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府王爺拜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府王爺拜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府王爺拜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府王爺拜什麼產品中有4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知道,延平郡王祠一開始可能不是祭拜延平郡王嗎?(上集)​ ​ 鄭成功文物館 #館舍升級小揭秘​ ​ 位在臺南市開山路的鄭成功文物館,其所在地也是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延平郡王祠;如果說到在臺灣超過百座拜祭與紀念鄭成功的廟宇,臺南市的延平郡王祠無疑是最正統的一座。​ ​ 這座具有 300 多年歷史的...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介紹 訪問作者:李秀娥 內容簡介: 從人之初、轉大人、結婚、拜壽,以至喪殯禮俗文化的最佳指南 以全新視角探索生命旅程中林林總總的過關儀式,讓現代新手父母們了解自己的寶貝兒出生前後的出生禮,什麼是「探花欉」、「栽花換斗」、「換肚」、「安胎...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10:10

你知道,延平郡王祠一開始可能不是祭拜延平郡王嗎?(上集) 鄭成功文物館 #館舍升級小揭秘 位在臺南市開山路的鄭成功文物館,其所在地也是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延平郡王祠;如果說到在臺灣超過百座拜祭與紀念鄭成功的廟宇,臺南市的延平郡王祠無疑是最正統的一座。 這座具有 300 多年歷史的「延平郡王祠...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施昱君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5 07:43:06

天后來解說~ 太多人詢問我,什麼是「喊尾斗錢」 今年三公爺🧧(九龍三公) 喊到98萬(⊙_⊙) 98萬!!台幣九十八萬 你沒看錯!!! 差2萬就100萬了!! 嘉義 新塭 嘉應廟「尾斗錢」 村民諺語「一冬無討,一工無按」就是說借三公爺錢,一整年沒催討(嘉應廟三公爺借發財金)但在正月十五日,晚上7點...

  •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7 17:00:15
    有 2,147 人按讚

    你知道,延平郡王祠一開始可能不是祭拜延平郡王嗎?(上集)​

    鄭成功文物館 #館舍升級小揭秘​

    位在臺南市開山路的鄭成功文物館,其所在地也是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延平郡王祠;如果說到在臺灣超過百座拜祭與紀念鄭成功的廟宇,臺南市的延平郡王祠無疑是最正統的一座。​

    這座具有 300 多年歷史的「延平郡王祠」是從「開山王廟」改名而來,但其中有個天大的誤會:現在我們慣以「開山王」作為鄭成功的美名,其實原本「開山王廟」並非紀念鄭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談談「延平郡王祠」的改名故事:​

    清末臺灣南部瑯嶠地區發生接連發生「羅妹號事件」、「八瑤灣事件」、「牡丹社事件」,讓臺灣南部沿海地帶十分不平靜,從羅妹號事件美國商船誤觸瑯嶠,到牡丹社事件的日本人出兵,來來去去的船隻引起清廷對臺灣軍防的重視。同治十三年(1874)冬,欽差大臣沈葆楨到臺灣籌辦防務,奏准將「開山王廟」改建為「延平郡王祠」,以表達鄭成功的「開臺之恩」。​

    有趣的是在明鄭亡後,高舉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明明被大清政府視為「逆賊」,卻在牡丹社事件後受到清朝「扶正」,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政府的「亂臣賊子」,或許就有當時的政治考量:面對曾來犯的日軍,有意淡化生母為日本人的鄭成功與日人之間的連結,強調鄭成功的漢人身分。改名後沈葆楨在隔年與官民籌募經費興工,將開山王廟擴展興建成「福州式」建築。​

    從這個「被改名」故事,可以看出鄭成功是有意被塑造為「開山王」的;而從下面的文獻記載也可以看出,其實最早之前「開山」並不是專屬鄭成功的稱號。那「開山王」有可能是誰呢?則有以下幾種說法:​

    康熙末年的《臺灣縣誌》曾寫到另一間位於西定坊之開山宮「祀吳真人」,吳真人即為保生大帝。推測或許是因為建造年代早,所以東安坊的開山王廟與西定坊的開山宮,才以「開山」稱之;又從開山王廟早年的祭祀禮儀帶有除瘟驅疫的功能來看,所祭拜的也可能是漳泉人士拜祭的王爺。​

    而現址為「延平郡王祠」的「開山王廟」,在清乾隆、道光年間的志書曾記載「不知何神」,經寫志書的官員們加以推測,認為可能是隋代武將陳稜。此後清末至日治時期,開山王為陳稜的說法已經廣被臺南在地的鄉鄰父老們所接受了,因此《臺灣日日新報》中亦記載「開山王廟乃祀陳稜。非祀今之鄭成功也。相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鄉鄰父老至今猶盛稱之,曰開山王」。​

    回到開山王,不管開山王廟祭祀的神明到底是誰,至少我們能從記錄中看出至少在清末日治時期,當時人們記憶中的開山王還並非鄭成功。「開山王」可能不止是對於鄭成功的美名,更是乘載著各時期民間的信仰與寄託。​

    300 多年來,「開山王廟」歷經多次改名,建設中也能從各種人為痕跡看出其中的變化。這個地方乘載著民間的信仰與寄託,更是受到當時政治局面、文人、民間的多方期待而來,我們可以在現在的延平郡王祠,看出由不同群體創造的傳統逐漸疊加和轉換的過程。​

    延平郡王祠甚至在日治時期時又變成「開山神社」,這個我們下回待續。​

    ⚑ 圖片提供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延平郡王祠內奏准為官祀錄匾,祠內沈葆楨題的對聯中寫道:「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 主要參考資料 / 〈傳統的重塑與再現:延平郡王祠與地方社會〉陳麗華,2013


    #鄭成功文物館升級計畫​

    相信近來《斯卡羅》上映後,觸發不少朋友對於臺灣土地上所發生的大小故事產生進一步了解的興趣。位在延平郡王祠的鄭成功文物館(臺南市),也將在明年底升級改名。面對館舍本身深遠的歷史紋理,將更宏寬的從漢人移民、民間信仰的角度梳理自身脈絡,定位為「臺南的歷史博物館」,重新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

  •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6:56:33
    有 179 人按讚

    在策劃這個單元的時候
    我最不希望的就是做出一個像電視採訪新聞那種硬梆梆的內容
    我希望一切都是當下的自然而然
    我希望內容是大家目前最渴望知道的心靈補給

    拍攝之前
    我先跟畫面中的大法師吳文進先生做了三個提問
    一是關於王爺體系的道教祈福方法有哪些
    二是因疫情無法出門的祈福安心之法有哪些
    三是除了參拜外有無類似抄寫心經的淨心方法
    吳文進先生聽了之後很認真的答應我過兩天會回覆

    其實才過了一天
    吳先生就整理了三大類
    一是身,用身體,若手勢,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祈福意義。
    二是口,不管是在廟,或在任何地方,要念怎樣的咒語,可以達到怎樣的心靈平靜與提升。
    三是寫,寫什麼可以讓心靈抵達平安之岸。

    這個影片是簡短的預告版。

    拍攝當天,外面下大雨,我沒有把雨聲消除,反而保留下來,並配上蕭邦的鋼琴曲,用最簡約也最自然的方式呈現這個祈福方法。

    謝謝吳文進大法師的自然無為的態度,我們都很喜悅地完成了,至於主辦方怎麼呈現,我們都覺得⋯⋯一切都好。

    ( 涵德居是吳文進先生的居所,所以題目是「涵德說祈福心法」)

    鯤鯓王先鋒官艋舺台北代府殿
    臺北鎮北宮-五府千歲
    花蓮代天府
    嘉邑代天巡府福安舘
    財團法人二重港仁安宮
    蚵寮保安宮
    台南市大灣南巡宮-聯合官網
    高雄哈瑪星代天宮
    泰國暹羅代天宮
    南鯤鯓代天府

    詹雅雯 Y.W
    于美人
    乱彈阿翔 Luantan Ascent

  •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4 22:43:44
    有 421 人按讚

    現在知道為何蔡政府拒絕佛光山捐贈疫苗因爲他們不認為星雲大師是台灣人,a joke!

    真愛台灣 哭一次吧!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我李國深,民國十六年生於中國江蘇江都縣,12歲時,因為父親在日本 發動的南京大屠殺失蹤,尋父不着,就在棲霞山出家。我在出生地揚州住了12年,在南京和鎮江住了12年,在台灣住了66年了,我90歲了。

    回想民國38年春天,我率領僧侶救護隊,在太平輪沉船失事後幾天,飄洋過海抵達台灣基隆港。60多年來,我在台灣,承受台灣同胞的照顧,台灣米水的滋養,讓我能夠弘揚佛法,完成我發展佛教的願望。對於寶島台灣,我的感恩是無窮的。

    儘管如此,我在台灣住了六十多年,台灣並未承認我是台灣人,反而我周遊世界弘法如美國、澳洲,短暫居住過的城市給了我十多個“榮譽公民”。一直到這幾年,我住過數十年的宜蘭市公所才賞賜給我“榮譽市民”的認可。於此,我也非常感謝了。

    時至今日,我仍不禁遺憾,在台灣超過一甲子,甚至馬英九、陳水扁,他們都比我遲到台灣,但他們能做“總統”,我卻連做個台灣人都不能,所以只有自稱“台灣中國人”。

    記得1989年,我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鄉探親,家鄉的父老也不認識我了,都説:“這是台灣來的和尚。”我不免慨想我究竟是哪裏人呢?後來我只好説,只要地球不捨棄我,就做個“地球人”吧!

    當我跟移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説“我是地球人”時,馬上得到熱烈的共鳴。或許同樣遠離家鄉,客居異域,都有一段顛沛流離的悲情故事,既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但和中國又距離那麼遙遠,在血源、種族上,大家是改不了的中華民族,於是就一致認同我,跟隨我做地球人了。

    正如先賢 唐朝 鑑真大師,在旅居日本十餘年後,自知老邁無法還鄉而説的遺偈: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我對手足同胞也是一樣,
    大家今生有這樣的因緣,
    希望來生再結炎黃子孫的緣

    66年漫長歲月,我隨着台灣經歷了戰後初期百廢待興的刻苦艱辛;從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時代,當然也經歷篳路藍縷的十大建設時期,我為台灣的百花齊放,創造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而感到與有榮焉。乃至第一次政黨輪替後,見證了自由民主帶給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你們66歲以下的人,能解我跟台灣成長的心情?

    我嘗過白色恐怖的迫害,也曾因不實的密告坐過牢獄,在槍林彈雨、多少次的死活中,僥倖地延長了生命歲月。尤其來台初期,我受過警察不止百次以上的調查,謠言、耳語、省籍問題,以致我投宿無門、衣食無着,可以説,我在台灣也有過一段辛酸的歷程。
    所幸,出家人一向有“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性格,我曾經數度環島,走過台灣兩、三百個鄉鎮;我跋涉過溪水河川,也曾在農村睡過豬舍牛房;我翻越高山峻嶺,行腳過八仙山、太平山;我也多次在南北台灣的神廟前,或農家的曬穀場上佈教宣講;我領略寶島各地的人文風光、自然景觀。

    我曾在半夜上阿里山頂看日出,也曾徒步到日月潭,與原住民好友“毛王爺”談心,還與他讀國民小學的女兒“三公主”合影。對於阿里山、日月潭,我也和現在的大陸人一樣充滿嚮往。
    鄭成功管理過的新營、下營、柳營、左營、台南赤崁樓等地方,也曾令我發思古之幽情。我留連在高雄紅毛港、花蓮的海港,我站在野柳女王頭的一旁,望着大海,自豪於中華文化隨着海水流遍十方,可是這片大海,怎麼把我們兩岸同文同種的同胞隔得這麼遙遠?令人不禁感傷。

    那數十年,我在北宜、北橫、蘇花、南迴等公路留下腳印;蔣經國先生開拓中橫公路,我在太魯閣燕子口、九曲洞,不止數十次徘徊,欣賞台灣雄偉奇妙的寶地山川,也曾為修築這條公路的數百名殉難工作人員祭悼祝願。我發願將佛法的真善美,散播到寶島的每處角落。經過汗水淋漓、雙腳踩過的每一寸土地,我與它產生了生命的連結,血脈相通,你能説我不愛台灣嗎?

    回憶60多年前,在那個威權的時代,佛教在台灣並沒有發展的空間,但我憑藉青少年時期對佛教建立起的虔誠信仰,不斷到各鄉鎮、漁港、農村去佈教,因為化世益人就是我的責任。我們敲鑼打鼓地喊道:“各位台灣的父老兄弟姐妹們,咱們的佛教來啦!咱們的佛教來啦!”

    那些聽到我呼聲的民眾,他們也無懼於蔣夫人宋美齡以異教徒身分的權威壓制,都站出來跟我一起共同呼喊!”台灣的父老兄弟,大人、小孩魚貫的拿着小板凳坐下來,專心聽着跟隨青年弘法隊員唱歌、説故事。我們跨越語言、地域的隔閡,信仰裏純淨的善美真心,我們彼此交融,心意相通。   

    那時候,一般人都嫌台灣花不香、鳥不語,《波茨坦宣言》記載,中日戰爭後,台灣歸還中國,是犧牲二千多萬人的生命,以血淚換取的勝利代價。因此,我懷抱一顆中國人的心情熱愛台灣,比起滿清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的無邊罪惡,我更慶幸國民黨光復台灣,讓台灣重回中華民族的懷抱。

    每逢台灣發生災難,我都能感同身受。從1951年花蓮大地震、1959年台灣中部八七水災、到1999年的921大地震等等,無懼地震、颱風、水患,我們募集物資前往救災,希望帶給災民一點幫助。我們協助捐建和修復十餘所學校,供給學童午餐。

    莫拉克八八風災時,我在南部道場成立災民安置所,為了尊重他們的信仰、心中的價值,請來牧師為這許多原住民證道,並且在佛光山設置基督教會的禮拜堂。之後,也捐建了霧台、桃源、長治鄉等八座圖書館。

    對於宗教間,我主張互相尊重、彼此包容。例如,我曾將天下文化等出版公司給我的版税,捐給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慈濟醫院,也鼓勵信徒一起捐款協助。對於天主教真福山社福園區修道院的興建,我也曾在艱難中五年分期捐獻五百萬,聊表祝賀的心意。為了支持南投阮泰賢神父的發心,我也撥出一百萬,響應他重建天祥教堂。屏東萬鑾聖母院的老修女要返回故國西班牙,聽聞她缺少經費,我親自把機票、路費送到修道院,感謝這許多修女數十年對台灣的服務。

    為了感念台灣神道寺廟的友誼,我為媽祖創作了一首《媽祖紀念歌》,並且在佛陀紀念館成立了“中華傳統宗教聯合總會”。每年他們參加朝山聯誼,彼此歡喜交流,都是種種的美好因緣。

    我發起百萬人興建大學,感謝前任“教育部長”楊朝祥、成功大學前校長翁政義、文學才子龔鵬程、管理專家陳淼勝、前“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都來擔任我們佛光、南華大學的校長。他們不嫌棄我童年失學,幫助我完成對社會教育的心願。

    六十多年來,我和我的弟子、信徒們為台灣在世界辦了五所大學、十六所佛教學院,我辦了電視台、報紙、出版社、中小學等,如今想來,台灣佛教能有現在的盛況,我也自覺這六十多年,對台灣人心的淨化和佛教的振興,有了一點馨香的供養。也很感謝海內外各地的佛光人及認同我的朋友們,大家一起為兩岸、為世界和平努力不懈。

    佛光山大雄寶殿前面,有二十四棵挺拔的松柏,我把它們都看作是中華文化的二十四孝;我又從大陸運來比樓房還高的鐘乳石、太湖石、晚霞石等,與先前在福建鐫刻的十八羅漢,它們像磐石一般安住在佛光山;尤其,我們突 破過去傳統,在十八羅漢中,特地立了三尊佛教史上的女羅漢,表達我一生倡導男女平等的主張。我們建設的佛陀紀念館,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因它而看見台灣。

    我愛台灣,認為我是台灣人,但不能否認,我還有大陸的故居、我的祖先、我的師長 前輩,我不能不與他們共依共存。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在江蘇宜興 的祖庭大覺寺早就化為草嶺荒山,但到底那是我窮苦歲月時接引我入佛的寶地,也是成長我慧命的地方。感念大陸政府鼓勵我重建祖庭,現在的大覺寺超越過去舊有的建築多倍以上,藉此,也表達對國恩家慶的回報之意。

    台灣2300萬人最可貴的資產,就是百姓的慷慨善良,遺憾的是,每到選舉,少部分人強烈的意識形態,讓台灣族羣分裂,社會對立衝突,人民與政府相互抗爭,選民與政黨交相指責。在藍綠的政爭之下,台灣人的温和有禮,可以在一夕之間蕩然無存。

    我毫不隱瞞反對“台獨”的想法,因為我生逢亂世,一生歷經北伐、土匪橫行、軍閥割據、中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當時生靈塗炭的苦難,時隔八十年,記憶猶新,因此,對於兩岸之間,我主張和平,因為戰爭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我終其一生,推動實踐僧信平等、男女平等、自他、宗教平等的行動。而對於兩岸和平、世界和平,則是我畢生的盼望。我衷心的希望,台灣不要再有人我對立的禍患,不要只有藍綠、沒有對錯是非善惡的觀念。大家不妨想一想,假如沒有了“中華民國”,我們的前途還能夠和平安寧嗎?大陸政府還會這麼優厚的待遇我們嗎?為了台灣的未來,我期盼藍綠的惡鬥、媒體的扭曲報導,都能停止下來。

    經常有人説:世界最美的風景是台灣,因為人。最近又有人説:世界最醜陋的地方也是台灣,因為媒體造謠説謊、謾罵批評。為什麼短短數年,台灣從最美麗變成最醜陋了呢?所有居住在台灣的人,我們都應該深思檢討。

    許多人説台灣的崩壞,是不負責任的政客、盲目的選民與造謠的媒體所造成,三者惡性循環,扭曲了民主的價值與法制的精神。更令人憂心的,在政治選舉的操弄下去中國化,對於中華文化、國族意識、家族源流的漠視與遺忘,讓許多人背棄自己的傳統,忘失了自己的根源。就像陳之藩 先生所説的,成為一株“失根的蘭花”。

    這裏我們所説的中國,是五千年中華文化孕育的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全民中國,是民族血肉相連、不能改變的中華民族。你説,我們能稱作英國人嗎?我們能稱作德國人嗎?我們能稱作日本人嗎?所以,坦誠的告訴大家,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

    所謂“木有本,水有源”,台灣人的祖先,哪一個不是中國人呢?除了李登輝先生之外,大家都不能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台灣有少數人倡議“台獨”不肯 講中國話,主張要講台灣話。請問台灣話是哪裏的話?台灣話不是福建話嗎?福建話不也是中國話嗎?福建也是中國的啊!你能不講中國的福建話嗎?

    在全世界,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也以中華文化的傳統為榮。中華文化重視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你能説你不要農曆春節過年嗎?中秋月圓,你能説你不要家庭團聚嗎?清明慎終追遠,你能説你不要為祖先追思掃墓嗎?在台灣,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接受中華文化的滋養,這是我們共同的根源,你否定它,不肯接受中華文化,難道你要做一個宇宙人間無國界、沒有根的遊民嗎?

    俗諺説“呷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惜鋤頭”,曾經我見過一份資料,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編的《地方誌》,記載當時的台灣隸屬揚州管轄。我不禁歡喜,原來六十多年來我沒有離開過揚州。飲水思源,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找出自己的根在哪裏?我的父母親在哪裏出生?我的祖父母來自哪裏?我的曾祖父母又來自何方?我曾親聞習近平主席説 “兩岸一家親”,我們能否認這種同根同源的事實嗎?

    最近,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女士呼籲“禮失求諸野”,在我們認為,如果能“禮失求諸佛教”,更是人間美事。因為信仰必定是人類的基本權利,我希望台灣人民能夠重建新的信仰,樹立道德、講究慈悲、安定身心,人人做好事、説好話、存好心,用因果業報等,幫助社會次序更加穩定,祈願人人幸福,家家平安。

    我一生愛中國、愛台灣、愛中華文化,我和大家過去的祖先一樣,在怒海餘生中來到台灣,因此,惟願國泰民安,別無他求。寄語台灣那許多本土派的人士,不要過於歧視外省人;居住了六十多年,我不算台灣人嗎?台灣會這麼狹隘嗎?難道大家的祖宗先輩不是渡海來台的中國人嗎?

    現在,這一本趙無任的《慈悲思路·兩岸出路》即將出版,我深有同感,假如我們兩岸慈悲,共同以中華文化救台灣,還怕未來沒有出路嗎?藍綠兩黨如果也有慈悲,還怕未來沒有友好的希望嗎?在此心香一瓣,祝願大家平 安吉祥。是為序。

  •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19 18:54:59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介紹
      
    訪問作者:李秀娥
        
    內容簡介:
      從人之初、轉大人、結婚、拜壽,以至喪殯禮俗文化的最佳指南
      
      以全新視角探索生命旅程中林林總總的過關儀式,讓現代新手父母們了解自己的寶貝兒出生前後的出生禮,什麼是「探花欉」、「栽花換斗」、「換肚」、「安胎」、「送流蝦」;什麼又是「三朝、報酒」、「滿月」、「作四月日」、「作周歲」、「拜床母」……還囊括成年禮、婚禮、壽禮、喪殯禮等生命禮俗。
      
    ‧隨著時代趨勢,現代台灣逐漸進入少子化的社會,孩子更是父母的明珠珍寶,小孩的出生前後的養育觀念和生命禮儀更加受重視,本書深入介紹台灣傳統民俗中的生命禮儀,其中的「出生禮」可讓現代新手父母了解傳統儀式的來龍去脈,讓每個小生命的成長過程中,都有傳統文化的祝福。
    ‧從成年到婚嫁,人生青年時期的重要關卡,本書詳加介紹傳統的「成年禮」與「婚禮」,讓所有新青年與新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與結合儀式的意義。
    ‧面對人的年老與盡頭,「喪禮」與「殯禮」的提供讀者認識與了解儀式背後的傳統生命觀。 
      
    作者簡介:李秀娥
      臺灣省雲林縣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文化研究者,從事臺灣漢人曲藝文化、民間信仰文化、歲時節慶、生命禮俗等研究多年。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灣民俗節慶》、《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2015)、《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2019)等專書。
      
      
      
    作者粉絲頁: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01 06:45:09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問俗小百科:100個日常民俗生活的問答題」介紹
           
    訪問作者:李秀娥
        
    內容簡介:
      「求財(事業)」:想要發大財!但文武財神大不同;錢母、金雞母要如何招財?求財寶袋,又是求什麼財?
      「求功名考運」:拜文昌、求考運,攏底佳;供蔥變聰明、供蒜會算數、供芹菜好勤快。
      「求姻緣」:招桃花、求脫單,眉眉角角全攻略,拜好拜滿超靈驗,謝謝月老來牽成。
      「婚俗禁忌」:婚姻大事見招解招不採雷,通關達陣一次搞懂懶人包,打造百分百皆大歡喜。
      「求子」:求好孕,怎麼拜?女求紅花、男求白花,還要鑽燈腳?
      「求平安團圓」:沒人罩,也要有平安符、香火袋來罩,神明護體永保安康。
      「求壽」:添福添壽怎麼求?長生祿位加持護佑,萬壽無疆勝彭祖,吉祥話典故怎麼說?
      「求神明指引」:求神問事照步來,解憂除惑無罣礙,求的是什麼籤,好好瞧一瞧。
      「喪禮的禁忌」:人生旅程最後一哩路,別讓往生者不開心;禮天敬地諸事謹慎,趨吉避凶常保平安。
        
      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生活題材為主,將民間盛行的生命禮俗與信仰習俗提為焦點,設想一般人最常求問的疑惑,總共選出100個大小問題,再一一解答。有歷史典故、信仰儀式與相關禁忌,是親近民間習俗與信仰之前的通識功課,也是一般人希望獲得生命中各個成長階段與生命關卡的釋疑百科。更適合出國遊學、留學、打工度假、觀光旅遊、國際外交、商務往來等與外國人輕鬆打開話匣子,增進彼此文化交流的話題素材。
          
    作者簡介:李秀娥
      臺灣省雲林縣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文化研究者,從事臺灣漢人曲藝文化、民間信仰文化、歲時節慶、生命禮俗等研究多年。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灣民俗節慶》、《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圖解台灣民俗節慶》、《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等專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三府王爺拜什麼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30 19:07:50

    〈鍾馗喬遷吉慶圖〉 夏荊山2012作品,水墨設色絹本,502X41.5cm
    資料來源 2020.6.8人間福報 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夏荊山(1923─2019)位居當代書畫藝術界承先啟後之地位,畫風具宋元道釋人物繪畫的工整細緻,富含書畫藝術中特有的文人畫精神,結合西方透視技法,並賦予自身感悟和創新,自成筆墨語言。在其筆下,佛畫超越了宗教信仰的圖像規範,開創清麗脫俗的跨時代美學新境界。其代表作已受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殿堂級博物館所典藏。

    【展品賞析】

    夏荊山運用傳統書畫長卷、以散點透視法特色描繪出鍾馗喬遷之喜慶。主軸從鍾馗的視線帶入與後方乘坐於牛車上妹妹的情感交流,相互牽引;魍魎隨從結隊前行,各司其職,彼此呼應,大張旗鼓喧鬧的陣隊,突顯出熱鬧歡愉的氣氛。On the fifth day of the Huang Daoji day, Zhong Kui selected dozens of gratifying ghosts and puppets and restored their human form to their younger sister. In a trance, Ehwa felt that he was riding on a horse with a red drape, and his brother was riding on a tall horse. He smiled at her and bowed to her, congratulating her: "Congratulations sister, congratulations!" Ehwa returned with a shame.
    Zhong Kui led the way in front of the horse. The ghost pawns in the red lights were blowing suona, happily, some made grimace, some shrugged their shoulders, danced and cheered the bride! It is also joyous to marry a girl on earth. Brothers and sisters Zhong Kui riding on horseback, you smiled at me, I smiled at you, and forgot the separation of yin and yang!
    Zhong Kui married his younger sister, but since then she has a heartfelt affair and repays her affection. She never cares about family affairs on earth anymore, so she feels relieved to be his exorcist general!

    鍾馗嫁妹
    黃道吉日五更天時,鍾馗挑選了長相可喜的鬼卒數十名,恢復人形送給妹妹。梨花在恍恍惚惚中覺得,自己騎在披紅挂彩的馬背上,哥哥也騎在高頭大馬上,眉開眼笑的朝她拱手,向她祝賀:「恭喜妹妹,恭喜妹妹!」梨花含羞回禮。
    鍾馗騎馬在前面引路。送親的鬼卒在通紅的燈火中,吹著嗩吶,歡天喜地,有的做著鬼臉,有的聳肩扭腰,邊走邊舞,向新娘喝彩!也同人間嫁女一般歡樂。鍾馗兄妹騎在馬背上,你朝我笑,我朝你笑,一時忘記了陰陽相隔!
    鍾馗嫁了妹妹,從此了卻了一樁心事,報答了恩情,對人間家事再也無牽無掛,便安心當他的驅邪斬祟將軍了!
    鍾馗不是生下來就會抓鬼的~
    話說唐朝時,終南山下有一秀才鍾馗,家裡十分貧窮,父母早亡,和妹妹梨花相依為命。
    鍾馗少有大志,性情豪爽,遍訪名師學得一身文韜武略。
    這年秋天京城開科試,鍾馗想進京趕考,苦於沒有盤纏,正在著急,同鄉好友杜平慷慨解囊,贈送紋銀,才得以成行。
    鍾馗在路上曉行夜宿,片刻不留地趕路結果病倒了,日昏昏沉沉地來到了一座破廟前,他實在是走不動了,倒地昏了過去。
    昏迷中一群小鬼兒「打了牆」,眾惡鬼見鍾馗長的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嫉妒的連聲怪叫。一個怪模怪樣的丑鬼說:「乾脆把他的樣貌給改變了!」於是眾惡鬼呼啦一聲撲了過來,把鍾馗按倒在地,血淋林的扒皮換貌。
    鍾馗被一陣刺骨的疼痛驚醒,惡鬼們一陣獰笑,頓時沒了蹤影。鍾馗忍痛起身趕路,終於來到了京城,通過考試果然獨占鰲頭。
    皇上聽說新科狀元才華出眾,召他前來殿試。見鍾馗那醜陋的面目,心中不悅,不肯點他為狀元。主考官一再懇求皇上,說鍾馗才華出眾是少有的奇才。
    鍾馗也告知了進京路上,在破廟的不幸遭遇。皇上不信頓時大怒,以欺君之罪賜鍾馗死罪。
    鍾馗火爆脾氣,火冒三丈,大叫「冤枉啊!」一頭撞向銅鼎,血流如注,喪了性命!
    鍾馗帶著怨氣來到了地府,見到了閻王爺,破口大罵:「你身居閻王要職,卻縱容惡鬼毀我容貌,害得我中了狀元也被一筆勾銷。」
    閻王爺被罵的一頭霧水,鍾馗接二連三一輪猛罵:「陽間的皇上是昏君,陰間的閻王是昏王,這個世界陰陽顛倒,亂七八糟。」
    拿起殿前一根金光閃閃的寶杵,不分青紅皂白,向閻王打去。無巧不成書,寶杵是閻羅殿上的鎮殿之寶,拿手裡,所向無敵,鬼兵鬼將統統不敢抵擋。
    鍾馗揮舞著寶杵,無意間打在了一口大鐘上。三丈六尺高的大鐘,聲音洪亮清遠。原來這是通天鍾,這「嘭」的一聲,經動了玉皇大帝。玉帝問:「冥界出了什麼事兒?」太白金星掐指一算,把鍾馗的事兒說了一遍。
    玉帝有了上次孫猴子大鬧天宮的教訓,又怕被搞得天翻地覆,趕快叫太白金星傳閻羅王來問話。
    不一會閻羅王上了凌霄寶殿。玉皇說道:「鍾馗是人間奇才,懷才不遇,含怨撞鼎身亡,惱怒之下才會大鬧陰曹,情有可原。
    玉帝為平息他的憤怒,封他為驅邪斬祟大將軍,統領鬼卒三千,專管人間妖魔邪祟。
    閻王化敵為友,送給了鍾馗一把青鋒斬妖劍,和一口化鬼葫蘆,當他的隨身法寶。同時大辦酒席,宴請新上任的驅邪斬祟將軍。閻王殿裡歌舞昇平,嗩吶齊奏,好不熱鬧。
    誰知鍾馗淚流滿面。閻羅王問他為何傷心,鍾馗答道:「微臣在陽間本與妹妹梨花相依為命,此番我一命歸西,可憐妹妹一個人孤苦伶仃,觸景生情啊!」
    鍾馗請閻王批准自己迴轉陽間,看望妹妹。閻王也到感動,特許他隱身走一遭,看望他的妹妹,可是要他早去早回。
    鍾馗到了人間,先到趕考途中那個破廟,吆喝一聲眾惡鬼們抬頭一看,是驅邪斬祟大將軍鍾馗,個個嚇得是魂不附體。鍾馗舉起斬妖劍一揮,「爾等惡貫滿盈,今天就收了你們的鬼命永世不得超生!」舉起葫蘆 朝向四處奔逃的小鬼,沒一會兒完惡鬼一個個越縮越小先後被吸進葫蘆里,片刻化為縷縷青煙,從葫蘆口裊裊地飄出。
    斬完惡鬼,鍾馗飄飄悠悠來到了京城,看到成群結隊的香客,正向一座金碧輝煌的新廟走去。走到近前看到「鍾馗廟」三個鎏金大字,很是驚奇,剛想進廟,就見杜平領著一幫人,抬著福禮,香燭
    進廟點香叩拜祈禱。
    原來杜平聽到鍾馗觸頂身亡既悲傷又憤怒,就捐錢建廟。
    恰逢大旱,杜平帶人進廟祭祀,祈求上蒼普降甘露,造福人間。鍾馗陣陣的感動,暗想想杜平仗義疏財,對自己有恩,很想把孤苦伶仃的妹妹嫁給他。
    不過眼前的旱災生靈塗炭,還是救災要緊,打了個主意先回去叫閻王到凌霄寶殿轉告玉帝,命五龍降雨。人間普降甘露,百姓歡天喜地!
    鍾馗為人間求雨,妹妹梨花也正在幾次祭祀巧遇杜平,兩人互生愛慕,可就是愛你在心口難開。
    這當時,驅邪斬祟將軍十分了然,施展神威,同時託夢給二人,講明了自己來到陰曹地府的經歷,讓親人不要擔心。並希望杜平和妹妹成親,自己要親自嫁妹送親。

    杜平和梨花同時從夢中驚醒,說了一模一樣的夢境,兩人也就不再矜持了。
    選了個黃道吉日,五更天,鍾馗早挑選了生前長相可喜的鬼卒數十名,恢復人形送給妹妹。梨花在恍恍惚惚中覺得,自己騎在披紅挂彩的馬背上,哥哥也騎在高頭大馬上,眉開眼笑的朝她拱手,向她祝賀:「恭喜妹妹,恭喜妹妹!」梨花羞答答地暗喜不已。

    鍾馗騎馬在前面引路。送親的鬼卒在通紅的燈火中,吹著嗩吶,歡天喜地,有的做著鬼臉,有的聳肩扭腰,邊走邊舞,向新娘喝彩!。鍾馗兄妹,你朝我笑,我朝你笑,一時忘記了陰陽相隔!
    到了天亮,前面隱隱傳來鼓樂聲,杜平的迎親隊伍來了。鍾馗戀戀不捨地向梨花道別,送親的眾鬼卒又朝新娘喝了一陣采,才在鍾馗的帶領下漸漸遠去。
    鍾馗嫁了妹妹,從此了卻了一樁心事,報答了恩情,對人間家事再也無牽無掛,便安心當他的驅邪斬祟將軍了!

    書畫大師夏荊山(1923-2019)位居當代書畫藝術界承先啟後之地位,被喻為「跨世紀佛畫藝術第一人」,畫風具宋元道釋人物繪畫的工整細緻,富含書畫藝術中特有的文人畫精神,結合西方透視技法,並賦予自身感悟和創新,自成筆墨語言。在其筆下,佛畫超越了宗教信仰的圖像規範,開創清麗脫俗的跨時代美學新境界。其代表作已受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殿堂級博物館所典藏。

    展覽名稱:荊山經典: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名作特展
    展覽時間:至2020-04-18至2020-06-21
    展覽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三展廳
    展覽專網:http://lnago.com/ADO38