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貝德消費爭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貝德消費爭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貝德消費爭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貝德消費爭議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支影片是黃標嗎?#對這支影片是黃標 如果你覺得它不應該被黃標,歡迎留言 #ItDeservesGreenMark #這應該綠標 和我們一起協助 YouTube 建立一個更完善、更精準的AI判別系統,謝謝大家!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

  • 三貝德消費爭議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三貝德消費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6 10:30:00
    有 1,188 人按讚

    0506新加坡聯合早報

    *【美國華盛頓大學一研究所預測 印度至7月底死亡人數可達100萬】
    印度一個研究小組使用數學模型預測,如果當前疫情趨勢繼續,到了6月11日,印度因冠病死亡者將達約40萬4000人。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的一個模型則預測,到7月底,印度的冠病死者將達101萬8879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78

    *【印度官員表示該國將不可避免第三波冠病疫情】
    印度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維賈伊·拉加萬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鑒於目前冠病病毒傳播水準居高不下,第三波疫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此第三波疫情將在多長時間內發生。我們應該為新一波疫情做準備。”印度目前正在遭受第二波疫情的衝擊。印度衛生部5日公佈的資料顯示,該國過去24小時新增冠病病例38萬2315起,累計2066萬5148起;新增死亡病例3780起,累計22萬6188起。印度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兩周超過30萬起。專家說,疫情可能要數周才能達到高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6-1144701

    *【庫存大於國內接種需求 拜登宣佈啟動“疫苗外交”】
    由於美國的冠病疫苗庫存已經大於美國人的接種需求,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加入中國和俄羅斯早就已經啟動的疫苗外交行列,向海外出口冠病疫苗。拜登4日誓言,美國將成為全球“對抗冠病的武器庫”,其中包括送出600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以及美國的疫苗工廠將大量生產疫苗。他說:“這是一項重大的人道主義承諾。我們將儘快採取行動,以盡可能多地生產出莫德納和輝瑞疫苗,並出口到世界。”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79

    *【美國宣佈支持豁免冠病疫苗專利】
    美國總統拜登的政府5日宣佈支持全球豁免冠病疫苗的專利保護,並將在世界貿易組織談判條款。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雖然智慧財產權對企業重要,華盛頓“支援放棄對冠病疫苗的保護”。她說:“這是一場全球健康危機,冠病大流行的特殊情況需要採取非常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6-1144675

    *【拜登疫苗計畫新目標: 獨立日前讓1.6億人完成兩劑接種】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新的冠病疫苗接種計畫目標,希望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之前,讓70%成人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並讓1.6億人完成兩劑的疫苗接種。他也說,一旦獲得有關當局批准,政府就會讓12歲至15歲的青少年接種冠病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80

    *【逾50歲英國人 秋季接種第三劑疫苗】
    為了在耶誕節之前根除冠病病毒威脅,英國將在今年秋天讓50歲以上人士接種第三劑冠病疫苗。英國《泰晤士報》報導,這項計畫將由英格蘭首席醫療官惠蒂監督。該計畫目前有兩個選項:一是提供為抵抗變種病毒株而專門改良的疫苗;另一選項是接種輝瑞-BioNTech、阿斯特捷利康或莫德納的第三劑疫苗,它們都是英國目前為公眾接種的三款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83

    *【巴西累計冠病病例近1500萬起】
    巴西衛生部5日通報過去24小時新增7萬3295起冠病病例,累計近1500萬起。另外,巴西當天新增2811起冠病死亡病例,累計41萬4399起。巴西總統博索納洛說,美國總統拜登將很快向這個南美國家發送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巴西衛生部長凱羅加此前說,巴西正向美國尋求疫苗供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6-1144705

    *【日本疫情仍嚴峻 東京大阪緊急狀態或延長】
    日本政府在五一黃金長假之前對東京和大阪等四大城市所實施的“緊急防疫措施”未見奏效,難以按計劃在5月11日解除。據日媒報導,疫情升溫讓7月將舉辦奧運的東京蒙上陰影。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81

    *【挪威下月初推出疫苗證書 接下來將有歐盟版供跨境旅行】
    挪威將在6月初推出可驗證的疫苗證書,讓持有者參加在挪威舉行的活動,至於符合歐洲聯盟標準的疫苗證書則會在6月下旬推出。挪威首相索爾貝格週三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大約四分之一的挪威人口接種了第一劑冠狀病毒疫苗,6.8%的人完成了兩劑疫苗的接種。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82

    *【莫德納:追加劑可改善對主要冠病變種病毒的免疫反應】
    美國莫德納5日宣佈,一項小型臨床試驗的初步資料顯示,莫德納追加劑可改善人們對主要冠病變種病毒的免疫反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6-1144682

    *【繼雪州六縣 吉隆玻和柔佛巴魯等地週五起實施第三輪行管令】
    馬來西亞政府4日宣佈在首都吉隆玻周圍的雪蘭莪六縣實施新一輪行動管制令而引起議論後,當局昨天改變政策,宣佈吉隆玻和柔佛柔佛巴魯等地,週五起也同樣落實行管令。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06-1144587

    *【遏制日益嚴重疫情 雪隆為自願者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馬國免疫計畫協調部長凱利表示,這批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只讓疫情最嚴重的雪蘭莪與吉隆玻民眾接種。他說,當局接下來還將引進更多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並推廣至其他疫情嚴重的州屬。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06-1144588

    *【擔心引發新一波疫情 馬哈迪主張2023年屆滿才大選】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認為,第15屆全國大選應該等到這屆國會2023年五年屆滿後才舉行,因為目前冠病疫情嚴重,若此時舉行選舉的話,很可能引發新一波冠病疫情。馬哈迪在接受《馬來西亞前鋒報》的訪問時說,各方應緊記去年9月的沙巴州選舉後,馬國的冠病病例隨即飆升而引發第三波疫情,這應該成為當局的一個教訓。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06-1144590

    *【新疫情源自外國旅客 越南延長入境後隔離期】
    越南最新一波冠病疫情證實源自于外國旅客,政府宣佈延長訪客入境後的隔離期,同時下令加強邊境管制,以遏制疫情。根據越南政府網站的一則貼文,越南副總理武德儋週二在冠病疫情工作小組會議上,下令有關當局加強對來訪旅客的檢查。另外,當局將“按地區,逐家逐戶”進行檢查,同時會仔細檢查所有接待海外工人的公司,以遏阻疫情蔓延。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06-1144592

    *【泰國批准2550億泰銖追加救濟配套 助民眾應付第三波疫情】
    泰國首相巴育在簡報中說,這項新推出的財政計畫包括軟貸款、公用事業補貼,和在現行現金轉移計畫下促進國內消費的現金轉移。在第一階段,政府將提供200億泰銖的軟貸款,以及5月至6月價值100億泰銖的公用事業補貼。巴育說,現金轉移計畫將價值855億泰銖。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5-1144543

    *【柬埔寨疫情未好轉 多地區依然處於封鎖】
    柬埔寨冠病疫情持續蔓延,西南部西哈努克省政府宣佈延長西哈努克市“封城”措施一周。中新社報導,柬埔寨衛生部5日通報,該國新增672起冠病確診病例。在嚴峻疫情形勢下,多個省政府決定進一步收緊管控措施,以阻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其中,西哈努克省政府宣佈,延長西哈努克市“封城”措施一周,以更有效控制疫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5-1144536

    *【G7考慮美國提議 建立磋商機制攜手抗中】
    七國集團(G7)正考慮美國提出建立磋商機制的提議,以協調對抗白宮所認定的中國“經濟脅迫”。七國集團外長在當地時間本月3日於倫敦舉行面對面會議。彭博社引述一名不願具名官員透露,一份文件在會議召開之前已經在傳閱。美國國務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官員則稱,會議花了約90分鐘討論中國試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或“經濟威脅”來影響個別國家及個人的行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506-1144599

    *【緬民團政府:已組人民防衛隊保護反政變者】
    由部分反政變前民盟國會議員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稱已組建一支人民防衛部隊,以保護支持者免受政府軍的暴力攻擊。緬甸民族團結政府昨天發表聲明說,“人民防衛部隊”將成為未來“聯邦聯合軍”的前身,而這支部隊有責任“對安全部門進行有效改革,以終止長達70年的內戰”。此外,新部隊也將處理“國家行政委員會對人民的軍事攻擊和暴力”。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06-1144593

    *【以色列總統授權“擁有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組建新政府】
    以色列總統里夫林宣佈,正式授權中左翼政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亞伊爾·拉皮德組建新政府。里夫林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對議會各黨派立場的瞭解,拉皮德獲得議會120名議員中56名議員的支持,“組建新政府的可能性最大”。拉皮德隨後表示,他將儘快組建一個團結政府,以使“左派和右派共同應對經濟和安全挑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6-1144685

    *【臉書繼續禁川普在該平臺發佈內容】
    臉書監督委員會宣佈維持此前決定,限制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臉書及Instagram帳戶上發佈內容。委員會也表示,臉書應根據其他平臺使用者適用的規則,給予相符的“適當回應”。另外,臉書必須在六個月內完成審查工作。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5-1144542

    *【美國學者:蓋茲夫婦離婚後 慈善基金捐贈數額將受影響】
    美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宣佈與妻子離婚投下震撼彈。蓋茲在聲明中表示,離婚後兩人將繼續在共同創立的慈善機構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工作,但美國媒體分析認為,離婚仍將影響他們對基金會的捐贈數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8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籲各國 制定全球最低公司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各國就企業所得稅的全球規則達成共識,以避免潛在的貿易戰和稅收衝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杰娃指出,以美國提出的實施全球最低公司稅率的建議為例,這類涉及稅務的多邊協定,是確保高盈利的跨國公司在開展業務的地方,包括在低收入國家支付足夠稅務的唯一方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06-1144585

    *【拒守北京夏季捕撈禁令 菲鼓勵漁民在領海繼續捕魚】
    菲律賓與中國就南中國海的主權爭議持續,馬尼拉表明拒絕遵守北京實施的年度夏季捕撈禁令,還鼓勵菲漁民在該國領海繼續捕魚。中國自1999年以來,每年5月1日至8月16日都會實施海洋伏季休漁期,禁止捕撈活動,而這項禁令涵蓋範圍包括南中國海及中國其他岸外水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06-1144594

    *【渾水創始人籲應摘牌在美上市的很多中國公司】
    知名做空者Carson Block說,許多中國公司應該從美國市場摘牌。Block旗下公司的報告讓企業不法行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年底,美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新法律,禁止交易審計檔連續三年沒有受到美國監管機構檢查的外國公司。一些投資者表示,該法將根除欺詐行為,尤其是海外公司的欺詐行為。Block說,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尤其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06-1144706

    *【美軍料中國長征五號B火箭殘骸重返大氣層】
    五角大樓預計,正在墜落的中國火箭殘骸將飛出軌道並於8日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不過美國官員們表示現在還無法預測碎片的落點。五角大樓發言人科比週三表示,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正在定期聽取關於這枚長征五號B火箭軌跡的彙報。上個月,該枚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一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核心艙送入軌道。科比說,儘管美國太空軍司令部正在對其進行監控,但目前軍方對此無能為力。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06-1144699

    *【美國務院:日韓同意充分執行聯合國決議保護朝鮮半島穩定】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日與日本和韓國同行商定,有必要充分執行聯合國決議,以保護朝鮮半島的穩定。布林肯週三在倫敦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議上與韓國外長鄭義溶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會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說:“他們……一致認為必須全面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包括朝鮮)的有關決議,並合作加強威懾力,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5-1144541

    *【德國計畫將2030年碳減排目標提高至65%】
    德國媒體《明鏡週刊》報導,根據新計畫,德國新設的目標是在2045年實現淨零排放,比原計劃提前五年。上周,德國憲法法院表示,德國政府尚未闡明如何將2030年以後的碳排放量降低到2050年幾乎為零的水準,為子孫後代增加了“不公平”的負擔。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5-1144537

    *【埃及法院裁定長賜號不得離開蘇伊士運河】
    共同社報導,對於此前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的“長賜”號(船東為日本的正榮汽船公司),伊斯梅利亞的法院4日作出裁定,認為要求該船留在運河內直至談妥賠償的決定是恰當的,駁回了要求重啟航行的正榮汽船方面提出的異議。蘇伊士運河管理局4月中旬表示將扣留“長賜”號,當月下旬發聲明稱賠償談判“接近達成共識”。不過,圍繞運河局方面提議的“約9億美元”賠償金額,磋商進展艱難。運河局方面實施的擱淺原因調查結果也尚未公佈,貨輪無法重啟航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05-1144520

  • 三貝德消費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7 11:25:47
    有 958 人按讚

    0407紐約時報

    *【儘管問題日益嚴重,美國仍對疫苗製造商下了很大賭注】
    八年前,聯邦政府投資了一項針對大流行期間疫苗短缺的保險政策,政府付錢給馬里蘭州一家以生產炭疽疫苗而聞名的生物技術公司Emergent BioSolutions,讓它在巴爾的摩成為一家隨時準備就緒的工廠。當冠狀病毒大流行到來時,這家工廠成為嬌生和阿斯特捷利康在美國的主要冠毒疫苗生產地,截至上周,生產了約1.5億劑疫苗。但卻沒有一劑疫苗可以使用,因為監管機構尚未認證該工廠允許向公眾分發疫苗。Emergent表示,在發現疫苗污染事件後,該公司銷毀1500萬劑的嬌生疫苗。急救人員和政府衛生官員長期以來一直標榜他們的合作關係密切,但《紐約時報》對其調查,發現問題嚴重,其中包括經常忽視或轉移失誤的企業文化和政府贊助者,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與其說是“監督”,不如說是商業合作夥伴。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us/covid-vaccines-emergent-biosolutions.html

    *【變種毒株不斷傳播,美國針對變種冠毒研究進展卻停滯不前】
    自從12月份開始注射第一劑疫苗以來, 推廣速度加快了,最近達到了每天超過三百萬劑的平均水準。美國的新病例在今年第一季度呈急劇下降的趨勢,從一月中旬到三月底下降了近80%。此期間,各州還撤銷了病毒控制措施,不過,更具傳染性的變種毒株仍在傳播,新病例比3月份的最低點高出近20%。過去幾週,密西根州的病例上升最快。根據Helix的數據,B.1.1.7是在英國首次發現的更易傳播,更致命的冠狀病毒變種,現在可能佔該州所有新病例的約70%。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1/04/06/us/variants-cases-spread.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大約80%的學校教職員工和兒童保育人員已接種一劑疫苗。
    #加州官員宣布,計劃在6月15日解封,前提是有足夠的Covid-19疫苗可供16歲以上的人群使用,並且住院率仍然較低且穩定。
    #拜登總統表示,正在加快速度,希望在4月19日前,各州所有成年人都已施打冠狀病毒疫苗。
    #德州州長Greg Abbott發布新行政命令,接受國家資助的政府機構,私人企業和機構,不得要求人們出示證明已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證據。他表示,疫苗接種是私人健康信息,沒有人應透露疫苗接種是從事正常活動的條件。但在療養院和類似的護理設施,則是例外,必須要求提供疫苗接種狀況證明文件。
    #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疫苗部門負責人Marco Cavaleri刊出的一項專訪中說,阿斯特捷利康的COVID-19疫苗與大腦中非常罕見的血栓之間有關聯;但可能的原因仍然未知。與阿斯特捷利康合作開發疫苗的牛津大學表示,已經暫停一項針對英國兒童和青少年接種臨床試驗,等待英國藥物監管機構的進一步調查報告。
    #在過去一年中,為Nike,沃爾瑪和貝納通等公司代工廠的工人因訂單取消而失業,供應商大規模裁員或關閉卻無法領到遣散費。一項調查公布了在9個國家/地區,31家出口服裝工廠,共有37,637名工人因其原因被解僱,沒有得到他們合法應得的全部遣散費,總計3,980萬美元。
    #紐西蘭宣佈將與澳洲構建“旅遊泡泡”。該政策預計將於4月19日實施,兩國居民將被允許在無需隔離的情況下自由往返。
    #沙烏地阿拉伯表示,將在穆斯林齋月期間,限制進入麥加大清真寺的人數,而這些人必須接受疫苗接種或已經罹患新冠病毒帶有抗體已經康復。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4/06/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cases?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action=click&module=Spotlight&pgtype=Homepage

    *【美國和伊朗同意就重回伊核協議做出努力】
    在維也納舉行的間接會談中,美國和伊朗同意建立兩個工作組,同步推進解除制裁和限制濃縮鈾,最終使兩國重新遵守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儘管已經達成共識,由於技術上的複雜性和雙方的低信任度,恢復協議仍需時間。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world/europe/iran-nuclear-deal.html

    *【參議院研擬如何有助於推動拜登計劃在國會通過】
    佛蒙特州獨立黨參議員Bernie Sanders表示,可以利用複雜的預算對帳流程來確保拜登基建計劃幾個關鍵優先事項。預算委員會主席桑德斯說:細節在於魔鬼,我們還不知道細節,這必須進行談判,並更好地理解。這為我們提供了不止一項立法的可能性,這顯然對我們正在嘗試做的事情有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us/politics/senate-reconciliation-biden.html

    *【”我們註定活不下去”:風暴造成的破壞助長了宏都拉斯的遷徙】
    宏都拉斯剛剛開始從去年底的兩次颶風中恢復過來,但由於美國提供的救災物資相對較少,許多人展開遷徙之路。宏都拉斯的孩子們用棍子撬開泥土,試圖挖出部分已經沉沒在地下的房屋。他們的父母無法養活他們,只能在瓦礫中尋找屋頂的殘餘物,然後再把它們賣給廢鐵商。一個七個孩子的母親說,我們在這裡註定活不下去。在此之前,多數早就離開宏都拉斯前往美國,幫派暴力、經濟苦難和販毒分子猖獗,但政府漠視不管,讓民眾不得不離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world/americas/migration-honduras-central-america.html

    *【曼哈頓亞裔襲擊事件旁觀門衛被解雇】
    視頻顯示,當菲律賓裔婦女在曼哈頓一棟公寓樓外的街道上遭受攻擊倒地時,公寓內的門房沒有及時干預,反而關上了大門。儘管後來的調查顯示,在襲擊發生之後,兩名大堂工作人員走出公寓幫助被襲者並叫來一輛警車,但他們仍被公寓管理者解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nyregion/anti-asian-attack-midtown-doormen-fired.html

    *【佛洛伊德案庭審第七日:重點轉至Derek Chauvin行為是否違反警方政策】
    第一周的審判帶來了旁觀者情緒激動的證詞,週二則更多關注程式合規性。專家證人稱Derek Chauvin“武力使用過度”,他的行為並不符合他所接受的訓練。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4/06/us/derek-chauvin-trial?_ga=2.161206909.1717067996.1617675198-1305779676.1608620621

    *【中國如何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從提供免費霜淇淋開始】
    在疫情幾乎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中國居民沒有接種疫苗的緊迫感,他們也因該行業過去的醜聞持謹慎態度。為使疫苗接種人數在6月底達到5.6億人,中國龐大的地方官僚機構正在快速運轉。從高壓手段,到消費主義誘餌,他們採取了多種威迫利誘的策略,試圖在全球疫苗接種行列中迎頭趕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world/asia/china-vaccination-drive.html

    *【IMF看好全球經濟復甦形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由於數億人已接種疫苗,該機構將把2021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5.5%上調至6%。去年,全球經濟收縮3.3%。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business/imf-outlook-global-economy.html

    *【新世界專欄:當愛國主義成為賣點,中國品牌從“抵制潮”中看到機會】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消費品牌革命。中國的年輕一代更加民族主義,積極尋找與自信的中國人身份相符的品牌。創業者們爭先恐後地打造能夠引起共鳴的品牌和產品。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406/china-xinjiang-local-brands/

    *【中國在爭議水域部署大量船隻,加強對南海控制】
    繼建造和加固人工島嶼之後,中國開始在爭議水域部署大量船隻,加強存在感並有效反抗他國驅逐。隨著中國信心增強,美國及東南亞國家在南海面臨更多考驗。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406/swarms-ships-south-china-sea/

    *【觀點:英美真的在遵守和維護國際法嗎?】
    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強調“法治”,試圖利用國際法規則體系約束中國的南海主張。但作為華盛頓的盟友,英國的所作所為正在破壞這一努力。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402/uk-mauritius-china-us/

    *【澳洲政壇女性喊出Me Too】
    自一名前立法機構工作人員指控一名高級別同事在國防部長辦公室性侵她後,六周以來,已有數千名女性站出來分享她們的故事,一些人把議會描繪成一個充滿睾丸激素的地堡。各黨派的女性都表示,她們在努力工作時被猥褻、侮辱、忽視和打斷,而只要她們對這種行為提出質疑,就會面臨一連串的攻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5/world/australia/parliament-women-rape-metoo.html

    *【納瓦尼私人醫生稱其健康狀況堪憂,隨後被逮捕】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已被監禁數月,據信近期出現背部疼痛和雙腿麻木的症狀。納瓦尼私人醫生向記者表示,監獄裡的粗糙醫療對他的健康構成致命威脅,隨後這位元醫生和數名記者均被逮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world/europe/russia-navalny-health.html

    *【約旦試圖平息王室不和,但王子盟友仍被拘留】
    該國王室稱哈姆扎王子已向其同父異母的哥哥、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宣誓效忠,但禁止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用戶討論這一罕見的公開衝突。此前約旦政府稱,哈姆扎王子參與了一場破壞王國穩定的陰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world/middleeast/jordan-prince-hamzah-allies.html

    *【星巴克宣佈將在2025年前在韓國停止使用一次性杯子】
    根據該政策,顧客將為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飲料杯支付押金,在非接觸式售貨亭退還杯子時,押金將被退還。這一計畫將於今年夏天開始在部分店鋪實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6/business/starbucks-disposable-cups-south-kor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