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三相電流量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相電流量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相電流量測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硬是要學 Soft4fu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Galaxy Watch 4 提供類似體脂計的身體組成分析,不過四個電極都只有經過上半身(左手腕到右手指),所謂 98% 一致性應該是在特定條件下得出的結果,和 InBody 等 8 電極電流從手到腳進行量測的應該還是會有落差。如果是胖下半身的人來說,準確度就有待確認了。 不過以實用性來看, Ga...
三相電流量測 在 硬是要學 Soft4f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alaxy Watch 4 提供類似體脂計的身體組成分析,不過四個電極都只有經過上半身(左手腕到右手指),所謂 98% 一致性應該是在特定條件下得出的結果,和 InBody 等 8 電極電流從手到腳進行量測的應該還是會有落差。如果是胖下半身的人來說,準確度就有待確認了。
不過以實用性來看, Galaxy Watch 4 試圖在健康監測上做出更深入的應用是值得關注的,尤其是打鼾和血氧濃度的交互監測,對睡眠障礙的人應該能起到相當的幫助!
三相電流量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滴水用4次!蘭陽電廠打造國內首座微水力發電測試平台(04/07/2021 經濟日報)
台電今(7)日正式啟用於蘭陽電廠打造的全國首座微水力發電測試平台,台電表示,這個測試平台讓蘭陽電廠既有發電、微水力、民生用水以外,還可再利用1次,不僅讓1滴水用4次,未來還可協助台電自有及民間微水力機組測試校驗、提升發電效率,並促進台灣微水力綠能發展。
(記者葉卉軒/即時報導)抗旱非常時期,水資源格外「滴滴珍貴」!台電今(7)日正式啟用於蘭陽電廠打造的全國首座微水力發電測試平台,台電表示,這個測試平台讓蘭陽電廠既有發電、微水力、民生用水以外,還可再利用1次,不僅讓1滴水用4次,未來還可協助台電自有及民間微水力機組測試校驗、提升發電效率,並促進台灣微水力綠能發展。
台電指出,近來國內面對枯水氣候挑戰,讓人更珍惜既有資源,台電除在全國管有11座水力電廠,年發電超過60億度,平時發電也兼具民生、灌溉作用,如位於宜蘭的蘭陽電廠,除年發逾4000萬度電,發電後的尾水則流入安農溪供下游三星、羅東、冬山等地區用水,台電2019年於尾水道設置微水力發電機組,如今再增設「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並於今日正式啟用。
台電今日上午於蘭陽電廠舉辦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開幕揭牌暨試營運典禮,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親自為這個全國首座微水力測試平台揭幕。
台電指出,水力發電是利用河川、湖泊等位於高處的水源流至低處,將其落差位能轉換成水輪機動能,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台電目前慣常水力發電裝置容量共約204.5萬瓩(2,045MW),包含11座水力電廠、87個機組,平均年發電量達40億度(4TWh=4,000GWh) ,等同提供逾100萬家戶年用電量。因台灣地理環境不易再開發大型水力電廠,台電近年積極發展可結合既有水庫、水力電廠與圳路等水利設施的「小水力」發電系統,裝置容量在20,000瓩(20MW)以下,而台電進一步將100瓩(100KW)以下定為「微水力」。
台電指出,目前於鯉魚潭、湖山水庫等十處設有小水力發電機組,累計裝置容量近26,000瓩 (26MW);微水力部分,現已自主開發12處廠域,包含東部電廠、萬大電廠及日月潭大觀、明潭電廠等,另外也協助花蓮福慧農場建立示範機組。
台電表示,位於宜蘭三星的蘭陽電廠包含天埤、圓山機組,年發電量超過4000萬度,其中因天埤機組發電後的尾水道有約700公尺的直線開放渠道,特別筆直且流速穩定,最大放流量可達30立方公尺/秒(CMS),流速也有1~1.5公尺/秒,河道更寬達12公尺,台電進而規劃五瓩(5KW)的微水力機組,2019年7月正式啟用。
蘭陽電廠的微水力屬於「流速型」,利用自然水流動能,轉動水車產生機械能產生電力,相較於水位落差發電的「水頭型」微水力,流速型規模較小,因初期投入成本較高,較缺乏開發誘因。因此,台電再度善加利用蘭陽電廠發電尾水,投資1500萬元於尾水道打造全國首座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設置2座間距10公尺的橫向跨河結構,以及2座最大移動寬度10公尺的機組放置平台,當機組放上測試平台,可利用天埤機組調整出力控制渠道水深、流速和流量等,結合河道裝設的量測儀器,用以偵測流速及發電機的電壓電流功率,檢驗機組效能,可幫助開發者針對機組裝設方式或位置、葉片數量、角度、齒輪比等參數進行調整,藉以提升機組整體效能。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371383
♡
三相電流量測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G毫米波TCU實現車載體驗全新可能
on 28.01.2021
從警示行車安全的解決方案,到將車內變成演唱會的娛樂功能,聯網汽車技術即將大放異彩。然而要享受豐富的體驗,須先加裝車載行動資通訊控制器(TCU),以幫助車內資料快速流通。
隨著TCU技術的進展,許多車載功能得以成真,為更快傳輸大量資料,通訊技術亦日趨關鍵。三星電子繼2019年發表全球首款支援5G的TCU後,將重心逐漸轉向5G毫米波。若需即時提供駕駛大量行車資訊,並執行聯網汽車相關服務,可高速傳輸大量資料的5G毫米波至關重要。
以下,三星新聞中心將深入介紹三星如何發揮創新實力,將車載5G毫米波TCU(Automotive mmWave 5G TCU)成功運用在車輛中。
為聯網汽車導入超高速、超低延遲與超強連結能力
支援5G的TCU可提供駕駛行車資訊,並利用高速網路顯示高品質內容。5G毫米波可將資料傳輸延遲降至最低,並同時涵蓋數量眾多的車輛。在研發5G TCU時,三星發現5G毫米波是汽車、行人與基礎架構間得以即時溝通的關鍵。
5G毫米波的頻寬範圍為100MHz至1GHz,而目前基於sub-6GHz頻段的無線通訊解決方案主要為5MHz至100MHz,兩者相差逾10倍。三星於研發初期即洞悉毫米波具備無窮潛力,在2009年率先研究超高頻率下的高速數位傳輸,長期致力落實5G應用。
三星經過多年努力,成功利用毫米波的大頻寬,將大量資料加速傳輸,讓使用者可順暢瀏覽即時行車資訊並進行車對車通訊。然而,為實現穩定的通訊品質,此技術需仰賴特別的天線定位與TCU設計,以克服5G毫米波高穿透損失、高傳輸損失與訊號容易被障礙物阻擋的問題。
毫米波與波束成形技術實現大規模資料傳輸
為了有效傳輸、接收並應用5G毫米波,三星採用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技術,此項技術將天線波束往特定方向集中,以提升傳輸能量;亦可將外部干擾降至最低,同時擴大傳輸覆蓋範圍,並提供穩定的連線以提高傳輸速度,實現資料的超高速傳輸與接收,即使車輛正在行進中也不受影響。三星反覆修正與執行大量測試,才設計出達到此技術水準的可用電路,進而成功研發5G毫米波TCU。
三星電子研發的車載5G毫米波TCU
三星的毫米波基地台「Compact Macro」配備1024支天線,可以精準快速地完成波束成形。此5G基地台能無縫連線至時速200公里高速行駛的車輛,讓使用者享受完整的5G功能。
為使波束成形技術臻於完美,三星以實車進行實地測試,並依據電流功耗與散熱測試結果,改善散熱器架構,確保TCU於極高與極低溫的狀況下皆能正常運作。
天線陣列波束成形
5G毫米波TCU打造全新體驗
5G毫米波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技術將成為極具潛力的解決方案。當車載5G毫米波TCU商用化後,其快速穩定的通訊能力將促成嶄新且升級的車內服務,使用者不僅能享受更強大的車聯網(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服務,還能擁有安全又有趣的行車體驗。
5G毫米波TCU的導入,亦令備受期待的全自動駕駛技術加速問世,透過零延遲的資料傳輸進行即時通訊,駕駛可提早掌握路況並做好準備;還能實現自動駕駛車隊(Platooning)和遠端駕駛無人車等使用案例。當駕駛自主駕車時,此技術能透過超低延遲傳輸,提供快速危險警示和高解析度道路影像等服務,進一步保障行車安全。
在車載娛樂體驗方面,乘客亦將擁有更豐富的選擇。透過毫米波技術,公車和計程車的每個座位皆能播放UHD 8K影片,以後搭車將不再無聊。不只影片串流,乘客還可於車中玩遊戲、看演唱會,並享受各種利用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的全新多媒體服務。三星高度期待能透過5G TCU技術為使用者帶來截然不同的乘車體驗。
影片:https://youtu.be/pEQmknLBaP4
資料來源:https://news.samsung.com/tw/5g%E6%AF%AB%E7%B1%B3%E6%B3%A2tcu%E5%AF%A6%E7%8F%BE%E8%BB%8A%E8%BC%89%E9%AB%94%E9%A9%97%E5%85%A8%E6%96%B0%E5%8F%AF%E8%83%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