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重街道名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重街道名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重街道名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重街道名稱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消弭障礙」、「解決問題」來讓事物操作或進行得更加順利,是各種懶人包、APP與貼心設計等的重要目標。但縮減了問題探索或事物體驗的時間與過程,怎麼影響我們對於「不方便」的耐受度與想法呢?「不方便」看似日常生活中待解決的問題,但今天來透過這篇選自【nippo.com走進日本】的文章,帶我們反思「不方便」...

  • 三重街道名稱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08 16:55:00
    有 58 人按讚

    「消弭障礙」、「解決問題」來讓事物操作或進行得更加順利,是各種懶人包、APP與貼心設計等的重要目標。但縮減了問題探索或事物體驗的時間與過程,怎麼影響我們對於「不方便」的耐受度與想法呢?「不方便」看似日常生活中待解決的問題,但今天來透過這篇選自【nippo.com走進日本】的文章,帶我們反思「不方便」體驗的益處。

    ---
    比如,在全國範圍開展設計服務業務的「夢之湖村」提倡「有障礙(barrier-aree)」理念。公司採用了「aree(日語中「有」的發音)」來替代通常的「free(無)」,通過這個打趣的諧音也可以想像,相較於能讓生活變得便利的無障礙(barrier-free),該公司反其道而行,故意在建築內設置會形成輕微障礙的臺階,工作人員就會思考什麼時候「必須出手幫忙」,不斷磨煉自己的眼力。再看另一個例子,富士幼稚園(東京都立川市)的院子是凹凸不平的。比起地面平坦的院子,這種設計可能容易讓人摔倒受傷,行走也會比較費時間,所以凹凸不平是不方便的。但據說這種凹凸不平的設計會讓幼稚園的孩子們更加活潑。雖然有些不便,但這種接近於自然界原野的環境更能讓人感到快樂,如此想來,也就完全能讓人信服了。
    ...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還有一個說法是,「travel 和trouble的詞源相同,travel(旅行)必然會有trouble(不便)」。基於自己的親身體驗,我也很贊成這個說法。我從來沒用過智慧手機,出差的時候也是如此。於是,每次去陌生的城市幾乎都會遇到一些小麻煩,有時為了尋找預訂的飯店,會在周圍的街道上來回走好幾次。不過,得益於那些5分鐘、10分鐘,我至今仍然記得道路的名稱和風景。憑著嗅覺一頭闖進的居酒屋大多不錯,偶爾也有失誤的時候,但反倒讓我記憶深刻。如果查看著地圖軟體和美食網站的資訊一路找過去,那我或許就只是按圖索驥而已。相反,得益於沒有這些資訊的不便,單純的「出差」變成了「旅行」。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g00712/?pnum=1
    --------

    【同場加映:百工迎新送舊說書活動】
    百工游擊三重奏:三陽開泰來說書
    2020年就讓「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成員輪番上陣來說說三本游擊文化的好書《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解套:愛情、婚姻與家庭價值,西好萊塢到中國西部》、《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跟讀者一起迎接新春!

    活動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29097190778298/

  • 三重街道名稱 在 日本去哪兒情報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30 19:00:01
    有 42 人按讚

    #大分景點 #九州 🚗🔜🔜
    大分縣的「稻積水中鐘乳石」為日本最大~~ 據說是30萬年前因阿蘇火山大爆發被水淹沒而形成,鐘乳洞由水中鐘乳石,珊瑚石,石藤構成,為世界難得一見奇景,洞窟裡面非常神秘‼️ ✨✨ 特殊的形狀還有相對應的名稱喔!很像在尋寶的感覺~~
    ※疑? 出口處竟然有一個昭和風的街道可拍照?!處處充滿驚奇的一個地方呢😄👏👏

    📍稻積水中鐘乳石洞
    營業時間:09:00~17:00 (年中無休)
    地址:大分県豊後大野市三重町大字中津留300番地
    官網:http://www.inazumi.com/

    #大分縣 #OITA #景點

  • 三重街道名稱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1-09 18:49:00
    有 125 人按讚

    *柯得隆*
    阿猜嬤第二代老闆
    河洛韻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當我想要更了解艋舺的歷史,朋友跟我介紹阿猜嬤甜湯的柯得隆老師,他們家在華西街賣了50幾年的紅豆湯,街口就是貴陽街二段,清朝時漢人都從這裡上岸,最大宗的貨物是番薯,又稱為蕃薯市街,也是台北發展最早的市街。

    柯老師以前在銀行工作,退休後接手阿猜嬤,認真研究艋舺的文史,關心都市更新議題,也當導覽員。一路跟他走過貴陽街時,就像一對一的導覽,他手指著建築,「以前這裡是旅社、那裡是洗衣店」,又指著朝北醫院隔壁,「日治時期那裡有間郵便局,台北第三分支,就知道這裡很繁榮。」當天的街道有些寂寥,我想像著一百年前的榮景。

    這種天氣適合散步,我們走到龍山河濱公園,柯老師站在水門邊就開始指向河濱:「舊河堤的時候,人和水的關係很親近,我早上都會到這裡看書,媽媽也會到這裡洗衣服,岸邊還有很多茶座。」我常來河濱跑步,卻是聽到柯老師提起童年,才知道河邊的生活多精彩。

    以前三重、淡水、萬華之間的船隻往來頻仍,河邊的經濟活絡,「往來三重的出租船、救生員很多,岸邊釣魚、漁撈,有人把水肥運到對岸賣、把河邊的泥沙運到建材行賣。以前中興橋到華江橋之間有龍舟賽道,雙十節的時候,第三水門還會放煙火,白天蛙人部隊、空軍雷虎小組都有表演,你就知道有多熱鬧!」

    我們站在河邊,沒有茶座也沒有煙火,1974年,柯老師大學畢業時,新河堤興建、環河南路拓寬,對老人而言,過個馬路到河濱,突然變得困難、危險。

    午後,我們站在環河南路邊,這條路一到尖峰時間,從貴陽街口一路塞車塞到忠孝橋。我平常主要從中華路、艋岬大道出入,很少站在這個角度看向河濱,川流不息的車輛,某種程度阻斷了居民和河曾經的緊密連結。

    老師得回店裡顧燉煮花生湯的火候,我們趕在下午三點半前走回華西街。走過第三、第二、第一舊水門,以前黃氏、林氏、吳氏家族的勢力範圍,以及從水門延伸出去,滬尾渡頭、王公宮口、大溪口、帆寮口、媽祖宮口等角頭名稱,想要了解艋舺的輝煌,必須從人與水的關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