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角函數常用角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角函數常用角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角函數常用角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角函數常用角度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57的網紅C.C.M Mat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數感生活——用黑洞的望遠鏡,能在多遠的距離看見塵蟎💩💩】 昨天,人類史上第一次看見黑洞了! 科學家們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捕捉到了位在5500萬光年外的M87黑洞。關注此事件的朋友,一定有注意到黑洞照片上使用的單位是「40 微角秒(μas)」,微角秒是角度單位,就跟數學課本上的1個圓360...

  • 三角函數常用角度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12 17:35:59
    有 0 人按讚


    【數感生活——用黑洞的望遠鏡,能在多遠的距離看見塵蟎💩💩】

    昨天,人類史上第一次看見黑洞了!

    科學家們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捕捉到了位在5500萬光年外的M87黑洞。關注此事件的朋友,一定有注意到黑洞照片上使用的單位是「40 微角秒(μas)」,微角秒是角度單位,就跟數學課本上的1個圓360「度」,或者2π「弧度」一樣。稍微換算給各位參考

    1度=60角分=3,600角秒。
    1角秒=1,000毫角秒=1,000,000微角秒。
    從分到秒使用的是易於分割的60進位制,但再細分下去,又回到了我們常用的1000進位(或你可以說10進位)。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用角度作為單位,我們先想想,你可以看見眼前的螞蟻,同時也能看見遠方的101。「看見」取決於物體大小和距離。

    再回想高中數學有教過,當角度很小的時候,tanθ的直近似於用θ來近似。

    tanθ是「對邊/鄰邊」,恰恰好就是「黑洞大小/我們與黑洞的距離」(差點寫成我們與惡的距離)。


    此次相關新聞的科普做得非常好,用了很巧妙的比喻來描述40微角秒是怎樣的感覺:

    1.在巴黎咖啡廳看一份紐約的報紙
    2.在地球上看月球上的一顆柳丁

    這些譬喻都遠勝於原本的
    看見5500萬光年外,半徑300AU的黑洞闇影(註)。

    用數學的比來表示,可以得到40微角秒大約是
    距離:大小 = (10的10次方):2
    這樣的概念。

    用這個關係來檢驗前面的兩個譬喻。首先,巴黎到紐約約是6000公里,40微角秒能讓你看到1.2mm的物體,報紙鉛字一定比這個大,不過考慮到字母形狀的微小差異(得分出u, v, w才能讀報啊!),1.2mm似乎是個合理的數字。

    第二個例子,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約是380,000公里,約能看見7.6cm的物體,差不多是一顆柳丁。


    不過對我來說這個距離都還是太大,所以我們試著縮小距離,看看能看見什麼呢?

    比方說,如果當你縮小到台北與台中的直線距離(約120公里),你大概就可以看見24μm大小的物體。我們查了一下,符合這個尺寸的物體,大概就是,嗯,塵蟎的大便!

    如果縮短到10公里,相當於101到板橋的距離,大概能看見一顆剛剛好pm2.5大小的懸浮微粒。

    如果再縮短到1公里,就,就要看見染色體了啊!!!

    實在是很難舉出一個非常有感的譬喻,畢竟這個分辨率太大,要嘛得把距離拉到超乎想像,不然就得把物體縮小到比塵蟎的便便還小。只能說在這麼偉大的科技下,人類真的是很渺小。

    而這則天文、物理界的盛事,其實隱藏了角度、進位、比、大數字、單位、三角函數等各種數學。從國小到高中,都有能做為課堂教材的部分。

    驗證了天文界的大前輩伽利略所說的話:
    「數學,是大自然的語言。」

    註:方便各位計算的資訊:
    1光年 ≈ 9.46×(10的15次方)公尺
    1AU ≈ 1.5×(10的11次方)公尺
    1微角秒 ≈ 4.85×(10的-12次方)弧度
    用這些單位與新聞的概略數字算出來,你會得到黑洞闇影的角度約36微角秒。

    Photo source: modified by EHT

  • 三角函數常用角度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11 22:11:41
    有 291 人按讚


    【黑洞】的數感
    天文學家說,看見5500萬光年外,半徑300AU的黑洞闇影,那是怎麼的感覺?

    他們說,就好比是
    1.在巴黎的咖啡廳看一份紐約的報紙
    2.在地球上看月球上的一顆柳丁

    賴以威 (I-Wei Lai)老師的比喻,我比較有感:
    就好比是從台北看見台中(直線距離約120公里)的一隻塵蟎..... 的大便!^_^

    【數感生活——用黑洞的望遠鏡,能在多遠的距離看見塵蟎💩💩】

    昨天,人類史上第一次看見黑洞了!

    科學家們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捕捉到了位在5500萬光年外的M87黑洞。關注此事件的朋友,一定有注意到黑洞照片上使用的單位是「40 微角秒(μas)」,微角秒是角度單位,就跟數學課本上的1個圓360「度」,或者2π「弧度」一樣。稍微換算給各位參考

    1度=60角分=3,600角秒。
    1角秒=1,000毫角秒=1,000,000微角秒。
    從分到秒使用的是易於分割的60進位制,但再細分下去,又回到了我們常用的1000進位(或你可以說10進位)。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用角度作為單位,我們先想想,你可以看見眼前的螞蟻,同時也能看見遠方的101。「看見」取決於物體大小和距離。

    再回想高中數學有教過,當角度很小的時候,tanθ的直近似於用θ來近似。

    tanθ是「對邊/鄰邊」,恰恰好就是「黑洞大小/我們與黑洞的距離」(差點寫成我們與惡的距離)。


    此次相關新聞的科普做得非常好,用了很巧妙的比喻來描述40微角秒是怎樣的感覺:

    1.在巴黎咖啡廳看一份紐約的報紙
    2.在地球上看月球上的一顆柳丁

    這些譬喻都遠勝於原本的
    看見5500萬光年外,半徑300AU的黑洞闇影(註)。

    用數學的比來表示,可以得到40微角秒大約是
    距離:大小 = (10的10次方):2
    這樣的概念。

    用這個關係來檢驗前面的兩個譬喻。首先,巴黎到紐約約是6000公里,40微角秒能讓你看到1.2mm的物體,報紙鉛字一定比這個大,不過考慮到字母形狀的微小差異(得分出u, v, w才能讀報啊!),1.2mm似乎是個合理的數字。

    第二個例子,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約是380,000公里,約能看見7.6cm的物體,差不多是一顆柳丁。


    不過對我來說這個距離都還是太大,所以我們試著縮小距離,看看能看見什麼呢?

    比方說,如果當你縮小到台北與台中的直線距離(約120公里),你大概就可以看見24μm大小的物體。我們查了一下,符合這個尺寸的物體,大概就是,嗯,塵蟎的大便!

    如果縮短到10公里,相當於101到板橋的距離,大概能看見一顆剛剛好pm2.5大小的懸浮微粒。

    如果再縮短到1公里,就,就要看見染色體了啊!!!

    實在是很難舉出一個非常有感的譬喻,畢竟這個分辨率太大,要嘛得把距離拉到超乎想像,不然就得把物體縮小到比塵蟎的便便還小。只能說在這麼偉大的科技下,人類真的是很渺小。

    而這則天文、物理界的盛事,其實隱藏了角度、進位、比、大數字、單位、三角函數等各種數學。從國小到高中,都有能做為課堂教材的部分。

    驗證了天文界的大前輩伽利略所說的話:
    「數學,是大自然的語言。」

    註:方便各位計算的資訊:
    1光年 ≈ 9.46×(10的15次方)公尺
    1AU ≈ 1.5×(10的11次方)公尺
    1微角秒 ≈ 4.85×(10的-12次方)弧度
    用這些單位與新聞的概略數字算出來,你會得到黑洞闇影的角度約36微角秒。

    Photo source: modified by EH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