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更日高山脈棕熊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更日高山脈棕熊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更日高山脈棕熊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更日高山脈棕熊事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淺談台灣封山之謎:玉山、嘉明湖的靜山保育》 台東林管處轄下的嘉明湖國家步道,近年皆以「提供步道環境、自然生態與野生動物休養生息」為由,實施兩個月到三個月不等的封山;再觀玉山國家公園,提出的理由也只是「秉持著敬山愛山的理念、生態保育及遊憩登山的安全 ... 讓自然山林有休養生息、生態復育之機會」...

  • 三更日高山脈棕熊事件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2-25 18:12:29
    有 113 人按讚


    《淺談台灣封山之謎:玉山、嘉明湖的靜山保育》
    台東林管處轄下的嘉明湖國家步道,近年皆以「提供步道環境、自然生態與野生動物休養生息」為由,實施兩個月到三個月不等的封山;再觀玉山國家公園,提出的理由也只是「秉持著敬山愛山的理念、生態保育及遊憩登山的安全 ... 讓自然山林有休養生息、生態復育之機會」 這類含糊之詞。

    大抵上,意思就是只要一整年中有了這段靜山時光,就可以防止遊客出山難、改善步道環境、保障自然生態和野生動物。

    山人把山難、步道、保育分三個不同主題。這一篇專門以美國國家公園的管理方式為例,採旁徵博引的方式說明為何靜山保育不合理。其他相關資訊可以去搜尋雪羊「休養誰的生息」兩篇鳴人堂文章。

    -----

    《玉山、嘉明湖的「保育靜山」站得住腳嗎?》
    對我來說,話不說清楚就封山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以美國的國家公園系統為例,封山的對應詞是「area closure」和「trail closure」,意思是關閉的區域和步道。

    以位於科羅拉多州的洛磯山脈國家公園來說,若要以保育為理由關閉園區內任何區域,都會有非常清晰、合理的資訊。例如,針對9月至10月的加拿大馬鹿(北美:elk)發情期,為了怕遊客驚擾野生動物並讓大家都能有更佳的觀賞體驗,才禁止「離開道路或步道範圍」。(還不是封山哩)

    至於與台灣高山環境相似的「苔原保護區」,因為高海拔生態脆弱的緣故,則是完全禁止離開步道本體100碼之外。此外,還有針對美國國鳥「白頭鷹」的封閉區域,因為牠們每年11月中旬至3月中旬會來科羅拉多河岸邊生活並捕食,因此河岸兩側往外延伸300碼皆禁止進入。

    最後講到黑熊和棕熊,黃石國家公園園方會於熊出沒旺季限制通行時間,或是封閉經常目擊熊隻的區域、步道與營地 ,看過電影「神鬼獵人」的朋友都知道,人類遭到成熊攻擊是九死一生。

    與我們台東林務局和玉管處的說法相比,顯得相當專業且合理吧。以上兩個管理機關的公告中,從未說明靜山有助於保護哪些特定物種,更沒有提供遷徙或是繁殖有關的資訊。相較之下,美國的國家公園管理處明確指出了封閉原因之外,另外傳達出的訊息是:「若非有特定物種的詳細生態資訊,我不隨意以保育為由關閉區域。」

    ------
    《宣導、教育重於封山:擎天崗水牛事件》
    2018年8月,陽明山擎天崗傳出水牛撞傷人的事件,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應對方式是先封閉擎天崗,再辦問卷調查,透露出永久移除水牛的意圖。 讓我們飛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黃石公園,該地6月時接連傳出兩起加拿大馬鹿於山屋區撞傷人的事件,其中一人傷勢嚴重,結果園方除了派管理員到現場警告遊客之外,也只有發言人在網站上表示:「雌性加拿大馬鹿將新生小鹿藏匿於建築物和車輛附近,且會發起主動性防衛,是非常尋常的事情。在任何成鹿和幼鹿存在的地方,請務必非常小心:慢慢地接近任何視線死角,然後與牠們保持約25碼的安全距離。」 其餘一切照常。

    加拿大馬鹿,和大家熟悉的水牛一樣,向來被視為溫馴、無害的動物,只有在保護幼獸和發情期時較為危險,所以在特定的季節中必須要保持距離。如果換作是台灣,只怕整個山屋區都不必營業了,然後管理處大概還要想辦法趕走這些不速之客,不知真正的不速之客其實是人類自己,不知宣導、教育重於事後管制。

    此事件說明了美國人的態度:動物並沒有錯,錯在於搞不清楚情況的人類。「Safety is your responsibility」──請為自己的安全負責。可見人與自然的共存之道,我們台灣還是有不少可以努力的空間。

    所以無論是林務局或是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請借鏡國外同業先進的做法,用合邏輯、學理支持的論點來證明靜山保育確有幫助,而不是沒來由的想封就封。

    .
    .
    .

    一條人滿為患的路線,一年中靜山這些時日真能有助於保育嗎?有特定物種的生活區域處於步道沿線嗎(當然不可能,因為野生動物不會生活在人這麼多的地方)?靜山時段也剛好和牠們的繁殖季節重疊嗎?就算靜山期間觀察到了更多的野生動物,也就只是因為無人而出沒,等到路線開放還不是消失殆盡?更何況同為高山國家公園的雪霸及太魯閣,為何就不實施「靜山」了呢?

    冬季時高山區域氣候嚴寒積雪,除非是習慣於亞寒帶生活的少數動物(如金翼白眉、高山白腹鼠),正常來說不會待在沒無食可覓的高海拔區域,而是降至較低的溫帶針葉林、混合林、闊葉林。

    站不住腳的保育理由,不能成為封山的藉口。

    -----
    *感謝朋友提供封面美照

  • 三更日高山脈棕熊事件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2-25 08:00:00
    有 113 人按讚


    《淺談台灣封山之謎:玉山、嘉明湖的靜山保育》
    台東林管處轄下的嘉明湖國家步道,近年皆以「提供步道環境、自然生態與野生動物休養生息」為由,實施兩個月到三個月不等的封山;再觀玉山國家公園,提出的理由也只是「秉持著敬山愛山的理念、生態保育及遊憩登山的安全 ... 讓自然山林有休養生息、生態復育之機會」 這類含糊之詞。

    大抵上,意思就是只要一整年中有了這段靜山時光,就可以防止遊客出山難、改善步道環境、保障自然生態和野生動物。

    山人把山難、步道、保育分三個不同主題。這一篇專門以美國國家公園的管理方式為例,採旁徵博引的方式說明為何靜山保育不合理。其他相關資訊可以去搜尋雪羊「休養誰的生息」兩篇鳴人堂文章。

    -\-\-\-\-

    《玉山、嘉明湖的「保育靜山」站得住腳嗎?》
    對我來說,話不說清楚就封山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以美國的國家公園系統為例,封山的對應詞是「area closure」和「trail closure」,意思是關閉的區域和步道。

    以位於科羅拉多州的洛磯山脈國家公園來說,若要以保育為理由關閉園區內任何區域,都會有非常清晰、合理的資訊。例如,針對9月至10月的加拿大馬鹿(北美:elk)發情期,為了怕遊客驚擾野生動物並讓大家都能有更佳的觀賞體驗,才禁止「離開道路或步道範圍」。(還不是封山哩)

    至於與台灣高山環境相似的「苔原保護區」,因為高海拔生態脆弱的緣故,則是完全禁止離開步道本體100碼之外。此外,還有針對美國國鳥「白頭鷹」的封閉區域,因為牠們每年11月中旬至3月中旬會來科羅拉多河岸邊生活並捕食,因此河岸兩側往外延伸300碼皆禁止進入。

    最後講到黑熊和棕熊,黃石國家公園園方會於熊出沒旺季限制通行時間,或是封閉經常目擊熊隻的區域、步道與營地 ,看過電影「神鬼獵人」的朋友都知道,人類遭到成熊攻擊是九死一生。

    與我們台東林務局和玉管處的說法相比,顯得相當專業且合理吧。以上兩個管理機關的公告中,從未說明靜山有助於保護哪些特定物種,更沒有提供遷徙或是繁殖有關的資訊。相較之下,美國的國家公園管理處明確指出了封閉原因之外,另外傳達出的訊息是:「若非有特定物種的詳細生態資訊,我不隨意以保育為由關閉區域。」

    -\-\-\-\-\-\
    《宣導、教育重於封山:擎天崗水牛事件》
    2018年8月,陽明山擎天崗傳出水牛撞傷人的事件,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應對方式是先封閉擎天崗,再辦問卷調查,透露出永久移除水牛的意圖。 讓我們飛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黃石公園,該地6月時接連傳出兩起加拿大馬鹿於山屋區撞傷人的事件,其中一人傷勢嚴重,結果園方除了派管理員到現場警告遊客之外,也只有發言人在網站上表示:「雌性加拿大馬鹿將新生小鹿藏匿於建築物和車輛附近,且會發起主動性防衛,是非常尋常的事情。在任何成鹿和幼鹿存在的地方,請務必非常小心:慢慢地接近任何視線死角,然後與牠們保持約25碼的安全距離。」 其餘一切照常。

    加拿大馬鹿,和大家熟悉的水牛一樣,向來被視為溫馴、無害的動物,只有在保護幼獸和發情期時較為危險,所以在特定的季節中必須要保持距離。如果換作是台灣,只怕整個山屋區都不必營業了,然後管理處大概還要想辦法趕走這些不速之客,不知真正的不速之客其實是人類自己,不知宣導、教育重於事後管制。

    此事件說明了美國人的態度:動物並沒有錯,錯在於搞不清楚情況的人類。「Safety is your responsibility」──請為自己的安全負責。可見人與自然的共存之道,我們台灣還是有不少可以努力的空間。

    所以無論是林務局或是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請借鏡國外同業先進的做法,用合邏輯、學理支持的論點來證明靜山保育確有幫助,而不是沒來由的想封就封。

    .
    .
    .

    一條人滿為患的路線,一年中靜山這些時日真能有助於保育嗎?有特定物種的生活區域處於步道沿線嗎(當然不可能,因為野生動物不會生活在人這麼多的地方)?靜山時段也剛好和牠們的繁殖季節重疊嗎?就算靜山期間觀察到了更多的野生動物,也就只是因為無人而出沒,等到路線開放還不是消失殆盡?更何況同為高山國家公園的雪霸及太魯閣,為何就不實施「靜山」了呢?

    冬季時高山區域氣候嚴寒積雪,除非是習慣於亞寒帶生活的少數動物(如金翼白眉、高山白腹鼠),正常來說不會待在沒無食可覓的高海拔區域,而是降至較低的溫帶針葉林、混合林、闊葉林。

    站不住腳的保育理由,不能成為封山的藉口。

    -\-\-\-\-
    *感謝朋友提供封面美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