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重修改衣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重修改衣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重修改衣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重修改衣服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信教養,從相信自己開始──只有你最清楚怎麼做對孩子最好。 與孩子溝通未來志願,總是以鬧翻收場? 尊重孩子想走與你預期不同的路,同時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找到熱情之前,一定有混亂、繞遠路的時期,重點是孩子「有在做事」。 孩子的作業,後來都變成家長之間的較勁? 練習把手放開,讓孩子引路。...

三重修改衣服 在 LeiLei Sun ﹌Mom of 3 child.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20:36:24

✨✨✨文末抽獎✨✨✨ 你(妳)還在幫孩子彎腰刷洗玩耍後的髒衣嗎? 媽媽們的時間很珍貴分秒必爭,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每次帶孩子出門放電回來還要整理滿身的泥沙,刷洗衣褲花上大把時間,不敢買淺色衣服超怕汙垢刷洗不掉殘留痕跡。 來來來~媽媽們的救星來了!!! 這次跟大家推薦的幾款育兒好物不看完一定會後悔 ...

  • 三重修改衣服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03 20:00:03
    有 1,202 人按讚

    自信教養,從相信自己開始──只有你最清楚怎麼做對孩子最好。

    與孩子溝通未來志願,總是以鬧翻收場?
    尊重孩子想走與你預期不同的路,同時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找到熱情之前,一定有混亂、繞遠路的時期,重點是孩子「有在做事」。

    孩子的作業,後來都變成家長之間的較勁?
    練習把手放開,讓孩子引路。幫孩子做太多,孩子長大反而會害怕自己做決定。
    訓練獨立,也是在培養耐挫力,寧可孩子趁早體驗失敗、也趁早把膽子練大。

    孩子不會處理情緒、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怎麼辦?
    把親子關係變成合作關係,讓孩子參與更多決定,在家就在學習合力解決問題。
    鬧情緒、黏手機、難改壞習慣,都不能只有改孩子,爸媽一起改變才有效。

    孩子除了功課以外的事物都不關心,也不太願意分享、表達感謝?
    成績很重要,但同理心才真正能幫助孩子在求學與工作上成功。
    在最自戀卻也最不快樂的時代,教孩子從付出中找到意義與成就感。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我們無法確保孩子做足萬全準備,
    父母可以做的,是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觀,
    無論遇到什麼挑戰,孩子都能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

    取自《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

    各位朋友,晚安:

    身教最難,所以不少家長著重在「說教」。因為說教對家長比較輕鬆,要求孩子改變就可以。

    可惜,說教的效果不好!

    其實,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是第一次當父母,想要為自己的作為合理化。可是,也就停在這邊了,只有合理化,只剩合理化。

    因為自覺很難,一個沒甚麼自覺的人,本來就不好說要調整甚麼。這也不是他們願意的,只是孩子便有苦頭吃了。

    覺察是有深度的,我到今天還一直感覺,覺察似乎沒有底部。

    作者提到她之前有一個習慣,是「生病時不洗澡」,後來被女兒挑戰之後,才開始改變。而這個習慣,從作者的爸爸就開始,但不知不覺地執行了好多年之後,才在孩子的眼中看到這個慣性的荒謬。

    「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

    在直播的時候,我特別提到了這一句。這不只是一種謙虛的表現,這樣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也重視自己的成長。

    一個願意面對自己困難的人,進步是飛快的!如此,父母對自己能更有信心,也能帶動孩子的自信。

    祝願您,善用孩子為鏡,找到未來成長的方向!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52620218474544/

    ……………………………………………………………..

    我不是完美榜樣怎麼辦? 沒關係,沒有人是

    【文/ 艾絲特•沃西基】

    每個人都有缺點。你可能已經辨認出需要改變的行為了。也許你容易被小事惹惱, 常常發不必要的脾氣。與其感到愧疚或挫敗,不如這樣想:其實你也是孩子最好的模範。因為「改變的過程」是影響極大的一課,孩子在完美的父母身上學不到(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從一再重複壞習慣的父母親身上也學不到。我們的運氣很好,擁有這個黃金機會,可以拿自己當範例,教孩子成為更好的人。這很不容易,改變恐怕不會一夕成功,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月。但假以時間和耐心,凡事都有可能。孩子看到你努力嘗試平息怒火,會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抱持行為可以改變的觀念,然後讓孩子看見你正在為改變努力,並且尋求他們的協助,就能向孩子證明改變真的是可行的。

    坊間有各種理論和方法,但父母尋求改變大致上有三個原則:

    #有發現,而且願意改變。

    尋求任何改變,第一步都是自我覺察。我們必須先檢討問題出在哪裡,才有辦法解決問題。靜下來,仔細分析出問題的行為。你為什麼會做這件事? 是不是多半出自於無意識? 是不是承襲自父母? 還是因為碰到教養這件事,你心中感到焦慮或不安? 不論原因為何,盡量從中學習。認出長期以來僵化的習慣,然後放手別再懊惱。寬恕自己。你會省去很多時間和痛苦。

    我還記得當初向自己承認養育女兒犯過的錯(我犯了很多錯)有多困難。我並非一直是心目中理想的母親。我不只一次大發雷霆,用錯誤方式處罰女兒。我也曾經徹底失去耐心。但每個人都難免如此。我後來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代代相承的。一旦察覺想改變的行為,我就發誓要改。我相信自己。我從承認錯誤、尋求孩子的原諒做起(就像那次偷看珍妮的日記)。我們身為父母也得不斷學習,只要還活著一天,誰都不曾停止學習。只要下定決心,我們就能改變。我們永遠能變得更好。想想你的孩子對你來說多重要,他們值得你努力。

    #認清目標,與孩子分享目標。

    一次只改變一件事就好。建議可以先從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行為做起。可能是每天早上兒子穿衣服準備上學時,需要多點耐心。可能是你必須開始運動,讓女兒看見養成健康習慣的效果。或者你希望修補與自己母親的關係,藉此教導孩子原諒。不論目標是什麼,決定以後就與孩子分享。你可以說:「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這麼做會讓你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以及你真的在乎,也會引起孩子的重視。

    孩子藉此機會可以看見,爸媽也是人,有希望與夢想,也有失敗和不完美。大多數孩子都會希望幫助父母。安妮的女兒蘇菲才七歲,但總會提出很好的見解。她會說:「媽咪,你可以放心把多點事情交給我跟朋友自己做。」或是「小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你只要讓他們去做就好了。」向孩子解釋,每個人都會努力想做得更好,爸媽也一樣。也向孩子說明,你為什麼想改變。你想讓孩子看到什麼,你想給予孩子哪些啟發? 為什麼這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從這個目標做起? 為什麼決定現在開始?
      
    #尋找解決之道時,保有彈性。

    你已經下定決心改變,但這次又控制不住對兒子發火了。你工作忙,下班晚了,沒能遵守承諾跟女兒去慢跑。與母親的關係比你預期中更棘手。沒關係,改變行為和很多事一樣,很可能不會第一次就成功。這並不代表就要放棄目標。成年人想改變行為和寫作很像。我們得先寫出第一份草稿,大概知道想說些什麼以後,再一遍一遍修改,找到通順的句子,揪出邏輯謬誤。不要期待一出手就完美,你會感覺思緒清晰得多。堅守目標,但做法保有彈性。起初的策略可能行不通。為什麼行不通? 受到哪些原因阻礙? 可以如何修正、繼續前進? 有沒有沒想到的新辦法? 孩子能協助你分析問題嗎? 孩子能不能參與這個過程? 也許上學前一晚,你可以請兒子先決定明天想穿的衣服,或是當他耽誤了幾分鐘時,請他提醒你深呼吸。別怕徵求孩子的協助與支持。這麼做反而能讓孩子知道,改變需要多大的決心。也別忘了把自己的進步記錄下來,之後才能回顧你實現了多大的改變。文字紀錄有助於保持動力和決心,書寫也能激發創意,為計畫提供更多聰明的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博客來獨家版):全球都在學的矽谷教養法,幫孩子配備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實力
    https://lihi1.com/pjatE/fb0801

    天下讀者俱樂部

    🌿艾絲特•沃西基接受《親子天下》獨家專訪紀要就濃縮在這篇
    >> https://lihi1.com/jAfcp/fb0801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三重修改衣服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3 07:15:03
    有 1,561 人按讚

    摧毀溝通的第一大殺手就是好勝心太強。

    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

    取自《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

    ……………………………………………………………..

    各位朋友,早安:

    我把昨天直播談到的部分重點,放在這篇摘文裡面。這幾個重點,我認為對經營關係有相當的關鍵性。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11027846353505/

    當一個人特別重視自尊,不管溝通什麼事,常會變成意氣之爭,最後變成破壞關係。在準備要好好溝通之前,可以把這段短文多看一遍,可以幫助我們抓住溝通的重點。

    對人說「不」,也是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界線。尤其在家庭裡,不想做的事其實很多,但少了溝通,也沒清楚說「不」,常變成用發脾氣的方式,或者迂迴施展情緒勒索,這反而讓雙方的壓力更大。

    沉沒成本,則經歷過的人都會懂。也就是我已經對關係投入這麼多了,明明這個人不適合我,但要我就此離開,我不甘心不放手。

    如果再把機會成本的概念加進來,就會知道,勉強自己在不適合的關係裡,也許暫時不用面對失落的痛苦,其實是放棄了自己一個人的清靜,還有其他幸福的可能性。生活就是不停的取捨,偏偏有人就是什麼都要,把自己困在僵局,其實一直在失去,只是遮住眼說自己看不到。

    這些知識,不一定能在討論家庭或關係的書裡面看到,可是好理解、可運用。祝願您,能透過知識整理自己,能覺察並梳理自己的慣性!

    ……………………………………………………………..

    【文/ 路騁】

    |關鍵對話|
    壓根說不到點上,怎麼溝通?

    ▍關鍵對話是什麼?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一定會遇到這些對話:一,對話的兩個人意見不合,比如你想說服老闆調薪水,老闆不願意;二,對話時帶有強烈的情緒,很容易失控,比如情侶吵架,孩子不聽話惹你生氣; 三,談話造成的影響、風險特別大, 比如重要的面試、商務談判。

    有人給這類對話起了一個名字, 叫作「關鍵對話」。

    ▍基因決定反應

    面對關鍵對話,人們的第一反應不外乎兩種:要嘛拔腿就跑,要嘛衝動行事。這是數萬年來人類進化所形成的基因決定的。原始人打獵的時候,聽見草叢裡有一陣響動,下意識的反應肯定是拔腿就跑,或者是抄起工具準備拚命。不管選擇哪種方式,他們全身的血液會快速流向四肢,好讓自己跑得夠快、打得夠猛,而此時大腦就會瞬時供血不足,無法冷靜思考。

    再看看你自己吵架或生氣時,一旦情緒占領大腦,你就會瞬間停止思考。說的話、幹的事,全都和平常不一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強迫自己關鍵時刻還要冷靜思考,那你付出的代價很可能是葬身虎口,一命嗚呼。因此,遇事不慌的基因已經在漫長的人類進化中被逐漸淘汰了。

    然而,無論是逃跑還是打架,都沒法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在面對關鍵對話的時候,保持理智,積極妥善地解決問題。所以,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把關鍵對話技巧總結成最重要的3 個方面。

    第一,從「心」開始,明確目標。
    也就是審視自己內心真正的目標。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跟別人因為一件事吵起來,吵到最後,都忘了是因為什麼了,滿腦子就想著絕不能,誰服軟誰是「孫子」。其實,摧毀溝通的第一大殺手就是好勝心太強。比如,同樣是「削減成本」這個問題,你說要簡化包裝,你的同事說要減少鋪貨通路,雖然你們倆的觀點都有道理,沒有誰對誰錯,但是你們都想證明自己的方案更好,這時候溝通的目標就從「如何削減成本」變成了「如何戰勝對方」。所以,在關鍵對話之前,你得明確自己真正的目標,無論出現多少可能轉移注意力的情況,都不要關注,只有盯住真正的目標才是重要的。

    第二,營造氛圍,避免衝突。
    我們可以把溝通需要的能力看作大腦的兩台處理器:一是大腦A,負責談話的內容;二是大腦B,負責談話的氛圍。比如無論你怎麼說,對方就是不買單,這往往是因為你只關注了A, 而沒有關注B。那怎麼調整氛圍呢?—道歉、解釋誤會、尋找共同目標。比如,一對夫妻因為怎麼過週末這件事吵起來了,丈夫想去跟朋友打籃球,妻子想讓他陪著看電影,說不到一塊,於是妻子開始哭訴:「你就是不愛我!」這時候,如果丈夫回這麼一句:「這跟愛不愛妳有什麼關係?能不這麼鬧嗎?」估計後果不堪設想。萬一沒忍住真的這麼說了,丈夫需要保持冷靜,先道歉:「親愛的,我剛剛沒顧及妳的感受,是我不好。」然後再解釋誤會:「我不是不在乎妳的感受,我非常愛妳。」接著尋找共同目標:「我也想看這部電影,咱們找個工作日的晚上一起去看,順便帶妳吃妳一直想吃的火鍋?」看,這不就解決了嗎?

    第三,主動耐心,化解沉默。
    有一方陷入沉默,逃避對話,其實跟兩個人激烈對抗是一樣的,都屬於溝通當中不好的情緒。要真是遇上不愛說話的溝通對象,就得想想辦法了。一般來說,想要打開一個人的心防,就得調動自己的好奇心和耐心。比如,你朋友不開心了,你可以問她:「怎麼了?」如果她說「沒事」,那麼考驗你的時候到了。尤其是各位男士需要特別注意,「沒事」這句話千萬不能輕信, 每次聽到,都要擺正態度,拿出十足的耐心,多追問兩句,才能把一場「危機」化解於萌芽。

    ◎關鍵對話
    關鍵對話可以總結為3 句話:意見不統一,氣氛特緊張,結果風險大。

    ◎一句話理解關鍵對話:
    意見不統一,氣氛特緊張,結果風險大。

    …………

    |拒絕|有些事,該說不,就要說不
    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有一個人感覺特別痛苦,他就去問禪師:「禪師,我怎麼才能解脫呢?」禪師笑了笑,給了他三天時間,讓他自己「悟」。第一天,禪師問他:「你悟到什麼了?」他搖了搖頭,於是禪師舉起戒尺,照著他的手心,狠狠打了一下。第二天,禪師又問了同樣的問題,他還是不知道,結果又挨了一次打。第三天,他還是什麼也沒悟出來,但是當禪師舉起戒尺的時候,他趕忙伸手攔住。禪師笑著說:「你終於悟了,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理所應當」的幫助

    我們在生活中承受的很多痛苦,從本質上來說,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拒絕。有時候,明明是幫助別人,卻被當成理所應當。比如「你PPT 做得那麼好,要不你幫我改吧,反正你一下就搞定了」、「那個方案,我實在寫不出來,要不你幫我寫吧,反正你都寫了那麼多了,不差這一個」。還有,常有人跟我說:「老路,你幫我看看,你這麼專業,隨便出個主意就幫我們大忙了, 反正你也不費勁。」

    剛開始我不懂拒絕,所以苦不堪言,每天花大量時間來應對這些莫須有的請求。有很多人自己都沒想清楚,就習慣性地找別人幫忙。後來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我終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所以我就很自私地給自己定下一條規矩,以下這類人的請求,我一定盡全力滿足:一,真心幫助過我;二,真正關心過我;三, 真的在乎我的時間。除此之外,不管是誰,一律說「不」。

    話說回來,大家也不能都像我這麼任性,畢竟職場是一個講求溝通協作的地方,一刀切地說「不」,會給你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我們還是總結出3 種溝通方法,可以讓你在拒絕別人的同時不傷情面。

    第一,推卻得留有餘地。人都有感性的一面,不管是多麼通情達理的人,在被別人拒絕的時候,心裡還是會很不爽。所以高明的拒絕就是,雖然沒辦法幫你,但是意思到了,或者有折衷方案。比如同事拜託你幫他改PPT,你可以說,確實擠不出時間幫忙改了,但是可以跟他一起過一遍,提一些修改意見。這相當於不是直接擋回去一件事,而是先接過來,再還回去。

    第二,回絕得有理有據。你總得找點託辭才能拒絕別人,實在不行,也得編個像樣的理由,每次都是「臣妾做不到」也不行。什麼是像樣的理由呢?比如,別人勸你酒,你說「我不會喝」,人家會放過你才怪。那如果你說:「不好意思兄弟,最近在喝中藥,不能碰酒。」別人也就有台階下了。當然,一方面堅持原則,另一方面還得保持靈活,不管理由多充分,拒絕別人還是要委婉一點。羅斯福在就任美國總統之前,曾經在海軍擔任要職。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畫。羅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問道:「你能保密嗎?」朋友說:「當然能!」羅斯福微笑說:「那麼,我也能。」

    第三,能不能之後再議。曾國藩有句名言:「事緩則圓。」很多時候,「緩兵之計」都是解決棘手問題的上上之策。比如別人找你借錢,你可以說:「等老婆給我發零用錢了,我就借給你。」再比如,面試官讓你回去等通知,十有八九就是沒有通知。關於用「緩兵之計」來應對,我是有切身體會的。有些人在麻煩別人之前,自己完全不過大腦,遇到這種情況,你完全沒必要第一時間去幫忙,因為很有可能他在下一秒就反悔了。

    ◎拒絕
    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就人生而言,一方面應該懂得有容乃大,另一方面也應該明曉不能是來者不拒。—汪國真《拒絕》

    ◎一句話理解拒絕:
    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

    …………

    |沉沒成本|
    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要繼續等公車嗎?

    假設你月收入為5,000 元,扣除「五險一金」,能拿到4,000 多元,去掉2,000 元房租,剩下的2,000 多元就是你一個月全部的零用錢,吃飯、買衣服、買化妝品、玩遊戲⋯⋯都從這裡支出。此刻你要去某個地方辦事,這件事重要但不緊急。坐公車需要2 元,叫車需要62 元,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交通工具可供選擇,步行也不可能,那麼你會選擇叫車嗎?

    多數人會選擇等公車。但如果10 分鐘過去,公車還沒來,你會叫車嗎? 20 分鐘、40 分鐘、1 小時後呢?那些一開始就選擇叫車的人,雖然花了62 元,但他們一分鐘也沒浪費,而你在等了一個小時後,也沒省下叫車費。這時你會不甘心嗎?

    有沒有發現,等待時間越久,越不想放棄。經過一個小時的等待,你內心一定被折磨得難受—為什麼剛開始沒直接叫車呢?現在都等這麼久了,再叫車,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魔咒「來都來了」

    對大部分人來說,有一個四字魔咒永遠繞不開,那就是「來都來了」。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買不算便宜的門票,衝破人山人海,逛遍沒特色的景點;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強迫自己吃掉盤子裡難以下嚥的飯菜;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說服自己堅持看完令你昏昏欲睡的電影。

    經濟學告訴我們,做決策時,不要考慮沉沒的成本。無論如何,你已經來了,是否「將錯就錯」,完全取決於你是想享受或想受罪。無論如何,等車的一個小時已經沉沒,是否繼續等, 只取決於在這個時間點,你認為公車還要多久才能來。

    沉沒成本這個概念本身並不複雜,我們可以參照以下3 條原則對此加以運用。

    第一,敢於「半途而廢」。假設你投入100 萬元創業,一年後不見任何起色,而你內心很確定,進入這個市場的窗口期已過,此時的你如何選擇呢?如果就此放棄,那麼已經投入的100 萬元和一年時間都虛擲了;如果繼續堅持,則意味著還要再投入更多資金、時間和精力,而且十有八九換不回好的結果。你內心可能有個聲音不斷迴響:「不要半途而廢。」這時,與其說你堅韌不拔,不如說是沉沒成本在逼著你不能退。其實,在確定是錯誤的方向上,懂得「放棄」比「堅持」更可貴。

    第二,讓人「欲罷不能」。美國著名連鎖超市Costco,在電商的席捲衝擊之下,居然逆勢上揚,保持著驚人的增長速度。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點就是Costco 的會員制。只有交55 美元成為會員,你才能進入Costco 門市,並可享受海量的優質低價商品。這55 美元就相當於商家給你製造的一個沉沒成本,讓你控制不住自己,就算吃不完、用不完,也總想再多買一點。消費者的心理是:只有多買,才能把拿不回來的會員費攤薄一點。這種想法一旦作祟,商家就可以坐等數錢了。

    第三,創造「覆水難收」。有句諺語是:「如果你想翻過一面牆,就先把帽子扔過去。」給自己設立一個沉沒成本的假象,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比如,婚禮就是結婚的人扔到牆那邊的一頂大帽子。大家都知道婚禮有多複雜,經過天昏地暗的婚禮籌備後,好多親密無間的愛人甚至都不想結婚了。但是,從心理學來說,勞民傷財的婚禮正是給婚姻投入的沉沒成本。人們在潛意識裡會想:這麼複雜的婚禮,我這輩子都不想再經歷第二次了,辦都辦了,好好珍惜吧。所以,別再學新潮玩「裸婚」或者旅行結婚了,婚禮、鑽戒、大教堂,一個都不能少,這份投入,值得你擁有。

    ◎沉沒成本
    人並不總是理性的,在做決策時總會被已經發生的成本影響。
    經濟學上將這種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投入稱為沉沒成本。

    ◎一句話理解沉沒成本
    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

    以上文字取自
    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用得上的商學課,全球超過81萬人訂閱,100則超實用商戰策略:用得上的商学课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493831
    博客來→ https://linkingunitas.com/B1493831
    誠品→ https://linkingunitas.com/E1493831
    金石堂→ https://linkingunitas.com/K1493831
     
    聯經出版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三重修改衣服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5 07:15:00
    有 3,250 人按讚

    有些人談論自己的事情時,也會出現大量否定詞和負面形容詞。

    不少朋友告訴我,他們的媽媽常這樣說:「桌上的菜你們怎麼都沒吃,是不是媽媽煮得很難吃?」其實好幾盤菜已經從小山丘被夷為平地,孩子很認真動筷呢!

    探究背後心理,可能是媽媽不夠自信,或想獲得子女更多的讚美與肯定。如果換個方式:「媽媽今天煮了好多你喜歡的菜,好香啊!趕快來吃喔!」是不是整個氣氛就不一樣呢?

    取自《質感說話課》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談到我們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即可,不用馬上把對方的情緒,進行個人化的動作。如此,我們能有更多機會,去感受對方的情緒與需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24798257814639/

    傳統的教育,喜歡打壓晚輩,放大孩子的錯處,並且常用斥責、處罰,當成教養的手段。長期在這種對待下,尤其是居於弱勢的女性,能有多大的自信?

    這樣的晚輩變成長輩之後,那內在的自卑,那過去受過的委屈,常變形為各種嚴厲的、乞討的言行,想彌補未曾痊癒的傷痛。

    不過,我看到不少朋友的成長,包括中老年人。在現代豐沛的訊息傳遞平台支持下,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增加,不必要用迂迴的方式獲得肯定,而是能主動肯定自己。

    長輩能肯定自己,然後允許身邊的人保有各自的喜好,不用勉強配合長輩的情緒,這樣大家能相處得更開心。長輩能用溫柔的言語對待自己,家庭就容易有愛。

    祝願您,善用肯定,讓愛常在!

    *********************************

    否定、質疑、命令句,將人推向千里之外

    【文/ 潘月琪】

    「我們如何對待他人,也等於是如何對待自己。」
    ──Idea Architects創辦人兼執行長/道格拉斯.亞伯拉姆(Douglas Abrams)

    害羞的小刺蝟很渴望交朋友,但他渾身長滿了尖尖的刺,一不小心就會傷到別人,因此,沒有同學敢找他玩,搭公車也只能自己坐最後一排,小刺蝟常感覺很沮喪、很孤單。

    某年聖誕節,當他踏出教室,同學們神祕兮兮送給他一個打上漂亮緞帶的禮物盒。他疑惑地打開盒子,翻來找去,咦?怎麼只有一堆中空的小泡棉呢?接著,大家把這些小泡棉一一安插在他身上,每根刺都被妥貼地包裹住了。下一秒,大夥兒一湧而上,給他一個大大的溫暖擁抱。

    我非常喜歡這支耶誕節廣告,同學們看出小刺蝟的失落,知道身上長刺不是他的錯,於是想出這麼貼心的方法來拉近彼此的距離。多麼溫暖的世界!

    我們都渴望彼此靠近,雖然人類身上沒有刺,但「說話帶刺」卻挺常見的,一樣會扎得人發疼,只是痛在心裡。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表達習慣,被言語刺傷的人,礙於禮貌、地位不對等、怕尷尬、覺得溝通很麻煩等原因,選擇不表達出來,只是漸漸保持距離。其中,我觀察到三根「言語之刺」特別常出現:否定詞、質疑的語氣,以及命令式的句子。認出這些狀況,再看看鬆軟的小泡棉是否有用?還是得用金剛錘才一勞永逸?

    又要說故事了。在一場社交聚會中,A把好友C介紹給合作夥伴B認識,A提到:「C很優秀,曾經主持過某知名公司舉辦的頒獎典禮喔!」B馬上搖頭說:「噢,那間公司啊!他們近年越來越不行了,都把自己做爛了。」A和C霎時無語,表情有些尷尬。B是個事業很成功的商業人士,或許為了表示自己見多識廣,或習慣用這種方式展現幽默,但初次見面就否定新朋友曾合作過的公司,貶抑對方的觀點和行為,非常不禮貌,也等於打臉了合作夥伴A。若B真想透露他所知道的公司狀況,等未來雙方交情更深,再細說原委也不遲。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談論自己的事情時,也會出現大量否定詞和負面形容詞。不少朋友告訴我,他們的媽媽常這樣說:「桌上的菜你們怎麼都沒吃,是不是媽媽煮得很難吃?」其實好幾盤菜已經從小山丘被夷為平地,孩子很認真動筷呢!探究背後心理,可能是媽媽不夠自信,或想獲得子女更多的讚美與肯定。如果換個方式:「媽媽今天煮了好多你喜歡的菜,好香啊!趕快來吃喔!」是不是整個氣氛就不一樣呢?

    另外,請避免用質疑的語氣,除非你們正在進行學術或工作領域的思辨,或為了特定的節目效果。

    我曾經和一位新朋友嘗試合作,對方非常優秀聰敏,有次他問:「除了工作,妳在家裡會做哪些事啊?」聊起休閒娛樂,我可來勁了!「我會挑選喜歡的音樂和精油,選一本當下想看的書,天氣冷的時候,我還會一邊泡腳,一邊看書。」

    「喔,所以妳只做愉悅自己的事嘛!」對方突然下了這個結論,口氣頗不以為意,可能他期待聽到更特別的答案,而我的回答太「樸實無華」了。接下來的每段對話,只要我一講完,對方會立刻下批判,或是用質疑的語氣回應。過了幾個月,考量種種因素,我決定先暫停合作,於是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信,並通了電話,把終止合作的原因好好溝通清楚。最後我分享前些日子的禪修心得,想為這段時期的合作緣分做一個美好的結尾。我感性地說:「我們都希望一旦開啟合作,可以一直到最後,但有時候先停下腳步,對彼此更好,友誼可以更長久。」

    你猜對方怎麼回答?「喔,我不用去禪修,也知道這個道理啊!」我無奈苦笑,雖然很欣賞他的才能,還是選擇祝福對方一切順心,未來有更好的發展,然後結束這場談話。

    曾經看過一份研究報告,人們天生傾向做會讓自己喜悅的事,也傾向跟會讓自己喜悅、肯定自己的人相處。這位朋友非常優秀聰明,我很欣賞她,可惜對於想傳遞言語溫柔力量的我來說,並不是最適合的合作夥伴。

    另外,很多人會使用「命令式」的句子,常見於長輩對晚輩、上司對下屬,或在職場中地位相對比較高的人;越熟的朋友和越親密的家人,也容易單刀直入,因為表達簡潔又迅速。

    我曾以讀者身分,參加一場新書發表會,其中一個橋段設計很好,主持人請台上的作者和來賓,各朗誦一小段書中最有感覺的文章。當作者認真朗讀時,由總編輯擔任的主持人突然插話:「你應該告訴讀者你念的是哪一頁啊!」上對下的指使態度,令我倒抽一口氣。可能總編輯跟作者相處有一段時日,已經很熟,但在這樣的場合,作者是主角,台下讀者全為了作者而來,主持人理應扮演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橋梁,給予作者尊重,用命令式的口吻措辭,是相當失禮且不恰當的。倘若對作者說:「可以告訴現場的讀者們,接下來你要朗誦書裡的哪一頁嗎?這樣大家可以追隨你的聲音,進入你的世界。」是不是好多了呢?

    有一段時期,我很榮幸擔任雲門教室的媒體公關,我非常喜歡跟執行長温慧玟一塊兒工作,温姐是名奇女子,從少女時期第一眼看雲門演出,就愛上雲門,一路從工讀生做到雲門教室的執行長,深獲林懷民老師倚重。

    二○一六年,温姐受邀大陸蘇州 TEDxSuzhouWomen 女性大會演講,我協助温姐擔任這場 TEDx 演講的兩岸溝通,也陪她激盪講題和內容。一開始我提出十幾個主題建議,温姐很認真聆聽,很有興致地說:「月琪,這些題目都很好,妳好用心,我們要不要再想想看,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温姐日理萬機,除了雲門教室,還協助台灣其他藝文場館的催生,但她永遠用活力十足的笑容,先肯定你的付出,並指引你再試一次。

    往返討論修改當然有點磨人,但我從中間學到很多。為雲門教室工作的那一年,我更了解雲門為何是無可取代的雲門,無論是帶領舞團的林懷民老師,或是負責教室的温姐,都是極為講究細節的領導者,又有溫柔寬大的胸懷,深諳言語的力量。

    據說電影《再見瓦城》的導演趙德胤也是這樣,拍攝《灼人祕密》時,在拍攝現場他不會說:「這顆鏡頭不好。」他會說:「再拍一個看看。」

    最後温姐選定的演講主題是「和身體談戀愛」,切合當年雲門教室想要推展的概念,很推薦大家上網搜尋這段演講內容,十分精彩。

    如果想讓「言語之刺」越來越少,說話的時候,不妨先停一下,把負面用語改成正面用語。想對另一半說:「你最近胖了,穿這件衣服好難看!」請先忍住,深吸一口氣,含情脈脈地說:「你想不想嘗試新的造型?要不要換另外一件試試?我想看你穿那件衣服的樣子,一定很好看。」

    辨識出你不經意豎起的言語之刺,無論是軟化它,或用彈性的小泡棉,把語言之刺妥貼包裹著,需要的時候,偶爾使用它來保護你。慢慢地,所有人都會樂意圍繞在你身邊,感受你的言語溫度。

    .

    以上文字取自
    質感說話課: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禮物
    博客來 https://bit.ly/2VATkuU
    誠 品 https://bit.ly/2RPj9Gw
    金石堂 https://bit.ly/34QssLQ 
    博識網 https://bit.ly/3cuM5M2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