有點像是網路上所謂鄉民常見的起手式,就是我有一個朋友他如何如何如何,但其實是在問自己的問題。一樣透過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先暖身,等到時機成熟,醫師會鼓吹長輩:「既然都來了,就順便看一下。」或「排隊排了這麼久,等了好幾十分鐘,不看很可惜。」
    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以藉由這個過程,先消除長輩心中對於精神科或是精神治療的一些誤解。
    舉例來說,很多長輩認為憂鬱症的藥就是會上癮,或者認為藥物就是會傷肝、傷腎。親友可以藉機詢問醫師這些問題,好讓醫師有機會說明清楚。
    之前某個病患天生就只有一個腎臟,於是非常擔心服用的藥物會有腎毒性,因此明明已經嚴重失眠,卻還是不敢就醫。恰巧她陪同另外一個親友來就診,聽到對方問我:「這個藥物會不會傷腎?」
    我首先向對方說明:「腎臟功能可以透過抽血或是尿液檢驗來確保,還有就是現在的藥物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可以選擇,可以按照一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避免比較有風險的副作用。藥物的盒子裡也都有一張說明書,裡面其實有詳細記載;例如腎功能不好的人,這個藥可不可以使用、要不要減量使用、有什麼禁忌,都會寫在上面。如果還擔心的話,可以到藥局窗口去做藥物諮詢。」
    聽到這些說明之後,那位原本站在親戚、朋友身後的長輩突然說:「醫生,我也想加號,我也要看診。」

    ■ 方法三:假傳聖旨
    現在各地都有每年一度的老人健康檢查,這檢查時常都是熱門的項目。
    現在的老人健康檢查內容,其實包含了兩個精神科的基本項目,一個是老年憂鬱症的篩檢,另外一個是失智症的篩檢。當然,也有一些自費的身體健康檢查項目。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勸說長輩,以關心他、維護他身體健康為理由,先進行一個全身性的健康檢查。
    通常這些檢查結束之後,都會寄送一份檢查的報告單或者是書面的資料到家裡,裡面會標示紅色的字,是表示需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是建議個案到大型醫療院所,接受下一波的診察治療。
    在我的門診裡,就有不少長輩是因為接受老人身體健康檢查之後,拿著這份報告到門診來諮詢的。
    又或是親朋好友可以婉轉地利用幫忙長輩解讀報告的機會,試著說:「上面寫說你要到大醫院去做仔細檢查。」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長輩就醫。

    ■ 方法四:轉轉遇見愛
    許多長輩平日患有身體的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攝護腺肥大等等,長年都在內科或是家庭醫學科的醫師門診進行追蹤。他們多半與原來的慢性病主治醫師,保持著長久且良好的信任關係。
    當長輩出現精神或者是身心方面的困擾,但是又不願意前往精神科就醫時,可以拜託這些與長輩有良好醫病關係的醫生們幫忙,請他們協助轉診,成功率會比親戚、朋友勸說,來得更高一些。
    許多前來老年精神科門診就醫的銀髮族朋友們常常告訴我:「是某醫師大力推薦我來看妳。」還說其實這位醫師已經勸他來看我很多次了。他想到醫師非常的關心他,又講了這麼多次,覺得不來,好像說不過去,才鼓起勇氣到精神科門診來就醫。
    我非常感謝這些內、外科醫師。他們平日一定是對自己的老病人觀察得非常仔細,看出對方可能有精神科方面的困擾,才會不停勸說,因為他們希望病人能得到更專業的治療。

    ■ 方法五:名人效應
    長輩不去看精神科,有許多的成分都是因為汙名化的關係。
    但隨著時代改變,長輩也會接觸到許多國內外新聞,因此,我不得不說,明星效應還是挺有影響力的。
    我時常在演講中提到,以英國王子哈利為例,他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承認自己在母親離世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有憂鬱症的困擾。他在接受了許多年的精神科治療之後,才慢慢地走出來。後來,哈利王子現身說法,鼓勵與他有相關困擾的人勇於求助,勇於接受治療。
    像這樣一個不愁吃穿的皇家貴族,也會遭遇到人生各種無常的打擊,但是他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哈利王子告訴大家,憂鬱症並不可恥,那是一種疾病,而疾病是可以治療的。

    ■ 方法六:實話巧說
    長輩對於醫學名詞或是疾病的理解,常受到個人教育程度或是文化背景的影響,而有些自己的堅持與解讀。
    在協助他們看診時,我建議盡量使用他們能接受的觀念與名詞。在不說謊的原則下,巧妙地說明,有時候會有不錯的效果。
    舉例來說,有些長輩不能接受自己要去看「失智症」,卻能接受自己是「腦退化,記憶不好」,而接受治療,就可以「顧腦」。
    長輩無法理解「血管性失智症」,但能接受「腦部小中風,需要治療」。他們不容易想像「抗憂鬱劑」的藥理、原理,卻能接受「調整腦部內分泌」的觀念。所以,我們應當多加嘗試不同的說法,找到長輩能接受的方式,協助他們就醫,或是接受適當的治療。

    為了減少長輩到精神科就醫的障礙,精神醫學界也做了許多努力。
    有些醫院故意不用「精神科」三字,而改成「身心科」。有些醫療院所則是開立老年精神科門診,強調「老年」兩字,表示是為長輩設立。另外,也有醫療院所開設睡眠特別門診、記憶特別門診、失智特別門診等。在大型的醫院裡,也設有「整合門診」,裡面包含與精神科整合的門診。
    建議在掛號看診前,先向各地方的醫療院所詢問,是否有上述的服務。
    除了這些拐著彎的善意,真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是我們能正視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需求,了解精神醫學也是醫學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完全的健康包括身心靈全面向,也不再以尋求精神科協助為忌諱。
    不忽視、不歧視,看精神科不需要解釋。

    .

    以上文字取自
    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156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三重語言治療推薦 在 K力's 幸福芳程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06 12:30:36
    有 1,628 人按讚


    #第三個寶寶出生囉
    #史上最強最貼心副食品影音教學全書


    很多作家常常戲謔,
    生一本書跟生小孩一樣。
    但是說老實話,
    這本書K力投入的時間比懷孕過程還久🤣
    寫食譜、拍照到剪影片,完全都自己一個人來。
    而且為了讓買書的媽媽覺得有價值,
    裡面有超過一半的食譜影片都尚未曝光,
    也因為複雜度太高,導致差點一度難產,
    花了整整超過15個月才擠出來🤣🤣🤣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副食品影音教學書籍,文字+圖解+影片,成功率提高百分百。

    👉依據寶寶的成長階段提供適合的副食品,如前期泥狀、中期小塊狀、後期手指食物及完成期適合親子共同享用的食譜。

    👉依媽媽下廚的習慣設計方便製作及保存的副食品份量,如初期的少量副食品、中期的一週快速副食品、後期的親子共食美味食譜。

    👉融和中西料理精髓的異國風味料理及點心,方便媽媽寶寶一起補充能量午點,如疙瘩糊、奶油玉米糕、蘋果奶酥奶油、義大利麵包棒等。

    👉設計基礎高湯、辛香料、鮮味粉、醬料,讓忙碌的媽媽可以搭配運用、快速出菜,如寶寶醬油、蘿勒青醬、豆漿松子美奶滋。

    👉新北市三重宏仁醫院語言治療師-蔡呈穗專業推薦



    很開心在編輯、廠商等大家的幫忙之下,
    今天,第三個小孩終於正式上市,
    當然,好康還是會繼續幫大家凹,
    這次K力特別幫大家爭取到很多好物,
    長期追蹤的力粉們一定會知道,
    這些都是K力愛用的副食品神器,
    而且偷偷說,贈品的價值都比書還高哈哈,
    每款數量有限,售完不補,
    需要的朋友請手刀搶購喔。


    最後,希望這本書能夠延續K力拍影片的初衷,
    用最快速的方法,可以幫助到更多新手爸媽,
    一起輕鬆快樂的,養育幸福寶寶😘❤😊


    ==================

    【 哪裡買書Q&A 】

    ✔博客來網書:https://reurl.cc/20ozO (贈品為耐熱150度、環保可回收無毒材質的 Zaniin TPU 經典橢圓砧板乙片)

    ✔金石堂網書:https://reurl.cc/pdxr8 (贈品為副食品餵食神器,彩虹荳荳袋湯匙組)

    ✔誠品實體通路 :https://reurl.cc/NjZQp(贈品送超實用寶寶紗布巾圍兜乙條)

    ✔金石堂實體通路:https://reurl.cc/lV5gY(贈品為高發煙點壽滿趣酪梨油乙瓶)


    *注意,實體通路限量贈品一定要到實體店面才有贈送,出發前可以先問書店還有沒有名額喔。


    ===================

    🎁分享送好禮🎁

    感謝自己終於生出第三個小孩來哈哈,所以今天要一起和粉絲同樂,只要完成以下三步驟,廠商還特別準備了韓國Innobaby巴士餐盤、小雞蒸盤、拔不掉的小雞餐盤,5組thinkbaby kitty限量餐具,總共20個,全部送給大家。請看清楚,是20個幸運兒喔,超好的拉~~~


    一.本貼文按讚並公開分享
    二.到 K力's 幸福芳程式按讚
    三.加入K力的一對一Line群組 👉goo.gl/kogYAo


    幸運兒將會在八月底以Line群組優惠卷的方式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