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壯志未酬的遺憾 (8.0/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特斯拉》是一部美國傳記電影,由麥克阿爾默瑞德執導,演員伊森霍克、伊芙休森、吉姆加菲根、凱爾麥克拉蘭主演,劇情...
《#特斯拉》壯志未酬的遺憾 (8.0/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特斯拉》是一部美國傳記電影,由麥克阿爾默瑞德執導,演員伊森霍克、伊芙休森、吉姆加菲根、凱爾麥克拉蘭主演,劇情講述發明家特斯拉這位被譽為最接近神的男人,對電的理解和運用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帶來便利的交流電跟無線電、遙控器等發明,這些都是特斯拉的貢獻,但天才遭嫉,愛迪生和許多財團的迫害也讓特斯拉許多發明和技術被深埋。
⠀
說到「特斯拉」這三個字,相信我們現在腦中應該都會浮現最近股價大漲的特斯拉公司,這個美國專門生產電動汽車的廠牌,不過卻鮮少人會聯想到品牌創立時的命名根源,被人們稱為「交流電之父」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這說來還真奇怪,明明特斯拉的發明給當代社會帶來這麼多便利,在歷史上也有著這麼高的評價,但為什麼他生命最後卻是身無分文地死在旅館,甚至時至今日還總是被許多人給忽略?
⠀
作為一部傳記人物電影,《特斯拉》巧妙地利用觀眾對於「特斯拉」的不了解與好奇,把故事聚焦在特斯拉的生平與他一生的起起落落,只不過比起單純描述他的偉大事蹟,更以不同於我們往常熟悉的傳記電影的方式,從現今人們回頭看待「特斯拉」這位歷史人物的角度切入,在還原幾個重要事件之餘《特斯拉》也加入了現代的觀點,對他這些年來遭遇的人事物,還有對於理想的堅持與矛盾等心境層面做出評價。
⠀
雖然戲分不算太多,但我們都曾在去年講述愛迪生與威斯汀豪斯的傳記片《電流大戰》裡看過特斯拉的身影,當時提倡交流電的他跟愛迪生產生意見分歧,轉而跟威斯汀豪斯的「西屋電氣」合作,成為當時美國最偉大的電機工程師。然而儘管「交流發電機」與「特斯拉線圈」為他帶來重大成功、確立了往後的地位,但這終究只是特斯拉生涯的一部分,他的野心還也遠遠不只如此。
⠀
就如所有的人物傳記片,《特斯拉》提及了特斯拉一生的各項大事與重要發明,從離開東歐來到美國、進入愛迪生的公司為他改良馬達與發電機、兩人因為五萬美金鬧翻、特斯拉尋找其他投資人、以交流電贏得「電流大戰」,到建設尼加拉瓜水電站、前往科羅拉多州發展無線輸電,電影《特斯拉》不僅完整呈現出特斯拉敏銳的直覺、革命性的想像力與堅韌不拔的毅力,更重要的是他在發展每項科技、做出每個決定時那最根本的人性。
⠀
《特斯拉》除了給觀眾看見特斯拉的科學天賦之外,也特別描寫他的鮮為人知的私人感情生活,把許多篇幅放在他跟安妮摩根兩人的相處互動之上,或許觀眾皆對這位女性不甚熟悉,但她身為美國金融大亨 JP 摩根的小女兒,卻也在特斯拉人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特斯拉》結合傳記片與舞台劇的形式,讓演員伊芙休森一人分飾兩角,在扮演跟特斯拉有曖昧情愫的安妮摩根的同時,也擔任適時跳出來為觀眾講述當下情況和補充相關知識的旁白,更讓整個故事有著更多旁觀者的角度。
⠀
就像是牛頓在樹下被墜落的蘋果所啟發,發展出影響後世深遠的萬有引力定律,《特斯拉》以特斯拉年幼時摸貓背發現靜電作為開端,不僅引發他內心產生:「如果自然世界是一隻無限大的貓,那又是誰在摸它的背,迸發出空中那些閃光?」的疑問,驅使特斯拉在未來一頭栽進電學的領域,更藉由大自然與世間萬物的高深莫測,帶出特斯拉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以及整部電影對於想像、探究與證明的「科學」根本核心。
⠀⠀
全文超過字數上限,後段請到 @looryfilmnotes 下篇文章或部落格閱讀原文
⠀⠀
#Tesla #Tesla2020 #Teslamovie #麥克阿爾默瑞德 #特斯拉電影 #MichaelAlmereyda #伊森霍克 #EthanHawke #伊芙修森 #EveHewson #喬許漢米爾頓 #JoshHamilton #露西華特斯 #LucyWalters #凱爾麥克拉蘭 #KyleMacLachlan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人物傳記 #傳記電影 @dj.movie
三相馬達線圈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狂人新聞台] Taycan硬知識 - -12,000 Nm扭力 解密Porsche Taycan 動力核心
#小編:坐穩了!令人屏息震驚的加速力道將駕駛和乘客狠狠壓進座椅
永磁同步馬達(PSM)而不是非同步馬達(ASM)
可不是每一種馬達都適合電動車。保時捷使用的是永磁同步馬達(PSM),較成本較低的非同步馬達(ASM)擁有更高的連續輸出功率,也不容易因過熱而需要調降功率。保時捷永磁同步馬達(PSM)透過三相交流電壓的電力電子系統供電與控制;換言之,馬達轉速由交流電壓在零點附近從正極流向負極的頻率來決定。在 Taycan 的馬達中,脈衝變流器負責調節定子磁場旋轉頻率,從而管理轉子轉速。轉子採用釹鐵硼合金製成的高品質永久磁鐵,在製造過程中會經過高強度定向磁場進行永久磁化。永久磁鐵在煞車過程中也有助於高效動能回收。當車輛處於滑行狀態,馬達便進入發電模式,讓磁鐵將電壓和電流導入定子線圈。
Taycan 電動馬達的「髮夾型繞組」
Taycan 電動馬達的「髮夾型繞組」技術亦完整體現了保時捷DNA - 登峰造極的科技。在這項技術中,構成線圈的導線不是圓形,而是矩形。相較於自持續滾動卷軸上取得銅線的傳統繞線技術,髮夾技術則採用成型組裝法,將矩形銅線分成個別好幾段,並彎曲成形似髮夾的 U 形,分別插入安裝線圈的定子疊片中,令矩形截面的表面層層相疊,再以雷射焊接「髮夾」兩端形成線圈,提升線圈密度,進而提高定子的銅含量。
保時捷髮夾技術的優勢,在於可將銅含量從過去的50%提升至近70%,達成相同容積能夠輸出更高的動力輸出與扭力目標;另一個重要的優勢則是相鄰銅線可均勻接觸,進而改善導熱,強化髮夾定子的冷卻效果。Taycan的電動馬達可將超過 90% 的能量轉化為動力:但是,與內燃機引擎一樣,耗能會轉化為熱能,這也使得電動馬達有一層冷卻水套包覆,為其散熱。
脈衝變流器的控制系統 蘊含保時捷的科技心血結晶
為了精確控制永磁同步馬達,電力電子系統必須掌握轉子的準確角度位置,此時就得仰賴解析器了。解析器由一個磁場傳導金屬製成的轉子盤、一個勵磁線圈和兩個接收線圈組成;勵磁線圈產生磁場,透過編碼器傳輸到接收器繞組,並在接收線圈中產生電壓,電壓相位與轉子位置成比例移動。控制系統可依據這些資訊準確計算轉子的角度位置。此一名為脈衝變流器的控制系統蘊含保時捷的科技心血結晶,負責將 800 V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並輸送至兩具電動馬達中。保時捷是有史以來第一家採用 800V電壓的車廠,這項技術一開始是為了保時捷 919 Hybrid 混合動力賽車而研發,現在則運用在量產車中,採用較細的電纜降低重量和體積,進而縮短充電時間。
Taycan電動馬達每分鐘轉速高達 16,000 轉。前後軸的驅動單元亦分別搭載一具變速箱,以在轉速範圍內成就保時捷經典的動態表現、效能和極速的完美協作。Taycan 是史上首款後軸搭載二速變速箱的電動跑車,其中第一檔的齒比非常短,前輪動力由一組單速行星變速箱傳輸到車輪。
此一組合賦予Taycan Turbo S強大的動力。前軸電動馬達的 440 Nm扭力經由齒輪比轉換後,將約 3,000 Nm的扭力傳至車輪;後軸電動馬達的 610 Nm扭力在第一檔時倍增為 9,000 Nm,齒比較長的二檔則確保高速行駛間維持高效能和動力儲備。這是一項深富開創性的先進科技,關注最細微之處,使得保時捷在純電時代仍能延續百年來的創新傳統。
#Porsche #Taycan #TurboS #永磁同步馬達 #髮夾型繞組 #
三相馬達線圈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黃線五甲段改高架? 省錢也有別種更好方式!】
交通部要讓黃線改高架?市府說沒有這回事?我們來看看這些爭議是從何而來:
黃線目前處於綜合規劃階段,交通部針對市府修正後提送的黃線綜合規劃報告書,提出以下幾點審查意見:
#以下路段應評估採高架型式布設的可行性
—建工民族段行經郊區之路段 (神農路、大埤路),路寬30米,長度計約3公里 (坔埔—澄清湖);
—澄清五甲段之澄清路、國泰路、南京路,路寬30至40米,長度計約5.2公里 (澄清湖—七老爺)。
#建議機電系統改採後續營運維護成本較低的輕軌系統:本計畫目標年尖峰小時站間運量 (5170人旅次 / 小時) 僅略高於中運量捷運門檻 (5000人旅次 / 小時),因中運量系統專利性高,建議改LRRT。
#需檢討是否低估營運速率以及高估所需列車數:報告書中估計所需列車數為28列、列車營運速率為26.5 公里 / 小時,但因報告書所規劃的路段多是地下段,噪音震動影響程度不如北捷環狀線高,為何營運速率反而較低 (環狀線之營運速率達35 公里 / 小時)。
#檢討站位縮短轉乘距離:黃線規劃與紅、橘線及台鐵有8處轉乘,但除了三多商圈站有預留與捷運紅線轉乘之站內轉乘空間,其餘各站都採站外轉乘,站間距離在250公尺至420公尺間,未來營運將影響民眾搭乘意願。(#這點其實最必要!)
事實上,審查意見並非最終結論,市府仍會提送答覆後才定案。例如捷運局長表示會繼續爭取全線地下化佈設、中運量系統,同時也說明因路線轉彎處較多才會降低營運速率,致使列車數增加。目前黃線正在進行環評作業,預定今11月底前提送中央審查。這也就是「黃線改高架,市府否認」的由來,其實都還在討論階段,並非定論。
而我們認為,審查委員對高雄狀況不一定了解,例如澄清路文山特區至衛武營一帶乃三民-鳳山重要核心之一,且若依審查意見,黃線建工民族段從大華往澄清湖將呈現劇烈爬升+急轉彎的線型,對營運影響較大,且若要施作置放區間車的袋狀軌更會讓線型複雜化。
如果要改善黃線的投資效益,除了促進轉乘與周邊開發、確保TOD發展成功,帶來足夠的運量轉移的「開源外」,另一方面,高達1439億的經費有無可能「節流」,減少市府財政負擔,確實也能討論。
以黃線長度長度22.722公里,設置一座機廠,總經費1438.9億而言,每公里造價約63.33億元,比高運量設計的紅橘線還要昂貴,在審核時也引起評委質疑。主要原因在於近乎全地下化的設計。
好過日理事李雨蓁 Lí Ú-chin 兩年前就曾經直接從路線形式、技術、後續維護經費等層面,扎實的討論如何在如實如期蓋出一條中運量捷運同時,幫市民省荷包! 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黃線先期評估中,推估若黃線「全線」改成高架,經費將減為869億,節省接近600億。然而,市中心路段的景觀衝擊以及抗爭問題,恐影響後續的推動。
我們認為,澄清路至五甲地區運輸密度高,仍應以地下化推動為優先,但過去評審委員也曾提出的鳥松段部份高架,並非不可行。雖捷運局先前回覆:有景觀疑慮且鳥松機廠至長庚醫院路段僅約2公里,營運效益不高。但實際計算,即使考慮爬坡幅度,只高架化2公里,也可節省約50億經費。且Y2-Y3站沿線人口密度相對低,難稱高架化會有「景觀問題」。加上黃線未來可能保留延伸需求,高架化具備較高彈性,並非不能考慮。也就是鳳山五甲段不宜改,但蔦松段有討論空間。
#削減土建經費
就算是「地下段」,經費也不是不可能削減,實際上百年來,減小地鐵開挖斷面的各種技術嘗試不斷在試驗中。
在地鐵的黎明期,倫敦地鐵就分為了淺層隧道和深層隧道路線,前者為了使用蒸汽機車頭,斷面較大。後者在引入電力技術後,隧道可以挖得更深、寬度更窄。 目前高、北捷運隧道斷面直徑約在5.6~6.1m左右,但當時倫敦地鐵隧道直徑只有3.56m
,幾乎只有60%!
這樣狹小的軌道,無法使用架空線,連車輛都要順應隧道做成圓柱型,也因此讓倫敦地鐵有了「Tube」的別稱。然而這樣的隧道有個問題,就是車輛安裝空調等系統不易,以及緊急狀況時有逃生疑慮,也使得後續很少有這麼狹小的地鐵。
但削減軌道寬度的嘗試還是持續,先是有各類潛盾開挖的技術改善興建效率。而在1970年代「#線性馬達」實用化後,「迷你地鐵」更成為可能。
一般轉子式馬達的正負極是排列成圓,馬達線圈通電產生磁場後,產生轉動。但線性馬達是將定子展開並無限延伸,而排列在軌道上。這樣一來,本來要在車上搭載轉子式馬達,就只要搭載電磁鐵就好,可大幅減少台車大小。可讓寬度相仿列車的隧道斷面需求減少為2/3,開挖土方減為一半左右。
這樣的技術,日本已有7條線運作。我們也實際派員考察過大江戶線和東京地鐵博物館線性馬達路線紀念特展。搭乘舒適度、效率和一般地鐵完全無異,列車具備更強爬坡與轉向能力,可縮減造價20%以上,若以黃線來看,就可省下300億左右。
以上兩者若都能實現,配合站體的模組化甚至潛盾施作,是有可能將黃線造價壓縮到1100億左右,大幅提升投資效益。
#系統相容性
當然,長期來看,若在黃線興建上,盡量讓後勤與紅橘線共同化,將可減少維護成本。例如機廠或許可以不用興建到第五級,而每年9億的操作成本也可以削減。
當然若使用線性馬達等新技術,就會犧牲部份系統的相容性,這點是需要經過精算考量的。但從目前計畫書來看,黃線採中運量,已不考慮和紅橘線列車交替營運可能。首先還是要考慮機廠和後勤支援體系能否共用。
#推動軌道工業
在黃線通車20~30年後,會開始面臨機電重置經費支出的問題,在通車30年的高峰期到來後,支出合計將會超過百億。
因此,若列車需要按需求更新或小幅增購,為了降低採購維修成本,培養國產軌道技術產業鏈和相關人才實屬必要!
更重要的是,整體高雄捷運路網的長期規劃,機電系統的發展策略,都是更重要的宏觀視野。例如地下化站體的轉乘空間,交通部的要求確實有道理!
而配合整體都會區發展策略的路網發展,這些在捷運局改來改去的計畫中,都缺乏延續發展性,這些都只會增加後續規劃的成本和困難,也是我們一定會持續監督的!
三相馬達線圈 在 優分析UAnalyz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達電(2308)第2季毛利率、營益率雙雙改寫新高
第2季受惠疫情帶來使的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及伺服器急單湧入,帶動整體產能拉高,加上PS 5上市,銷售量持續增長,Sony也不斷向供應鏈追單,台達電負責電源供應器,以及近期5G設備擴張及電動車需求回升,加上旗下泰達電實質貢獻持續提升,挹注營運表現大幅走升。
-
9月營收創新高,月增6.8%,年增14.5%,反映來自筆電、伺服器與遊戲機等產品動能強勁。法人看好這宅經濟帶動的這波拉貨潮將從下半年起一直延續到年底旺季。
-
🧐關於台達電(2308):
為全球最大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商,擁有自有品牌Delta行銷全球,生產電視線圈及電子零組件,公司以製造繞線式磁性元件起家,為全球磁性及散熱元件重要供應商。2016年後重新將產品分為三大類別: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應用、基礎設施應用。
-
😀主要產品:
電源及零組件:電源供應器系統、散熱風扇與電源管理模組等電源相關零組件
自動化應用:伺服馬達、變頻器、CNC控制器、機器手臂等
基礎設施應用:太陽能逆變器、電動車充電站、風電轉換器、醫療設備電源等
資通訊技術:電信電源、資料中心基礎設施、UPS
-
🏃♀️競爭廠商:
國內 | 光寶科、全漢、美磊、康舒等。
國外 | Panasonic、Vishay等。
-
🥳未來發展:
除遊戲機外,台達電也積極拓展電動車商機,已與日本能源業者出光興產合作打造「台達橫濱電動車充電站」,該充電站結合物聯網技術,擴大台達品牌能見度,為後續接單更添動能。
-
近年來台達電也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目前台達電在歐洲已有45個銷售據點、三座工廠以及14個研發中心
-
💖修正式模組怎麼看
9月營收動能創新高,來到24個月新高以上
獲利來自本業>80% 也獲得滿分
最近3個月營收總額比去年成長獲得滿分
-
⁉️為什麼部分被扣分
股本小優先的部分,股本>30億,被扣分
近10年自由現金流,10年有9年流入被扣兩分
-
#修正式價值投資
~~~~~~~~~~~~~~~~~~~~~~~~~~~~~~~
🥰模組目前推出功能套件試用,有操作影片,歡迎大家試用看看!
影片 https://bit.ly/3lElHny
安裝連結 https://bit.ly/2GXQAEx
輸入優惠碼「ua1012」 即可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