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行工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行工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行工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行工人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集詳細案發經過)http://bit.ly/3avgjPB 想知道為何悲劇發生,就要從背景說起,秀茂坪邨是一個住著什麼人的地方呢? 在五十年代的香港,正是戰後的復甦期,市民在和平的日子中,體會真正的「生活」。 每一個地方,出生率就是市民對於該城市或國家的期盼。在戰亂當中,出生率當然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白天的太子就如宿醉半夢的人兒。前一晚的醉生夢死,並不如中環的紙醉金迷,她不裝作優雅,只伴着平庸的老街坊、紅妝前的女郎、休更的司機、下班的三行工人、三五知己,豪氣乾杯。翌日酒氣未散,還是支撐半醒的身軀,承托着清晨的工作者,如此貼地、如此豪情。 這裏食肆雲集,但說到最有「佬味」的餐廳,要數這一間坐落於...

  • 三行工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21:19:06
    有 6,098 人按讚

    (上集詳細案發經過)http://bit.ly/3avgjPB
     
    想知道為何悲劇發生,就要從背景說起,秀茂坪邨是一個住著什麼人的地方呢?
     
    在五十年代的香港,正是戰後的復甦期,市民在和平的日子中,體會真正的「生活」。
     
    每一個地方,出生率就是市民對於該城市或國家的期盼。在戰亂當中,出生率當然相對較低。而在五十年代,正是香港人口爆發的時期。
     
    除了出生率上升,中國大陸發生內戰,使人民紛紛逃到由英國管治的香港。難民以每月十萬人的速度逃亡到香港,使人口從二戰後的60萬,在短短十年間就增至220萬。
     
    人口,是一個城市發展所需要的重要資源,不單能帶來人力勞動,還能推動市場發展。這群逃亡來香港的人口,大多住在山上臨時疊建的木屋區,人們稱為寮屋。
     
    儘管用木板與薄鐵板建成的寮屋在夏天時悶熱得像蒸爐一樣,亦不能抵禦寒冷,下雨也有漏水問題。
     
    剛經歷戰亂的人民,一心只想掙口飯吃,有個地方能睡覺就算很好了。
     
    然而,一直被忽視的居住問題終於也爆發了。1951年11月,九龍城東頭村發生大火,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大火,1954年的大坑東木屋區大火,每次火災都會造成數萬人無家可歸。
     
    政府為了解決問題,便在各區興建徙置大廈,也是最初期的公共房屋的雛型。
     
    而秀茂坪邨則算是舊式公屋,於1966年落成。居民大多是逃難潮來香港的市民,龍蛇混雜,背景不一。秀茂坪區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環境較好的寮屋,毫無感情。
     
    再加上,香港在1974年11月實施抵壘政策,讓從中國大陸偷渡來香港的人民,只要踏足香港市區,便可得到香港居民的身份。(所以稱為抵壘Touch Base)
     
    在1980年10月23日,由於偷渡問題愈來愈嚴重,單在1979年至1980年,廣東便約70萬人偷渡進入香港,所以政府決定取消抵壘政策。
     
    這班居民在秀茂坪邨落地生根,第二代在秀茂坪的居民就出生了。
     
    香港當時正值經濟起飛,香港是個只要願意努力就能掙錢的地方。他們為了改善生活,只能拚命工作,其他的事一概不理。
     
    時間推前到1990年,第二代的秀茂坪居民亦生下第三代,亦即涉案的青少年們。
     
    第二代居民除了要照顧小孩,還要照顧已經年紀老邁無力工作的父母,也就是第一代居民。為了生活而拚命工作,他們已無暇照顧子女的教育問題,事實上,連他們個人的感情問題也肢離破碎。
     
    燒屍案涉案的幾個青年,大多都是來自破碎家庭。由於缺乏照顧,左鄰右里或同鄉便會互相照顧。
     
    黃金寶(薄Log)的父親是三行工人,母親在酒樓當夜班清潔工人,對子女的管教方法,就只有打打罵罵,與限制他的出入。
     
    即使家教極嚴,薄Log升上中學後還是遇到童黨的問題,他說:「住在這個地方,就算不在街外流連,在校內一樣會被童黨欺負,就算被欺負也不敢還手,因為校內的同學都住同一區。」
     
    即使他在被扣留期間,對於親近童黨仍不感後悔,他說:「唯一的方法,就是成群結黨,才不會被欺負。」
     
    薄Log亦在這個時候認識了許智偉(蕃薯),蕃薯亦是從泰國來香港的家庭。
     
    蕃薯在年輕時已加入了黑社會,事實上,很多社團都會在這種地區招兵買馬,這群出生於困窮家庭,父母無暇照顧的「野孩子」,正是社團最好的新血。
     
    (蕃薯)加入黑社會,他的父母曾說:「起碼我認識他的老大「周龍」是誰,兒子跟隨他之後至少不會被欺負,所以就由他去吧。」
     
    而死者阿雞,本來也是童黨的一員,他亦是在一個破碎家庭長大。母親患上血癌,父親日夜都要工作維持生計,很多時阿雞還要獨力照顧他的弟弟。
      
    就在他臨死前的一晚,他仍致電在家中的父親,有點嫌麻煩,卻又不想父親擔心地說:「知道啦爸,我快回來了。」
     
    阿雞死前兩個月,因與吳明俊(黑仔)發生口角。陳德明(粒的)提議阿雞赤裸下身在地上爬行,黑仔則騎在他身上用膠拖鞋不斷鞭打,直至臀部皮開肉裂為止
     
    粒的在虐待阿雞時兇狠殘暴,被判終身監禁。他提出這個「騎牛牛」的懲罰方式,其實在小學時曾經遇過同樣的欺凌,好幾次被拖入廁所毆打及脫光衣服。直至他15歲,身上仍被打得滿身傷痕。
     
    於是,他將仇恨轉移到阿雞身上。
     
    破碎家庭與父母疏忽教育,真的有如此大的影響真嗎?
     
    曾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哈羅」在1930年做了一個恆河猴的實驗,這種猴子94%的基因與人類相同。
     
    哈羅設計了兩隻假的母猴子,一隻用鐵絲製成,另一隻用厚厚海綿的布猴子,以模擬猴子的毛髮。
     
    兩隻假母猴都有溫暖裝置,以及模擬母乳的奶瓶給幼猴哺乳,由於質料不同,布母猴自然更能保存溫度。
     
    哈羅進行了幾個不同的實驗,先將兩組幼猴分開「鐵母猴組」與「布母猴組」餵養,五個月後發現幼猴長時間親近布母猴,鐵母猴只是餵食時會接近。
     
    然後,哈羅再將布母猴的奶瓶拿走,只有鐵母猴有奶瓶。結果幼猴只會在吃奶時接近鐵母猴,其餘時間都抱著布母猴不放。
     
    哈羅甚至將幼猴恐懼的東西放進籠內,幼猴馬上衝向布母猴,就算身處陌生環境,在布母猴存在的時間,幼猴才敢四處探索。只得鐵母猴時,幼猴變得非常焦躁不安,甚至存在攻擊性。

    實驗證明,簡單的溫暖對幼童來說,比起餵養更加重要。而破碎家庭的子女則是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育,出現暴躁的個性。
     
    當然,背景複雜、破碎家庭、曾被欺凌…以上種種原因,都不能正當化他們的行為。
     
    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
    成年人只管拚命在爐火下添柴加炭,
    受害的永遠都是孩子。
     
    *後記:
    秀茂坪邨在1992年開始拆卸,案發大廈39座亦於2003年拆卸。這群第三代的居民亦各散東西,各自組成不同的家庭。
     
    在案發十年後的2007年,涉案女犯人劉佩儀服刑3年後出獄。任職啤酒女郎的她,因工作與感情問題,在秀茂坪順天邨的16樓跳樓自殺。
     
    有關偷渡潮、木屋區大火,還會重點再講。
    有興趣看嗎?給我一個Like & Share吧! 
    我有一個瘋狂的計劃。
    不知大家願不願意陪我一齊癲呢?
    在香港被消失前,
    我想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我想眾籌一本書《屬於香港人》
    也許你覺得歷史很悶,但我對寫故事有100%信心。
    香港人亦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
     
    全書會以二次世界大戰前為開端,
    日治三年零八個月,香港保衛戰。
    亦會有重光後的香港、偷渡潮、六七暴動、七、八十年代生活文化…
     
    《屬於香港人》六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 三行工人 在 馬蹄露 Celine 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31 11:34:38
    有 9,960 人按讚

    我有權抒發自己嘅情緒,亦只是希望大家唔好被一些帶風向的傳媒將事情發酵,煽動人心!
    上幾代香港人經歷過的苦難,比起今日要找地方吃午飯,簡直是九牛一毛。

    香港人的確健忘,2019年黃屍港獨的黑暴掦言攬炒香港,私了不同政見的市民丶破壞公共交通設施制造罷工丶影響市民生計丶各行各業冇工開丶三行工人更加冇工開丶清潔工增加額外工作剷連儂牆,暴徒將香港破壞得體無完膚的時候,你們口𥚃説我涼薄的人,有否為受影響生計的市民發聲???

    請問大家的同理心;是否有選擇性的投放呢?有否放到去年天氣三十幾度,穿上全身38磅以上裝備,在日曬雨淋冒著生命危險同暴徒搏鬥的香港警察身上呢?莫講吃飯盒丶水都唔敢飲多啖丶體力透支到瞓街的時候,你們有否為警察出過一句聲???反觀你們是何等涼薄呀??全部都只懂粗言穢語人身攻擊的鍵盤手⋯⋯

    特首林鄭及律政司長鄭若驊,我作為香港市民也很想知道,你倆有否為港區國安法把關?協助香港警察冒死才拘捕到的暴徒或違法人士得到恰當的裁決而繩之於法?
    敢問特首出爾反爾的立法,有公信力和得民心嗎?

    請問我的發文有那些句子是盲撐?還是你們心盲?羊群心理只為攻擊?你們不要任意把我歸邊!由始至終我只是支持香港警隊,一羣真正為香港市民維護法治的警察!講完

    #香港人雙重標準 #選擇性發放同理心 #涼薄 #暴徒

    #支持香港警察

  • 三行工人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01 14:01:31
    有 241 人按讚

    20200331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和飲食業,其實,有什麼深仇大恨,一定要將他們趕盡殺絕?

    借抗疫的機會,不理擾民的事實,要摧毀整個行業,要那班在基層掙扎的員工無工開。

    從建議禁酒令開始,不惜犧牲8,600家持有酒牌的食肆酒吧,數十萬計的工人生計,卻講不出飲酒和疫情的關係,後來因為「向家」出聲,才不敢執行!

    換來四人限聚令,公眾娛樂場所,不准超過四人聚集,但麻雀館,卡拉OK又可以豁免,又基於什麼抗疫依據?

    市民見到的,只是擾民的抗疫假動作,照顧黑社會的生計,對真正的瘟疫源頭,又不敢正式封關。湖北人,武漢人,可以自由來港,林鄭政府知否,廣東省、江西省、北京市,都不讓湖北人入境,只有香港中門大開,而且不用強逼隔離十四天?

    但市民和年老父母飲茶,五個人都要分坐兩檯,每檯相隔四呎半?

    抗疫是假,擾民屬實。林鄭施政,不斷重覆一個總方向,要所有香港人,都憎厭中共。

    接受過中華文化教育的人,都很自然的視反共為畢生職志,但這只局限在大學知識分子、中產,和專業界別。

    沒受什麼教育,靠勞力謀生,在基層打滾的人,一直是港共集團的支持者,但林鄭要他們無法生活,要他們思考這個受中聯辦指揮的傀儡政府,是否仍值得支持。

    警隊,一直是良好的反共示範隊伍,香港大陸化沉淪後的預告導演。

    執法的時候,誓死蒙面,做一隊城市的惡鬼;確染武漢病毒後,在醫院的時候,卻堅持不戴口罩,以示特權。

    他們在助攻,要香港人憎厭中共。

    全世界也在聚焦,人人的生活都受影響,你無法不面對中共政權,他們是人類生活的癌腫,不論你是什麼階層,什麼背境,你都活在他們陰影之下。

    武漢病毒,是《禮運大同篇》的黑色搞笑版:同樣是人,大家都有。它是一視同人的。

    哈佛大學校長、查理斯王子、英國首相、影帝湯漢斯、加拿大總理夫人……

    瘟疫之下,沒有特權。

    全世界都在鎖國,每個社會都在停頓,人人的生活都受影響,這已經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物理學時代,戰爭是用飛機大砲和核彈;但在生物學時代,戰爭是用病毒。

    病毒無國界。

    它要我們回歸家庭,面對家人,停止忙亂生活,思考真實人生。

    《周易》的哲學,生命是變動不居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盡自會陰生,陰中自有陽來。

    代表宇宙混沌的太極圖中,陽魚眼中有一點陰,陰魚眼中也有一點陽,是福禍變動的根。

    代表這一點福禍之根的,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便是地雷復卦,和天風姤卦。

    復卦,五陰一陽,象徵陰盡陽來,一陽復起,找回初心。

    姤卦,五陽一陰,象徵陽盡陰生,生命中的不期而遇。

    復卦一陽復始,陽入陰中,陽在最底下,力量生生不息,是小乾卦。

    姤卦一陰在五陽之下,在最深深處,一支陰爻便主導了往後的變化。它象徵了生命中的邂逅,人世中的不期而遇。它的微妙,在於操之不在我,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應對因緣。

    姤卦可遇,復卦可求。
    機緣可遇,修為可求。
    遇是外遇,求是自求。

    一場世紀瘟疫,歐美的工業強國才發現,他們有飲譽世界的工廠:Dyson、Rolls Royce、Tesla,但他們沒有最基本的口罩、外科手套、防護衣、呼吸機、醫療測試劑……這些最基本的低端工業產品。

    以往的思維,只從經濟利益,成本考量。這些不用技術,勞工密集,不值錢的東西,留給落後國家的血汗工廠做好了。

    用高端產品賺取世界金錢,再向發展中國家買基本物資,這是最聰明的經濟策略,但這只適用於太平盛世,世界大戰令我們回歸基本。

    一個年薪千萬的主管,發現家中沒有廁紙,走到樓下超級市場,發現貨架什麼都被掃空時,心中難免徬惶的。

    他見過很多大場面,但仍無法處理廁所沒廁紙的困局。往日嘲笑在網上見到那些愚夫愚婦搶廁紙白米的輕佻,一掃而光了。

    原來聰明人,還是要面對生活中,種種基本的需要。

    有水有電,超市上有各式貨物,餐廳大開,原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生命中,有些根本,有些原則,我們不能輕視,我們必須遵守。

    猛回頭,我們一直是否太倚賴聰明?我們是否太信任我們的政府?

    《孟子.離婁章句上》孟子曰: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離婁這個人,早於孟子時代,是一個特別聰明,聞名於世的人。

    公輸子,名公輸班,魯國人,香港人魯班。三行工人拜的祖師。他以工藝巧妙稱雄於世。

    孟子話,假使一個人,有離婁咁聰明,文昌文曲坐命;又有魯班先師咁嘅巧藝,有龍池鳳閣。但不以規矩,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夠正確畫出方形和圓形。

    換句話說,一個人即是特別聰明,和高超技藝,但只靠這些聰明而沒有學問,對傳統知識不了解,而想賣弄聰明而有成就,是不可能的。

    孟子生於戰國,群雄爭霸,經歷了春秋亂世二百多年,能夠生存而為諸侯的,都是絕頂聰明的人,都有一流的頭腦。

    但聰明而沒有道德的培養,聰明便成為誤人誤己的禍害了。

    即使像師曠這樣天賦的音樂大師,如果不用六律的標準,一樣唔能夠校正五音。所以,音樂也有音樂的法則道理,必須要照六律五音的道理,才能創作出好的音樂。

    兩句build up,帶出了這一段的punch line。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像古代標榜的唐堯、虞舜兩位聖人,如果他們的修為,不化成政策,福澤萬民,也不能管理好天下的。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孟子說,現在有些諸侯,雖有仁愛的心腸和仁愛的稱謂,但老百姓卻受不到他的政策恩惠,如果無人得到他的政策好處,咁,這個仁心有什麼用呢?這個仁聞又有什麼用呢?

    在政府揸權多年,都沒有好政績,他的作為不值後世效法的,就因為他沒有效法先王之道的緣故。

    所以說,光有好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法,沒有忠實執行,也是不行的。

    單講規矩,單講方法,也是無用的。

    孟子引用《詩經》的話:不愆不忘。不要超過,overdone; 但又不要失去原則,取其中道而行。

    一個人,一個政府,不管做什麼事,無論如何,都要有一個原則,原則不能違反。違反了這個原則,什麼都搞不成。因為,孟子說,嚴守法則絕不會出毛病,但不能過分,過分就又有問題了。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孟子話,我們的祖先,用盡了目力,又用圓規、曲尺、水平、繩墨,來造方圓平直的東西,那些東西日後就用之不盡了。

    我們祖先又用盡聽力,用六律正五音,各種音階也就運用無窮了。

    祖先又用盡心思、智慧,在研究,實行政策,然後配合一個大原則,不忍心害人,不忍心害社會大眾的政策,那樣,才真正做到了仁政了。

    故曰: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所以說,築高台一定憑藉山坡的高度;挖深地一定要找低窪地帶;如果搞政治不用憑藉我們祖先的智慧,能說是聰明麼?

    因此,唯有真正仁慈的人,才應在最高的領導位置上;根據我們的文化原則,不仁者在高位,那便大件事了,他們會玩弄權力,在種惡因,社會承受的惡果就大了。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
    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孟子說,當不仁的人處於統治地位,便使在上的人,沒有道德;在下的人不守法律,政府不信政治道德,工商界亂來,有錢賺就什麼都做,假奶粉,假疫苗,乜都敢制。

    至於知識份子?犯義,拿自己的學識來做壞事,學足以濟其奸,學問愈好,壞事做得愈大。

    一般人呢?乜都敢做。殺了人最多坐牢,刑法都不怕了。

    孟子話,咁嘅國家還能夠存在,那只是幸運,不合理的。

    所以話,城牆不堅固,軍備不足,不算國家災難。

    農地不夠,經濟不富裕,不是國家的禍害。

    如果國家民族的文化整個亡掉,那就永遠翻不了身了。

    在上位的人,無禮,沒有了真正的價值追求;下面的人,便失去了做人做事的真正道德,舉國發錢寒,沒有走正路的人,偷呃拐騙,人人如是。

    這是教育失敗,文化精神淪喪,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喪無日矣。

    《詩》曰:
    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泄泄,猶沓沓也。
    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
    故曰:
    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因此,孟子再引用《詩經.大雅》篇的話,當上天要毀滅一個人,蹶,跌倒,即天命要變更的時候,時代要變化了,一個時代到了關鍵時刻,我們要怎麼做?

    無然泄泄,不可以馬馬虎虎,隨波逐流。

    泄泄就是沓沓,將就,馬虎。

    孟子認為,當時代有這樣的毛病,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要站立起來,留下種子,不能將就時代。

    做官的人不負責任,只在玩弄權術;為求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做人的標準都沒有了。整個社會都無人格,無標準,文化法則也失去了。人人跟時代浮沉,沒有了獨立人格,價值追求。

    最後,孟子總結,在這樣的時代,他提出了三大原則:

    責難於君謂之恭,政府有過,一定要出聲,即使死,也不能對歷史沒有交代。責難於君,有即時危險,但這才是真正的恭。

    陳善閉邪謂之敬,陳善,將好的政策告訴政府。不好的,阻止政府走上邪路,這個才叫敬。

    吾君不能謂之賊,一個市民,對時代的責任,政治的責任,都做了,但執掌權力,掌握資源的人,不聽民間聲音,不能到人人安居樂業,就叫做賊了!

    https://youtu.be/mPfAazUrKHY

  • 三行工人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9 13:00:00

    白天的太子就如宿醉半夢的人兒。前一晚的醉生夢死,並不如中環的紙醉金迷,她不裝作優雅,只伴着平庸的老街坊、紅妝前的女郎、休更的司機、下班的三行工人、三五知己,豪氣乾杯。翌日酒氣未散,還是支撐半醒的身軀,承托着清晨的工作者,如此貼地、如此豪情。

    這裏食肆雲集,但說到最有「佬味」的餐廳,要數這一間坐落於地鐵上蓋,轉角位置的老店。一名髮絲參白,嘴角有一顆毛痣的大叔,踏着急促的腳步來到店前,拉起鐵閘。閘上是一個老招牌,白底紅字刻上「志記海鮮飯店」,往門面一看,左邊是門口,門口之上熱情地寫上「歡迎光臨」,對出位置有幾個老舊的魚缸,裏面幾條大魚局促地蠕動着身體;右邊則是一個明檔,一名白髮半禿的老伯正在檔前舀飯。這二人是甥舅關係,亦是合夥多年的拍檔,經歷四十六個寒暑。如今拖着老軀,照舊開檔,醉翁之意豈在酒。


    吃好
    午時稍過,招呼過匆匆吃午飯的三行工人及閒來無事的老街坊後,老店的燈都半關。剛才擠身於明檔的老伯,略略收拾一下,就轉身走入陰暗的休息室。他叫「志叔」,顧名而知他就是小店的創辦人,看上去較為冷漠沉默。另一位於店門前擦着魚缸的毛痣大叔,人稱「棠哥」,是志叔的外甥仔。要聽舊故事,就得追着志叔的尾巴走。老人家邊耍手擰頭,又邊坐下來,準備好一個講故的模樣。

    說起飯店,就要追溯至一九七三年尾。本來於九龍城擺檔的志叔,因為該區要拆卸而被迫搬遷。當時一個朋友於砵蘭街擺檔做雲吞麵,因為年紀大而找人頂下檔口,於是便找上了志叔。事實上,他人也挺風趣。問他為何不繼續做雲吞麵而改賣海鮮小菜,他直言不諱:「我邊識做雲吞麵?好鬼麻煩㗎做雲吞,咁炒小菜煮海鮮,兜兩兜就搞掂。」當時檔口以大牌檔形式經營,來光顧的都是熟客街坊,而且附近食肆不多,生意好做得多。後來,該區重建,志叔就到附近做冬菇亭,生意依然不錯,不少熟客都稍移腳步繼續光顧,後來因為牌照問題,輾轉就來到現址地鋪,當時是一九八五年,照舊炒小菜、賣海鮮,總之跟現在一樣,一直至今做了三十餘年。


    事實上,棠哥在飯店只做了十多年,搬入鋪時他都還未是合夥人。嘴頭上說是簡單功夫,但事實當然不如此。至二零零二年,志叔已經六十有多,年紀大體力下降。當時棠哥在某大集團任廚子,他見外甥懂事又勤力,於是就問對方要不要加入,棠哥說做,就和他一起合作做了。他瞄瞄外面,見棠哥不在,他才開口讚外甥:「佢一直都係做呢一行,冇乜做唔掂㗎!做廚又得,做廳面又可以,總之就樣樣工作都會做。」除了功夫好,他最欣賞棠哥的勤力,甚麼都願意做,幾乎包辦店裏所有雜務。「喂,得未啊?」休息室內傳來粗獷的呼喝聲,原來所謂休息室,就是一眾廚子爭取於落場時間打麻雀作樂。志叔心神早已飄到麻雀枱上,擺擺手便起身離開。

    還好,他着一位梳着飛機頭的師傅來應酬,他就是大廚「張師傅」,其實已經六十有多,在飯店工作很久。相傳店裏最聞名的炒糯米飯,就是由他創立。起初,飯店沒有賣糯米飯,入了鋪之後,雜誌常來取材,有一次,有傳媒要求師傅做生炒糯米飯給他們拍攝,於是便成了招牌菜式。所謂生炒,即只浸米,浸完的米落鑊生炒,一直炒到熟,最快都要二十分鐘,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做到,故此最近這幾十年都是蒸熟飯炒。至於熟炒,首先將米浸幾小時後再蒸熟,蒸熟之後,攤開晾乾水分,飯會較爽身,炒的時候再用水焯。接着爆香臘味來炒,重點是掌握火候,放點心機下去,飯吃下去要軟糯有香味,滲着臘味的香味,香而不油又不黏口。如果是冬季,幾乎每一枱都叫上一碟。

    此外,飯店的湯也是招牌,沒有甚麼技巧,真材實料,湯最重要是這樣。海鮮同樣沒甚麼秘訣,最緊要新鮮,如果客人食到不對辦的食物,以後都不會再來。師傅直言,海鮮沒以前賣那麼多,畢竟貴,現在吃小炒的多。還有一味招牌,就是雞。飯店用的,是每日的新鮮雞,都是用本港雞、活宰的雞。做法有沙薑雞、菜膽雞、葱油雞,雞質好的話就好食,冰鮮雞根本不能相比。望望室內,沒有棠哥的身影,外廳則傳出「沙沙」聲。

    嘗鮮
    收音機宣讀着時已過三,提醒着棠哥一天最忙的開始。對這一家飯店而言,午市只是過過日辰,晚市才是他們的重頭戲。故此,在晚市來臨前,他首先要到街市買菜,而且要走到大角咀一帶,貪其貨品新鮮。途中,他也滔滔不絕:「最辛苦嗰啲嘢,都係我做,喺嗰度做嘢,冇興趣就冇辦法做落去,我因為鍾意先肯勤力做。」的確,他每日過着死板又刻苦的生活。

    每日下午兩時多回到飯店,清理一下店面後,接着趕去街市。這個街市,每一檔都是熟悉的臉。他先熟練地跑到菜檔買菜,再到肉檔買肉,基本上他走過去,每檔的老闆都留起了當日最新鮮的貨給他。唯獨是海鮮,他堅持左挑右揀,來到街尾的一檔魚檔,老闆直接將撈網丟給他,他就一個勁兒爬上最高的魚缸打撈出一條大斑,接下來的魚啊、蝦啊、蟹啊、蜆啊,他都細心選擇。他挽着六七大袋的貨物,又匆匆趕回店裏,邊走邊訴着苦:「日日攞住幾十斤四圍跑,隻手啊、條腰啊,都咪話唔痛!」

    街市回來後,已經是一個多小時後的事。店面沒有半個人影。反倒是棠哥一點不怠慢。因為接下來要開檔,這是很麻煩的工作。所謂開檔,就是將是日新鮮海鮮放入發泡膠箱,攤放出明檔前,用以吸引客人。海鮮不是倒進箱子放水就好,而是需要打氧進去,棠哥表示若放點心機去養海鮮,就會比較耐養,畢竟海鮮的銷量很難掌握。

    打烊後,他蹲在一箱大蝦跟前,挑出數隻死掉或長得不好的蝦丟掉,又解釋:「冇辦法㗎,死咗嘅冇人會吃,一睇就知道,煮出來嘅時候都係一睇就睇得出,呃唔到人!事實上,呃到我都唔會咁做,呃人個良心過意唔去。」食物不好吃的話,賺再多也沒有用,這也是他最自豪的地方,本着良心做人。倏地,見他皺了一下眉頭,原來被蝦刺到指頭,他隨即伸出雙手,又謂:「你睇我對手都係爆坼,始於呢啲濕手濕腳工作,有時抹嘢掂到洗潔精都不知幾痛!」最痛的,莫過於他因為以前斬東西斬斷的半個指頭,已成往事,反正現在不痛了,他倒覺得是閒事一樁。

    說着做着,又等到收音機再一次報時,五時正,店內的員工原來已經圍在桌前吃晚飯。只有棠哥還未吃飯,也沒機會吃飯,他笑言打工更好,不過做習慣沒辦法,每天都是這樣,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他寧願擋下了最辛苦的工作,始終做飲食不是個個願做,辛苦又不是說好賺。但這種老店總有一股人情味,員工和老闆之間就像朋友、像家人一樣,吃飯時笑聲不絕。做了那麼多年,大家的的合作溝通,之間的感情都很好,不少員工都顯老態,但仍揚言總之做得到都會繼續做。

    談情
    報時,六時正,飯店正式營業。棠哥有海鮮單就執海鮮,沒有單就招呼一下客人;志叔則忙於收銀、斬雞、煲飯。做完沒事做就坐在收銀處吹水。對他而言,最開心當然是有生意,他嘆說今晚生意也不是很好,估計十點鐘之後就沒有客人,假期會好一點。飯店的生客不多,熟客居多,有些一進來就叫聲「志記」或「志叔」,逗得老人家開懷:「開心,見到老相識點會唔開心。」說到感情,做了那麼久怎會沒有?堅持回來工作,可以說是捨不得,又是一種習慣,反正沒有去旅行就是回來鋪頭,這樣時間比較易過。只是,再開心也有退下來的一天。今年,他八十有三,差不多了,他嘆口氣:「冇理由七八十歲仲做㗎,我都做咗五十幾年,冇得話捨唔捨得,人老了可以做乜呢?畀外甥打理就得啦。」

    基本上,現時店裏所有事務,由發薪水至到所有清潔衛生都是棠哥做,志叔壓根兒沒有理會,也從不會指指點點。問到棠哥有沒有信心保持舅父的金漆招牌,他眼裏有一點光芒:「盡心!攞個心出嚟做,一定做得到,你信我講!如果你肯攞個心嚟做,一定做得到。」重要事要重複,提醒自己,也警醒別人。

    庸庸碌碌,或許就是生於俗世的宿命,在這片彈丸之土上,彷彿沒有主角,又,彷彿每位都是主角,醉翁,都各有其意。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新志記海鮮飯店
    地址:太子運動場道1號地下
    電話:2380 37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30am-3pm,6pm-2am
    詳情: http://bit.ly/2GYKaCp

  • 三行工人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1-27 12:00:02

    這日的早晨已見赤暉,猛烈地打落於白招牌上,「時新快餐店」五個銀字相當剌目,下方「漢堡包之家」幾個紅字則比較低調,默然地安躺於落地玻璃門之上。縱使陽光不留情,仍然無礙一眾等待點餐的食客,長長的人龍裏,個個皺着眉頭,嘴裏一直嘟噥着,卻又硬要等候,倒也成趣。更早以前,那個舊招牌好像更好一點,紅底白字,加搭一個紅白相間的小簷篷,有特色之餘,又可為人龍遮光擋雨。

    一個成功買到外賣的男人步出小店,只顧咬下手中的漢堡包,一個勁兒撞倒了我。站起來的一剎那,天旋地轉間,身旁的快餐店也一併轉走了,只剩下一道深鎖大閘。啊,對了,小店二零一七年就關門了,更掀起爭產風波。翌年,分裂了的大哥及二哥,分別於紅磡各開了一間新店,大哥的店是「時新快餐店」;二哥則是「時新漢堡包」。說不清,理還亂,情懷卻很無辜,只能靜候判決。


    有今有昔

    踏着快步,來到了有點眼熟的小店門口。背景帶點鋼琴黑,上方有兩個招牌,門口的右手邊亦有一個落地招牌,熟悉的地方在於它們採用了紅白相間的襯色,字體不大,寫着「時新漢堡包」,這是二哥的店。說時遲那時快,一名架着黑色粗框眼鏡的老人穿過自動門,步出小店,介紹自己名叫「鍾奇濤」,人稱二哥,然後就引領我到店內。時鐘搭正七時,離開門時間尚有一段距離。新店比起舊鋪細小得多,但更摩登整潔。店裏的木枱整齊地並列,黑皮卡座位靜候着,門口右方的收銀處閒擱,只有廚房亮了幾盞小燈。裏面傳來碗盤碰撞的聲音。

    這是二哥幾十年來慣常的早晨,六時左右回到店裏,做着小店的靈魂——漢堡扒。先是配料,只略略見到有雞蛋、洋葱、牛肉等食材,由於是家傳秘方,他也不便透露,配好材料就開始攪肉,以前用人手方法,但隨科技發展,早已改用機器攪拌,攪勻的牛肉用鐵盤子盛起,一盤盤捧到木枱上。只見,他急忙地把幾個方盤放好,手執一個舀雪糕的勺子,就坐下來,把牛肉一球又一球地舀起,再放到方盤上排好,這個功夫要費上一小時。接着,他從廚房拿出一個印模,把一球又一球的牛肉平均放在六個洞口內,再用手壓平,就成了漢堡扒的模樣。漢堡扒必須每天新鮮製造,不能隔夜,這是傳統。就如枱面上的印模,看上去挺新淨,但其實自六十年代起,就一直沿用至今。有今就有昔,說起往事,二哥眸子變得深邃。


    是的,早於六十年代,小店就由兩兄弟的父親鍾冠球創辦,當時只是一間小士多。舊陣時的士多不止賣雜貨乾糧,更會賣熟食飲料,總之一切能謀生的東西。當時他們也只賣三文治等簡食,後來,十分幸運地得到一位朋友幫忙,才有了地道的漢堡包。該位朋友於外國當西廚,回港時告知了鍾冠球原來有這一個做法,就是把一些不是最高級,但品質可以的牛肉攪成肉餅,再夾在烘過的麵包內,淋上美味的醬汁,配合起來相當美味。由於香港當時未有人懂得這樣做,現時著名的外資快餐店,也只是七十年代中期方才於香港出現。他又傳授了一個做漢堡扒的秘方予鍾家,及後鍾家再研發出一個獨特的沙律醬,成了一種新口味,二哥笑言:「初初乜都冇㗎,係得一塊肉,配埋我哋秘製沙律醬。」當時這款新作又被命名為「雜港包」,成了香港的地道美食。

    鍾家一共有六兄弟姊妹,二哥排行第二,故此擔起了到鋪頭幫忙的責任,每天放下書包,就要跑回店裏工作,起初都只是賣煙仔、糖仔,後來在父母耳濡目染之下,對下廚有了興趣,逐漸學習做漢堡包。小子畢業,不似其他兄弟姊妹般到工廠打工賺錢,反倒全力到士多幫爸爸忙。當時未填海,士多門口就是碼頭,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生意興隆,湊巧業主要移民美國,於是第一時間問鍾冠球有沒有興趣買下鋪位,二哥大讚父親:「我爸爸做人好老實,人緣好又準時交租,所以業主唔問左右嗰兩檔,首先問咗我爸爸先。」

    生意好又有積蓄,於是把心一橫,買下了左中右三個鋪位,打通擴充,裝修後,參考外國買票後才取餐的做法,一來節省很多人手;二來不怕有人走數:「啲人都唔係想走你數嘅,好多時食食吓有船嚟,佢哋幾大都趕咗船先啦,咁就冇咗㗎啦。」有見及此,他們索性採用賣快餐的模式,主力當然是賣漢堡包,就成了紅白簷篷的「時新快餐店」。當時西洋的漢堡包開始進駐香港,而且款式多樣,配料裝飾也豐富,雖然父親認為太複雜,但為了順應潮流,他就提議加上芝士及雞蛋,又改為雙層,僅此而已,希望盡量簡單一點,保持港式漢堡包的風味。

    往事如煙

    光輝霎眼,命運總是弄人。小店最輝煌的時光稍過,此時鍾冠球也到了退休年齡。他見兒子盡心多年,就問他是否有興趣接手小店,希望把鋪頭交予他打理。小子一心想將漢堡包發揚光大,當然答應。於是就與大哥鍾奇清一起打理小店。

    怎料,一切惡運,也同時爆發。他說,做生意很有趣,任何一個基建,都能令一門生意死或生。最難的難關,就是碼頭搬遷,當時未有海底隧道,整區都沒有人流,生意淡泊。那時候,父親都勸說結業罷了,回想至此,他嘆口氣:「我同爸爸講唔好,我都喺度做咗幾十年,我點捨得唔做。」堅持還是有用的,及後開始周圍都有地盤出現,算是挽回了一點人氣,但快餐店嘛,始終不合三行工人的胃口,既然要生存就要想法子,於是他嘗試多加一點中式食物,例如很多人客喜歡吃他們的漢堡扒,他把漢堡扒煎過後,放於白飯上,淋上醬汁,又外加了一些蒸菜,加上快餐模式的效率,也就聚攏了一眾三行工人在此午膳。此外,當時又有理工大學的前身出現,很多學生都開始來小店吃漢堡包,生意開始好轉。

    然而,好景還是不常。十多年前,開始傳出大地產商收購該區重建的消息,二哥眼見旁邊的店鋪開始陸續被收購,心裏也有了準備。終於,二零一七年時,他們的鋪位都被地產商收購了。最讓他始料未及的,竟然是身邊的兄弟姊妹,為了賣鋪的三千多萬,竟然掀起一場爭產風波,令本來能營業至當年十月底的小店,八月就突然結業。未幾,傳出了二哥重開「時新漢堡包」的消息,引來了大哥的提告,六人你一言、我一語,兄喊冤、弟呻枉,擾攘一輪,最後二哥及大哥各自重開新店。當初如何哭辯也好,他今天只拋下一句:「咁多年經歷咗咁多,都唔知點講啦。」不願再爭論,孰是孰非只一時,唯獨情懷永恆。他重開小店,只為兩個心願。

    第一,很多街坊見他們結業,都十分關心,每次碰上老顧客,對方都會衝上前猛問小店會否重開,埋怨沒有漢堡包吃。不止是老街坊,還有一眾理工學生,結婚生仔後,都會帶上後代來光顧。他放不下這份情誼,但年事漸見高,能力也是有限。此時,他的兒子卻表示願意幫忙:「我今年六十八歲,佢唔幫手都好難再重開啦。」於是,他決定一試,以報答街坊多年來的支持。

    第二,他一直以鍾家的漢堡包為榮,亦曾經答應過父母,會將它發揚光大,若此時終結,大家都只會記得爭產的黑歷史,浪費了父母的心血,也白花了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鋪頭的大半輩子。「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嘅獨特,唔係每樣嘢都可以保存咁耐,唔係每樣嘢都有咁多人擁護咁耐。」開放式廚房開始煎着漢堡扒,香氣四溢。小店轉眼間已快滿座,眾人享受着那煎炸的聲音,氤氳飄繞於牆上的十六個大字「時尚風釆;與時並進;新鮮新意;薪火相傳」。

    執拗僅一時,還願經歲月洗禮後,說起「時新」,只記得她的經典情懷。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時新漢堡飽
    地址:紅磡德康街黃埔花園12期家居庭22-23號鋪
    電話:2387 2868
    營業時間:10am-9pm
    詳情: http://bit.ly/2R6zbh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