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途川日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三途川日本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三途川日本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abylina (babylina)看板Touhou標題[求聞] 東方死後世界考:死地探幽(上...

三途川日本 在 ゲッターズ飯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8:35:17

完璧を目指さないで最善を尽くす 完璧主義という人とほど不幸な人生はなく 自分にも他人にも完璧は求めてはいけない そんな物は存在しないし思い通りにならない人生を楽しむ事が良い人生の送り方 自分の完璧を求めてストイックに生きる は まだ自分の人生なので好きにすればいい 問...


死地探幽

就如同神曲中的但丁是借助了詩人維吉爾和沒品的魔女貝熊...我是說蓓雅特莉琪的幫助,
才得以從地獄遊歷到天堂,我當然也很希望能請來\幽幽子大人/來當作今天的嚮導,不過
一方面據阿求說她平常不喜歡出門只喜在家吃丸子(!?),二方面有差點受害的永琳表示幽
幽子有隨手將她看上眼的人給帶回家的壞習慣,雖然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自願套上罪袋在
白玉樓永世臣服於她...ㄟ不對那好像是紫才會幹這種事......反正她們是千年老朋友嘛
所以為了各位的安全還是僅由敝人來做介紹吧。


再思之道

在住滿了妖精,充滿生機的魔法森林與連妖怪都視為禁忌之處無緣塚之間的,是開滿鮮紅
石蒜─彼岸花的再思之道。除了時常翹班偷閒的死神,和偶爾不長眼覓食至此的三肉精外
,平常是只有幽靈和欲自絕生命者才會前往的地方

再思本身就是它所傳達的意義,即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必...,沒有什麼特別的捏他,不
過神主對其的風景描述倒值得一提,從三月精和花映塚中可知其是條長滿了石蒜(即彼岸花)
的一條長路:

由於該花往往盛開於墓地,色澤鮮紅似血,其花期又近秋分,而該日前後三天名為秋彼岸
(東方香霖堂有出現此名稱),是日本人上墳祭拜的日子。 因此深受佛教影響的日本人就
將其視為法華經中的接引之花:曼珠沙華,生長於三途河畔的彼岸花。又因石蒜葉落花開
,花落葉發,兩者永不相見,所以又兼具感嘆人間分離寂寥的詩意。又傳說此花香帶有魔
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卻因已度過彼岸而無可留念,又聽說此花目前在外界某小學
兼任序列第三位大妖怪(誤)。

但另一方面,對生者而言,此也等同於警惕自殺者終將面臨的孤獨,和生命尚存時之美好
映姬也稱其是傾訴著死亡悼念的花朵─而唯有生者方能悼念死者。換言之,在如燃焰般
色彩,與濃郁刺激的花香背後,除含有向亡者的哀悼意涵外,也提醒著生者生命之美好,
再佐以此地之名,可知神主藉由反面概念來警示想自殺之人的目的。

小町:所以我不是來摸魚的阿,是想把一些明明壽命未盡卻想死之人給趕回去而已。
映姬:去跟法官說。

另外,在日本京都銀閣寺附近,有條知名的賞花景點哲学の道,在昭和47年前則多被稱作
「思索の小径」,係因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常於此散步思考得名。這條路上種植有多種植物
,春天櫻花粉黛盛開;秋天則會被河畔旁的彼岸花和落楓染成紅色。不知算不算再思之道
的設定原型。


無緣塚

於再思之道盡頭的,是埋葬著諸多無名死者的無緣塚。如果把屍體放著不管,除了有害衛
生健康外,還可能孳生出食腐妖怪,破壞人妖間的平衡。故現在就算發現了身份不明的屍
體也不會坐視不管。而會一同火化後埋於此地。又此地亦為彼岸之入口,長滿了紫色的彼
岸櫻,其危險度更甚於冥界之櫻,故不論人類或妖怪多半視此地為禁忌而不願探訪。

=>不過先不論紅白黑白和紫都來過,連店長霖之助和三妖精都能隨意造訪的情況下此地似
乎也不是這麽危險,可能大家都只是怕碰上偶爾來渡假的映姬被逼著聽碎碎念。

日本京都有座化野念佛寺,為空海大師所建。其緣由為該地風俗本為露天風葬(或另一種說
法說為兩墓制葬法,即日本古代將處理與祭拜死者的地方分開,因為屍骸是污穢的,生者
不該接觸,故好一點是就地掩埋,更多就直接拋棄到荒郊野外或深山了)。故數百年來幾千
具無名屍體就這樣散落,晚上常有鬼火出現恐怖異常。空海不忍見此景便教導該地土葬儀
式,並建如來寺超度供養眾多不知名亡魂,稱其為無緣佛,為此寺的前身,且從此日本人
皆稱路邊暴露荒野的無名屍骨為無緣佛。

=>所以無緣塚就是無名屍之墳場的雅稱,另外化野念佛寺是以水子地藏信仰出名,如果參
酌映姬曾擔任地藏的設定,以及映姬會跑來無緣塚(看小町有沒有偷睡午覺?)的敘述,這
之間似乎有微妙的捏他意涵。

又若討論其延伸意義,緣是一個具有多種意涵的字,如按中國人所講之緣分,係稱一種
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諸如血緣或姻緣亦或單純的
同船之緣等。這應該也是此地名最主要的意義,如依霖之助所言:幻想鄉內已經幾乎沒有
所謂『沒有親緣的人』,這是因人口稀少的關係,所有居於人里的居民彼此間都有一張緊
密的連結之網羈絆著;然而在外界的人們,或於生前即因孤寂死去而被人遺忘;或因誤闖
此地尚不及建立人際關係即死去,他們在過去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於未來更無再有與他人
相遇的機會,故曰無緣人之墓塚。

第二種意思則比較擴張解釋,在佛教上有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佛具足大慈悲心,雖與眾生無緣,但也發大慈心而救度之,此慈心盡虛空遍法界,是名無
緣大慈。

=>即雖有不信佛祖,與淨土無緣之人,佛亦會發大慈悲心而救度之,

又有所謂「無緣大悲」

=>即不論來者富貴貧賤親仇,皆同等對待教誨。

雖說這部分用字遣詞的細節上多有歧異爭論,我也不確定兩個名詞到底有沒有差異...,
但總體大方向是相同的,即不論生前作為如何,但皆視眾生平等而度化之,簡單說,此處
無緣一詞係指平等不問生前是非的意思。而在幻想鄉中,埋於此地的亡者們毋論生前來
自外界何方,不問生前富貴貧賤,最後皆和其他有著同樣命運之人共同火化埋骨於此。

另外,四季映姬於花映塚中謂盛開於此的彼岸之櫻係正演奏著斷罪之曲的樂章,然而實際
上再參照三月精和小町的對白,可發現無緣塚其實仍然算在此岸的範圍內,要再經過三途
河才會抵達彼岸,而審判罪人們的也不是彼岸櫻,而是說教大王本人。又幻想鄉本身居民
死後所走的道路則是稍後會提的中有之道,是一條極為祥和熱鬧的道路,但該路的盡頭亦
為三途河與彼岸。換言之,不論生前為外界或幻想鄉之人;亦不問其為孤獨自盡或在家人
相伴下壽終正寢,其結果並無不同,都要平等面對來自映姬的最終審判,故此可能為無緣
塚第三層面隱藏的意涵。

PS:其實在對白中再思之道這個名字似乎不常出現,都通稱為無緣塚而已,反正就是一條大
路和路的盡頭這種差別...,但對於盡頭範圍多大並沒有特別的界定。

然後...原來還真的有紫色的櫻花阿...有點毛毛的
http://igneousfatuus.fc2web.com/page/diary/kansou/touhoumeguri12.html


中有之道

位於妖怪之山的裏側,作為現世的邊緣,是死者於前往三途川到達彼岸之前的必經道路,
不過實際上活人想要的話也是能前來的(畢竟仍算在此岸的範圍)。又,據說因為最近經濟
不景氣,連地獄也受到了影響,故彼岸的領導高層決定在中有之道上增設了許多攤販商家
來增加營收,並用那些被打落地獄的罪人來充當廉價勞工作為勞動苦行的抵罪試煉。也因
此讓幻想鄉又多了一個新的觀光景點─而且生死不拘。

=>不過聽說目前該地的商店經營權已經有51%被永遠亭的某隻兔子給併購......(!?)
=>另外看看小町的彈幕造型,有多少公帑被妳拿去亂丟啦...難怪連地獄也得搞國營事業。

中有是個很麻煩的東西,可以寫的很簡單一頁解決;也可以寫個論文專門來討論它...。
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原始佛教是沒有靈魂、幽靈這種概念的,魂魄之說是道教的產物,但
是日本又因為其原特有的靈魂觀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理論。

原始佛教是一種非神論,是非常實際的現世思考而非宗教,曾有位自稱智者的人問佛陀:

肉體和靈魂是不是一樣的呢?人達涅槃之境後又會否繼續存在呢?

佛陀未予答覆,因為他認為這些過於形而上的東西對人類心靈的解脫並無幫助,故不能也
不願回答,這些佛陀沒有解答的問題共十四道分四大類,被通稱為「無記問題」

不過因為這樣要解釋人如何進入六道輪迴實在太困難了,所以後來一部份的印度佛教傳人
就產生了一種說法,即「中陰/中有/中陰身」思想,經典《俱舍論》是最早出現中有一詞
的書籍(這本也是由玄奘帶回的典籍),此說並在部分漢傳佛教和西藏密教發揚光大。

=>三者指的是差不多的東西所以以下會混著用

漢傳佛教的說法:(這和東方完全無關可跳過)

人死後,亡者的心識一旦離開肉身,在投生六道任何一道之前,其心識便會因業力及對自
己的執愛而得一種稱為「中陰身」的細微身,以這種身存在至因緣成熟而再次投生為止。
這種中陰身的所謂「身相」,並無實質,只是大概具身相而矣。中陰身並不享用實質的飲
食,而以氣味為食。中陰身與民間所說的鬼並不相同,因為中陰身不具有生前之形象,也
不會顯現在一般沒有神通的人眼前,亦不能改變週遭事物的狀態。

《大寶積經·佛說入胎藏會》記載,中陰身的身相,是他下一生的形相。如下一生將生畜
生道者,形如畜牲而身如煙色;將生於地獄道的中陰身色如焦炭,行走時是倒立而行的;
將生為餓鬼者身如水色,倒退而行;當生人界者,身如金色而平行;當生天界中之色界天
者身色白而行動時如上升飛行一般;當生天界中之欲界天者身色亦為金色,行時如飛行上
升。

=>不過其實也有半數左右甚至更多宗派不承認中陰身,而認為人死即投身輪迴,查了佛教
板也戰很大,只是好像也都沒說出個啥完整道理來...。

藏傳佛教的說法:(和東方有一點點關係,或說和日本中有概念有點關聯)

最代表性的論著為西藏度亡經,又譯西藏生死書。

中陰在藏文中唸為Bardo:指在情境與情境之間的間隔或過度狀態。廣義的中陰包括六種:

還活著時的中有:生處中陰、夢裡中陰、禪定中陰
將死已死的中陰:臨終中陰、實相中陰、投身中陰 (後兩類即狹義的中陰)

當人死後脫離身體的是純粹的意識體,會盡入實相中陰看見各種幻視與光芒,看見什麼則
取決於死者生前所累積的業(Karma),共有112種神佛魔鬼會在14天內顯形,但這些都只是
死者內心的幻影,如果能看破一切則能頓悟,脫離六道輪迴進入涅槃之境;反之若逾期未
參透則會進入第三階段:輪迴前的投身中陰,在這階段若死者的惡業太強,就會進入善惡
大審判,由一黑一白兩位閻魔王以黑白石子計算善惡,並用一張業之鏡來檢視罪人有無說
謊,來決定要予以地獄懲罰或投身六道何處,若死者於此時頓悟則能轉進入較好的道,甚
至能轉生西方淨土化為佛祖旁的一朵蓮花(和花映塚中外界亡魂變成幻想鄉之花似乎有點像
,不過細究之兩者觀念並不相同)。

日本民間信仰的說法:(這才是東方所捏他的範疇,前面都離題太多了)

日本佛教普遍承認中有的概念,而且敘述非常簡單明瞭...,其將輪迴分成四階段:

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 出生,活著,死亡,死後。

故中有即為此世的死之瞬間和來世的生之瞬間的過渡階段,

你現在正走在一條漆黑的夜道上,抬頭仰望無星之夜,只有純粹的闇。周圍一點生氣也沒
有,更毋論人影了,唯一所見的就是自己的腳步和眼前無盡的道路,你甚至不知自己為何
而走,縱使對命運感到不安,也無法稍作駐足,只能一直步向那深邃的彼端。
地獄への途

其實概念有一點像西藏的說法,但日本這些亡魂意識體的去處是非常明確的,而非自身的
業力幻覺。首先要走過一條漫長的道路,再攀爬過險峻異常的死出山,於越過山之彼端後
渡過三途川,最後到達十王的面前接受審判(閻魔大王會在第五個七日出現)。這條旅途總
共要花7X7=49天(第49天稱為滿中陰),即為日本七七之忌和逢七法會的典故。又日本民間
信仰深受一本名為「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的教典影響,亡者於中有期間前往十王殿
接受審判即載於此,東方有大半設定也來自於此,容後再詳述。

=>所以中有之道即是捏死者前往三途川前的長路,但又因為幻想鄉沒有死出山,只有妖怪
之山,所以神主大概才因此勉強湊合,把三途川放到妖怪山的另一側來影射。至於為什
麼中有之道不但不黑甚至還開起夜市熱鬧非凡......因為這裡是非常識的幻想鄉嘛>口<

PS:七七之忌與中陰概念最早應該是出於密宗,而密宗對西藏和日本都影響甚大,又該十王
經中也有七七中陰之說,故即便是主張人死後往生極樂世界的淨土宗(日本最普及的民
間信仰),雖然教義明顯不合,但也多半不會刻意否認此民間風俗。


三途川

位於幻想鄉邊境的一條長河,從無緣塚和中有之道可抵達,是現世與彼岸的境界。聽說是
條淡水河,底下生活著各種已絕種的水中生物(的幽靈?)。河上無風,且除了地獄的船隻外
任何東西在三途川都會沉下去,所以只能依靠由死神划槳擺渡的小船往來,目前的船長好
像是位名為小野塚小町的懶散傢伙。據說三途川的寬度並不是固定的,會由交付給死神的
渡船費而決定,錢付得越多河的寬度便越窄,但是這不是指生前自己累積的財富多寡,而
是看死後有多少生者願意為你出錢的人情債,如果為負數那可能會直接被丟到河底的─不
過似乎也有死神大人不收錢就願意載幽靈過河的例子,所以還是看她的心情囉?

三途川與妖怪之山的捏他前已詳述。

三途川之名由來有兩說,一稱係來自於金光明經(此經和法華經、仁王經併稱護國三部經)

「この経,よく地獄餓鬼畜生の諸河をして焦乾枯渇せしむ」

=>三途即指六道輪迴中的地獄、惡鬼、畜牲三惡道。

另一種說法則來自於前曾提的「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不過內容有稍許不同:

亡者在越過死出山後,於頭七之日首先會先抵達秦廣王殿,祂會先查核名簿確定死者身分
,並責罵亡者生前不積善業,接著才叫你前往第二殿。在兩殿之間有條長河,典籍稱其為
葬頭河,又名奈河津,不過多數俗稱還是叫它三途河。渡過大河的地方有三處,一名山水
瀬,是罪淺者須涉水沾濕而過之淺水灘,;二為江深淵,是罪孽深重者戮力游過的深淵,
且江上有滾滾大石隨湍流沖落,將死者打入淵中或碾碎(然後請按下Continue);三稱有橋
渡,顧名思義其水面上有座黃金之橋,生前積善者可由此直接通過前往下一殿。

=>故三途指的是三個攤頭;三種過河方法,不過我也有看到某認為三途(さんず)係從葬頭
(そうず)轉音漢字的說法,又或曰此三途係指佛教中的惡趣三塗:火塗、刀塗、血塗,其
實就是將上述的三惡道換個說法而已(道教也有三塗之說,不過道教的死後世界本來就是抄
佛教抄很大,所以可以視作同一)。

不過在平安時代末期,罪人要自行渡過三途川的漸少有人提,改成由引渡人划船過河的說
法居多,同時也不問罪人生前善惡,統一票價六文錢。因為這和希臘冥河擺渡人的神話太
像了,有人懷疑是因海外貿易傳回的融合結果;也有人認為純粹這是基於葬禮儀式方便自
行演變的,畢竟沒人會承認自己親人是罪人。戰國時代號稱日本第一兵的真田幸村,其真
田家即以六文錢作為家徽,象徵他們豪邁的死士精神。

又關於引渡人還有一個變形版本,十世紀中葉的平安朝,尤其貴族階層相信一個俗信,即
女子死後會由她所第一個獻身的男子牽引(或背負)過三途河,蜻蛉日記的作者也有作和歌
詠嘆這段傳說。所以某光源氏大概死後要在三途河畔住很久了......而且該傳說似乎沒說
男人死後怎麼渡河......,結論大概是吃自己吧!

另外還有關於三途河畔懸衣翁・奪衣婆的描述,雖然也出於十王經並同為家喻戶曉的妖怪
,但即便是掌管該河的小野塚小町從人設和符卡也都看不出有此相關設定,故略去不談。
(因為幻想鄉的幽靈根本沒穿衣服給脫(!?) 幽幽子:我是亡靈不是幽靈歐)

=>所以東方三途川的設定應該是兼採了平安朝前後新舊兩說,即一方面統一由擺渡人收錢
後將死者送至彼岸;但又會因死者生前作為而改變渡河的困難度,不過從河的深度變成
了寬度,且神主將罪改認定為生前所累積的人德多寡,這從以下拼湊過的花映塚文字可
以證明神主的想法:

真正有德之人,會聚財,再用之,也就是說,全是為了别人而賺的錢;而道德敗壞的人是
賺不了錢的;三途之河是以仰慕那人的人類數量,也就是人德為裝飾的。在這階段,就算
不做壞事,失去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人類也無法過河吧。

=>或更精確的說法是:神主認為善惡有罪與否和有無人德是兩回事,前者是交給專司賞善
罰惡的神佛(映姬~)去裁決;但若忽略了與他人的感情維繫僅專注己身之善業修德,那根
本連受審判的資格都沒有,換言之真正的善德係來自與他人結善緣,不該僅修行獨善。
(大乘佛教思想? 雖然再參照儚月抄故事,我覺得神主只是想表達多交朋友的重要...)

PS:八雲藍大人是除死神外唯一計算過三途河寬度的人,據說算式之複雜根本沒人能看懂
,所以也無法檢驗到底算對算錯了─當然本人很強調那是正解。


賽河原

位於三途川此岸邊境的一處小河畔,正確地點究竟在幻想鄉境內還是在外界無人知曉,畢
竟這種亡魂之地除了負責擺渡的死神和幽靈外,應該不會有活人想來造訪。聽說此地徘徊
著許多未及長大便亡故的孩童靈魂,日復一日堆砌著永遠無法完成的石積塔。至於原因恐
怕只有閱歷過無數生死的小町才知曉了─別以為她只有胸部大而已阿!

東方故事中只有在緋想天的小町線結局出現過,其餘故事對該地皆無敘述,大概真的只有
小町去過那個地方,映姬在轉職(?)成閻魔大王前可能也待過,因為該地和地藏信仰有相當
程度的關聯性,雖然這也和東方設定上的世界觀不太相同就是了。

賽の河原是日本特有的冥地觀,其餘同為佛教文化圈的亞洲地區皆無此概念,其出現也晚
,最早見名於室町時代一個短篇物語:富士人穴草子

其故事係改編自史書吾妻鏡中一段小記載:幕府將軍源賴朝命令其一位部下仁田四郎忠常
前往富士山的人穴(噴發熔岩的洞穴)調查,但回來後他的四位隨從卻都突然暴斃身亡而被
引為怪談。(不過這位年輕武士本人是在二代將軍源賴家時發生的政治鬥爭比企能員の変中
被砍死的,和富士山無關)。該改編後的版本則有點像日本版的但丁神曲:勇者仁田四郎
在接受任務後深入富士山穴口,碰上一位自稱富士淺間大菩薩的女子,她先說明日本有六
大權現各自掌管著不同地方的地獄,並決定讓日本人好好認識他們死後會前往的世界,接
著她變為一巨大卻又外觀僅十七八歲的童子抱起年輕武士遊歷了地獄和極樂淨土,其中地
獄最先抵達的首站就是賽之河原。

=>富士淺間大菩薩其實在東方故事有出場...就是前篇曾提過,在儚月抄小說版出現的女神
木花咲耶姫,在東方香霖堂中霖之助則稱呼她為淺間大神,還說她是一位酒神,並慫恿
靈夢將博麗神社改名算了。之所以從菩薩變成記紀神話之神當然係和明治初年的神佛分
離政策有關,至於酒神梗大概來自於淺間酒造:伴隨當地溫泉清酒文化而興起的產業。
又儚月抄妹紅故事發生在平安時代,所以她當時也還沒變成地獄神而只是個山神(?)

然而富士人穴草子其實也只是當時大眾文學(御伽草子)的一環,故毋寧說賽河原是來自於
日本當時民間信仰更為洽當。且其內容也並未統一,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係有一群12歲以
下的正太蘿莉(!?)亡靈在三途川此岸河畔邊哭泣呼喊著父母,邊堆著無盡的石頭塔。但她
們所受到的苦行則略有差異,如上述一書即謂賽河原會不斷地捲起強風將石塔吹倒,同時
噴出烈燄將幼童們的身軀燃盡成白骨,再由一個惡鬼跑出來放集體復活術重新開啟苦行,
這大概是因該書將地獄入口放在富士火山口內的關係?另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則沒這麼殘忍
,只說有惡鬼跑出來將石積塔推倒,讓孩子們的工作永遠無法完成。

又關於為何孩童們靈魂會困於此地,無法前往彼岸亦不得超生也有著不同說法,如該草子
書中菩薩有謂:因母親受懷胎數月之苦方生下孩兒,但孩兒卻未及報答即死去,還徒讓父
母多受思念之苦,故須於此地受九千年之刑罰抵罪,換言之依該說此地已為彼岸地獄;但
同上這種說法實在太沒道理又殘忍,因孩童未及享受人生便死去不該是他們的罪過,故後
來被修正成其實是父母對幼子過度的思念心束縛了他們,讓這些亡魂積業過深以至不得超
生彼岸世界,如此則賽河原尚位於此岸,事實上現在日本還真的有好幾個名為賽河原的觀
光景點,不過光看照片就覺得蠻陰森的......。

而關於他們堆石頭的動作也與該理論有關,有些說法認為這只是單純的贖罪動作,藉由無
意義的反復行為達到懲罰目的;有些論點則認為這是佛法中「回向」理論的實踐,用最簡
單的解釋就是:將自己修行所得善業功德,盡諸回向轉移給其他的人(即父母),故以此來
接著解析「孩童們將石塔堆滿五層即可成佛,卻因鬼的搗蛋而永遠無法完成」,就會變成
以下四種理論脈絡:

1.這是孩子對父母所犯的罪=>有罪必須受罰=>罪的內容本身是什麼不重要。
有罪必須抵償=>虧欠父母太多以至永遠無法回向彌補完。

2.這是父母因思念所生阻礙=>行為是什麼不重要,就是要把你綁在這。
=>回向係為化解親子的冤願宿業,但因過深而永世難解。

又有一首相傳是這些死去孩童在邊堆著石頭塔時,邊哭泣著邊喃喃自語所唱的童謠,:

一重积んでは父のため
二重积んでは母のため
三重积んでは古里の
兄弟我が身と回向して

即第一二層為了父母,第三層為了故鄉的兄弟,以我此身施善回向。細節縱有差異但大略
少不了這幾句。這首詩歌很明顯係從前述「回向」理論出發,即堆塔是為了為他人累積功
德,不過事實上關於回向的佛學理論並非這麽單純,甚至還能牽扯到一個道德哲學與宗教
哲學交界的常見問題:宗教上累積來世福報(或基督教的上天堂)算不算利益導向的善行?
亦即當你做善事時,到底是因為先想到多行善者能上天堂才去做,還是就算明知行善行惡
皆無差異也會去做?這方面論述過於複雜且離題太多故跳過。

不過在東方世界的賽河原中,神主對此有了新的詮釋:在這裡沒有大火與惡鬼來搗蛋,不
變的是有著重復推著石塔的孩童幽靈。但其原因並非係為了贖罪,因為根本還未渡達彼岸
聽四季映姬說教,何罪之有;也不是受困於父母的羈絆,請不要事事怪老爸老媽。而該首
童詩也只剩下前兩句,第三句後半段以......帶過,並未提到我身回向之類的句子。

小町對此的解釋是這些孩子的靈魂因為對世界不夠了解,誤以為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希藉
由堆石塔以求能度過三途川。卻不知其誤解了此彼世界的根本差異,所做的只是錯誤且無
謂的努力:

小町:希望藉由自己的努力得到回報,正是欲望的一種展現,欲望生妄念,妄念生眷戀。
當你能捨棄這錯誤的努力,接受一切的時候,才有資格渡河。不過....這份眷戀可
能很快會變成遺恨吧...。

簡單說就是這完全否定了賽河原概念中死者與生者的連繫(即便這是負面的如償罪或羈絆)
,將亡靈會受困此地的原因反歸咎於其自身。沒有任何來自外界的痛苦,只有無止境自我
施加的禁錮。

這或許和佛法中某派對於回向的見解有關,釋淨空法師曾對回向做出解釋:

回向的意義是「作而無作」,我所作的這個無心,就當作沒作一樣。如果你做樁好事,常
常念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沒有了,又迷了,愈迷愈深。回向是幫助你覺悟,所
做的一切功德統統不要,統統把它忘掉。福報、善行,是一切眾生的,不是「我」的;把
「我」給忘掉,這叫做回向。

和小町的話相互對照,意即若行回向之事時,私底下卻還掛念著能給自己累積多少好處,
(贖罪or化業or前往淨土都算是對己有利之事)那只會永遠沉淪在穢土之迷網中,生者尚如
此,何況是已經死去的亡魂,若仍惦記於努力與回報間的等價,那代表還惦記著受償回報
的「我」這個存在,如果原本以為應得的結果卻沒有出現,要嘛就是投入更多努力而變成
了執念;要嘛就是變質成了怨恨的留念,皆與佛法破除我執相違背。

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幻想鄉版本的賽河原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存在主義者卡謬的經典
著作「薛西弗斯的神話」,薛西弗斯因犯下大罪而被眾神判處從山下不停推石頭上山,但
隨著坡度增加石頭又會自己滾下來的無限苦役之刑,就如同賽河原的孩子們每快堆好一個
石塔卻又會自行崩落那般,如此地徒勞無功又毫無希望。然而卡謬卻認為,這正象徵著我
們存於世上面對命運的樣子,從出生辛勤工作為迎向死亡而努力著,再由下一代重復著相
同的過程,如同推石頭上了山坡又滾下來。雖看似毫無意義,然而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
這是專屬生者所能享受的權利,是有永恆生命的眾神所無法體會的滋味,故如何看待終將
死去的短暫人生是存在主義者所強調的課題。

=>BUT!!! 這是存在主義!!!是"給活人看"的哲學觀點,故雖然生者應當崇敬薛西弗斯對抗
命運的態度,但若亡魂也照著做,那豈不是等於認為自己仍然是活著的?生者放棄對抗
叫作自殺,是我們不該稱許的;但死去的人就該放下一切前往彼世淨土,這也是佛道兩
家一再強調的觀念。換句話說,這是神主從反向思考與卡謬的人生觀相呼應,再結合日
本原有賽河原故事所創造的新彼世思維,從這觀點出發也蠻有趣且似乎挺合理。

總而言之,其實前兩者的結論是共通的,即只有生者才應當為了目標而努力,而在這同時
「我」這個觀念也才會存在,雖然佛家和存在主義者對此評價明顯不同(前者砭後者褒),
但無論如何對亡魂來說這些都是不該有的執念,故小町最後也對靈魂說,若你能將現世盡
皆遺忘,她願意特別招待免費送其前往彼岸。這和傳統要堆滿五層方能成佛,或要受到地
藏菩薩拯救的說法完全相反,靈魂既因自業而受困,亦當自行頓悟方能得到救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08
apaapa:頭推2 08/21 19:40
CLisOM:推 08/21 20:09
RinKokonoe:Push 08/21 20:44
ShikiEiki:這是篇值得推薦的文章,100分! 08/21 23:21
tp6g4:大推 08/23 01:1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