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洋濾杯101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洋濾杯101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洋濾杯101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洋濾杯101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鶴嘴&細口手沖壺-悶蒸佈水分析&問題探討】 先說明一下兩把壺的特徵和差異 鶴嘴壺代表►kalita pot 700 這把壺是學長主修,鶴嘴壺中的佼佼者 柔軟的水柱是其特色,控水大小需要練習,但練好了鋪水的能力超強 細口壺代表►takahiro 0.5 雫 這把壺是以給水流暢,搭配...

  • 三洋濾杯101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18 12:05:08
    有 115 人按讚


    【鶴嘴&細口手沖壺-悶蒸佈水分析&問題探討】
    先說明一下兩把壺的特徵和差異

    鶴嘴壺代表►kalita pot 700
    這把壺是學長主修,鶴嘴壺中的佼佼者
    柔軟的水柱是其特色,控水大小需要練習,但練好了鋪水的能力超強

    細口壺代表►takahiro 0.5 雫
    這把壺是以給水流暢,搭配極細壺嘴聞名天下
    無論是水柱的大小粗細&給水的一致性,都是過分好控的壺

    再說明一下沖煮的情境

    1.濾杯:三洋濾杯101

    2.使用咖啡豆:耶加雪菲 金雷納阿巴亞 淺烘焙 養豆約1星期

    3.研磨度:小富士平刀#3.5

    4.使用咖啡豆克數:18g

    5.水溫:83度(參考田口護沖法使用較低溫)

    6.悶蒸目標水量:35 c.c

    -----環境說明完畢,以下和大家探討佈水的實際情況-----

    在使用鶴嘴壺的情況下,從中心點開始佈水
    大約用10秒的時間等速往外圈佈水(最外圍不給水)
    可以很正常的完成35 c.c的佈水任務
    悶蒸狀態良好,大約可以撐30-40秒粉層才會停止膨脹
    後半段給水排水流暢

    但當換成細口壺的時候,狀況相當不同
    同樣用10秒的時間等速往外圍佈水,因為水柱較細
    繞同心圓的圈數要比較多,才能完整讓粉面都吃到水
    也大約是在10秒完成35 c.c的佈水任務
    但悶蒸狀態明顯較差,大約20-30秒粉層就開始停止膨脹塌陷
    後半段排水的狀態也較差,即使是用小水柱的細口壺
    濾杯積水的狀況卻比大水柱的鶴嘴壺還來得嚴重
    代表悶蒸狀態不佳

    ►學長的自我診斷
    takahiro 0.5 雫 的口徑細=單位給水量較少
    但給水的速度很快,才能在同等時間內給出和pot 700同樣的水量
    可以想像成:

    粗口徑:一次就把水給完

    細口徑:少量持續給水

    因此咖啡粉接觸到熱水,開始進行排氣時
    細口徑的水仍持續源源不絕的在進行給水
    少量但持續的給水讓空氣沒有足夠的排氣空隙
    且細口徑粉面接受的衝力和壓力較大
    較強的壓力將部分空氣擠回粉層中
    造成排氣較差的狀況=悶蒸不成功=排水不良

    ►學長的改善方案
    為了減少粉面排氣被持續的細水柱阻擋的問題
    就要減短同一個位置的給水時間
    粉面一碰到水開始排氣我就要立刻移往下一點
    簡單說就是加快繞圈的速度,繞完一圈約5-6秒

    但如此一來悶蒸的目標水量就大概只剩下一半
    咖啡粉吃到的水會偏少,就我的煮法來說香氣和酸質會走弱
    所以必須再從外圈繞回內圈,讓咖啡粉吃到足夠多的水
    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
    大約是12-15秒左右的時間完成35 c.c的目標水量

    ►改善後的悶蒸狀態
    悶蒸的狀況有明顯改善,和鶴嘴壺的持續時間差不多
    排水的狀況也比原先手法好很多,濾杯內沒甚麼積水
    但香氣和酸質還是和鶴嘴有不同的呈現

    前半段香氣有增加,但body稍微比鶴嘴壺弱一點
    飽滿度少了,導致果酸比較有菱角
    不過還是屬於好喝的狀況
    只是一個比較圓潤,一個輪廓鮮明,長相有差異

    如果還要繼續改善,考慮再增加悶蒸的時間約5-10秒
    把更多的body萃取出來,突顯果汁感

    ►結論
    以上就兩種手沖壺的給水狀態做了蠻詳細的闡述
    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更仔細地觀察沖煮時的細微變化
    歸納整理後找到改善的方案
    如此一來,可以玩味各種器材帶來的不同口感
    也可以找到其對應最佳的煮法,以上

  • 三洋濾杯101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7-07 13:34:32
    有 54 人按讚


    【鶴嘴&細口手沖壺-悶蒸佈水分析&問題探討】
    先說明一下兩把壺的特徵和差異

    鶴嘴壺代表►kalita pot 700
    這把壺是學長主修,鶴嘴壺中的佼佼者
    柔軟的水柱是其特色,控水大小需要練習,但練好了鋪水的能力超強

    細口壺代表►takahiro 0.5 雫
    這把壺是以給水流暢,搭配極細壺嘴聞名天下
    無論是水柱的大小粗細&給水的一致性,都是過分好控的壺

    再說明一下沖煮的情境

    1.濾杯:三洋濾杯101

    2.使用咖啡豆:耶加雪菲 金雷納阿巴亞 淺烘焙 養豆約1星期

    3.研磨度:小富士平刀#3.5

    4.使用咖啡豆克數:18g

    5.水溫:83度(參考田口護沖法使用較低溫)

    6.悶蒸目標水量:35 c.c

    -----環境說明完畢,以下和大家探討佈水的實際情況-----

    在使用鶴嘴壺的情況下,從中心點開始佈水
    大約用10秒的時間等速往外圈佈水(最外圍不給水)
    可以很正常的完成35 c.c的佈水任務
    悶蒸狀態良好,大約可以撐30-40秒粉層才會停止膨脹
    後半段給水排水流暢

    但當換成細口壺的時候,狀況相當不同
    同樣用10秒的時間等速往外圍佈水,因為水柱較細
    繞同心圓的圈數要比較多,才能完整讓粉面都吃到水
    也大約是在10秒完成35 c.c的佈水任務
    但悶蒸狀態明顯較差,大約20-30秒粉層就開始停止膨脹塌陷
    後半段排水的狀態也較差,即使是用小水柱的細口壺
    濾杯積水的狀況卻比大水柱的鶴嘴壺還來得嚴重
    代表悶蒸狀態不佳

    ►學長的自我診斷
    takahiro 0.5 雫 的口徑細=單位給水量較少
    但給水的速度很快,才能在同等時間內給出和pot 700同樣的水量
    可以想像成:

    粗口徑:一次就把水給完

    細口徑:少量持續給水

    因此咖啡粉接觸到熱水,開始進行排氣時
    細口徑的水仍持續源源不絕的在進行給水
    少量但持續的給水讓空氣沒有足夠的排氣空隙
    且細口徑粉面接受的衝力和壓力較大
    較強的壓力將部分空氣擠回粉層中
    造成排氣較差的狀況=悶蒸不成功=排水不良

    ►學長的改善方案
    為了減少粉面排氣被持續的細水柱阻擋的問題
    就要減短同一個位置的給水時間
    粉面一碰到水開始排氣我就要立刻移往下一點
    簡單說就是加快繞圈的速度,繞完一圈約5-6秒

    但如此一來悶蒸的目標水量就大概只剩下一半
    咖啡粉吃到的水會偏少,就我的煮法來說香氣和酸質會走弱
    所以必須再從外圈繞回內圈,讓咖啡粉吃到足夠多的水
    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
    大約是12-15秒左右的時間完成35 c.c的目標水量

    ►改善後的悶蒸狀態
    悶蒸的狀況有明顯改善,和鶴嘴壺的持續時間差不多
    排水的狀況也比原先手法好很多,濾杯內沒甚麼積水
    但香氣和酸質還是和鶴嘴有不同的呈現

    前半段香氣有增加,但body稍微比鶴嘴壺弱一點
    飽滿度少了,導致果酸比較有菱角
    不過還是屬於好喝的狀況
    只是一個比較圓潤,一個輪廓鮮明,長相有差異

    如果還要繼續改善,考慮再增加悶蒸的時間約5-10秒
    把更多的body萃取出來,突顯果汁感

    ►結論
    以上就兩種手沖壺的給水狀態做了蠻詳細的闡述
    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更仔細地觀察沖煮時的細微變化
    歸納整理後找到改善的方案
    如此一來,可以玩味各種器材帶來的不同口感
    也可以找到其對應最佳的煮法,以上

  • 三洋濾杯101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3-04 10:30:32
    有 52 人按讚


    【鶴嘴&細口手沖壺-悶蒸佈水分析&問題探討】
    先說明一下兩把壺的特徵和差異

    鶴嘴壺代表►kalita pot 700
    這把壺是學長主修,鶴嘴壺中的佼佼者
    柔軟的水柱是其特色,控水大小需要練習,但練好了鋪水的能力超強

    細口壺代表►takahiro 0.5 雫
    這把壺是以給水流暢,搭配極細壺嘴聞名天下
    無論是水柱的大小粗細&給水的一致性,都是過分好控的壺

    再說明一下沖煮的情境

    1.濾杯:三洋濾杯101

    2.使用咖啡豆:耶加雪菲 金雷納阿巴亞 淺烘焙 養豆約1星期

    3.研磨度:小富士平刀#3.5

    4.使用咖啡豆克數:18g

    5.水溫:83度(參考田口護沖法使用較低溫)

    6.悶蒸目標水量:35 c.c

    -----環境說明完畢,以下和大家探討佈水的實際情況-----

    在使用鶴嘴壺的情況下,從中心點開始佈水
    大約用10秒的時間等速往外圈佈水(最外圍不給水)
    可以很正常的完成35 c.c的佈水任務
    悶蒸狀態良好,大約可以撐30-40秒粉層才會停止膨脹
    後半段給水排水流暢

    但當換成細口壺的時候,狀況相當不同
    同樣用10秒的時間等速往外圍佈水,因為水柱較細
    繞同心圓的圈數要比較多,才能完整讓粉面都吃到水
    也大約是在10秒完成35 c.c的佈水任務
    但悶蒸狀態明顯較差,大約20-30秒粉層就開始停止膨脹塌陷
    後半段排水的狀態也較差,即使是用小水柱的細口壺
    濾杯積水的狀況卻比大水柱的鶴嘴壺還來得嚴重
    代表悶蒸狀態不佳

    ►學長的自我診斷
    takahiro 0.5 雫 的口徑細=單位給水量較少
    但給水的速度很快,才能在同等時間內給出和pot 700同樣的水量
    可以想像成:

    粗口徑:一次就把水給完

    細口徑:少量持續給水

    因此咖啡粉接觸到熱水,開始進行排氣時
    細口徑的水仍持續源源不絕的在進行給水
    少量但持續的給水讓空氣沒有足夠的排氣空隙
    且細口徑粉面接受的衝力和壓力較大
    較強的壓力將部分空氣擠回粉層中
    造成排氣較差的狀況=悶蒸不成功=排水不良

    ►學長的改善方案
    為了減少粉面排氣被持續的細水柱阻擋的問題
    就要減短同一個位置的給水時間
    粉面一碰到水開始排氣我就要立刻移往下一點
    簡單說就是加快繞圈的速度,繞完一圈約5-6秒

    但如此一來悶蒸的目標水量就大概只剩下一半
    咖啡粉吃到的水會偏少,就我的煮法來說香氣和酸質會走弱
    所以必須再從外圈繞回內圈,讓咖啡粉吃到足夠多的水
    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
    大約是12-15秒左右的時間完成35 c.c的目標水量

    ►改善後的悶蒸狀態
    悶蒸的狀況有明顯改善,和鶴嘴壺的持續時間差不多
    排水的狀況也比原先手法好很多,濾杯內沒甚麼積水
    但香氣和酸質還是和鶴嘴有不同的呈現

    前半段香氣有增加,但body稍微比鶴嘴壺弱一點
    飽滿度少了,導致果酸比較有菱角
    不過還是屬於好喝的狀況
    只是一個比較圓潤,一個輪廓鮮明,長相有差異

    如果還要繼續改善,考慮再增加悶蒸的時間約5-10秒
    把更多的body萃取出來,突顯果汁感

    ►結論
    以上就兩種手沖壺的給水狀態做了蠻詳細的闡述
    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更仔細地觀察沖煮時的細微變化
    歸納整理後找到改善的方案
    如此一來,可以玩味各種器材帶來的不同口感
    也可以找到其對應最佳的煮法,以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