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課程及自主學習資訊分享✨
說好的線上學習資源懶人包來了
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按讚、標註我分享、按小鈴鐺讓更多人知道(喂 以為是youtube啊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糾錯或是提供不同的資源!
有些課程我自己沒有使用過又或者我的感覺跟你的感覺不一樣
所以還是要依自己的需求去做衡量或是親身體驗過再來...
-現場課程及自主學習資訊分享✨
說好的線上學習資源懶人包來了
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按讚、標註我分享、按小鈴鐺讓更多人知道(喂 以為是youtube啊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糾錯或是提供不同的資源!
有些課程我自己沒有使用過又或者我的感覺跟你的感覺不一樣
所以還是要依自己的需求去做衡量或是親身體驗過再來決定使用與否
其實除了各種YouTube頻道或是網頁以外
IG上也有很多專業人士發的知識型貼文
滑滑滑的同時也可以學到新知識
但今天就先不介紹這部分
話不多說 我們開始吧
•YouTube
-台北酷課雲
相信大家對這個得到都不陌生(?
裡面有很多不同科目的影片可以看
我自己之前就常常拿來看國文的國學常識
看完就記起來了 根本懶人福音啊(我就是那個懶人😂
-.DeltaMOOCX
他的內容很多
很多科目都有 範圍甚至到國中、高工、科大
超級多元
最特別的是他有化學實驗的影片
如果學校沒有教實驗的話 可以看這個惡補
而且看了實驗過程之後 自己也會更有印象
我自己最常看的部分是數學
當成考前快速複習來看 蠻有效果的!
-HHSH ShrimpScience
課程的影片都蠻長的
除了正課以外 也有一些解題的影片
但是108課綱的影片目前只有到高一的基礎化學
沒有選修化學
所以可能要從舊課綱重疊到的內容去找
-公鴿生物小講堂
我高一的時候偶爾會看
現在比較少看😂 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拿去啃物化了
我覺得內容很清楚 也很容易理解
內容也不會太簡單什麼的
我們老師上課的時候還推薦給我們😂
-蔡任圃
是一位北一女的老師開的頻道
內容也是很詳盡 還有他們題目的檢討
除了課本內容之外 也有科普知識
想要增加科普知識的可以多看看!
-吳旭明
裡面都是物理的課程
課程因為分段的關係 都蠻短的
我自己很喜歡觀念題目交叉的這種教學方式
而且因為影片不長 所以看起來比較沒有負擔
如果你又用兩倍速看的話 就更快😂
更重要的是 有提供講義!(是不是超棒
根本是沒有補習的人的福音
-Whity Chines白白國文
無意間發現到的頻道
我認為內容雖然不完全是課本相關
但也很有趣讓你覺得國文沒那麼無聊(?
國學常識的影片超讚 很清楚(而且我看了沒有想睡覺
這邊順便推個厭世國文老師的廢文觀止
用不一樣的方式讓你了解考試會考的古文!
-Snapask Taiwan 時刻問
這個大家應該也蠻熟悉的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他的頻道?!
裡面有一部分的觀念引導
還有讀書方法
我認為觀念的部分很清楚
之前排列組合就是在這上面看的!
-南一書局雲端影音頻道
裡面有科目的影片統整
找起來蠻方便的
不過我自己沒有使用過 不知道成效高不高
•網頁資源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
很多出版社都有特別推出自學專區
直接去google搜尋就可以了哦!
-龍騰文化
-翰林出版
-三民東大自學霸
-泰宇 授課橘
-均一教育平台
-北一女中開放式課程
裡面資源也很豐富
前幾天找題庫的時候看到的網頁
除了分單元的課程以外 也有統整式的線上課程!
•自主學習資源
-Ewant
台灣第一個磨課師課程平台
有跟很多大學合作
裡面有一個專門給高中生用的自主學習專區
全程免費(印證書的話才要另外收費
我自己高一上的自主學習就是看裡面的課程
幾乎各學群的課程都有 資源100分
最近有出APP 就不用每次都要去網頁開啦~
-清大開放式課程
其實不只有清大 很多大學都有開放式課程
但據說清大是最完整的
-MIT Online Couse
麻省理工的開放式課程(是英文的
-Coursera
也是英文的
印象中是大學的通識課程
去年因為疫情有開放免費上課(不確定現在還有沒有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TED-ED
看來看去好像蠻多人推薦的
裡面有很多領域的影片
用動畫的方式呈現 學課外知識變得更輕鬆、有趣
影片內容是英文 但可以開字幕
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練習英文!
-Khan Academy
這個我也看到了一些人推薦
裡面有豐富的自然科課程
一樣也是英文的
比較特別的地方是 下載APP之後就可以離線觀看
對於沒有網路或是網路有流量限制的人很友善👍
-IOH
裡面有各學群的介紹 還有一些科系的分享
對於升學方向迷惘的人可以去上面感受一下
特別是高一快要選組了嘛 有選組障礙的很適合去上面探索!
-磨課師 MOOCS
裡面有很多學群的開放式課程
他跟ewants不同的地方是 他統整了很多不同平台的課程
而ewants就只有他單一平台的課程而已
因為數量有點多
就不一一截圖放上來了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邊
大家掰掰囉
記得戴好口罩 不要亂跑
在家也要學習 不管課內課外都好
學習歷程記得做哦🥰
三民高中國文 在 木口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68/ 小站 (三民書局高中國文課本插畫)
在三民書局出版的課本一直在畫古人,終於可畫點詩意的題材👏👏👏
三民高中國文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請女兒將書本舉高高,趁她眼神朦朧可愛時,按下快門。
這本書是高靜芬寫的《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前幾天,聽她告知書中一篇〈怦然心動迷上土鍋飯〉,被三民書局選為高中國文輔助教材的選文,內心頓有成就感,雖然文章作者不是我,但書名和被選到的篇章,恰好與我顧問的餐廳有關。
〈怦然心動迷上土鍋飯〉中,提到樂埔町提供的土鍋飯與一號糧倉販售的冠軍米。挑選好米與用心的煮飯方式,正是樂埔町的特色之一。另一個特點,在於每一季的菜單設計論述。最近一季的晚餐,主題是「用一頓飯的時間進行地質旅遊」。
以地質為題,響應近年餐飲界對「風土」的探討,假使「風」代表溫差,「土」便代表地質。1975年的美國土壤分類系統(Soil Taxonomy)中,將世界土壤分為12 個土綱(Soil Order),台灣擁有11個,只差永凍土。
如此精彩,怎能不宣傳?這可是台灣物產豐富的根。
於是公司團隊一起找資料,請主廚蔡昀諺用西式的烹調技法,在餐桌上表現台灣土壤的豐富感。然而實際研究時,發現土壤議題很複雜,同一片土地,表層深層的土質各自不同,進行菜單設計時,若要避開爭議,最好以意象方式呈現,僅在餐盤上表現土壤色澤、地域方位和結構性質,點到為止,反而最佳。
這樣一份菜單,含括了台灣的11款土綱:淋澱土、弱育土、旱境土、淋溶土、有機 質土、新成土、氧化物土、膨轉土、極育土、黑沃土、灰燼土。希望能喚起大家對土壤的重視,至於能傳遞到幾分?我抱持著隨緣態度,能夠感受者,自然能體會。
一如日後女兒高中時,或許能讀到高靜芬撰寫的文章,或許能知道許多年前,她的爸爸曾經想透過餐桌,展現台灣的豐富美好。
想了想後,再請女兒舉起晚餐的菜單,趁她茫然微笑時,再按一次快門。
樂埔町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67號
三民高中國文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行政院宣布自2/1起,中國出版品需先送審才能取代書號和免稅資格,引來出版業界一片譁然。
事實上,這條法令早在1999年就備而不用了
大陸地區出版品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許可進入臺灣地區:
一、宣揚共產主義或從事統戰者。
二、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三、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者。
四、凸顯中共標誌者。但因內容需要,不在此限。
嘛,其實台灣一堆書籍都在宣揚共產主義了,甚至很多政黨或社運團體平常打著的主張也和共產主義沒啥差別。善良風俗根本難以定義。再者,以台灣如今出版業興盛的樣貌來看,我也不信政府有行政資源能逐一審核出版品,更何況台灣是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限制他國出版品,著實有些不倫不類,尤其當這些規定還是服務於幾十年前的意識形態時,更是顯得荒謬。
雖然不知道政府為啥決定如此,畢竟真執行起來也只是個行政程序,走個過場罷了,但我倒覺得能反過來思考思考。
現在台灣的許多新書,也都是仰賴中國學者翻譯。畢竟同樣都是中文,除了簡轉繁之外,現在還有一套用語、詞彙和對照表,能輕易透過程式將簡體出版品,轉換成繁體樣貌。
齋主認為政府提高中國出版品的門檻,用意非是擔憂中國文宣攻擊,其隱隱然的用意是為了繁體中文別全被簡體中文給消滅。
十年前要買個簡體書,還得到簡體書店購買。現在不管是三民還是誠品,書架上都有著簡體書能購買。並且我的某些朋友還特別喜愛買簡體書來看。簡體書市場有所增長,是不爭的事實。雖然目前簡體書的銷售佔比仍小,但我想未來這數字應該有機會成長。
台灣簡體中文的閱讀者,有好一部分是知識分子,因為某些經典書籍的翻譯並沒有繁體中文,只好退而求其次選簡體中文。隨著讀越來越多簡體中文,雖然我並不相信會這樣輕易的被統戰,但我卻認為這對於繁體中文書籍的市場和閱讀習慣有所影響。
有買過中國簡體書的齋友,應該很有同感。簡體書可能有著還不錯的翻譯,畢竟都是由學者為了KPI而翻譯,但書本的其他價值是極低。紙質、修訂、裝幀、編排等項目,是遠不及台灣所出版的繁體書品質。幾年觀察下來,簡體書若不是昂貴的精裝本,就是粗製濫造、品質堪憂的破書。
但我心中也有些疑問,大量簡體書進入台灣,在簡體書售價明顯低過繁體書的狀況下,許多經典書籍因而失去在台灣重新出版的機會,甚至簡體書市場必定會影響到繁體書市場。因此,我也想問這法條的執行後,會不會因為簡體書發行的門檻變高,讓更多出版業者乾脆出版繁體書?
還是國內業者都普遍將成本較低的簡體書,當作試水溫的實驗品? 看到有哪本簡體書的銷售不錯,有著市場的銷售背書,自然會更敢於出版台灣繁體版本?
當然我並不熟悉出版業,但心中確實有此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